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张昭是真没想到刘周居然对于《泰囧》这么重视。
他对于这部电影不止过问一次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情。
以前公司投资拍摄什么电影,张昭和他汇报一番,一般就过去了,就算他有什么想法最多也就是提一下。
哪像现在,似乎一直关注着《泰囧》这部电影,就算是对于《寻龙诀》和《画皮2》都没有这么上心。
好歹这两部电影卡司比《泰囧》大多了,而且相对于这两部特效大片,《泰囧》一部喜剧片确实无法让他多重视。
更何况对于徐铮这个人,张昭也有点不喜,他感觉这个人有点滑。
当初《人在囧途》立项筹备的时候,徐铮可是在他面前要多恭敬有多恭敬,但随着这部电影成功之后,他对自己面上也还恭敬,但是私底下的小动作太多了。
他和其他公司的人公开地接触以此来向嘉禾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对此他是嗤之以鼻的。
《人在囧途》的成功徐铮固然贡献了一份力,但是张昭作为行业内的老人,也是亲手操刀这部电影的人,更加清楚嘉禾的渠道和宣发才是最主要作用。
不过他作为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当然不会去争这个虚名。
但是显然徐铮觉得他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并在媒体的吹嘘和业内认识的恭维下有些膨胀了想要离开嘉禾。
他要离开张昭当然不会觉得人家不该,他也不是嘉禾的签约导演,而且《人在囧途》这部电影也的确给公司挣钱了。
他是看得很开的,娱乐圈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利字,你不可能让人一直给你做牛马。
所以就算徐铮要另投别处他也不会说什么,最多就是有点观感不好,只要不影响自己和嘉禾,他也不会为难人家。
不过让他有点膈应的是,他不想结束和嘉禾的合作却利用其它公司来给自己压价。
你直接和自己说想要更好的待遇,他也不是说就一定不给啊。
嘉禾是出了名的大方,不是舍不得些许利益的公司。
但你不大大方方地来,却总喜欢搞一些小动作,这就不仅让他对于徐铮观感不好了,甚至有点膈应了。
所以对于隐晦地表示想要宁昊那样的待遇压根没搭理他。
不说你就凭借这么一部电影压根不够格,就他那种油滑的样子,张昭也不会将他招揽进嘉禾。
嘉禾集团现在的规模可不是依靠某一个人,就算没有宁昊、徐可还有老谋子,嘉禾也同样没多少影响,照样还是庞然大物。
所以张昭对于徐铮没离开继续和嘉禾合作也心知肚明,他也明白嘉禾才是那根最粗的腿。
但毕竟《人在囧途》让嘉禾赚了不少钱那也是事实,张昭虽然不喜欢徐铮,但既然他还愿意继续和嘉禾合作,他也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将其拒之门外。
后面《摩登年代》其实也不算是失利,嘉禾虽没赚到多少钱但起码也没有亏损。
而这部电影之所以引动的舆论这么大,纯粹是徐铮起的调子太高了,也让观众对他和这部电影的期待太高了。
显然《摩登年代》的质量不足以满足观众的期待,所以他才被观众喷,被媒体喷。
在张昭看来这少了嘉禾的保驾护航,徐铮也就那么回事,《人在囧途》的成功可能也就是个意外,这样的例子在娱乐圈有不少。
因此张昭也都打算放弃徐铮,结束和他的合作。
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刘周居然亲自拉了他一把,主动将《泰囧》这个项目交给他。
说实话当时他是有点惊讶的,本以为刘周看中徐铮这个人,但经过询问之后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他都主动要求将徐铮签下来,刘周反而回绝了这个提议。
那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周觉得《泰囧》作为《人在囧途》续集,交给原班人马比较好。
虽说这是刘周亲自安排的项目,但是张昭觉得《泰囧》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票房而不会高到哪里去。
前作一个多亿的票房,《泰囧》就是质量更好,最多也就两个多亿,好点也就三个多亿。
这个成绩对于其他公司来说当然很不错,但是对于嘉禾来说,这个成绩也就一般。
相对于《寻龙诀》还有《画皮2》这种一看就有四五亿乃至五六亿票房的嘉禾重点项目,张昭显然也就对《泰囧》没那么重视。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明显失策了,刘周对于《泰囧》的重视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
他的眼光可是出了名的准,刘周看好的项目就没有成绩差的,现在看来《泰囧》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看刘周的重视程度,可能觉得《泰囧》的票房比《画皮2》和《寻龙诀》的还要高。
所以心里也不由大大提高了对于《泰囧》的重视程度。
随后想到当初的《人在囧途》,他刚收到的一个剧本也和这部电影有关,不禁想看看刘周的看法。
因此对于刘周询问的神情,张昭笑着说道:
“这部电影是部爱情电影,之前《人在囧途》的编剧盛唐工作室递交上来的,他们问问我们嘉禾有没有兴趣投资。
对方已经拿到了乐桦娱乐300万的投资,还有1200万的缺口,剧组也已经筹备完成了。”
盛唐工作室的爱情片,那不就是《前任攻略》嘛。
嘉禾作为业内龙头,而且是出了名的比较扶持业内新人,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带着剧本、项目上门寻求投资。
“制片部门有做评估和成本核算吗?”
“做了,他们觉得算是个不错的项目,一千五百万投资,宣发五百万应该能够搞定,放到今年双十一上映的话,应该能够小赚一笔。
或许也可能像去年的《失恋三十三天》那样,成为票房黑马。”
听到这话,刘周不由笑道:
“看来你们是想复制《失恋三十三天》的票房奇迹?这可有点难,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们不求能够这部电影能够像《失恋三十三天》那样成功,但有其打底,再放到双十一上映电影票房应该不会差。”
“既然如此那就投吧,不过这部电影有乐桦娱乐的投资,但是这部电影的版权要完全拿到手。”
“好的,不过还有个问题,那个盛唐工作室的田宇升想要亲自担任导演。”
“他相当就当吧,反正投资也不大,而且现在不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不是科班出身的来当导演拍电影,而且成绩都不错嘛。
我们做好资金监管和电影的宣发,电影的拍摄就交给那个田宇升吧。”
“好的刘总。”
其实对于这部小成本爱情电影,张昭也没打算管太多。
关于演员,田宇升已经差不多谈妥了,还剩下一个女主角。
他没想着插手已经确定好的演员,不过对于女主角的人选,既然还没定好,他准备将杨蜜推荐过去。
到时候具体的投资事宜,等下就安排人去和他们商谈。
不过听到刘周最后那就话,他心中不由一动,继续说道:
“刘总,还有个项目想和你商量一下。”
“哦,什么项目?”
“你知道那个郭小四吗?”
“当然知道。”刘周笑着回道,“他不也是写青春爱情的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和韩函不经常拿我来比较吗?”
“他和韩函的确是在刘总你之后国内最知名的青春作家,还登顶过作家年度富豪榜。”
“你突然提这个人干什么?”
“郭小四想要当导演,将自己写的《小时代》改编成电影,他找上了我们,想问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投资。”
刘周刚开始没反应过来,不过话一说出口就立马反应过来,郭小四这个人和娱乐圈瓜葛还是挺深的。
果然,张昭一开口的确是郭小四是准备进军影视圈了。
原时空他是在明年才决定改编自己的将其拍成电影,现在看来或许被《星际穿越》或者目前略显火爆的电影市场给刺激地提前了一年。
而且有趣的是他那是找的也是张昭,看张昭的样子他现在可能也对郭小四的项目有不小的兴趣。
“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以投资试试看,我安排人去调查过,因为郭小四这个人比较张扬,和不少人起过纷争,所以他粉丝的粘度很高。
而且他那《小时代》在青少年群体间挺受欢迎的,粉丝也有不少,如果将其改编成电影,票房应该不会差。”
“但你要知道,郭小四可是跟导演完全不搭边,可能怎么看监视器他都不会,就算他和他的粉丝再多,电影拍得烂的话,粉丝会买账吗?”
“会的,我本来也没想过他能够把电影拍得多好,而且最主要的也是收割他粉丝贡献的票房,我觉得他就算是将电影拍成一坨,他的粉丝也会嗷嗷地吃。”
听到张昭这话刘周不仅有些哑然,不过他判断地挺准的,事实也的确如他所说的那样。
《小时代》的票房几乎全都是他的粉丝和书粉贡献的,而且电影票房主要就集中在第一个星期,等粉丝消费完之后,电影票房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不过尽管如此,《小时代》总共四部电影,票房加起来高达十八亿,平均每部四个多亿。
可想而知他粉丝和书粉的疯狂程度。
而《小时代》电影的制作费用看电影就能看出成本不高,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喷,《小时代》系列电影都是大赚特赚的。
原时空乐视影业之所以能够短短一年就成为民营影视公司前五,这一系列可谓功不可没。
《小时代》电影的确很烂,整部电影看下来就像不空虚的广告片,观众喷是有道理,毕竟人家消费了。
但是圈内的一些人抓着《小时代》一直喷,或许有些是真觉得这一系列电影是劣币驱逐良币担心带坏电影市场。
但更多的是羡慕嫉妒,尼玛谁也没想到这电影居然这么赚。
正是从《小时代》之后,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人跨界来当导演,不仅有作家和演员,还有主持人、影评人。
不过这些人大部分都扑街了,大部分烂片也都是他们这些人创造的。
所以不管那些人是真心也好因为嫉妒也好,他们也没有骂错,《小时代》的确给中国电影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正是从《小时代》开始,影视圈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粉丝经济。
既然有利可图,圈内资本当然会大规模跟风,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流量和饭圈也开始逐渐兴起。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小时代》这块肉落到了自己面前,那也没有理由不吃,不过得套一层马甲再吃,毕竟这一系列的舆论太大了。
嘉禾可是自己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品牌,如果直接以嘉禾的名义投资的话,那就是在砸招牌。
到时候舆论一起,肯定会有观众连嘉禾也喷,就算他们一时没注意到,肯定也会有同行推波助澜的。
原时空乐视也被喷得挺惨的,不过那时候乐视还只是业内新丁,也不在乎被喷只要钱赚到手就行。
但嘉禾可不行,嘉禾的品牌价值现在都值好几个亿呢。
“行,既然你看好的那就投吧,不过不能以嘉禾的名义。”
张昭也明白刘周的顾虑,说道:
“刘总,之前你不是说嘉禾可以再成立一两个新厂牌吗,将一些小成本或者其他一些比较偏门的电影以新厂牌来投资,不如就用《小时代》作为新厂牌的开业之作。”
“看来你是早有准备啊,那就按你的想法来办,不过郭小四当导演实在有些抽象,但他的粉丝也只认他,所以还是给他安排一个经验丰富一点的副导演吧。”
“明白了刘总,我不仅给他安排经验丰富的副导演,还给安排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张昭也笑着回道。
电影的事情谈完,两人有简单聊了会其他话题,张昭就离开了。
不管是对于《前任攻略》也好,《小时代》也好,刘周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在张昭离开后也继续处理嘉禾的其他事务。
第二天在安排好工作之后,当天晚上刘周就飞往了洛杉矶,《小丑》剧组已经全部筹备完成,就等开拍了。
他对于这部电影不止过问一次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情。
以前公司投资拍摄什么电影,张昭和他汇报一番,一般就过去了,就算他有什么想法最多也就是提一下。
哪像现在,似乎一直关注着《泰囧》这部电影,就算是对于《寻龙诀》和《画皮2》都没有这么上心。
好歹这两部电影卡司比《泰囧》大多了,而且相对于这两部特效大片,《泰囧》一部喜剧片确实无法让他多重视。
更何况对于徐铮这个人,张昭也有点不喜,他感觉这个人有点滑。
当初《人在囧途》立项筹备的时候,徐铮可是在他面前要多恭敬有多恭敬,但随着这部电影成功之后,他对自己面上也还恭敬,但是私底下的小动作太多了。
他和其他公司的人公开地接触以此来向嘉禾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对此他是嗤之以鼻的。
《人在囧途》的成功徐铮固然贡献了一份力,但是张昭作为行业内的老人,也是亲手操刀这部电影的人,更加清楚嘉禾的渠道和宣发才是最主要作用。
不过他作为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当然不会去争这个虚名。
但是显然徐铮觉得他才是最重要的那个,并在媒体的吹嘘和业内认识的恭维下有些膨胀了想要离开嘉禾。
他要离开张昭当然不会觉得人家不该,他也不是嘉禾的签约导演,而且《人在囧途》这部电影也的确给公司挣钱了。
他是看得很开的,娱乐圈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利字,你不可能让人一直给你做牛马。
所以就算徐铮要另投别处他也不会说什么,最多就是有点观感不好,只要不影响自己和嘉禾,他也不会为难人家。
不过让他有点膈应的是,他不想结束和嘉禾的合作却利用其它公司来给自己压价。
你直接和自己说想要更好的待遇,他也不是说就一定不给啊。
嘉禾是出了名的大方,不是舍不得些许利益的公司。
但你不大大方方地来,却总喜欢搞一些小动作,这就不仅让他对于徐铮观感不好了,甚至有点膈应了。
所以对于隐晦地表示想要宁昊那样的待遇压根没搭理他。
不说你就凭借这么一部电影压根不够格,就他那种油滑的样子,张昭也不会将他招揽进嘉禾。
嘉禾集团现在的规模可不是依靠某一个人,就算没有宁昊、徐可还有老谋子,嘉禾也同样没多少影响,照样还是庞然大物。
所以张昭对于徐铮没离开继续和嘉禾合作也心知肚明,他也明白嘉禾才是那根最粗的腿。
但毕竟《人在囧途》让嘉禾赚了不少钱那也是事实,张昭虽然不喜欢徐铮,但既然他还愿意继续和嘉禾合作,他也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将其拒之门外。
后面《摩登年代》其实也不算是失利,嘉禾虽没赚到多少钱但起码也没有亏损。
而这部电影之所以引动的舆论这么大,纯粹是徐铮起的调子太高了,也让观众对他和这部电影的期待太高了。
显然《摩登年代》的质量不足以满足观众的期待,所以他才被观众喷,被媒体喷。
在张昭看来这少了嘉禾的保驾护航,徐铮也就那么回事,《人在囧途》的成功可能也就是个意外,这样的例子在娱乐圈有不少。
因此张昭也都打算放弃徐铮,结束和他的合作。
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刘周居然亲自拉了他一把,主动将《泰囧》这个项目交给他。
说实话当时他是有点惊讶的,本以为刘周看中徐铮这个人,但经过询问之后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他都主动要求将徐铮签下来,刘周反而回绝了这个提议。
那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周觉得《泰囧》作为《人在囧途》续集,交给原班人马比较好。
虽说这是刘周亲自安排的项目,但是张昭觉得《泰囧》作为一部喜剧电影,票房而不会高到哪里去。
前作一个多亿的票房,《泰囧》就是质量更好,最多也就两个多亿,好点也就三个多亿。
这个成绩对于其他公司来说当然很不错,但是对于嘉禾来说,这个成绩也就一般。
相对于《寻龙诀》还有《画皮2》这种一看就有四五亿乃至五六亿票房的嘉禾重点项目,张昭显然也就对《泰囧》没那么重视。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明显失策了,刘周对于《泰囧》的重视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
他的眼光可是出了名的准,刘周看好的项目就没有成绩差的,现在看来《泰囧》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看刘周的重视程度,可能觉得《泰囧》的票房比《画皮2》和《寻龙诀》的还要高。
所以心里也不由大大提高了对于《泰囧》的重视程度。
随后想到当初的《人在囧途》,他刚收到的一个剧本也和这部电影有关,不禁想看看刘周的看法。
因此对于刘周询问的神情,张昭笑着说道:
“这部电影是部爱情电影,之前《人在囧途》的编剧盛唐工作室递交上来的,他们问问我们嘉禾有没有兴趣投资。
对方已经拿到了乐桦娱乐300万的投资,还有1200万的缺口,剧组也已经筹备完成了。”
盛唐工作室的爱情片,那不就是《前任攻略》嘛。
嘉禾作为业内龙头,而且是出了名的比较扶持业内新人,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带着剧本、项目上门寻求投资。
“制片部门有做评估和成本核算吗?”
“做了,他们觉得算是个不错的项目,一千五百万投资,宣发五百万应该能够搞定,放到今年双十一上映的话,应该能够小赚一笔。
或许也可能像去年的《失恋三十三天》那样,成为票房黑马。”
听到这话,刘周不由笑道:
“看来你们是想复制《失恋三十三天》的票房奇迹?这可有点难,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们不求能够这部电影能够像《失恋三十三天》那样成功,但有其打底,再放到双十一上映电影票房应该不会差。”
“既然如此那就投吧,不过这部电影有乐桦娱乐的投资,但是这部电影的版权要完全拿到手。”
“好的,不过还有个问题,那个盛唐工作室的田宇升想要亲自担任导演。”
“他相当就当吧,反正投资也不大,而且现在不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不是科班出身的来当导演拍电影,而且成绩都不错嘛。
我们做好资金监管和电影的宣发,电影的拍摄就交给那个田宇升吧。”
“好的刘总。”
其实对于这部小成本爱情电影,张昭也没打算管太多。
关于演员,田宇升已经差不多谈妥了,还剩下一个女主角。
他没想着插手已经确定好的演员,不过对于女主角的人选,既然还没定好,他准备将杨蜜推荐过去。
到时候具体的投资事宜,等下就安排人去和他们商谈。
不过听到刘周最后那就话,他心中不由一动,继续说道:
“刘总,还有个项目想和你商量一下。”
“哦,什么项目?”
“你知道那个郭小四吗?”
“当然知道。”刘周笑着回道,“他不也是写青春爱情的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和韩函不经常拿我来比较吗?”
“他和韩函的确是在刘总你之后国内最知名的青春作家,还登顶过作家年度富豪榜。”
“你突然提这个人干什么?”
“郭小四想要当导演,将自己写的《小时代》改编成电影,他找上了我们,想问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投资。”
刘周刚开始没反应过来,不过话一说出口就立马反应过来,郭小四这个人和娱乐圈瓜葛还是挺深的。
果然,张昭一开口的确是郭小四是准备进军影视圈了。
原时空他是在明年才决定改编自己的将其拍成电影,现在看来或许被《星际穿越》或者目前略显火爆的电影市场给刺激地提前了一年。
而且有趣的是他那是找的也是张昭,看张昭的样子他现在可能也对郭小四的项目有不小的兴趣。
“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以投资试试看,我安排人去调查过,因为郭小四这个人比较张扬,和不少人起过纷争,所以他粉丝的粘度很高。
而且他那《小时代》在青少年群体间挺受欢迎的,粉丝也有不少,如果将其改编成电影,票房应该不会差。”
“但你要知道,郭小四可是跟导演完全不搭边,可能怎么看监视器他都不会,就算他和他的粉丝再多,电影拍得烂的话,粉丝会买账吗?”
“会的,我本来也没想过他能够把电影拍得多好,而且最主要的也是收割他粉丝贡献的票房,我觉得他就算是将电影拍成一坨,他的粉丝也会嗷嗷地吃。”
听到张昭这话刘周不仅有些哑然,不过他判断地挺准的,事实也的确如他所说的那样。
《小时代》的票房几乎全都是他的粉丝和书粉贡献的,而且电影票房主要就集中在第一个星期,等粉丝消费完之后,电影票房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不过尽管如此,《小时代》总共四部电影,票房加起来高达十八亿,平均每部四个多亿。
可想而知他粉丝和书粉的疯狂程度。
而《小时代》电影的制作费用看电影就能看出成本不高,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喷,《小时代》系列电影都是大赚特赚的。
原时空乐视影业之所以能够短短一年就成为民营影视公司前五,这一系列可谓功不可没。
《小时代》电影的确很烂,整部电影看下来就像不空虚的广告片,观众喷是有道理,毕竟人家消费了。
但是圈内的一些人抓着《小时代》一直喷,或许有些是真觉得这一系列电影是劣币驱逐良币担心带坏电影市场。
但更多的是羡慕嫉妒,尼玛谁也没想到这电影居然这么赚。
正是从《小时代》之后,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人跨界来当导演,不仅有作家和演员,还有主持人、影评人。
不过这些人大部分都扑街了,大部分烂片也都是他们这些人创造的。
所以不管那些人是真心也好因为嫉妒也好,他们也没有骂错,《小时代》的确给中国电影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正是从《小时代》开始,影视圈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粉丝经济。
既然有利可图,圈内资本当然会大规模跟风,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流量和饭圈也开始逐渐兴起。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小时代》这块肉落到了自己面前,那也没有理由不吃,不过得套一层马甲再吃,毕竟这一系列的舆论太大了。
嘉禾可是自己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品牌,如果直接以嘉禾的名义投资的话,那就是在砸招牌。
到时候舆论一起,肯定会有观众连嘉禾也喷,就算他们一时没注意到,肯定也会有同行推波助澜的。
原时空乐视也被喷得挺惨的,不过那时候乐视还只是业内新丁,也不在乎被喷只要钱赚到手就行。
但嘉禾可不行,嘉禾的品牌价值现在都值好几个亿呢。
“行,既然你看好的那就投吧,不过不能以嘉禾的名义。”
张昭也明白刘周的顾虑,说道:
“刘总,之前你不是说嘉禾可以再成立一两个新厂牌吗,将一些小成本或者其他一些比较偏门的电影以新厂牌来投资,不如就用《小时代》作为新厂牌的开业之作。”
“看来你是早有准备啊,那就按你的想法来办,不过郭小四当导演实在有些抽象,但他的粉丝也只认他,所以还是给他安排一个经验丰富一点的副导演吧。”
“明白了刘总,我不仅给他安排经验丰富的副导演,还给安排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张昭也笑着回道。
电影的事情谈完,两人有简单聊了会其他话题,张昭就离开了。
不管是对于《前任攻略》也好,《小时代》也好,刘周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在张昭离开后也继续处理嘉禾的其他事务。
第二天在安排好工作之后,当天晚上刘周就飞往了洛杉矶,《小丑》剧组已经全部筹备完成,就等开拍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之从1996开始,华娱之从1996开始最新章节,华娱之从1996开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之从1996开始,华娱之从1996开始最新章节,华娱之从1996开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