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了继续东进的决定后,禁军并不能立刻发起进攻。无论任何会战,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对于将领与士卒而言,这都是一种对体力与精神的巨大摧残,必须要花费一段时日进行休整,方才能重新再战。邙山大战这种数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更是尤其如此。
接下来的几日里,朝廷一直在忙着处理大战的后续事宜:
他们先是将军中要紧的伤病员筛选出来,令偃师的民夫将其送回洛阳;同时派人打扫战场,一面整理缴获的甲胄弓弩,一面并给在邙山上死难的双方将士挖坑下葬;各部俘获的四万俘虏,在登记造册后,愿意留下来参军的补充进军队;想回河北的,先给他们在胳膊刺青,发放五日干粮,让他们自河桥回乡,若下次再在战场上遇到,看见胳膊上有刺字的,便定斩不饶……
当然,全军上下最关心的,还是对于此战的论功。
按照惯例,在战事彻底告一段落之前,对于爵位封邑之类的赏赐,是暂时不会进行的。但赏赐可以不发,功劳却不能不论。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地活过下一次的大战,若是不能事先公平地分清各部将士的功劳,尤其是士卒们应得的赏赐,那士兵们自然会产生疑虑,下一次再上战场,也就不愿意再死力卖命了。
因此,司马乂将此事交给刘羡,让他来负责核验各部的功劳。
这一战中,最为出众的自然是刘羡亲率的松滋营,在战场上可谓所向披靡,北军各部无一合之敌。按理来说,首功应推刘羡,但刘羡却谦让说:“这都是麾下将士效死,与我无关。”于是只算松滋营将士功劳,将自己摘开。
然后是祖逖所部与苟晞所部,两部作为先锋,风险最高,斩级最多,也有大功。除去金银之类的赏赐外,刘羡建议司马乂,升任祖逖为辅国将军,苟晞为龙骧将军,都得到了允许。
再就是其余各部的赏赐,依次为嵇绍所部、刘暾所部、刘琨所部、宋洪所部、桓彝所部等等。
这些战功中,最令刘羡诧异的,还是嵇绍所立的功劳。嵇绍平日为人和蔼,谈吐风趣,若论名士风范,他为第二,无人敢居第一。却未料到,上了战场后,他还能如此沉稳,任战场上箭雨如蝗,嵇绍岿然不动,身不跨马,射不穿札,指挥调动,就好像闲庭散步,士卒们因此大受鼓舞,即使遭受数倍于己方的敌人围攻,也毫不退却。
刘羡因此将嵇绍的功劳列做第三,上禀司马乂,将其升迁为征虏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刘琨的侄子刘演。刘演今年不过十八岁,却在战场上立下了夺旗之功,竟然孤身夺走了牵秀所有的冠军旗帜,令刘羡刮目相看。他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便将其表为牙门将,专门统领一部精锐。
总体来说,刘羡的这次论功还是公道的,将士们都没什么怨言。但当一切都忙完后,距离邙山大战已经过了七八日,陆机已经成功赚出范阳王,司马虓率七万大军北上,立营于荥阳城南,与汴水北岸的陆机互成掎角之势。
消息传来后,全军皆惊。他们本想趁着北军没有恢复元气,一举将其击破,然后乘胜攻入河北,可随着东军加入战场后,战场的形势便截然不同了,原定的策略还能成功吗?
司马乂召集百官公卿,再次议论此事,司马越说:“原本是想着追杀中了箭的老虎,结果南面又来了一头豹子,这恐怕不是我们能取胜的,还是见好就收,想办法传信邺城,与成都王约和吧。”
这一次,主和派的气焰彻底压倒了主战派。毕竟邙山大战的损失确实不小,在现在的情况下再来一次,敌军恐怕不会再给正面会战的机会,想要硬攻营垒取胜,伤亡就更大了。如果去打大败了的北军,获胜确实有一定机会,但有了东军为援后,那就全然是另一回事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有了范阳王的援军,陆机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此时也不是想主和就能主和的,司马乂最终没有做出定论,而是说:“先联系刘仲彦(刘乔),弄清楚其中的原委,再做决策吧。”
刘羡私下里与幕僚议论此事,却认为此事不足为惧,诸葛延蛮不在乎地道:“人多有什么用?两边都是不敢拼命的人,还分开立营,不能配合,说是什么虎豹,实际上,不过搂草打兔子,先打其中一个,另一个敢来救吗?”
李盛也同意这个看法,他道:“军合力不齐,踌蹰而雁行,当年袁绍曹操率关东联军围攻董卓,就是这样失败。我军想胜不难,只要打痛东军,他们自然就会知难而退了。”
但他同时点出关键道:“但眼下的问题是,我军兵力确实有所不足,要想将两军击败,这绰绰有余。但想要乘胜追击,杀入河北,就有些力不能及了。”
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每一次作战,都会导致洛阳禁军的兵力损耗。而禁军的补充和恢复,却并非一件易事。禁军士卒都是京畿良家子,接受着天下最严苛的训练,装备天下最精锐的甲仗,方才有天下无双的战力,不是随便征来的民夫能够比拟的。
眼下禁军的人力捉襟见肘,若破营时损耗过大,费时过多,到最后无力渡河逐北,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刘羡必须要拿出一个速战速决,又不至于太损耗兵力的作战方案。如若不然,还不如固守成皋,坐等敌方内讧,反过来先去应对弘农的张方大军为好。
好在人生不总是糟糕的坏事,再倒霉的人,只要活得久,偶尔也会收到一些好消息。
在东军北上荥阳的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己亥,留在洛阳负责后勤的陆云传来一则讯息:自河内郡来了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军,他们打着征西军司的白虎幡旗,却自称是勤王义军。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不是他人,正是当年参与平定齐万年之乱的关西宿将,西平太守索靖。
刘羡得闻消息后,真是大喜过望,他连忙向司马乂通报此事,司马乂亦大喜,于是令刘羡领一众公卿军官北下山阴,到大河南岸去迎接义军。
此时已是初冬,黄河水浅,两岸几乎尽是秃顶的树梢,芦苇也都枯黄地倒伏着,显得天空格外寥廓。山野苍茫间,却见一支长长的马队蜿蜒而来,许多马上坐着疲惫的军士,而更多的马上承载着补给物品。大概是此前下过雨的原因,马上骑士们身上披着牛皮毡,上面沾满了泥点,一看就是日夜兼程,沿路很少停下。
刘羡过了河桥前去领路,在人群之中一眼就看到了索靖。在一杆白虎幡下,他乘着一匹显眼的赤血宝马,和善地同自己打着招呼。
索靖今年已经六十五了,几年不见,发须更显花白,脸上的皱纹也更加显眼,好像干枯的桦树皮。但他沉着的气质并没有变,双目依旧炯炯有神。他见了刘羡,摘下自己的皮帽,又脱下皮毡,露出身上穿戴的明光铠甲,真是英姿勃发。等他翻身下马,用疲倦且坚定的语调,对刘羡道:“怀冲,好久不见了啊!”
他紧跟着说道:“自从得知河间王反叛后,我,还有张士彦(张轨),刘道真(刘沈),张景武(张光)他们,对洛阳的形势一直非常忧心,这几位殿下再这么闹下去,怎么得了啊!”
“我们早就想派兵支援朝廷了,只是山高路远,河间王又占住了弘农,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来。好在李世回(李矩)在河东,和我们说,可以走轵关入洛,我们几方就凑了一万两千骑出来,紧赶慢赶,今天终于到了!哈哈!怀冲,我来得还算及时吧!”
原来,这支骑军是由凉州刺史张轨、雍州刺史刘沈、西平太守索靖、新平太守张光、河东太守李矩联手凑出来的。这些人有的是刘羡的老战友,有的则是对河间王的割据感到不满。总而言之,他们为了援助朝廷,各自出了几千骑军。因此,其中的人员组成也比较复杂:有索靖的两个儿子,索璆与索綝,也有张光的部将刘义,还有张轨的长子张寔,李矩的外甥郭诵。
但无论刘羡认识与否,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愿意听从朝廷指挥,也都能征善战的关西骑士。
刘羡听后,心中升起一股暖意,正好天上层云散去,阳光从云隙中普照大地,将河边的冷意一扫而空。刘羡不禁暗自庆幸,正愁没有好的兵力补充,在关西的老战友们就送来了生力军,这真是上苍眷顾啊!
他领着索靖一行人去拜见司马乂,司马乂听闻缘由,当即就敕封索靖为游击将军,并将义军的所有随行军官都加爵一级,以此来表彰他们对朝廷的忠心。多了这一万余骑兵后,洛阳禁军的战力顿时得到了一次飞跃,甚至还要强过邙山大战之前。
而与此同时,郗鉴又传来一个好消息。他通报说,有数十名荥阳乡勇投奔至虎牢关。这些乡勇自称是刘羡麾下护卫毛宝的旧识,是受了人的托付,特来求见长沙王的。
究其原因,北军在退出虎牢关后,军纪明显松弛,大概是遭遇了败仗的缘故吧,各部将士屡屡有扰民之举。或抢夺财物,或奸淫妇女,惹得当地百姓豪族大为不满。
因此,荥阳士人私下里串联商议,特意修书一封,由四十余名坞堡主共同签名,派人前来拜见司马乂。他们是在向朝廷请命,希望王师能够早日发兵攻打叛军,荥阳百姓,无不愿为王前驱,群起响应。
而司马乂接见这些乡勇后,得到了一个具体数字:荥阳地方,大概能凑出两万乡勇来进行响应,且大多数是前年随刘羡修渠的民夫。
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伤兵伤情恶化,北军中似有疫病发生。近日来,北军频频在军营周遭掩埋尸体,每日都埋有数十人,这无疑是对征北军司的又一大削弱。
一时间,天时、地利、人和,这决定胜利的几大要素,似乎都站在了洛阳禁军一方。至此,朝中再无人说什么不能东进作战了。司马乂召开军议,再次讨论荥阳决战一事。
有了如此多的有利条件后,刘羡反而不着急了,在军议上,他对司马乂道:“自古以来,要想攻破敌军营垒,最好的办法就是夜袭,而要想一次性击溃敌军,却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先分清主次,摸索要害。”
“一军营垒的要害,无过于两处,一处是帅营所在,帅营是军队首脑,只要将其摧破,敌军失去了指挥,就会惶惶然不知所为,恰如当年关羽斩颜良;而另一处就是粮秣辎重所在,只要没有了后勤,贼军就只能孤注一掷,与我决战,一旦不能速胜,必然全军崩溃,比如当年袁曹官渡之战。”
“既然如今荥阳民心依附我军,何不先探清敌方营垒布置呢?一旦知道其具体布置,我军有乡人引路,破之如反掌耳!”
此议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众人闻言,都觉得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了。于是在一片翼赞声中,司马乂任命毛宝为骑都尉,令他负责东出侦察东、北两军营垒,同时令大军开出虎牢关,在关前列阵扎营。
只是一片欢声中,却没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就在军议结束的时候,东海王司马越扫了眼众人,见无人在意他,便微微侧身,背对着众人,不动声色地挪动到长沙王司马乂身旁,附耳悄悄说了几句话,但具体的言语是什么,没人可以听清。
司马乂闻言一怔,他抬起眉眼,先看了眼司马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但很快,他将目光投向刘羡,又投向索靖,最后再看了一眼毛宝,眼中终究闪过一丝犹豫,不禁低头沉吟良久。忽然间,他用手扯了扯绑住袖口的护腕,身上似乎有些燥热。
当司马乂再次抬首,大部分人都走光了,军帐中只剩下他与司马越两人。长沙王将目光投向司马越时,这位东海王微微低眉,好像被地上的阴影吸引了目光。然后,他似是喃喃,又似是梦呓地说道:“骠骑,他才是国家真正的心腹大患,此战结束,不可不除啊!”
司马乂再一次瞑目,垂首不语。
接下来的几日里,朝廷一直在忙着处理大战的后续事宜:
他们先是将军中要紧的伤病员筛选出来,令偃师的民夫将其送回洛阳;同时派人打扫战场,一面整理缴获的甲胄弓弩,一面并给在邙山上死难的双方将士挖坑下葬;各部俘获的四万俘虏,在登记造册后,愿意留下来参军的补充进军队;想回河北的,先给他们在胳膊刺青,发放五日干粮,让他们自河桥回乡,若下次再在战场上遇到,看见胳膊上有刺字的,便定斩不饶……
当然,全军上下最关心的,还是对于此战的论功。
按照惯例,在战事彻底告一段落之前,对于爵位封邑之类的赏赐,是暂时不会进行的。但赏赐可以不发,功劳却不能不论。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地活过下一次的大战,若是不能事先公平地分清各部将士的功劳,尤其是士卒们应得的赏赐,那士兵们自然会产生疑虑,下一次再上战场,也就不愿意再死力卖命了。
因此,司马乂将此事交给刘羡,让他来负责核验各部的功劳。
这一战中,最为出众的自然是刘羡亲率的松滋营,在战场上可谓所向披靡,北军各部无一合之敌。按理来说,首功应推刘羡,但刘羡却谦让说:“这都是麾下将士效死,与我无关。”于是只算松滋营将士功劳,将自己摘开。
然后是祖逖所部与苟晞所部,两部作为先锋,风险最高,斩级最多,也有大功。除去金银之类的赏赐外,刘羡建议司马乂,升任祖逖为辅国将军,苟晞为龙骧将军,都得到了允许。
再就是其余各部的赏赐,依次为嵇绍所部、刘暾所部、刘琨所部、宋洪所部、桓彝所部等等。
这些战功中,最令刘羡诧异的,还是嵇绍所立的功劳。嵇绍平日为人和蔼,谈吐风趣,若论名士风范,他为第二,无人敢居第一。却未料到,上了战场后,他还能如此沉稳,任战场上箭雨如蝗,嵇绍岿然不动,身不跨马,射不穿札,指挥调动,就好像闲庭散步,士卒们因此大受鼓舞,即使遭受数倍于己方的敌人围攻,也毫不退却。
刘羡因此将嵇绍的功劳列做第三,上禀司马乂,将其升迁为征虏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刘琨的侄子刘演。刘演今年不过十八岁,却在战场上立下了夺旗之功,竟然孤身夺走了牵秀所有的冠军旗帜,令刘羡刮目相看。他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便将其表为牙门将,专门统领一部精锐。
总体来说,刘羡的这次论功还是公道的,将士们都没什么怨言。但当一切都忙完后,距离邙山大战已经过了七八日,陆机已经成功赚出范阳王,司马虓率七万大军北上,立营于荥阳城南,与汴水北岸的陆机互成掎角之势。
消息传来后,全军皆惊。他们本想趁着北军没有恢复元气,一举将其击破,然后乘胜攻入河北,可随着东军加入战场后,战场的形势便截然不同了,原定的策略还能成功吗?
司马乂召集百官公卿,再次议论此事,司马越说:“原本是想着追杀中了箭的老虎,结果南面又来了一头豹子,这恐怕不是我们能取胜的,还是见好就收,想办法传信邺城,与成都王约和吧。”
这一次,主和派的气焰彻底压倒了主战派。毕竟邙山大战的损失确实不小,在现在的情况下再来一次,敌军恐怕不会再给正面会战的机会,想要硬攻营垒取胜,伤亡就更大了。如果去打大败了的北军,获胜确实有一定机会,但有了东军为援后,那就全然是另一回事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有了范阳王的援军,陆机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此时也不是想主和就能主和的,司马乂最终没有做出定论,而是说:“先联系刘仲彦(刘乔),弄清楚其中的原委,再做决策吧。”
刘羡私下里与幕僚议论此事,却认为此事不足为惧,诸葛延蛮不在乎地道:“人多有什么用?两边都是不敢拼命的人,还分开立营,不能配合,说是什么虎豹,实际上,不过搂草打兔子,先打其中一个,另一个敢来救吗?”
李盛也同意这个看法,他道:“军合力不齐,踌蹰而雁行,当年袁绍曹操率关东联军围攻董卓,就是这样失败。我军想胜不难,只要打痛东军,他们自然就会知难而退了。”
但他同时点出关键道:“但眼下的问题是,我军兵力确实有所不足,要想将两军击败,这绰绰有余。但想要乘胜追击,杀入河北,就有些力不能及了。”
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每一次作战,都会导致洛阳禁军的兵力损耗。而禁军的补充和恢复,却并非一件易事。禁军士卒都是京畿良家子,接受着天下最严苛的训练,装备天下最精锐的甲仗,方才有天下无双的战力,不是随便征来的民夫能够比拟的。
眼下禁军的人力捉襟见肘,若破营时损耗过大,费时过多,到最后无力渡河逐北,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刘羡必须要拿出一个速战速决,又不至于太损耗兵力的作战方案。如若不然,还不如固守成皋,坐等敌方内讧,反过来先去应对弘农的张方大军为好。
好在人生不总是糟糕的坏事,再倒霉的人,只要活得久,偶尔也会收到一些好消息。
在东军北上荥阳的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己亥,留在洛阳负责后勤的陆云传来一则讯息:自河内郡来了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军,他们打着征西军司的白虎幡旗,却自称是勤王义军。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不是他人,正是当年参与平定齐万年之乱的关西宿将,西平太守索靖。
刘羡得闻消息后,真是大喜过望,他连忙向司马乂通报此事,司马乂亦大喜,于是令刘羡领一众公卿军官北下山阴,到大河南岸去迎接义军。
此时已是初冬,黄河水浅,两岸几乎尽是秃顶的树梢,芦苇也都枯黄地倒伏着,显得天空格外寥廓。山野苍茫间,却见一支长长的马队蜿蜒而来,许多马上坐着疲惫的军士,而更多的马上承载着补给物品。大概是此前下过雨的原因,马上骑士们身上披着牛皮毡,上面沾满了泥点,一看就是日夜兼程,沿路很少停下。
刘羡过了河桥前去领路,在人群之中一眼就看到了索靖。在一杆白虎幡下,他乘着一匹显眼的赤血宝马,和善地同自己打着招呼。
索靖今年已经六十五了,几年不见,发须更显花白,脸上的皱纹也更加显眼,好像干枯的桦树皮。但他沉着的气质并没有变,双目依旧炯炯有神。他见了刘羡,摘下自己的皮帽,又脱下皮毡,露出身上穿戴的明光铠甲,真是英姿勃发。等他翻身下马,用疲倦且坚定的语调,对刘羡道:“怀冲,好久不见了啊!”
他紧跟着说道:“自从得知河间王反叛后,我,还有张士彦(张轨),刘道真(刘沈),张景武(张光)他们,对洛阳的形势一直非常忧心,这几位殿下再这么闹下去,怎么得了啊!”
“我们早就想派兵支援朝廷了,只是山高路远,河间王又占住了弘农,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来。好在李世回(李矩)在河东,和我们说,可以走轵关入洛,我们几方就凑了一万两千骑出来,紧赶慢赶,今天终于到了!哈哈!怀冲,我来得还算及时吧!”
原来,这支骑军是由凉州刺史张轨、雍州刺史刘沈、西平太守索靖、新平太守张光、河东太守李矩联手凑出来的。这些人有的是刘羡的老战友,有的则是对河间王的割据感到不满。总而言之,他们为了援助朝廷,各自出了几千骑军。因此,其中的人员组成也比较复杂:有索靖的两个儿子,索璆与索綝,也有张光的部将刘义,还有张轨的长子张寔,李矩的外甥郭诵。
但无论刘羡认识与否,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愿意听从朝廷指挥,也都能征善战的关西骑士。
刘羡听后,心中升起一股暖意,正好天上层云散去,阳光从云隙中普照大地,将河边的冷意一扫而空。刘羡不禁暗自庆幸,正愁没有好的兵力补充,在关西的老战友们就送来了生力军,这真是上苍眷顾啊!
他领着索靖一行人去拜见司马乂,司马乂听闻缘由,当即就敕封索靖为游击将军,并将义军的所有随行军官都加爵一级,以此来表彰他们对朝廷的忠心。多了这一万余骑兵后,洛阳禁军的战力顿时得到了一次飞跃,甚至还要强过邙山大战之前。
而与此同时,郗鉴又传来一个好消息。他通报说,有数十名荥阳乡勇投奔至虎牢关。这些乡勇自称是刘羡麾下护卫毛宝的旧识,是受了人的托付,特来求见长沙王的。
究其原因,北军在退出虎牢关后,军纪明显松弛,大概是遭遇了败仗的缘故吧,各部将士屡屡有扰民之举。或抢夺财物,或奸淫妇女,惹得当地百姓豪族大为不满。
因此,荥阳士人私下里串联商议,特意修书一封,由四十余名坞堡主共同签名,派人前来拜见司马乂。他们是在向朝廷请命,希望王师能够早日发兵攻打叛军,荥阳百姓,无不愿为王前驱,群起响应。
而司马乂接见这些乡勇后,得到了一个具体数字:荥阳地方,大概能凑出两万乡勇来进行响应,且大多数是前年随刘羡修渠的民夫。
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伤兵伤情恶化,北军中似有疫病发生。近日来,北军频频在军营周遭掩埋尸体,每日都埋有数十人,这无疑是对征北军司的又一大削弱。
一时间,天时、地利、人和,这决定胜利的几大要素,似乎都站在了洛阳禁军一方。至此,朝中再无人说什么不能东进作战了。司马乂召开军议,再次讨论荥阳决战一事。
有了如此多的有利条件后,刘羡反而不着急了,在军议上,他对司马乂道:“自古以来,要想攻破敌军营垒,最好的办法就是夜袭,而要想一次性击溃敌军,却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先分清主次,摸索要害。”
“一军营垒的要害,无过于两处,一处是帅营所在,帅营是军队首脑,只要将其摧破,敌军失去了指挥,就会惶惶然不知所为,恰如当年关羽斩颜良;而另一处就是粮秣辎重所在,只要没有了后勤,贼军就只能孤注一掷,与我决战,一旦不能速胜,必然全军崩溃,比如当年袁曹官渡之战。”
“既然如今荥阳民心依附我军,何不先探清敌方营垒布置呢?一旦知道其具体布置,我军有乡人引路,破之如反掌耳!”
此议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众人闻言,都觉得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了。于是在一片翼赞声中,司马乂任命毛宝为骑都尉,令他负责东出侦察东、北两军营垒,同时令大军开出虎牢关,在关前列阵扎营。
只是一片欢声中,却没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就在军议结束的时候,东海王司马越扫了眼众人,见无人在意他,便微微侧身,背对着众人,不动声色地挪动到长沙王司马乂身旁,附耳悄悄说了几句话,但具体的言语是什么,没人可以听清。
司马乂闻言一怔,他抬起眉眼,先看了眼司马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但很快,他将目光投向刘羡,又投向索靖,最后再看了一眼毛宝,眼中终究闪过一丝犹豫,不禁低头沉吟良久。忽然间,他用手扯了扯绑住袖口的护腕,身上似乎有些燥热。
当司马乂再次抬首,大部分人都走光了,军帐中只剩下他与司马越两人。长沙王将目光投向司马越时,这位东海王微微低眉,好像被地上的阴影吸引了目光。然后,他似是喃喃,又似是梦呓地说道:“骠骑,他才是国家真正的心腹大患,此战结束,不可不除啊!”
司马乂再一次瞑目,垂首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