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义军登山之前,孙秀的侦骑就已经知道了。
上百名侦骑分为十数队散落在邙山山顶,一见敌军有集合出动的迹象,立刻就南下邙山。马蹄踩过山间的落叶,露出蚯蚓钻过的泥土味。听到纷乱的马蹄声后,飞鸟躲进枝头,走兽匿入草丛,继而露出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斥候们的去向。它们一向有些不理解,若不是为了觅食,人类为何这样来去匆匆。
下过雨的山道还是太泥泞了。一些骑士为了赶时间,不断挥鞭策马,不料马蹄打滑,踩在了石头上。继而整个人跌倒在地,摔得鼻青脸肿,严重一些的直接把马腿摔断了。其余斥候见状,只能耐着性子降下马速,在谷道间慢走。可即使如此,马蹄溅起的泥花,很快染黄了侦骑们的裤腿,让一行人狼狈不堪。
最前面的禁军侦骑到偃师禁军大营,已经是辰时了。一行人灰头土脸地向士猗报告,士猗闻言,急忙领了队长去见孙秀。他汇报说:“贼卯时用膳,然后就骑马过来了,看样子是十万大军倾巢出动,现在正在登山。”
孙秀闻听,嘻嘻笑着从胡床上站起来,神色非常轻松,但第一时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身旁的孙旂。
孙旂是懂兵法的,他明白孙秀的意思,是想要自己帮忙拿主意,稍作沉思,便拔出腰刀,挥手插在地上,大声说:“中书,大喜啊!昨日天降大雨,道路湿滑如此,根本不利于大军厮杀,可贼军竟然强要作战,一路踏泥水过来,累也累死他们!保待我杀!”
孙秀这才开口道:“好啊!那就传令诸军,让他们快些进食,我们整阵待敌!”
半个时辰后,孙秀的禁军列阵完毕。孙秀以车骑将军孙旂、中垒将军士猗、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广平王司马虔为左翼,共两万兵马;镇军将军司马雅、京兆王司马馥、扬威将军莫原、左卫将军王舆为右翼,亦有两万兵马;他自己与河南尹辛冉、主簿刘机、右卫将军张秋为中军,将最重要的甲骑与弩机都置于此处,确保自己的安全。
赵王军北连邙山,南接伊水,背东向西,列堂堂正阵以待河北军。
布阵完毕后,孙秀遥望左右,见自己兵马军列严整,阳光之下,诸部甲胄闪耀如海,不禁有些洋洋自得,私底下便问孙旂道:“伯旗啊,我大军军容如此神武,是否天下无敌?”
孙旂见周遭无人,难得说了几句真话:“中书,单论军容,天下的精锐都在此地,但有兵无将,恐怕不能物尽其用啊!可惜张……”
话说到这,他自知失语,连忙闭口不言。但孙秀知道他没说完的人名是谁,是被他诛杀的前卫将军张林。
之前孙秀政变时,在军事上出谋画策的便是此人。他当年是孟观的副将,一起参与过平定齐万年之乱,孙秀说动孟观,本身也是有他牵线搭桥。可以说,赵王能够成功登基,孙秀功劳第一,张林便是第二,时人将其并称为“孙张”。
司马伦登基之后,张林自认为居功甚伟,升了卫将军还不够,还索求开府仪同三司。孙秀不给,张林便找太子司马荂告状,司马荂又将此事转告给孙秀。孙秀见张林怀有怨气,当即借用司马伦的名义,将张林召入宫中,诬告其有谋反之罪,将其三族尽数抓捕,一朝夷灭。
这还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情,也是赵王登基后洛阳的第一大案。
孙秀听说孙旂之语,也感觉有几分后悔,自言自语道:“唉,早知道会有今日,就先留张林一条性命,给他一个开府仪同三司,又能如何呢?”可惜世上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好在很快又来了一个好消息,在河北义军开始下山的时候,司马荂从洛阳派来使者,告诉孙秀说:“征西军司的前锋已经抵达洛阳了,太子犒劳一番后,就请对方来与中书汇合。”
洛阳与偃师不过四十里的距离,如果是骑兵,一个时辰就能赶到偃师。
这个消息令孙秀更添信心,方才的后悔顿时一扫而空,他搂抱着孙旂高呼道:“哈哈,这群贼子,不过是靠人多势众,才勉强赢我一阵!现在敌我人数相当,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怎么赢!”
然后又催促使者说:“你再去催催他们,此战得胜后,整个关西,我都可以封给河间王!他可与陛下共治天下。”
随后他将这个消息告知全军,全军上下也是一阵欢呼,觉得此战胜算有八九成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河北义军出现在禁军的视线之内。
此时已接近午时,十万大军踩着泥水到伊水河畔列阵,脸庞上多带有疲色。但他们整甲向东时,铁架兵器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数里之外都能望见明亮一片,还是很有威势。
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先取出随身带的炊饼和水壶,开始补充体力。
刘羡等将领尚不知晓征西军司派援兵到来的消息。他们只是策马在阵前巡视,既观察敌方,也观察己方。不得不说,禁军的军容确实威武,刘羡在阵前巡视一圈后,对司马乂感叹道:“看来武库的甲仗,都被孙秀给搬空了。”
司马乂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铁甲,一向大胆的他,此时也有些忐忑了,问刘羡道:“府君,对方军容如此严整,我军踏泥地而来,真能取胜吗?”
刘羡笑道:“殿下,军容严整不过是表象而已。还是那句话,对面立着这么多人,真的肯死心为孙秀卖命的,到底能有多少人呢?我看连一半都悬。”
司马乂的心慢慢落回肚子里,点头道:“那就看看吧,府君的计策能否奏效。”
习习微风自伊水两岸吹过,两军的军旗都猎猎作响。河北义军的玄武旗,与禁军高擎的黄龙旗遥相对应,放在一年前,谁能想到这个场景呢?帝国的两大军队,竟然会在邙山脚下如此对峙,将要拼个你死我活。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种不真实感,似乎邙山上埋葬的那些历代英灵们,此时都在天空之中环绕,凝视。
刘羡看着上苍,想着去年刚去世不久的老师陈寿,心想:老师是否也在半空中,见证这一战呢?他将用此战的胜利来向老师说明,他已经在老师教导又没有走完的道路上,走出了很远很远……
收回心思后,刘羡回头对身边的一人说道:“你去通知越石,到我们上场的时候了。”
两军既然列阵,按理来说,接下来就是作战了。禁军无不摩拳擦掌,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谁知这个时候,河北军中奔出百余骑,当前三人都没有着甲,而是身着锦衣,甚至连起码的铁胄都没有戴。
这大大出乎禁军将士们的意料,对面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来送死的吗?这么想着,他们都拉满了弓,准备对方一进入箭程,就放箭射死对方。可等对面的面目渐渐清晰后,他们全都愣住了,手中拉满的弓弦也都渐渐松了下来。
原来,在最前面的骑士不是他人,而是当今天子的外戚刘琨。在他左边的,是侄子刘演,在他右边的,是同样被俘的孙旂之子,孙髦。
三人立马两军阵中,刘琨清了清喉咙,冲禁军将士高呼道:“各位将士你们听着,司马伦孙秀一党作乱,罪只是这些祸首的,同他人无关,何苦为他卖命呢?只要拨乱反正,归顺义军,尔等不仅无罪,反而有功!跟着孙秀,有甚好处,天南地北数十万大军云集讨伐,尔等可有胜机吗?打不过,最后只能变为一具枯骨,到时候,妻儿父子空悲切,岂不悲哉?我们对天发誓,只要没有参与残杀淮南王者,一律不予追究!”
喊话完毕,禁军之中鸦雀无声。这时,孙髦出来策马高喊道:“我是车骑将军之子孙髦,你们都认识。你们不要害怕,常山王殿下与成都王殿下,都是仁义之人啊!此前战死的同袍,他们都给予厚葬!没死的俘虏,他们也都活得很好,只等这一战结束后,就可以放回家乡了!”
刘演跟着附和说:“确实如此,我在河北亲眼所见!”
眼见着禁军阵中出现些许骚动,刘演翻身下马,从后方伸手牵住两匹马。他害怕马突然奔出,小心翼翼的将缰绳拽住,然后立在马前侍卫。一左一右,马上端坐两人,正是司马乂与刘羡。
禁军之中,凡是六品以上的军官,虽不认识司马乂,但多半都认识刘羡,霎时军中就响起哄然之声。
刘羡不慌不忙,摘下头巾,拔出常胜剑,说道:“诸位,我是前荡寇将军、现常山内史刘羡,也是义军的主帅,你们都认识。现在坐在我旁边的,就是常山王殿下。”
他顿了顿,将剑锋举至头顶,说道:“我刘羡对天发誓,此前投降的俘虏都完好。今天如果归顺,只要不是元凶巨恶,一律既往不咎,官勋如旧。如果再执迷不悟,休怪刀剑无眼。我如有谎言,必死于刀剑之下!”
司马乂紧接着也拔剑高呼道:“我司马乂用家声担保,方才刘府君所言,一切为真!将士们,你们还要继续被孙秀诓骗吗?现在醒悟也不晚啊!凡是听我话的,都跑到北边邙山上去,脱离战斗,就算归顺!”
说起来,禁军将士得知义军渡河,一直就感到不安和茫然,是孙秀想尽了各种办法,又是重赏又是欺骗,才让他们下定决心一战。可现在,他们见刘羡等人现身发誓,说孙秀说得都是假的,指引他们走一条活路,顿时哗然响应。他们原本就不信任孙秀,此时有骑兵先跑起来,后面的步军也都丢弃军旗,哄然北奔。
宛如春水洪潮冲碎坚冰,原本还严整庄严的禁军军阵,顿时碎裂开来,右翼完全奔散,只剩下孙秀所在的本阵,以及为本阵所阻隔的左翼,左翼其实也有骚乱,只是地形所隔,不能动弹罢了。
至此,刘羡与司马乂等人回归本阵。刘羡挥手道:“击鼓进军!”
义军军阵顿时鼓声大作,这时也没有什么太严谨的布阵了,铁骑步卒随鼓声一齐向前,自西向东,斜对伊水,向仅存的禁军军士发起冲锋。
虽说满地都是泥水,可万足踏地,依旧地动山摇一般。那些尚没有来得及逃跑的禁军军士,见此情形,魂飞魄散。左翼的军士们,连忙把军旗兵器全部扔在了地上,只顾保命,硬朝着北面的邙山飞奔逃走,这一下,连孙秀的本阵也无法维持起码的秩序了。
有人在军中高呼,试图扭转大局:“不要惊慌,长安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稳住!稳住就能取胜啊!”
他说的是真话,可是谁会相信吗?一个骗子口中说出来的真话,那依然是假话,不会有人相信的。在这种无序的冲击之下,本阵将士们也开始溃逃。此时义军还没来得及接战,但相互拥挤踩踏而死的人,已经超过上百人了。
至此情形,孙秀败局已定。
孙秀对此也有预感,见义军铁骑扑来,他立刻抛弃军队,拨马南走。剩下的禁军军士,尤其是靠近伊水河畔那一部分的,全都被挤在河边。义军将士只顾着将他们前进冲杀,毫不留情。他们都知道,这是讨赵的最后一战了,也就是说,这是最后的立功机会,于是殊为卖力,沿河不断地将禁军将士驱赶下水。
禁军被成批地赶到了伊水里,上岸即死,都争相渡河逃命。无数的人挤在刚刚涨潮过的河水中,踩踏溺死者不计其数。尸体在水中漂浮起来,使得水流带赤,绵延数里。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刘羡见敌方已经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便下令停止攻击,通知军队说,敌军扔下武器甲胄者不杀,开始收编俘虏,打扫战场。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义军将领粗略统计可知,战前投降者约有三万人,战后俘虏约有一万两千人,为三军驱赶下水,虽没有统计,但可大约估计,死亡者约有九千余人。其中禁军将领几乎一网打尽,参战的司马馥、司马虔等人多被抓获。
“没有抓到孙秀?”一直观战的司马颖有些不满,无论战果如何丰厚,竟然让最大的元凶逃走了,那这一战就是有巨大缺憾的。
但刘羡却并不在意,他笑说:“殿下,没什么可遗憾的,他失去了洛阳,从今天之后,就是乱臣贼子,天下无处安生。哪怕随便一个小吏,也能抓捕他。我敢打赌,他跑不出河南,立马就会被人遣送回来。”
卢志也持相同意见,说道:“两位殿下,现在我军已经扫去了入洛的所有障碍,现在应该早些入洛,解救天子、处理赵王才是!”
正议论间,忽然有令兵来报,高呼道:“殿下,将军,大事不好了!”
众人都不以为意,此战已经大获全胜,就连孙秀都弃军而逃了,还能有什么大事不好?但令兵接下来的一句话,令所有人霎时变色:
“西面出现一支数万人规模的大军,正在向我军进军!”
“他们高悬白虎旗,似乎是赵逆自征西军司请来的援军!”
“诸位可回头去看,敌军前锋离我军已经不足三里了!”
诸将闻言,立马回头望去,只见邙山山头之上,不知何时出现了数千面猎猎作响的幡旗,幡旗白底黑边,皆绘有白虎。上万名骑兵盘踞在旗帜之下,阵列森严,这正是刘羡最熟悉的征西军司骑兵。
此时的义军正四处抓捕俘虏,阵列散乱无章。只要征西军司一冲,当即就会逆转局势,使义军全面溃败。
在场所有人都意识到大事不妙。
上百名侦骑分为十数队散落在邙山山顶,一见敌军有集合出动的迹象,立刻就南下邙山。马蹄踩过山间的落叶,露出蚯蚓钻过的泥土味。听到纷乱的马蹄声后,飞鸟躲进枝头,走兽匿入草丛,继而露出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斥候们的去向。它们一向有些不理解,若不是为了觅食,人类为何这样来去匆匆。
下过雨的山道还是太泥泞了。一些骑士为了赶时间,不断挥鞭策马,不料马蹄打滑,踩在了石头上。继而整个人跌倒在地,摔得鼻青脸肿,严重一些的直接把马腿摔断了。其余斥候见状,只能耐着性子降下马速,在谷道间慢走。可即使如此,马蹄溅起的泥花,很快染黄了侦骑们的裤腿,让一行人狼狈不堪。
最前面的禁军侦骑到偃师禁军大营,已经是辰时了。一行人灰头土脸地向士猗报告,士猗闻言,急忙领了队长去见孙秀。他汇报说:“贼卯时用膳,然后就骑马过来了,看样子是十万大军倾巢出动,现在正在登山。”
孙秀闻听,嘻嘻笑着从胡床上站起来,神色非常轻松,但第一时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身旁的孙旂。
孙旂是懂兵法的,他明白孙秀的意思,是想要自己帮忙拿主意,稍作沉思,便拔出腰刀,挥手插在地上,大声说:“中书,大喜啊!昨日天降大雨,道路湿滑如此,根本不利于大军厮杀,可贼军竟然强要作战,一路踏泥水过来,累也累死他们!保待我杀!”
孙秀这才开口道:“好啊!那就传令诸军,让他们快些进食,我们整阵待敌!”
半个时辰后,孙秀的禁军列阵完毕。孙秀以车骑将军孙旂、中垒将军士猗、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广平王司马虔为左翼,共两万兵马;镇军将军司马雅、京兆王司马馥、扬威将军莫原、左卫将军王舆为右翼,亦有两万兵马;他自己与河南尹辛冉、主簿刘机、右卫将军张秋为中军,将最重要的甲骑与弩机都置于此处,确保自己的安全。
赵王军北连邙山,南接伊水,背东向西,列堂堂正阵以待河北军。
布阵完毕后,孙秀遥望左右,见自己兵马军列严整,阳光之下,诸部甲胄闪耀如海,不禁有些洋洋自得,私底下便问孙旂道:“伯旗啊,我大军军容如此神武,是否天下无敌?”
孙旂见周遭无人,难得说了几句真话:“中书,单论军容,天下的精锐都在此地,但有兵无将,恐怕不能物尽其用啊!可惜张……”
话说到这,他自知失语,连忙闭口不言。但孙秀知道他没说完的人名是谁,是被他诛杀的前卫将军张林。
之前孙秀政变时,在军事上出谋画策的便是此人。他当年是孟观的副将,一起参与过平定齐万年之乱,孙秀说动孟观,本身也是有他牵线搭桥。可以说,赵王能够成功登基,孙秀功劳第一,张林便是第二,时人将其并称为“孙张”。
司马伦登基之后,张林自认为居功甚伟,升了卫将军还不够,还索求开府仪同三司。孙秀不给,张林便找太子司马荂告状,司马荂又将此事转告给孙秀。孙秀见张林怀有怨气,当即借用司马伦的名义,将张林召入宫中,诬告其有谋反之罪,将其三族尽数抓捕,一朝夷灭。
这还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情,也是赵王登基后洛阳的第一大案。
孙秀听说孙旂之语,也感觉有几分后悔,自言自语道:“唉,早知道会有今日,就先留张林一条性命,给他一个开府仪同三司,又能如何呢?”可惜世上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好在很快又来了一个好消息,在河北义军开始下山的时候,司马荂从洛阳派来使者,告诉孙秀说:“征西军司的前锋已经抵达洛阳了,太子犒劳一番后,就请对方来与中书汇合。”
洛阳与偃师不过四十里的距离,如果是骑兵,一个时辰就能赶到偃师。
这个消息令孙秀更添信心,方才的后悔顿时一扫而空,他搂抱着孙旂高呼道:“哈哈,这群贼子,不过是靠人多势众,才勉强赢我一阵!现在敌我人数相当,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怎么赢!”
然后又催促使者说:“你再去催催他们,此战得胜后,整个关西,我都可以封给河间王!他可与陛下共治天下。”
随后他将这个消息告知全军,全军上下也是一阵欢呼,觉得此战胜算有八九成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河北义军出现在禁军的视线之内。
此时已接近午时,十万大军踩着泥水到伊水河畔列阵,脸庞上多带有疲色。但他们整甲向东时,铁架兵器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数里之外都能望见明亮一片,还是很有威势。
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先取出随身带的炊饼和水壶,开始补充体力。
刘羡等将领尚不知晓征西军司派援兵到来的消息。他们只是策马在阵前巡视,既观察敌方,也观察己方。不得不说,禁军的军容确实威武,刘羡在阵前巡视一圈后,对司马乂感叹道:“看来武库的甲仗,都被孙秀给搬空了。”
司马乂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铁甲,一向大胆的他,此时也有些忐忑了,问刘羡道:“府君,对方军容如此严整,我军踏泥地而来,真能取胜吗?”
刘羡笑道:“殿下,军容严整不过是表象而已。还是那句话,对面立着这么多人,真的肯死心为孙秀卖命的,到底能有多少人呢?我看连一半都悬。”
司马乂的心慢慢落回肚子里,点头道:“那就看看吧,府君的计策能否奏效。”
习习微风自伊水两岸吹过,两军的军旗都猎猎作响。河北义军的玄武旗,与禁军高擎的黄龙旗遥相对应,放在一年前,谁能想到这个场景呢?帝国的两大军队,竟然会在邙山脚下如此对峙,将要拼个你死我活。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种不真实感,似乎邙山上埋葬的那些历代英灵们,此时都在天空之中环绕,凝视。
刘羡看着上苍,想着去年刚去世不久的老师陈寿,心想:老师是否也在半空中,见证这一战呢?他将用此战的胜利来向老师说明,他已经在老师教导又没有走完的道路上,走出了很远很远……
收回心思后,刘羡回头对身边的一人说道:“你去通知越石,到我们上场的时候了。”
两军既然列阵,按理来说,接下来就是作战了。禁军无不摩拳擦掌,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谁知这个时候,河北军中奔出百余骑,当前三人都没有着甲,而是身着锦衣,甚至连起码的铁胄都没有戴。
这大大出乎禁军将士们的意料,对面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来送死的吗?这么想着,他们都拉满了弓,准备对方一进入箭程,就放箭射死对方。可等对面的面目渐渐清晰后,他们全都愣住了,手中拉满的弓弦也都渐渐松了下来。
原来,在最前面的骑士不是他人,而是当今天子的外戚刘琨。在他左边的,是侄子刘演,在他右边的,是同样被俘的孙旂之子,孙髦。
三人立马两军阵中,刘琨清了清喉咙,冲禁军将士高呼道:“各位将士你们听着,司马伦孙秀一党作乱,罪只是这些祸首的,同他人无关,何苦为他卖命呢?只要拨乱反正,归顺义军,尔等不仅无罪,反而有功!跟着孙秀,有甚好处,天南地北数十万大军云集讨伐,尔等可有胜机吗?打不过,最后只能变为一具枯骨,到时候,妻儿父子空悲切,岂不悲哉?我们对天发誓,只要没有参与残杀淮南王者,一律不予追究!”
喊话完毕,禁军之中鸦雀无声。这时,孙髦出来策马高喊道:“我是车骑将军之子孙髦,你们都认识。你们不要害怕,常山王殿下与成都王殿下,都是仁义之人啊!此前战死的同袍,他们都给予厚葬!没死的俘虏,他们也都活得很好,只等这一战结束后,就可以放回家乡了!”
刘演跟着附和说:“确实如此,我在河北亲眼所见!”
眼见着禁军阵中出现些许骚动,刘演翻身下马,从后方伸手牵住两匹马。他害怕马突然奔出,小心翼翼的将缰绳拽住,然后立在马前侍卫。一左一右,马上端坐两人,正是司马乂与刘羡。
禁军之中,凡是六品以上的军官,虽不认识司马乂,但多半都认识刘羡,霎时军中就响起哄然之声。
刘羡不慌不忙,摘下头巾,拔出常胜剑,说道:“诸位,我是前荡寇将军、现常山内史刘羡,也是义军的主帅,你们都认识。现在坐在我旁边的,就是常山王殿下。”
他顿了顿,将剑锋举至头顶,说道:“我刘羡对天发誓,此前投降的俘虏都完好。今天如果归顺,只要不是元凶巨恶,一律既往不咎,官勋如旧。如果再执迷不悟,休怪刀剑无眼。我如有谎言,必死于刀剑之下!”
司马乂紧接着也拔剑高呼道:“我司马乂用家声担保,方才刘府君所言,一切为真!将士们,你们还要继续被孙秀诓骗吗?现在醒悟也不晚啊!凡是听我话的,都跑到北边邙山上去,脱离战斗,就算归顺!”
说起来,禁军将士得知义军渡河,一直就感到不安和茫然,是孙秀想尽了各种办法,又是重赏又是欺骗,才让他们下定决心一战。可现在,他们见刘羡等人现身发誓,说孙秀说得都是假的,指引他们走一条活路,顿时哗然响应。他们原本就不信任孙秀,此时有骑兵先跑起来,后面的步军也都丢弃军旗,哄然北奔。
宛如春水洪潮冲碎坚冰,原本还严整庄严的禁军军阵,顿时碎裂开来,右翼完全奔散,只剩下孙秀所在的本阵,以及为本阵所阻隔的左翼,左翼其实也有骚乱,只是地形所隔,不能动弹罢了。
至此,刘羡与司马乂等人回归本阵。刘羡挥手道:“击鼓进军!”
义军军阵顿时鼓声大作,这时也没有什么太严谨的布阵了,铁骑步卒随鼓声一齐向前,自西向东,斜对伊水,向仅存的禁军军士发起冲锋。
虽说满地都是泥水,可万足踏地,依旧地动山摇一般。那些尚没有来得及逃跑的禁军军士,见此情形,魂飞魄散。左翼的军士们,连忙把军旗兵器全部扔在了地上,只顾保命,硬朝着北面的邙山飞奔逃走,这一下,连孙秀的本阵也无法维持起码的秩序了。
有人在军中高呼,试图扭转大局:“不要惊慌,长安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稳住!稳住就能取胜啊!”
他说的是真话,可是谁会相信吗?一个骗子口中说出来的真话,那依然是假话,不会有人相信的。在这种无序的冲击之下,本阵将士们也开始溃逃。此时义军还没来得及接战,但相互拥挤踩踏而死的人,已经超过上百人了。
至此情形,孙秀败局已定。
孙秀对此也有预感,见义军铁骑扑来,他立刻抛弃军队,拨马南走。剩下的禁军军士,尤其是靠近伊水河畔那一部分的,全都被挤在河边。义军将士只顾着将他们前进冲杀,毫不留情。他们都知道,这是讨赵的最后一战了,也就是说,这是最后的立功机会,于是殊为卖力,沿河不断地将禁军将士驱赶下水。
禁军被成批地赶到了伊水里,上岸即死,都争相渡河逃命。无数的人挤在刚刚涨潮过的河水中,踩踏溺死者不计其数。尸体在水中漂浮起来,使得水流带赤,绵延数里。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刘羡见敌方已经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便下令停止攻击,通知军队说,敌军扔下武器甲胄者不杀,开始收编俘虏,打扫战场。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义军将领粗略统计可知,战前投降者约有三万人,战后俘虏约有一万两千人,为三军驱赶下水,虽没有统计,但可大约估计,死亡者约有九千余人。其中禁军将领几乎一网打尽,参战的司马馥、司马虔等人多被抓获。
“没有抓到孙秀?”一直观战的司马颖有些不满,无论战果如何丰厚,竟然让最大的元凶逃走了,那这一战就是有巨大缺憾的。
但刘羡却并不在意,他笑说:“殿下,没什么可遗憾的,他失去了洛阳,从今天之后,就是乱臣贼子,天下无处安生。哪怕随便一个小吏,也能抓捕他。我敢打赌,他跑不出河南,立马就会被人遣送回来。”
卢志也持相同意见,说道:“两位殿下,现在我军已经扫去了入洛的所有障碍,现在应该早些入洛,解救天子、处理赵王才是!”
正议论间,忽然有令兵来报,高呼道:“殿下,将军,大事不好了!”
众人都不以为意,此战已经大获全胜,就连孙秀都弃军而逃了,还能有什么大事不好?但令兵接下来的一句话,令所有人霎时变色:
“西面出现一支数万人规模的大军,正在向我军进军!”
“他们高悬白虎旗,似乎是赵逆自征西军司请来的援军!”
“诸位可回头去看,敌军前锋离我军已经不足三里了!”
诸将闻言,立马回头望去,只见邙山山头之上,不知何时出现了数千面猎猎作响的幡旗,幡旗白底黑边,皆绘有白虎。上万名骑兵盘踞在旗帜之下,阵列森严,这正是刘羡最熟悉的征西军司骑兵。
此时的义军正四处抓捕俘虏,阵列散乱无章。只要征西军司一冲,当即就会逆转局势,使义军全面溃败。
在场所有人都意识到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