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卷四第101章 味道正宗

小说: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作者:易宿 更新时间:2025-02-22 18:58:3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张震手握着那温润的哥窑开片瓷枕,思绪不禁飘远。

  眼前这瓷枕,与先前收入囊中的南宋《山家清供》以及另一件珍贵的宋代古董,此刻仿佛都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他心中涌起一阵感慨,不由得轻声自语。

  “真没想到,在德国这异国他乡,竟能觅得两件宋代的稀世珍宝。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幸运,更是华夏文化跨越时空与地域,奇妙传承的生动体现。

  这些珍贵的古董,历经沧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被发现,我定要悉心呵护,让更多人领略到华夏文化那无与伦比的魅力。”

  怀着满心的喜悦与满足,张震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品妥善收好。

  他深知,这些古董绝非仅仅是价值连城的器物,它们更是华夏文明的忠实见证者,自己肩负着传承与守护的重大责任。

  与此同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悄然萌生,国内寻觅艰难的珍品,在德国却屡有出现,是否该在此设立一个长期收购点呢?

  此想法所需投资不算高昂,花费也较为有限,然而,由谁来负责这一关键事务,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令他一时颇感头疼。

  由于收获颇丰,古董数量众多,张震精心挑选出几件尤为珍视的珍品带在身边,其余的则暂时寄存在新收的徒弟赵学兵的店里。

  赵学兵终于如愿以偿地拜师成功,满心欢喜与感激,坚持要请大家共进晚餐,以表敬意。

  张震看了看时间,恰好也到了饭点,便欣然应允。

  赵学兵急忙去开车,载着众人驶向位于波恩郊区的一家饭店。

  远远望去,这家名为“华夏食府”的华夏菜餐馆,外观质朴低调,米黄色的外墙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木质招牌上,“华夏食府”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虽非出自名家之手,却也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引得张震不禁多看了几眼。

  步入餐馆,一股浓郁的中式风情扑面而来。

  墙壁上,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意境悠远,仿佛将人带入了那诗意的山水之间。

  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整齐排列,透着岁月的质感。

  桌上摆放的精致青花瓷餐具,细腻而典雅。

  天花板上悬挂着的几盏传统红灯笼,柔和的灯光倾洒而下,营造出温馨而典雅的氛围。

  众人刚一落座,一股熟悉而诱人的饭菜香气便扑鼻而来。

  张震嗅着隔壁桌上飘来的味道,心中暗自思忖,这香味倒是与国内的别无二致。

  但愿别像杨老板的雅舍餐馆那般令人失望才好。

  赵学兵细心地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点了一桌丰盛的菜肴。

  不多时,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便被端上了桌。

  色泽红亮的宫保鸡丁,鸡肉鲜嫩多汁,颗颗花生米香脆可口,让人食欲大增。

  鲜香四溢的鱼香肉丝,肉丝细腻爽滑,搭配着木耳、胡萝卜等食材,酸甜适中,口味恰到好处。

  还有那汤鲜味美的西湖牛肉羹,细腻滑嫩,每一口都仿佛带着江南的温柔。

  虽说皆是国内常见的家常菜,但这地道的口味却与国内相差无几,着实让周冰等人惊喜不已。

  张震满意地夹起一筷子菜放入口中,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

  用餐期间,赵学兵兴致高昂,滔滔不绝地分享着自己对华夏艺术和文化的见解。

  他眼中闪烁着光芒,激动地说道:“师傅,华夏的古董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件古董都是历史的珍贵见证,承载着先辈们的无穷智慧与精湛技艺。

  就如同今日我们鉴赏的那些宝物,它们不仅仅是物件,更是华夏文明璀璨瑰宝的一部分。

  而且华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绘画、书法、陶瓷等等,无一不让我深深着迷。”

  张震听后,微微点头,眼神中满是认可,也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学兵,你说的极是。

  华夏文化的魅力,恰恰在于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多样性。

  以古董为例,鉴定古董绝非仅仅是辨别真伪与估量价值,更重要的是透过它们去探寻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比如宋代的瓷器,为何能在那个时期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再者,华夏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全力以赴,不仅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焕发出勃勃生机。”

  赵学兵和周冰听了张震的这番见解,心中对他的钦佩之情更添几分。

  同时也涌起了一种找到同道中人的共鸣之感。

  赵学兵满眼崇拜地望着张震,诚挚地说道:“师傅,您的见解深刻独到,令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定当紧跟您的步伐,努力学习,为传承华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周冰也微笑着点头,说道:“师弟,没想到你对华夏文化的理解如此深刻,看来先前是我小瞧你了。

  日后咱们得多交流交流,携手为推动华夏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就在这时,餐厅老板面带微笑地走了过来。

  他是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身着一身整洁的中式厨师服。

  他走到张震等人桌前,礼貌地问道:“几位客人,应该刚从国内来吧,不知这饭菜可合口味?”

  张震连忙起身,客气地说道。

  “味道非常好,真没想到在德国能品尝到如此正宗的华夏菜。

  不过,您能否再做几道地道的鲁菜呢?”

  老板听后,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目光中透着一丝探寻,问道。

  “老弟,听你这意思,老家是鲁东的?”

  张震含笑回应:“没错,但我今天想吃鲁菜,并非仅仅因为我是鲁东人,而是因为此刻,我想起了一位老朋友。”

  老板惊讶地问道,“您的朋友是厨师?”

  张震笑道,“没错我这位朋友不仅是老邻居,更是鲁菜大师陈景新!”

  老板又惊又喜,眼中满是激动之色,说道。

  “实不相瞒,我正是陈景新大师的徒弟,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老师的朋友,这可真是天大的缘分啊。”

  张震一听,同样惊喜万分,说道。

  “原来您是陈大师的高徒,真是太巧了。

  您在这异国他乡拼搏奋斗,还能坚守华夏菜的本味,着实不易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最新章节,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