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管几个小崽的打闹,陈影拿着资料跟救助人员核实了他这里的设施设备和海豹居住情况后,送走了两位工作人员。
隔壁老夫妻俩等救助人员离开后,才过来帮忙清扫周围的食物残渣和其他垃圾。
“陈,有两个游客想要借你这里拍照,大概是想跟海豹拍,我们没同意,让他们直接跟你联系。”
和海豹拍照是沿海海豹生活区的日常旅游项目之一,不过很多地方的渔民为了让游客满意付钱,会用木棒或者其他东西击打海豹,使其暂时失去知觉,拍完照就直接把它们扔回去,也不管会不会出危险。
这些行为屡禁不止,现在唯一比较好的倾向,是那些人会选择用威胁性更小的东西击打海豹,拍完照后会小心的放回海岸边,不像以前动作那么粗暴了。
可这对海豹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改善。
那对小情侣是看到海波跟老夫妻之间和善相处,才萌发了跟它拍照的想法。毕竟一只晕死的海豹,哪儿有一只清醒且活泼的海豹好看呢。
陈影肯定不会同意,你要借位拍照可以,但要求野生动物配合你拍照还是别想太多。
把妹妹崽安顿好后,陈影拿出资料开始整理并撰写论文。
伊比利亚猞猁的人工繁育取得了不小进展,现在的难点是卡在了野外放归这一步上。
跟欧亚猞猁目前活动区域广阔不同,伊比利亚猞猁的两个大群落之间没有交换通道,而且活动范围受人类活动影响还在持续缩小。
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划定了自然保护区,但在国外这种环境里,野生动物的权益其实没法得到严格保护。
偷猎的行为跟国内相比,简直没法看。
前年他们去采集生物样本和观测数据时,在当地就发生了一起多人盗猎行为,可惜最后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被定案。
但也不是没有保护成绩。
在二十年前,伊比利亚猞猁曾跌至极度濒危的94只成年个体,其中仅只有27只具有繁殖能力。
在当地政府和国际保护组织二十年不间断的努力下,这个种群在去年最新的数据中已经恢复至超过两千只,并且等级也从濒危降到了易危。
陈影导师所带领的团队负责的繁殖和回放计划进展顺利,他们负责的是葡萄牙部分山区的回放,目前看来,所放归的猞猁已经在当地驻扎下来,并进行了两轮自然繁殖。
刚把论文写了个初稿,克拉斯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他今年的主要工作是根据“life项目”的进展来制定新一轮放归计划。
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恢复地中海灌木林,建设生态走廊链接利比里亚猞猁被人类破坏的原生态区域,让因为公路铁路等设施而被人为破坏掉成为碎片的区域恢复链接。
另外这些猞猁所在的两个邻国联合建立了跨境保护区,并在去年进行了阿拉纳山脉放归计划。
陈影原本的计划是论文初稿完成后,抽时间去一趟比利牛斯山脉,实地查看伊比利亚猞猁放归后的生活情况。
但目前看来这个计划要稍微推后一点,至少他需要确保妹妹崽能顺利活下来之后才可以离开。
把要处理的工作记下来,并按照紧急程度给予了标注后,陈影准备关灯休息。
两只母海豹带着三只海豹崽就在小木屋附近休息,海波这家伙不外出的时候,都是在家里水池里睡觉的。
隔壁老夫妻傍晚的时候跟陈影聊过,想要把两家的花园打通,然后用海沙铺满花园的三分之二面积,主要是围绕水池周围铺沙,给海豹营造一个舒适的睡觉环境。
另外老先生建议把之前单独给海波建造的水床保留,在对面的池壁上重新建造舒缓斜坡,方便海豹玩水时可以小小的打盹儿。
陈影接受了老先生的建议,具体的工作老先生和村上的工人可以完成,陈影只需要付钱和验收。
第二天清晨,起床活动后,陈影沿着沙滩慢跑,顺便观察海岸边的环斑海豹们的状态。
这里并非热门景点,很少会有游客专门过来看海豹,毕竟环斑海豹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数量更多,而且那边的旅游景点和项目也更齐全。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大伙儿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年时间差不多都混了个脸熟。
陈影路过邻居家的时候,还会停下来聊几句,趁机了解下他们观察到的海豹的情况。
他们这个小村靠西,是一条串联了好几个海边小城的公路,也是自驾游爱好者最喜欢行驶的道路,不过因为小村没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这里停下来的游客比较少,本地居民的生活也不会被频繁打搅。
但今天感觉有点意外的是村长家外面停留了好几辆车,似乎还有人在吵闹。
作为外来者,陈影很少主动掺和进本地居民的争端。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在远处驻足观望了一会儿后,准备转身离开,但没等他走太远就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陈,谢天谢地你回来了。”胖胖的村长先生从他家门口一路跑过来,语气夸张的让陈影无论如何要帮这个忙。
陈影皱眉,他不介意随手帮点小忙,也不太注重利益问题,但村长这个语气让他不太舒服,有种被冒犯的感觉。
就在他打算找借口推脱时,围着的人群中传来一声尖叫,而后是惊呼。
下一刻,一只白色毛发的动物从人群中冲出,朝他奔来。
陈影脸色微变,刚准备蹲下来,那只白色动物半途拐了个弯,冲进了其他居民家的花园里。
村长先生低声咒骂了一句,没来的跟陈影说话,赶紧召集人手去找那只动物。
围着的人群分开,露出靠在车上又哭又骂的三个年轻人。
陈影没看错的话,其中一人手臂上还在流血,估计是被那只动物给咬伤了。
这个村因为太小根本就没有诊所,最近的诊所要去临近的比较大的镇上才有。
陈影虽然是兽医,但总比啥都不懂的人要强。他暗叹一口气,走过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伤口一看就是犬科动物咬的,而本地最可能出现,也最稀少的,就是北极狐。
当然,也有可能是赤狐,毕竟国际动物界都知道,因为气候变化,赤狐北扩,压缩了北极狐的生存环境,目前只有极北保护区内还活动有数量稳定的北极狐。
可他们这个村属于临海低地,而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山地苔原和冻原以及高海拔地区。临海区域见到北极狐的可能性极为罕见,通常还不是北极狐主动前来。
陈影脑海中的念头一闪而过,看向三人的目光也带上了些许审视。
“喂,你不会以为是我们把这个家伙抓来的吧?”其中受伤最轻的那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早知道这家伙性子这么暴躁,我们就不救它了。”
“救它?怎么说?”
从这个年轻人口中,陈影得知他们居然是从一只狼獾的口中把这个小家伙救出来的。
“那么,那只狼獾呢?”
“跑了。我们吓唬了它一下,那家伙丢下这只狐狸就跑了,喏,就是这家伙。”
这只身长一米左右,看上去像一头小棕熊的家伙,就是著名的猎食者“北极狼獾”。
这家伙的食谱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驯鹿。特别是在冬天,它们捕食一头驯鹿后当场吃掉一部分,剩下的分成几份分开掩藏起来,等到食物匮乏时再挖出来继续吃。
寒冷的北极圈冬季,荒野就是天然大冰箱。
那三个年轻人抱怨了一会儿后,等到村长回来又沟通了一会儿,三人决定先去邻镇打疫苗。
毕竟那头狐狸是野生动物,谁知道有没有带致命细菌。
他们离开之前,陈影用家里的药给他们的伤口做了消毒处理,并让他们替自己给邻镇的医生代问好。
四个月前陈影跟邻镇路过的时候,挽救了医生家里养的宠物犬,两人由此交好。
三个年轻人离开后,陈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去自己家。
刚走到沙滩那儿,就看到两大四小外加不大不小的几头海豹对着路边的灌木丛做出警惕和预备攻击的姿势。
心里一咯噔,寻思该不会是那头小狐狸跑他这边来了吧?
照说应该不至于。他们这个村子居民很少,房屋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他家和老夫妻家的屋子也隔了五六十米的距离,也就花园挨着。
他家到另一边的邻居家更远,中间还有快十米的野生灌木丛。
虽然是野生灌木,但家家户户都把靠近自家的植物打理得很整齐,地面除了落叶和草坪,没半点垃圾。
平时也会有野生小动物在这里出没,不过都是些常见的动物,什么鸟类,松鼠类的小家伙,它们的体型可引不起这么大的动静。
陈影顺手拿了一把扫落叶的户外扫帚,小心翼翼的靠近灌木丛。
才刚靠近,就听到了嘤嘤声,慢慢蹲下来,顺着灌木丛稍微稀疏一点的根部看进去,一只瑟瑟发抖的小家伙跟他对上了视线。
小家伙受惊,猛的蹿出去,顺着另一边有残留积雪的草坪往小木屋方向跑去。
陈影连忙跟上去,费了些周折,在木屋旁边的工具小屋的角落里,把这只看上去还没完全成年的小家伙给抓住了。
小家伙朝陈影做出威胁的龇牙动作,过了两三分钟,它的眼神逐渐迷惘起来,甚至连叫声都变成了夹子音。
“嘤嘤,疼,好疼,好饿,嘤嘤~~”
陈影从旁边的木架上取了一双工作用的厚手套,艰难的戴上后,把小狐狸拎起来检查了下。
从皮毛上看不出有什么伤,但在拨开颈部的毛后,发现了两个尖利的牙洞伤。它运气不错,应该是刚被狼獾咬住就被三个年轻人救下了,伤口不是很深,血才流出来就被厚实的毛发糊住,间接起到了一点止血作用。
被陈影拎起的姿势不太舒服,小狐狸四只爪爪抱住了他的胳膊,娇滴滴的声音不停的被挤出来,听得人牙酸。
刚把它从工具小屋带出来,就看到村长和村里两个居民拿着捕兽的工具朝他家走来。
“陈,这只小家伙怎样了,要不要打动物保护协会的电话让他们过来带走它?”
知道陈影是兽医,也知道他在救助海豹,但村长他们觉得陈影应该是对海豹或者海洋生物比较了解,陆地生物,特别是他们这边才有的特有种北极狐,应该不在陈影的救助范围内。
“这个小家伙被吓到了,身上还有点伤口,我需要立即处理。如果村长先生方便的话,请以村里的名义给动物保护协会发个说明邮件过去,看他们准备如何处理这只受伤的北极狐。”
小狐狸的伤并不致命,用了药,最多三四天就能恢复。
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北极狐属于濒危物种,个人不得私自饲养或处置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必须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而且《动物福利法》也规定,,非专业人员擅自救助野生动物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伤害,需由持证兽医评估健康状况。
好在陈影就在本国最权威的兽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这三年里也拿到了动物救助需要的各种证件。由他来临时处理北极狐的伤完全没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救助人会把被救助的北极狐安置在黑暗的纸箱里,并保证周围比较安静,以此来减少受伤狐的应激反应。
可这只北极狐不乐意去小黑屋住,它就想被温柔的两脚兽抱着,嘤嘤(╥╯^╰╥)
剪掉被污染的毛发,处理好了伤口并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陈影抱着小狐狸进入木屋。
一楼东边的房间是专门改造出来的临时动物收容所,里面有个大柜子,装着不少猫科犬科动物喜欢的玩具。
说起来,北极狐有两种色型。
白色型一般生活在苔原地带,以旅鼠等为主。而蓝色型通常生活在临海区域,以鱼类为主,偶尔也会捕食海洋哺乳动物、海鸟、海豹等。
这只小家伙应该是白色型,食物以肉类为主,所以等它的伤口处理好后,陈影提前解冻的鸡肉也放到了它面前。
小家伙嗅了嗅,啊呜一口咬上去,眼睛微眯,表情巴适得板!
隔壁老夫妻俩等救助人员离开后,才过来帮忙清扫周围的食物残渣和其他垃圾。
“陈,有两个游客想要借你这里拍照,大概是想跟海豹拍,我们没同意,让他们直接跟你联系。”
和海豹拍照是沿海海豹生活区的日常旅游项目之一,不过很多地方的渔民为了让游客满意付钱,会用木棒或者其他东西击打海豹,使其暂时失去知觉,拍完照就直接把它们扔回去,也不管会不会出危险。
这些行为屡禁不止,现在唯一比较好的倾向,是那些人会选择用威胁性更小的东西击打海豹,拍完照后会小心的放回海岸边,不像以前动作那么粗暴了。
可这对海豹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改善。
那对小情侣是看到海波跟老夫妻之间和善相处,才萌发了跟它拍照的想法。毕竟一只晕死的海豹,哪儿有一只清醒且活泼的海豹好看呢。
陈影肯定不会同意,你要借位拍照可以,但要求野生动物配合你拍照还是别想太多。
把妹妹崽安顿好后,陈影拿出资料开始整理并撰写论文。
伊比利亚猞猁的人工繁育取得了不小进展,现在的难点是卡在了野外放归这一步上。
跟欧亚猞猁目前活动区域广阔不同,伊比利亚猞猁的两个大群落之间没有交换通道,而且活动范围受人类活动影响还在持续缩小。
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划定了自然保护区,但在国外这种环境里,野生动物的权益其实没法得到严格保护。
偷猎的行为跟国内相比,简直没法看。
前年他们去采集生物样本和观测数据时,在当地就发生了一起多人盗猎行为,可惜最后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被定案。
但也不是没有保护成绩。
在二十年前,伊比利亚猞猁曾跌至极度濒危的94只成年个体,其中仅只有27只具有繁殖能力。
在当地政府和国际保护组织二十年不间断的努力下,这个种群在去年最新的数据中已经恢复至超过两千只,并且等级也从濒危降到了易危。
陈影导师所带领的团队负责的繁殖和回放计划进展顺利,他们负责的是葡萄牙部分山区的回放,目前看来,所放归的猞猁已经在当地驻扎下来,并进行了两轮自然繁殖。
刚把论文写了个初稿,克拉斯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他今年的主要工作是根据“life项目”的进展来制定新一轮放归计划。
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恢复地中海灌木林,建设生态走廊链接利比里亚猞猁被人类破坏的原生态区域,让因为公路铁路等设施而被人为破坏掉成为碎片的区域恢复链接。
另外这些猞猁所在的两个邻国联合建立了跨境保护区,并在去年进行了阿拉纳山脉放归计划。
陈影原本的计划是论文初稿完成后,抽时间去一趟比利牛斯山脉,实地查看伊比利亚猞猁放归后的生活情况。
但目前看来这个计划要稍微推后一点,至少他需要确保妹妹崽能顺利活下来之后才可以离开。
把要处理的工作记下来,并按照紧急程度给予了标注后,陈影准备关灯休息。
两只母海豹带着三只海豹崽就在小木屋附近休息,海波这家伙不外出的时候,都是在家里水池里睡觉的。
隔壁老夫妻傍晚的时候跟陈影聊过,想要把两家的花园打通,然后用海沙铺满花园的三分之二面积,主要是围绕水池周围铺沙,给海豹营造一个舒适的睡觉环境。
另外老先生建议把之前单独给海波建造的水床保留,在对面的池壁上重新建造舒缓斜坡,方便海豹玩水时可以小小的打盹儿。
陈影接受了老先生的建议,具体的工作老先生和村上的工人可以完成,陈影只需要付钱和验收。
第二天清晨,起床活动后,陈影沿着沙滩慢跑,顺便观察海岸边的环斑海豹们的状态。
这里并非热门景点,很少会有游客专门过来看海豹,毕竟环斑海豹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数量更多,而且那边的旅游景点和项目也更齐全。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大伙儿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年时间差不多都混了个脸熟。
陈影路过邻居家的时候,还会停下来聊几句,趁机了解下他们观察到的海豹的情况。
他们这个小村靠西,是一条串联了好几个海边小城的公路,也是自驾游爱好者最喜欢行驶的道路,不过因为小村没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这里停下来的游客比较少,本地居民的生活也不会被频繁打搅。
但今天感觉有点意外的是村长家外面停留了好几辆车,似乎还有人在吵闹。
作为外来者,陈影很少主动掺和进本地居民的争端。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在远处驻足观望了一会儿后,准备转身离开,但没等他走太远就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陈,谢天谢地你回来了。”胖胖的村长先生从他家门口一路跑过来,语气夸张的让陈影无论如何要帮这个忙。
陈影皱眉,他不介意随手帮点小忙,也不太注重利益问题,但村长这个语气让他不太舒服,有种被冒犯的感觉。
就在他打算找借口推脱时,围着的人群中传来一声尖叫,而后是惊呼。
下一刻,一只白色毛发的动物从人群中冲出,朝他奔来。
陈影脸色微变,刚准备蹲下来,那只白色动物半途拐了个弯,冲进了其他居民家的花园里。
村长先生低声咒骂了一句,没来的跟陈影说话,赶紧召集人手去找那只动物。
围着的人群分开,露出靠在车上又哭又骂的三个年轻人。
陈影没看错的话,其中一人手臂上还在流血,估计是被那只动物给咬伤了。
这个村因为太小根本就没有诊所,最近的诊所要去临近的比较大的镇上才有。
陈影虽然是兽医,但总比啥都不懂的人要强。他暗叹一口气,走过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伤口一看就是犬科动物咬的,而本地最可能出现,也最稀少的,就是北极狐。
当然,也有可能是赤狐,毕竟国际动物界都知道,因为气候变化,赤狐北扩,压缩了北极狐的生存环境,目前只有极北保护区内还活动有数量稳定的北极狐。
可他们这个村属于临海低地,而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山地苔原和冻原以及高海拔地区。临海区域见到北极狐的可能性极为罕见,通常还不是北极狐主动前来。
陈影脑海中的念头一闪而过,看向三人的目光也带上了些许审视。
“喂,你不会以为是我们把这个家伙抓来的吧?”其中受伤最轻的那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早知道这家伙性子这么暴躁,我们就不救它了。”
“救它?怎么说?”
从这个年轻人口中,陈影得知他们居然是从一只狼獾的口中把这个小家伙救出来的。
“那么,那只狼獾呢?”
“跑了。我们吓唬了它一下,那家伙丢下这只狐狸就跑了,喏,就是这家伙。”
这只身长一米左右,看上去像一头小棕熊的家伙,就是著名的猎食者“北极狼獾”。
这家伙的食谱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驯鹿。特别是在冬天,它们捕食一头驯鹿后当场吃掉一部分,剩下的分成几份分开掩藏起来,等到食物匮乏时再挖出来继续吃。
寒冷的北极圈冬季,荒野就是天然大冰箱。
那三个年轻人抱怨了一会儿后,等到村长回来又沟通了一会儿,三人决定先去邻镇打疫苗。
毕竟那头狐狸是野生动物,谁知道有没有带致命细菌。
他们离开之前,陈影用家里的药给他们的伤口做了消毒处理,并让他们替自己给邻镇的医生代问好。
四个月前陈影跟邻镇路过的时候,挽救了医生家里养的宠物犬,两人由此交好。
三个年轻人离开后,陈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去自己家。
刚走到沙滩那儿,就看到两大四小外加不大不小的几头海豹对着路边的灌木丛做出警惕和预备攻击的姿势。
心里一咯噔,寻思该不会是那头小狐狸跑他这边来了吧?
照说应该不至于。他们这个村子居民很少,房屋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他家和老夫妻家的屋子也隔了五六十米的距离,也就花园挨着。
他家到另一边的邻居家更远,中间还有快十米的野生灌木丛。
虽然是野生灌木,但家家户户都把靠近自家的植物打理得很整齐,地面除了落叶和草坪,没半点垃圾。
平时也会有野生小动物在这里出没,不过都是些常见的动物,什么鸟类,松鼠类的小家伙,它们的体型可引不起这么大的动静。
陈影顺手拿了一把扫落叶的户外扫帚,小心翼翼的靠近灌木丛。
才刚靠近,就听到了嘤嘤声,慢慢蹲下来,顺着灌木丛稍微稀疏一点的根部看进去,一只瑟瑟发抖的小家伙跟他对上了视线。
小家伙受惊,猛的蹿出去,顺着另一边有残留积雪的草坪往小木屋方向跑去。
陈影连忙跟上去,费了些周折,在木屋旁边的工具小屋的角落里,把这只看上去还没完全成年的小家伙给抓住了。
小家伙朝陈影做出威胁的龇牙动作,过了两三分钟,它的眼神逐渐迷惘起来,甚至连叫声都变成了夹子音。
“嘤嘤,疼,好疼,好饿,嘤嘤~~”
陈影从旁边的木架上取了一双工作用的厚手套,艰难的戴上后,把小狐狸拎起来检查了下。
从皮毛上看不出有什么伤,但在拨开颈部的毛后,发现了两个尖利的牙洞伤。它运气不错,应该是刚被狼獾咬住就被三个年轻人救下了,伤口不是很深,血才流出来就被厚实的毛发糊住,间接起到了一点止血作用。
被陈影拎起的姿势不太舒服,小狐狸四只爪爪抱住了他的胳膊,娇滴滴的声音不停的被挤出来,听得人牙酸。
刚把它从工具小屋带出来,就看到村长和村里两个居民拿着捕兽的工具朝他家走来。
“陈,这只小家伙怎样了,要不要打动物保护协会的电话让他们过来带走它?”
知道陈影是兽医,也知道他在救助海豹,但村长他们觉得陈影应该是对海豹或者海洋生物比较了解,陆地生物,特别是他们这边才有的特有种北极狐,应该不在陈影的救助范围内。
“这个小家伙被吓到了,身上还有点伤口,我需要立即处理。如果村长先生方便的话,请以村里的名义给动物保护协会发个说明邮件过去,看他们准备如何处理这只受伤的北极狐。”
小狐狸的伤并不致命,用了药,最多三四天就能恢复。
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北极狐属于濒危物种,个人不得私自饲养或处置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必须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而且《动物福利法》也规定,,非专业人员擅自救助野生动物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伤害,需由持证兽医评估健康状况。
好在陈影就在本国最权威的兽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这三年里也拿到了动物救助需要的各种证件。由他来临时处理北极狐的伤完全没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救助人会把被救助的北极狐安置在黑暗的纸箱里,并保证周围比较安静,以此来减少受伤狐的应激反应。
可这只北极狐不乐意去小黑屋住,它就想被温柔的两脚兽抱着,嘤嘤(╥╯^╰╥)
剪掉被污染的毛发,处理好了伤口并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陈影抱着小狐狸进入木屋。
一楼东边的房间是专门改造出来的临时动物收容所,里面有个大柜子,装着不少猫科犬科动物喜欢的玩具。
说起来,北极狐有两种色型。
白色型一般生活在苔原地带,以旅鼠等为主。而蓝色型通常生活在临海区域,以鱼类为主,偶尔也会捕食海洋哺乳动物、海鸟、海豹等。
这只小家伙应该是白色型,食物以肉类为主,所以等它的伤口处理好后,陈影提前解冻的鸡肉也放到了它面前。
小家伙嗅了嗅,啊呜一口咬上去,眼睛微眯,表情巴适得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最新章节,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最新章节,护林日常:豹姐,我真不会做媒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