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乱?”
“是啊,”潘筠扫了他一眼:“去年,室町幕府的第七位大将军足利义胜死了,到今天大将军之位依旧空悬,现在权利掌控在底下几个守护大名手上,听说国内隔三差五就要打一场,可不乱得很。”
作为一个江湖人,还是个年轻、热血,一心只想扬名立万和修仙问道的江湖少侠,他连自己国家的六部尚书谁是谁都没搞清楚,更不要说倭国的了。
他一脸懵的问:“倭国没有皇帝吗?怎么只提大将军?”
“有啊,那是个吉祥物,你可以将他忽略不计,”潘筠道:“去考虑倭国的皇帝,不如想一想倭国那刚死的九岁大将军,和有可能是下任大将军的八岁足利义政。”
屈乐:……
他直接转身就走:“你去找别人谈吧,我对倭国的什么天皇和将军都不感兴趣。”
潘筠哼了一声。
屈乐立即转身:“那个叫大内的一家,他们家在倭国利害吗?”
潘筠:“还行吧,听说是西国的守护大名,手中权势不小。”
屈乐:“所以确定了,我们这次去倭国就是杀他们去的?”
潘筠横了他一眼:“也不是随便乱杀,得把那个叫大内弘见的人找出来,把他身后的人查出杀了。”
“查不出来呢?”
潘筠就叹息:“那就只能罪过了,到时候看面相,谁像是倭寇就杀了吧。”
屈乐吓得后退一步:“你,你看上去好变态,好像魔鬼。”
潘筠推开他先走了:“不会说话就把嘴巴闭上。”
屈乐连忙跟在她身后:“话说,他们国内乱糟糟的,我们进入不是更危险吗?”
潘筠:“我们要是去经商、去旅游,那当然是危险,可我们是去杀人的,我们自己都心怀不轨,自然是越乱越好。”
她把人带到甲板上,掐腰冲着船舱的方向大声一喊:“找到了——”
正在船中翻找的人立刻停手,纷纷出来。
张惟良很不满,即便在张惟逸的目光盯视下依旧道:“一个人闹得鸡飞狗跳的,我差点把那些俘虏给翻了一遍,到现在耳边都全是他们的尖叫声。”
修二代对上侠二代,侠二代屈乐也不是吃素的,当即道:“我又不是猪,怎么会躲到全是女人孩子的俘虏中间去?那地方只有猪才会去找吧?”
张惟良怒:“你说谁是猪?”
“谁应声我说是谁!”
潘筠:“你们这么闲,给你们一个任务,去把船上的女人孩子都给我登记造册,他们的名字、来历、还有意向去处都给我问清楚来!”
张惟良和屈乐一脸怒色,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却没敢反驳潘筠,冲对方哼了一声后就气势汹汹的往船舱去。
张惟逸松了一口气。
薛华也是,“幸亏潘师妹去年把惟良师弟揍了一顿,不然这趟任务难做了。”
“他做什么招惹到潘筠了?”
薛华和张惟逸被身后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便与薛韶无辜的目光对上。
张惟逸知道的不多,却也知道薛华和薛韶有些亲戚关系,于是对薛华抱了抱拳道:“你们聊吧。”
然后立即溜了。
薛华和薛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他知道这位族弟,因为他从小就是自己耳边的别人家的孩子。
薛太虚和薛贞、薛清是堂兄弟,薛贞是薛瑄之父,薛清则是薛韶祖父。
河东薛家清贫,却是当地有名的耕读之家。
家中几代读书、经营,到薛贞这一代,弟子读书的更多。
薛贞和薛清是亲兄弟,俩人是族中读书读得最好的,一个考中举人后去各地当教谕去了,从河东到河西,再到河北和川渝一带,从教四十余年,成就了教谕公这个称号,可以说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薛清运气差些,中举后因病早逝,留下的儿子薛琼就跟着薛贞生活,他也很会读书。
薛琼跟着伯父薛贞生活,比薛瑄这个亲儿子还像儿子,因为薛瑄热衷于追求真理,看见一条河,就忍不住顺着河流往上,一定要找到水源处才罢休,所以是薛琼这个侄子一直侍奉在薛贞左右。
他继承了伯父薛贞的教育理想,也热衷于各地当教谕,后来因为薛瑄受冤,他上书喷皇帝,喷王振,被短暂的罢官几个月,后来因为他学生实在是多,加上薛贞留下的人脉,他又官复原职,继续当教谕去了。
薛瑄被罢官回乡,也是在家乡教书。
祖父常和他感叹,薛家能有今日,甚至他们薛家人修炼时能够更亲近天地,薛贞薛清两脉的贡献不少。
薛家便是天道自然,恩德荫蔽子孙最具象的表现。
但,薛家最亲近天地,最受天道挚爱的其实是薛韶。
可惜他不入道门,祖父为此几次回河东都没能劝服他。
对这个族弟,薛华太熟悉了,可薛韶显然对他不熟。
俩人一个目光复杂,一个目光清明却有些疑惑。
“华堂兄?”
薛华回神,淡淡地道:“惟良师弟被人挑拨着去找潘师妹的麻烦,不仅被潘师妹揍了一顿,还被潘师妹赶出学宫历练,所以他现在老实得很,你放心吧,有潘师妹在,船上出不了乱子。”
薛韶笑了笑道:“我并不担心出乱子,我只是单纯有些好奇。”
“我也很好奇,”薛华看着他问:“你已经是朝廷官员,为何还要冒险出海?”
薛韶转身面对大海:“我们大明受倭寇侵袭日久,他们对我们很了解,但我们对倭国的了解其实很少,鸿胪寺里的信息来源,要么是从俘虏的倭寇那里来的,要么是从每年来上贡的倭国使臣那里得来的。”
“但前者语言不明,加之地方记录不详,有很多还是假冒的倭寇胡言乱语,以至地方记载混乱,上报到鸿胪寺的信息更是杂乱,没多大用处;
后者,更不必说,来的使臣多奸诈,自然不会如实诉说国内的情况。”
薛韶笑了笑道:“难得有次机会,我不去一次,实在可惜。”
“可你是御史,作为江南巡查御史,你擅自离开江南都是大罪,你现在都跑到海外来了……”
薛韶笑了笑,安抚他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是查江南倭寇案去的泉州,又从泉州去的海岛剿匪,最后才顺着线索出的海,皆是为的公事,陛下和都察院知道,也不会怪罪我的。”
“是啊,”潘筠扫了他一眼:“去年,室町幕府的第七位大将军足利义胜死了,到今天大将军之位依旧空悬,现在权利掌控在底下几个守护大名手上,听说国内隔三差五就要打一场,可不乱得很。”
作为一个江湖人,还是个年轻、热血,一心只想扬名立万和修仙问道的江湖少侠,他连自己国家的六部尚书谁是谁都没搞清楚,更不要说倭国的了。
他一脸懵的问:“倭国没有皇帝吗?怎么只提大将军?”
“有啊,那是个吉祥物,你可以将他忽略不计,”潘筠道:“去考虑倭国的皇帝,不如想一想倭国那刚死的九岁大将军,和有可能是下任大将军的八岁足利义政。”
屈乐:……
他直接转身就走:“你去找别人谈吧,我对倭国的什么天皇和将军都不感兴趣。”
潘筠哼了一声。
屈乐立即转身:“那个叫大内的一家,他们家在倭国利害吗?”
潘筠:“还行吧,听说是西国的守护大名,手中权势不小。”
屈乐:“所以确定了,我们这次去倭国就是杀他们去的?”
潘筠横了他一眼:“也不是随便乱杀,得把那个叫大内弘见的人找出来,把他身后的人查出杀了。”
“查不出来呢?”
潘筠就叹息:“那就只能罪过了,到时候看面相,谁像是倭寇就杀了吧。”
屈乐吓得后退一步:“你,你看上去好变态,好像魔鬼。”
潘筠推开他先走了:“不会说话就把嘴巴闭上。”
屈乐连忙跟在她身后:“话说,他们国内乱糟糟的,我们进入不是更危险吗?”
潘筠:“我们要是去经商、去旅游,那当然是危险,可我们是去杀人的,我们自己都心怀不轨,自然是越乱越好。”
她把人带到甲板上,掐腰冲着船舱的方向大声一喊:“找到了——”
正在船中翻找的人立刻停手,纷纷出来。
张惟良很不满,即便在张惟逸的目光盯视下依旧道:“一个人闹得鸡飞狗跳的,我差点把那些俘虏给翻了一遍,到现在耳边都全是他们的尖叫声。”
修二代对上侠二代,侠二代屈乐也不是吃素的,当即道:“我又不是猪,怎么会躲到全是女人孩子的俘虏中间去?那地方只有猪才会去找吧?”
张惟良怒:“你说谁是猪?”
“谁应声我说是谁!”
潘筠:“你们这么闲,给你们一个任务,去把船上的女人孩子都给我登记造册,他们的名字、来历、还有意向去处都给我问清楚来!”
张惟良和屈乐一脸怒色,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却没敢反驳潘筠,冲对方哼了一声后就气势汹汹的往船舱去。
张惟逸松了一口气。
薛华也是,“幸亏潘师妹去年把惟良师弟揍了一顿,不然这趟任务难做了。”
“他做什么招惹到潘筠了?”
薛华和张惟逸被身后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便与薛韶无辜的目光对上。
张惟逸知道的不多,却也知道薛华和薛韶有些亲戚关系,于是对薛华抱了抱拳道:“你们聊吧。”
然后立即溜了。
薛华和薛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他知道这位族弟,因为他从小就是自己耳边的别人家的孩子。
薛太虚和薛贞、薛清是堂兄弟,薛贞是薛瑄之父,薛清则是薛韶祖父。
河东薛家清贫,却是当地有名的耕读之家。
家中几代读书、经营,到薛贞这一代,弟子读书的更多。
薛贞和薛清是亲兄弟,俩人是族中读书读得最好的,一个考中举人后去各地当教谕去了,从河东到河西,再到河北和川渝一带,从教四十余年,成就了教谕公这个称号,可以说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薛清运气差些,中举后因病早逝,留下的儿子薛琼就跟着薛贞生活,他也很会读书。
薛琼跟着伯父薛贞生活,比薛瑄这个亲儿子还像儿子,因为薛瑄热衷于追求真理,看见一条河,就忍不住顺着河流往上,一定要找到水源处才罢休,所以是薛琼这个侄子一直侍奉在薛贞左右。
他继承了伯父薛贞的教育理想,也热衷于各地当教谕,后来因为薛瑄受冤,他上书喷皇帝,喷王振,被短暂的罢官几个月,后来因为他学生实在是多,加上薛贞留下的人脉,他又官复原职,继续当教谕去了。
薛瑄被罢官回乡,也是在家乡教书。
祖父常和他感叹,薛家能有今日,甚至他们薛家人修炼时能够更亲近天地,薛贞薛清两脉的贡献不少。
薛家便是天道自然,恩德荫蔽子孙最具象的表现。
但,薛家最亲近天地,最受天道挚爱的其实是薛韶。
可惜他不入道门,祖父为此几次回河东都没能劝服他。
对这个族弟,薛华太熟悉了,可薛韶显然对他不熟。
俩人一个目光复杂,一个目光清明却有些疑惑。
“华堂兄?”
薛华回神,淡淡地道:“惟良师弟被人挑拨着去找潘师妹的麻烦,不仅被潘师妹揍了一顿,还被潘师妹赶出学宫历练,所以他现在老实得很,你放心吧,有潘师妹在,船上出不了乱子。”
薛韶笑了笑道:“我并不担心出乱子,我只是单纯有些好奇。”
“我也很好奇,”薛华看着他问:“你已经是朝廷官员,为何还要冒险出海?”
薛韶转身面对大海:“我们大明受倭寇侵袭日久,他们对我们很了解,但我们对倭国的了解其实很少,鸿胪寺里的信息来源,要么是从俘虏的倭寇那里来的,要么是从每年来上贡的倭国使臣那里得来的。”
“但前者语言不明,加之地方记录不详,有很多还是假冒的倭寇胡言乱语,以至地方记载混乱,上报到鸿胪寺的信息更是杂乱,没多大用处;
后者,更不必说,来的使臣多奸诈,自然不会如实诉说国内的情况。”
薛韶笑了笑道:“难得有次机会,我不去一次,实在可惜。”
“可你是御史,作为江南巡查御史,你擅自离开江南都是大罪,你现在都跑到海外来了……”
薛韶笑了笑,安抚他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是查江南倭寇案去的泉州,又从泉州去的海岛剿匪,最后才顺着线索出的海,皆是为的公事,陛下和都察院知道,也不会怪罪我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剑走偏锋的大明,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剑走偏锋的大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剑走偏锋的大明,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剑走偏锋的大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