李志昂被带到外面角落里受罚。
可班里剩下这几位,却并未觉得有多解气。
毕竟,谁也不愿意身边的战友,是个喜欢打小报告的性子吧?
尤其是杨大力和冯俊岭,这两位当事人,更是撺掇着别的新兵,要一起出去围观。
还是陈默看情况不对,他快步上前,喊住众人。
“热闹咱就别凑了,叠被子最要紧,这可是班长刚才在食堂特意交代的事。”
“别耽误。”
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陈默动手把几人通通拽回宿舍。
这倒不是他故意多管闲事。
李志昂这种背刺同班战友的行为,那没啥可辩解的,神憎鬼厌。
整个八班没人关心他。
可要是任由这帮家伙去凑热闹,围观同班战友受罚,还龇牙咧嘴的乐呵。
那性质,恐怕不比李志昂好到哪去。
甚至会更恶劣。
身为军人,你可以炸刺,可以笨,甚至没一点眼力劲都不要紧。
但绝对不能不团结。
这是底线,不能碰。
陈默在班里虽说身份也是新兵,但论资排辈的话,好歹也算“大师兄”。
他说话挺好使。
没费多大功夫,就组织杨大力和麻杆他们,继续蹲在地上叠自己的被子。
陈默同样返回自己岗位,搬着小板凳继续跟被子打持久战。
只是偶尔他的注意力,会放到门外的李志昂身上。
这家伙究竟被罚了多少声报告,陈默没细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百遍只多不少。
旁边还一直有老兵站着监督。
时间过去大概有二十多分钟,老炮依旧没见人。
反倒是隔壁七班班副王英杰去而复返,这次过来,他手里抓着一沓红色的小本子。
来到宿舍。
王班副随手“啪”的一声,把小本子全丢在门口的桌子上。
随后仰着脸看向陈默道:“秀才,你把小红书给你们班里人发下去。”
“拿到手后都注意点,别几把整丢了,小红书里的内容全都要背,你们自己抓点紧,连里会随时抽查,也会组织笔试。”
王英杰简单叮嘱几句,应该是班里还有别的事需要处理,没等谁回应他,便脚步匆匆的离开。
陈默起身走到桌子旁,他定睛瞅了瞅所谓的小红书,当即笑道:“来吧兄弟们,又有活干了。”
“人手一本背吧。”
一边说着,陈默一边抓起小红书抛向附近的几名新兵蛋子。
杨大力和朱改团几人,正被棉被折腾的够呛呢,瞧见有别的事干。
那可是相当积极,接过陈默丢来的小红书,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翻看。
王英杰口中的小红书,其实就是军队1990年修订的第四版共同条令,这玩意可以理解为校规。
但校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共同条令,是专门针对军人的要求。
小红书这个称呼其实蛮贴切的,有的地方也叫口袋书。
整体是用红色的书皮包着,大小也就跟成年人手掌差不多。
书本正面红底金字,印着《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
至于后世说的《保密条例》,目前不在共同条令书当中,人家现在叫《保密守则十不准》。
一般只会在班会,或者周六指导员开政治课才讲。
给其他人发完后,陈默站在宿舍门口,他也翻开小红书扫了几眼。
当看到里头的内容跟自己印象中的完全一致,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时。
他也就没细看,顺手将小红书塞进口袋。
因为第四版共同条令书的内容,陈默可以说早就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也一直没忘。
不仅是因为陈默自身的记忆力本就比普通人好上那么一点点,更重要的是真的“刻苦铭心”啊,毕竟是守则规范,触犯了哪一条都得挨罚,那就必须记得牢牢的。
高中时期一些常背的课文,比如《桃花源记》,念个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许多人时隔多年都能凭感觉背出来,更何况是条令条例这种更加严格要求记住的东西,更不容易忘。
将小红书给班里的人发下去后,看到桌上还剩一本。
陈默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放在那里,并没有打算发给李志昂。
可能是对小红书比较有新鲜感吧。
杨大力几人彻底没了叠被子的心思,一个个跟老学究似的。
要么搬把板凳坐着,要么干脆坐在床上,兴致勃勃的翻看。
可还等没静下心看一会呢,几人就原形毕露,挠头的挠头,发愁的发愁。
杨大力摆出一张苦瓜脸吐槽道:“啊,这东西要论本背啊?”
“这啥玩意啊,字数瞅着比新华字典还丰富,咋背?”
“我倒觉得这不是丰不丰富的问题。”岳金元右手托着脸颊,他那整张脸拉得更夸张,比驴脸还长。
“背书至少讲究的是通俗易懂,这啥队形变换,中指贴于裤缝,下颌上扬约15度,我读都读不明白,咋背啊。”
几人正吐槽的起劲,就跟突然找到共同话题似的,越说苗头越旺。
可看到陈默放下了手中的小红书,拎着板凳准备继续叠被子。
麻杆冯俊岭挠挠头,看向陈默感慨道:“还是人家陈默稳啊,知道这东西难背,连看都不看,妈的,我也不看了。”
听到话题被引到自己身上,陈默咧嘴半开玩笑道:“谁说我看都不看,我刚刚翻过一遍了,我觉得不难啊,要我背的话,轻轻松松。”
“屁吧,这东西看一遍能背出来?”杨大力压根不认同陈默的说法,那脑袋摇的跟拨浪鼓都有一拼。
“谁要是看一遍背下来,我赌两毛钱。”
“瞅你那小家子气吧,我赌五毛。”冯俊岭梗着脖子,脸上写满了自信。
提起赌,众人可算是来了兴致。
一旁的朱改团,岳金元,魏家豪全都参与其中,赌注更是从五毛钱升到了两块钱。
索性班长不在这,陈默也起了玩闹的心思,将手中原本用来压被子的板凳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上后。
他拍了拍手笑道:“既然你们不信,那就试试吧。”
“我刚才已经翻过一遍了,还回味了一下,基本记住了里面的内容,谁来试试看。”
“试就试。”
杨大力拉着屁股底下的板凳拖到陈默跟前,那脸上的笑容,就跟盛开的狗尾巴花似的。
他举着小红书,还特意避开陈默的视线,捂住书的四周:“队列条令,第二十条,背吧。”
“第二十条的名称是啥?”陈默抬头问道。
他确实会背三大条令,但也不是说一字不落的那种,结合从军的经历,只要能说出每条的名称。
再根据记忆,才能相对准确的背下来。
“步法转换,背吧。”杨大力挑了挑眉,很是自信。
可陈默比他更自信。
伸手环住右腿,陈默身躯微微后仰,这才开口背道:“步法转换,均从左脚开始。”
“齐步,正步互换,听到口令,右脚继续走一步....”
随着陈默背诵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熟练。
八班宿舍里,一群原本只是凑热闹的新兵,一个个瞬间瞪大了双眼。
眸光中满是震惊。
不是,这整了半天,你还真会?
可班里剩下这几位,却并未觉得有多解气。
毕竟,谁也不愿意身边的战友,是个喜欢打小报告的性子吧?
尤其是杨大力和冯俊岭,这两位当事人,更是撺掇着别的新兵,要一起出去围观。
还是陈默看情况不对,他快步上前,喊住众人。
“热闹咱就别凑了,叠被子最要紧,这可是班长刚才在食堂特意交代的事。”
“别耽误。”
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陈默动手把几人通通拽回宿舍。
这倒不是他故意多管闲事。
李志昂这种背刺同班战友的行为,那没啥可辩解的,神憎鬼厌。
整个八班没人关心他。
可要是任由这帮家伙去凑热闹,围观同班战友受罚,还龇牙咧嘴的乐呵。
那性质,恐怕不比李志昂好到哪去。
甚至会更恶劣。
身为军人,你可以炸刺,可以笨,甚至没一点眼力劲都不要紧。
但绝对不能不团结。
这是底线,不能碰。
陈默在班里虽说身份也是新兵,但论资排辈的话,好歹也算“大师兄”。
他说话挺好使。
没费多大功夫,就组织杨大力和麻杆他们,继续蹲在地上叠自己的被子。
陈默同样返回自己岗位,搬着小板凳继续跟被子打持久战。
只是偶尔他的注意力,会放到门外的李志昂身上。
这家伙究竟被罚了多少声报告,陈默没细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百遍只多不少。
旁边还一直有老兵站着监督。
时间过去大概有二十多分钟,老炮依旧没见人。
反倒是隔壁七班班副王英杰去而复返,这次过来,他手里抓着一沓红色的小本子。
来到宿舍。
王班副随手“啪”的一声,把小本子全丢在门口的桌子上。
随后仰着脸看向陈默道:“秀才,你把小红书给你们班里人发下去。”
“拿到手后都注意点,别几把整丢了,小红书里的内容全都要背,你们自己抓点紧,连里会随时抽查,也会组织笔试。”
王英杰简单叮嘱几句,应该是班里还有别的事需要处理,没等谁回应他,便脚步匆匆的离开。
陈默起身走到桌子旁,他定睛瞅了瞅所谓的小红书,当即笑道:“来吧兄弟们,又有活干了。”
“人手一本背吧。”
一边说着,陈默一边抓起小红书抛向附近的几名新兵蛋子。
杨大力和朱改团几人,正被棉被折腾的够呛呢,瞧见有别的事干。
那可是相当积极,接过陈默丢来的小红书,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翻看。
王英杰口中的小红书,其实就是军队1990年修订的第四版共同条令,这玩意可以理解为校规。
但校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共同条令,是专门针对军人的要求。
小红书这个称呼其实蛮贴切的,有的地方也叫口袋书。
整体是用红色的书皮包着,大小也就跟成年人手掌差不多。
书本正面红底金字,印着《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
至于后世说的《保密条例》,目前不在共同条令书当中,人家现在叫《保密守则十不准》。
一般只会在班会,或者周六指导员开政治课才讲。
给其他人发完后,陈默站在宿舍门口,他也翻开小红书扫了几眼。
当看到里头的内容跟自己印象中的完全一致,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时。
他也就没细看,顺手将小红书塞进口袋。
因为第四版共同条令书的内容,陈默可以说早就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也一直没忘。
不仅是因为陈默自身的记忆力本就比普通人好上那么一点点,更重要的是真的“刻苦铭心”啊,毕竟是守则规范,触犯了哪一条都得挨罚,那就必须记得牢牢的。
高中时期一些常背的课文,比如《桃花源记》,念个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许多人时隔多年都能凭感觉背出来,更何况是条令条例这种更加严格要求记住的东西,更不容易忘。
将小红书给班里的人发下去后,看到桌上还剩一本。
陈默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放在那里,并没有打算发给李志昂。
可能是对小红书比较有新鲜感吧。
杨大力几人彻底没了叠被子的心思,一个个跟老学究似的。
要么搬把板凳坐着,要么干脆坐在床上,兴致勃勃的翻看。
可还等没静下心看一会呢,几人就原形毕露,挠头的挠头,发愁的发愁。
杨大力摆出一张苦瓜脸吐槽道:“啊,这东西要论本背啊?”
“这啥玩意啊,字数瞅着比新华字典还丰富,咋背?”
“我倒觉得这不是丰不丰富的问题。”岳金元右手托着脸颊,他那整张脸拉得更夸张,比驴脸还长。
“背书至少讲究的是通俗易懂,这啥队形变换,中指贴于裤缝,下颌上扬约15度,我读都读不明白,咋背啊。”
几人正吐槽的起劲,就跟突然找到共同话题似的,越说苗头越旺。
可看到陈默放下了手中的小红书,拎着板凳准备继续叠被子。
麻杆冯俊岭挠挠头,看向陈默感慨道:“还是人家陈默稳啊,知道这东西难背,连看都不看,妈的,我也不看了。”
听到话题被引到自己身上,陈默咧嘴半开玩笑道:“谁说我看都不看,我刚刚翻过一遍了,我觉得不难啊,要我背的话,轻轻松松。”
“屁吧,这东西看一遍能背出来?”杨大力压根不认同陈默的说法,那脑袋摇的跟拨浪鼓都有一拼。
“谁要是看一遍背下来,我赌两毛钱。”
“瞅你那小家子气吧,我赌五毛。”冯俊岭梗着脖子,脸上写满了自信。
提起赌,众人可算是来了兴致。
一旁的朱改团,岳金元,魏家豪全都参与其中,赌注更是从五毛钱升到了两块钱。
索性班长不在这,陈默也起了玩闹的心思,将手中原本用来压被子的板凳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上后。
他拍了拍手笑道:“既然你们不信,那就试试吧。”
“我刚才已经翻过一遍了,还回味了一下,基本记住了里面的内容,谁来试试看。”
“试就试。”
杨大力拉着屁股底下的板凳拖到陈默跟前,那脸上的笑容,就跟盛开的狗尾巴花似的。
他举着小红书,还特意避开陈默的视线,捂住书的四周:“队列条令,第二十条,背吧。”
“第二十条的名称是啥?”陈默抬头问道。
他确实会背三大条令,但也不是说一字不落的那种,结合从军的经历,只要能说出每条的名称。
再根据记忆,才能相对准确的背下来。
“步法转换,背吧。”杨大力挑了挑眉,很是自信。
可陈默比他更自信。
伸手环住右腿,陈默身躯微微后仰,这才开口背道:“步法转换,均从左脚开始。”
“齐步,正步互换,听到口令,右脚继续走一步....”
随着陈默背诵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熟练。
八班宿舍里,一群原本只是凑热闹的新兵,一个个瞬间瞪大了双眼。
眸光中满是震惊。
不是,这整了半天,你还真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最新章节,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最新章节,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