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阳光下拍打过的枕头很软和,新换的枕套隐隐散发出洗衣液的清爽香气,不浓,闻着很舒服。
已是十月了,地球依着亘古不变的轨迹向着近日点靠近,太阳直射点越过了赤道继续南移,气候开始转凉,空气变得干燥,天黑的越来越早了。
入夜后的气温偏低,或许再过一个月就应该在厚外套里加一件毛衣了。
如果我能活到那个时候的话。
今天身体的状态似乎还不错,呼吸通畅,步伐轻松,健康的得就好像可以提着书包回到学校里去上课,或者挑个随便什么时间在群里和同学们约一场球。
关上灯,室内顿时变得漆黑一片,窗外正对的那栋楼的灯光透进来了一些,眼睛隐约间可以分辨出模糊的家具轮廓。
随着灯光入室的是一阵激烈的争吵声,男声明显处于变声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撕心裂肺的吼叫着,哭喊,反驳,和作为语气助词反复使用的脏话,他的声音让我想起濒死的家鹅。
女声听起来属于中年妇女,比起前一位快崩溃抓狂的状况,她的情绪要稳定不少,只是用音调越来越高,语气越来越重的声音重复的催促男声去写作业。
重物落地的声音,以及更加响亮的,不顾声带感受的无意义的咆哮声。
在“理智”的外壳剥落后,人还是得承认自己是动物。
不过以我贫瘠的生物知识和隔三差五看一回动物世界的经验来看,动物的吼叫声常常不是为了发泄愤怒,而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与恐惧,试图通过发出巨大的声音吓退敌人。
该睡了,他需要为了未来和学业奋斗,我可不必。
我家有钱。
我也没有未来。
该睡了,祝我能够看见明天的太阳吧。
带了绒的被子盖着很舒服,或许今天能有一个好梦。
闭上眼,眼前的黑暗越来越浓重,视网膜上的残像消失了,绒质的黑暗一层一层的叠加,意识渐渐沉了下去,耳边的争吵声已经听不见了,事实上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很久没有感觉那么轻松了。
不对。
快醒过来。
睁开眼。
睁开眼。
拜托,把眼睛睁开。
眼前依旧是黑色,吊灯在微光的环境下显得张牙舞爪的。
背脊上爬满了冷汗,大口的呼吸时,却感受到了心脏的不适。
称不上疼痛,是一种被称作“心慌”的感觉,很难描述。
坐起来些吧,胸腔有些发麻了。
这次发病没什么先兆,或许方才放任自己迷失在梦中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这样明天妈来叫醒我时,看到的我的尸体也会显得安详一点。
扭曲的挣扎的死状难看了些。
还是很难受,想点别的,对,想点别的。
香气...争吵...灯光...回归线...恒星...对了,那件毛衣。
衣柜在黑暗中看的不真切,那件毛衣就放在里面,被夏天的衣物和已经用不上的校服压抑在某一格的底部。
或许它能明白我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不行,好闷,呼吸不过来了……
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拖鞋,打开了窗。
夜晚的微凉的风卷着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耳边重新响起那对母子的断断续续的争吵声。
真好,感觉活过来了。
在厨房接了一杯水,拿回房间里慢慢的喝。
通过适量饮水减少心梗的风险,不算非常科学的方法,但聊胜于无。
不适感仍未消去,稍微闭了会儿眼,那层层叠叠的黑暗又一次在眼前晕开。
我不敢睡了。
害怕这一次的阖目便是永眠,害怕生命的彼端是无尽的虚无,害怕这个世界上再没有这个叫做徐明宇的人。
我不懂东坡“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想水平,却为《赤壁赋》中的另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惊恸——那个在赤壁下为人生的短暂而悲伤的人,没能逃脱一死的命运,在近千年之前,便已经离去了。
黑夜一点点的吞噬着理智,并悄然无声的将人的恐惧放大。
坐在床沿上,听着窗外的吵架声一点点的轻了下去,这个季节城市里的蝉已经不多了,隐约能听见小块的固体在塑料管道中翻滚的声音,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
时钟的秒针摆动的声音清晰了起来。
刚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我一度排斥在家里看见钟表,直到再忍受不了浑浑噩噩的生活。
生命倒计时的声音成了耳边主旋律。
心慌更甚,拜托,想点别的,想点别的……
冷色的光突兀的附在了脸上,亮起的手机屏幕使适应了黑暗的眼睛一阵刺痛。
来电的铃声响的吓人。
来自温州市的电话。
我会在任何一个和今天不同的夜晚毫不犹豫的把电话挂断。
“喂,你好,哪位?”
电话对面很嘈杂,似乎是在夜市或者其他什么的地方,热闹的几乎像是在另一个世界了。
“老瞿啊,冷盘都上齐了你哪儿呢?咋还没到?”
背景很吵,男声几乎是是在电话喊叫。
“你可能拨错号码了。”
“啊?”
对面二话不说就掐断了通话。
在噪声和亮光的影响下,眼前的事物再一次变得迷迷糊糊,昏黑一片,也听不见那些细小的声音了。
真是讽刺,生命已经所剩无几的人,却在为如何打发漫漫长夜而苦恼。
手机的任务栏里有小说的更新提醒,点进去,满目的文字排列在眼前,索性看起了书。
小说尚在连载,世界观还未彻底铺开,无论是主角的身份,配角的秘密,还是没有明朗的主线,都大有可书之处。
我大概等不到这本书的结局了。
以前打过一场主题大概叫“学生是否有必要阅读名人推荐书目”的辩论赛,算是表演性质。
当时正方的论点就是,人生短暂,一个人哪怕竭尽全力也读不完所有的书,所以只能挑好书阅读。
他们的论点漏洞很好找,胜利来的轻而易举。
只是我现在还能回说忆起正方一辩说这句话时恳切的,情绪化的样子。
在黑暗的环境下看手机会累的很快。
倦意涌来,或许睡着了能让自己好受点。
祝我能看见明天的太阳。
已是十月了,地球依着亘古不变的轨迹向着近日点靠近,太阳直射点越过了赤道继续南移,气候开始转凉,空气变得干燥,天黑的越来越早了。
入夜后的气温偏低,或许再过一个月就应该在厚外套里加一件毛衣了。
如果我能活到那个时候的话。
今天身体的状态似乎还不错,呼吸通畅,步伐轻松,健康的得就好像可以提着书包回到学校里去上课,或者挑个随便什么时间在群里和同学们约一场球。
关上灯,室内顿时变得漆黑一片,窗外正对的那栋楼的灯光透进来了一些,眼睛隐约间可以分辨出模糊的家具轮廓。
随着灯光入室的是一阵激烈的争吵声,男声明显处于变声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撕心裂肺的吼叫着,哭喊,反驳,和作为语气助词反复使用的脏话,他的声音让我想起濒死的家鹅。
女声听起来属于中年妇女,比起前一位快崩溃抓狂的状况,她的情绪要稳定不少,只是用音调越来越高,语气越来越重的声音重复的催促男声去写作业。
重物落地的声音,以及更加响亮的,不顾声带感受的无意义的咆哮声。
在“理智”的外壳剥落后,人还是得承认自己是动物。
不过以我贫瘠的生物知识和隔三差五看一回动物世界的经验来看,动物的吼叫声常常不是为了发泄愤怒,而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与恐惧,试图通过发出巨大的声音吓退敌人。
该睡了,他需要为了未来和学业奋斗,我可不必。
我家有钱。
我也没有未来。
该睡了,祝我能够看见明天的太阳吧。
带了绒的被子盖着很舒服,或许今天能有一个好梦。
闭上眼,眼前的黑暗越来越浓重,视网膜上的残像消失了,绒质的黑暗一层一层的叠加,意识渐渐沉了下去,耳边的争吵声已经听不见了,事实上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很久没有感觉那么轻松了。
不对。
快醒过来。
睁开眼。
睁开眼。
拜托,把眼睛睁开。
眼前依旧是黑色,吊灯在微光的环境下显得张牙舞爪的。
背脊上爬满了冷汗,大口的呼吸时,却感受到了心脏的不适。
称不上疼痛,是一种被称作“心慌”的感觉,很难描述。
坐起来些吧,胸腔有些发麻了。
这次发病没什么先兆,或许方才放任自己迷失在梦中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这样明天妈来叫醒我时,看到的我的尸体也会显得安详一点。
扭曲的挣扎的死状难看了些。
还是很难受,想点别的,对,想点别的。
香气...争吵...灯光...回归线...恒星...对了,那件毛衣。
衣柜在黑暗中看的不真切,那件毛衣就放在里面,被夏天的衣物和已经用不上的校服压抑在某一格的底部。
或许它能明白我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不行,好闷,呼吸不过来了……
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拖鞋,打开了窗。
夜晚的微凉的风卷着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耳边重新响起那对母子的断断续续的争吵声。
真好,感觉活过来了。
在厨房接了一杯水,拿回房间里慢慢的喝。
通过适量饮水减少心梗的风险,不算非常科学的方法,但聊胜于无。
不适感仍未消去,稍微闭了会儿眼,那层层叠叠的黑暗又一次在眼前晕开。
我不敢睡了。
害怕这一次的阖目便是永眠,害怕生命的彼端是无尽的虚无,害怕这个世界上再没有这个叫做徐明宇的人。
我不懂东坡“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想水平,却为《赤壁赋》中的另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惊恸——那个在赤壁下为人生的短暂而悲伤的人,没能逃脱一死的命运,在近千年之前,便已经离去了。
黑夜一点点的吞噬着理智,并悄然无声的将人的恐惧放大。
坐在床沿上,听着窗外的吵架声一点点的轻了下去,这个季节城市里的蝉已经不多了,隐约能听见小块的固体在塑料管道中翻滚的声音,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
时钟的秒针摆动的声音清晰了起来。
刚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我一度排斥在家里看见钟表,直到再忍受不了浑浑噩噩的生活。
生命倒计时的声音成了耳边主旋律。
心慌更甚,拜托,想点别的,想点别的……
冷色的光突兀的附在了脸上,亮起的手机屏幕使适应了黑暗的眼睛一阵刺痛。
来电的铃声响的吓人。
来自温州市的电话。
我会在任何一个和今天不同的夜晚毫不犹豫的把电话挂断。
“喂,你好,哪位?”
电话对面很嘈杂,似乎是在夜市或者其他什么的地方,热闹的几乎像是在另一个世界了。
“老瞿啊,冷盘都上齐了你哪儿呢?咋还没到?”
背景很吵,男声几乎是是在电话喊叫。
“你可能拨错号码了。”
“啊?”
对面二话不说就掐断了通话。
在噪声和亮光的影响下,眼前的事物再一次变得迷迷糊糊,昏黑一片,也听不见那些细小的声音了。
真是讽刺,生命已经所剩无几的人,却在为如何打发漫漫长夜而苦恼。
手机的任务栏里有小说的更新提醒,点进去,满目的文字排列在眼前,索性看起了书。
小说尚在连载,世界观还未彻底铺开,无论是主角的身份,配角的秘密,还是没有明朗的主线,都大有可书之处。
我大概等不到这本书的结局了。
以前打过一场主题大概叫“学生是否有必要阅读名人推荐书目”的辩论赛,算是表演性质。
当时正方的论点就是,人生短暂,一个人哪怕竭尽全力也读不完所有的书,所以只能挑好书阅读。
他们的论点漏洞很好找,胜利来的轻而易举。
只是我现在还能回说忆起正方一辩说这句话时恳切的,情绪化的样子。
在黑暗的环境下看手机会累的很快。
倦意涌来,或许睡着了能让自己好受点。
祝我能看见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