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九号,昌城。

  周灵莹是一九七一年十六岁刚高中毕业下的乡,跟她同一时期下乡的人,年龄都会差不多。因为到了她这年龄,高中也毕业了,没有立刻找到工作都会被安排下乡。初中毕业也是在十六岁左右就开始被安排了。

  除了最早六八年左右的第一批知青年龄会参差不齐,后面下乡的人都是年轻人。

  所以在周灵莹那一批知青的人里面,基本都在乡镇里结婚了,而现在很多知青在面临着返城的抉择。

  “张艳,你说什么,李明军跑了?”周灵莹有点惊讶的说道,但想想他的为人,又感觉很正常。

  “对,灵莹,你不是说他家里条件不行的嘛,他怎么获得调令的。”张艳抱着自己的孩子说道。

  当年李明军因为骗周灵莹一些钱粮的事情,在知青队里其实是记过了的。但家丑不可外扬,知青队的队长并没有通报批评,怕他的事情在知青队外也传开,那样就彻底抬不起头了。

  而李明军在受到处罚后,为了不在知青队被人指指点点,直接在公社里一家条件还不错的找了个姑娘结婚。然后申请从知青队调到产生队里去了。

  虽然李明军到生产队了,大家每年还是能偶尔碰见的。每年公社都有上面的人来放电影,还有参加大型活动的时候,还是能看见他的身影。

  只不过李明军碰见知青队的人都会尽量避开,特别是面对周灵莹。周灵莹这些年有时候听到公社放电影,也会回去凑热闹。

  在公社看电影和电影院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会更有意思一点。

  那李明军娶了公社的媳妇后,可也是有了儿女的。只不过一直没去领结婚证,在农村也不办那个,弄结婚证还得去县城里,并且年龄要达标。

  而且知青结婚还要到知青队去审批,会有些麻烦。在农村乡镇的人不计较结婚证,知青办理结婚证又麻烦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知青在公社结婚,大部分都是没结婚证的。

  就连张艳现在也是如此,她是后来嫁给了住镇上的一户人。因为自身有文化,现在还在镇里当小学教师。她跟她丈夫现在是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结婚证也没打。

  不是不去办理结婚证,而是在乡镇很多人没那个概念。

  如今李明军在年后抛妻弃子的回城去了,属于那种没跟媳妇和子女打招呼就走了的那种,但肯定是通过什么渠道活动了调令的。

  知青返城也不是一窝蜂的回去,最早的一批就是通过高考返城的。然后第二批是关系户,第三批其实还没轮到像周灵莹这样的,反而是这两年刚下乡没结婚的青年。

  很多下乡两三年,年龄也就十八至二十岁左右的,自然是安排回去结婚的好。那些在农村结婚生子了的,晚点安排也不急于一时。

  那李明军明显不属于前面那几批被安排的对象,但却能获得调令,然后偷偷走人了。

  不过这样的现象在国内各地其实都有上演,而且男的走人的比较多。而且男人偷偷回城也有优势,男人有子女又不要他生,回到城里有能力的一样可以娶妻生子。

  女人如果生了几个孩子的就不一样了,别说生过孩子,就算有过男人,在这个年代都容易被人嫌弃。所以女人偷偷回城的很少,有回去的都不少是让家人再动用关系,把丈夫和子女也带上。

  除了一些要回城里读大学走人的比较多,更多的是跟张艳这样,有了丈夫和孩子,也没有读大学什么的追求,就继续生活在这边的。

  而且张艳现在也有工作,虽然乡镇教师工资很低。但放暑假的时候,有周灵莹这边的照顾,她带这这边的家人去抓泥鳅黄鳝到城里给周灵莹,收入能增加不少。而且买布料和一些东西,没有票证也可以找周灵莹帮忙。

  除了张艳被周灵莹照顾,王芳那边和另外两个女知青也是如此。都嫁人有孩子了,但跟周灵莹这边的关系没断。

  不嫁人也不现实,少女的时候思春。嫁人了,吃过肉了,知道味道了,女人也一样少不了男人。

  而且张艳和王芳她们结婚生孩子后,跟周灵莹也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在一起聊一些没羞没臊的事情。

  “张艳,你以后要是能回去,你会一个人回济南嘛。”周灵莹询问道。

  “让我丢下儿子女儿我是做不到,就算能把孩子带回去我也不会跑回去。带着孩子回去怎么嫁人。”张艳回答道。

  张艳自己的老家家庭条件可是一般,回去居住是一个问题,毕竟她是女儿不是儿子。然后也舍不得孩子。

  至于男人,也结婚这样多年了,初在一起的甜蜜早就没了。而且农村男人也不会哄女人,多少人羡慕周灵莹呀,找的男人条件好不说,又俊朗又会哄女人。

  给周灵莹买衣服,吃的用的,还会带她去看电影,去拍照片。而农村男人,别说那些东西了,一些甜言蜜语都没有。

  但就算农村男人再不好,也是一个男人。有多少个女人愿意守活寡呀,特别是在这个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年代。到了晚上男人喜欢折腾那事,女人也是一样的。

  所以就算以后张艳能回城了,她也不打算回去。目前就是想好好的过日子得了,在镇里当一个小学老师,她觉得也不错。

  而张艳虽然是在当老师,但她属于民办教师,其实是没有工资只有补助和工分的。一个月八块钱的补助,然后就是会记工分。

  这工分收入是根据生产队的产出来计算的,今年收成好,就多分一点,收成不好就少一点。也就是说收入是不稳定的,但也比一个农民强。

  不过也就再过一年多,昌城这边包产到户没有工分后。乡村教师的支持就全部依靠乡镇里财政了,因为光靠农村小孩给的学费是不够大家工资和学校一些费用的。

  农村很多女娃都不读书,加上现在也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

  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哪怕一个教师只按照最低初级教员二十七块钱左右的工资算。在农村一个老师得一百五十个学生的学费才够,而一个年级的老师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师。

  所以在包产到户之前,乡镇里都是给老师发点补助,然后生产大队里平摊掉其他收入的。而包产到户后,一些贫困的乡镇,以后拖欠教师工资是常态。因为民办教师不属于正式工,是学校在缺乏教导人员的时候,招的‘临时’工。

  “你今天到这边住嘛,要的鸡蛋和粮食给你准备好了。”周灵莹逗着张艳的儿子。

  “不住了,你这边没以前那么方便了。”张艳说道。

  周灵莹这边现在有一个侄女住偏房,加上两个女儿也是住那边。张艳要在这边住,基本就是周灵莹的男人不在这边的时候,跟她一起睡。

  但张艳这次来这边,是带着了孩子过来,然后在城里去逛了逛的。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到城里,中午两点就要回去,否则下午就没车了。

  以前县城里的汽车站就一辆汽车在各公社来回转,去市区里的汽车都是市区里汽车站开过来的。

  现在因为出行的需求,县城也有汽车直接通往市区了,虽然是市区里淘汰下来的汽车。但市区至县城往返的班车多了一班次,这样一来县城来市区这边的,可以早上坐八点不到的班车。

  下午市区回县城的,一趟是一点五十的班车,一趟是三点四十的。

  这样一来安排好合理时间,县城里的人来一趟市区,能玩四五个小时。

  “钱给你记账上。”周灵莹说道。

  “恩,现在田地里开始插秧了,每天中午去田地里找点黄鳝,到时候多了就给你送来。”张艳点了点头说道。

  在赣省这边,就是这个月份开始插秧播种工作。而这个月份黄鳝也算是结束了冬眠,不过活动量小。

  这插秧的话,人会在田地里踩踏,加上这年头的黄鳝也多。会在插秧的时候发现一些黄鳝,甚至南方这边种水稻会先灌溉田地。然后经常能在有水的田地边发现很大的甲鱼。

  江成的空间里就有很多甲鱼,都是抓黄鳝的人抓道一起按照几毛钱一斤卖过来的。关键是空间里现在存放在三只脸盆那么大的甲鱼了。

  有一只很大的甲鱼还是一个小孩发现的,一开始还以为是一坨大牛粪。等靠近的时候才发现会动,然后喊附近的人抓了,又被周灵莹认识的女知青两块钱买了送过来的。

  反正这野生的甲鱼很补气血是真的,那种很大的黄鳝也一样补。江成吃过,这气血旺盛的小伙子吃那个,吃多了跟吃没副作用的伟哥没区别。

  张艳在公社里当教师,加上他男人挣的一些工分,其实生活压力挺大。可就是因为有周灵莹这边这条门路,那是经常来这边弄点鸡蛋和一些米面油回去改善生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艳虽然在这边没有娘家人。但她的公婆不敢欺负她,而且真吵架了,吵的过分了,她还真能带着孩子跑到周灵莹这边住很多天。让她男人和公婆着急,知道她在昌城这边也是有依靠的。

  这样的事情也不光是张艳如此,王芳和其他两个女知青也是对周灵莹马首是瞻。都是同一批知青,互相照应,把周灵莹当成她们在昌城最大的关系户。

  以前有周灵莹撑腰,让她们能买到很多不要票的东西,又能通过在田地里抓些东西换钱,那时候女知青的公婆和一些丈夫这边的亲戚为了这些好处,是尽量把重男轻女的思想收了起来。

  现在就更不得了了,很多知青都在返城。出现不少抛妻弃子和抛夫弃子的事情,买车票也不需要开证明。不少女知青的公婆家,还真怕儿媳妇就白白的跑了。

  甚至农村有些娶了女知青的人,有时候人家还没达到回城的条件,也担心跑了,直接把女知青关起来不让出门了。一分钱不给,想走也走不了的也很多。

  “灵莹,你这样喜欢我儿子,要不让你家女儿跟我儿子定个娃娃亲吧。”张艳对着周灵莹说道。

  “这事可不行,我那男人在这方面有神经的,几个女儿宠的没边了。这边的副区长以前还是街道办主任的时候,就想让孙子跟我家女儿定娃娃亲,他都不同意,哪怕是口头说着玩的都不行。”周灵莹说道。

  其实周灵莹也不是很喜欢张艳的儿子,因为长的一般,还挺黑。这喜欢逗弄张艳的儿子,只不过是羡慕张艳生了一个带把的。

  最近周灵莹的确是稍微有点魔怔了,看见很小的小男孩,她老是会想着,要是是自家的就好了。

  江成是不知道她的想法,要是知道媳妇老是想一些这样不切实际的事,他得先崩溃了。

  张艳是没想到周灵莹的丈夫连一个娃娃亲都这样抗拒,不过她也是临时想到这个的。这话也有一半的玩笑成分在里面,另外一半是真的想跟周灵莹家定一个亲。

  周灵莹的丈夫江成当司机这些年,认识了不少有人物。他侄女江娟能到城里读书,这就是走了关系了。

  街道办那边的关系张艳也早就知道,还有供销社和一些其他单位多多少少都能扯上点交情。

  就比如搪瓷厂那边,就算不去找对面在搪瓷厂上班的邻居帮忙,江成去那边购买几个盆和被子什么的,人家也是直接卖给他,不需要票证。

  除了这个,还有肥皂厂,火柴厂,机械厂什么的。

  像张艳和王芳她们结婚,周灵莹都是送脸盆水杯和热水瓶,比随礼送钱场面多了。关键是这个年代随礼送钱的话送的不多,这送少了周灵莹觉得寒碜,送多了又没那个送法。

  这送水瓶和脸盆,那是结婚人最需要的,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一个脸盆在这个年代也并不便宜,市场上要六七块钱。江成不需要票证,还能在厂里拿到便宜的价格。再加上热水瓶,一起当礼品送过去,得十多块钱。

  而十多块钱,在农村都可以当彩礼钱了。

  (想想开局写了某人那么多戏份,完全不出现好像亏了。所以还是把某人再上场一下,除了这人,之前出现过的人物也都该慢慢重新登场了。)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最新章节,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