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绛,入夜时分。
李堪登上北边城墙,墙上相隔二十来步,就是一座新搭建的木棚。
吏士、青壮义兵五十人一队,就安置在一个木棚内宿夜。
李堪巡视七八座木棚,军吏汇聚,跟在他左右。
来到门面城楼处,守在这里的侯选指着汾水北岸:“匈奴今夜营火更多,比昨夜多了近乎三分之一。”
李堪上前两步,抬手搭在女墙新固定的门板上,门板两侧已经涂裹了一层混杂麦秸的黄泥。
整个北绛城墙,通过加固木板的方式提升了三尺。
使得守军躯干得到了有效保护、遮蔽。
李堪仔细观望北岸匈奴营火,脸上看不出情绪变化。
他与侯选都是汾阳周边寒门出身,随着前年赵谦正式讨平白波军,大多数白波军被遣返为民。
依靠这些失去组织的白波旧兵,他们这些人也重新发展起来。
匈奴南迁,各种零散人口迫于生存压力,也只能加入他们。
如今家眷都已向南迁徙,北绛城内居民也是强行摊派,留下近千人青壮。
李堪观察片刻,抬手一拍,询问:“匈奴舟船多少?”
虽然赵彦南下时就传告各县搜集舟船,但不可能尽数搜完。
目前大量船只就藏在浍水上游,拖到芦苇丛里隐藏。
侯选略回忆,语气不是很肯定:“约百余艘出头,在一百三十艘左右,具体运力,一次在千人左右,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人。大约往返十三次,才能全军渡河。”
李堪说出自己的看法:“上游控于匈奴,他们最少有三百艘船。或许他们已在白波谷、襄陵渡河,这里是疑兵,以及援兵。”
至于派遣斥候侦查……用不着。
对李堪、侯选来说,这么多年与匈奴打交道,已经摸清楚匈奴人的行事风格。
躲避匈奴人清剿时,越是派遣斥候,越容易被匈奴顺着斥候运动轨迹抓住主力。
如果天子、百官队伍很穷,没多少人,匈奴人也不会当回事。
现在别说卫氏金库,光是随驾左右的青壮士兵,就值得匈奴人来抢。
匈奴人不仅缺女人,也缺青壮男子。
匈奴各部之间相争,拼的就是青壮男子的数量。
哪怕是奴隶,也能增强生产效率,在部族争斗时贡献力量。
李堪已有了判断,反问:“文则如何看?”
侯选凝视北岸匈奴人营地:“匈奴人此番不下三万人,来了五个大部。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黄金。我怀疑他们布置了两道疑兵,一道在这里,一道在襄陵,而真正的精锐,还在襄陵。”
彼此打了五年时间,侯选从不会轻视匈奴人的战术。
李堪略思索,就说:“还请与我一同署名,上报赵侍中。”
“此应有之事。”
侯选忽然问:“伯承,你说这一战即便打赢,赵侍中部伍会折损多少?”
赵基那里还有多余的兵员,只是反复淘汰之下,才有八千虎步,又只带其中五千北上。
极限压榨,安邑附近还能再出三到五千的青壮兵力。
北绛城中四千多人,北上的朝廷、河东兵马八千,不及匈奴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侯选不是没打过敌我比例如此悬殊的仗,但那就双方规模几百人的仗,跟眼前没法比。
侯选所问,让李堪沉默片刻,就说:“我们不能输,如果输了,河东将尽为匈奴人所有。”
成宜、程银都已经跑到渭北了,但还是被李傕吓的退了回来。
李傕与匈奴人,实际上很多时候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河东人看似是司州,可文化上,地域上,往往被外人视为并州的一份子。
也不能说是并州,而是太原、河东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可以视为晋的一体两面。
秦晋过于强势,两汉没有秦王,也没有晋王。
正是因为这个集团比较强,才强行分开,太原隶属并州,河东隶属司隶。
真把李傕、郭汜这些杀红眼的凉州乱兵引到河东,这些人发疯起来,能顺着汾水一路砍到太原,直到把太原烧成白地,这些人才会退兵。
因为历史传统以及出身的因素,李傕可以毫无芥蒂的与汾北匈奴人达成合作。
就此前凉州人反抗时尽诛关中并州人的残暴做法来说,河东人很难从李傕手里落到好处。
李傕即便手软,匈奴人也不会手软。
赵基那里肯给粮食养他们的家眷、子弟,父老,又有这样的同生共死的生存压力,他们只能钉在北绛,守住这个战略节点。
匈奴人缺乏攻城器械与战术,守住北绛不难。难的是野战重创匈奴,否则匈奴聚散无常,耗也能耗死你。
很快,两人连同县令赵绪署名的军书向南派发,两名使骑快马疾驰。
稷山、紫金山之间的隘口,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也用木栅栏、壕沟勉强搭建出一道防御屏障。
守在这里的是闻喜、南绛以及南迁人口中的青壮,不下三千人。
分屯据守,各守一段。
两侧山中小路,也搭建临时营寨,据险而守,防止匈奴斥候穿插。
而今晚赵基督兵在后,当天子车驾队伍抵达闻喜北乡时,赵基所督后队才过桐乡中车里。
中车里赵氏旧宅连着附近邻家屋舍废墟、院落都被一圈木栅栏围了起来,应该是本地乡老组织、施工的。
中车里内生活着南迁而来的各种人口,赵基本想夜里返回故宅看一看,代替原身将地窖里的那些尸骨重新下葬。
但中车里人口三四百人,坍塌里墙内侧都搭着各种木棚,他也就息了打搅这里的心思。
继续督兵北上,又行五里地,就是曲沃旧城。
北绛、南绛、闻喜、安邑这四县内,有太多类似于曲沃旧城的城邑,人多的是乡邑,人少的就是里,甚至还有的古城直接废弃,无人居住,任由风雨侵蚀。
曲沃旧城也不例外,挤满了南迁避乱的妇孺人口。
驰道上黑旗虎步、虎贲步骑缓缓行进之时,重新焕发人气的曲沃旧城上生着营火,里面的老人、健妇持投矛、木矛、投石索站在城上观望。
对于军队,哪怕是朝廷官军,这些迁徙至此的老人、妇女也不敢放松警惕。
哪怕明明知道是河东籍贯的士兵,可白波军也出自河东。
赵基情绪稳定,又行十二三里,终于抵达北乡。
徐晃已经划分好宿夜营区,并送北绛守军的军书。
天子车驾入屯北乡,虎步军则在北乡以北驻屯。
北乡之北,虎步军围车为垒,各处营火点燃。
赵基巡视一圈后,才来到中军区域。
这里贾诩、裴秀已重新组装了沙盘,羽林中郎将毌丘毅、侍中裴茂也在。
赵基将看过的北绛军报递给贾诩,抬手摘下重盔……这是铁浮屠款式战盔,更准确来说是宋重装步人甲战盔。
据说三套步人甲的甲片拆下来,可以做三套铁浮屠使用的骑用铁铠。
夜风吹刮,营火摇摆,不时有火星飞出。
赵基不由想到了应募虎贲时,夜宿北乡的情景,环视一圈对裴秀笑说:“七哥,我还记得当时在北乡宿夜,我出了两只鸭子。一只孝敬给了胡兵曹,一只乱炖,与伙伴一起吃了。”
家里有些积蓄的虎贲,那天晚上都出了些东西,吃的很是丰盛。
胡班还舍不得吃那只鸭子,托北乡的人送到家里去了。
赵基感慨完毕,脸上没有笑意:“今日兵马百倍于当夜,我却没有一点喜悦之情,何也?”
裴秀坐在最末席,此刻也只能逾越规矩,回答:“阿季不要有负担,保卫乡土,大丈夫死而无憾。”
“好,那就放手一搏,收拾前人留下的烂账,给后人撑起一片太平安乐的天穹。”
赵基神情木然看贾诩:“文和先生,你在我心中价值不下一万精兵。”
贾诩谦和笑笑:“侍中过誉了。”
对于西凉毒士不毒士的,虽然很不想承认,可半夜里独自想起来,多多少少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得意。
这种事情不好宣扬,贾诩笑罢,就说:“侯选、李堪皆是健将,他们不会无的放矢。我以为推论的有理,侍中以为然否?”
“我认同他们的观点,匈奴人不可等闲视之。”
赵基可没有公卿盲目自大的习惯,就问:“如何破之?”
“于翼城筑坝,伺机开掘。”
贾诩抬手在浍水上游的翼城点了点:“纵然匈奴藏精兵于后,我军兵力终究寡少,先击其拦路之兵,引北岸之众渡河,再以强军破其半渡之众。若彼有大队精骑从我东北杀来,就以水蔽之。”
至于沿途冲毁的水田、水利设施、木桥之类,贾诩浑然不在乎。
在场的去卑、徐晃、毌丘毅、裴茂,以及与裴秀一起坐在末席的贾逵都无反应。
打赢匈奴,才拥有讨论损失的资格。
否则保存的再好,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贾诩说罢环视一圈,见都是注重实用之辈,顿时就有一种不想继续伪装什么正人君子的冲动。
众人目光环视,顿时气氛也就融洽许多。
哪怕是毌丘毅,也觉得胜利又近了一些。
(本章完)
李堪登上北边城墙,墙上相隔二十来步,就是一座新搭建的木棚。
吏士、青壮义兵五十人一队,就安置在一个木棚内宿夜。
李堪巡视七八座木棚,军吏汇聚,跟在他左右。
来到门面城楼处,守在这里的侯选指着汾水北岸:“匈奴今夜营火更多,比昨夜多了近乎三分之一。”
李堪上前两步,抬手搭在女墙新固定的门板上,门板两侧已经涂裹了一层混杂麦秸的黄泥。
整个北绛城墙,通过加固木板的方式提升了三尺。
使得守军躯干得到了有效保护、遮蔽。
李堪仔细观望北岸匈奴营火,脸上看不出情绪变化。
他与侯选都是汾阳周边寒门出身,随着前年赵谦正式讨平白波军,大多数白波军被遣返为民。
依靠这些失去组织的白波旧兵,他们这些人也重新发展起来。
匈奴南迁,各种零散人口迫于生存压力,也只能加入他们。
如今家眷都已向南迁徙,北绛城内居民也是强行摊派,留下近千人青壮。
李堪观察片刻,抬手一拍,询问:“匈奴舟船多少?”
虽然赵彦南下时就传告各县搜集舟船,但不可能尽数搜完。
目前大量船只就藏在浍水上游,拖到芦苇丛里隐藏。
侯选略回忆,语气不是很肯定:“约百余艘出头,在一百三十艘左右,具体运力,一次在千人左右,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人。大约往返十三次,才能全军渡河。”
李堪说出自己的看法:“上游控于匈奴,他们最少有三百艘船。或许他们已在白波谷、襄陵渡河,这里是疑兵,以及援兵。”
至于派遣斥候侦查……用不着。
对李堪、侯选来说,这么多年与匈奴打交道,已经摸清楚匈奴人的行事风格。
躲避匈奴人清剿时,越是派遣斥候,越容易被匈奴顺着斥候运动轨迹抓住主力。
如果天子、百官队伍很穷,没多少人,匈奴人也不会当回事。
现在别说卫氏金库,光是随驾左右的青壮士兵,就值得匈奴人来抢。
匈奴人不仅缺女人,也缺青壮男子。
匈奴各部之间相争,拼的就是青壮男子的数量。
哪怕是奴隶,也能增强生产效率,在部族争斗时贡献力量。
李堪已有了判断,反问:“文则如何看?”
侯选凝视北岸匈奴人营地:“匈奴人此番不下三万人,来了五个大部。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黄金。我怀疑他们布置了两道疑兵,一道在这里,一道在襄陵,而真正的精锐,还在襄陵。”
彼此打了五年时间,侯选从不会轻视匈奴人的战术。
李堪略思索,就说:“还请与我一同署名,上报赵侍中。”
“此应有之事。”
侯选忽然问:“伯承,你说这一战即便打赢,赵侍中部伍会折损多少?”
赵基那里还有多余的兵员,只是反复淘汰之下,才有八千虎步,又只带其中五千北上。
极限压榨,安邑附近还能再出三到五千的青壮兵力。
北绛城中四千多人,北上的朝廷、河东兵马八千,不及匈奴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侯选不是没打过敌我比例如此悬殊的仗,但那就双方规模几百人的仗,跟眼前没法比。
侯选所问,让李堪沉默片刻,就说:“我们不能输,如果输了,河东将尽为匈奴人所有。”
成宜、程银都已经跑到渭北了,但还是被李傕吓的退了回来。
李傕与匈奴人,实际上很多时候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河东人看似是司州,可文化上,地域上,往往被外人视为并州的一份子。
也不能说是并州,而是太原、河东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可以视为晋的一体两面。
秦晋过于强势,两汉没有秦王,也没有晋王。
正是因为这个集团比较强,才强行分开,太原隶属并州,河东隶属司隶。
真把李傕、郭汜这些杀红眼的凉州乱兵引到河东,这些人发疯起来,能顺着汾水一路砍到太原,直到把太原烧成白地,这些人才会退兵。
因为历史传统以及出身的因素,李傕可以毫无芥蒂的与汾北匈奴人达成合作。
就此前凉州人反抗时尽诛关中并州人的残暴做法来说,河东人很难从李傕手里落到好处。
李傕即便手软,匈奴人也不会手软。
赵基那里肯给粮食养他们的家眷、子弟,父老,又有这样的同生共死的生存压力,他们只能钉在北绛,守住这个战略节点。
匈奴人缺乏攻城器械与战术,守住北绛不难。难的是野战重创匈奴,否则匈奴聚散无常,耗也能耗死你。
很快,两人连同县令赵绪署名的军书向南派发,两名使骑快马疾驰。
稷山、紫金山之间的隘口,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也用木栅栏、壕沟勉强搭建出一道防御屏障。
守在这里的是闻喜、南绛以及南迁人口中的青壮,不下三千人。
分屯据守,各守一段。
两侧山中小路,也搭建临时营寨,据险而守,防止匈奴斥候穿插。
而今晚赵基督兵在后,当天子车驾队伍抵达闻喜北乡时,赵基所督后队才过桐乡中车里。
中车里赵氏旧宅连着附近邻家屋舍废墟、院落都被一圈木栅栏围了起来,应该是本地乡老组织、施工的。
中车里内生活着南迁而来的各种人口,赵基本想夜里返回故宅看一看,代替原身将地窖里的那些尸骨重新下葬。
但中车里人口三四百人,坍塌里墙内侧都搭着各种木棚,他也就息了打搅这里的心思。
继续督兵北上,又行五里地,就是曲沃旧城。
北绛、南绛、闻喜、安邑这四县内,有太多类似于曲沃旧城的城邑,人多的是乡邑,人少的就是里,甚至还有的古城直接废弃,无人居住,任由风雨侵蚀。
曲沃旧城也不例外,挤满了南迁避乱的妇孺人口。
驰道上黑旗虎步、虎贲步骑缓缓行进之时,重新焕发人气的曲沃旧城上生着营火,里面的老人、健妇持投矛、木矛、投石索站在城上观望。
对于军队,哪怕是朝廷官军,这些迁徙至此的老人、妇女也不敢放松警惕。
哪怕明明知道是河东籍贯的士兵,可白波军也出自河东。
赵基情绪稳定,又行十二三里,终于抵达北乡。
徐晃已经划分好宿夜营区,并送北绛守军的军书。
天子车驾入屯北乡,虎步军则在北乡以北驻屯。
北乡之北,虎步军围车为垒,各处营火点燃。
赵基巡视一圈后,才来到中军区域。
这里贾诩、裴秀已重新组装了沙盘,羽林中郎将毌丘毅、侍中裴茂也在。
赵基将看过的北绛军报递给贾诩,抬手摘下重盔……这是铁浮屠款式战盔,更准确来说是宋重装步人甲战盔。
据说三套步人甲的甲片拆下来,可以做三套铁浮屠使用的骑用铁铠。
夜风吹刮,营火摇摆,不时有火星飞出。
赵基不由想到了应募虎贲时,夜宿北乡的情景,环视一圈对裴秀笑说:“七哥,我还记得当时在北乡宿夜,我出了两只鸭子。一只孝敬给了胡兵曹,一只乱炖,与伙伴一起吃了。”
家里有些积蓄的虎贲,那天晚上都出了些东西,吃的很是丰盛。
胡班还舍不得吃那只鸭子,托北乡的人送到家里去了。
赵基感慨完毕,脸上没有笑意:“今日兵马百倍于当夜,我却没有一点喜悦之情,何也?”
裴秀坐在最末席,此刻也只能逾越规矩,回答:“阿季不要有负担,保卫乡土,大丈夫死而无憾。”
“好,那就放手一搏,收拾前人留下的烂账,给后人撑起一片太平安乐的天穹。”
赵基神情木然看贾诩:“文和先生,你在我心中价值不下一万精兵。”
贾诩谦和笑笑:“侍中过誉了。”
对于西凉毒士不毒士的,虽然很不想承认,可半夜里独自想起来,多多少少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得意。
这种事情不好宣扬,贾诩笑罢,就说:“侯选、李堪皆是健将,他们不会无的放矢。我以为推论的有理,侍中以为然否?”
“我认同他们的观点,匈奴人不可等闲视之。”
赵基可没有公卿盲目自大的习惯,就问:“如何破之?”
“于翼城筑坝,伺机开掘。”
贾诩抬手在浍水上游的翼城点了点:“纵然匈奴藏精兵于后,我军兵力终究寡少,先击其拦路之兵,引北岸之众渡河,再以强军破其半渡之众。若彼有大队精骑从我东北杀来,就以水蔽之。”
至于沿途冲毁的水田、水利设施、木桥之类,贾诩浑然不在乎。
在场的去卑、徐晃、毌丘毅、裴茂,以及与裴秀一起坐在末席的贾逵都无反应。
打赢匈奴,才拥有讨论损失的资格。
否则保存的再好,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贾诩说罢环视一圈,见都是注重实用之辈,顿时就有一种不想继续伪装什么正人君子的冲动。
众人目光环视,顿时气氛也就融洽许多。
哪怕是毌丘毅,也觉得胜利又近了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