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09章 风起太和殿

小说:家父是康熙 作者:大司空 更新时间:2025-01-15 15:47:3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在大清,参会的人数越多,越只具有礼仪性质,而没有实际意义。

  几千人到场的正旦大朝会,大小臣工们,永远都有磕不完的头。

  “跪!”

  “肃!”

  “叩首!”

  “兴!”

  “再跪……”

  三跪六肃九叩的大礼之后,康熙当着殿内外所有人的面,亲热的唤道:“十五阿哥,来,到朕的身边来。”想把胤禑叫到太和殿的须弥座上,陪在他的身边。

  谁料,胤禑出班后,径直跪到座前,大声说:“臣儿万万不敢僭越无礼,请汗阿玛收回成命!”

  尼玛,太子都只是站在须弥座下的左侧,胤禑居然跑到了须弥座上,这简直是司马昭之心,惟恐路人不知啊!

  作为历练多年的老官僚,胤禑深深的懂得,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

  若是胤禑不知收敛,康熙今天赏的东西,将来,都会被加倍收回去!

  实话说,康熙给胤禑的恩典,多少有些过头。

  胤禑心里有数,这不过是父爱和感激护驾的情绪,暂时压过了猜忌之心罢了。

  万恶的皇权之下,今天捧得有多高,将来就会摔得有多惨。

  站在郡王班列中的老四,情不自禁的长松了口气,庆幸之余,又格外的高兴!

  若是胤禑今天登上了须弥座,将来,老四登基之后,还能拿什么赏他呢?

  史书里记载得很清楚,功高震主的赏无可赏,那就该想办法送走了!

  既然胤禑主动挽救了弥足珍贵的手足之谊,老四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主动出班,和胤禑跪了个并排。

  “臣儿恭请汗阿玛,收回成命!”老四铿锵有力的大声说。

  老五本打算也站出去,和老四一起劝说康熙。

  可是,出来帮胤禑说话的人数一多,反而容易给康熙造成拉帮结伙的坏印象,那就是帮胤禑的倒忙了!

  老十二也没有站出来,主动帮胤禑说话。

  在太和殿里,帮胤禑说话的人越多,越容易惹来结党的猜疑!

  有老四挺身而出,这种时候,老十二不出来添乱,就是帮了胤禑的大忙。

  老大巴不得胤禑吃饭噎死,喝水饱死,下台阶摔死,他自然不可能站出来说话了。

  老三这小子,读书极多,一肚子的坏水。他眼珠微微一转,当即计上心头,果断出班,跪到了老四的边上。

  “汗阿玛,臣儿以为,您老人家不能太宠十五弟了。”

  老三这话,乍一看,像是帮胤禑说话。实际上,大有刺激康熙赌气之嫌。

  哦,你们都想拦着,朕偏不依你们!

  皇帝最爽的时候,就是否决了大多数人意见的时候,哼,你们都错了,唯有朕永远正确!

  要不说,读书越多越坏呢?老三的用心,极为阴险狠辣,一刀砍下去,足以致命!

  老十二眼睁睁的看着老三表演,却闭紧着嘴巴,一声不吭。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给胤禑添乱。

  八爷党的人,都没有妄动,只是默默的注视着老八。

  只要老八给个暗示,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也就是老十的亲舅舅,打算第一个站出来,向胤禑开炮。

  可是,老八算得很清楚,即使把胤禑搞垮台了,又如何?

  太子还在睡在东宫呢,平白得罪了圣眷正隆的胤禑,无论怎么计算,都是得不偿失!

  只是,老八做梦也没有料到,早就对胤禑怀恨在心的鄂伦岱,忍不住的跳了出来。

  “皇上,照奴才的看法,您就该宠着十五阿哥,功高莫过于护驾嘛。”鄂伦岱只是骄狂而已,却并不蠢,他想借康熙的手,故意捧杀胤禑。

  好家伙,身为八爷党核心骨干的鄂伦岱,公然带了个坏头,让大家误以为,是老八的意思。

  结果,不甘寂寞的阿灵阿,也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大言不惭的说:“皇上想宠谁,就宠谁,旁人管得着嘛?”

  一时间,几十名八爷党的成员,纷纷站出来,七嘴八舌的赞同胤禑登上须弥座,随侍于康熙的身侧。

  胤禑伏着身子,也看不清楚身旁老四的神态。

  但是,老四就这么趴在地上,始终一言不发。

  胤禑暗暗点头,老四不愧是心有灵犀的铁杆兄弟啊!

  不客气的说,只要老四和胤禑都不说话,就在无形之中,把异常庞大的八爷党,提前推上了舞台的中心,暴露于康熙的眼皮子底下。

  想借康熙之手,捧杀胤禑?

  嘿嘿,想把康熙当傻子一般玩弄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鳌拜、明珠和索额图。

  须弥座上的康熙,始终不发一语,他默默的等着看清楚:究竟还有多少朝廷重臣,会跳出来变相攻击胤禑?

  人红,是非多的道理,康熙比谁都明白!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因太子尚未被废,老八的头脑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便暗中向佟国维发出了求援的信号。

  今上的亲舅舅,老四的养母之父,一等公、议政大臣佟国维,一直看不上大侄儿鄂伦岱。

  佟国维亲眼所见,鄂伦岱这个不孝的孽障,脾气上头之后,居然连亲阿玛佟国纲都敢打!

  挨了打的佟国纲,咽不下这口恶气,居然主动跑到宫里,追在康熙的屁股后头,要求亲外甥下旨,活剐了鄂伦岱这个逆子。

  所以,当鄂伦岱跳出来攻击胤禑的时候,佟国维一直按兵不动。

  佟国维没表态,他的门生故吏们,也都不敢下场发言。

  本派系的大佬不发话,谁若敢擅自行动,那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还用问么?

  “皇上,奴才以为,须弥座乃至尊之座,岂有人臣妄登之理?”佟国维押宝到了老八的身上,自然要帮老八出力了。

  佟国维公开表态之后,他的门人们,也纷纷站出来,帮着老八说话。

  到目前为止,上窜下跳的,都是皇族宗室和满洲勋贵。

  太和殿内的全体汉臣们,都在冷眼旁观,坐看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在前明,敢当面骂皇帝的文官集团,到了带清,变得比孙子还乖!

  实在是可叹之极!

  没办法,在长毛起事之前,带清的实权,完全掌握在旗人的手心里。

  不客气的说,汉臣文官集团,除了一张嘴之外,手无一兵一卒,他们根本没有底气掺和满洲皇族勋贵们的内斗。

  腰杆子不硬的汉臣们,只能被迫充当太和殿大内斗的看客!

  只是,汉臣们不敢说话,并不代表,他们看不懂局势!

  李光地皱紧了眉头,心里一直叹息不已,八爷啊,八爷,佟国维出来的太迟了呀!

  康熙又不是睁眼瞎,那么多人,主动跳出来攻击胤禑,若是没人指使,鬼都不信啊!

  当年明月,曾经有个精辟的论断,小人物敢于攻击大人物,除了脑子有病之外,背后必有主谋。

  首席内阁大学士,也就是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玉书,他根本没看老八,却一直默默的盯在胤禑身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实话说,康熙也没有料到,正旦大朝会的太和殿上,居然闹得不可开交。

  俗话说的好,家不和,外人欺。

  康熙不想让汉臣们,站在岸边看笑话,就指名道姓的说:“张玉书,你意如何?”

  张玉书早就料到了,康熙会有此一问,便走出班次,跪下说:“回皇上,愉贝勒为了护主,为猛虎所伤,身子受创甚巨。请恕老臣抖胆直言,值此尚未痊愈之际,实不宜久站。”

  李光地是张玉书的老对手了,以他对张玉书的了解,这只老狐狸一直油滑之极,从来没有选边站队的先例。

  然而,张玉书这一次,竟然主动帮胤禑说了话,这又是为何?

  李光地情不自禁的开动脑筋,思索张玉书这么干的根源。

  康熙被张玉书提醒了之后,这才恍然大悟,是啊,小十五儿大病未愈,何必上须弥座来站着呢?

  “传朕口谕,皇十五子、贝勒胤禑,大伤未愈,特赐肩舆入值宫中,钦此。”康熙借着张玉书的提醒,从善如流的又送了胤禑一份大礼。

  所谓的肩舆,针对臣子而言,一般指便舆。

  便舆,可以理解为四川的滑杆,也就是把椅子绑到横杠上,由两名太监,一前一后的抬着在宫里行走。

  胤禑有资格在宫中行走,主要有两个兼差,一是内务府总管,一是南书房大臣。

  偏偏,南书房就在乾清门的西侧,和东侧的尚书房,遥相对应。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胤禑可以坐着肩舆进宫,直到乾清门前为止。

  康熙的偏宠,已经完全遮掩不住了。

  胤禑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不可能让康熙扫兴,便大声说:“臣儿胤禑,领旨谢恩。”

  森严的礼制之下,只规定了,你没资格坐肩舆,却坐了,这个就属于逾制,不仅有罪,而且惩罚极重。

  但是,胤禑明明有资格坐肩舆,却走着进宫,这个就没人管得了。

  很多京官,有资格坐轿,却非要坐马车,图的就是个省钱二字。

  因为,京官们养轿夫,并不只是养两个或四个,而是要养6-12名轿夫。

  毕竟,轿子很重,轿夫们的体力有限,中途需要有人换班抬轿。

  大朝会散了之后,胤禑走出隆宗门,见四下没有外人,便小声吩咐玉柱:“去打听一下,丹徒相国的家中详情。”

  张玉书,祖籍镇江府丹徒县,时人皆称其为:丹徒相国!

  “嗻。”

  玉柱显得格外的振奋,胤禑吩咐他去办这种事情,可谓是知人善任。

  因为,玉柱的阿玛隆科多,名为御前一等侍卫,实则是康熙的私人包打听。

  PS:月票超过12500张,今天继续三更,这是第一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是康熙,家父是康熙最新章节,家父是康熙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