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时空小货郎 127章 大明邸报社

小说:红色时空小货郎 作者:远方的码字工 更新时间:2024-08-06 05:30:24 源网站:顶点小说
  崇祯这一番感慨的讲话,让德胜门上方站立的数百皇亲朝臣,内心五味杂陈。他们都是聪明人,他们听出崇祯话里的意思了。或许可以说,崇祯的这个讲话,是皇帝向大臣们,向皇亲国戚们,向一切李逆张逆满清等敌逆势力的一份“宣战书”!

  崇祯说:我不怕,我什么都不怕!虽然我还没准备好,但我有了大明皇家近卫军,我只要3000人就能把满清拿下,而拿下李逆张逆之流,怕是只需要更少的人。

  崇祯说:安天下是一件简单的事,治理内政我也有了帮手,有了方向。天上人间国如此丰富的物产,就是我治理国家的保障与方向!你们这些朝臣和地方官,如果愿意听朕的,愿意好好干的,支持朕之主张的,朕可以用你们;但如果你们想与朕为敌,那随你便,就看你的手段高还是朕之刀枪更锋利!

  ……

  大体上从这日起,大明分成了两派。

  一派看到了大明的希望,热烈拥护皇上圣明;另一派则如丧考妣,感觉末日来临,国将不国,士绅脸面全无。

  前者或安静以待,或热烈讨论,脸有笑容;后者或面带愁容,或心藏凶狠,很多朝臣,已经悄悄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度过余生。

  个别的老顽固,在崇祯那天讲话后,回家就上吊zi shā了,说是“今日大明,有辱先人。”

  崇祯皇帝知道后,也不得不摇了摇头,用现代语境说话,“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今日大明,正在好转,怎么就有辱先人了?难道按照你们说的那样搞,就不会有辱先人了?”

  现在的崇祯,绝对不会被这些守旧势力所忽悠,因为他正与朱碧华“两兄弟”一起,开拓万世之基业呢。

  虽然有了皇家近卫军,正在不断变强的皇家近卫军,崇祯的zhèng quán得到了巩固,三年内想要厘清大明内忧外患,也不是太困难的事,但是想要让大明扬威地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事,绕不开两个字:工业。

  如果换两个字的话,也可以称为:建设。

  大明是理个纯农业国,或许全国南北东西所有的炼铁作坊相加,一年也能搞出几万吨生铁或粗钢,但那只能打制点农具、菜刀,或者冷兵器的大刀、长茅,哪怕用来做火铳,都会觉得不太安全。

  就是网络小说上传闻很厉害的苏钢,朱碧华拿到后世去试验,也不过是杂质很多粗钢罢了,与现代高炉炼钢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大明的工业,必须从零开始。

  好在从零开始,一张白纸,正好写字。

  崇祯十七年七月初二日,大明工部向外发表公告:不日开始,大明将开工建设塘沽工业区和商业贸易区,并开工建设直通京城到塘沽的渤海大道。

  塘沽工业区,将建设钢铁、机械、纺织、建材、玻璃、食品、日用品百货等工业门类;其建设方式将由大明皇家商行控投主投,吸引民间资本参股入股。部分工业门类及辅助门类工业,可由民间资本控股主投,大明皇家商行以技术入股。也可完全由民间资本独立投资。具体章程请各商家注意近期《大明邸报》消息。

  塘沽商业贸易区,滋在活跃包括大明北方、高丽、东瀛等地商业交易而设立的对内对外市场。大明鼓励各路商家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友好往来。其具体章程将刊登在近期《大明邸报》之上。

  渤海大道,出京师朝阳门直通渤海港口,该大道计划宽度为30丈,分为左右两道,中间以绿化及相关建筑相隔,各侧有三条快车道,三条慢车道,一条人行道及加水、休息等设施组成。

  啥工业区、商业贸易区,由于详细章程没有出来,而且普通人也不太懂,但这个渤海大道,30丈宽,分左右两侧,各侧有数条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等,却让京师的吃瓜群众大开了眼界,并且纷纷乐道。

  “这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有啥分别呢?”这是普遍的吃瓜群众想要知道的事情。

  “快车道啊,听说是给安天军和大明皇家近卫军的那些叫汽车的家伙准备的。至于慢车道,顾名思议,比那啥汽车跑得慢的车,怕只有走那三条道了。人行道,人行道你不懂?就是你这个两脚动物行走的啊。”有识字的家伙自为以是地解释道。

  “才不是呢?我听说那快车道,除了安天军那个怪物汽车外,还有一种车窗的前后左右,都是由玻璃密封的汽车,名叫小轿车,现在皇宫里就有一辆,听说此后那样的车会有很多很多。”这是一个情报更加灵通的家伙,也是更加牛逼的家伙,暴出的信息。

  “很多很多个屁,你以为我不知道,那小轿车每一辆都要10万两白银,你以为是个人就拿得出10万两白银?此后那小轿车会有,但不会太多,只有那些王公贵族,以及真正的有钱人才坐得起。”最初的那个人,摔出了一颗超级zhà dàn。

  “妈呀,10万两?”吃瓜群众听到这个数字,只剩下惊叹一种感觉。就有如后世一群打工仔,听说某人是亿万富翁之后的感觉一样:尼玛,他那么有钱啊!他真有钱啊!

  普通人的关注,其眼界总是很低。

  真正改变大明方向与风尚的,不是汽车,更不是轿车,因为那东西离大明人人都能见到的时间还很晚。

  一种叫《大明邸报》的东西,悄悄降临到了大明时空。

  本来每个朝代都是有邸报的,大明也不缺少这东西。但在过去,邸报所起的作用就小得多了,除了告之朝廷大事,或刊登皇上圣旨外,啥内容也没有。

  作为时空穿梭者,怎么能不注意到这个问题呢。更何况是可以无限制穿梭于现代时空、抗战时空与大明时空之间的穿梭者。

  对于如何利用新闻舆论阵地,朱碧华虽然不是专家,但现代时空这样的专家可不少。

  邱伯康,魔都某大学新闻学教授,不但古文功底好,而且极具现代意识,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且具有一定公共名声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人,以银河企业集团的名义请,当然请得动,但朱碧华却以一套“邸报”相赠将其骗到了抗战时空,同时又将其骗到了大明时空。让其担任“大明邸报社”的总编辑。

  说到邱伯康,不得不说一下时空商人载具的尿性。他给大明时空设定了两个“一百”限制。

  一个是人员限制一百之内,可这个限制是单方面的。也即现代时空向大明时空穿梭过来的人的总数,不能突破一百。譬如这邱伯康,完全是在一百名之后chā jin来的,这种情况也可以,但前提是你得把现代时空的人送一个回去。

  至于大明时空的人到现代时空去,它的限制是每次不超过100人,你可以连续拉五百甚至五千人过去。

  时空商人载具的这个尿性,让朱碧华想了好久也没想清楚它的内在逻辑。不是说要改变历史么,那就应该允许俺大量送人到大明时空吧,可为毛又有限制呢?真是搞不懂。

  此时在大明时空的现代人员,其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安天军基本训练成熟后,穿梭大明的80名特种兵,已经回去了一半,而挤出来的名额正好从现代时空引进40名产业技术专家。

  所谓产业技术专家,不是纸上谈兵或写论文的专家,而是能直接上马一个行业、产业的人手。譬如钢铁专家,他就是炼钢专家,而且特别擅长小炉炼钢,唯有这样才能在大明建立起相关产业。

  至于大明邸报社的社长,有一个当然的人选,这就是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在明末是一个悲剧似的人物,生活在帝王之家,却从没过过富二代的奢侈生活;正当成年之际,又遇北京城破,父皇母后均死于战乱。更惨的是,他本来已经被李自成放生,但却最后失踪于乱军之中。

  以明末之乱来讲,朱慈烺如身边无保护之人,极可能丧于乱军之手。

  朱慈烺去天上人间国的“明史xué xi bān”学习过,但他们的学习,时间很短。因为他是大明的“主人”,只要了解大明的国运就可以了。至于想要知道更多的消息,在此时的大明皇宫里啥资料都有,与在现代时空相比,除了实物更少外,也没多少区别。

  听到父皇和华叔{朱慈烺对朱碧华的称谓}让自己打理大明邸报社,朱慈烺非常兴奋,作为太子,他自然想建功立业,为父皇分忧。

  而有了朱慈烺的支持,大明邸报社在邱伯康的领导下,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大明邸报社,当然不只出一张邸报。

  按照后世的运作方法,大明邸报社,就是一个出版社,或一个新闻出版中心,他能够烹制的新闻纸,根据市场需要,想出多少就出多少。

  首先要出的肯定是《大明邸报》,这是皇家及官方指定消息刊登点,它要体现大明帝国的“权威性”。

  大明邸报,除了刊登圣旨、法规、官员变动等大事外,还要刊登岁入、民情、农事、商事、海外等方面的消息。

  这份报纸,相当于现代时空的党报,总之非常正规,是官员必读之物。

  其次是出版一份《大明皇家自然科学月报》。这是一份杂志。其主要内容,从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开始讲,要讲四季变化,讲昆虫,讲种子发芽,讲摩擦力,讲水结冰水蒸汽等,总之,这就是一份后世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科普读物。

  但是可以相信,这份科普读物对于儒家常说的颠覆性。这个时代,儒家为思想学说之唯一正统,其他啥的皆为异端邪说,而现在突然由皇家名义推出这份《大明皇家自然科学月报》,不缔于一声惊雷,将某些自以为是的读书人炸得外焦里嫩。

  第三份出版物名叫《天上人间国风俗画报》。如果说第二份出版物已经在颠覆他们的思想了,那么第三份出版物就是在颠覆他们的视觉。

  那些城市街道,怎么可能那么整洁?

  那些城市高楼,怎么可以修那么高?真可谓是“危楼高千尺,可望不可及”啊!

  那些街道上跑的那啥汽车,怎么会像甲壳虫一样那么多?那到底是汽车还是虫子啊?

  那天空上云彩中飞行的那啥东西,传说的钢铁巨物,这是真的吗?

  更有那羞羞羞羞,羞死人的画面,那些女人,怎么可能露出胳膊和大腿,她们怎么不知羞耻,还笑得那么汤汤荡荡?

  当然,此时这些东西都在印刷之中,而且是在现代时空采用电脑排版印刷。尼玛,大明人有福了。

  第四份出版物名叫《小说月刊》,现代的小说,自1640年以后,可谓多得数不胜数,而且朱碧华把它们介绍到大明时空,完全用不着给版税。

  这个《小说月刊》,可以从啥葡萄牙、西班牙文学开始,每期有短篇中篇,也有长篇连载;一部一部书地推向大明,直到在大明建起一座文化高峰。

  当然《小说月刊》少不了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科幻小说。子不曰怪力乱神,种花家人的思维,受到了儒家常说的禁锢与束缚,数千年来除了听正统的声音外,压根就没有啥奇思妙想台特别的行动。对于自然的探索,对于人际关系的探索,普通处于弱智状态。

  哪怕就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大家方以智,对世界的认知也不过是处于好奇状态,而且其思想并未传承下去。

  《天上人间国风俗画报》与《小说月刊》的目的,就是要搞乱大明人的思想基础,要让他们无所适从,感觉到天要塌下来一样。

  当然这天不会真的塌下来,那些去过“天上人间国”参观的人,那些接受天上人间国思想的人,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智者。

  所谓智者,并不是指他天赋多高,而是指多的“预见”。

  对于大明,甚至对于数千年的种花家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社会每隔百年或几百年,就会混乱不堪,就会改朝换代,但思想却一直没有乱!

  哪个来坐皇帝这个宝座,最后都会尊从儒术。

  这到底是儒家学说太厉害,还是历代皇帝无能啊?

  这个真要说起来,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西方学说与儒家学说碰撞之前,儒家学说确实是一项最全面、最有效的学说,甚至东方各地包括高丽、东赢等都要使用这套学说。

  此外,皇帝之所以采用这套学说,是因为儒家也承认“君权神授”,这很有利于统治。儒家,或者说孔子,从学说诞生之处就摆好一个定位:那就是辅政、治世、育人。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不就是去兜售自己的理论么。

  数千年来,种花家思想没乱,可社会、社稷、江山却烂了一茬又一茬,百姓发数百万数千万地死伤,一名大将可以数十万地坑杀俘虏。

  朱碧华觉得,这种奇怪的情形并不好。

  或许有人会说,西方国家不也一样么?他们几千年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吧?而他们的社会,不也是你打我我打你乱过上千年么?

  或许看现象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西方的思想是在不断丰富、升华的。西方的核心思想,譬如契约意识、平等意识、规则意识等,也是在愈益成熟的。11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色时空小货郎,红色时空小货郎最新章节,红色时空小货郎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