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和朱瞻基两人说服家长的“武器”不同。
阿雷晓得论讲道理, 能够讲的过胡善围的人还没出生, 她也晓得自己没道理, 就动之以情, 靠感情取胜, 一声“娘”就能攻下胡善围。
作为一个人形马蜂窝,朱瞻基知道冷静诠释利害关系永远比“我不喜欢秀女我就喜欢她一人求母亲成全”的热血感情表白更有效果。
动之以情一点用都没有, 还会起反面作用。所以朱瞻基一上来就向母亲说明了厉害关系。
太子妃一想到自己精心培养的“童养媳”居然是太子的人, 对孙氏的喜爱和信任立刻荡然无存。
太子妃甚至觉得娘家彭城伯也不可靠了。
还有亲娘彭城伯太夫人……她老人家一手将孙柳依养大, 她是不知,还是也被蒙骗了?
太子妃被朱瞻基一句话弄得怀疑人生。
储秀宫的秀女,除了孙柳依, 还有谁是太子的人?
太子妃觉得每个秀女都很可疑, 恨不得推到重选!
全靠竞争者的衬托, 胡尚宫的亲妹妹胡善祥就显得鹤立鸡群,好得太突出了。首先,胡善祥绝对不是太子的人——太子没有那个胆子把手伸到三朝尚宫的家里去, 除非他不想当太子了。
其次, 胡善祥很得永乐帝欣赏。
最后,胡善祥其实是豪门闺秀, 她的隐藏身份是黔国公府嫡出的大小姐。她的父母都是狠角色,背后的势力强大。
有这么个背景深厚的儿媳妇, 岂不比父亲是永城县一个主管税务的小吏的孙氏强得多?
这是长子将来的一大助力。
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太子妃肯定偏向长子,这个孩子从小就过得艰难, 成熟得令人心疼,有了胡善祥这个帮手,将来长子的路或许好走些。
毕竟胡尚宫在大明zheng an更迭中从未失败过。
太子妃决定站在长子这边,为他出谋划策,娶到阿雷。
可问题是,皇太孙妃已经内定,阿雷都没参加选秀,如何说动皇上答应?还有,胡尚宫夫妻未必同意啊!
面对太子妃的担心,朱瞻基为母亲答疑解惑,“胡小姐既然答应我的求婚,她肯定有法子说服胡尚宫他们。至于皇上那边,由我去说。只是婚姻大事,到底要问过父母。母亲如果欢迎胡小姐,太子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在众人看来,孙氏来自彭城伯府,都以为是母亲的人。”
朱瞻基就是瞅准了这一点,借用太子妃的力量让太子自食其果。
太子妃一听孙氏和彭城伯府,心下就膈应。孙家看起来老实,暗地里野心勃勃,表面对我称臣,背后和太子暗通款曲,倘若孙氏为皇太孙妃,我这个太子妃只是摆设吗?
还没上位呢,就把我踹开,另攀太子的高枝了!孙家吃相真是难看!
可外头都以为孙氏是我的人,真是吞了个活苍蝇,恶心人还没办法吐出来。
太子妃冷笑道:“在我面前耍花招,不把我这个太子妃放在眼里,真以为尘埃落定,我捏着鼻子也要认下吗?我偏不要她,我有更好的选择。你放心,我支持你和胡小姐。”
朱瞻基搞定了太子妃,顺便搞定了太子,接下来要说服皇上同意阿雷空降太子妃的宝座。
所谓对症下药,面对永乐帝,朱瞻基用的策略是动之以情,他太清楚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的往事了。
“……事情就是这样。”朱瞻基跪在地上,“孙儿与阿雷青梅竹马,但胡尚宫反对阿雷嫁入皇室,没有给她报名参选秀女。阿雷本想远远的离开这里,跟着郑和太监下西洋,没想到半路遇到倭寇,和孙儿重逢,她善良勇敢,救了孙儿两次,患难见真情,除了她,孙儿觉得和谁共度一生都是在虚度年华,孙儿恳请皇上为我们赐婚。”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从此患难与共,夫妻同心,男出征,女守城,互相守望。
这是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的前半生。
永乐帝听着孙儿的讲述,脑子里却是自己和仁孝皇后过往的点点滴滴。仁孝皇后的机智、勇敢、强悍、深情,阿雷都有。
甚至两人的出身也有相似之处,都出身高门,仁孝皇后是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阿雷是黔国公沐春嫡长女。
也不知过了多久,到了整点,书房报时的木船准点出发,甲板弹出一对木雕小人,依稀是帝后少年时期的模样,他们携手船头,乘风破浪。
这是阿雷的作品。
这姑娘,配得上我的大孙子。
成全这对年轻人吧,就像当年我和皇后一样。
永乐帝说道:“宣胡尚宫夫妻进宫,纵使我们皇家,也没有不经过人家父母容许,强抢民女的道理。”
胡尚宫和沐春进宫了。
这对夫妻看起来就不情愿,说道:“微臣只有一个女儿,从小就是她自己做决定。微臣年少时经历过婚姻巨变,吃过不少苦头,因而在婚姻大事上,微臣早就对女儿说过,尊重她自己的选择,嫁或者不嫁,嫁给谁,我们都不会干涉。”
“唯独嫁入皇家,是微臣夫妻所不许的。皇家富贵,却也难为,她从小自由自在惯了,微臣是父母,担心孩子将来吃苦不说还会闯祸,所以没有给她报名参加选秀。”
“然而,姻缘自有天定,她和皇太孙在孤岛的奇遇,互相拯救,同心协力度过难关,我们夫妻虽对她未来是否适应皇室生活存疑,但,年轻人自有他们的想法,既然他们做出决定,微臣只能选择成全和祝福。”
永乐帝问沐春,“黔国公的意思呢?”
沐春看了看胡善围,“胡尚宫刚才说的都是微臣的心里话,微臣祝福这对年轻人,有"qg ren"终成眷属。”
我选择妇唱夫随。
永乐帝遂赐婚皇太孙和阿雷,原来定下的皇太孙妃孙氏变成了侧妃。
由于阿雷半路空降,不是秀女,为了避免不好的谣言,永乐帝还把张贵妃娘家侄女——英国公张辅的小女儿张氏指给了太子当侧妃!
为什么永乐帝会这么做?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英国公张辅是汉王朱高煦的坚定支持者,有靖难之役同生共死的革命友谊,当年永乐帝刚刚登基,要册封太子,英国公就上书请求封汉王为太子。
之后还是朱高炽以嫡长子身份得封太子,英国公和汉王一样不服气,只要有机会,就上书废太子。
所以东宫和英国公府是不和的。
汉王因谋反案而倒台,虽在太子的苦苦求情下得以保住爵位,但也彻底丧失了问鼎储位的机会,英国公因和汉王府交好多年,而被人弹劾是谋逆的同党。
英国公连忙上折自辨,永乐帝表示相信这个靖难第一功臣,君臣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但是英国公和太子的关系依然僵持。
如今,永乐帝赐婚,把英国公的小女儿{大女儿张氏赐婚给黔国公沐英的嫡长子沐斌,嫁过去不久就死了。沐斌续娶了魏国公的女儿徐氏。沐斌的姐姐沐氏就是赵王休妻续娶的赵王妃}指婚给太子当侧妃。
英国公从来就瞧不起瘸子太子,觉得太子是躺赢,不如汉王有本事。但现在汉王谋反,朝廷中人人自危,纷纷和汉王划清界限。
英国公也不想把娇滴滴的小女儿嫁给不良于行的三百斤的大胖子,这个大胖子还是他的死敌。
但是英国公张辅没有其他办法。
自古以来,联姻都是打破僵局、形成同盟关系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永乐帝的赐婚,是在给英国公和东宫修复关系的机会。
英国公同意了,小女儿哭得晕过去,却也无可奈何。
倒是姑姑张贵妃把侄女小张氏召进宫去,住了几天,劝了几天,也不知张贵妃说了些什么,小张氏回家之后,神态都变了,像是被夺舍,稚气荡然无存,十四岁的身躯,住进了四十岁的灵魂。
小张氏当了太子的侧妃,嫁入东宫,那么英国公和太子的关系就得以缓和。永乐帝已经老了,他不希望这时候太子和帝国最有作为的将军搞得不愉快,这会影响大明江山未来的稳定。
张氏是名门贵女,不是平民,当然也没有参选秀女,如此一来,半路杀出来的皇太孙妃胡善祥便不显得那么突兀了。
况且,就凭英国公府是洪武朝最受帝王器重的公爵府,旁人也不敢对两个非秀女嫁入皇室有所非议。
面对绝对的权势,大家好像集体失忆,忘记了永乐帝要求“选秀畎亩,联姻民间”的婚姻法则。
所以,把张氏赐婚东宫,是一箭双雕之计,永乐帝真是一如既往的骚操作,手段变化万千,又稳又狠,玩的一手帝王心术。
东宫即将迎来一位出身高贵的侧妃张氏,郭良娣不再是唯一的豪门女了。
张贵妃是太子妃的半个婆婆,后宫之主,太子妃岂能忽视了张侧妃?
更何况,因皇太孙和太子的矛盾,太子对太子妃表面依然亲热,实际上有所疏远了,太子总觉得太子妃是偏向长子的。
故,郭良娣有机可乘,她原本出身就高,现在为太子生了三个儿子,儿子的数量和太子妃打平,郭良娣的三个儿子年龄又还小,对太子一心一意。
郭良娣的心意和付出,太子是看在眼里的,心中原本太子妃和郭良娣打平,现在天平偏向郭良娣这边,除了初一十五按照规矩在太子妃正房歇息以外,其他时间基本是郭良娣陪伴左右。
太子妃有了危机感,心中越发偏向皇太孙。
现在突然东宫里多了一个出身高贵、年轻貌美的张侧妃,太子妃顿时神清气爽,特地把东宫最好的宫室腾出来,安顿张侧妃。
太子呢,当然不介意宫里多出一个小美人,何况,这个小美人背后是势力强大的英国公府,于曾经的政敌握手言和,他的储位越来越稳了,于是对张侧妃越发温柔小意,格外宠爱。
郭良娣的宫室蓦地冷清起来,张侧妃成了东宫第一红人。
太子妃或成最大赢家。
不过,太子妃没有时间享受胜利,她忙着张罗皇太孙的婚事。
皇太孙的婚礼规格在太子之下,亲王之上。
永乐帝命西宁侯宋琥{也是安成公主的驸马}为正使,隆平侯张信为副使,发布了赐婚文书:
“帝王主宰天下,必重嫡长,以隆万世之本。比谨婚姻,以正王化之原,此天地之常,国家之大典也。”
“朕嫡长孙皇太孙,天资英明,孝敬仁厚,年长已冠,宜谐室家。”
“尔光禄寺卿胡荣之女,天作之合。兹特授金册,立尔为皇太孙妃……”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直接三年后,永乐十八年,大明迁都北京,阿雷当妈妈,胡善围当外祖母,沐春外祖父,辈分升级~~~
最近时间都会跳跃很快,修罗场即将开始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大大大咦 35瓶;中二二二二二二二 30瓶;vitty、橙叶子 20瓶;本草 19瓶;20206919、=1w1=、星星ovo、陌上咲、霓裳小妖儿 10瓶;默、宋敏霞、吃唇膏的小女孩 5瓶;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吧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阿雷晓得论讲道理, 能够讲的过胡善围的人还没出生, 她也晓得自己没道理, 就动之以情, 靠感情取胜, 一声“娘”就能攻下胡善围。
作为一个人形马蜂窝,朱瞻基知道冷静诠释利害关系永远比“我不喜欢秀女我就喜欢她一人求母亲成全”的热血感情表白更有效果。
动之以情一点用都没有, 还会起反面作用。所以朱瞻基一上来就向母亲说明了厉害关系。
太子妃一想到自己精心培养的“童养媳”居然是太子的人, 对孙氏的喜爱和信任立刻荡然无存。
太子妃甚至觉得娘家彭城伯也不可靠了。
还有亲娘彭城伯太夫人……她老人家一手将孙柳依养大, 她是不知,还是也被蒙骗了?
太子妃被朱瞻基一句话弄得怀疑人生。
储秀宫的秀女,除了孙柳依, 还有谁是太子的人?
太子妃觉得每个秀女都很可疑, 恨不得推到重选!
全靠竞争者的衬托, 胡尚宫的亲妹妹胡善祥就显得鹤立鸡群,好得太突出了。首先,胡善祥绝对不是太子的人——太子没有那个胆子把手伸到三朝尚宫的家里去, 除非他不想当太子了。
其次, 胡善祥很得永乐帝欣赏。
最后,胡善祥其实是豪门闺秀, 她的隐藏身份是黔国公府嫡出的大小姐。她的父母都是狠角色,背后的势力强大。
有这么个背景深厚的儿媳妇, 岂不比父亲是永城县一个主管税务的小吏的孙氏强得多?
这是长子将来的一大助力。
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太子妃肯定偏向长子,这个孩子从小就过得艰难, 成熟得令人心疼,有了胡善祥这个帮手,将来长子的路或许好走些。
毕竟胡尚宫在大明zheng an更迭中从未失败过。
太子妃决定站在长子这边,为他出谋划策,娶到阿雷。
可问题是,皇太孙妃已经内定,阿雷都没参加选秀,如何说动皇上答应?还有,胡尚宫夫妻未必同意啊!
面对太子妃的担心,朱瞻基为母亲答疑解惑,“胡小姐既然答应我的求婚,她肯定有法子说服胡尚宫他们。至于皇上那边,由我去说。只是婚姻大事,到底要问过父母。母亲如果欢迎胡小姐,太子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在众人看来,孙氏来自彭城伯府,都以为是母亲的人。”
朱瞻基就是瞅准了这一点,借用太子妃的力量让太子自食其果。
太子妃一听孙氏和彭城伯府,心下就膈应。孙家看起来老实,暗地里野心勃勃,表面对我称臣,背后和太子暗通款曲,倘若孙氏为皇太孙妃,我这个太子妃只是摆设吗?
还没上位呢,就把我踹开,另攀太子的高枝了!孙家吃相真是难看!
可外头都以为孙氏是我的人,真是吞了个活苍蝇,恶心人还没办法吐出来。
太子妃冷笑道:“在我面前耍花招,不把我这个太子妃放在眼里,真以为尘埃落定,我捏着鼻子也要认下吗?我偏不要她,我有更好的选择。你放心,我支持你和胡小姐。”
朱瞻基搞定了太子妃,顺便搞定了太子,接下来要说服皇上同意阿雷空降太子妃的宝座。
所谓对症下药,面对永乐帝,朱瞻基用的策略是动之以情,他太清楚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的往事了。
“……事情就是这样。”朱瞻基跪在地上,“孙儿与阿雷青梅竹马,但胡尚宫反对阿雷嫁入皇室,没有给她报名参选秀女。阿雷本想远远的离开这里,跟着郑和太监下西洋,没想到半路遇到倭寇,和孙儿重逢,她善良勇敢,救了孙儿两次,患难见真情,除了她,孙儿觉得和谁共度一生都是在虚度年华,孙儿恳请皇上为我们赐婚。”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从此患难与共,夫妻同心,男出征,女守城,互相守望。
这是永乐帝和仁孝皇后的前半生。
永乐帝听着孙儿的讲述,脑子里却是自己和仁孝皇后过往的点点滴滴。仁孝皇后的机智、勇敢、强悍、深情,阿雷都有。
甚至两人的出身也有相似之处,都出身高门,仁孝皇后是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阿雷是黔国公沐春嫡长女。
也不知过了多久,到了整点,书房报时的木船准点出发,甲板弹出一对木雕小人,依稀是帝后少年时期的模样,他们携手船头,乘风破浪。
这是阿雷的作品。
这姑娘,配得上我的大孙子。
成全这对年轻人吧,就像当年我和皇后一样。
永乐帝说道:“宣胡尚宫夫妻进宫,纵使我们皇家,也没有不经过人家父母容许,强抢民女的道理。”
胡尚宫和沐春进宫了。
这对夫妻看起来就不情愿,说道:“微臣只有一个女儿,从小就是她自己做决定。微臣年少时经历过婚姻巨变,吃过不少苦头,因而在婚姻大事上,微臣早就对女儿说过,尊重她自己的选择,嫁或者不嫁,嫁给谁,我们都不会干涉。”
“唯独嫁入皇家,是微臣夫妻所不许的。皇家富贵,却也难为,她从小自由自在惯了,微臣是父母,担心孩子将来吃苦不说还会闯祸,所以没有给她报名参加选秀。”
“然而,姻缘自有天定,她和皇太孙在孤岛的奇遇,互相拯救,同心协力度过难关,我们夫妻虽对她未来是否适应皇室生活存疑,但,年轻人自有他们的想法,既然他们做出决定,微臣只能选择成全和祝福。”
永乐帝问沐春,“黔国公的意思呢?”
沐春看了看胡善围,“胡尚宫刚才说的都是微臣的心里话,微臣祝福这对年轻人,有"qg ren"终成眷属。”
我选择妇唱夫随。
永乐帝遂赐婚皇太孙和阿雷,原来定下的皇太孙妃孙氏变成了侧妃。
由于阿雷半路空降,不是秀女,为了避免不好的谣言,永乐帝还把张贵妃娘家侄女——英国公张辅的小女儿张氏指给了太子当侧妃!
为什么永乐帝会这么做?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英国公张辅是汉王朱高煦的坚定支持者,有靖难之役同生共死的革命友谊,当年永乐帝刚刚登基,要册封太子,英国公就上书请求封汉王为太子。
之后还是朱高炽以嫡长子身份得封太子,英国公和汉王一样不服气,只要有机会,就上书废太子。
所以东宫和英国公府是不和的。
汉王因谋反案而倒台,虽在太子的苦苦求情下得以保住爵位,但也彻底丧失了问鼎储位的机会,英国公因和汉王府交好多年,而被人弹劾是谋逆的同党。
英国公连忙上折自辨,永乐帝表示相信这个靖难第一功臣,君臣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但是英国公和太子的关系依然僵持。
如今,永乐帝赐婚,把英国公的小女儿{大女儿张氏赐婚给黔国公沐英的嫡长子沐斌,嫁过去不久就死了。沐斌续娶了魏国公的女儿徐氏。沐斌的姐姐沐氏就是赵王休妻续娶的赵王妃}指婚给太子当侧妃。
英国公从来就瞧不起瘸子太子,觉得太子是躺赢,不如汉王有本事。但现在汉王谋反,朝廷中人人自危,纷纷和汉王划清界限。
英国公也不想把娇滴滴的小女儿嫁给不良于行的三百斤的大胖子,这个大胖子还是他的死敌。
但是英国公张辅没有其他办法。
自古以来,联姻都是打破僵局、形成同盟关系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永乐帝的赐婚,是在给英国公和东宫修复关系的机会。
英国公同意了,小女儿哭得晕过去,却也无可奈何。
倒是姑姑张贵妃把侄女小张氏召进宫去,住了几天,劝了几天,也不知张贵妃说了些什么,小张氏回家之后,神态都变了,像是被夺舍,稚气荡然无存,十四岁的身躯,住进了四十岁的灵魂。
小张氏当了太子的侧妃,嫁入东宫,那么英国公和太子的关系就得以缓和。永乐帝已经老了,他不希望这时候太子和帝国最有作为的将军搞得不愉快,这会影响大明江山未来的稳定。
张氏是名门贵女,不是平民,当然也没有参选秀女,如此一来,半路杀出来的皇太孙妃胡善祥便不显得那么突兀了。
况且,就凭英国公府是洪武朝最受帝王器重的公爵府,旁人也不敢对两个非秀女嫁入皇室有所非议。
面对绝对的权势,大家好像集体失忆,忘记了永乐帝要求“选秀畎亩,联姻民间”的婚姻法则。
所以,把张氏赐婚东宫,是一箭双雕之计,永乐帝真是一如既往的骚操作,手段变化万千,又稳又狠,玩的一手帝王心术。
东宫即将迎来一位出身高贵的侧妃张氏,郭良娣不再是唯一的豪门女了。
张贵妃是太子妃的半个婆婆,后宫之主,太子妃岂能忽视了张侧妃?
更何况,因皇太孙和太子的矛盾,太子对太子妃表面依然亲热,实际上有所疏远了,太子总觉得太子妃是偏向长子的。
故,郭良娣有机可乘,她原本出身就高,现在为太子生了三个儿子,儿子的数量和太子妃打平,郭良娣的三个儿子年龄又还小,对太子一心一意。
郭良娣的心意和付出,太子是看在眼里的,心中原本太子妃和郭良娣打平,现在天平偏向郭良娣这边,除了初一十五按照规矩在太子妃正房歇息以外,其他时间基本是郭良娣陪伴左右。
太子妃有了危机感,心中越发偏向皇太孙。
现在突然东宫里多了一个出身高贵、年轻貌美的张侧妃,太子妃顿时神清气爽,特地把东宫最好的宫室腾出来,安顿张侧妃。
太子呢,当然不介意宫里多出一个小美人,何况,这个小美人背后是势力强大的英国公府,于曾经的政敌握手言和,他的储位越来越稳了,于是对张侧妃越发温柔小意,格外宠爱。
郭良娣的宫室蓦地冷清起来,张侧妃成了东宫第一红人。
太子妃或成最大赢家。
不过,太子妃没有时间享受胜利,她忙着张罗皇太孙的婚事。
皇太孙的婚礼规格在太子之下,亲王之上。
永乐帝命西宁侯宋琥{也是安成公主的驸马}为正使,隆平侯张信为副使,发布了赐婚文书:
“帝王主宰天下,必重嫡长,以隆万世之本。比谨婚姻,以正王化之原,此天地之常,国家之大典也。”
“朕嫡长孙皇太孙,天资英明,孝敬仁厚,年长已冠,宜谐室家。”
“尔光禄寺卿胡荣之女,天作之合。兹特授金册,立尔为皇太孙妃……”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直接三年后,永乐十八年,大明迁都北京,阿雷当妈妈,胡善围当外祖母,沐春外祖父,辈分升级~~~
最近时间都会跳跃很快,修罗场即将开始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大大大咦 35瓶;中二二二二二二二 30瓶;vitty、橙叶子 20瓶;本草 19瓶;20206919、=1w1=、星星ovo、陌上咲、霓裳小妖儿 10瓶;默、宋敏霞、吃唇膏的小女孩 5瓶;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吧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