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军统大特务,戴笠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沈最亲手抓捕杀害的人高达数百,在功德林写材料交代的就有二三百人,还有很多名字都记不住的。
乍一听江立民,确实有些记不清了。
“那江立中呢?”沈美娟又问。
沈最疑惑了:“想不起来了,这是哥俩吧,他们是干什么的?”
“没什么,就是里面的人物,确实是兄弟俩。”沈美娟讪讪道。
“这不扯淡的吗,人物我怎么可能认识,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沈美娟:“就是这里面写到你了,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啥,写到我了,我看看。”沈最来了精神,把《收获》要了过去。
“爸,我才看了一半,你先让我看完啊。”
沈最:“你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当然老子先看了。”
沈美娟一脸无奈,沈最接着她刚刚看的地方,直接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沈醉”,好家伙,直接用真名,也不避讳一下是吧。
不过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也看不明白,于是直接翻到最前面,看到了名字《人间正道是沧桑·上》。
这不是伟人的诗句吗?看到这句诗,他仿佛回到了在云南被卢汉强迫起义的岁月。
沈最表示一定得批判批判,虽然自己已经够黑了,但也不能随便让人抹黑。
~
燕京协和医院的高干病房里,巴老正在探望茅盾先生,前几天他就来燕京了,但那时茅盾先生病情比较重,今天才稍缓和了些,这才能见见客人。
虽然医生说他的情况不适合见客,但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能见一面少一面,而且自己已经把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完稿了,人生最后一件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只需坐等那一天到来即可。
这次跟巴金见面也是想说一说以后作协的工作,看着比自己年轻八岁的巴金精神矍铄的样子,茅盾先生还打趣他:“你这体格真不错,我看你起码能活一百岁。”
巴老摆摆手:“活那么长时间有什么用,身为作家,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还要看年轻的时候,现在再让我写,我是写不来了,写出来也没人看。”
“是啊,也就只能写写回忆录。”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茅盾先生笑过后问:“这一期的《收获》出版了吧?”
“是啊,你还能看吗?”
“好在眼睛还是能用的,手指也能翻页。”
巴老叹息一声:“我还真带着呢,还是自己买的呢,本没打算拿出来的。”
“拿来吧你,”茅盾先生笑道,“我可是《收获》的忠实读者,让我看看现在的年轻作家都在写些什么。”
他打开目录,第一眼就被“人间正道是沧桑·上”这几个字吸引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瞬间想到了诗情纵横的伟人,这两句诗前面这句是化用了李贺的诗,后面这句则是原创,看到这句诗,很多记忆都涌了上来。
再看作者名字:“魏明?”
“你对他还有印象吧。”
茅盾先生想了想:“文代会上,年纪最老的我,最小的他,对吧。”
“他找你要合影了吧?”巴老笑问。
茅盾先生记忆不错:“何止我,你我还有小石(曹禺,字小石),再加上这小子,咱们四个还拍了一张合影呢。”
“就是他,《牧马人》《放羊班的春天》都是他写的,关键才不到二十岁,真真的少年天才,前途不可限量。”
“知道知道,还有牛啊,驴啊,鸭子,我都看过的,听说还拍了电影,”茅盾先生又问,“这是一部长篇吧?”
“是啊,六十多万字,横跨二十多年的一部家族史,国共史,”巴老简单介绍了一下这部的内容,“他这个年纪写这个题材,我一开始是有些担忧的,没想到完成的极好,文字老练,史料翔实,而且才用了一年时间,要不说年轻人呢,换成我,写十年能写完就不错了。”
茅盾先生没有直接翻阅,他想起一事,儿子韦韬不在,他直接跟巴金道:“之前我和韦韬提过一嘴,想要成立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长篇奖,用我的遗产做奖金,韦韬他们也同意了,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觉得不太合适。”
“哪里不合适?”
“用我的名字啊。”
巴老笑问:“你这些稿费有多少?”
“大概二十五万吧。”
巴老微微讶异,这么多,是我的两倍呢!巴老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有些大手大脚了。
随即他道:“能捐出这么大一笔巨款,这是一辈子的收入,没有留给子孙,而是选择贡献给文学事业,冠个名字怎么了,你不必为这件事忧心的。”
听到老伙计这么宽慰自己,茅盾先生松了口气,紧紧握住巴金的手道:“那将来这个奖就请你多多照拂了。”
这语气,有种托孤的感觉了,巴老郑重点头应下。
这时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和儿媳陈小曼进来了,巴老知道自己已经进来有段时间了,于是起身告辞,并叮嘱茅盾先生好好休息。
茅盾先生最后拍了拍他的手,眼神恳切,巴老点点头,只要自己还在那个位置上,这个茅盾文学奖自己一定帮他盯着。
~
第二天,巴老都准备回魔都了,结果却接到了韦韬的电话,听到是他来电,巴老神情哀切,已经做好听到那个坏消息的准备了。
结果韦韬说的是:“巴老,本来这件事不该麻烦你的,也不合规矩,但我还是想问一下,《人间正道是沧桑》后面的稿子能借来看一看吗。”
“啊?”巴老没想到听到的是这个。
韦韬解释道:“昨天今天父亲清醒的时候都在看《收获》,准确讲是在看魏明的那个长篇,边看还边跟我们回忆往昔,提到了很多同志,还多次提出表扬,可我知道那只是上部,是不完整的,我不想让父亲临走前还只能看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就是不清楚魏明同志的这部写完了没有。”
巴老松了口气,还以为是什么事呢。
“稿子是有的,只是后续还没修改,但小魏笔记清晰,不妨碍阅读的,你且等着,我打个电话。”
~
魏明和魏红正在收拾行李,柳如龙也在,他们三个会一起坐飞机去魔都。
飞机啊!
魏红激动不得了,哥哥,外婆,还有母亲都已经坐过飞机了。
老魏则愤愤不平,今天之后,全家就只有他没坐过飞机了,有机会真想坐一坐。
这时电话响了,魏红灵敏地跨过行李去接电话。
“喂,你好,这里是魏明家,请问您哪位,找……巴,巴金!不是,巴老您好,稍等……”
魏明已经走了过来,并拿起了电话,说了几句话就挂了。
“哥,巴老找你什么事啊?”魏红问,阿龙和爹娘也凑了过来。
魏明从自己的包里把《人间正道是沧桑》后面的稿子取出来:“茅盾先生刚刚看了我的这部,急着想看看后面的剧情,爹,等会儿你们别出门了,我把地址告诉了巴老,过会儿茅盾先生的儿子会过来取稿子。”
老魏不明就里,笑道:“这茅盾先生还挺急脾气的。”
当然,他也为儿子能得到这种大文豪的赏识而开心,鲁郭茅巴老曹嘛。
不过魏明却是清楚,一代文豪即将陨落,自己记得很清楚,应该就是81年春节过后不久,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要五月底才能连载完成,他肯定是等不到了。
能提前让茅盾先生看完自己这部,成为他人生中看的最后一部,也算是自己的荣幸了。
魏明又交代了几句,让老魏把原稿交给韦韬先生,至于归还并不着急,他用备份稿也能改稿,而且接下来老魏许淑芬也要带着外婆回老家准备过年了,家里这段时间都没人。
云云则要第一次在婆家过年,肚子里怀着梅家第一个三代,倒是不用担心她受委屈。
至于黑猫警长,老魏决定把它弄到四合院,让它跟银杏熟悉几天,以后这一猫一狗就托付给彪子和小梅了。
魏明等不及跟韦韬见面了,他们仨要去赶飞机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刚刚发表,李编催他去魔都改稿的信就到了,另外稿费也到账了。
阿龙也在催呢,期末考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想要去魔都找女朋友了,要不魏明说飞机票他包了,阿龙都不想等他了。
魏明抱紧自己的包,三人上路。
包里面还有一封老鬼刚刚从香港发过来的信,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份地契,觉园二号花园洋房的地契。
当年姑奶奶一家离开魔都的时候委托石家一房远亲照顾,后来宅子被没收了,这门远亲也没有留下后人,于是就一直被当做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了。
老鬼把事情跟美国的姐姐说了一声,她把地契寄了回来,表示如果能收回来就收,收不回来也无所谓,她丈夫已经过世了,自己也没个孩子,对这套老洋房没什么念想,大概率也不会回来住了。
如果能收回来,就算是送给晚辈的礼物了,意思是让老魏和他那个未曾谋面的小妹妹一起商量着分了。
这套宅子比魏明那套大得多,估计一半就能抵得上自己那套了,只不过老爹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即将继承半套魔都顶级豪宅。
当然,也要看魏明手上的证件能否把房子要过来,一般这种情况好像都需要当事人的后代回国才好办理吧。
除了觉园老宅的归属,老鬼还说了他在香港见到沈最的事,询问魏明知不知道沈最的最近动态,老鬼担心沈最是冲自己去的。
~
沈最嘛,他最近在全情投入地,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该说不说,这的阅读体验太丝滑了,根本停不下来。
直至看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上》的后半部分,他这才看见自己登场,立即兴趣大增,不过一开始戏份并不多。
但这种在虚构里面看到自己的名字感觉还挺奇妙的。
当然,这部并非完全虚构的,前面的重头戏是黄埔军校的剧情,男主人公江立民是黄埔三期的,而他大哥江立中还是黄埔教官,后来的老蒋身边大红人,比他的顶头上司戴老大还要牛逼轰轰。
沈最在功德林待了十年,那里面最不缺的就是黄埔人,沈最很喜欢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所以尽管他不曾上过黄埔军校,但对黄埔了解颇多。
这个作者说的基本能对上,可见在资料搜集方面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然而继续看下去,沈最就有些冒汗了,娘希匹的,这人怎么知道自己这么多小秘密,甚至他的一些口癖和微表情,习惯小动作都了如指掌!
寥寥几笔,仿佛两人是故交一般熟稔。
要知道现在沈最还没出版他的回忆录,他交代的那些报告都是直接上交的,并不对外流通,层次一般的人根本看不到。
看来这作者能量不小啊!
魏明确实没少查资料,包括政协的文史资料馆,但这主要还是归功于他前世看书够多够杂,积累丰富。
沈最83年出版的《我这三十年》,86年出版的《我的特务生涯》,93年的《人鬼之间》,魏明都看过,再加上老鬼透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写起来就很有真实感,看的沈最一愣一愣的,仿佛身边有一双看不到的眼睛。
女儿问他认不认识江立民,现在沈最有些不确定了,会不会当年共党里真有这么一号人,这其实是一部纪实文学?
他一边看,一边想,中,江立民年轻时在老家混不下去,于是远走魔都投奔身为国党元老的姐夫和姐姐。
巧了,沈最十八岁的时候在长沙混不下去,被学校开除,之后就去魔都投奔姐姐和姐夫,也是在姐夫的引荐下才走上这条特务之路的。
只不过江立民是被姐夫推荐去了黄埔。
自己干了特务后,很快就被戴老大赏识,成为四大金刚之一。
而里面江立中和江立民兄弟也跟戴老大关系匪浅,两兄弟也是搞地下工作的。
突然,沈最想到一种可能,这江立民不会是以自己为原型写的吧!
沈和江,都是三点水旁啊!
虽然里面已经有一个沈最了,但江立民的一些经历跟自己确实能对得上,性格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两人立场不同而已。
如果自己也是信共产主义的,可能自己就是江立民了。
别看他是个特务,年轻时候也曾热血过,也曾干过带着同学到家里,对着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而中江立民也曾干过类似的事。
沈最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起码这个男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于是他对这部的兴趣越来越大,每一段都看得非常仔细,仿佛能从中挖出江立民的真实身份。
不过沈最在短暂上线后很快就没了戏份,剧情随着江立民的视角继续发展,然后就没了。
啊,怎么这就没了!也太短小了吧!
其实不短了,二十多万字呢,《收获》这一期一半的版面都给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上》。
只不过哪怕沈最迫切想看后面的剧情,但他没有能力拿到后面的稿子,你以为你是巴金啊。
女儿见他合上了杂志,赶紧跑过来问:“爸,我可以看了吧。”
“给,”沈最想了想问,“娟娟啊,你对这个作家有多少了解啊?”
“魏明啊,你不知道吗?”
“他很有名吗,我凭什么知道。”
“就你平时很喜欢听的《同一首歌》就是他写的,当然他主要是作家,谢进导演的《牧马人》就是他写的,我一直想陪你去看呢。”
“那他多大了?是哪里人啊?”
《中青报》没少介绍魏明这个青年楷模,沈美娟张嘴就来:“魏明同志在北大工作,好像是河北人,也就二十岁左右吧。”
“魏明是本名还是笔名?”
“本名啊。”
“本名?姓魏?直隶人?”沈最猛地站了起来,去魔都投奔姐姐,而且大哥是国党高层,突然,沈最脑子里蹦出一个名字来。
魏三儿!
~
魏明和小红阿龙在机场候机的买了三份《中青报》,“我最喜爱的十大青年银幕形象”评选活动还在继续,他们买了报纸就可以给龚樰投票。
至于朱霖就算了,投了她也评不上,人气基础差太多。
他们正嘀嘀咕咕着,巴老来了,魏明赶紧过去帮他拎行李,通电话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同一航班了。
巴老来了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个报刊亭还有《收获》吗?”
魏明摇摇头:“没有了。”
巴老笑道:“看来还是低估你的实力,60万发行量怕是满足不了读者啊。”
他只想到《人间》不是当下流行的知青反思题材,却忘了魏明是当下最流行的作家,自带热度的那种。
魏明谦虚道:“其他几位同行的作品也很优秀啊,都是大家的功劳,我看谌老师的那个中篇就很不错。”
李编除了催他去改稿,也把这一期的《收获》寄了一本给他,魏明都看了,他始终对同时代能闯出名头的作家保持敬畏。
巴老微笑颔首,虽然他觉得年轻人应该有一些锐气,不过魏明这种锐气内敛更加难能可贵。
之后魏明又关心了一下茅盾先生的身体情况,巴老更是盛赞魏明:“茅盾先生对你的这篇作品评价颇高啊,要不是他身体实在不佳,我都想请他给你写一篇序言,将来出版的时候用了。”
魏明听后忙道:“您帮我写也一样的,在我心中你们都是当世最伟大的作家。”
巴金这次直接笑出声来。
而这时被排挤在外的曹禺先生的桌子上被摆上了刚刚写好的《双驴记》的话剧剧本,这是最后定稿的版本,他审核之后就可以开始排演了。
至于李光富等《茶馆》剧组成员上个月就已经从欧洲巡演回来了,只不过《双驴记》的内容需要一批年轻演员,李光富都算老的了。
他又问了于是之,今年人艺表演训练班的情况,得把招生广告打出去啊,要不然好材料都跑北电和中戏去了。
~
燕京作家协会成员,童话作家宋汎家里,他的小女儿单单因为谈恋爱分了心,去年高考就没考上,今年看样子也没戏。
今天他回到家,发现她还赖赖唧唧地坐在沙发上呢,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你说你这孩子,就不能用用功,就知道。”老宋痛心疾首道。
“我这看的可是《收获》,正在接受文化熏陶呢。”她还有理了。
“原来是收获啊!”宋汎喜道,他今天去买的时候就已经没现货了,这才上架几天啊。
“单单,要不你让爸爸看看吧,你去温习一下课本,放假了也不能放松啊。”
宋单单紧紧盯着杂志:“不了,我已经决定不高考了。”
“什么!”宋汎声量陡然提高。
宋单单挪开《收获》:“您别激动啊,我说不高考了,又不是说以后就当职业盲流混吃等死了,我已经想好了,打算考人艺的表演训练班,人家说了,成绩优异的可以留在人艺,有个铁饭碗吃。”
“你就这么确定你能成绩优异?”
宋单单乐观道:“这有啥难呢,不就是说话吗,我最擅长了。”
宋汎想了想,好像还真是,闺女才20出头,但模仿她奶奶说山东话有模有样的,连老人的语气都能模仿到位,而且该说不说,自己这闺女高鼻梁,大眼睛,长得还挺zun。
“那你渴不渴啊,眼睛累不累啊。”宋汎又在设计闺女,想夺了她的《收获》。
宋单单不为所动:“老宋同志你就省省吧,等我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让你看,这部我等了一年了,别的文章我可以改天再看。”
宋汎:“果然你也在看这部,你说说,写得怎么样啊?”
宋单单回答道:“你说这人脑袋是怎么长的啊,听说还没我大呢,咋能这么有才呢,而且长得也出类拔萃,等看完了我得给他写封信,问问他有没有对象。”
得,让她这么一说,宋汎更加饥渴难耐了,不是,你问人家有对象干嘛?
…………
(今天保底)
乍一听江立民,确实有些记不清了。
“那江立中呢?”沈美娟又问。
沈最疑惑了:“想不起来了,这是哥俩吧,他们是干什么的?”
“没什么,就是里面的人物,确实是兄弟俩。”沈美娟讪讪道。
“这不扯淡的吗,人物我怎么可能认识,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沈美娟:“就是这里面写到你了,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啥,写到我了,我看看。”沈最来了精神,把《收获》要了过去。
“爸,我才看了一半,你先让我看完啊。”
沈最:“你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当然老子先看了。”
沈美娟一脸无奈,沈最接着她刚刚看的地方,直接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沈醉”,好家伙,直接用真名,也不避讳一下是吧。
不过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也看不明白,于是直接翻到最前面,看到了名字《人间正道是沧桑·上》。
这不是伟人的诗句吗?看到这句诗,他仿佛回到了在云南被卢汉强迫起义的岁月。
沈最表示一定得批判批判,虽然自己已经够黑了,但也不能随便让人抹黑。
~
燕京协和医院的高干病房里,巴老正在探望茅盾先生,前几天他就来燕京了,但那时茅盾先生病情比较重,今天才稍缓和了些,这才能见见客人。
虽然医生说他的情况不适合见客,但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能见一面少一面,而且自己已经把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完稿了,人生最后一件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只需坐等那一天到来即可。
这次跟巴金见面也是想说一说以后作协的工作,看着比自己年轻八岁的巴金精神矍铄的样子,茅盾先生还打趣他:“你这体格真不错,我看你起码能活一百岁。”
巴老摆摆手:“活那么长时间有什么用,身为作家,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还要看年轻的时候,现在再让我写,我是写不来了,写出来也没人看。”
“是啊,也就只能写写回忆录。”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茅盾先生笑过后问:“这一期的《收获》出版了吧?”
“是啊,你还能看吗?”
“好在眼睛还是能用的,手指也能翻页。”
巴老叹息一声:“我还真带着呢,还是自己买的呢,本没打算拿出来的。”
“拿来吧你,”茅盾先生笑道,“我可是《收获》的忠实读者,让我看看现在的年轻作家都在写些什么。”
他打开目录,第一眼就被“人间正道是沧桑·上”这几个字吸引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瞬间想到了诗情纵横的伟人,这两句诗前面这句是化用了李贺的诗,后面这句则是原创,看到这句诗,很多记忆都涌了上来。
再看作者名字:“魏明?”
“你对他还有印象吧。”
茅盾先生想了想:“文代会上,年纪最老的我,最小的他,对吧。”
“他找你要合影了吧?”巴老笑问。
茅盾先生记忆不错:“何止我,你我还有小石(曹禺,字小石),再加上这小子,咱们四个还拍了一张合影呢。”
“就是他,《牧马人》《放羊班的春天》都是他写的,关键才不到二十岁,真真的少年天才,前途不可限量。”
“知道知道,还有牛啊,驴啊,鸭子,我都看过的,听说还拍了电影,”茅盾先生又问,“这是一部长篇吧?”
“是啊,六十多万字,横跨二十多年的一部家族史,国共史,”巴老简单介绍了一下这部的内容,“他这个年纪写这个题材,我一开始是有些担忧的,没想到完成的极好,文字老练,史料翔实,而且才用了一年时间,要不说年轻人呢,换成我,写十年能写完就不错了。”
茅盾先生没有直接翻阅,他想起一事,儿子韦韬不在,他直接跟巴金道:“之前我和韦韬提过一嘴,想要成立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长篇奖,用我的遗产做奖金,韦韬他们也同意了,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觉得不太合适。”
“哪里不合适?”
“用我的名字啊。”
巴老笑问:“你这些稿费有多少?”
“大概二十五万吧。”
巴老微微讶异,这么多,是我的两倍呢!巴老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有些大手大脚了。
随即他道:“能捐出这么大一笔巨款,这是一辈子的收入,没有留给子孙,而是选择贡献给文学事业,冠个名字怎么了,你不必为这件事忧心的。”
听到老伙计这么宽慰自己,茅盾先生松了口气,紧紧握住巴金的手道:“那将来这个奖就请你多多照拂了。”
这语气,有种托孤的感觉了,巴老郑重点头应下。
这时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和儿媳陈小曼进来了,巴老知道自己已经进来有段时间了,于是起身告辞,并叮嘱茅盾先生好好休息。
茅盾先生最后拍了拍他的手,眼神恳切,巴老点点头,只要自己还在那个位置上,这个茅盾文学奖自己一定帮他盯着。
~
第二天,巴老都准备回魔都了,结果却接到了韦韬的电话,听到是他来电,巴老神情哀切,已经做好听到那个坏消息的准备了。
结果韦韬说的是:“巴老,本来这件事不该麻烦你的,也不合规矩,但我还是想问一下,《人间正道是沧桑》后面的稿子能借来看一看吗。”
“啊?”巴老没想到听到的是这个。
韦韬解释道:“昨天今天父亲清醒的时候都在看《收获》,准确讲是在看魏明的那个长篇,边看还边跟我们回忆往昔,提到了很多同志,还多次提出表扬,可我知道那只是上部,是不完整的,我不想让父亲临走前还只能看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就是不清楚魏明同志的这部写完了没有。”
巴老松了口气,还以为是什么事呢。
“稿子是有的,只是后续还没修改,但小魏笔记清晰,不妨碍阅读的,你且等着,我打个电话。”
~
魏明和魏红正在收拾行李,柳如龙也在,他们三个会一起坐飞机去魔都。
飞机啊!
魏红激动不得了,哥哥,外婆,还有母亲都已经坐过飞机了。
老魏则愤愤不平,今天之后,全家就只有他没坐过飞机了,有机会真想坐一坐。
这时电话响了,魏红灵敏地跨过行李去接电话。
“喂,你好,这里是魏明家,请问您哪位,找……巴,巴金!不是,巴老您好,稍等……”
魏明已经走了过来,并拿起了电话,说了几句话就挂了。
“哥,巴老找你什么事啊?”魏红问,阿龙和爹娘也凑了过来。
魏明从自己的包里把《人间正道是沧桑》后面的稿子取出来:“茅盾先生刚刚看了我的这部,急着想看看后面的剧情,爹,等会儿你们别出门了,我把地址告诉了巴老,过会儿茅盾先生的儿子会过来取稿子。”
老魏不明就里,笑道:“这茅盾先生还挺急脾气的。”
当然,他也为儿子能得到这种大文豪的赏识而开心,鲁郭茅巴老曹嘛。
不过魏明却是清楚,一代文豪即将陨落,自己记得很清楚,应该就是81年春节过后不久,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要五月底才能连载完成,他肯定是等不到了。
能提前让茅盾先生看完自己这部,成为他人生中看的最后一部,也算是自己的荣幸了。
魏明又交代了几句,让老魏把原稿交给韦韬先生,至于归还并不着急,他用备份稿也能改稿,而且接下来老魏许淑芬也要带着外婆回老家准备过年了,家里这段时间都没人。
云云则要第一次在婆家过年,肚子里怀着梅家第一个三代,倒是不用担心她受委屈。
至于黑猫警长,老魏决定把它弄到四合院,让它跟银杏熟悉几天,以后这一猫一狗就托付给彪子和小梅了。
魏明等不及跟韦韬见面了,他们仨要去赶飞机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刚刚发表,李编催他去魔都改稿的信就到了,另外稿费也到账了。
阿龙也在催呢,期末考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想要去魔都找女朋友了,要不魏明说飞机票他包了,阿龙都不想等他了。
魏明抱紧自己的包,三人上路。
包里面还有一封老鬼刚刚从香港发过来的信,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份地契,觉园二号花园洋房的地契。
当年姑奶奶一家离开魔都的时候委托石家一房远亲照顾,后来宅子被没收了,这门远亲也没有留下后人,于是就一直被当做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了。
老鬼把事情跟美国的姐姐说了一声,她把地契寄了回来,表示如果能收回来就收,收不回来也无所谓,她丈夫已经过世了,自己也没个孩子,对这套老洋房没什么念想,大概率也不会回来住了。
如果能收回来,就算是送给晚辈的礼物了,意思是让老魏和他那个未曾谋面的小妹妹一起商量着分了。
这套宅子比魏明那套大得多,估计一半就能抵得上自己那套了,只不过老爹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即将继承半套魔都顶级豪宅。
当然,也要看魏明手上的证件能否把房子要过来,一般这种情况好像都需要当事人的后代回国才好办理吧。
除了觉园老宅的归属,老鬼还说了他在香港见到沈最的事,询问魏明知不知道沈最的最近动态,老鬼担心沈最是冲自己去的。
~
沈最嘛,他最近在全情投入地,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该说不说,这的阅读体验太丝滑了,根本停不下来。
直至看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上》的后半部分,他这才看见自己登场,立即兴趣大增,不过一开始戏份并不多。
但这种在虚构里面看到自己的名字感觉还挺奇妙的。
当然,这部并非完全虚构的,前面的重头戏是黄埔军校的剧情,男主人公江立民是黄埔三期的,而他大哥江立中还是黄埔教官,后来的老蒋身边大红人,比他的顶头上司戴老大还要牛逼轰轰。
沈最在功德林待了十年,那里面最不缺的就是黄埔人,沈最很喜欢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所以尽管他不曾上过黄埔军校,但对黄埔了解颇多。
这个作者说的基本能对上,可见在资料搜集方面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然而继续看下去,沈最就有些冒汗了,娘希匹的,这人怎么知道自己这么多小秘密,甚至他的一些口癖和微表情,习惯小动作都了如指掌!
寥寥几笔,仿佛两人是故交一般熟稔。
要知道现在沈最还没出版他的回忆录,他交代的那些报告都是直接上交的,并不对外流通,层次一般的人根本看不到。
看来这作者能量不小啊!
魏明确实没少查资料,包括政协的文史资料馆,但这主要还是归功于他前世看书够多够杂,积累丰富。
沈最83年出版的《我这三十年》,86年出版的《我的特务生涯》,93年的《人鬼之间》,魏明都看过,再加上老鬼透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写起来就很有真实感,看的沈最一愣一愣的,仿佛身边有一双看不到的眼睛。
女儿问他认不认识江立民,现在沈最有些不确定了,会不会当年共党里真有这么一号人,这其实是一部纪实文学?
他一边看,一边想,中,江立民年轻时在老家混不下去,于是远走魔都投奔身为国党元老的姐夫和姐姐。
巧了,沈最十八岁的时候在长沙混不下去,被学校开除,之后就去魔都投奔姐姐和姐夫,也是在姐夫的引荐下才走上这条特务之路的。
只不过江立民是被姐夫推荐去了黄埔。
自己干了特务后,很快就被戴老大赏识,成为四大金刚之一。
而里面江立中和江立民兄弟也跟戴老大关系匪浅,两兄弟也是搞地下工作的。
突然,沈最想到一种可能,这江立民不会是以自己为原型写的吧!
沈和江,都是三点水旁啊!
虽然里面已经有一个沈最了,但江立民的一些经历跟自己确实能对得上,性格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两人立场不同而已。
如果自己也是信共产主义的,可能自己就是江立民了。
别看他是个特务,年轻时候也曾热血过,也曾干过带着同学到家里,对着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而中江立民也曾干过类似的事。
沈最越想越觉得有这种可能,起码这个男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于是他对这部的兴趣越来越大,每一段都看得非常仔细,仿佛能从中挖出江立民的真实身份。
不过沈最在短暂上线后很快就没了戏份,剧情随着江立民的视角继续发展,然后就没了。
啊,怎么这就没了!也太短小了吧!
其实不短了,二十多万字呢,《收获》这一期一半的版面都给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上》。
只不过哪怕沈最迫切想看后面的剧情,但他没有能力拿到后面的稿子,你以为你是巴金啊。
女儿见他合上了杂志,赶紧跑过来问:“爸,我可以看了吧。”
“给,”沈最想了想问,“娟娟啊,你对这个作家有多少了解啊?”
“魏明啊,你不知道吗?”
“他很有名吗,我凭什么知道。”
“就你平时很喜欢听的《同一首歌》就是他写的,当然他主要是作家,谢进导演的《牧马人》就是他写的,我一直想陪你去看呢。”
“那他多大了?是哪里人啊?”
《中青报》没少介绍魏明这个青年楷模,沈美娟张嘴就来:“魏明同志在北大工作,好像是河北人,也就二十岁左右吧。”
“魏明是本名还是笔名?”
“本名啊。”
“本名?姓魏?直隶人?”沈最猛地站了起来,去魔都投奔姐姐,而且大哥是国党高层,突然,沈最脑子里蹦出一个名字来。
魏三儿!
~
魏明和小红阿龙在机场候机的买了三份《中青报》,“我最喜爱的十大青年银幕形象”评选活动还在继续,他们买了报纸就可以给龚樰投票。
至于朱霖就算了,投了她也评不上,人气基础差太多。
他们正嘀嘀咕咕着,巴老来了,魏明赶紧过去帮他拎行李,通电话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同一航班了。
巴老来了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个报刊亭还有《收获》吗?”
魏明摇摇头:“没有了。”
巴老笑道:“看来还是低估你的实力,60万发行量怕是满足不了读者啊。”
他只想到《人间》不是当下流行的知青反思题材,却忘了魏明是当下最流行的作家,自带热度的那种。
魏明谦虚道:“其他几位同行的作品也很优秀啊,都是大家的功劳,我看谌老师的那个中篇就很不错。”
李编除了催他去改稿,也把这一期的《收获》寄了一本给他,魏明都看了,他始终对同时代能闯出名头的作家保持敬畏。
巴老微笑颔首,虽然他觉得年轻人应该有一些锐气,不过魏明这种锐气内敛更加难能可贵。
之后魏明又关心了一下茅盾先生的身体情况,巴老更是盛赞魏明:“茅盾先生对你的这篇作品评价颇高啊,要不是他身体实在不佳,我都想请他给你写一篇序言,将来出版的时候用了。”
魏明听后忙道:“您帮我写也一样的,在我心中你们都是当世最伟大的作家。”
巴金这次直接笑出声来。
而这时被排挤在外的曹禺先生的桌子上被摆上了刚刚写好的《双驴记》的话剧剧本,这是最后定稿的版本,他审核之后就可以开始排演了。
至于李光富等《茶馆》剧组成员上个月就已经从欧洲巡演回来了,只不过《双驴记》的内容需要一批年轻演员,李光富都算老的了。
他又问了于是之,今年人艺表演训练班的情况,得把招生广告打出去啊,要不然好材料都跑北电和中戏去了。
~
燕京作家协会成员,童话作家宋汎家里,他的小女儿单单因为谈恋爱分了心,去年高考就没考上,今年看样子也没戏。
今天他回到家,发现她还赖赖唧唧地坐在沙发上呢,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你说你这孩子,就不能用用功,就知道。”老宋痛心疾首道。
“我这看的可是《收获》,正在接受文化熏陶呢。”她还有理了。
“原来是收获啊!”宋汎喜道,他今天去买的时候就已经没现货了,这才上架几天啊。
“单单,要不你让爸爸看看吧,你去温习一下课本,放假了也不能放松啊。”
宋单单紧紧盯着杂志:“不了,我已经决定不高考了。”
“什么!”宋汎声量陡然提高。
宋单单挪开《收获》:“您别激动啊,我说不高考了,又不是说以后就当职业盲流混吃等死了,我已经想好了,打算考人艺的表演训练班,人家说了,成绩优异的可以留在人艺,有个铁饭碗吃。”
“你就这么确定你能成绩优异?”
宋单单乐观道:“这有啥难呢,不就是说话吗,我最擅长了。”
宋汎想了想,好像还真是,闺女才20出头,但模仿她奶奶说山东话有模有样的,连老人的语气都能模仿到位,而且该说不说,自己这闺女高鼻梁,大眼睛,长得还挺zun。
“那你渴不渴啊,眼睛累不累啊。”宋汎又在设计闺女,想夺了她的《收获》。
宋单单不为所动:“老宋同志你就省省吧,等我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让你看,这部我等了一年了,别的文章我可以改天再看。”
宋汎:“果然你也在看这部,你说说,写得怎么样啊?”
宋单单回答道:“你说这人脑袋是怎么长的啊,听说还没我大呢,咋能这么有才呢,而且长得也出类拔萃,等看完了我得给他写封信,问问他有没有对象。”
得,让她这么一说,宋汎更加饥渴难耐了,不是,你问人家有对象干嘛?
…………
(今天保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激荡1979!,激荡1979!最新章节,激荡1979!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激荡1979!,激荡1979!最新章节,激荡1979!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