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718屁帘儿

小说: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作者:工具超人 更新时间:2025-03-30 10:22:2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下午大课间,唐植桐先去了一趟科研班,交了个零件,看着同学们忙碌的样子,放弃了在这边作风筝的打算。

  唐植桐之前打算在这边把风筝做了,拿回去给小王同学一个惊喜,但科研班的其他同学都在忙正事,自己在这边加班干私活就有些不合适了。

  其实在家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可以让小王同学有点参与感嘛。

  放学回家的路上,唐植桐本来想顺道买点糊顶棚用的大白纸糊风筝来着,却被告知没货了。

  大白纸没货实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说情理之中是因为四九城连学生用的纸张都限量、定向销售了,其他纸张肯定是稀缺的。

  说意料之外是因为四九城的百姓有糊顶棚的习惯。

  顶棚不仅能有效隔绝房顶掉下来的尘土,还能增加屋内的亮度,尤其是用白纸糊的那种。

  有条件的用白纸,没条件的就用报纸,短则一年,长则三年,肯定是要糊上一回的,因为天冷后做饭都在屋里,烟熏火燎,纸张要么被熏的乌漆嘛黑,要么早就熥的破了洞。

  办法总比困难多,没货也没难住唐植桐,路边找了家中药铺就钻了进去。

  现下无论是国营,还是合营,只要是中药铺,一律使用环保材质,麻纸都是成捆的进,随用随裁。

  唐植桐进门一瞅,店里人不多,一个抓药的伙计在给病人抓药,一个山羊胡老头,戴着老花镜坐在一旁。

  这明显就是家传的店面,即便是已经合营,上面也懒得派人那种,毕竟懂中药的还是这帮人,药材公司只要把握着进销渠道,他们也翻不了天。

  “掌柜的,能从您这买两张麻纸吗?”唐植桐往老头面前一座,先把钱掏出来。

  老头头都没抬,眼珠子往上一挑,从老花镜上方的空隙里看了唐植桐一眼,摆了摆手,又看起了书。

  “要不,粮票?”唐植桐见这招不好用,又从兜里掏出了粮票,粮票是从家里拿的。

  这粮票本来是用来还给谷漫苍的,但考虑到四九城粮票跟学校粮票不同,谷漫苍用起来不方便,唐植桐就换成了干粮,将以前囤下的窝头取了一斤半给他。

  一斤粮食能出一斤半成品,哪怕用学院里的粮票去买饭,食堂也都是按原料重量来打饭的,这很合理。

  “五张。”老头这回痛快了,把书放下,摘下老花镜,给唐植桐比了个手势,因为他看清了唐植桐拿的粮票,半斤面额。

  “我只要两张,您给找一下零?”唐植桐指了一下旁边放着的大张麻纸,没讨价还价。

  “成吧。”老头吧唧下嘴,最终还是同意了下来,二两粮票虽然不多,但够自己吃一顿早饭了。

  拿了纸,找了零,唐植桐将麻纸卷成筒状,从药铺要了一截纸绳,绑起来出了门。

  等进了家门,唐植桐就看到凤芝撅着屁股拿着小棍在厕所门口扒拉:“嘛呢?脏不脏?”

  “哥,老师让找苍蝇蛹,明天要交作业。”凤芝听到哥哥的动静,小棍也不要了,扔在地上,哭丧着脸转身跟唐植桐求助:“哥,咱家没有苍蝇蛹,我明天怎么交作业啊?”

  “一会我帮你找,先去洗手。你看看你,小姑娘家家的,弄一身土,埋汰人。”唐植桐心里有数,家里能有苍蝇蛹才怪了,前阵子堆肥、翻地早就用挂薅过一遍了。

  “这老师也是,去年就搞这一套,今年一个个都菜秧秧的,还搞。”张桂芳对此也是一肚子牢骚。

  “爱国卫生运动嘛,前几天还登报了,都是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唐植桐想起了前些天看的报纸,替老师叫了一下冤。

  城里还好一些,也就交点苍蝇蛹、苍蝇、蚊子、老鼠啥的,农村那边除了这些,还会要求学生捡大粪交公,每个人都有斤数任务,完不成只能自己想办法,大多数都会打自家那点农家肥的主意。

  至于交上去的农家肥都去哪了,谁知道呢?

  “你买纸做什么?糊顶棚?咱家今年不糊了吧,不光费纸,还费粮食。”张桂芳注意到儿子拿回来的纸张,不打算糊顶棚,糊顶棚得打浆糊,自家面积大,少说得一斤多面粉。

  “嘿嘿,不是糊顶棚的,我打算做个风筝。”唐植桐挠挠头,买纸的时候压根没想着自家顶棚。

  “那还用得着买纸?用报纸就行。”张桂芳看了儿子一眼,知道儿子这么干肯定是想带着儿媳妇玩,没有反对。

  “这个可以画画,好看一点。”给小王同学玩嘛,唐植桐确实是想做的美观一些。

  “是不是又想抽门帘?这回从下边抽,抽了绑好,别散了架。”儿子、儿媳都是挣工资的人,每个月都不吝啬,张桂芳没有为了一个风筝而说三道四,这回很痛快。

  “好嘞,您就放心吧,指定不能毁了门帘儿。”唐植桐保证道。

  四九城百姓的门口,一年到头要挂两次门帘,冬天挂棉布门帘,避免热量外溢,夏天的时候挂竹门帘,防止蚊虫进入房间。

  竹门帘跟凉席似的,不仅能有效隔绝蚊虫,通风性也好,但价格相对较高,没钱的会选择草编门帘,经济情况再差一点的干脆用破布拼一块挂门上,反正家家户户都得有这么个物件。

  唐家用的是竹门帘,价格虽然高一点,但能用好几年。

  张桂芳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唐植桐曾经抽了自家门帘里的细竹条,跟马克俭一块做风筝。

  “哥,苍蝇蛹。”凤芝此时压根没有心思关心什么风筝,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得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行,知道了。你在屋里写作业,我帮你找。老师让找几个?”唐植桐放下自己的挎包,问道。

  “二十个!”凤芝伸出了两个手指头,比划了一下。

  “写作业去吧,等你写完了,我肯定给你找齐二十个,只多不少。”唐植桐赏了妹妹一个脑瓜崩。

  苍蝇蛹这东西还算是比较常见,很多人可能见过没留意。

  苍蝇过冬的方式有好几种,其中苍蝇蛹是最常见的。

  苍蝇蛹的外壳和密闭空间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冻能力,能够在低温环境中存活,一般会隐藏在厕所的墙缝,猪圈、鸡圈的土里,甚至树皮的缝隙里。

  唐植桐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凑齐了凤芝所需要的苍蝇蛹,撕下一块报纸,给她包起来,准备让她明天交上去完成任务。

  至于这些苍蝇蛹最终去向何方嘛,唐植桐觉得肯定不会是肚子里。

  “你这是在干嘛?”小王同学跟凤珍一块进家门,一转头就瞅见了正跟门帘子较劲的丈夫。

  “抽两根竹条,今晚做个风筝。你俩怎么赶一块去了?”唐植桐见她俩一块进门,问道。

  “我从单位折了几支花,给咱妈送了两支过去,路上赶巧碰到凤珍了。好看吗?”小王同学献宝般的从车把上拿下绑着的几支花,问道。

  “嗯,好看,喜庆。喏,刷刷酒瓶,插起来吧。”唐植桐顺手从地上捡起个酒瓶,这还是马克俭前两天来哥俩喝的那瓶汾子。

  家里的酒瓶除了需要使用的,用不上的都被张桂芳堆在了南院墙根儿,放这边攒着,等多了一块卖。

  “嗯,再给我一个,我给正屋也放一支。”小王同学一手接过酒瓶,另一只手拿着花,说道。

  “嫂子,我来吧。”凤珍看哥哥忙着,嫂子手腾不出手来,说着就弯下腰拿起个酒瓶。

  “行了,你们去刷瓶子吧,我绑一下门帘。”唐植桐抽了两根竹条,都是从门帘最底下抽的。

  之所以从底下抽,一来蚊虫没那个智商从底部进门,二来容易重新绑牢,好让门帘保持原来的紧凑。

  小王同学拿到酒瓶,进屋就开始忙活,刷完后灌上大半瓶水,把花枝修剪一下,错落有致的插进瓶口。

  酒瓶的瓶口小,放不下多少,小王同学将剩下的花摘下来几朵,插两个小姑子头上:“去,照照镜子,看看好看不。”

  “好看!”凤芝在镜子面前左右转着脑袋,怎么看都看不够。

  凤珍内秀,站在妹妹身后照镜子,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的笑容显现出她也是很喜欢的。

  “妈,我给您也插一朵吧。”小王同学又选出来两朵花。

  “我老了,不跟你们年轻人凑热闹。”张桂芳如避蛇蝎,赶忙摆手。

  “谁说您老了?一点都不老,插上花好看着呢。”小王同学可不信这套,想给婆婆插个头花,怎奈婆婆头发短,根本插不住,最后只能夹在耳朵上。

  “你们玩吧,我拿着看看就行。”张桂芳老觉得别扭,将花拿在手里端详。

  她以前接触的都是年画里的花,小的时候顾不上爱美,一天天比牛马都忙,看到其他同龄的小伙伴头上插着花儿也曾羡慕过,但根本顾不上。

  一旦干得少了、干的慢了,就会挨一顿劈头盖脸的打。

  哪怕就这样,也没能避免被卖的命运。

  虽然婆婆待自己好,但毕竟是为人妇了,就更顾不上这些了。

  “嚯,群芳争艳啊?”唐植桐进屋后看着小王同学脑袋后面别着一小支玉桃花,凤珍头上插着梅花,凤芝的是桃花。

  梅花花期很长,从家里消寒图还没涂完就开始含苞待放,一直到现在,消寒图都涂完好些日子了,花期还没过去。

  “好看吗?”小王同学扭过头,展现给丈夫看。

  “嗯,好看,人面桃花相映红嘛。你们单位花挺多啊,以前怎么没看到过?”唐植桐赞了一句,在这次之前,只有在盛夏的时候,凤芝偶尔出去跟邻居家的小孩玩会从外面摘上几朵野花回来,其他时候家里基本与花绝缘。

  老百姓家嘛,都是以吃为重,没有谁家特意养些花花草草,也就能吃得饱的人才会有闲心弄这些。

  比如小王同学,明显是以前就接触过,这就是家庭之间的差距。

  “都在楼后面藏着呢。手里是什么?”小王同学看着丈夫手里的纸包,问道。

  “苍蝇蛹,凤芝的课后作业。”唐植桐将纸包交给妹妹,嘱咐道:“放好了,别拆开,明天交给老师。”

  小王同学一听是这玩意,心里膈应的很,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

  安安稳稳吃完饭,该写作业的写作业,唐植桐捏了点面粉放炒菜用的勺子里,倒上些水和开,蹲在炉子上打浆糊,准备一会做风筝用。

  “你怎么想起做风筝了?”回到厢房,小王同学坐在唐植桐对面,看着他忙活。

  “你不是说很久没放风筝了吗?天也暖和了,我寻思着做个风筝,带你出去踏春,玩玩。”唐植桐笑道。

  “我就随口一说,你真往心里去啊?”这话比什么甜言蜜语都管用,小王同学听后,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那是,得记着。我先用报纸糊一个,好些年不做,都手生了,你可不许嫌丑。”唐植桐点上蜡烛,准备烤竹条,旁边放着刚才打好的浆糊。

  “只要是你做的,我都不嫌丑。”小王同学胳膊肘拄在膝盖上,两手托着腮,看的专注。

  “嘿,一会做好了,咱量一下尺寸,然后在麻纸上裁下个合适的尺寸画上画,等重新糊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带画的风筝了。”唐植桐一边忙活着,一边说着自己的打算。

  “嗯,行。看你这动作,真不像是手生的,以前没少做吧?”小王同学看着竹条在丈夫手里慢慢定型,问道。

  “哪能?小时候做屁帘儿是要挨揍的。”唐植桐摇头,自己小时候确实做过,但做的次数不多。

  “屁帘儿?”小王同学头一回听到这词,很是好奇。

  “就是这种简易风筝,因为像小孩子穿开裆裤遮屁股的那一块布,四九城大多称之为屁帘儿。”唐植桐指指手里正在做的风筝解释道。

  “这称呼还真……别致。”小王同学受到了四九城地道的洗礼,一时不知道如何形容,但她对丈夫挨揍更感兴趣:“小孩子锻炼一下动手能力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挨揍?”

  “因为做屁帘儿需要用到竹条啊,小孩子自己劈不了竹子,就只能打门帘的主意。”

  “门帘多金贵,小孩子抽完以后也不知道绑好,一个不留神,整个门帘都得散架。”

  “我记得有一回麻三哥趁邻居睡午觉,从人家的门帘上抽了两根,结果被人家苦主找上门告了状。”

  “那大妈站在麻三哥家门口,就这么看着他挨揍,不光不上去拉着,嘴上还劝:他还是个孩子,打两下得了。

  你瞧瞧这语气,这表情,光说不拦着,像是在劝吗?明明是拱火嘛。”

  唐植桐停下手里的活,活灵活现的给小王同学表演了一下四九城百姓的日常阴阳劝架。

  小王同学在一旁捂嘴笑,不说话。

  “要我说,这揍挨的不冤。麻三哥做完屁帘玩的欢了,马大爷还得跟在后面擦屁股,找走街串巷打帘子的手艺人花钱打帘子,得给邻居补好啊!”想起小时候的糟烂事,唐植桐也跟着笑。

  “你小时候偷着抽过别人家的门帘吗?”小王同学不怎么关心马克俭的童年,反而更想了解丈夫小时候是什么模样。

  “那不能,我没那个胆儿。”唐植桐立马摇头,摇头过后,理直气壮道:“我都是抽自个家的,你婆婆今天还说这事来着。”

  “呸,胆小鬼。”小王同学笑的更欢了,“那你挨揍了吗?”

  “揍啊,怎么不揍?作屁帘得有竹条,屁帘做好以后得有线吧?我那天不光抽了竹条,还从咱妈针线筐里顺了一卷棉线……”

  白天玩的欢,晚上屁股就遭殃,白天有多欢,晚上屁股就有多疼,这也许就是小男孩完整的童年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