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I泉 浮萍无梦 章300 天权在上,我即天权

小说:黄I泉 作者:殷让 更新时间:2024-08-24 06:52:1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风历一三五七年,二月中旬。

  在风王治苏醒的第二日,太子秦尚为庆祝风王治绝兆康复,附从大宗元秦卫恽在风国祖庙祭天,并诏令大赦天下,举国欢庆。然,作为王室宗亲的梁王秦元林,却不曾现身参加祭祀大典。

  自这一年开始,梁王秦元林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都不曾现身示人,梁王府长久敞开的大门也慢慢被灰尘附满,又藤虎攀绕。

  时年,风王治已经年近三百岁,但其一生只血养秦尚一子,然王室宗亲却不止一脉,又见太子在垂帘听政时的气色日益衰弱,朝野权重自然也引起暗涌,已暗中危及太子之位。

  以大宗元秦卫恽为首的王室宗族力挺魏王长子秦裕,每每在私下里廷议重立太子一事,更频频以宗族声势对风王治间接胁迫和灌输忧患观点。

  以丞相孟离为首的部分文团势力附从太子秦尚,更有王城禁军统领施仁德伍并其中。此外,作为王室直属军的黑风军也对太子秦尚暗行拥护,这无异于是风王治对亲子的暗中相持和佐助。

  虽然太尉祖元号召军权中立,但上将军左冲之、林杏等在朝在野者却站入了御史大夫夏靖康、内务总管林公常等拥立蜀王秦元泰的队伍当中,便是郎中令黎靖也暗中相持。

  除此之外,王室历往分封的各大贵族派系也在暗中起势,乃在明面上支持蜀王秦元泰,实则意欲推翻秦室王朝的统治。

  然,这诸方势力尽管私下里动作频繁声势浩大,但在朝野之上直面太子秦尚时,却无一人胆敢逾矩多言。

  时年,太子秦尚不过一十一岁,但其生性当中的冷峻和在座的威严,却让一众异心策动者噤若寒蝉。

  区区一名弱子,竟然令满朝文武敬畏至此,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然,却无人知晓太子秦尚为何在深宫内深居简出,亦不知太子为何身体无恙但神态和气色却日益衰减,更是无人知晓……秦尚每日所承受的蚀骨之痛和刺腑疮痍。

  一三五七年,七月。

  风王治体脉渐衰,面对朝政之忧也日益有心无力,便将朝野政事全权交由太子处理,并诏命丞相孟离、太尉祖元和御史大夫夏靖康从旁协助和监政。

  因风王治谢朝、太子羸弱的缘故,各大派系日益在朝堂上抬起头来,尤其是力挺魏王一系的大宗元等王室宗亲,更是在外散布“太子恶疾缠身,或将殃及家国气运”的谣言,以此来借助民怨和天灾来向风王治请奏及弹劾太子秦尚。

  蜀王一系在明面上对此秉承静观其变的做法,但却在暗中大肆的集结各方势力,而蜀王秦元泰更是曾亲自去往梁王府寻求一见。

  然,面对杂草重生、幽暗渗人的梁王府,秦元泰却妄妄不敢孤身犯险。而梁王秦元林遥遥传入秦元泰耳中的话语,更是将秦元泰吓得肝胆俱裂,即便是被下属搀扶离去时也寒颤不断、惶恐莫名。甚至在此之后,秦元泰在长达五年的时间内都一病不起,更是不敢上朝参议。

  眼见朝野之中的明争暗斗日益深重,丞相孟离和太尉祖元乃禁不住率领属臣进宫觐见风王治。但风王治却一直闭门不见,若非群臣在门外长跪三天,风王治亦不会放任太子一个人从寝宫内走出来。

  彼时,是秦尚第一次“无缘无故”的陷入昏死境。时长,三天。

  孟离等人因苦苦守候三日却等出气宇更近噩兆的太子而怔愣无言,但秦尚只微微一笑便将事情简单带过,乃将群臣驱散。

  但,直到目送群臣远出宫外后,秦尚才渐变阴沉地攥住了背负在身后的右手。

  自当日之后,太子秦尚便传诏风王治的口谕卸除了孟离等人的协政之命,就此一人专政,乃将朝堂上的派系纷争全面掀起。

  然,异心在天权之下焉敢造次?更遑论秦尚在一人专政的第一日……便将大宗元秦卫恽当众赐死。

  秦卫恽所获之罪名,在于祸乱王室威名、败坏王室风气和诬陷当朝太子、引怒野怨民变,逆反和谋叛之心更是证据确凿。

  彼时,秦尚只是在座巡视朝野,便无一人胆敢与之对视,尤其是与大宗元秦卫恽苟同一派的大臣更是惶惶颤抖。至于这被褪袍卸冠的秦卫恽,更是惶恐跪拜而不敢出声求饶。

  一如当日,却又有不同。大宗元秦卫恽在被押到大殿广场上就地处斩时传出的惨叫,令整个朝野畏身下跪,妄不敢起。

  事后不过茶盏,被秦尚当朝诏令免罪及赦罪的大宗元一系宗亲……全部在王室祖庙之上集众祭祖时葬于火祸。

  来报者的言辞令群臣深受震慑,秦尚的冷酷和绝情更令朝野的派系纷争在被完全掀开的一瞬间彻底哑火,乃至于在日后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之内都无人胆敢造势。尽管秦尚的体脉随同风王治的病体一道持续衰弱,尽管秦尚在此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屡屡在朝堂之下陷入昏死。

  一三五七年,十一月二日。

  这一天,是秦尚第一次在主持朝政时陷入昏死状态。时长,九天。

  在这九天之中,朝野动荡?不,罕见的齐心协力,罕见的相互监察和恪守本则。

  秦尚始不曾继位,但他却在弢灭大宗元一室后的第十七日重构了风国的国法和政制。

  谓之国法,严酷无情。谓之决心,天子同罪。

  但终究,是针对于有罪之人,无罪之士自然喜闻乐见。

  谓之政制,秦尚非但将丞相一职分左右,还破天荒的将郎中令黎靖晋升成了右丞相,又将太尉祖元的军务权力一分为三,更将御史大夫夏靖康调离朝野,且将御史大夫这一职位的其他职权完全分割,唯负责监察执法。

  至于下级职权,更是被集权制分割到更细的一位一职,新增设的官位、奖惩制度和节度廷议令文武百官不敢疏忽值守,层层串联共济、逐级监察连带的职权变革,更是将各方派系的牵连关系全部疏远和打乱。

  此事,古今未有。

  然,对于这位弱冠太子的敬畏或恐惧,才是让文武百官不敢拾用眼下天赐良机的根由。

  短短几月之中,秦尚在他们的心中根植下了一种名为“天权在上,我即天权”的天子心象。

  一三五七年,十一月九日。

  沉睡在床的秦尚自额头开始向全身蔓延出一丛丛黑色的血线,乃将进来侍药的施仁德震骇到松落了手里的托盘和汤药。

  施仁德是为凡武强者,但任凭他冲过去为秦尚运功逼毒又尝试几何都徒劳无果,至终也只能掐按住秦尚的人中向室外怒吼。

  然,不等太医率领御医队伍惶惶赶至,秦尚却在身上的血线突然回溯消隐下惺忪转醒。

  施仁德为之惶恐惊喜,乃慌忙下地跪拜,更是禁不住喜极而泣。

  秦尚沉默,后哑然一笑,便就此带过。

  风历一三五八年,六月。

  当日,秦尚在从风王治的寝宫庸为殿告退后遣退了在外候命的施仁德,乃独自逛离。

  王宫甚大,但内居之王室却唯有秦治这一支嫡脉,所在东宫。这一点,倒是不同于不少其他的国度。

  西宫的大部院,是为王宫所有内侍及内卫的住所。

  而北部的后宫,则是一座御花园,但其内,却有一处特异的灵地。

  一栈廊道至湖心,石莲盛开白水底。

  千百荷叶自漂游,莲台盏盏有标注。

  一线遥牵远固定,景色非凡更森严。

  有者驻足有者观,更有在滴心头血。

  这里,名曰生灵湖。乃为王宫之人涅育血子的圣地。

  然,眼下莲子数千百,但却不见一盏位于这廊道尽头的水下石莲之中心,即——湖心这座莲花形状的三丈水圃内。

  这水圃的下方就是石莲的花蕊,而这作为围栏限界的,则是石莲盛开出湖面的花瓣。

  它自然是被特意孤立出来的,因为它是这宫中王族的血养地,名曰:圣灵池。

  秦尚之所来,是因漫无目的地闲逛,但他在廊道下的停留,却令所有遇驾者和远见者纷纷顿首敬候。

  秦尚微微点头示意众人免见,但眼睛却一直在远望着“圣灵池”这边。

  一旦得到秦尚的旨意,各类遇驾者和远见者便向秦尚深深俯首谢驾,随之巡者自巡、行者自行,不少忙于照看血莲者也在微微一笑后各忙其事。

  事实上,风王宫有些不同于其他国度,它的内里没有甚多的约束和规矩,尤其是在生活之中,当遇到帝王或上级时只需敬见心怀便可,若非对方亲召一询或令伴行,则一切都无需避讳,更不像某些国度一样“王之不离,妄不能动”。

  时下,秦尚也在略有一默后转目看向了右前方的生灵湖西岸。

  那里,独有一位身着黑色便服的中年男子蹲在岸边:他面带微笑,正在向手里扶着的湖莲滴灌指尖血。

  见之笑容,秦尚深为沉默。但见之血注,秦尚又不由一牵嘴角。

  他之所以留意到对方,是因为对方没有留意到自己。在场之人甚多,他是唯一没有察觉到秦尚到来的人,自然也没有向秦尚远敬。

  远观那最后一滴鲜血也被骨朵吸收而骨朵也更加鲜活后,秦尚不由微微一笑,乃转身循原路而回。

  眼见莲朵欲绽,这人也不由微微一笑,随后便将莲荷轻轻推向了湖中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黄I泉,黄I泉最新章节,黄I泉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