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纯面色发苦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诏命。

  官家让他留在后套地区,组织百姓协防的磴口。

  他盼望的是回撤的调令,在他看来这五原城根本没有守得住的可能,还不如撤回九原城,毕竟有岳飞在,西夏也不敢造次。

  而且这磴口城,是一座立在山间上的围不过四里的小城。

  磴口城,面相河套方向是一个大大的缓坡,骑着马就能冲上去,这也是当初韩世忠能够一战定磴口的原因。

  面对兴庆府的方向,就是一个高约十多丈的断崖。

  所以,如果真的守城的话,这座城池,是极为易守难攻。

  况且大宋的军队,还在上面建了串楼,从西夏方面进攻,其实很困难。

  这是守城的基础,与其说这是一座城池,还不如说是一处关隘。

  但是磴口城下,是黄河滩淤。

  这条从亘古就流经黄土高坡的河流,冲刷了足够行军的滩淤!

  而且在秋冬季即将枯水的季节里,西夏人错非是傻了,才会正面攻打磴口!

  所以守住磴口完全没有什么用,因为敌人可以绕行攻打五原城,然后控制整个后套地区。

  张孝纯不知道怎么守城,呼延通满不在乎的拿过来诏命看了半天,说道:“那就不往磴口派人呗,反正官家给了你我便宜行事的权力,竭尽全力守住五原城就是了。”

  “不打过谁知道能不能打得过。”

  呼延通显然是一个军人的思维方式,他不知道守城其实是一个调度工作。

  而且这五原城原来是西夏人的地盘,是在敌人的地界里打仗。

  当然呼延通也不在乎这些,当兵的哪个不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赢了,就割下敌人的脑袋当夜壶。输了,被敌人割下脑袋当球踢。

  “我试试吧。”张孝纯有些不确信的说道。

  塞外刮来的寒风被阴山所阻拦,吹不到后套里面,但是大雪也有膝盖那么厚,西夏人选择此时进攻,并不是没有原因。

  如果这次拿不下后套,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后套。

  张孝纯合算着这事应该能办。

  官家的工赈院的制度,在张孝纯看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当成核心政令被执行。

  所以他到了两套地区之后,就用了最快的速度普及了这套制度。

  第二套就是仿照官家在太原城的诏命,就是均田令的推行。

  当然这种直接掀翻当地土蕃利益集团的政策,遭到了无数土蕃的阻止。

  张孝纯是一个绝对聪明的人,学富五车,否则也当不了进士。口若悬河,舌绽莲花不在话下。

  他并没有试图和土蕃讲道理,因为他知道这天下什么才是最大的道理。

  他选择对付土蕃的时候,直接让呼延通亮出了拳头。

  这群土蕃和西夏的勾连极深,他们更希望西夏人统治而不是大宋。

  其中的人员也很庞杂,西夏人,吐蕃人,西域人,波斯人,色目人都有。

  但是他们的意见并没有被张孝纯所采纳。

  在王禀面前瑟瑟发抖的张孝纯,像一只小白兔一样。

  那是因为王禀那是连金人都极为头疼的狠人。

  但是面对这群借着西夏威势作威作福的土蕃,张孝纯的能力尽显无疑,狠辣和决断。

  土蕃面对这呼延通和张孝纯一拉一打的政策面前,抵抗相当的无力。

  最后他们不得交出了世代被他们控制的土地,然后被纳入了户籍。

  在详细询问了官家关于户籍执行问题上的种种意见之后,大宋的户籍上终归没有将他们黑汗人、大食人、色目人的人种写在户籍上,而是统一写成了宋人。

  张孝纯能够品出写奇怪的味道来。

  这群人现在人以群分,但是数代以后,大家都是宋人了。

  土蕃们并不甘心交出土地,但是这世界上的力量,最强大的大宋皇帝,逼迫他们交出土地。

  如果仅仅是大宋皇帝,他们还能够稍微低抗下,毕竟天高皇帝远,呼延通这一万山河辅军,不见得玩的过土生土养的土地主。

  但是很不幸,当初他们用十收七租的租子,就可以哄骗的百姓。

  在推行均田令的一瞬间,百姓“背叛”了他们。

  百姓在得知了大宋的皇帝的均田令之后,就坚定的站在了张孝纯,或者说大宋皇帝这一边。

  土地是根本,是命根子。

  张孝纯也因此收获了大量的人心。

  他将五原城的诸多军监建立起来,军器院和弓院的分司第一时间成立起来。

  而工赈院也为了支援河套地区的建设,高薪聘请了一批大宋的工匠,来到了这里。

  这一切,说放弃就放弃,别说大宋皇帝不甘心,他也不甘心啊!

  从无到有这一切,都是在他眼前,凭白出现的基业!

  他还没那么大的度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北宋当明君,回到北宋当明君最新章节,回到北宋当明君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