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氛围和大军不一样。
满城缟素,每人脸上都是悲伤和凝重。
班师回朝的大军立即收起脸上的轻松和喜悦,想起这次出征的惨痛损失,胜利和活着回来的喜悦便淡了许多。
想起永远留在长城外的同袍,众人沉默不语。
必须经历沙场的将士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文官们了。
队伍中,便有想起同僚的文官忍不住低头抹泪,而后一人传一人,大家越发悲戚,干脆哭出声来。
皇帝御驾亲征是带上一个小朝廷的,其中主要做事的六部中下级官员最多。
他们的损失也最惨重。
这些人,身边没有保护他们的士兵,毕竟有能力的都一股脑跑去保护皇帝了。
文官们,没对战能力的撒腿就跑,幸运的跑走,不幸的被砍死;
而有对战能力的,捡起刀剑就反击,基本都死了,且还都死得很惨。
陈怀去找皇帝时,给他们收殓尸首,有的人连全尸都拼不齐,也就靠一些支离破碎粘连在残肢上的衣裳判断他们的官职和身份。
不至于两个人的手和脚出现在同一具尸首上。
朱祁钰领着大臣和一部分禁军进皇城,其余人留在外城,还有一部分士兵被留在城外,他们之后要各回各营,各回各地。
夹道迎接的百姓中,潘岳扶着潘洪,努力踮起脚尖看,待看到潘钰出征前的营幡,立即瞪大了眼睛找,直到最后一个人走过,他脸色才刷的一下惨白。
他没找到潘钰。
潘洪眼神不太好,只能依赖潘岳去找,察觉到潘岳的手指微紧,不必他说,他也知道结果了。
潘洪脸色也白,却还稳得住,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可能被调到别的营,或是别的军中了,不急,不急,一会儿等队伍走完了你随我去一趟五军都督府。”
不等潘岳说话他又摇头:“不,五军都督府那里太慢了,你刚才看到眼熟的人没?我们直接到内城门口去等,一会儿他们散了,直接问和老二相熟的同袍,他们肯定知道。”
潘岳连连点头,神思不属。
潘洪拍了一下他:“想什么呢?”
潘岳不太确定道:“我刚没找到二弟,但队伍刚进城时,我隐约在郕王身后的马车上看到了陶岩柏,车帘子被掀开了一条缝,我好像看到了小妹。”
潘洪瞪眼:“她怎会在队伍中?”
潘岳摇头:“不知道。”
潘洪:“或许是你看错了……”
潘岳原先也觉得是自己看错了,所以一直紧盯着去找潘钰。
可潘钰找不到,之前的一闪而过就特别显眼。
潘岳不安道:“爹,要是小妹……二弟很有可能真的出事了,您先回家去,或许小妹会回家,我去内城门找人。”
潘洪混乱的点头,佝偻的往回走。
潘钰并不在队伍中,因为他受伤了。
十多万大军回京,当然不可能都往京城里挤,能跟着朱祁钰进城,接受百姓注目礼的都是经过各军各营挑选的。
战功和品级……
潘钰足够了,但他受伤了,便被刷下来。
虽然他们损失惨重,好歹是打赢了瓦剌,守护了国土。
皇帝遇难,正是臣民情绪低落之时,这个时候就应该展示他们积极向上,昂扬激奋的一面,所以身高腿长,全胳膊全腿,又长得好看的,最先被挑选入内。
就连必须要入城的文官,都被刷下来好几个受伤,行动不便的。
潘岳在里面寻找,当然找不到了。
因皇帝的前车之鉴,他们一路回京,管理非常严格,即使已经回到京城,将士们也不能随便散去,各军回各军,各营回各营,地方战备军则被分与各军,互相帮扶,等待命令离京。
这段时间管理极其严格,士兵无命不得外出。
所以潘岳到了内城门,直接被拦住,直到禁军们又有序的离开,内城门的戒严才放开。
潘岳看着空荡荡的街道,总算感觉到了不一样。
“竟如此井然有序……”
和大军离京时的手忙脚乱完全不一样。
潘岳急忙回家,潘钰没消息,小妹也没找来,他沉着脸和潘洪道:“爹,天要变了。”
潘洪:“天早变了,皇帝都要换了。”
“不,我是说,风气也变了。”
换皇帝是变化,可如果上位的皇帝不改旧风,那不过是短暂的天气变化,只有风气都变了,这才彻底的天变。
潘洪沉默片刻后道:“这次的指挥是新任兵部尚书于谦,他是个敢作敢当,清正廉明又有远见之人,他比三杨更加强势,说不得还真能助新帝开创盛世。”
重点是,新帝要听劝。
潘岳总觉得哪儿不太对,又实在想不起来,心里有些不安,道:“今天找不到人打听,明天我去于家打听打听,于睿也在此次随行之中,于家或许有门路探听到消息。”
潘钰正在照顾于睿。
虽然他后背被砍了一刀,手臂也吊着,但他伤得并不是很严重。
于睿要更重一点,他是被安排在伤兵营里,被人一路抬回来的。
本来伤成这样的将士,只要品级不上参将,都会被就地安排,暂时留在边关,等以后兵部核算出名单,或让他们退役回家,或是另有安排。
但……
那都是借口。
谁都知道,这些伤兵一旦被留下,归期将遥遥无期。
他们会被放弃。
好在于谦和潘筠都坚持要把伤兵带回。
于谦道:“皆是为国效命,弃他们于不顾,岂不是让天下士兵寒心?”
有不少大臣辩解道:“谁说是弃他们于不顾?身上有伤,赶路是要他们的命,留下是让他们能更好的养伤,等新帝登基,户部拿出钱来,兵部自然会抚恤安排。”
于谦沉声道:“我就是兵部尚书,我能不知吗?一旦将他们留下,再安排,怕是二三年之后了,边关药材希少名贵,缺医少药二三年,还不如赌一把与我们回京!”
大臣脸色难看,哪有于谦这样撕破脸,把内里的东西撕开来谈的?
偏他还是兵部尚书,这事就是要经过他们安排,让他们狡辩都不能够,因为以于谦的脾气,他肯定能丢出一大堆数据来反驳。
远的不提,就麓川之战那群伤兵的安排……
当着朱祁钰的面,他们并不想落下一个不体恤伤兵的名声。
可带着伤兵,的确会拖累行程。
最后还是潘筠道:“殿下,这次御驾亲征伤了臣民和将士们的心,再丢弃他们,更失人心,边谋未确立便先输了一半。这偌大的天下,是靠这一个个士兵来守护的。而得民心者得天下!”
朱祁钰一听,立即决定带上所有从京出发的伤兵回京,甚至还从边军里挑出不少应该退役回乡的伤兵、老兵带上。
他们回京的大军庞大,以四带一,互相照料,绰绰有余。
所以,带上伤兵虽然拖了三天行程,他们依旧顺利回京了。
而且,在潘筠的测算天时,户部、兵部和工部的精密计算,于谦的调配下,他们回京时井然有序,伤兵虽多,竟然最低程度的保证了每个人的用药,以及御寒用品。
损失比他们出京时还小。
潘钰和于睿是亲历者,他们也觉得天要变了,且是彻底变了。
于睿躺在床上,低声问道:“你说,这到底是因为于大人,还是因为你妹妹?”
满城缟素,每人脸上都是悲伤和凝重。
班师回朝的大军立即收起脸上的轻松和喜悦,想起这次出征的惨痛损失,胜利和活着回来的喜悦便淡了许多。
想起永远留在长城外的同袍,众人沉默不语。
必须经历沙场的将士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文官们了。
队伍中,便有想起同僚的文官忍不住低头抹泪,而后一人传一人,大家越发悲戚,干脆哭出声来。
皇帝御驾亲征是带上一个小朝廷的,其中主要做事的六部中下级官员最多。
他们的损失也最惨重。
这些人,身边没有保护他们的士兵,毕竟有能力的都一股脑跑去保护皇帝了。
文官们,没对战能力的撒腿就跑,幸运的跑走,不幸的被砍死;
而有对战能力的,捡起刀剑就反击,基本都死了,且还都死得很惨。
陈怀去找皇帝时,给他们收殓尸首,有的人连全尸都拼不齐,也就靠一些支离破碎粘连在残肢上的衣裳判断他们的官职和身份。
不至于两个人的手和脚出现在同一具尸首上。
朱祁钰领着大臣和一部分禁军进皇城,其余人留在外城,还有一部分士兵被留在城外,他们之后要各回各营,各回各地。
夹道迎接的百姓中,潘岳扶着潘洪,努力踮起脚尖看,待看到潘钰出征前的营幡,立即瞪大了眼睛找,直到最后一个人走过,他脸色才刷的一下惨白。
他没找到潘钰。
潘洪眼神不太好,只能依赖潘岳去找,察觉到潘岳的手指微紧,不必他说,他也知道结果了。
潘洪脸色也白,却还稳得住,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可能被调到别的营,或是别的军中了,不急,不急,一会儿等队伍走完了你随我去一趟五军都督府。”
不等潘岳说话他又摇头:“不,五军都督府那里太慢了,你刚才看到眼熟的人没?我们直接到内城门口去等,一会儿他们散了,直接问和老二相熟的同袍,他们肯定知道。”
潘岳连连点头,神思不属。
潘洪拍了一下他:“想什么呢?”
潘岳不太确定道:“我刚没找到二弟,但队伍刚进城时,我隐约在郕王身后的马车上看到了陶岩柏,车帘子被掀开了一条缝,我好像看到了小妹。”
潘洪瞪眼:“她怎会在队伍中?”
潘岳摇头:“不知道。”
潘洪:“或许是你看错了……”
潘岳原先也觉得是自己看错了,所以一直紧盯着去找潘钰。
可潘钰找不到,之前的一闪而过就特别显眼。
潘岳不安道:“爹,要是小妹……二弟很有可能真的出事了,您先回家去,或许小妹会回家,我去内城门找人。”
潘洪混乱的点头,佝偻的往回走。
潘钰并不在队伍中,因为他受伤了。
十多万大军回京,当然不可能都往京城里挤,能跟着朱祁钰进城,接受百姓注目礼的都是经过各军各营挑选的。
战功和品级……
潘钰足够了,但他受伤了,便被刷下来。
虽然他们损失惨重,好歹是打赢了瓦剌,守护了国土。
皇帝遇难,正是臣民情绪低落之时,这个时候就应该展示他们积极向上,昂扬激奋的一面,所以身高腿长,全胳膊全腿,又长得好看的,最先被挑选入内。
就连必须要入城的文官,都被刷下来好几个受伤,行动不便的。
潘岳在里面寻找,当然找不到了。
因皇帝的前车之鉴,他们一路回京,管理非常严格,即使已经回到京城,将士们也不能随便散去,各军回各军,各营回各营,地方战备军则被分与各军,互相帮扶,等待命令离京。
这段时间管理极其严格,士兵无命不得外出。
所以潘岳到了内城门,直接被拦住,直到禁军们又有序的离开,内城门的戒严才放开。
潘岳看着空荡荡的街道,总算感觉到了不一样。
“竟如此井然有序……”
和大军离京时的手忙脚乱完全不一样。
潘岳急忙回家,潘钰没消息,小妹也没找来,他沉着脸和潘洪道:“爹,天要变了。”
潘洪:“天早变了,皇帝都要换了。”
“不,我是说,风气也变了。”
换皇帝是变化,可如果上位的皇帝不改旧风,那不过是短暂的天气变化,只有风气都变了,这才彻底的天变。
潘洪沉默片刻后道:“这次的指挥是新任兵部尚书于谦,他是个敢作敢当,清正廉明又有远见之人,他比三杨更加强势,说不得还真能助新帝开创盛世。”
重点是,新帝要听劝。
潘岳总觉得哪儿不太对,又实在想不起来,心里有些不安,道:“今天找不到人打听,明天我去于家打听打听,于睿也在此次随行之中,于家或许有门路探听到消息。”
潘钰正在照顾于睿。
虽然他后背被砍了一刀,手臂也吊着,但他伤得并不是很严重。
于睿要更重一点,他是被安排在伤兵营里,被人一路抬回来的。
本来伤成这样的将士,只要品级不上参将,都会被就地安排,暂时留在边关,等以后兵部核算出名单,或让他们退役回家,或是另有安排。
但……
那都是借口。
谁都知道,这些伤兵一旦被留下,归期将遥遥无期。
他们会被放弃。
好在于谦和潘筠都坚持要把伤兵带回。
于谦道:“皆是为国效命,弃他们于不顾,岂不是让天下士兵寒心?”
有不少大臣辩解道:“谁说是弃他们于不顾?身上有伤,赶路是要他们的命,留下是让他们能更好的养伤,等新帝登基,户部拿出钱来,兵部自然会抚恤安排。”
于谦沉声道:“我就是兵部尚书,我能不知吗?一旦将他们留下,再安排,怕是二三年之后了,边关药材希少名贵,缺医少药二三年,还不如赌一把与我们回京!”
大臣脸色难看,哪有于谦这样撕破脸,把内里的东西撕开来谈的?
偏他还是兵部尚书,这事就是要经过他们安排,让他们狡辩都不能够,因为以于谦的脾气,他肯定能丢出一大堆数据来反驳。
远的不提,就麓川之战那群伤兵的安排……
当着朱祁钰的面,他们并不想落下一个不体恤伤兵的名声。
可带着伤兵,的确会拖累行程。
最后还是潘筠道:“殿下,这次御驾亲征伤了臣民和将士们的心,再丢弃他们,更失人心,边谋未确立便先输了一半。这偌大的天下,是靠这一个个士兵来守护的。而得民心者得天下!”
朱祁钰一听,立即决定带上所有从京出发的伤兵回京,甚至还从边军里挑出不少应该退役回乡的伤兵、老兵带上。
他们回京的大军庞大,以四带一,互相照料,绰绰有余。
所以,带上伤兵虽然拖了三天行程,他们依旧顺利回京了。
而且,在潘筠的测算天时,户部、兵部和工部的精密计算,于谦的调配下,他们回京时井然有序,伤兵虽多,竟然最低程度的保证了每个人的用药,以及御寒用品。
损失比他们出京时还小。
潘钰和于睿是亲历者,他们也觉得天要变了,且是彻底变了。
于睿躺在床上,低声问道:“你说,这到底是因为于大人,还是因为你妹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剑走偏锋的大明,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剑走偏锋的大明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剑走偏锋的大明,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剑走偏锋的大明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