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评怒气冲冲上了飞机。

  飞往花旗国跑金球奖,参加几个重要城市影评人协会的晚会。

  想获奖就要跑,早年国内电影人还有幼稚思想——酒香不怕巷子深。

  觉得外国奖项只看电影,不看场外。

  现在基本没几个有这种想法,都知道越是外国奖项,场外因素越多。

  某种程度上,沈三通说的话一点毛病都没有。

  只是一直以来,没谁像他这样赤裸裸的说出来,在国内展现出来。

  去外面评奖的电影人,都有默契,不怎么说外面坏话。

  总之,想要获奖,不花钱肯定没有得奖的可能。

  “金球奖肯定入围。”

  张伟评来到张一谋这边,让妮妮去后排待着。

  他对老谋子心理优势极大,抱怨:“你为什么不坚持坚持,金球奖颁奖典礼没几天,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立刻打脸沈三通。”

  张伟评不只是因为张一谋不经他允许回应而愤怒,更重要是张一谋在《电影报》的电话采访中,承认了“创作遗憾”。

  暗示在坚持艺术表达,但因为商业上运作原因,不得不做了违心之举。

  张一谋的戏,不就是他张伟评运作的吗?

  等于将黑锅全扣在新画面头上。

  扣也扣了,张伟评从不惧怕争议,他无法忍受张一谋脱离他的掌握。

  你可是张一谋啊,除了他张伟评能欺负,沈三通凭什么?

  沈三通再有钱有势,在资历和位格上,依然没法和张一谋相比。

  这不是沈三通成就多大所能改变,沈三通年龄摆在这了,文艺片时代他才刚刚出生,甚至没出生。

  商业片蛮荒时期在读大学。

  回不到过去,就要承认张一谋的地位,这是已经决定的历史。

  张伟评心里有自己的算盘和计划。

  他看出来了,沈三通做事看似狂妄,其实有边界,公开针对《金陵十三钗》没有选择上映首周,明显在避嫌。

  只要张一谋愿意用自己的形象去对耗,沈三通必然会大损。

  至少也是两败俱伤。

  张一谋不言,张末当了嘴替:“这样做不等于不打自招?我爸的名誉不是你的消耗品。”

  老谋子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可是为什么要打?

  沈三通多大年纪,他多大年纪,沈三通不怕泥巴摸脸,他要脸啊!

  张一谋见张伟评发火,心头有点发怵,也有点抹不开面子:“我退一步也没什么,未必不是好事,要是能获得奥斯卡,舆论会翻转。”

  这是张一谋的打算。

  沈三通一而再,再而三的咬住《十三钗》不放,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奥斯卡始终是一个名片,一张重要的名片。

  得奖就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官方也会从“有限支持”,变成“支持”。

  媒体不用多说,肯定会欣喜若狂。

  老百姓也会高兴,毕竟是国际大奖。

  到时候沈三通就显得尴尬和不合时宜了。

  先笑不算笑,后笑才是真的笑。

  本来《十三钗》国内上映后,跑个一两周宣传,重心就该放在花旗国跑奖,沈三通冒出来,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过电影监制之一蒋志强,还有国际销售FilmNation电影国度的格伦-巴斯纳一直在花旗国活动。

  特别是蒋志强隐隐有所依仗,对方海外关系也很广阔,这次获奖可能性很大。

  “老蒋你还不放心嘛。”张伟评糊弄了一下,他不是很乐观,认为获奖希望不大。

  《十三钗》发行交给了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和Row 1 Prods一块合作在北美发行。

  眼下只有很少的影厅放映,不是大公司,公关能力有限。

  蒋志强关系也就那样,主要是张伟评不愿意花太多钱。

  奥斯卡评委年龄普遍六十岁往上,比普通人更加封闭,除非大砸钱才有希望,张伟评又不可能砸钱。

  “张哥,你有点装清高了。”张伟评不谈奥斯卡,重新规训张一谋,指责他甩锅:“你把屎都甩在我身上,不够兄弟。”

  见张末还想插话,张伟评瞪了过去,呵斥道:“我和你爸说话呢,你小孩一边玩去。”

  张一谋不得不自己来说:“《金陵十三钗》的床戏营销是你亲手策划,将倪妮的旗袍剧照塞满通稿,甚至默许媒体将‘玉墨’称为‘东方色戒’,将《十三钗》比作《色·戒》前传。所以沈三通说消费民族苦难,我连辩驳都做不到。”

  “这不是为了冲奥吗?北美发行商暗示我,情色元素有助于冲奥,不是为了成全你的名声吗?”张伟评喊冤:“这也让这部电影未映先热了,我们是最佳拍档。”

  “我们合作多少年了,我给你拍戏找钱,应付来自各方的觊觎,你弄奥运会,我也等你。”

  见老爹沉默,张末憋不住:“是你等我爸吗?你除了我爸没有其他导演!拍一部戏我爸赚不到什么钱,你独占内地票房和广告植入,口碑崩塌,稍微风吹草动要我爸来承受。”

  “外面多少人挥舞支票要加入我爸的项目,哪次不是你搅黄?”

  “《三枪》电影成本不到3000万,被你做成了8000万,然后借此不给我们分账!”

  “当初《金陵十三钗》的电视、电影版权被我爸一并拿下,确保电影上映在前。”

  “《金陵十三钗》开机了,不少公司想买电视剧版权,严歌苓阿姨找我爸商量,我爸表示当电影进入后期制作,会把电视版权无偿返还。”

  “我爸已经答应人家了,而且人家也是原作作者,你呢,在《金陵十三钗》开机前几个月,将电视剧版权以天价卖出,赚得一笔优厚的版权费。”

  “我爸失信于人!然后这个版权还是我爸买来的,你一分给不分!”

  张末早一肚子火,自己老爹可是张一谋。

  多大的金字招牌,没有张一谋,谁认识张伟评?

  可说出去大跌眼镜,自己老爹在张伟评这里,活的像个奴工。

  “钱!钱!钱!”张末说话的时候,张伟评观察着张一谋,发现对方没有阻止的想法,大怒道:“你张一谋脑子里只有钱了吗!”

  有空乘过来提醒:“这位先生,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和维护良好的客舱秩序,飞机上不能吵闹。”

  空姐走后,张末冷笑:“张叔你也好意思说这话?”

  张伟评望向张一谋,试探:“算了,谁让我们关系好。下部戏,你有什么想法,我都答应你。”

  张一谋看向他,说道:“《十三钗》结束后,我想休息。”

  “行,休息也好,你放心,投资不会少了你的。”张伟评心里咯噔一下,立刻道:“没有你没有我,没有我也没有你。我把钱给你准备好,再找找你擅长的题材。”

  张一谋对张伟评的经济控制深感厌烦。

  尤其在无法摆脱其操控的情况下,张伟评的吃相更令他难以忍受。

  “这次不好说休息多久,也许会直接退休。”张一谋几乎把话说明了:“我的项目不缺合作方。”

  张伟评神色变的狰狞,眼中闪过一抹凶光:“你是怨我让你低头了吗,我会让沈三通给你一个交代。”

  张一谋吓了一跳:“我不需要你做什么,我和沈三通事情结束了。”

  张伟评不理睬:“我还没说结束,就不算结束。我说了,我们是最佳拍档。”

  张一谋心里涌出一团火:“你张伟评做什么说什么,何曾尊重过我?”

  “我说和沈三通的事结束了!你又要重新开始!不过是用外部压力,逼着我和你抱团。”

  看向自己闺女,当着张伟评的面道:“小末子,你下飞机给沈三通去个电话,就说张伟评做什么和我没有关系。”

  张伟评冷笑:“张哥,我让你看看沈三通也不算什么,我也不是泥捏的,谁断我财路,我必定杀他父母,让他身败名裂。”

  “当然了,那几个孩子上户,我一定办好。”

  见他流氓样子,张一谋心中一寒,哪里还不听不出张伟评话里的威胁,气的浑身发抖。

  下了飞机。

  张伟评拍了张图片,发博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

  这个年代,吃这套不少。

  接着道:“最近沈三通对《金陵十三钗》发起了让人费解的攻击,我往好了想,他这么个大老板,不是嫉妒老谋子在国际上的声誉,而是真的有所困惑。”

  “作为行业的老前辈,我还是有些经验的,张一谋导演的作品曾让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沈三通以今日标准苛责历史作品,但不应忽视其开拓性意义。中国电影今日的繁荣,离不开一代代导演的多元探索。”

  “《英雄》是华语电影出海的成功案例,是华语电影史的一座丰碑。”

  “当前更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应对外部竞争,而非内部分歧。好莱坞的强势入侵需要全行业共同应对,包括政策支持、资本引导和创作创新。”

  “三通娱乐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但百花齐放才是健康生态。”

  “盯着国内同行泼脏水,不会让自己更精彩。三通娱乐的成功是好事,但一枝独秀不是春啊!应该乐见更多人成功,不能贺岁档不是第一了就受不了。”

  “中国电影不能只有沈三通!也不某个人的天下!”

  “我多年在国际上混,还是有些人脉的,我建议成立行业联盟,整合资源打造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渠道,同时设立本土文艺片扶持基金。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让‘文化自主’不流于口号。”

  发言后。

  顾长伟、田庄庄等圈内不少电影权威转发,没评论但是态度不言自明。

  张伟评又让人用小号说他不方便说的话。

  一个是道德绑架:“沈导这么有钱,文艺片扶持基金,应该带头捐一个亿!”

  还有一个暗箭伤人:“某些导演私生活混乱,拍戏专挑女演员下手,这种人才该被批判!三通娱乐的‘造星’本质是‘造后宫’!导演私德败坏,如何拍出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张伟评手滑点赞,过了十几分钟取消,但是态度显露无疑。

  沈三通提前接到了张一谋提醒,却没有回应,也没有撤热搜。

  甚至禁止旗下艺人进行公开站队,避免撕裂电影行业娱乐行业。

  他连张一谋都不太看得上,何况张伟评。

  沈三通专心去做新一年公司规划,顺便看两眼春节档。

  还有过春节事宜。

  每年过春节都是一件大事。

  哪怕已经修身养性,但生过孩子以及比较偏爱的,总要照顾。

  齐人之福,不只是福气。

  其中的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然,沈三通不在乎,不代表手下人不在乎。

  他现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

  微博有个新注册小号爆出《新画面十年财务流水》,发现张一谋一直以来,拍戏这方面没有什么收入。

  对比其他导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然后又有一个影评人,写了篇长文《谁在吸张一谋的血?》。

  爆料张一谋在电影方面真不怎么赚钱,完全是张伟评的摇钱树。

  《金陵十三钗》这部戏投资也就是一亿露头,没有六亿,但老谋子根本分不到钱,因为账面亏损。

  电视剧版权上,不仅失信于人,也没有分到一毛。

  张伟评暴怒:“沈三通有种你就站出来,挑拨我和老谋子的关系算什么英雄。”

  下面有网友问:老谋子从电影里有分到钱吗?

  张伟评回复这个网友,给他科普:你知道电影项目如何运作吗,一部戏不只是导演,如何找到足够的资金更重要,当年《英雄》不是我,根本拍不出来!

  下面有人追问:《金陵十三钗》赚的钱到底怎么分的?

  张伟评开启了精选模式。

  目睹这场撕逼大戏。

  乐视贾老板如获至宝,吩咐道:“快,把他们的争论整理一份给我。让人去和张一谋联系,我想约他见见面。”

  贾老板是圈外人,对圈内很多事不了解。

  这是撕逼吗?

  是商机!

  要是早知道张一谋和张伟评是这个合作模式,早就下手了。

  当然,现在也不晚,乐视要能拉来张一谋,算是一炮打响,能给乐视带来巨大的利益。

  他玩的模式类似于华易巨星大导,又不相同,主要是资本运作。

  张一谋,五个亿不算多吧?

  1月15日。

  金球奖公布了入围名单,张一谋以《金陵十三钗》获得个人生涯第五次的最佳外语片入围,同时也是本届唯一的华语片入围代表。

  几乎拿遍各大影评人奖的复古黑白片《大艺术家》(The Artist),则以入围最佳影片等6项提名成为本次金球奖入围大赢家。

  张伟评再次跳了出来,重新放开评论:“人在洛杉矶,金球奖现场,稍后还有奥斯卡。”

  “眼下对抗好莱坞是当务之急,我想告诉沈三通,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需要走出去。”

  陈澈希出来杀死了比赛:“是新画面离不开张一谋,而不是张一谋离不开新画面,连续成功了十年的张伟评,显然已经狂妄的将其抛在了脑后。”

  “张导小看自己,对于自身也有很大妨碍。就说他和张伟评的合作,张伟评一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就指望着他吃饭,张一谋去执导奥运会开幕式,新画面就要喝西北风的货色,哪里来的脸皮装样子?”

  “张导做人太扭捏,他又不是张伟评的傀儡,作为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哪有一点格局,我看更像是没有股份的法人,是私有物。”

  之前要么是小号,要么是影评人,公信力存疑。

  这次是业内人,还是知名美女制片人,抓住双张利益分歧不放,刀刀见血。

  张伟评脸色铁青,悄无声息把微博删了。

  当沈三通得知事情经过,发现张伟评已经删帖跑路,不由笑了。

  张伟评的发言手段很高,回避了问题,又给他扣了帽子,奈何双张的利益分歧,是真实伤害。

  沈三通和《金陵十三钗》最多是理念之争,双张可是赤裸裸利益分配不均。

  不要说老谋子淡泊名利,谁都有欲望。

  作为一直很有创造力的导演,肯定欲望不低。

  沈三通觉得这一世,双张分道扬镳可能会提前到来,因为利益分歧摆在了台面上。

  而且电影市场远超前世火热,张一谋就算没法完全明白自己价值,潜意识里也会为自己争取利益。

  这不是小利益,冯晓刚从华易赚了多少钱?张一谋肯定早有不满。

  沈三通办公室。

  陈澈希抱着一叠行业报告推门而入,她现在制片部门主管之一,负责春节档具体事务。

  “你水平挺高的啊。”沈三通夸奖了一番陈澈希。

  不在乎归不在乎,不用他出手,兵不血刃拿下张伟评,也是开心。

  陈澈希轻笑,将文件放下,指尖划过桌沿:“我不是觉得你需要一把‘干净的刀’吗,每次冲锋在前,对你自己,对公司也不好啊。下次完全可以让别人冲锋。当然,你要是喜欢冲锋的感觉,当我没说。”

  “我会考虑的。”沈三通无视她的小动作。

  1月16日。

  金球奖颁奖礼举行。

  《十三钗》败给了伊朗电影《一次别离》。

  好莱坞贝弗利山,希尔顿酒店,《金陵十三钗》剧组。

  “不要慌,还有奥斯卡。”蒋志强安慰张一谋。

  张一谋叹了口气:“希望如此吧。”

  《一次别离》成本才30万美元,大部分都是手持摄像机摄像机拍摄的。

  大洋彼岸。

  沈三通也关注了金球奖。

  主要想知道老谋子统战价值会不会提升,发现没有。

  《一次别离》沈三通前世看过,这部电影就是润的故事。

  女主想润,男主有个痴呆的老爹不想润,由此引发的故事。

  男女主都是城市中产,讨论了宗教、法律、城市化中的问题。

  沈三通觉得花旗国给波斯留的口子,比给华语片大的多,华语片这种题材很难获奖。

  也不怪波斯心有幻想,另外波斯恐怕自己也是怎么想,毕竟国名叫“雅利安”。

  沈三通也观察到北美观众愈发封闭,媒体内容局限于本土新闻,刻意弱化外部世界真实状况。

  花旗观众越发对外界不在乎,不关心了。

  电视频道,基本没有外部真实信息,主要是当地的新闻,然后是联邦层面的新闻。

  治安在变差,当地新闻不断有各种奇葩的事。

  但是不用担心。

  国外新闻会告诉花旗国人,国外人活的更凄惨。

  类似“我们糟糕,但是外面更加糟糕。”“西欧好一点,但都是小国,管几百万人、上千万,和上亿几亿人口是不同的。”“为了国家我们要忍受”.这样的话术。

  有关中国的新闻更加奇葩,严防死守。

  几个弯岛或者大陆这边留学过去的,再有本子、棒子,顶着别扭的妆容,煞有其事说着听都没听过的奇葩事。

  十年前,《英雄》时候,花旗国主流媒体还允许东方内容出现,北美观众也愿意接受外面信息。

  现在是主流媒体排斥东方内容,同时北美观众不愿意了解外面的世界。

  说明日子不好过啊。

  去年还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粉饰太平表面的暗流很是汹涌。

  沈三通觉得更有意思的,这个时候,有人逃离漩涡,也有人想要进去。

  韩憨上个月发的三篇文章,沈三通也看到了。

  不再以“意见领袖”姿态直接煽动对立,而是以更温和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这个水平敢冠以“三篇”名号,沈三通嗤之以鼻,不过对于公知群体,韩憨“改良”的不可饶恕。

  大概是谈判破裂了,所以最近几天,知名博客作者麦田以一篇《人造韩憨: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质疑韩憨奇迹背后是他父亲和营销团队的功劳,引起轩然大波。

  方舟子也发了一篇长微博:“新的一季开始了:‘天才’韩憨作品《求医》分析。”

  在这篇分析当中,方舟子认为,“韩憨参赛作品《求医》所写其实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医院的求医经历,而不是韩憨作为疥疮患者在1999年的大医院的求医经历。作者的身份,更像是1977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又因肝炎退学的韩人均(韩憨之父)。”

  沈三通甚至知道以后,会有人用网络技术查出“韩三篇”等文章都是先在其父韩人均博客上发表,然后再用韩憨博客发出。

  这个不难理解,那三篇文章“老人味”很浓,韩憨作为80后是不可能有那么强的时代烙印,可能韩憨都不知道是在cospaly什么。

  不过遭遇围攻不仅不会伤害韩憨,反而是帮助。

  和当年王晶花出走华易一样,是一场重大危机,但是华易也借此成为了民企代表。

  韩憨也是,越是被穷追猛打越是加分。

  脱离了“公知”角色可能陷入的无休止争议漩涡,淡化政治标签,回归作家与赛车手的身份,专注于创作与竞技。

  看似保守,实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为其赢得了更稳定的社会认可。

  如同一座围城,有人往外跑,也有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马前卒便是如此。

  与韩憨相反,马前卒在同期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去年,11年,他混的那个团伙,yca,Young China Association,有个骨干因为男女问题爆雷了。

  这帮人见到年轻人,就像鲨鱼见到血腥一样,见到漂亮妹子更是如此。

  因为团伙内斗,马前卒借此上位。

  沈三通有一种恍然大悟感,总算知道后世这个家伙,利用自媒体操控舆论、伪装立场,来自于哪里。

  比韩憨更有危害性,“伪理想主义”,更有迷惑性。

  只是韩憨,或者说他的团队,预见了风险,随着网络舆论场域逐渐极化,极端言论的代价愈发高昂。

  马前卒没看到,或者说不在乎,甘之如饴。

  韩憨与马前卒的选择,与其说是眼光,不如说与家世背景密切相关

  沈三通就是家世无敌,因为他有穿透迷雾的远见。

  所谓家世,就是在人生的分叉口,就像一把利锥,一下子刺透你今后几十年朦胧的人生。

  提前十几年,几十年明白一些事情,有时不但让你提前起跑,甚至让你站在空无一人的跑道上轻松获取一些人几十年后才醒悟过来想极力争取的东西。

  要说韩憨这个年龄有多大判断力,沈三通不相信,必然是韩憨老爹应该是见识过投机者的下场,选择急流勇退,以退为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相应的马前卒选择了一头扎了进去,开始了他的投机之路。

  又是几天过去。

  一晃一年要结束了,沈三通发现工作后,时间越来越快。

  小学一天天的过,初中一周周的过,高中两周两周的过,大学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工作后则是一年年。

  今年春节档,三通娱乐的《囧途4》《赵子龙》,华易的《逆战》,弯岛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喜羊羊系列第四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梁超卫、刘青云、周讯出演的《大魔术师》,竞争很激烈。

  不过没有沈三通的戏,沈三通好好陪陪父母,一块去三亚过年。

  “天热啊。”下了飞机,沈建国感慨。

  周春霞吐槽:“这三亚能不热吗?”

  “行吧,你别数落我了,你儿子外面那么多人,你看今年怎么办吧。”沈建国转移矛盾。

  闻言,沈三通退至父母身后,拿起手机:“我在三亚呢,好,也祝你新年快乐。”

  反正就是电话多,装听不见。

  兔年过去,龙年到来。

  2012年春晚,王绯与陈义迅合唱《因为爱情》。

  只是造型和演唱上双双翻车,严重的跑调让陈义迅当场笑了。

  李云迪与王里轰激情弹奏了《金蛇狂舞》后,王里轰又拿起吉他唱起了《龙的传人》。

  也不怪有各种传言,王里轰现场确实很兴奋。

  赵本杉因为身体原因退出这年春晚,此后退出了春晚舞台。

  窗外的鞭炮声响个不停。

  红梅绽雪辉寰宇,金龙衔枝扫晦微。新的一年来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最新章节,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