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雍正也赞许的看了弘历一眼。
因为,陆生楠越是不愿意,在雍正看来,就越是说明弘历的提议很好。
于是,雍正气定神闲地说道:“你的书,虽然离经叛道,但朕不会销毁!”
雍正的回答,让陆生楠惊呆住了。
在场的议政王大臣中,不少也有些愕然。
弘历倒是没有感到意外,知道这就是雍正!
与历史上的乾隆不同,雍正不会销毁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书籍,还会主动推广,给天下人剖析这些书籍内容的错误,进而试图澄清天下人的错误认知。
“朕还要亲自批判,推广天下,也让大臣们批判!”
而雍正接下来,也如此说了起来。
弘历微微一叹。
但紧接着,他也有些不明白的是,雍正不是已经认识到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了吗,怎么还会这样做?
可能,帝王的心思,还是没有那么简单。
弘历只能如此告诉自己。
“但漠北蒙古你也是要去的,去好好反思,朕会亲自审阅,审阅你反思的如何,有没有反思到自己的立场出了问题。”
雍正继续说道。
弘历不由得再次叹气,心想,雍正到底是雍正,按理,这种不利于统治的东西,本该销毁的,他倒好,还要亲自批驳后让天下人看看,就跟《大义觉迷录》一样,还要看看陆生楠会不会改变立场。
也不怕累。
可他陆生楠一个小小主事,能不能改变立场,也值得你皇帝亲自关注?
弘历不是很明白雍正的动机,但他猜测,雍正可能是本性上还是有点人情味,是真正的儒教徒,没有真的在实际上以法家治人。
议政王大臣们也惊讶,但也都不好说什么。
皇帝要不顾辛苦的从百忙之中,逐字逐句的批驳一汉臣私自撰写的书籍,他们难道还能阻止不成?
他们也只能当皇帝的确是有爱辩论的爱好。
陆生楠自己也被雍正这番操作整得有点懵。
他自己其实不是严格的儒教信徒,不过是披着儒教的皮,为自己的利益代言而已。
所以,他觉得皇帝也应该跟他一样,在见到他这样大逆不道的书后,应该是乐意销毁的。
可雍正没有这样做,陆生楠也就只能叩首,再次表现出痛悔醒悟之态度来,道:“臣的狂悖之论,不配被天下看见!”
“臣愿意被立斩于市,被抄家,乃至臣全家二十六口,也可以被一同处死,以儆效尤!”
“还请圣上成全!”
砰!
陆生楠咬牙重重叩首。
他在跟雍正做交易,表示自己可以主动请死乃至全家跟着被杀,也别让他去漠北过非人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陆生楠属于精致利己的人,对自己家人其实也没当人看,而只看成是自己的附庸,所以,他才会毫无顾虑的表示愿意让他们陪自己一同去死,而希冀以此让雍正更加满意。
这在儒教异化后的历史上不少见,在自己要殉节时,觉得全家都该跟着自己一起殉节。
而家人自然没有拒绝的权利。
而他主动请死,乃至主动请全家被杀,自然也就算不上是雍正多狠,而只算是雍正在成全他,雍正也不用担心背下太嗜杀的恶名。
但雍正却因此倒竖浓眉,当即勃然:“在你眼里,你家人也不是人吗?!”
“你告诉朕,他们是不是人?!”
雍正复又质问起陆生楠来。
弘历看着雍正,他知道,雍正这个皇帝是真还存了点人性,没有完全政治机器化,故而会因为陆生楠的表态而大怒。
陆生楠被问住了,也就没有再回答。
“退朝!”
“传旨理藩院和吏部,将他即日押去漠北,让策棱将他安排为某旗小吏!”
雍正怒气冲冲而去。
陆生楠为此眼巴巴的看了雍正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哀怨。
“嗻!”
议政王大臣们在应了一声后,就也相继离开了乾清门。
而陆生楠随后也被押去了漠北蒙古。
负责押送陆生楠的是二等侍卫富察·福清。
富察·福清在押着陆生楠去漠北蒙古时,就见他在囚车里,不停的拿头撞囚车。
富察·福清见此制止了他:“你这是要撞死自己?”
“头太疼,实在是不敢下大力,您能否相助一下,我必先有重谢!”
陆生楠讪笑着说道。
富察·福清则立即吩咐道:“把他的囚车四周都裹上厚毡!”
接着,富察·福清就道:“我可不能让你死,主子有命,你得活着去漠北体验你推崇的封建生活!”
陆生楠只惨笑了一下,随后就没再多言。
且说,弘历在乾清门参加完议政后,就先去了礼部。
礼部在一场大火后,因为档案房没有受损,刘统勋等考官和考生也都没事,所以,博学鸿儒科的考试也就得以继续进行。
最终,一等取七人,授编修;二等十五人,授庶吉士。
合计近两百余名的应考儒士,考中的就有二十二名,比例其实已算很高的了。
但是曾静还是没有考中。
毕竟,他比陆生楠还极端。
他是要求皇帝必须跟圣贤一样,否则就该被推翻。
曾静尽管没在考试中把观点直接写的这样露骨,但也还是难掩其过度推崇儒士独尊的思想。
而刘统勋和黄祐两翰林,之所以能成为考官,本就是因为在《京师大学堂期刊》上发表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与雍正一致,才会被选为考官。
所以,刘统勋和黄祐也就淘汰了曾静。
曾静对此非常自然更加失落,而对自己学生张熙说:“逼死宗室,诛勠翰林,所取者也皆不过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这大清是真的到了要亡的时候!”
“可我听说,这位四阿哥倒是很得文人们推崇,还欲筹办更大规模的官学。”
张熙说道。
曾静点了点头:“这位四阿哥是好手段,以期刊抄书之名厚养,让许多文人士子为此折腰,但他现在毕竟不是天子,这大清真的要亡在当今雍正这种残忍刻薄之暴君手里,他也无可奈何!”
“我们应当尽快回去,然后你替我一趟西北,见岳钟琪,带一封信给他。”
“在这位四阿哥登基之前举兵反清,必能成功!否则等到这位四阿哥登基,反而时机没那么好了!”
曾静明显已下定决心反清。
不过,如同历史上一样,他把反清的希望寄托在了备受雍正信任的绿营大将岳钟琪身上,而不是自己去发动百姓。
当然,他也没有后者的能力和觉悟。
但,无论如何,博学鸿儒科的确顺利的完成,被录取的儒士将会被安排去做统编史论教材的事。
而弘历,作为主管礼部的王公,也被雍正给予了嘉奖。
“赐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亲王仪仗加一倍,兼管国子监,钦此!”
弘历因而获得了亲王仪仗加一倍的待遇,则无疑意味着他跟允祥一样,具备常务副皇帝的待遇。
因为,在大清如同常务副皇帝一样存在的允祥,也被雍正赐予亲王仪仗加一倍。
这样象征着该亲王更威风更有排面。
但雍正让他还兼管国子监,算是真的让他负责整个教育系统和礼部、内务府的工作了。
至于原来负责主管的果亲王允礼则因为也成了议政王,而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负责四旗旗务。
而弘历在不久后便摆着他加一倍的庞大亲王仪仗,先去巡视起了国子监下面的八旗官学,以表明他对八旗子弟教育的重视。
内阁学士兼国子监总理监事大臣尹继善也早早得知弘历要来,便带着一众学官在国子监大门外迎候。
抛开弘历很可能是将来的皇帝不谈,尹继善内心也对弘历是充满好感的。
因为,他也通过在《京师大学堂期刊》上发文,而获得了厚重的赏银,故也就在迎候弘历时,对国子监祭酒孙嘉淦说:
“四爷养士颇厚,重文教,只可惜我们八旗官学子弟良莠不齐,多不如国子监民籍监生,恐令四爷不喜!”
孙嘉淦听后只是笑了笑,
而这时,弘历的亲王仪仗也出现在了国子监,尹继善等便立刻行起了大礼:“参见四爷!”
因为,陆生楠越是不愿意,在雍正看来,就越是说明弘历的提议很好。
于是,雍正气定神闲地说道:“你的书,虽然离经叛道,但朕不会销毁!”
雍正的回答,让陆生楠惊呆住了。
在场的议政王大臣中,不少也有些愕然。
弘历倒是没有感到意外,知道这就是雍正!
与历史上的乾隆不同,雍正不会销毁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书籍,还会主动推广,给天下人剖析这些书籍内容的错误,进而试图澄清天下人的错误认知。
“朕还要亲自批判,推广天下,也让大臣们批判!”
而雍正接下来,也如此说了起来。
弘历微微一叹。
但紧接着,他也有些不明白的是,雍正不是已经认识到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了吗,怎么还会这样做?
可能,帝王的心思,还是没有那么简单。
弘历只能如此告诉自己。
“但漠北蒙古你也是要去的,去好好反思,朕会亲自审阅,审阅你反思的如何,有没有反思到自己的立场出了问题。”
雍正继续说道。
弘历不由得再次叹气,心想,雍正到底是雍正,按理,这种不利于统治的东西,本该销毁的,他倒好,还要亲自批驳后让天下人看看,就跟《大义觉迷录》一样,还要看看陆生楠会不会改变立场。
也不怕累。
可他陆生楠一个小小主事,能不能改变立场,也值得你皇帝亲自关注?
弘历不是很明白雍正的动机,但他猜测,雍正可能是本性上还是有点人情味,是真正的儒教徒,没有真的在实际上以法家治人。
议政王大臣们也惊讶,但也都不好说什么。
皇帝要不顾辛苦的从百忙之中,逐字逐句的批驳一汉臣私自撰写的书籍,他们难道还能阻止不成?
他们也只能当皇帝的确是有爱辩论的爱好。
陆生楠自己也被雍正这番操作整得有点懵。
他自己其实不是严格的儒教信徒,不过是披着儒教的皮,为自己的利益代言而已。
所以,他觉得皇帝也应该跟他一样,在见到他这样大逆不道的书后,应该是乐意销毁的。
可雍正没有这样做,陆生楠也就只能叩首,再次表现出痛悔醒悟之态度来,道:“臣的狂悖之论,不配被天下看见!”
“臣愿意被立斩于市,被抄家,乃至臣全家二十六口,也可以被一同处死,以儆效尤!”
“还请圣上成全!”
砰!
陆生楠咬牙重重叩首。
他在跟雍正做交易,表示自己可以主动请死乃至全家跟着被杀,也别让他去漠北过非人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陆生楠属于精致利己的人,对自己家人其实也没当人看,而只看成是自己的附庸,所以,他才会毫无顾虑的表示愿意让他们陪自己一同去死,而希冀以此让雍正更加满意。
这在儒教异化后的历史上不少见,在自己要殉节时,觉得全家都该跟着自己一起殉节。
而家人自然没有拒绝的权利。
而他主动请死,乃至主动请全家被杀,自然也就算不上是雍正多狠,而只算是雍正在成全他,雍正也不用担心背下太嗜杀的恶名。
但雍正却因此倒竖浓眉,当即勃然:“在你眼里,你家人也不是人吗?!”
“你告诉朕,他们是不是人?!”
雍正复又质问起陆生楠来。
弘历看着雍正,他知道,雍正这个皇帝是真还存了点人性,没有完全政治机器化,故而会因为陆生楠的表态而大怒。
陆生楠被问住了,也就没有再回答。
“退朝!”
“传旨理藩院和吏部,将他即日押去漠北,让策棱将他安排为某旗小吏!”
雍正怒气冲冲而去。
陆生楠为此眼巴巴的看了雍正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哀怨。
“嗻!”
议政王大臣们在应了一声后,就也相继离开了乾清门。
而陆生楠随后也被押去了漠北蒙古。
负责押送陆生楠的是二等侍卫富察·福清。
富察·福清在押着陆生楠去漠北蒙古时,就见他在囚车里,不停的拿头撞囚车。
富察·福清见此制止了他:“你这是要撞死自己?”
“头太疼,实在是不敢下大力,您能否相助一下,我必先有重谢!”
陆生楠讪笑着说道。
富察·福清则立即吩咐道:“把他的囚车四周都裹上厚毡!”
接着,富察·福清就道:“我可不能让你死,主子有命,你得活着去漠北体验你推崇的封建生活!”
陆生楠只惨笑了一下,随后就没再多言。
且说,弘历在乾清门参加完议政后,就先去了礼部。
礼部在一场大火后,因为档案房没有受损,刘统勋等考官和考生也都没事,所以,博学鸿儒科的考试也就得以继续进行。
最终,一等取七人,授编修;二等十五人,授庶吉士。
合计近两百余名的应考儒士,考中的就有二十二名,比例其实已算很高的了。
但是曾静还是没有考中。
毕竟,他比陆生楠还极端。
他是要求皇帝必须跟圣贤一样,否则就该被推翻。
曾静尽管没在考试中把观点直接写的这样露骨,但也还是难掩其过度推崇儒士独尊的思想。
而刘统勋和黄祐两翰林,之所以能成为考官,本就是因为在《京师大学堂期刊》上发表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与雍正一致,才会被选为考官。
所以,刘统勋和黄祐也就淘汰了曾静。
曾静对此非常自然更加失落,而对自己学生张熙说:“逼死宗室,诛勠翰林,所取者也皆不过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这大清是真的到了要亡的时候!”
“可我听说,这位四阿哥倒是很得文人们推崇,还欲筹办更大规模的官学。”
张熙说道。
曾静点了点头:“这位四阿哥是好手段,以期刊抄书之名厚养,让许多文人士子为此折腰,但他现在毕竟不是天子,这大清真的要亡在当今雍正这种残忍刻薄之暴君手里,他也无可奈何!”
“我们应当尽快回去,然后你替我一趟西北,见岳钟琪,带一封信给他。”
“在这位四阿哥登基之前举兵反清,必能成功!否则等到这位四阿哥登基,反而时机没那么好了!”
曾静明显已下定决心反清。
不过,如同历史上一样,他把反清的希望寄托在了备受雍正信任的绿营大将岳钟琪身上,而不是自己去发动百姓。
当然,他也没有后者的能力和觉悟。
但,无论如何,博学鸿儒科的确顺利的完成,被录取的儒士将会被安排去做统编史论教材的事。
而弘历,作为主管礼部的王公,也被雍正给予了嘉奖。
“赐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亲王仪仗加一倍,兼管国子监,钦此!”
弘历因而获得了亲王仪仗加一倍的待遇,则无疑意味着他跟允祥一样,具备常务副皇帝的待遇。
因为,在大清如同常务副皇帝一样存在的允祥,也被雍正赐予亲王仪仗加一倍。
这样象征着该亲王更威风更有排面。
但雍正让他还兼管国子监,算是真的让他负责整个教育系统和礼部、内务府的工作了。
至于原来负责主管的果亲王允礼则因为也成了议政王,而兼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负责四旗旗务。
而弘历在不久后便摆着他加一倍的庞大亲王仪仗,先去巡视起了国子监下面的八旗官学,以表明他对八旗子弟教育的重视。
内阁学士兼国子监总理监事大臣尹继善也早早得知弘历要来,便带着一众学官在国子监大门外迎候。
抛开弘历很可能是将来的皇帝不谈,尹继善内心也对弘历是充满好感的。
因为,他也通过在《京师大学堂期刊》上发文,而获得了厚重的赏银,故也就在迎候弘历时,对国子监祭酒孙嘉淦说:
“四爷养士颇厚,重文教,只可惜我们八旗官学子弟良莠不齐,多不如国子监民籍监生,恐令四爷不喜!”
孙嘉淦听后只是笑了笑,
而这时,弘历的亲王仪仗也出现在了国子监,尹继善等便立刻行起了大礼:“参见四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