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儿等,恭请圣安!”
“奴才等,恭请圣安!”
“臣等,恭请圣安!”
康熙在朝贺声中,缓步登上了须弥座,稳稳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望着伏地不起的臣工们,康熙抑制不住的有些得意了。
上一次的议政大会,康熙在猝不及防之下,被王公宗室和满洲勋贵们,集体反对了。
结果是,灰头土脸的被迫废了太子!
这一次,康熙自认为准备的异常充分了。因为,原本没资格参会的汉臣们,也被纳入了今天的会议。
原本由满洲勋贵说了算的议政处,摇身一变,成了议政王大臣扩大会议。
掺沙子,是康熙独有的特权,他有信心掌控大清的一切!
“诸位臣工,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今天……”康熙说了一大堆废话后,终于正式宣布,“为了公平起见,来呀,抬一张长案进来,选谁不选谁,一目了然!”
站在贝勒堆里的胤禑,抿唇一笑,我的汗阿玛啊,您老人家掌权了几十年,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还是早备速效救心丸吧!
胤禑身边的老八,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摆到须弥座下的长条桌案,情不自禁的攥紧了拳头。
妃母,从今往后,您将以孩儿为荣!
将来的某一天,全天下的女人,包括德妃在内,都要拜倒在您的脚下!
康熙忽然看见了重臣堆里的马齐,顿时心情大坏。
这就像是,正在享用满汉全席的时候,碟内忽然发现一颗硕大的老鼠屎一般,恶心的想吐!
这个富察家的老东西,仗着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情分,居然敢抗旨了?
不过,胸有成竹的康熙,觉得马齐再有本事,也无力回天了!
马齐,你既然来了,就眼睁睁的看着朕,顺顺当当的复立太子吧?
汉臣中的首席内阁大学士张玉书,稳稳的站在朝臣们的第一排,李光地就在他的身旁。
这些日子,李光地上窜下跳的四处找人支持老八,张玉书早就知道了。
但是,张玉书一直冷眼旁观的按兵不动。
尽管康熙没找张玉书私下聊过,但是,张玉书心里很清楚,历朝历代的储君,最终顺利登位的,还不足四分之一。
而且,王公大臣共同议立储君之事,在太祖、太宗和世祖时期,尚有可能。
到了本朝之后,由于康熙掌握的皇权,已经凌驾于旗权之上。
张玉书几乎敢断言,声势爆火的老八必不能成事!
道理很简单,多尔衮杀豪格,世祖爷清算多尔衮,今上擒鳌拜,都是持续隐忍多年之后,才笑到了最后。
岂有不忍,而骤得江山者乎?
但是,为了后世子孙谋,张玉书依旧准备了两份推举题本,左袖和右袖各一份。
如果说,老四在进殿之后,依旧残余了一丝幻想的话。
在进殿之后,老四亲眼目睹了,老八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数不清楚的宝石顶,包围在中央,围的水泄不通的震撼大场面。
唉,老四那颗火热的心,几乎在一瞬间,彻底凉凉了!
马齐拈须一笑,呵呵,今日之拥立奇功,有朝一日,足以换个一等公了吧?
朝里一直有个传闻,二马吃尽天下草!
所谓二马,指的就是马齐和他弟弟马武。
马武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显,实际上,他也是极受康熙信任的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
原本,镶黄旗的两位领侍卫内大臣,分别为马武和鄂伦岱。
鄂伦岱这个二楞子,居然在皇家禁园内放枪打猎,如果是一般大臣,已经赐自尽了。而康熙呢,仅仅是把他革职了事。
富察家,已经不缺权势,却一直没有世袭的爵位。
李光地看了眼站在身前的张玉书,心里暗暗冷笑不已,老东西,你挡了这么多年的路,也该让出首揆之位了吧?
摆放题本的长条桌,在康熙的脚下就位之后,康熙随即吩咐道:“叫胤礽进来吧!”
嚯,好家伙,已经被废掉的太子,居然又被叫进了太和殿,这简直是荒唐之极嘛!
随着富有节奏的脚步声,废太子胤礽缓步经过众人的跟前,跪到了须弥座前。
“臣儿胤礽,恭请圣安!”
“起来吧,来人,赐座!”康熙的骚操作,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这样也行?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胤礽坐到了须弥座下左侧。
见把大家都震住了,康熙被马齐影响的坏心情,也渐渐变好。
“诸位臣工,各依品级,开始上题本吧!”康熙故意假腥腥的说,“推举谁的题本最多,谁就是新太子,朕一概依从!”
说实话,到这里,若不是康熙把旗主王公和满洲勋贵们,欺负得太狠了,大家也不见得敢硬抗下去。
可是,自从康熙登基之后,已经从下五旗削走了多少个牛录?
唉,数都数不清楚了呀!
再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写好了题本,还能拿回去修改么?
听了康熙的吩咐之后,马齐真不怕死,第一个站出来,把题本交给了负责唱票的张廷玉。
张廷玉打开题本,自动略过了前边的废话,直接找到了推举的是谁。
“保和殿大学士马齐,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裕亲王保泰,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和硕庄亲王博果铎,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
“平郡王纳尔苏,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领侍卫内大臣马武,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几乎眨个眼的工夫,推举老八当新太子的题本,已是堆积如山了!
原本还以为复立太子,已经水到渠成的康熙,脸都气绿了!
狗奴才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反了你们了!
轮到老四的时候,他下意识的看向了胤禑。
胤禑肯定不可能说话,只能微微点头,鼓励老四坚定复立太子的决心。
以胤禑对老四的了解,老四的袖内,肯定有两份题本,一份推老八,一份推太子。
老四就算是再不要脸,也不敢推举他自己当新太子!
“皇四子、雍郡王胤禛,推举嫡长子胤礽,复为太子!”
胤禑一听嫡长子这三个字,就知道,老四确实不是等闲之辈,这话真的是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
汉臣们,议立储君的基本原则,从来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余者立贤。
不过,后金政权虽然执行的父死子继的制度,迄今为止,从来没有立过嫡,更没有立过长。
康熙望见老四的题本,孤零零的摆在一旁,和堆成小山一样的另一边,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反差。
胤禑出班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八轻声唤他:“十五弟。”声音极小,若不是并排站着,根本无法听清楚。
唉,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老八叫胤禑的意思,胤禑肯定比谁都清楚。
那是希望胤禑这个第一实权阿哥,能够回头是岸,不要支持老四当太子!
张廷玉看见胤禑一步步的朝他靠近,整个人的精神陡然一振。
不客气的说,满朝文武,无论推举谁当太子,张廷玉都不可能在乎。
唯独,胤禑的选择,令张廷玉充满了好奇感,和期待感!
当张廷玉接过胤禑的题本,打开一看,立时联想到一种动物:擅长织网的大蜘蛛!
“皇十五子、贝勒胤禑,推举复立胤礽为太子!”
马齐抚须一笑,这个小十五啊,果然还是太年轻了,我满洲推举新君,从来都是诸王公贝勒集体商议的结果!
实际上,马齐这么想,真的是一点都没错。
从皇太极、顺治,一直到今上,都是八旗权贵们,共同商议的结果。
这也是旗主和诸王们,天然拥有的权力!
所以,即使康熙亲自打招呼,大家也都不乐意听。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子也是股东之一,有权自己选新太子,凭什么听你的摆布?
张玉书深深的看了眼胤禑,断然下了决心,从右袖内,摸出了题本,迈着坚定步伐,走到了张廷玉的跟前。
张廷玉展开题本,大声念道:“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推举复立胤礽为太子。”
到目前为止,胤礽只得了三票,而老八已经得了一百多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推举老八的题本,越摞越高,硕大的长条桌,都快摆不下了!
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康熙从难以接受,到可以理智的面对残酷的现实了!
挨个打招呼的情况下,诸王贝勒居然还是不肯乖乖的听话,偏要推举老八当太子!
康熙原本气歪了的鼻子,也恢复了正常。
作为一个异常成熟的皇帝,一旦发现政治目的受挫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抓兵权!
康熙招手把梁九功,叫到了身旁,轻声耳语了几句。
梁九功快步从侧面走下须弥座,因顾忌他自己的目标太大了,便让他的干儿子梁七,悄悄的去找胤禑!
梁七趁着大家都盯着长条桌的当口,快速的摸到胤禑的身后,小声说:“十五爷,万岁爷有密旨。”
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
若梁七说是梁九功要找胤禑,胤禑多半不会理睬梁七!
可是,康熙叫胤禑过去,还是有密旨的情况下,胤禑就不敢不听了!
PS:第二更送上了,为答谢各位爷们的力挺,帮我冲进了新书月票前三,特加两更,分别是凌晨和明天中午前更完!司空都这么努力了,求赏几张月票,应该不算过分吧?
“奴才等,恭请圣安!”
“臣等,恭请圣安!”
康熙在朝贺声中,缓步登上了须弥座,稳稳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望着伏地不起的臣工们,康熙抑制不住的有些得意了。
上一次的议政大会,康熙在猝不及防之下,被王公宗室和满洲勋贵们,集体反对了。
结果是,灰头土脸的被迫废了太子!
这一次,康熙自认为准备的异常充分了。因为,原本没资格参会的汉臣们,也被纳入了今天的会议。
原本由满洲勋贵说了算的议政处,摇身一变,成了议政王大臣扩大会议。
掺沙子,是康熙独有的特权,他有信心掌控大清的一切!
“诸位臣工,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今天……”康熙说了一大堆废话后,终于正式宣布,“为了公平起见,来呀,抬一张长案进来,选谁不选谁,一目了然!”
站在贝勒堆里的胤禑,抿唇一笑,我的汗阿玛啊,您老人家掌权了几十年,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还是早备速效救心丸吧!
胤禑身边的老八,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摆到须弥座下的长条桌案,情不自禁的攥紧了拳头。
妃母,从今往后,您将以孩儿为荣!
将来的某一天,全天下的女人,包括德妃在内,都要拜倒在您的脚下!
康熙忽然看见了重臣堆里的马齐,顿时心情大坏。
这就像是,正在享用满汉全席的时候,碟内忽然发现一颗硕大的老鼠屎一般,恶心的想吐!
这个富察家的老东西,仗着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情分,居然敢抗旨了?
不过,胸有成竹的康熙,觉得马齐再有本事,也无力回天了!
马齐,你既然来了,就眼睁睁的看着朕,顺顺当当的复立太子吧?
汉臣中的首席内阁大学士张玉书,稳稳的站在朝臣们的第一排,李光地就在他的身旁。
这些日子,李光地上窜下跳的四处找人支持老八,张玉书早就知道了。
但是,张玉书一直冷眼旁观的按兵不动。
尽管康熙没找张玉书私下聊过,但是,张玉书心里很清楚,历朝历代的储君,最终顺利登位的,还不足四分之一。
而且,王公大臣共同议立储君之事,在太祖、太宗和世祖时期,尚有可能。
到了本朝之后,由于康熙掌握的皇权,已经凌驾于旗权之上。
张玉书几乎敢断言,声势爆火的老八必不能成事!
道理很简单,多尔衮杀豪格,世祖爷清算多尔衮,今上擒鳌拜,都是持续隐忍多年之后,才笑到了最后。
岂有不忍,而骤得江山者乎?
但是,为了后世子孙谋,张玉书依旧准备了两份推举题本,左袖和右袖各一份。
如果说,老四在进殿之后,依旧残余了一丝幻想的话。
在进殿之后,老四亲眼目睹了,老八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数不清楚的宝石顶,包围在中央,围的水泄不通的震撼大场面。
唉,老四那颗火热的心,几乎在一瞬间,彻底凉凉了!
马齐拈须一笑,呵呵,今日之拥立奇功,有朝一日,足以换个一等公了吧?
朝里一直有个传闻,二马吃尽天下草!
所谓二马,指的就是马齐和他弟弟马武。
马武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显,实际上,他也是极受康熙信任的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
原本,镶黄旗的两位领侍卫内大臣,分别为马武和鄂伦岱。
鄂伦岱这个二楞子,居然在皇家禁园内放枪打猎,如果是一般大臣,已经赐自尽了。而康熙呢,仅仅是把他革职了事。
富察家,已经不缺权势,却一直没有世袭的爵位。
李光地看了眼站在身前的张玉书,心里暗暗冷笑不已,老东西,你挡了这么多年的路,也该让出首揆之位了吧?
摆放题本的长条桌,在康熙的脚下就位之后,康熙随即吩咐道:“叫胤礽进来吧!”
嚯,好家伙,已经被废掉的太子,居然又被叫进了太和殿,这简直是荒唐之极嘛!
随着富有节奏的脚步声,废太子胤礽缓步经过众人的跟前,跪到了须弥座前。
“臣儿胤礽,恭请圣安!”
“起来吧,来人,赐座!”康熙的骚操作,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这样也行?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胤礽坐到了须弥座下左侧。
见把大家都震住了,康熙被马齐影响的坏心情,也渐渐变好。
“诸位臣工,各依品级,开始上题本吧!”康熙故意假腥腥的说,“推举谁的题本最多,谁就是新太子,朕一概依从!”
说实话,到这里,若不是康熙把旗主王公和满洲勋贵们,欺负得太狠了,大家也不见得敢硬抗下去。
可是,自从康熙登基之后,已经从下五旗削走了多少个牛录?
唉,数都数不清楚了呀!
再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写好了题本,还能拿回去修改么?
听了康熙的吩咐之后,马齐真不怕死,第一个站出来,把题本交给了负责唱票的张廷玉。
张廷玉打开题本,自动略过了前边的废话,直接找到了推举的是谁。
“保和殿大学士马齐,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裕亲王保泰,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和硕庄亲王博果铎,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
“平郡王纳尔苏,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领侍卫内大臣马武,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推举皇八子、贝勒胤禩!”
几乎眨个眼的工夫,推举老八当新太子的题本,已是堆积如山了!
原本还以为复立太子,已经水到渠成的康熙,脸都气绿了!
狗奴才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反了你们了!
轮到老四的时候,他下意识的看向了胤禑。
胤禑肯定不可能说话,只能微微点头,鼓励老四坚定复立太子的决心。
以胤禑对老四的了解,老四的袖内,肯定有两份题本,一份推老八,一份推太子。
老四就算是再不要脸,也不敢推举他自己当新太子!
“皇四子、雍郡王胤禛,推举嫡长子胤礽,复为太子!”
胤禑一听嫡长子这三个字,就知道,老四确实不是等闲之辈,这话真的是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
汉臣们,议立储君的基本原则,从来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余者立贤。
不过,后金政权虽然执行的父死子继的制度,迄今为止,从来没有立过嫡,更没有立过长。
康熙望见老四的题本,孤零零的摆在一旁,和堆成小山一样的另一边,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反差。
胤禑出班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八轻声唤他:“十五弟。”声音极小,若不是并排站着,根本无法听清楚。
唉,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老八叫胤禑的意思,胤禑肯定比谁都清楚。
那是希望胤禑这个第一实权阿哥,能够回头是岸,不要支持老四当太子!
张廷玉看见胤禑一步步的朝他靠近,整个人的精神陡然一振。
不客气的说,满朝文武,无论推举谁当太子,张廷玉都不可能在乎。
唯独,胤禑的选择,令张廷玉充满了好奇感,和期待感!
当张廷玉接过胤禑的题本,打开一看,立时联想到一种动物:擅长织网的大蜘蛛!
“皇十五子、贝勒胤禑,推举复立胤礽为太子!”
马齐抚须一笑,这个小十五啊,果然还是太年轻了,我满洲推举新君,从来都是诸王公贝勒集体商议的结果!
实际上,马齐这么想,真的是一点都没错。
从皇太极、顺治,一直到今上,都是八旗权贵们,共同商议的结果。
这也是旗主和诸王们,天然拥有的权力!
所以,即使康熙亲自打招呼,大家也都不乐意听。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子也是股东之一,有权自己选新太子,凭什么听你的摆布?
张玉书深深的看了眼胤禑,断然下了决心,从右袖内,摸出了题本,迈着坚定步伐,走到了张廷玉的跟前。
张廷玉展开题本,大声念道:“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推举复立胤礽为太子。”
到目前为止,胤礽只得了三票,而老八已经得了一百多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推举老八的题本,越摞越高,硕大的长条桌,都快摆不下了!
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康熙从难以接受,到可以理智的面对残酷的现实了!
挨个打招呼的情况下,诸王贝勒居然还是不肯乖乖的听话,偏要推举老八当太子!
康熙原本气歪了的鼻子,也恢复了正常。
作为一个异常成熟的皇帝,一旦发现政治目的受挫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抓兵权!
康熙招手把梁九功,叫到了身旁,轻声耳语了几句。
梁九功快步从侧面走下须弥座,因顾忌他自己的目标太大了,便让他的干儿子梁七,悄悄的去找胤禑!
梁七趁着大家都盯着长条桌的当口,快速的摸到胤禑的身后,小声说:“十五爷,万岁爷有密旨。”
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
若梁七说是梁九功要找胤禑,胤禑多半不会理睬梁七!
可是,康熙叫胤禑过去,还是有密旨的情况下,胤禑就不敢不听了!
PS:第二更送上了,为答谢各位爷们的力挺,帮我冲进了新书月票前三,特加两更,分别是凌晨和明天中午前更完!司空都这么努力了,求赏几张月票,应该不算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