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九十一章 百毒不侵(求月票)

小说:家父是康熙 作者:大司空 更新时间:2025-01-09 11:07:16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胤禑进门的时候,乾清宫的东暖阁里,老四正和川陕总督博霁(jì),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起吧。”康熙摆了摆手,说,“你来的正好,他们为了军粮补给的数目字对不上,吵得快把乾清宫的屋顶掀了。”

  “别吵了,吵得脑仁疼,各自把你们的意思,告诉给十五阿哥。”

  老四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从中原地区运粮进陕甘,运进去十石,只得一石……”

  博霁却反驳说:“四爷,您少算了路上的开销,运进去二十石,只得一石粮……”

  胤禑一听,果然不出所料,真是算账的问题。

  而且,老四真是个军事盲,他在康熙的面前,露了丑却不自知。

  以前,胤禑整理户部账册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西北的军事开销。

  因为,胤禑惦记着将来的兵权,肯定从西北入手,他就格外留意西北的钱粮和物资的消耗情况。

  不夸张的说,胤禑的脑子里,西北的军事概况装得满满当当。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果然不虚也!

  历史上,乾隆发的问,别人都不懂,就和珅答对了,这是他迅速崛起的起点。

  若是一般人,直接照实说,也就是了。

  但是,胤禑肯定不是一般人。

  西北的钱粮消耗账,精通军事的康熙,肯定了如指掌。

  然而,康熙为何不当面指正老四的错误呢?

  呵呵,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属于胤禑的机会,开了一丝门缝!

  老四精通政务,却不懂军事,康熙肯定有所担忧。

  若是胤禑帮着老四补足了军事短板,老四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现在,胤禑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老四的面子问题。

  当着老四的面,把账算得一清二楚,这不是让老四难堪么?

  让康熙难看,都不可能让老四难堪!

  只因,康熙的心胸和气度,远胜于老四那个小心眼。

  “回汗阿玛,臣儿对西北的军事,几乎一无所知,连舆图都没看过一张,那敢随意置喙?”

  真正的大聪明,都知道进退有度。

  只进不退,那是棋盘上的小卒而已,迟早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为主帅的弃子。

  让康熙败点兴致,顶多挨个埋怨,或是一顿臭骂罢了。

  当众扫了老四的颜面,那还得了?

  事关胤禑将来的福祉和权势,胤禑只得让康熙暂时受点委屈了。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又瞥了眼博霁,等视线落到老四这个军事盲身上的时候,他若有所悟。

  “都跪安吧。”康熙的情绪,明显有些低落。

  胤禑只当没看见似的,把头一低,跟在老四的身后,一起出了门。

  呵呵,康熙掌权了几十年,犯了所有皇帝最容易犯的错误,他是一言堂的思维,不善于换个角度,替他人的立场和利益着想。

  下午,荣妃的宫里,有个姑姑和人结成对食,却被仇家告发了。

  胤禑得知了消息后,主动递牌子,来见康熙。

  在乾清宫的台阶下,足足站了半个时辰之久,康熙这才召了胤禑进去。

  胤禑心里有数,康熙这是生闷气了。

  行礼之后,胤禑先把荣妃宫里的丑闻,详细的禀给了康熙。

  康熙面无表情的问胤禑:“如何处置?”

  胤禑和荣妃并无仇怨,但是,胤禑和老三肯定是死敌。

  “回汗阿玛,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臣儿以为,照宫规秉公处置即可。”

  康熙点点头,没精打采的说:“准了。”

  “臣儿告退。”胤禑只当没看出康熙的异样,说完了本职工作后,就打算走人。

  “回来。”等胤禑走到门边,康熙终于憋不住了,冷着脸质问他,“你不是真性情么?”

  康熙果然起了疑心!

  胤禑却没有丝毫的害怕,坦然自若的说:“回汗阿玛,西北战事乃是国之重事,臣儿不看舆图,就敢妄言,与赵括何异?”

  嘿嘿,他早就想明白了,借口也无可挑剔。

  要知道,在大清朝,军事舆图都是国之重器,即使是王公重臣,也轻易看不到。

  胤禑是内务府的管家,平时更没机会接触军事舆图。

  “哼,朕倒要看你狡辩到何时?”康熙高声唤入了梁九功,命他拿来西北的军事舆图,就摊开在了地上。

  当军事舆图,被摊开之后,胤禑定神一看,嗨,这哪里是近代军事地图啊,简直是烧脑的捉迷藏游戏嘛。

  舆图上,从中原进入陕西的道路,就是一条粗线条,沿途的山啊,路啊,水啊,大河啊,峡谷啊,水井等军事地理要素,统统木有。

  就这种十八流都不如的货色,康熙居然藏之如珍宝。

  大清后来之败,并不全是腐败和武器装备的问题,根子问题是,完全没把军事问题,当成一门科学,与时俱进的去对待。

  胤禑装模作样的研究了很久的舆图,接着发出了灵魂之问:“回汗阿玛,臣儿怎么没有看见险峻的华山和潼关?”

  是啊,打仗不看山势走向的么?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这小子一张嘴就问到了关键的节点上。

  从中原运输进陕甘的粮食,必须经过潼关之前的风陵渡。

  这就涉及到了军事地理常识了,黄河滚滚向东流,到了河套地区,绕了个几字形,遂有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说法。

  黄河流经延安府的地界后,落差极大的壶口瀑布,把黄河的物资航运,截为两段。

  所以,中原的钱粮,进入陕西的唯一通道,必须弃船登岸,人挑马背的翻越潼关和华山一线重山竣岭。

  也正因为无法利用船运进入陕西境内,所以,西北那边吃一石粮食,朝廷其实消耗了何止二十石粮食?

  必须承认,康熙不是雍正,他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军事专家,还是战略统帅级别的大咖。

  胤禑的故意发问,引出了康熙的长篇解释,呵呵,这正中了胤禑的下怀!

  汗阿玛,臣儿又不是外星人,您不解释清楚,臣儿还怎么说话?

  自从魂穿之后,胤禑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西北的军事上。

  若想拿到兵权,西北的平准战争,才是必由之路!

  胤禑对着舆图苦思冥想了一阵,忽然说:“汗阿玛,若是在西北利用民力,多挖几条人工运河,则钱粮的耗费,肯定大为减少。”

  康熙仔细一想,不由眼前一亮。

  西北挖运河的民力,其实是不花钱的徭役。

  所谓徭役,就是草民牛马们,自带铺盖,自带干粮,帮官府干活!

  “嗯,你的建议甚好,让西北的那些人,多替朝廷出点力,省得成天惹事生非。”康熙对胤禑的建议大感兴趣。

  于是,父子两个,对照着舆图,开始讨论,怎么修建运河的问题。

  胤禑看不懂地上的舆图,但是,康熙全都掌握啊。胤禑不懂的问题,康熙不查任何资料,就逐一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到了用晚膳的时候,康熙破天荒的想留胤禑一起用膳。

  谁料,胤禑却说:“汗阿玛,臣儿想吃炒合菜了。”

  说实话,宫里的所谓山珍海味,不过如此,康熙吃了几十年的奢华定食,早就吃腻了。

  经胤禑这么一勾,康熙索性领着他出了宫,去吃炒或儿菜,外加一碗“折箩”。

  等吃饱喝足后,康熙却不想回宫了,直接了当的说:“你给珍哥儿讲的三打白骨精,我觉得比茶楼里的说书先儿,讲得更妙。”

  于是,康熙再次驾临胤禑的贝子府。

  这一次,康熙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进去了。

  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考问老十八的功课。

  实话说,老十八的功课,胤禑抓得非常紧,他根本没有逃学的可能性。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防备康熙的抽查。

  康熙的教育方式,异常之简单粗暴,读背写,120遍。还不会,继续120遍。

  晚上,依旧是康熙抱着老十八坐在热炕上,听坐在炕沿的胤禑讲西游记的精彩故事。

  当晚,还是老规矩,康熙和老十八睡炕上,胤禑打地铺紧挨着炕沿。

  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胤禑送康熙出门登车回宫。

  康熙踩着苏拉太监的背,登上车辕的时候,忽然扭头对胤禑说:“知子莫若父。你不想让老四曝露其短,故意装了傻,朕原本很生气。但是,老十八的功课不错,打妖怪的故事也讲得很精彩,且饶了你这一遭。”

  敢情,康熙啥都明白!

  “汗阿玛……”胤禑即使装模作样的,也要解释一下的。

  可是,康熙摆了摆手,说:“小十五,你扪心自问一下,朕打了多少年仗?

  康熙转身钻入车厢,就在车帘落下的一瞬间,他的声音再次传入胤禑的耳内。

  “你很有军事天赋,比大阿哥那个莽夫强太多了!”康熙扔下了这句回味无穷的话,便扬长而去。

  望着康熙远去的方向,胤禑转身就吩咐了下去。

  “去告诉你们十八爷,睡前故事,加半个时辰。”

  有康熙最宠爱的老十八护体,胤禑就和练了金钟罩的神功一般,只要不是欲图谋反,几乎百毒不侵了。

  PS:重要应酬,今天酒喝的有点多了,更晚了,抱歉哈。等酒醒了,看状态,再起床码字。若有更新,估计很晚了,早上再看吧。写得很用心,求赏几张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是康熙,家父是康熙最新章节,家父是康熙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