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中,用刺杀来获取政治利益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
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了报血仇,扶持公子光登上吴王之位,灭了楚国。便利用吴王僚好鱼的特点,令专诸在鱼腹中藏剑,在用膳时骤然刺杀。然后又设苦肉计,派要离潜伏到公子庆忌身边,暴起偷袭,再次铲除了吴国内乱的威胁。
真是令人不可置信,仅仅凭借两名刺客,伍子胥就令吴国权力洗牌,登上了宰辅大位。
无独有偶,后汉草创之际,光武帝刘秀派十余万大军入蜀征讨伪帝公孙述。汉军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主帅岑彭逆流而上,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北路主帅来歙连战连捷,堪称无敌。谁知公孙述派出两名刺客,竟然一举刺杀了两名汉军主帅!
虽然最终难逃灭国命运,但仅仅凭借两名刺客,公孙述就为自己延长了两年国祚,这也称得上是一桩奇迹了。
即使到了汉末三国等近世,这种刺客改变大局的事情,依旧层出不穷。如吕布刺杀董卓,使得关西大乱;袁术刺杀刘宠,汉室一度无人;许贡刺杀孙策,孙氏止步江东。以上种种例子,足可见唐雎所言不虚: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杰,开创过怎样的雄图伟业,他也终究只有一条生命,生命丧失以后,生前的种种就将会化为泡影,这就是无情的铁律。所以只要人类还在一天,刺客这种职业就注定不会消失。
但对于刘羡来说,司马遹交给他的这些刺杀任务,却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刺杀不同。
那些最典型的刺杀,是不计一切代价,将最重要的政敌一击毙命,以此来造成权力的大洗牌。但司马遹的想法却并非如此,他并不想刺杀皇后,一来这有悖于伦理,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来这也不现实,自从始皇帝设立皇帝这个职位后,还从未有过因刺杀而死的皇帝或皇后,皇宫的防御实在太严密了,这全然不可能。
因此,司马遹希望刘羡能够刺杀那些后党中的中低层官僚,在洛阳中制造恐慌,以此来恐吓后党,一方面向对方宣战,一方面又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直到将皇后孤立为孤家寡人,逼迫皇后放权。
在刘羡看来,这就意味着有几个不一样的要点。
一,这将不是一两次刺杀,而是要制造出一连串频繁的刺杀案;
二,不止是单纯的杀人,同时也要设法宣扬刺杀;
三,不仅要刺杀成功,还要设法躲避后党的侦察与缉捕。若提前被侦破,太子显然是不可能为自己撑腰的。
从这些角度来审视,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若是让刘羡一人来完成,更是几乎不可能的。
但好在司马遹考虑过这些事情,他也明白,这件事本质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布置。
刘羡私下里与陆机到龙门山踏青,以此为机会联络,从他手中得来了一份清单,这是陆机早就准备好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近百人的名字,皆是后党成员。陆机对这名单里每个人的事迹都倒背如流,他对刘羡分析道:
“这里面的人,基本都是寒门出身,虽然名声不小,但实际上在政坛上能量不大,杀了就杀了,只要手脚利落一些,至少不会有人追查到底。”
听到这句话,刘羡心下不悦,他对陆机道:“想要真的吓痛后党,拿寒士开刀像什么话?士衡,要我说,就要拿士族的亲近开刀!”
“你不怕惹来麻烦?”
“都干这种事了,怎么可能不麻烦?”刘羡很快理清思绪,说道,“要杀人,自然要杀那些罪无可恕、草菅人命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伸张正义。我刚刚甚至看到了潘岳的名字,他写些谄媚文章,犯得上死罪吗?”
“至于会有多少风险,这我会想办法。如果这是谁都能干的事情,太子怎么会交给我?”
陆机沉吟片刻,同意了刘羡的看法,随即标出其中二十余人的名字,对刘羡道:“这些人都有些背景,手上也害有许多人命,只是除了个别人以外,大多官位不低。”
“那麻烦士衡把他们的背景和事迹写下来。”刘羡不以为然地笑笑,又道,“唉,若杀的是无名之辈,后党怎么会知道痛呢?”
“好吧,只是你要记住我说的,不要轻敌。”
说罢,陆机将这些人的过往和背景誊写在两卷纸上。刘羡仅仅是粗看了一遍,其中的斑斑劣迹,当真是触目惊心,像石崇那样草菅人命早已不是希奇事,有人还诬告忠良,折辱人妻,残害孩童,光通过文字都让人觉得作呕。刘羡和陆机告别之后,好久才从低沉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确认名单后,次日,刘羡又去接触孙秀,约在一座酒肆内见面。
等孙秀一到,他拿出名单,开门见山地说道:“把这些人的住址、官署、长相、喜好都写给我。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有所欺骗,若我发现你有欺骗,你自求多福!”
刘羡对孙秀的不信任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好像他不相信贾谧会改好一样。但面对刘羡的敌意,孙秀却恍若未闻,他说:“怀冲真是小看我了,这种小事,哪有我办不好的呢?”
他当即叫来店内的苍头,临时去买了些笔墨纸砚,当场就在酒肆内书写起来。他先是画了一幅洛阳地图,将名单上的人物住宅官署一一标记上去,随后又泼墨画像,在画像下标记人物的习惯。其熟稔的程度,好似信手拈来。
事后,刘羡拿着地图和画像去比对,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孙秀的书画竟然无一错漏!真是匪夷所思!认识孙秀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孙秀竟然有如此出彩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似乎还要更甚自己一筹。
不过不管怎么说,接下来就差一件东西了。刘羡前去拜访陈规。陈规时任尚书郎,又以上交幕府幕僚名录为名义,可以正大光明地拜见。
陈规说是为刘羡负责后援,实际上就是手上也有一份名单,这里面记录了一些太子和淮南王信得过的死党,为了遮盖行迹,这些人可以帮忙作为遮掩。这大概是太子最核心的秘密,此时暴露给刘羡,也可以说是倾尽所有了。
陈规告诉刘羡:“你不用怕宵禁,河南尹彦辅公(乐广)、西戎司马阎缵、城门校尉梁柳、洛阳南部尉许秋,都是信得过的人,你若有计划,事先与我打个招呼,我便能将当日的禁军动向告知于你,你拿着信物,无论是南面的津阳、宣阳、平昌、开阳四门,还是东面的青明、东阳、建春三门,你都可以自由出入,毋须顾忌宵禁。”
得知这些后,刘羡大喜过望。他最忧心的就是这一点,洛阳的禁军体系极为复杂,若是只靠自己,不管刺客有多么大的神通,都是极难绕开的。没想到太子竟然有这么多的埋伏,只要运作得当,大家相互遮掩,那令后党无从查证,完全是一件有可能的事情。
刘羡心里差不多有底了,有了这些信息做基础,他脑海中的计划也基本成型,知道该怎么做了。
此时恰好传来消息,邺城那边有道士张承基妖言惑众。张承基四处宣扬说,四年前洛阳武库大火,烧尽了传国神器,又有齐万年起兵于关中,这正是晋室“冢嗣将倾,社稷将泯”之兆。甲子年又快到了,这次将要开启前所未有的大动乱,而他就是张天师的弟子,奉命来找寻太平真君,而后将起事拯救苍生。
而此时的邺城恰好没有宗室镇守,无人敢拿定主意,所以上表询问朝廷的意见,据说上表的时候,张承基已经聚拢了七千余众,还有不断膨胀的架势。
虽说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在晋军看来,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大概一个曲便能将其击败。不过谁会嫌自己的功劳过多呢?一时间外军军官人人上表,自告奋勇,誓要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
刘羡便借着这个机会凑热闹,连着给朝中上表请战。朝中自然不许,他就声称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着想,要献一份《治安七策》,连日在府中闭关修书。但实际上,他是在暗地里进行谋划,这成功骗过了大部分人,就连幕僚之中,也只有李盛和诸葛延知道发生了什么。
从密会开始到筹划方案,大概过了半个月,刘羡总算是拟定出了一套方案,继而将设想写成了一份文表,由苟晞帮忙转交给太子。
说来简单,既然支持太子的人如此之多,那计划就可以做得大胆一些。
后党此时尚没有防备,不妨以快制慢,在他们尚未反应过来前,直接制造一连串的刺杀案,令后党目不暇接,疲于奔命,等他们抓到蛛丝马迹时,再像幽灵一样突然收手,这样必然能制造恐慌。
若皇后还不肯投降,那就再挑一个后党之中的核心人物,一举刺杀,以表现太子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的决心。
可若到了这个地步,皇后仍不愿放权,那说明皇后的心志确实坚不可摧,恐怕也就只能再另想他法了。
次日,苟晞带回了司马遹的回复:“太子没有意见,按使君的谋划,那就早些开始行事吧。”
于是在四月辛卯的当夜,刘羡收到消息后,开始了第一次刺杀。
此时天色漆黑如墨,半空下着如丝小雨,落在地上都没有声响。但是风很大,树枝和窗板吱吱呀呀地摇着,刘羡翻墙出府的时候,没人听见他的脚步声。
此时街上几乎没有了人,只有一些高门府邸的门前还亮着灯笼,灯火在风中摇曳,看上去不久就要歇了。刘羡刻意绕开了大路,七拐八弯,从小巷走到了马市内的一家小院。
他敲敲门,门内有人问:“这么晚了,是谁?有什么事?”
刘羡道:“买马,听说你这里有一匹价值千金的汗血马,是否为真?”
门内回道:“这里是有一匹汗血马,但却是种马,可惜,不能外卖。”
刘羡又问:“我买的就是种马,只要不是假的,多少价钱都可以谈。”
对完暗号,门吱呀一声开了。
刘羡走进去,径直对淮南死士们说道:“不要多问,来十个好手,直接听我指令,穿上铠甲,跟着我走!”
死士的行动很快,出了门时,他们都换上一身鳞铠甲,拿上长戟,腰佩环首刀,俨然夜里巡逻的禁军打扮,刘羡当即领着他们往建春门走。
抵达建春门时,一名守卫上来索要信物,刘羡将陈规赐予的令牌递上,面色不变地说:“河南府人手不足,我是武卫军调来加强宵禁的。”
守卫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问题,当即给刘羡一行人放行。
但他们并未往河南府走去,而是明火执仗地从铜驼前穿行而过,绕到了洛阳宫的西面。司马门的宫卫们见怪不怪,并没有在意,眼见着他们进入到了一条漆黑的小巷内。
这时,一个人影从黑暗中窜出,跑到刘羡面前道:“大人,您终于来了。”
刘羡问道:“人还在吗?”
“还在。”密探指着远处小巷的拐角道:“他们就在那儿,跟往常一样在等人。”
“有多少人?”
“还是四个人,其中三个是带甲的护卫。”
刘羡点点头,随即对身后的死士道:“你们分出四个人,把火把灭了,去巷子后面堵住退路,一刻钟后,我就进去看看情况。”
在漫天树叶的哗哗声中,刘羡心平气和地等待着,他现在已经不会为此而感到忐忑了。很快,一刻钟过去,他领着剩下的死士往目的地走。
一转角,他遇到了一辆牛车,三名侍卫,随即领着人执火上前,肃然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要执行宵禁吗?”
车帘后冒出一张慈祥的脸,里面坐的竟是一名七旬老妪,她打量刘羡片刻后,惘然问道:“你不认得我?”
刘羡又像此前一样说道:“城内人手不足,我是武卫军的队率,奉命助河南尹执行宵禁。”
见过令牌后,老妪不疑有他,也掏出一块令牌,低声道:“这不关你的事,我是奉命在这里办差……”
话音未落,刘羡豁然抽刀,刀锋如飞燕般落入老妪的脖颈,同时又伸出手,将老妪的惨呼声堵了回去。几乎是一个瞬间,其余半包围的死士们也几乎同时出手,将那些带甲的侍卫们也都被瞬间割喉,鲜血汨汨流出,却被呼啸的风声所遮掩住了。
在乘牛茫然的注视中,刘羡将四具尸体摆在一旁,给他们每人盖上一块白布,又往中间扔下一张黄帛,用石块压住。
这是计划杀死的第一人。
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了报血仇,扶持公子光登上吴王之位,灭了楚国。便利用吴王僚好鱼的特点,令专诸在鱼腹中藏剑,在用膳时骤然刺杀。然后又设苦肉计,派要离潜伏到公子庆忌身边,暴起偷袭,再次铲除了吴国内乱的威胁。
真是令人不可置信,仅仅凭借两名刺客,伍子胥就令吴国权力洗牌,登上了宰辅大位。
无独有偶,后汉草创之际,光武帝刘秀派十余万大军入蜀征讨伪帝公孙述。汉军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主帅岑彭逆流而上,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北路主帅来歙连战连捷,堪称无敌。谁知公孙述派出两名刺客,竟然一举刺杀了两名汉军主帅!
虽然最终难逃灭国命运,但仅仅凭借两名刺客,公孙述就为自己延长了两年国祚,这也称得上是一桩奇迹了。
即使到了汉末三国等近世,这种刺客改变大局的事情,依旧层出不穷。如吕布刺杀董卓,使得关西大乱;袁术刺杀刘宠,汉室一度无人;许贡刺杀孙策,孙氏止步江东。以上种种例子,足可见唐雎所言不虚: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杰,开创过怎样的雄图伟业,他也终究只有一条生命,生命丧失以后,生前的种种就将会化为泡影,这就是无情的铁律。所以只要人类还在一天,刺客这种职业就注定不会消失。
但对于刘羡来说,司马遹交给他的这些刺杀任务,却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刺杀不同。
那些最典型的刺杀,是不计一切代价,将最重要的政敌一击毙命,以此来造成权力的大洗牌。但司马遹的想法却并非如此,他并不想刺杀皇后,一来这有悖于伦理,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来这也不现实,自从始皇帝设立皇帝这个职位后,还从未有过因刺杀而死的皇帝或皇后,皇宫的防御实在太严密了,这全然不可能。
因此,司马遹希望刘羡能够刺杀那些后党中的中低层官僚,在洛阳中制造恐慌,以此来恐吓后党,一方面向对方宣战,一方面又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直到将皇后孤立为孤家寡人,逼迫皇后放权。
在刘羡看来,这就意味着有几个不一样的要点。
一,这将不是一两次刺杀,而是要制造出一连串频繁的刺杀案;
二,不止是单纯的杀人,同时也要设法宣扬刺杀;
三,不仅要刺杀成功,还要设法躲避后党的侦察与缉捕。若提前被侦破,太子显然是不可能为自己撑腰的。
从这些角度来审视,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若是让刘羡一人来完成,更是几乎不可能的。
但好在司马遹考虑过这些事情,他也明白,这件事本质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布置。
刘羡私下里与陆机到龙门山踏青,以此为机会联络,从他手中得来了一份清单,这是陆机早就准备好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近百人的名字,皆是后党成员。陆机对这名单里每个人的事迹都倒背如流,他对刘羡分析道:
“这里面的人,基本都是寒门出身,虽然名声不小,但实际上在政坛上能量不大,杀了就杀了,只要手脚利落一些,至少不会有人追查到底。”
听到这句话,刘羡心下不悦,他对陆机道:“想要真的吓痛后党,拿寒士开刀像什么话?士衡,要我说,就要拿士族的亲近开刀!”
“你不怕惹来麻烦?”
“都干这种事了,怎么可能不麻烦?”刘羡很快理清思绪,说道,“要杀人,自然要杀那些罪无可恕、草菅人命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伸张正义。我刚刚甚至看到了潘岳的名字,他写些谄媚文章,犯得上死罪吗?”
“至于会有多少风险,这我会想办法。如果这是谁都能干的事情,太子怎么会交给我?”
陆机沉吟片刻,同意了刘羡的看法,随即标出其中二十余人的名字,对刘羡道:“这些人都有些背景,手上也害有许多人命,只是除了个别人以外,大多官位不低。”
“那麻烦士衡把他们的背景和事迹写下来。”刘羡不以为然地笑笑,又道,“唉,若杀的是无名之辈,后党怎么会知道痛呢?”
“好吧,只是你要记住我说的,不要轻敌。”
说罢,陆机将这些人的过往和背景誊写在两卷纸上。刘羡仅仅是粗看了一遍,其中的斑斑劣迹,当真是触目惊心,像石崇那样草菅人命早已不是希奇事,有人还诬告忠良,折辱人妻,残害孩童,光通过文字都让人觉得作呕。刘羡和陆机告别之后,好久才从低沉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确认名单后,次日,刘羡又去接触孙秀,约在一座酒肆内见面。
等孙秀一到,他拿出名单,开门见山地说道:“把这些人的住址、官署、长相、喜好都写给我。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有所欺骗,若我发现你有欺骗,你自求多福!”
刘羡对孙秀的不信任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好像他不相信贾谧会改好一样。但面对刘羡的敌意,孙秀却恍若未闻,他说:“怀冲真是小看我了,这种小事,哪有我办不好的呢?”
他当即叫来店内的苍头,临时去买了些笔墨纸砚,当场就在酒肆内书写起来。他先是画了一幅洛阳地图,将名单上的人物住宅官署一一标记上去,随后又泼墨画像,在画像下标记人物的习惯。其熟稔的程度,好似信手拈来。
事后,刘羡拿着地图和画像去比对,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孙秀的书画竟然无一错漏!真是匪夷所思!认识孙秀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孙秀竟然有如此出彩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似乎还要更甚自己一筹。
不过不管怎么说,接下来就差一件东西了。刘羡前去拜访陈规。陈规时任尚书郎,又以上交幕府幕僚名录为名义,可以正大光明地拜见。
陈规说是为刘羡负责后援,实际上就是手上也有一份名单,这里面记录了一些太子和淮南王信得过的死党,为了遮盖行迹,这些人可以帮忙作为遮掩。这大概是太子最核心的秘密,此时暴露给刘羡,也可以说是倾尽所有了。
陈规告诉刘羡:“你不用怕宵禁,河南尹彦辅公(乐广)、西戎司马阎缵、城门校尉梁柳、洛阳南部尉许秋,都是信得过的人,你若有计划,事先与我打个招呼,我便能将当日的禁军动向告知于你,你拿着信物,无论是南面的津阳、宣阳、平昌、开阳四门,还是东面的青明、东阳、建春三门,你都可以自由出入,毋须顾忌宵禁。”
得知这些后,刘羡大喜过望。他最忧心的就是这一点,洛阳的禁军体系极为复杂,若是只靠自己,不管刺客有多么大的神通,都是极难绕开的。没想到太子竟然有这么多的埋伏,只要运作得当,大家相互遮掩,那令后党无从查证,完全是一件有可能的事情。
刘羡心里差不多有底了,有了这些信息做基础,他脑海中的计划也基本成型,知道该怎么做了。
此时恰好传来消息,邺城那边有道士张承基妖言惑众。张承基四处宣扬说,四年前洛阳武库大火,烧尽了传国神器,又有齐万年起兵于关中,这正是晋室“冢嗣将倾,社稷将泯”之兆。甲子年又快到了,这次将要开启前所未有的大动乱,而他就是张天师的弟子,奉命来找寻太平真君,而后将起事拯救苍生。
而此时的邺城恰好没有宗室镇守,无人敢拿定主意,所以上表询问朝廷的意见,据说上表的时候,张承基已经聚拢了七千余众,还有不断膨胀的架势。
虽说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在晋军看来,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大概一个曲便能将其击败。不过谁会嫌自己的功劳过多呢?一时间外军军官人人上表,自告奋勇,誓要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
刘羡便借着这个机会凑热闹,连着给朝中上表请战。朝中自然不许,他就声称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着想,要献一份《治安七策》,连日在府中闭关修书。但实际上,他是在暗地里进行谋划,这成功骗过了大部分人,就连幕僚之中,也只有李盛和诸葛延知道发生了什么。
从密会开始到筹划方案,大概过了半个月,刘羡总算是拟定出了一套方案,继而将设想写成了一份文表,由苟晞帮忙转交给太子。
说来简单,既然支持太子的人如此之多,那计划就可以做得大胆一些。
后党此时尚没有防备,不妨以快制慢,在他们尚未反应过来前,直接制造一连串的刺杀案,令后党目不暇接,疲于奔命,等他们抓到蛛丝马迹时,再像幽灵一样突然收手,这样必然能制造恐慌。
若皇后还不肯投降,那就再挑一个后党之中的核心人物,一举刺杀,以表现太子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的决心。
可若到了这个地步,皇后仍不愿放权,那说明皇后的心志确实坚不可摧,恐怕也就只能再另想他法了。
次日,苟晞带回了司马遹的回复:“太子没有意见,按使君的谋划,那就早些开始行事吧。”
于是在四月辛卯的当夜,刘羡收到消息后,开始了第一次刺杀。
此时天色漆黑如墨,半空下着如丝小雨,落在地上都没有声响。但是风很大,树枝和窗板吱吱呀呀地摇着,刘羡翻墙出府的时候,没人听见他的脚步声。
此时街上几乎没有了人,只有一些高门府邸的门前还亮着灯笼,灯火在风中摇曳,看上去不久就要歇了。刘羡刻意绕开了大路,七拐八弯,从小巷走到了马市内的一家小院。
他敲敲门,门内有人问:“这么晚了,是谁?有什么事?”
刘羡道:“买马,听说你这里有一匹价值千金的汗血马,是否为真?”
门内回道:“这里是有一匹汗血马,但却是种马,可惜,不能外卖。”
刘羡又问:“我买的就是种马,只要不是假的,多少价钱都可以谈。”
对完暗号,门吱呀一声开了。
刘羡走进去,径直对淮南死士们说道:“不要多问,来十个好手,直接听我指令,穿上铠甲,跟着我走!”
死士的行动很快,出了门时,他们都换上一身鳞铠甲,拿上长戟,腰佩环首刀,俨然夜里巡逻的禁军打扮,刘羡当即领着他们往建春门走。
抵达建春门时,一名守卫上来索要信物,刘羡将陈规赐予的令牌递上,面色不变地说:“河南府人手不足,我是武卫军调来加强宵禁的。”
守卫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问题,当即给刘羡一行人放行。
但他们并未往河南府走去,而是明火执仗地从铜驼前穿行而过,绕到了洛阳宫的西面。司马门的宫卫们见怪不怪,并没有在意,眼见着他们进入到了一条漆黑的小巷内。
这时,一个人影从黑暗中窜出,跑到刘羡面前道:“大人,您终于来了。”
刘羡问道:“人还在吗?”
“还在。”密探指着远处小巷的拐角道:“他们就在那儿,跟往常一样在等人。”
“有多少人?”
“还是四个人,其中三个是带甲的护卫。”
刘羡点点头,随即对身后的死士道:“你们分出四个人,把火把灭了,去巷子后面堵住退路,一刻钟后,我就进去看看情况。”
在漫天树叶的哗哗声中,刘羡心平气和地等待着,他现在已经不会为此而感到忐忑了。很快,一刻钟过去,他领着剩下的死士往目的地走。
一转角,他遇到了一辆牛车,三名侍卫,随即领着人执火上前,肃然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要执行宵禁吗?”
车帘后冒出一张慈祥的脸,里面坐的竟是一名七旬老妪,她打量刘羡片刻后,惘然问道:“你不认得我?”
刘羡又像此前一样说道:“城内人手不足,我是武卫军的队率,奉命助河南尹执行宵禁。”
见过令牌后,老妪不疑有他,也掏出一块令牌,低声道:“这不关你的事,我是奉命在这里办差……”
话音未落,刘羡豁然抽刀,刀锋如飞燕般落入老妪的脖颈,同时又伸出手,将老妪的惨呼声堵了回去。几乎是一个瞬间,其余半包围的死士们也几乎同时出手,将那些带甲的侍卫们也都被瞬间割喉,鲜血汨汨流出,却被呼啸的风声所遮掩住了。
在乘牛茫然的注视中,刘羡将四具尸体摆在一旁,给他们每人盖上一块白布,又往中间扔下一张黄帛,用石块压住。
这是计划杀死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