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也没有想到这查家会拿出这么骇人听闻的罪证,一时也不好确定是真是假。”

  弘历故作惊讶的对雍正说了起来,装作对士绅能拿出这样可怕罪证而感到很意外的样子。

  但实际上,他知道,他让汉人士绅背叛允祉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满清宗室和汉人士绅只会因此产生不信任彼此的裂痕。

  “你经历的还不够,自然感到震撼,实际上,前明就出现过刻书造谣以诽谤天子的事!”

  雍正这里则很满意的冷笑了起来。

  他看得出来,弘历的确已经因此增长了见识。

  “是真是假,查抄一下就知道了。”

  雍正接着又回了一句。

  然后!

  雍正在认真思索了一会儿后,就对弘历吩咐道:“你还要管礼部的事,查抄你三伯家文字书案,就让弘昼去,顺便也看看他的病!”

  弘历知道,雍正这是除了自己的儿子,不相信任何人了,包括宗室。

  当然,宗室里的老十三除外。

  只是,老十三身上任务太多,不适合被安排这些临时任务。

  而雍正没让他去抄老三,无疑是不想让他直接去面对雍正与老三的冲突。

  弘昼既然表现出了不乐于争权的心思,那就正适合干一些明显不讲情面的事。

  因为,反正弘昼不想当皇帝,所以,他即便得罪了老三和老三的党羽,也没有什么损失。

  弘历对此没有多言,只对雍正请旨道:“阿玛,查克上如何处置?”

  “你提醒的好!”

  “告诉他,他家人能活,他不能活!”

  造办处。

  弘昼自成婚后,就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待在这里。

  雍正干脆就让他管了这里的事务。

  县官不如现管,造办处的官员也就更加讨好弘昼,积极配合弘昼造各种新鲜花样。

  而弘昼则一直配合着弘历的要求在造办处搞研发。

  比如,弘历让他试着改良西洋蒸汽机,他就真的在试着改良,还拿自己的俸银贴补。

  而弘昼没想到的是,即便他沉浸在机械与化工中时,政治上的事还是会找到他。

  弘昼没有推辞,还是带着步军统领衙门调拨的护军,去了诚亲王府。

  允祉六子弘曦和弘景见此阵仗,吓得立即跑来,告知给了允祉。

  允祉听后也是大惊:“查克上到底告了我什么,竟让皇上要派兵来查抄我!”

  允祉还在弘昼来见他,对他宣旨后,主动乞求弘昼说:“弘昼,你保全一下三伯,好不好?”

  “三伯,我保全您,谁来保全我?”

  弘昼淡淡回了一句。

  允祉微微一怔,嗫嚅了一下嘴唇。

  弘曦也在这时看向弘昼,苦劝道:“五贝子,我阿玛无论怎么讲,也是您三伯,您查抄他,不护他,也有损您的名声啊!”

  弘昼道:“我本没什么好名声,损点影响不大。”

  “五阿哥,您真想被人在暗地里骂成是没心没肺的废物皇子吗,这样的话,您就会一直被当枪使啊!”

  弘景为此质问起弘昼来。

  弘昼摸了摸鼻子:“堂兄,总有人要当废物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被当枪使也没什么不好,这说明废物还是有用的。”

  弘景吊起了两只眼,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与弘曦对视了一眼。

  “你们不要再说了!”

  允祉这时让自己两个儿子闭了嘴。

  随后,他就无奈地朝弘昼挥了挥手:“你带人去抄吧。”

  “那侄儿就得罪了。”

  弘昼还是作了一揖。

  允祉只闭上眼睛假寐,没再理会弘昼。

  这时!

  弘昼却对弘曦和弘景说:“你们一起去看着吧,省得真有护军趁机偷了你们府上的御赐之物,我们只抄文字书案。”

  允祉这里听弘昼如此说,不禁睁开了两眼,瞅了弘昼一眼。

  弘昼接下来也就带着护军抄起了允祉府里的文字书案。

  而在弘昼带人去抄允祉府里的文字书案时,弘历则正按例于王府宴请礼部的大小官员。

  弘历作为主管礼部的王公,可以名正言顺的宴请这些礼部官员,这些礼部官员自然也可以名正言顺的送礼祝贺弘历成为主管礼部的王公。

  清朝特色,宗室王公可以掌实权。

  所以,皇子无论嫡庶都会被重点培养。

  能力差点的王公,就只管一些不重要的衙门。

  能力强点的,管重要衙门。

  能统筹管理的,就兼管数部,可以被封为“议政王”,参与中枢执政,类同宰相。

  更强的可以监国,而意味着有成为皇帝的能力。

  据弘历所知,康熙三皇子允祉就做到过“议政王”,曾协助过康熙处理军机,做到了执政。

  特别是,允禵在西北作战期间,西北军务的后勤统筹都是允祉在负责。

  而老八允禩则比允祉更厉害,在康熙朝还担任过监国。

  佟国维、马齐这些中枢执政都不再跟他这个皇子是平级,而成了他的下级。

  这也是八爷党因此后期在康熙诸皇子党羽中变得势力最大的重要原因。

  现在,弘历刚成婚不久,资历尚浅,还在主管单个重要部门上轮转。

  但雍正已经明示过他,只要他在礼部管得好,就有机会成为“议政王”,走到曾经允祉走到的地步。

  届时,他离监国,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而成为监国,便有机会被天下王公贵族承认自己是有成为皇帝的能力。

  在大清,皇位继承没那么讲究嫡庶长幼,更没那么讲究出身,要么是贵族推举,要么是天子临终时圣裁。

  比如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就是贵族推举且妥协的结果。

  因为,按理,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当时还是一个小孩的顺治当皇帝。

  康熙在顺治驾崩时,也不是最长的皇子,其生母也只是庶妃。

  雍正也是一样,德妃也本身内务府包衣出身,雍正本人也不是最长的皇子。

  所以,在大清,皇子能不能成为皇帝,还是需要拿能力说话的。

  只是,随着皇权的加强,谁更有能力的话语权,渐渐从贵族们手里转移到了皇帝自己手里。

  但这也不是说贵族们一点话语权也没有。

  毕竟,贵族们的权力也不是一下子就丢失的,而是有一个渐渐丢失的过程。

  眼下雍正朝,皇权固然在加强,但贵族们的权力也没还没完全丢失。

  而受儒家教育影响,也有不少汉化的满蒙贵族,开始主张立嫡立长,而不再以能力说了算,毕竟,后者往往加剧内斗。

  历史上,康熙自己也受儒家教育影响,在早期立过太子。

  但后来事实证明,儒家这种立嫡立长模式的确不适应现实的政治环境。

  乾隆历史上是个偏保守的皇帝,所以,也一度支持过立嫡立长,先早早立了太子。

  但天不遂人愿,随着乾隆的嫡子没一个活到成年,也让他认为这是天意如此,便放弃了这方面的想法。

  弘历作为主管一部王公,宴请该部官员,也是为了增加感情,让这些人配合自己,表现出折节下交的样子来。

  而这些官员也乐得趁机跟弘历这样的王公加强联络。

  礼部左侍郎王景曾就在宴席进展到送礼环节时,向弘历送了一幅名画。

  “臣给四爷的贺礼是唐朝韩太冲的《五牛图》,还请四爷笑纳。”

  王景曾双手捧着这画在弘历面前说后,弘历就收住了笑容。

  因为他自己也有一幅《五牛图》,是年富送的。

  他知道,王景曾送这么一幅画给自己,明显是故意警告自己,他们汉人士绅已经买通了他十步以内的人,他最好在主管礼部期间,不要与他们汉人士绅对着干。

  而他明显也是仗着自己可能会为了周边的安全而不会打草惊蛇,才敢做这么大胆的事。

  对于这种胆大至极的人,弘历只是冷笑一声,在他眼里,这种人无疑是自寻死路,不知道他小四爷的手段。

  随后,他就在这时起身说:“到里屋一叙。”

  “嗻!”

  王景曾便单独跟着弘历去了银安殿里屋。

  而弘历则在里屋坐下后,就直接问着王景曾:“我的画,怎么到了这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