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紧张,慢慢说就行。”李暮笑着安慰道。
他可不是故意“报复”。
只是觉得对方能在讨论得这么激烈的时候。
还能分出注意力发现他的到来。
要么是喜欢走神,要么就还是留有余力。
而能进雷达研究所的,不可能是一个喜欢走神的人。
所以必然是后者。
听到这话。
张广义慢慢冷静下来,事无巨细地将方才众人讨论的内容都说了一遍。
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
声呐系统的核心,是高灵敏度的水听器。
目前夏国在精密声学传感器领域,几乎完全是依靠曾经老大哥的援助才有一定的建设。
如今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尚未成熟。
而且若非是因为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
他们还会面临信号处理能力的问题。
还有水下通信和电力供应方面。
部署海底电缆,需要耐腐蚀、抗拉强度高的材料。
长距离的水下电力传输技术,也还有很大的不足,受到海水电导率影响巨大。
第二,是海洋环境与工程挑战的问题。
夏国沿海海域水温条件复杂。
水温分层、盐度变化和海底地形差异会显著影响声波传播途径,导致信号衰减或失真。
繁忙的渔业活动和自然噪声,也会淹没潜艇的信号。
如果没有先进的噪声抑制技术。
恐怕敌人的原子能潜艇声波信号传过来,他们也探测不到。
还有就是部署与维护难度巨大。
夏国目前的海洋测绘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精确的海底地形图,难以选择最佳传感器布设位置。
水下设备需长期耐受高压、盐蚀和生物附着,因此对材料学方面也提出了挑战。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在资金和专业人才上,他们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虽说夏国现在依靠半导体产业和游戏产业,在西方世界赚了不少的钱。
但十几亿M刀听着很多。
放到国家建设之中,也就只能砸起一个稍大一些的水花而已。
而像是靠岸声呐阵列系统这样庞大的工程,没有数亿,甚至是数十亿夏国币的成本,是很难搞得出来的。
……
随着张广义的复述。
会议室内逐渐变得更加安静了起来。
只不过不同于之前。
这份安静之中,隐隐能够听得见每一个人忐忑的,“咚咚咚~”的心跳声。
一众研究人员看向张广义,心中不由得暗骂:
“你那么实诚干啥啊!”
不止是他们。
就连彭时录和蒋南英,此时也是担忧不已。
毕竟这些话听起来。
就差直接说这个靠岸声呐阵列系统不行了。
要是李暮因此事生气。
那对于雷达研究所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所有人都坐立难安的时候。
李暮忽然“啪啪~”鼓起掌,道:
“说得不错,看来这几天大家确实花了功夫讨论。”
听到他的这句话。
所有人都不由得长松了一口气。
“李顾问,其实我觉得吧,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都还是值得商榷的,不一定解决不了。”彭时录道。
一旁的蒋南英也赶忙道:
“所长说得没错。”
“您既然提出来,一定有所计划。”
“别人解决不了,但您一定有办法!”
他的语气十分笃定。
最后的一句话,听着甚至有点得罪人。
只不过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觉得被冒犯。
毕竟这话确实是事实。
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眼前的这位未必不能解决。
“两位所长过奖了,我只是有个粗略的初步方案可以试试。能不能搞,要不要搞,还是要等我大家一起讨论后再做决定。”李暮道。
他并没有因为手握资料。
就将雷达研究所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他继续道:
“先来说一说高灵敏度水听器的问题吧。”
“作为声呐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是捕捉极微弱的水下声音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水听器,主要是老大哥曾经援助的MG-10、MG-20等等,说先在灵敏度上……”
李暮没有着急直入正题。
而是先分析了一下目前他们在该领域上的发展情况。
夏国在这方面,确实是依靠老大哥才建立起基础的体系。
不过这些东西,早就已经落后于时代。
以此为基础慢慢摸索的话,没有个十年打基础,很难有追上的机会。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只有直接去搞高灵敏度的水听器。
他提出这个想法后。
下面的张吕千教授立刻举手问道:
“可是李顾问,我们该怎么去研究呢?”
“先进的压电材料、低噪声电路设计、多单元阵列设计、波束形成技术、噪声抑制算法和自动滤波技术。”李暮一口气说出6个方向。
当然,除此之外。
也还有可以在精密加工技术上做努力。
不过这一点的提升,全没有前面6个的大。
他说完之后。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紧紧地皱着眉头,试图顺着这6个方向,找到正确的研究道路。
只是过去半天。
也没有人能够很快地完全理解。
最终。
他们还是放弃了思考。
张吕千再次举起手,道:
“李顾问,还请您详细地给我们解释解释吧。”
闻言,会议室内的众人也纷纷开口,表示听不懂。
没办法。
再坚持下去,天都要黑了。
见状,李暮道: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压电材料,主要还是石英。它具有稳定性和低损耗的特点,适用于声波传感器的制造。”
“不过它也有着局信息,压电系数较低,灵敏度有限,频率范围较窄,无法探测微弱声源和覆盖宽频段信号。”
“所以,我的想法是使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出一种新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
他说完后。
当即有人反映过来。
锆钛酸铅和石英比起来,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无论是压电系统,还是频率响应范围,都远远超过。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
这种材料虽然在54年就被发明出来。
在西方国家,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性能声呐、超声波传感器和压电换能器。
可还没有听说过,用在高灵敏度水听器上面。
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
夏国在这方面,一片空白。
“难道您已经有了生产锆钛酸铅的合成工艺?”彭时录脱口而出道。
这话一出。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李暮。
除了这个理由。
他们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原因,让李暮如此坚定地推行这个研究。
李暮微微颔首,道:
“确实有一个大概的流程,不过还需要验证。”
“它的主要原料、是氧化铅、二氧化锆、二氧化钛,”
“工序可以分为七步,原料准备、混合与掩模、预烧、成型……”
他简单地说了说合成工艺的步骤。
当然,更详细的,还需要后续众人去实验。
比如用于优化材料性能的掺杂剂,就包括锑、锰、铁和铌等。
还有用于辅助的原料:粘合剂、研磨介质和去离子水等等。
缺少了任何一步。
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
会议室内的张吕千等专家教授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模式。
每个人都迅速拿出纸笔,“唰唰~”地开始记录。
过了半个小时。
随着李暮的最后一句话落下。
他们才缓缓地抬起头,重新看向李暮。
只不过在他们的眼中。
眼神已经开始变得不同。
质疑归质疑。
那只是不想让国家浪费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的资金和人力而已。
如果真的有可能。
试问又有谁不愿意,建立靠岸声呐阵列系统。
有了它之后。
夏国在近海之内,面对M帝和老大哥的原子能潜艇,都会有着极大的底气。
这其中的战略价值,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当然,也还是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陈芳运举手道:
“李顾问,有您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突破技术难关,达到建立靠岸声呐系统的基础。”
“只是我认为,我们不用着急建设。”
“在这个阶段,花费那么多的资金去建设,有些太过浪费了。而且我们也缺少人才的支撑。”
他说完后。
部分专家和教授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夏国确实缺钱。
而且在近海上,他们实施近海防御方针。
虽然不断的面临M帝和运输大队长的挑衅。
可国家之间,不能意气用事。
杜绝了他们在近海领域地威胁,固然是好事。
可如果以其他领域的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为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他们还没人。
彭时录看向李暮,苦笑道:
“陈教授说得不错,先不论钱的问题,就算上面肯拨款,我们也没人啊!”
夏国科研人员在声呐系统方面的研究基础,还是靠着老大哥提供的基础理论资料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搞一个这样大的声呐阵列工程,人手肯定不够用。
总不能李暮一个人一肩挑,啥都去干。
就算他愿意。
上面恐怕也不能同意。
面对彭时录等人提出的问题。
李暮微微沉吟。
技术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钱的方面也能想办法解决。
不过人才这点,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夏国的人才教育,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虽说有着钱五师、郭淮、胡旭华等一干顶级大佬。
但基础人才还是处于且将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他思索片刻,旋即道:
“先招一批学生,慢慢培养着。”
“资金方面,后面我会去和上面商议。”
“靠岸声呐阵列系统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是总要去搞的。”
听到他的话。
彭时录点了点头,道:
“没问题,我这就去汇报!”
其实上面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只是怕遭到李暮的反对,才让他先来提出。
这样一来,即便不成,也能有个缓冲。
看着彭时录离去。
李暮也没有耽搁,转过头,道:
“我们继续。”
……
一直忙到晚上10点。
李暮才坐车离开雷达研究所。
回到家中。
他坐在沙发上,闭目小憩。
脑海中,却在想着,该怎么赚钱的事情。
作为心理学专业出身。
他看得出来,彭时录在说那些话的时候,似是有所隐瞒。
仔细想一想。
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猜。
“国家怕是又没钱了啊!”李暮心中暗叹。
夏国这两年确实赚了不少钱。
不过花钱的地方也多。
超算、大型氧气顶吹转炉、玄鸟-1通用直升机、3w吨模锻水压机等等,都是大工程。
虽说在他的帮助下,几乎没有太多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本。
但哪怕研发成本再低。
最终的建设,依旧是动辄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投入。
这样一来,半导体产业和游戏产业的那点钱,自然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要不多搞几个重型机械去开采资源?”李暮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只不过很快,他就果断放弃。
爆一堆重型机械出来,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资源价值。
可资源这些东西,用一点少一点。
要是开采得太狠,以后没了可就要被人卡脖子了。
M帝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出色——不用自己的,专门抢别人的。
“还是想办法继续扩大半导体产业吧。”李暮心道。
想要经济发展获得爆发式地增长。
除非是卖军事武器才有可能。
否则只能慢慢地来。
当然,也可以考虑考虑卖科研设备。
比如光刻机。
只要他们敢拿出来标价出价。
哪怕是开1亿M刀,老大哥和M帝八成也会忍不住动心。
毕竟据他了解。
目前为止,也就只有M帝那边搞出了100w次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而已。
这个水平,集成度估计连5w都不到。
他们给个10w的,M帝和老大哥包打钱的。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继续研究扩大半导体产业的事情。
就在他研究得正认真的时候。
关建民在书房外轻轻地敲了敲门,小声道:
“郭院长和乔领导来了。”
听到这话。
李暮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将郭默和乔广华迎进屋内。
随后,他一边让关建民赶紧泡茶。
一边道:
“两位领导,你们过来,是芮点使团那边有什么动作了吗?”
“芮点那边确实一直要求想和你见面,不过这次却不是因为他们。”郭默道。
闻言,李暮微微讶然。
不过想想也对。
没有了诺奖这个引子,对方想和自己接触,就失去了正当理由。
当然,无论他领不领。
M帝都能借此一定程度坐实他的身份。
他继续道:
“难道是老大哥那边有了新的动作?”
“没错,他们借口商量向我们赠送科研设备的事宜,派来了专家队,要求和你见面。”郭默道。
他说完后,一旁的乔广华接着道:
“老大哥我外交官雅科夫还说此事还是和您商量好的,这是真的吗?”
这次的事情确实古怪。
以前老大哥即便援助他们技术设备。
也基本都是淘汰后的产品。
哪像这次,居然肯给最先进的科研设备。
而且还是赠送!
“是真的,不过有条件。”李暮微微颔首。
然后,他将在京工院讲课的时候,遇到雅科夫的事情说了说。
和阿列克谢接触。
在他们的计划当中。
不过要给老大哥机械狗的操作系统,就让郭默有些意外了。
他迟疑道:
“这个操作系统,应该不会帮助到他们吧?”
机械狗听起来,虽没有天基武器那么厉害。
可一个能在战场上能够灵活机动,悍不畏死冲锋的作战单位。
其价值依旧很高。
“帮助肯定是有的。”李暮笑了笑,又道:“不过对他们的掣肘更多。”
这一句大喘气。
差点没把郭默和乔广华两人噎死。
毕竟老大哥的军事实力太强了。
要是又掏出机械狗。
那对于毗邻他们的夏国来说,无疑是个不好的消息。
“所以你不打算好好编写这个操作系统,或者拖延时间?”郭默问道。
李暮微微摇头,笑道:
“哪有送上门的好东西不要的道理。”
“一个只能看不能用的操作系统,换七八台先进科研设备。”
“这笔买卖还是非常划算的,当然得用心才行。”
要搞机械狗,可不是有个操作系统就行。
还涉及到通信技术、电子工程和仿生学等领域。
“既然如此,那我回去就开会商量这事了。”郭默道。
说着,他便兴冲冲地站起来。
七八件老大哥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啊!
要说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有李暮的担保。
也不用担心技术被抢先掌握。
“不着急,郭院长,我还有一件研发项目的事情,想和您商量。”李暮叫住他。
闻言,郭默起身的动作一顿,坐回沙发,好奇道:
“什么项目?”
现在国科院这边,对于李暮给出的研究档案,基本都会执行。
当然,前提是不像靠岸声呐阵列系统那般。
成本高达十几亿,一两个还行,多了确实有点困难。
“辊宽700毫米20辊带钢轧机、直径80-200毫米钢管冷轧机和辊宽2800毫米热、冷轧铝板轧机,把他们搞出来!”李暮道。
听到他的话。
郭默和乔广华两人俱是愣了愣。
仿佛他们耳朵里听到的不是研究项目。
而是菜名似的。
研究这么容易的吗!
郭默深吸一口气,道:
“一口气建设四套大型成套设备?这会不会有些太着急了。”
“你既然提了出来,肯定知道他们早就被研制了出来。”
“只是我们的技术成熟度、产业链配套、工业基础、资源和人才方面,都还不足,恐怕……”
他没有将话说完。
但意思很明显。
——太贵了。
四套大型成套设备,投入至少都是三四千万起步。
“那就造一个便宜的,然后把消息放出去就行。主要还是为了给天工造势,他沉寂得有点太久了。”李暮道。
他知道国家的困难。
在没有解决经济问题前,他会尽量收着点。
闻言,郭默沉吟片刻,然后道:
“你考虑得没错,既然要让天工去领奖,总得再给他一个新的成果。”
“如果是几百万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回头我也会尝试给你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多申请一些。”
四套一起搞,那确实办不到。
不过一套就好很多了,至少投入就会降低许多。
而且与“星球大战”的计划相关。
李暮坚持坚持,上面还真可能就同意了。
只是这话可不能说出来。
“三四百万便够了,就先搞个直径80-200毫米的钢管冷轧机吧。”李暮点头道。
这一套的成本在300-800w之间。
因为已经完成了初步研制。
所以成本会大大降低。
主要的投入,是在材料、制造、配套和人力四个方面。
算下来可能400w左右就能搞定。
“行,那我这就去奉天重型机械厂和一重那边调人过来配合你研究。”郭默雷厉风行道。
三四百万和三四千万比起来,那就容易接受许多了。
上面的标准,一般只要不超过1000w的研究项目,都不用汇报,直接就可以开始立项研究。
……
随着郭默的离开。
李暮又和乔广华聊起和老大哥的专家团见面的事情。
在确定了时间和地点,在后天的国宾馆后。
乔广华不忘提醒道:
“那些专家很明显就是冲着我们的技术来的,务必要小心。”
“如果你觉得应付不了的话,可以不说话。”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到时候会有专人陪同你和他们见面。”
他担心李暮过于年轻,被专家团绕进去。
“请您放心,我有分寸。再说适当地透露出点消息,也不是坏事。不是吗?”李暮笑道。
闻言,乔广华怔了怔,一想好像确实有道理。
严防死守固然不会让消息泄露。
可M帝和老大哥什么都查不到的话。
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掉到坑里。
……
送走乔广华后。
李暮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正午。
想了想,他便起身准备前往车研所。
自从上次过去。
到现在也有几天的时间。
是时候去那边看看情况了。
其他部分他倒是不担心。
不过对于炮射D弹,还是需要上一些的。
毕竟强大的火力,将会是玄武-1主战重坦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支撑。
他可不是故意“报复”。
只是觉得对方能在讨论得这么激烈的时候。
还能分出注意力发现他的到来。
要么是喜欢走神,要么就还是留有余力。
而能进雷达研究所的,不可能是一个喜欢走神的人。
所以必然是后者。
听到这话。
张广义慢慢冷静下来,事无巨细地将方才众人讨论的内容都说了一遍。
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
声呐系统的核心,是高灵敏度的水听器。
目前夏国在精密声学传感器领域,几乎完全是依靠曾经老大哥的援助才有一定的建设。
如今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尚未成熟。
而且若非是因为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
他们还会面临信号处理能力的问题。
还有水下通信和电力供应方面。
部署海底电缆,需要耐腐蚀、抗拉强度高的材料。
长距离的水下电力传输技术,也还有很大的不足,受到海水电导率影响巨大。
第二,是海洋环境与工程挑战的问题。
夏国沿海海域水温条件复杂。
水温分层、盐度变化和海底地形差异会显著影响声波传播途径,导致信号衰减或失真。
繁忙的渔业活动和自然噪声,也会淹没潜艇的信号。
如果没有先进的噪声抑制技术。
恐怕敌人的原子能潜艇声波信号传过来,他们也探测不到。
还有就是部署与维护难度巨大。
夏国目前的海洋测绘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精确的海底地形图,难以选择最佳传感器布设位置。
水下设备需长期耐受高压、盐蚀和生物附着,因此对材料学方面也提出了挑战。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在资金和专业人才上,他们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虽说夏国现在依靠半导体产业和游戏产业,在西方世界赚了不少的钱。
但十几亿M刀听着很多。
放到国家建设之中,也就只能砸起一个稍大一些的水花而已。
而像是靠岸声呐阵列系统这样庞大的工程,没有数亿,甚至是数十亿夏国币的成本,是很难搞得出来的。
……
随着张广义的复述。
会议室内逐渐变得更加安静了起来。
只不过不同于之前。
这份安静之中,隐隐能够听得见每一个人忐忑的,“咚咚咚~”的心跳声。
一众研究人员看向张广义,心中不由得暗骂:
“你那么实诚干啥啊!”
不止是他们。
就连彭时录和蒋南英,此时也是担忧不已。
毕竟这些话听起来。
就差直接说这个靠岸声呐阵列系统不行了。
要是李暮因此事生气。
那对于雷达研究所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所有人都坐立难安的时候。
李暮忽然“啪啪~”鼓起掌,道:
“说得不错,看来这几天大家确实花了功夫讨论。”
听到他的这句话。
所有人都不由得长松了一口气。
“李顾问,其实我觉得吧,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都还是值得商榷的,不一定解决不了。”彭时录道。
一旁的蒋南英也赶忙道:
“所长说得没错。”
“您既然提出来,一定有所计划。”
“别人解决不了,但您一定有办法!”
他的语气十分笃定。
最后的一句话,听着甚至有点得罪人。
只不过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觉得被冒犯。
毕竟这话确实是事实。
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眼前的这位未必不能解决。
“两位所长过奖了,我只是有个粗略的初步方案可以试试。能不能搞,要不要搞,还是要等我大家一起讨论后再做决定。”李暮道。
他并没有因为手握资料。
就将雷达研究所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他继续道:
“先来说一说高灵敏度水听器的问题吧。”
“作为声呐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是捕捉极微弱的水下声音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水听器,主要是老大哥曾经援助的MG-10、MG-20等等,说先在灵敏度上……”
李暮没有着急直入正题。
而是先分析了一下目前他们在该领域上的发展情况。
夏国在这方面,确实是依靠老大哥才建立起基础的体系。
不过这些东西,早就已经落后于时代。
以此为基础慢慢摸索的话,没有个十年打基础,很难有追上的机会。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只有直接去搞高灵敏度的水听器。
他提出这个想法后。
下面的张吕千教授立刻举手问道:
“可是李顾问,我们该怎么去研究呢?”
“先进的压电材料、低噪声电路设计、多单元阵列设计、波束形成技术、噪声抑制算法和自动滤波技术。”李暮一口气说出6个方向。
当然,除此之外。
也还有可以在精密加工技术上做努力。
不过这一点的提升,全没有前面6个的大。
他说完之后。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紧紧地皱着眉头,试图顺着这6个方向,找到正确的研究道路。
只是过去半天。
也没有人能够很快地完全理解。
最终。
他们还是放弃了思考。
张吕千再次举起手,道:
“李顾问,还请您详细地给我们解释解释吧。”
闻言,会议室内的众人也纷纷开口,表示听不懂。
没办法。
再坚持下去,天都要黑了。
见状,李暮道: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压电材料,主要还是石英。它具有稳定性和低损耗的特点,适用于声波传感器的制造。”
“不过它也有着局信息,压电系数较低,灵敏度有限,频率范围较窄,无法探测微弱声源和覆盖宽频段信号。”
“所以,我的想法是使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出一种新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
他说完后。
当即有人反映过来。
锆钛酸铅和石英比起来,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无论是压电系统,还是频率响应范围,都远远超过。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
这种材料虽然在54年就被发明出来。
在西方国家,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性能声呐、超声波传感器和压电换能器。
可还没有听说过,用在高灵敏度水听器上面。
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
夏国在这方面,一片空白。
“难道您已经有了生产锆钛酸铅的合成工艺?”彭时录脱口而出道。
这话一出。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李暮。
除了这个理由。
他们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原因,让李暮如此坚定地推行这个研究。
李暮微微颔首,道:
“确实有一个大概的流程,不过还需要验证。”
“它的主要原料、是氧化铅、二氧化锆、二氧化钛,”
“工序可以分为七步,原料准备、混合与掩模、预烧、成型……”
他简单地说了说合成工艺的步骤。
当然,更详细的,还需要后续众人去实验。
比如用于优化材料性能的掺杂剂,就包括锑、锰、铁和铌等。
还有用于辅助的原料:粘合剂、研磨介质和去离子水等等。
缺少了任何一步。
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
会议室内的张吕千等专家教授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模式。
每个人都迅速拿出纸笔,“唰唰~”地开始记录。
过了半个小时。
随着李暮的最后一句话落下。
他们才缓缓地抬起头,重新看向李暮。
只不过在他们的眼中。
眼神已经开始变得不同。
质疑归质疑。
那只是不想让国家浪费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的资金和人力而已。
如果真的有可能。
试问又有谁不愿意,建立靠岸声呐阵列系统。
有了它之后。
夏国在近海之内,面对M帝和老大哥的原子能潜艇,都会有着极大的底气。
这其中的战略价值,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当然,也还是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陈芳运举手道:
“李顾问,有您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突破技术难关,达到建立靠岸声呐系统的基础。”
“只是我认为,我们不用着急建设。”
“在这个阶段,花费那么多的资金去建设,有些太过浪费了。而且我们也缺少人才的支撑。”
他说完后。
部分专家和教授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夏国确实缺钱。
而且在近海上,他们实施近海防御方针。
虽然不断的面临M帝和运输大队长的挑衅。
可国家之间,不能意气用事。
杜绝了他们在近海领域地威胁,固然是好事。
可如果以其他领域的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为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他们还没人。
彭时录看向李暮,苦笑道:
“陈教授说得不错,先不论钱的问题,就算上面肯拨款,我们也没人啊!”
夏国科研人员在声呐系统方面的研究基础,还是靠着老大哥提供的基础理论资料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搞一个这样大的声呐阵列工程,人手肯定不够用。
总不能李暮一个人一肩挑,啥都去干。
就算他愿意。
上面恐怕也不能同意。
面对彭时录等人提出的问题。
李暮微微沉吟。
技术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钱的方面也能想办法解决。
不过人才这点,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夏国的人才教育,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虽说有着钱五师、郭淮、胡旭华等一干顶级大佬。
但基础人才还是处于且将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他思索片刻,旋即道:
“先招一批学生,慢慢培养着。”
“资金方面,后面我会去和上面商议。”
“靠岸声呐阵列系统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是总要去搞的。”
听到他的话。
彭时录点了点头,道:
“没问题,我这就去汇报!”
其实上面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只是怕遭到李暮的反对,才让他先来提出。
这样一来,即便不成,也能有个缓冲。
看着彭时录离去。
李暮也没有耽搁,转过头,道:
“我们继续。”
……
一直忙到晚上10点。
李暮才坐车离开雷达研究所。
回到家中。
他坐在沙发上,闭目小憩。
脑海中,却在想着,该怎么赚钱的事情。
作为心理学专业出身。
他看得出来,彭时录在说那些话的时候,似是有所隐瞒。
仔细想一想。
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猜。
“国家怕是又没钱了啊!”李暮心中暗叹。
夏国这两年确实赚了不少钱。
不过花钱的地方也多。
超算、大型氧气顶吹转炉、玄鸟-1通用直升机、3w吨模锻水压机等等,都是大工程。
虽说在他的帮助下,几乎没有太多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本。
但哪怕研发成本再低。
最终的建设,依旧是动辄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投入。
这样一来,半导体产业和游戏产业的那点钱,自然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要不多搞几个重型机械去开采资源?”李暮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只不过很快,他就果断放弃。
爆一堆重型机械出来,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资源价值。
可资源这些东西,用一点少一点。
要是开采得太狠,以后没了可就要被人卡脖子了。
M帝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出色——不用自己的,专门抢别人的。
“还是想办法继续扩大半导体产业吧。”李暮心道。
想要经济发展获得爆发式地增长。
除非是卖军事武器才有可能。
否则只能慢慢地来。
当然,也可以考虑考虑卖科研设备。
比如光刻机。
只要他们敢拿出来标价出价。
哪怕是开1亿M刀,老大哥和M帝八成也会忍不住动心。
毕竟据他了解。
目前为止,也就只有M帝那边搞出了100w次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而已。
这个水平,集成度估计连5w都不到。
他们给个10w的,M帝和老大哥包打钱的。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继续研究扩大半导体产业的事情。
就在他研究得正认真的时候。
关建民在书房外轻轻地敲了敲门,小声道:
“郭院长和乔领导来了。”
听到这话。
李暮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将郭默和乔广华迎进屋内。
随后,他一边让关建民赶紧泡茶。
一边道:
“两位领导,你们过来,是芮点使团那边有什么动作了吗?”
“芮点那边确实一直要求想和你见面,不过这次却不是因为他们。”郭默道。
闻言,李暮微微讶然。
不过想想也对。
没有了诺奖这个引子,对方想和自己接触,就失去了正当理由。
当然,无论他领不领。
M帝都能借此一定程度坐实他的身份。
他继续道:
“难道是老大哥那边有了新的动作?”
“没错,他们借口商量向我们赠送科研设备的事宜,派来了专家队,要求和你见面。”郭默道。
他说完后,一旁的乔广华接着道:
“老大哥我外交官雅科夫还说此事还是和您商量好的,这是真的吗?”
这次的事情确实古怪。
以前老大哥即便援助他们技术设备。
也基本都是淘汰后的产品。
哪像这次,居然肯给最先进的科研设备。
而且还是赠送!
“是真的,不过有条件。”李暮微微颔首。
然后,他将在京工院讲课的时候,遇到雅科夫的事情说了说。
和阿列克谢接触。
在他们的计划当中。
不过要给老大哥机械狗的操作系统,就让郭默有些意外了。
他迟疑道:
“这个操作系统,应该不会帮助到他们吧?”
机械狗听起来,虽没有天基武器那么厉害。
可一个能在战场上能够灵活机动,悍不畏死冲锋的作战单位。
其价值依旧很高。
“帮助肯定是有的。”李暮笑了笑,又道:“不过对他们的掣肘更多。”
这一句大喘气。
差点没把郭默和乔广华两人噎死。
毕竟老大哥的军事实力太强了。
要是又掏出机械狗。
那对于毗邻他们的夏国来说,无疑是个不好的消息。
“所以你不打算好好编写这个操作系统,或者拖延时间?”郭默问道。
李暮微微摇头,笑道:
“哪有送上门的好东西不要的道理。”
“一个只能看不能用的操作系统,换七八台先进科研设备。”
“这笔买卖还是非常划算的,当然得用心才行。”
要搞机械狗,可不是有个操作系统就行。
还涉及到通信技术、电子工程和仿生学等领域。
“既然如此,那我回去就开会商量这事了。”郭默道。
说着,他便兴冲冲地站起来。
七八件老大哥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啊!
要说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有李暮的担保。
也不用担心技术被抢先掌握。
“不着急,郭院长,我还有一件研发项目的事情,想和您商量。”李暮叫住他。
闻言,郭默起身的动作一顿,坐回沙发,好奇道:
“什么项目?”
现在国科院这边,对于李暮给出的研究档案,基本都会执行。
当然,前提是不像靠岸声呐阵列系统那般。
成本高达十几亿,一两个还行,多了确实有点困难。
“辊宽700毫米20辊带钢轧机、直径80-200毫米钢管冷轧机和辊宽2800毫米热、冷轧铝板轧机,把他们搞出来!”李暮道。
听到他的话。
郭默和乔广华两人俱是愣了愣。
仿佛他们耳朵里听到的不是研究项目。
而是菜名似的。
研究这么容易的吗!
郭默深吸一口气,道:
“一口气建设四套大型成套设备?这会不会有些太着急了。”
“你既然提了出来,肯定知道他们早就被研制了出来。”
“只是我们的技术成熟度、产业链配套、工业基础、资源和人才方面,都还不足,恐怕……”
他没有将话说完。
但意思很明显。
——太贵了。
四套大型成套设备,投入至少都是三四千万起步。
“那就造一个便宜的,然后把消息放出去就行。主要还是为了给天工造势,他沉寂得有点太久了。”李暮道。
他知道国家的困难。
在没有解决经济问题前,他会尽量收着点。
闻言,郭默沉吟片刻,然后道:
“你考虑得没错,既然要让天工去领奖,总得再给他一个新的成果。”
“如果是几百万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回头我也会尝试给你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多申请一些。”
四套一起搞,那确实办不到。
不过一套就好很多了,至少投入就会降低许多。
而且与“星球大战”的计划相关。
李暮坚持坚持,上面还真可能就同意了。
只是这话可不能说出来。
“三四百万便够了,就先搞个直径80-200毫米的钢管冷轧机吧。”李暮点头道。
这一套的成本在300-800w之间。
因为已经完成了初步研制。
所以成本会大大降低。
主要的投入,是在材料、制造、配套和人力四个方面。
算下来可能400w左右就能搞定。
“行,那我这就去奉天重型机械厂和一重那边调人过来配合你研究。”郭默雷厉风行道。
三四百万和三四千万比起来,那就容易接受许多了。
上面的标准,一般只要不超过1000w的研究项目,都不用汇报,直接就可以开始立项研究。
……
随着郭默的离开。
李暮又和乔广华聊起和老大哥的专家团见面的事情。
在确定了时间和地点,在后天的国宾馆后。
乔广华不忘提醒道:
“那些专家很明显就是冲着我们的技术来的,务必要小心。”
“如果你觉得应付不了的话,可以不说话。”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到时候会有专人陪同你和他们见面。”
他担心李暮过于年轻,被专家团绕进去。
“请您放心,我有分寸。再说适当地透露出点消息,也不是坏事。不是吗?”李暮笑道。
闻言,乔广华怔了怔,一想好像确实有道理。
严防死守固然不会让消息泄露。
可M帝和老大哥什么都查不到的话。
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掉到坑里。
……
送走乔广华后。
李暮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正午。
想了想,他便起身准备前往车研所。
自从上次过去。
到现在也有几天的时间。
是时候去那边看看情况了。
其他部分他倒是不担心。
不过对于炮射D弹,还是需要上一些的。
毕竟强大的火力,将会是玄武-1主战重坦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支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