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没有说错,这种涉及谋逆的大案,只要上奏,朝廷就必须得派人调查,让王阳明暂停行权。
即便是天子也不能因为主观上信任王阳明,就坏了这个规矩。
毕竟,这是要防范将来的地方统兵大员,在有不臣之心时,也钻这样的漏洞。
但只要,江西巡按御史程启充把这个举报拖个几个月,就不会影响朝廷叛乱大计。
可程启充偏偏没有这样做。
如此,这种事往小了说,就是程启充不够灵活、死脑筋,往大了说,就是程启充有帮助叛贼的心思。
但除非程启充亲口承认,他是想帮叛军,不然,朝廷还真不好就此便说程启充有助贼之心。
而程启充实际上的确是有这样的心思。
因为他本也是护礼派的一员,是杨廷和昔日的重要党羽。
只是因为杨廷和失势,他现在才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巡按御史。
甚至这还是因为他夙来比较善于淡化自己身上的“杨廷和党羽”标签,而一心在地方知县等任上做些善政,才能成为一省巡按的。
所以,程启充才故意装傻,在收到这样的举报状子后,就立即急递奏于天子知道。
而当程启充知道朝廷下旨让王阳明暂时停职,且派人来调查时,就为此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方子宁,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老爷,费阁老请您去一趟。”
但就在程启充自言自语时,告老还乡的费宏突然派了人来请程启充过府一叙。
程启充不好怠慢,只得来了铅山。
而程启充一见到费宏,费宏就问着他:“你为何不把那份举报状子多压几天,你非得让叛乱地区多死几个无辜百姓才肯罢休吗?”
“阁老这么说,晚辈着实不明白。”
程启充装起傻来。
费宏则呵呵冷笑说:“在我面前,有必要如此遮掩吗?”
程启充没有回答。
“我知道,你肯定是想利用王阳明和张孚敬、桂萼这些人走得近,而杨一清有意排除异己的机会,通过这事让王阳明不能平叛。”
“可你更应该明白,这种不得人心的叛乱,就算没有王阳明,也一样能平定!”
费宏这时则主动又说了起来。
程启充突然忍不住反问道:“怎么就不得人心,难道如今朝中阿谀喜事之辈就得人心吗?”
“他们当然得人心!”
费宏回道。
程启充呵呵冷笑:“晚辈看不出来。”
“你看不出来是因为你一叶障目,对天下局势有偏见,执意坚持士人之心才是天下人心,可事实上,天下士人从来就没有齐心过,也代表不了天下人心!”
“天下人心,无论贵贱,皆喜太平不喜战乱!”
费宏突然也对程启充严正说了起来。
程启充则依旧不服气地说道:“就算阁老您说的对,那昔日太宗靖难,为何就能成,天下人不是不喜战乱吗?”
“那是因为建文帝先违背了天下人不喜战乱的心思,削藩太急太苛刻!未考虑过因此导致的叛乱会不会影响天下人。”
“而当今陛下是一直都将天下大多数人的诉求先考虑起来的,因为知道贱民对朝廷不满,所以永废了贱籍,因为知道大多数匠户对现状不满,所以改革了匠户制度,因为大多数宗室对现状不满,所以改革了宗室,因为知道军户对现状不满,所以改革了军户。”
“你觉得这样的陛下,是建文能比的吗?”
费宏说着就问起程启充来。
程启充则在这时反而问起费宏来:“阁老也真心希望陛下做一位真正的中兴圣主吗?”
费宏笑了笑。
接着。
费宏就对程启充说道:“我说真心希望,你自然不信。”
“但你应该知道,陛下已经用漕运的利,让老夫宁赔上一儿子的性命也要为天子的中兴大业尽全力。”
“所以,这已经不是我希望不希望的事,而是我只能答应不能拒绝的事。”
费宏说完后,程启充沉下了脸,咬紧了牙。
随后,程启充就道:“我会向朝廷主动请罪,为王阳明说情,反正这官做的也没意思了。”
费宏知道,程启充是厌倦了如今为官必须迎合圣意、为民做实事才能升官的官场环境,才会说做官没意思的话。
但费宏没有训诫程启充,只问道:“你这样做,有没有受杨廷和的指使?”
程启充一愣,随即忙否决道:“绝对没有!”
“可你是杨廷和的门生,你说没有,不代表陛下这么想!”
费宏说道。
程启充听后不由得面色苍白,且后退了几步。
……
……
御书房。
朱厚熜也因为程启充弹劾王阳明这事而问着杨一清等御书房大臣:“你们说,这件事会不会跟杨廷和有关?”
“陛下,臣认为杨廷和倒不至于做这样的事。”
杨一清回道。
而张璁则道:“臣认为倒是有可能,因为这件事即便做了,朝廷除了责怪程启充这个巡按御史轻信状词、处事毛躁外,真不好处置一个尽职尽责,把重要情报及时上奏的巡按御史,但带来的好处却是让朝廷不得不停王阳明的职,让叛军多一口喘息的机会。”
朱厚熜听后点了点头。
接着。
朱厚熜则突然笑了笑说:“罢了!无论有没有,都不重要。”
且说,杨廷和这里还不知道朱厚熜开始怀疑是他在暗中帮助叛军。
此时的杨廷和,只在这一天,将自己素来信任有加的仆人安福,叫到了自己的后院庭园里。
然后,杨廷和就问着安福:“安福,你儿子今年好像也中举了是吧?”
“托老爷的恩德,放他出府读书,如今他拔贡后,不久前就中了顺天府的乡试第一百零九名孝廉。”
安福回道。
杨廷和听后笑道:“好啊,你们家从令郎开始就不用再当家生奴,而也要开始成为士族了。”
安福则忙跪下叩首说:“这都是老爷的恩德!老爷因见犬子从小就爱读书,才给了他这个机会,不然就他那点造化,哪里能走到这一步。”
“你既然一直知道是我给你安家的恩德,那你为何还背叛我,一直替陛下盯着我这个老头子?”
杨廷和却在这时突然很严肃地问起安福来。
安福微微一怔,讪笑起来:“老爷,您在说什么?”
“这里没有别人,你就不要掩饰了!”
“我也不会把你怎么样,我只要你说实话!好让我在断气之前,知道一个真相!”
杨廷和则说着就突然咳嗽起来。
安福没有回答。
杨廷和则继续追问道:“难道老夫对你几十年的照顾,以及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都比不上陛下给你的那点承诺吗?”
“安福啊,我不瞒你!我已经自觉时日不多了,所以,我就想在临终前听你一句真话!”
“你不要让我带着遗憾走啊!”
“我也不会把你怎样,何况,你是陛下的人,我又能把你怎么样?”
即便是天子也不能因为主观上信任王阳明,就坏了这个规矩。
毕竟,这是要防范将来的地方统兵大员,在有不臣之心时,也钻这样的漏洞。
但只要,江西巡按御史程启充把这个举报拖个几个月,就不会影响朝廷叛乱大计。
可程启充偏偏没有这样做。
如此,这种事往小了说,就是程启充不够灵活、死脑筋,往大了说,就是程启充有帮助叛贼的心思。
但除非程启充亲口承认,他是想帮叛军,不然,朝廷还真不好就此便说程启充有助贼之心。
而程启充实际上的确是有这样的心思。
因为他本也是护礼派的一员,是杨廷和昔日的重要党羽。
只是因为杨廷和失势,他现在才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巡按御史。
甚至这还是因为他夙来比较善于淡化自己身上的“杨廷和党羽”标签,而一心在地方知县等任上做些善政,才能成为一省巡按的。
所以,程启充才故意装傻,在收到这样的举报状子后,就立即急递奏于天子知道。
而当程启充知道朝廷下旨让王阳明暂时停职,且派人来调查时,就为此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方子宁,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老爷,费阁老请您去一趟。”
但就在程启充自言自语时,告老还乡的费宏突然派了人来请程启充过府一叙。
程启充不好怠慢,只得来了铅山。
而程启充一见到费宏,费宏就问着他:“你为何不把那份举报状子多压几天,你非得让叛乱地区多死几个无辜百姓才肯罢休吗?”
“阁老这么说,晚辈着实不明白。”
程启充装起傻来。
费宏则呵呵冷笑说:“在我面前,有必要如此遮掩吗?”
程启充没有回答。
“我知道,你肯定是想利用王阳明和张孚敬、桂萼这些人走得近,而杨一清有意排除异己的机会,通过这事让王阳明不能平叛。”
“可你更应该明白,这种不得人心的叛乱,就算没有王阳明,也一样能平定!”
费宏这时则主动又说了起来。
程启充突然忍不住反问道:“怎么就不得人心,难道如今朝中阿谀喜事之辈就得人心吗?”
“他们当然得人心!”
费宏回道。
程启充呵呵冷笑:“晚辈看不出来。”
“你看不出来是因为你一叶障目,对天下局势有偏见,执意坚持士人之心才是天下人心,可事实上,天下士人从来就没有齐心过,也代表不了天下人心!”
“天下人心,无论贵贱,皆喜太平不喜战乱!”
费宏突然也对程启充严正说了起来。
程启充则依旧不服气地说道:“就算阁老您说的对,那昔日太宗靖难,为何就能成,天下人不是不喜战乱吗?”
“那是因为建文帝先违背了天下人不喜战乱的心思,削藩太急太苛刻!未考虑过因此导致的叛乱会不会影响天下人。”
“而当今陛下是一直都将天下大多数人的诉求先考虑起来的,因为知道贱民对朝廷不满,所以永废了贱籍,因为知道大多数匠户对现状不满,所以改革了匠户制度,因为大多数宗室对现状不满,所以改革了宗室,因为知道军户对现状不满,所以改革了军户。”
“你觉得这样的陛下,是建文能比的吗?”
费宏说着就问起程启充来。
程启充则在这时反而问起费宏来:“阁老也真心希望陛下做一位真正的中兴圣主吗?”
费宏笑了笑。
接着。
费宏就对程启充说道:“我说真心希望,你自然不信。”
“但你应该知道,陛下已经用漕运的利,让老夫宁赔上一儿子的性命也要为天子的中兴大业尽全力。”
“所以,这已经不是我希望不希望的事,而是我只能答应不能拒绝的事。”
费宏说完后,程启充沉下了脸,咬紧了牙。
随后,程启充就道:“我会向朝廷主动请罪,为王阳明说情,反正这官做的也没意思了。”
费宏知道,程启充是厌倦了如今为官必须迎合圣意、为民做实事才能升官的官场环境,才会说做官没意思的话。
但费宏没有训诫程启充,只问道:“你这样做,有没有受杨廷和的指使?”
程启充一愣,随即忙否决道:“绝对没有!”
“可你是杨廷和的门生,你说没有,不代表陛下这么想!”
费宏说道。
程启充听后不由得面色苍白,且后退了几步。
……
……
御书房。
朱厚熜也因为程启充弹劾王阳明这事而问着杨一清等御书房大臣:“你们说,这件事会不会跟杨廷和有关?”
“陛下,臣认为杨廷和倒不至于做这样的事。”
杨一清回道。
而张璁则道:“臣认为倒是有可能,因为这件事即便做了,朝廷除了责怪程启充这个巡按御史轻信状词、处事毛躁外,真不好处置一个尽职尽责,把重要情报及时上奏的巡按御史,但带来的好处却是让朝廷不得不停王阳明的职,让叛军多一口喘息的机会。”
朱厚熜听后点了点头。
接着。
朱厚熜则突然笑了笑说:“罢了!无论有没有,都不重要。”
且说,杨廷和这里还不知道朱厚熜开始怀疑是他在暗中帮助叛军。
此时的杨廷和,只在这一天,将自己素来信任有加的仆人安福,叫到了自己的后院庭园里。
然后,杨廷和就问着安福:“安福,你儿子今年好像也中举了是吧?”
“托老爷的恩德,放他出府读书,如今他拔贡后,不久前就中了顺天府的乡试第一百零九名孝廉。”
安福回道。
杨廷和听后笑道:“好啊,你们家从令郎开始就不用再当家生奴,而也要开始成为士族了。”
安福则忙跪下叩首说:“这都是老爷的恩德!老爷因见犬子从小就爱读书,才给了他这个机会,不然就他那点造化,哪里能走到这一步。”
“你既然一直知道是我给你安家的恩德,那你为何还背叛我,一直替陛下盯着我这个老头子?”
杨廷和却在这时突然很严肃地问起安福来。
安福微微一怔,讪笑起来:“老爷,您在说什么?”
“这里没有别人,你就不要掩饰了!”
“我也不会把你怎么样,我只要你说实话!好让我在断气之前,知道一个真相!”
杨廷和则说着就突然咳嗽起来。
安福没有回答。
杨廷和则继续追问道:“难道老夫对你几十年的照顾,以及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都比不上陛下给你的那点承诺吗?”
“安福啊,我不瞒你!我已经自觉时日不多了,所以,我就想在临终前听你一句真话!”
“你不要让我带着遗憾走啊!”
“我也不会把你怎样,何况,你是陛下的人,我又能把你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