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城,金河公社,开阳村。
这次暑假,江娟是带着同学一起回了老家。主要还是暑假天热,晚上水稻田里很多黄鳝。
江娟是每年暑假都要回老家帮忙干家务的,她娘和爷爷现在还是要下地挣工分。她回家起码可以给大家洗洗衣服,煮饭烧柴什么的。
黄鳝要深夜去抓最好,江娟的同学刘丽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每天晚上十点出门,要抓到一两点钟。
然后几乎隔个一两天就坐车送一趟黄鳝到周灵莹那边,这周灵莹又怀孕了的事情,自然也第一时间传到了江成的爹娘耳中。
现在江长河跟赵玉霞的心是偏在两个孙子上面的,可养老其实又指望江成。
一个是儿子养老,一个是孙子传宗接代。前些年本来老两口就把重心放到了江成这边,要是周灵莹生一个儿子,他们两人也不会偏心已经去世多年老大的儿子身上。
江林读初中的事,江成那边没有接他去城里读,江长河本来还打算去城里找儿子说道说道的。
但江娟暑假回来,说了实际情况。不接去城里读书,还是户口和成绩问题。成绩好,哪怕户口在农村,江成也能托一个关系弄进去。
要是成绩不好,哪怕是县城的户口,好歹也算是城市户口,弄到市区去读书也勉强行。但江林是一样不沾。
江娟当年进市区里的初中,其实学校里还有一份额外条件的。就是试读三个月,江娟成绩跟不上市区里的平均水平,就回被学校遣返回去。
现在是江林成绩很一般,加上周灵莹又怀孕了。万一生一个儿子呢,那样哪里还有江林什么事。
江长河和赵玉霞他们还是希望周灵莹生一个儿子的,谁的儿子都是他们的孙子。都是孙子的情况下,自然也没什么偏向。
而李香兰知道周灵莹又怀上后,不是她内心恶毒,而是人就这样现实。为了自己两个儿子以后有好日子过,还是期望周灵莹别生儿子的。
甚至村上一些其他人知道江成的情况,还经常议论江成就是没儿子的命。李香兰每次听到这个,心情都会愉悦。
在农村,那些没子女的,或者只有女儿的。出现对侄子比对女儿好的情况比比皆是,女儿嫁出去了,生的小孩不跟家里人一个姓,侄子是跟家里人同姓的。
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关键点就是女儿生的小孩不是同姓,也意味着不是同宗同族。有这样思想的人在这个年代不少,所以在李香兰看来,周灵莹只要不生儿子,江成挣再多的钱,以后就是她两个儿子的。
所以在听到周灵莹怀孕了,李香兰第一个念头不是为她高兴,而是厌烦的觉得周灵莹真能生。屁股不大,怀孕的本事不小。
城里江成家基本什么都不缺,作为公婆,得知周灵莹怀孕,倒是开心的去了一趟城里。家里养的鸡和鸡蛋没带,那是因为真的知道儿媳周灵莹那边不缺这个。
倒是弄了一些山货,去城里探望了一下周灵莹。香菇,木耳,野板栗什么的。其实这些东西江成也不缺,家里经常炖鸡吃,配料香菇怎么可能会少。
只不过江成平时也没拿太多出来,但在吃喝方面,他的空间里各种食材在这些年早就积累的够吃一辈子的了。
野生的香菇个头小,但味道浓厚。很多野生的东西都是如此,但也不是说种植的就一定没野生的好,有些水果还是种植的好吃。
就像野草莓,个头,水分还有口感,跟种植的草莓没的比。另外就是苹果什么的,野生的青苹果,苹果味倒是很浓,但也一样没后世的那些品种好吃。
在农村,李香兰最多也只是期望周灵莹别生儿子,最多只能说是人心比较现实。而她儿子江林则是认为自己不能进城读书,跟着叔叔婶婶天天吃好的喝好的,还有零钱。并不懂是户籍和成绩的问题,也没人跟详细解释这个。
江林现在内心是认为婶婶周灵莹又怀孕了,想自己生儿子才没接他去城里读书的。加上上次摸她的布包,都是一些零钱,很多分币,加上一些一毛的。总共还没有一块钱,竟然还告状让他挨了一顿打。
现在江林是不光记恨他姐姐江娟,连他婶婶周灵莹也记恨上了。但年龄太小,也没什么能力,只能记恨而已。
~~
江成在香江待了一个多星期,主要是陪伴女儿。
从三月份开始在深圳办厂,‘江东来’的丸子销售业务往湾岛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湾岛和香江的人员交往还比较密切。
‘江东来’的丸子,在湾岛那边也有很多人听说过。直营店开过去,虽然销售额跟香江这边比不了,但维持开销没有问题。
毕竟接受一个品牌和品牌的附加值,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江东来’的丸子目前打不了价格战,不能跟最初的时候以价格吸引人。毕竟现在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品牌经营的是理念。
现在主打一个食材真实,卫生,健康。价格也是中档,消费者接受的起。至于市场上那些便宜的丸子,在这个年代可能没有什么添加剂之类的。
但食材和卫生方面,一些小作坊为了利润,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的太详细。
反正丸子的销售,在逐渐变好。市场养了几个月了,因为销售的增加,在香江的工厂生产有点压力了。
好在深圳那边的加工厂也终于可以开始生产了,工厂的招工方面,江成管不了,也插手不进去。
但那边工厂的领导班子,‘江东来’食品厂也是发了邀请涵过来的学习参观的。
这卫生方面,还有食材的选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都让他们过来学习的,江成可不想因为加工的问题,把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品牌一些搞毁了。
那些草鱼海鱼什么的,鱼头和鱼尾都是不需要的。在香江这边的加工厂,鱼头鱼尾还有鱼泡什么的,现在除了放在食堂里给员工当工作餐,另外就是有人收购这些。
因为生产需要的材料太多,总不能天天给员工吃鱼头鱼尾,是会吃腻的。但香江的一些人知道这边工厂有很多新鲜的鱼头鱼尾,很多开饭店的人都来这边采购。
做成盒饭卖给工地的工人,还有一些剧组给普通演员吃,能吃到这个就算不错的了。
鸡肉丸子,那些鸡骨架,也是食堂的伙食。
参观的人员看了生产过程,还有剩余的材料处理。这也让来参观的领导班子成员有些为难。
原材料鱼和鸡什么的,都属于‘江东来’采购的。所以鱼头鱼尾什么的,理应也是归属于‘江东来’。
但是香江这边的工厂,食堂的工作餐是免费提供的。他们在深圳的工厂,工人是要钱粮票去吃饭的。
在香江,明明是资本主义。但这对待工人,倒是有点像五九年那阵子,大家免费吃大锅饭,努力搞生产。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的人真的不能随意安排出国。因为他们的理念很容易受不住冲击,而崩溃来。
在香江的‘江东来’食品厂这边,一线生产员工都三千多一个月。就算按照汇率比例算,也最少比国内高十倍。但谁不明白,现在国内的汇率是只进不出的,真实情况,不说两岸相差一百倍,起码四五十倍差不多。
这是什么概念,在香江干一天活,能当国内一两个月。这还是对有工作的人而已,在国内很多农村没有工作的,靠种地的那些人,香江的收入绝对比国内农民多一百倍。
而这次来参观的,江成本来是邀请一些卫生质检员的岗位人员过来学习。但在国内,能去香江的名额怎么可能会真落到一线职工身上。都是一些领导过来,最底也是一个生产车间主任的小干部。
而‘江东来’这边的管理层岗位,都在五千香江币左右了。在香江一辆经济适用型的轿车,一万二千块香江币,还有甲壳虫车,更只要八千多块。
在香江干两三个月的活,能买汽车。而在国内,他们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到。
所以来参观学习的人员,不动私心都难,只不过没有条件逃离队伍,又或者内心只是纠结,然后又心有不甘的回国了。
而在这几个月期间,江成自己印制的‘江东来’购物卷在某些圈子内火了。
一个是沈莉把购物卷当礼品送给了一些深圳当地的领导,刚开始有些人收到这个没太当一回事。
毕竟要去香江才能使用,而且这并不是真正的货币。很多人一开始觉得就算能用,也是范围有限。
但深圳此时正是在发展代工业,通过正规渠道去香江谈判的人员每天都有一些。
这购物卷一开始是少量的流通,甚至有些人去香江,还有朋友相送一点购物卷。
可当那些拿着购物卷的人真正到了香江,发现‘江东来’竟然做到了一条龙服务。虽然酒店还在建设,但江成拿自己名下的一栋小楼房改成了民宿旅馆。
吃饭的话可能还有些麻烦,但‘江东来’商场超市那边,内部有很多小吃餐饮店,也都收购物卷。
至于购物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大的商场超市,里面要什么没有。
衣食住行里面,也就唯独出行不方便,这购物卷不好乘坐出租车。但‘江东来’既然敢把优惠劵对标成等价的香江币,那么自然有人能看到里面的商机。
就跟后世很多国内的大超市发行的会员卡一样,有很多人愿意八折,甚至九折购买。有些人购买过去,像商超里的柴米油盐,烟酒什么的,本来就是有需求的。
而且‘江东来’里面的东西本身也不贵,如果能八折收到购物卷,在里面购买某些东西,可能真跟厂家进货价差不多。
万一有人急着想把购物卷变现的,七折收过来,就更划算了。
反正几个月的时间,国内的购物卷在黑市炒的比市场上的汇率高多了。甚至跟香江币几乎等值了。
按照道理是购物卷不可能跟香江币在一个价格的,毕竟这东西拿到香江去没有香江币好使,限制地方使用是一个硬伤。
能在国内的黑市炒高,是因为有一个前提。在黑市你想买到香江币,那是得看运气,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大家都买不到香江币,只能退而求次的选择购物卷。
除了深圳这边的一些人关注到了购物卷这东西,另外一个地方就是fz市那边了。
抚州下面的黎川垦殖场,在农业方面已经得到了上面的重视。因为这几个月来,除了第一次去考察项目外。后面因为落实项目,又申请派人去考察项目几次,也签下了很多合作项目。
江成这几个月是看着那边的项目一个个落实,但他感觉是垦殖场那边的人在演他。明明很多项目可以一次考察完,一次签下好几样供应合作的。非要跑一趟就落实一两个。
比如供应家禽,跑来香江签一次合同。后面又为了供应蛋类再跑一趟香江,再到后面为了松蛋的合作又来香江。
江成也是看破不说破,反正除了第一次算是这边主动邀请的,给了八千购物卷招待。后面来考察和谈合作,这边只是发出邀请,但他们来这边都得自费。
然后就是候主任那边托江成的关系,这几个月购买了大量的购物卷。
候主任和他上面的一些领导,一直都认为江成是香江那边‘江东来’某领导的司机。项目是他牵线,购物卷也都是通过他在人家领导那边弄来的。
为了这些购物卷,送江成香烟和高档酒的人不少。茅台什么的,江成都收了很多箱了。
的确是箱,而不是瓶。这茅台对于普通人可能难搞到,到有些单位搞这个只是稍微费点劲罢了。
这些人要是知道‘江东来’购物卷其实都是江成自己找人印刷的,只不过防伪标记做的好,是找银行印刷的,外加印章的双保险,短期内没有人可以伪造。
不过短期内不能伪造就够了,过两年江成再找银行那边合作,让他们那边搞一批购物卡,就能解决仿造的风险了。
但不得不说的一点,这购物卷发行会让人上瘾。就跟后世的手机支付一样,你真金白金弄到手机账户里。对于那些运营公司来说,他们给你的只是一些数据。
江成印刷的购物卷,就是一些纸张和人工成本。但在国内,一张写了一万元购物卷的纸,人家得拿真金白银来换购。
这些购物卷在没有消费出去的时候,钱可是实打实的在江成手里。江成用这些钱可以以后直接购买大量的原材料,弄到香江卖出去都是钱。
就通俗点说,江成发行多少购物卷,只要弄出去了,就等价收回多少货币。就算这些货币是他透支后面‘江东来’营业额得来的。
但这笔钱光放银行里吃利息都是白挣,何况在江成这个没有运输成本的人手里,怎么可能只是吃利息。
有着后世的见识,江成是真的有些无奈,一些商机总是突然就被他抓住了。人家后世搞电子支付,吸纳大量存款货币。
江成搞一个购物卷,一开始只是为了玩乐。可当购物卷被炒热,很多人关注到了,需求上来了。
江成是真的在拿麻袋装钱,几个月下来,空间的人民币躺了几百万。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江成还是在偷偷摸摸弄。
等深圳的‘江东来’商超开出来,光明正大的发行深香两岸连锁购物卷。让大家有更直接的渠道获得购物卷,江成感觉那时候‘江东来’要爆了。
而且大量发行购物卷还有一个好处,内地那些有钱人,都到他香江的‘江东来’商超去购物了。他在香江的商超,营业额也是在提升的。
跟其他在香江的商超相比,他是在弯道超车,只不过现在还不明显而已。要知道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国内的富豪,去了国外就是大量购物的,只买贵的不买贵的。
穷人根本想象不到,八十年代一些有钱人为什么会那么有钱。
(本章完)
这次暑假,江娟是带着同学一起回了老家。主要还是暑假天热,晚上水稻田里很多黄鳝。
江娟是每年暑假都要回老家帮忙干家务的,她娘和爷爷现在还是要下地挣工分。她回家起码可以给大家洗洗衣服,煮饭烧柴什么的。
黄鳝要深夜去抓最好,江娟的同学刘丽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每天晚上十点出门,要抓到一两点钟。
然后几乎隔个一两天就坐车送一趟黄鳝到周灵莹那边,这周灵莹又怀孕了的事情,自然也第一时间传到了江成的爹娘耳中。
现在江长河跟赵玉霞的心是偏在两个孙子上面的,可养老其实又指望江成。
一个是儿子养老,一个是孙子传宗接代。前些年本来老两口就把重心放到了江成这边,要是周灵莹生一个儿子,他们两人也不会偏心已经去世多年老大的儿子身上。
江林读初中的事,江成那边没有接他去城里读,江长河本来还打算去城里找儿子说道说道的。
但江娟暑假回来,说了实际情况。不接去城里读书,还是户口和成绩问题。成绩好,哪怕户口在农村,江成也能托一个关系弄进去。
要是成绩不好,哪怕是县城的户口,好歹也算是城市户口,弄到市区去读书也勉强行。但江林是一样不沾。
江娟当年进市区里的初中,其实学校里还有一份额外条件的。就是试读三个月,江娟成绩跟不上市区里的平均水平,就回被学校遣返回去。
现在是江林成绩很一般,加上周灵莹又怀孕了。万一生一个儿子呢,那样哪里还有江林什么事。
江长河和赵玉霞他们还是希望周灵莹生一个儿子的,谁的儿子都是他们的孙子。都是孙子的情况下,自然也没什么偏向。
而李香兰知道周灵莹又怀上后,不是她内心恶毒,而是人就这样现实。为了自己两个儿子以后有好日子过,还是期望周灵莹别生儿子的。
甚至村上一些其他人知道江成的情况,还经常议论江成就是没儿子的命。李香兰每次听到这个,心情都会愉悦。
在农村,那些没子女的,或者只有女儿的。出现对侄子比对女儿好的情况比比皆是,女儿嫁出去了,生的小孩不跟家里人一个姓,侄子是跟家里人同姓的。
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关键点就是女儿生的小孩不是同姓,也意味着不是同宗同族。有这样思想的人在这个年代不少,所以在李香兰看来,周灵莹只要不生儿子,江成挣再多的钱,以后就是她两个儿子的。
所以在听到周灵莹怀孕了,李香兰第一个念头不是为她高兴,而是厌烦的觉得周灵莹真能生。屁股不大,怀孕的本事不小。
城里江成家基本什么都不缺,作为公婆,得知周灵莹怀孕,倒是开心的去了一趟城里。家里养的鸡和鸡蛋没带,那是因为真的知道儿媳周灵莹那边不缺这个。
倒是弄了一些山货,去城里探望了一下周灵莹。香菇,木耳,野板栗什么的。其实这些东西江成也不缺,家里经常炖鸡吃,配料香菇怎么可能会少。
只不过江成平时也没拿太多出来,但在吃喝方面,他的空间里各种食材在这些年早就积累的够吃一辈子的了。
野生的香菇个头小,但味道浓厚。很多野生的东西都是如此,但也不是说种植的就一定没野生的好,有些水果还是种植的好吃。
就像野草莓,个头,水分还有口感,跟种植的草莓没的比。另外就是苹果什么的,野生的青苹果,苹果味倒是很浓,但也一样没后世的那些品种好吃。
在农村,李香兰最多也只是期望周灵莹别生儿子,最多只能说是人心比较现实。而她儿子江林则是认为自己不能进城读书,跟着叔叔婶婶天天吃好的喝好的,还有零钱。并不懂是户籍和成绩的问题,也没人跟详细解释这个。
江林现在内心是认为婶婶周灵莹又怀孕了,想自己生儿子才没接他去城里读书的。加上上次摸她的布包,都是一些零钱,很多分币,加上一些一毛的。总共还没有一块钱,竟然还告状让他挨了一顿打。
现在江林是不光记恨他姐姐江娟,连他婶婶周灵莹也记恨上了。但年龄太小,也没什么能力,只能记恨而已。
~~
江成在香江待了一个多星期,主要是陪伴女儿。
从三月份开始在深圳办厂,‘江东来’的丸子销售业务往湾岛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湾岛和香江的人员交往还比较密切。
‘江东来’的丸子,在湾岛那边也有很多人听说过。直营店开过去,虽然销售额跟香江这边比不了,但维持开销没有问题。
毕竟接受一个品牌和品牌的附加值,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江东来’的丸子目前打不了价格战,不能跟最初的时候以价格吸引人。毕竟现在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品牌经营的是理念。
现在主打一个食材真实,卫生,健康。价格也是中档,消费者接受的起。至于市场上那些便宜的丸子,在这个年代可能没有什么添加剂之类的。
但食材和卫生方面,一些小作坊为了利润,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的太详细。
反正丸子的销售,在逐渐变好。市场养了几个月了,因为销售的增加,在香江的工厂生产有点压力了。
好在深圳那边的加工厂也终于可以开始生产了,工厂的招工方面,江成管不了,也插手不进去。
但那边工厂的领导班子,‘江东来’食品厂也是发了邀请涵过来的学习参观的。
这卫生方面,还有食材的选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都让他们过来学习的,江成可不想因为加工的问题,把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品牌一些搞毁了。
那些草鱼海鱼什么的,鱼头和鱼尾都是不需要的。在香江这边的加工厂,鱼头鱼尾还有鱼泡什么的,现在除了放在食堂里给员工当工作餐,另外就是有人收购这些。
因为生产需要的材料太多,总不能天天给员工吃鱼头鱼尾,是会吃腻的。但香江的一些人知道这边工厂有很多新鲜的鱼头鱼尾,很多开饭店的人都来这边采购。
做成盒饭卖给工地的工人,还有一些剧组给普通演员吃,能吃到这个就算不错的了。
鸡肉丸子,那些鸡骨架,也是食堂的伙食。
参观的人员看了生产过程,还有剩余的材料处理。这也让来参观的领导班子成员有些为难。
原材料鱼和鸡什么的,都属于‘江东来’采购的。所以鱼头鱼尾什么的,理应也是归属于‘江东来’。
但是香江这边的工厂,食堂的工作餐是免费提供的。他们在深圳的工厂,工人是要钱粮票去吃饭的。
在香江,明明是资本主义。但这对待工人,倒是有点像五九年那阵子,大家免费吃大锅饭,努力搞生产。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的人真的不能随意安排出国。因为他们的理念很容易受不住冲击,而崩溃来。
在香江的‘江东来’食品厂这边,一线生产员工都三千多一个月。就算按照汇率比例算,也最少比国内高十倍。但谁不明白,现在国内的汇率是只进不出的,真实情况,不说两岸相差一百倍,起码四五十倍差不多。
这是什么概念,在香江干一天活,能当国内一两个月。这还是对有工作的人而已,在国内很多农村没有工作的,靠种地的那些人,香江的收入绝对比国内农民多一百倍。
而这次来参观的,江成本来是邀请一些卫生质检员的岗位人员过来学习。但在国内,能去香江的名额怎么可能会真落到一线职工身上。都是一些领导过来,最底也是一个生产车间主任的小干部。
而‘江东来’这边的管理层岗位,都在五千香江币左右了。在香江一辆经济适用型的轿车,一万二千块香江币,还有甲壳虫车,更只要八千多块。
在香江干两三个月的活,能买汽车。而在国内,他们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到。
所以来参观学习的人员,不动私心都难,只不过没有条件逃离队伍,又或者内心只是纠结,然后又心有不甘的回国了。
而在这几个月期间,江成自己印制的‘江东来’购物卷在某些圈子内火了。
一个是沈莉把购物卷当礼品送给了一些深圳当地的领导,刚开始有些人收到这个没太当一回事。
毕竟要去香江才能使用,而且这并不是真正的货币。很多人一开始觉得就算能用,也是范围有限。
但深圳此时正是在发展代工业,通过正规渠道去香江谈判的人员每天都有一些。
这购物卷一开始是少量的流通,甚至有些人去香江,还有朋友相送一点购物卷。
可当那些拿着购物卷的人真正到了香江,发现‘江东来’竟然做到了一条龙服务。虽然酒店还在建设,但江成拿自己名下的一栋小楼房改成了民宿旅馆。
吃饭的话可能还有些麻烦,但‘江东来’商场超市那边,内部有很多小吃餐饮店,也都收购物卷。
至于购物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大的商场超市,里面要什么没有。
衣食住行里面,也就唯独出行不方便,这购物卷不好乘坐出租车。但‘江东来’既然敢把优惠劵对标成等价的香江币,那么自然有人能看到里面的商机。
就跟后世很多国内的大超市发行的会员卡一样,有很多人愿意八折,甚至九折购买。有些人购买过去,像商超里的柴米油盐,烟酒什么的,本来就是有需求的。
而且‘江东来’里面的东西本身也不贵,如果能八折收到购物卷,在里面购买某些东西,可能真跟厂家进货价差不多。
万一有人急着想把购物卷变现的,七折收过来,就更划算了。
反正几个月的时间,国内的购物卷在黑市炒的比市场上的汇率高多了。甚至跟香江币几乎等值了。
按照道理是购物卷不可能跟香江币在一个价格的,毕竟这东西拿到香江去没有香江币好使,限制地方使用是一个硬伤。
能在国内的黑市炒高,是因为有一个前提。在黑市你想买到香江币,那是得看运气,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大家都买不到香江币,只能退而求次的选择购物卷。
除了深圳这边的一些人关注到了购物卷这东西,另外一个地方就是fz市那边了。
抚州下面的黎川垦殖场,在农业方面已经得到了上面的重视。因为这几个月来,除了第一次去考察项目外。后面因为落实项目,又申请派人去考察项目几次,也签下了很多合作项目。
江成这几个月是看着那边的项目一个个落实,但他感觉是垦殖场那边的人在演他。明明很多项目可以一次考察完,一次签下好几样供应合作的。非要跑一趟就落实一两个。
比如供应家禽,跑来香江签一次合同。后面又为了供应蛋类再跑一趟香江,再到后面为了松蛋的合作又来香江。
江成也是看破不说破,反正除了第一次算是这边主动邀请的,给了八千购物卷招待。后面来考察和谈合作,这边只是发出邀请,但他们来这边都得自费。
然后就是候主任那边托江成的关系,这几个月购买了大量的购物卷。
候主任和他上面的一些领导,一直都认为江成是香江那边‘江东来’某领导的司机。项目是他牵线,购物卷也都是通过他在人家领导那边弄来的。
为了这些购物卷,送江成香烟和高档酒的人不少。茅台什么的,江成都收了很多箱了。
的确是箱,而不是瓶。这茅台对于普通人可能难搞到,到有些单位搞这个只是稍微费点劲罢了。
这些人要是知道‘江东来’购物卷其实都是江成自己找人印刷的,只不过防伪标记做的好,是找银行印刷的,外加印章的双保险,短期内没有人可以伪造。
不过短期内不能伪造就够了,过两年江成再找银行那边合作,让他们那边搞一批购物卡,就能解决仿造的风险了。
但不得不说的一点,这购物卷发行会让人上瘾。就跟后世的手机支付一样,你真金白金弄到手机账户里。对于那些运营公司来说,他们给你的只是一些数据。
江成印刷的购物卷,就是一些纸张和人工成本。但在国内,一张写了一万元购物卷的纸,人家得拿真金白银来换购。
这些购物卷在没有消费出去的时候,钱可是实打实的在江成手里。江成用这些钱可以以后直接购买大量的原材料,弄到香江卖出去都是钱。
就通俗点说,江成发行多少购物卷,只要弄出去了,就等价收回多少货币。就算这些货币是他透支后面‘江东来’营业额得来的。
但这笔钱光放银行里吃利息都是白挣,何况在江成这个没有运输成本的人手里,怎么可能只是吃利息。
有着后世的见识,江成是真的有些无奈,一些商机总是突然就被他抓住了。人家后世搞电子支付,吸纳大量存款货币。
江成搞一个购物卷,一开始只是为了玩乐。可当购物卷被炒热,很多人关注到了,需求上来了。
江成是真的在拿麻袋装钱,几个月下来,空间的人民币躺了几百万。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江成还是在偷偷摸摸弄。
等深圳的‘江东来’商超开出来,光明正大的发行深香两岸连锁购物卷。让大家有更直接的渠道获得购物卷,江成感觉那时候‘江东来’要爆了。
而且大量发行购物卷还有一个好处,内地那些有钱人,都到他香江的‘江东来’商超去购物了。他在香江的商超,营业额也是在提升的。
跟其他在香江的商超相比,他是在弯道超车,只不过现在还不明显而已。要知道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国内的富豪,去了国外就是大量购物的,只买贵的不买贵的。
穷人根本想象不到,八十年代一些有钱人为什么会那么有钱。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最新章节,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最新章节,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