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宫城,乾阳宫。
贾琮这一番话,既不偏不倚,又理据充分,充满缜密有度的说服力。
嘉昭帝原本愤懑恼怒神色,犹如汹涌而起的潮汐,渐渐从脸上褪去。
一旁的韦观繇听了贾琮之言,心中暗自惊佩。
他想起当年金陵发生水监司大案,贾琮协助宁王侦破案件,那时韦观繇以为贾琮不过恰逢其会,有些运气罢了。
两年之后,金陵卫指挥使周正阳事发,大理寺正杨宏斌下金陵缉拿,却被其事先闻讯潜逃,使得案情陷入僵局。
嘉昭帝没有从三法司抽调干员,下金陵协助杨宏斌缉拿周正阳,而是派三法司之外的贾琮主办此案。
当时韦观繇对嘉昭帝此举,心中暗有微词。
堂堂三法司人才济济,圣上却视而不见,却派一个少年勋贵承担重任,未免让三法司官衙颜面无光。
等到贾琮下金陵未至二月,便成功侦破金陵卫军大案,韦观繇才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但也仅限于此,因韦观繇和贾琮从无公务往来,更无私人交情,虽知晓其颇有侦缉才干,但具体如何,却不得而知,也未有过见识。
如今见他并未参与舞弊案侦缉,只是听方才自己传讯,凭着这些只字片语,就能据此做出缜密剖析。
其中思路犀利,见解新僻,发人深醒,旁人忽视的细枝末节,他却能敏锐察觉,挖掘出其中疑点。
这等卓异之才,的确有几分惊艳,也怪不得圣上对其格外器重。
方才他在圣上面前,言辞表述看似公允,并没一字一句提到周君兴。
话锋却深藏锐意,对推事院刑讯手段凶戾,针砭之意含而不露,显而易见,小小年纪,城府心术已见老辣,后生可畏!
……
韦观繇见贾琮话语刚落,圣上脸上震怒之气,就已飞快敛去,就像是贾琮之言,正说到圣上心坎上似的。
韦观繇心中有些明悟,他能做到大理寺首官,又岂是泛泛之辈,哪里不能察觉出其中颜色。
他甚至想到,贾琮是否就是揣测圣心,才会有方才这番言语,如果真是这样,少年人这份急智谋略,就有些骇人了……
而且,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见过太多大案要案,阅历经验丰富。
就像贾琮所说,舞弊案主犯吴梁,宁可自尽而亡,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足以说明林兆舞弊,证供牵强,难以定论。
况且,此次舞弊大案,圣上让推事院主办,大理寺协办,堂堂三法司屈从内衙酷吏之下,实在有失体统体面。
虽其中有皇帝显赫君权,以推事院制衡司衙百官的用意,但长此以往,三法司律法立场,必定要大为旁落。
韦观繇这样的三法司主官,半生沉浸官场,深知此消彼长的道理,所思所想,比旁人更加深远。
眼下这等局势,如让推事院做大舞弊案,周君兴因此邀宠圣君,势力孽生,积重难返之下,推事院对百官的威慑压制,就会不断恶化。
到了那个时候,身为三法司高官的韦观繇,不仅个人仕途前程极其不利,酷吏当道,三法司威严被削弱,朝野不靖,后患无穷……
刚才贾琮一番话,虽明里是对林兆和舞弊之嫌,剖析因由,提出疑点,暗里却是剑指推事院凶戾之举。
而且,贾琮话音刚落,圣上眼神脸色都因此缓和,可见贾琮之言很得圣上认可,韦观繇自然不会错过这等顺风势头。
说道:“圣上,威远伯之言,中肯公允,臣深以为然,林兆和涉嫌舞弊,疑点颇多,不能草率定论。
推事院周院使刑讯过激,致使案情陷入维谷,其主理舞弊案以来,行动嚣然,导致城内形势急迫,人心惶惶。
这两日时间,已有大批举子仓惶离京,唯恐避之不及,生怕遭受舞弊案牵连,此举引发市井议论纷纷,实在有伤朝廷体面。”
……
嘉昭帝脸色阴沉,说道:“周君兴处事鲁莽,致使会试舞弊案主犯身亡,横生枝节,有负朕望。
即日起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办,一应审讯羁押,皆由大理寺统辖,推事院协助景从即可。
疑犯林兆和暂看押大理寺狱,按三法司既定法度审查,勿枉勿纵,清正公允,辩驳清浊。
主犯徐亮雄身为主考,身犯渎职鬻题之罪,扰动科举清明,罪加一等,大理寺加紧审讯,尽快落案。
其余一应案犯,其画押供状,由大理寺复核定罪,如再生牵扯,务必慎思明查,以免牵连无辜……
都察院所奏春闱属官风纪之过,由推事院侦缉收集佐证,大理寺复核主审,有行为不检,贪鄙贿赂之举,绝不姑息,以清吏治……”
随侍身边的郭霖,默记嘉昭帝口谕,会让执笔太监笔录备忘,拟定中旨,颁发相关司衙。
韦观繇连忙躬身接旨,心中却是喜忧参半。
方才他顺着贾琮的言辞话风,借力打力,陈述周君兴审理舞弊大案,尺度失矩,多生枝节,难辞其咎。
鉴于眼前形势,圣上遂剥夺推事院舞弊案主审权,大理寺终于重新掌握主动。
而且,舞弊要犯吴梁自尽身亡,使得形势急转而下,案件审理结案都陷入被动,圣上已生警惕,以防牵连日广……
只是,圣上虽对周君兴有所砭斥,但显然不会就此放弃这把利刃,依旧让他侦缉春闱官员风纪之事。
韦观繇心中微微凛然,三法司和推事院对峙暗斗,圣上谋略深沉,怎么可能没有察觉。
他对周君兴的权柄退一进一,其中皆有深意。
对于皇帝来说,三法司和推事院相互制衡,皆不旁落,才最符合圣驾所望……
……
韦观繇领旨出宫之后,嘉昭帝看了一眼,依旧侍立殿中的贾琮。
说道:“你方才之言,敏锐慎思,颇有见地,你两下金陵,屡破大案,朕知你有侦缉之才。
可惜你是今科贡士,会试相关之人,朕需有所避讳,否则,此案始发之时,朕如让你来负责侦缉,或许不会有这等节外生枝。”
贾琮躬身说道:“圣上过誉,大理寺韦寺卿和推事院周院使,都是朝廷干臣,微臣年少,不敢相比。”
嘉昭帝听了贾琮的话,淡淡一笑:“你这等年纪,言语处事,谦逊周正,自然是好的,但少年人过于持重,小心锐气消磨,暮气早生。”
一旁的郭霖听了嘉昭帝此言,心中微微一愣,圣上是严明内敛之人,这等亲和笑谈之言,即便对几位皇子,都很少会说。
这贾琮虽年少,但才能出众,能办事,懂说话,看来是越发得圣上看重……
……
神京城东,毓屏街,后巷。
巷底那座宁静宅邸,两扇黑油大门,隔绝一城喧嚣,院中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初夏艳阳照耀下,透着难于遏制的生机与活力。
穿着便利短褐衣裳的中年人,双臂袖子微卷起,坐在院中石桌旁,依旧是闲居花农模样,脚边还摆着花锄水壶,桌上红泥小炉,烟气蒸腾,茶香四溢。
此时,紧闭院门传来长短不一敲门声,中年人起身打开院门,锦绸缎庄掌柜刘文轩,闪身进了院子,脸上神情凝重。
说道:“东家,我刚收到消息,春闱舞弊案要犯吴梁,因拒绝诬证林兆和舞弊,在推事院刑房自尽身亡!”
一向神情平和的中年人,一听这话脸色不禁一变,手中茶盏微晃,杯中茶水溅出少许。
沉声问道:“消息是否可靠?”
刘文轩说道:“我们在推事院附近布有眼线,午时过后,推事院官衙内发生骚动。
大理寺正杨宏斌满脸怒色,急匆匆离开推事院官衙,走时还带走了林兆和,而且林兆和是被担架抬走,应该是受了重刑。
不久便有推事院衙差,入寿材店购买棺木,没多久装了尸体的棺木,被移至城东义庄暂存。
我们的人花了些银子,买通了办事差役,打听出相关事由,并且去了义庄查看,死者的确是吴梁,头颅碎裂,系为撞击硬物而死。”
中年人神情凝重,说道:“吴梁是舞弊案主犯,突然自尽身亡,这起大案就失去最要紧的支撑,局势一定会大变,当真猝不及防!
吴梁自入狱之后,没多久便受刑不过,招供画押,本以为此人软弱,已被推事院完全掌控,没想到他竟有这等血气之勇,始料未及……
你说杨宏斌大怒离开推事院,可想而知,必定是周君兴逼供过激,才会促使吴梁愤而自尽,光凭这一桩,周君兴便难逃其纠。
皇帝要追究其责,事情的发展,就会偏离我们的谋算……”
……
刘文轩双眉深蹙,问道:“东家,那我们一番筹谋,岂不是都要落空?”
中年人端起剩下的半杯茶,缓缓一饮而尽:“我曾说过,春闱乃社稷抡才大事,即便是当今皇帝,也无法完全掌控。
我们只是种下因由,至于如何结果,多半还是要看天意,至于你说筹谋落空,还言之过早。
自从林兆和牵连被抓,我就让晟兰在外面走动,关注事态动向,每日酉时她会回来,听听有什么消息,再行谋划不迟。”
中年人说完话后,两人便是一阵沉默,中年人取了新茶盏,斟了一杯热茶,静静推给刘文轩。
在没有新消息之前,他们能做的是耐心等待,小院重新恢复平静,时间在无声流逝着……
一直到日头微微西斜,院墙头风声飒然,一个高挑苗条的身影,翻墙而入。
中年人微笑问道:“晟兰回来了,外头可有什么新动静。”
身材高挑的女子在石桌前坐下,自己斟了杯热茶解渴,说道:“这些日子,因推事院有我们的眼线,所以我呆在那里的时间很少。
日常都在市井走动,因为此次会试舞弊案,大理寺正杨宏斌颇为活跃,我对大理寺衙门也多有关注。
半个时辰之前,大理寺卿韦观繇突然返回衙门,和杨宏斌带领十余辆囚车,直接去了推事院衙门。
我心中好奇,便一路尾随,韦观繇和杨宏斌进了推事院衙门不久,便从里面带出十余名囚犯,押入囚车返回大理寺。
我在旁看得清楚,那些囚犯都身穿儒裳,虽然破损不堪,但无疑都是士子之身。
这些囚车在市井走动,引动路人旁观,有知晓其中根底者,说这些囚徒都是因吴梁招供,而被牵连入狱的贡士和举人。
东家,这等情形分明是两大官衙移交囚犯。”
……
中年人听了此言,略微思索,微笑说道:“舞弊案爆发,按理需由三法司主办审理,这才是合乎常规法度。
但当今皇帝偏偏交给推事院主审,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心中自然不服,如今抓住周君兴的把柄,他自然不会错过机缘。
我猜他必定已入宫弹劾,皇帝也必定已降罪周君兴,不然大理寺不会这般大张旗鼓,从推事院押走所有舞弊案嫌犯。”
刘文轩说道:“东家,韦观繇官声清正严明,完全不同周君兴这等酷吏,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审。
引动声势必定收敛许多,对我们所图,只怕多有不利。”
中年人说道:“你说的不错,韦观繇是正统文官,他关注的是官场大局,三法司的律法正溯之位,是否被推事院这等凶戾内衙所压制。
只要科举舞弊大案,不被推事院掌控,不成为周君兴牵连构陷、邀宠取势之物,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比之下,科举舞弊大案,最终如何发展,牵连人数众寡,是否能为大理寺积蓄功绩,对韦观繇来说倒是其次。
如果我猜的不错,必定是吴梁突然自尽,使舞弊大案陷入僵局,皇帝担心此事引动士林民间非议。
原本名正言顺的舞弊之罪,如因此被士人庶民曲解,成了官府迫害士子,引发今科贡士以死明志,朝廷的公允和颜面何存。
再说,此次舞弊大案,已牵连进十余名今科贡士,声势动静已委实不小,皇帝心中已生收敛之意,以免撼动朝政,落下口实,因小失大。
他削推事院主审之权,转而由大理寺主审,并不单单是周君兴失职,而是韦观繇能帮他控制收敛局势!”
……
刘文轩皱眉说道:“东家,局势一旦收敛,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就无法乱中取利,得成其事。”
中年人神情镇定,给自己茶盏斟满热茶,说道:“虽说成事在天,但有些机缘却要自己营造。
此次舞弊大案,其实可分两条线,一为今科举子应试舞弊,二为春闱属官风纪颓败。
其实,太多举子牵扯舞弊,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一旦牵连甚广,连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举子,可能都要被身陷其中,林兆和之事只怕会再度发生。
所以当今皇帝因吴梁之事,想要收敛局势,反而对我们有利。
那本蓝皮册子,可不是没用的摆设,主考官徐亮雄坠入彀中,不过是个药引子。
试问本次会试属官,又有几人洁身自好,会试入场之前,没有过结交入试举子,行沽名钓誉之举。
如想让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得成其事,只能在春闱属官风纪上做文章……
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今科举子,有几人会试落榜?”
刘文轩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录,仔细翻看几眼,说道:“东家选人颇有眼光,被你挑中的举子,仅有六人会试落榜。
这六人多有潜质,来年卷土从来,未必不能登第。”
……
中年人听了刘文轩之言,微微叹道:“我选中的二十三人,林兆和本是最有价值的,其余二十二人相加,皆不如他有份量。
林兆和能入会榜第三,已有入殿试一甲之资。
原本会元贾琮,为状元不二人选,但贾琮勋贵之身,功勋卓著,名动天下。
皇帝既要顾忌士民风议,着眼天下大局,又要制衡少年臣子名望盖天,贾琮只怕难以大魁天下。
所以,退而求其次,林兆和身为会榜第三,已有夺得状元之机,这样的人物,原本不可限量。”
刘文轩问道:“东家,这次吴梁宁可自尽,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此举定能使林兆和脱罪。
到时林兆和依旧是会榜第三,状元的大热人选,如今他身陷大理寺狱中,我们是否出手襄助?”
中年人微微摇头,说道:“事情没你想得简单,士人最重令名,他牵扯入舞弊案,即便他最终脱罪,名声也已被污。
就算能够及第,前程只怕是毁了,如今他引人注目,这个关口,我们不可介入其中,免得露出破绽……”
中年人继续说道:“那落榜六人,虽才略稍逊,但也都是可用之人。
你找人和他们传话,科举乃清明之事,然官员风纪败坏,崇名贪慕,交合私授,以至舞弊之事横生。
英俊才士,黩落孙山,公义何在,正义之士,怎可束手旁观……
还要让他们知晓,我们商号在江南行走,人脉广阔,江南州县纵横,官衙密布,仔细筹谋,总有补缺之位,举人已有授官之资……”
刘文轩心中明悟,起身说道:“东家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操办好此事……”
贾琮这一番话,既不偏不倚,又理据充分,充满缜密有度的说服力。
嘉昭帝原本愤懑恼怒神色,犹如汹涌而起的潮汐,渐渐从脸上褪去。
一旁的韦观繇听了贾琮之言,心中暗自惊佩。
他想起当年金陵发生水监司大案,贾琮协助宁王侦破案件,那时韦观繇以为贾琮不过恰逢其会,有些运气罢了。
两年之后,金陵卫指挥使周正阳事发,大理寺正杨宏斌下金陵缉拿,却被其事先闻讯潜逃,使得案情陷入僵局。
嘉昭帝没有从三法司抽调干员,下金陵协助杨宏斌缉拿周正阳,而是派三法司之外的贾琮主办此案。
当时韦观繇对嘉昭帝此举,心中暗有微词。
堂堂三法司人才济济,圣上却视而不见,却派一个少年勋贵承担重任,未免让三法司官衙颜面无光。
等到贾琮下金陵未至二月,便成功侦破金陵卫军大案,韦观繇才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但也仅限于此,因韦观繇和贾琮从无公务往来,更无私人交情,虽知晓其颇有侦缉才干,但具体如何,却不得而知,也未有过见识。
如今见他并未参与舞弊案侦缉,只是听方才自己传讯,凭着这些只字片语,就能据此做出缜密剖析。
其中思路犀利,见解新僻,发人深醒,旁人忽视的细枝末节,他却能敏锐察觉,挖掘出其中疑点。
这等卓异之才,的确有几分惊艳,也怪不得圣上对其格外器重。
方才他在圣上面前,言辞表述看似公允,并没一字一句提到周君兴。
话锋却深藏锐意,对推事院刑讯手段凶戾,针砭之意含而不露,显而易见,小小年纪,城府心术已见老辣,后生可畏!
……
韦观繇见贾琮话语刚落,圣上脸上震怒之气,就已飞快敛去,就像是贾琮之言,正说到圣上心坎上似的。
韦观繇心中有些明悟,他能做到大理寺首官,又岂是泛泛之辈,哪里不能察觉出其中颜色。
他甚至想到,贾琮是否就是揣测圣心,才会有方才这番言语,如果真是这样,少年人这份急智谋略,就有些骇人了……
而且,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见过太多大案要案,阅历经验丰富。
就像贾琮所说,舞弊案主犯吴梁,宁可自尽而亡,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足以说明林兆舞弊,证供牵强,难以定论。
况且,此次舞弊大案,圣上让推事院主办,大理寺协办,堂堂三法司屈从内衙酷吏之下,实在有失体统体面。
虽其中有皇帝显赫君权,以推事院制衡司衙百官的用意,但长此以往,三法司律法立场,必定要大为旁落。
韦观繇这样的三法司主官,半生沉浸官场,深知此消彼长的道理,所思所想,比旁人更加深远。
眼下这等局势,如让推事院做大舞弊案,周君兴因此邀宠圣君,势力孽生,积重难返之下,推事院对百官的威慑压制,就会不断恶化。
到了那个时候,身为三法司高官的韦观繇,不仅个人仕途前程极其不利,酷吏当道,三法司威严被削弱,朝野不靖,后患无穷……
刚才贾琮一番话,虽明里是对林兆和舞弊之嫌,剖析因由,提出疑点,暗里却是剑指推事院凶戾之举。
而且,贾琮话音刚落,圣上眼神脸色都因此缓和,可见贾琮之言很得圣上认可,韦观繇自然不会错过这等顺风势头。
说道:“圣上,威远伯之言,中肯公允,臣深以为然,林兆和涉嫌舞弊,疑点颇多,不能草率定论。
推事院周院使刑讯过激,致使案情陷入维谷,其主理舞弊案以来,行动嚣然,导致城内形势急迫,人心惶惶。
这两日时间,已有大批举子仓惶离京,唯恐避之不及,生怕遭受舞弊案牵连,此举引发市井议论纷纷,实在有伤朝廷体面。”
……
嘉昭帝脸色阴沉,说道:“周君兴处事鲁莽,致使会试舞弊案主犯身亡,横生枝节,有负朕望。
即日起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办,一应审讯羁押,皆由大理寺统辖,推事院协助景从即可。
疑犯林兆和暂看押大理寺狱,按三法司既定法度审查,勿枉勿纵,清正公允,辩驳清浊。
主犯徐亮雄身为主考,身犯渎职鬻题之罪,扰动科举清明,罪加一等,大理寺加紧审讯,尽快落案。
其余一应案犯,其画押供状,由大理寺复核定罪,如再生牵扯,务必慎思明查,以免牵连无辜……
都察院所奏春闱属官风纪之过,由推事院侦缉收集佐证,大理寺复核主审,有行为不检,贪鄙贿赂之举,绝不姑息,以清吏治……”
随侍身边的郭霖,默记嘉昭帝口谕,会让执笔太监笔录备忘,拟定中旨,颁发相关司衙。
韦观繇连忙躬身接旨,心中却是喜忧参半。
方才他顺着贾琮的言辞话风,借力打力,陈述周君兴审理舞弊大案,尺度失矩,多生枝节,难辞其咎。
鉴于眼前形势,圣上遂剥夺推事院舞弊案主审权,大理寺终于重新掌握主动。
而且,舞弊要犯吴梁自尽身亡,使得形势急转而下,案件审理结案都陷入被动,圣上已生警惕,以防牵连日广……
只是,圣上虽对周君兴有所砭斥,但显然不会就此放弃这把利刃,依旧让他侦缉春闱官员风纪之事。
韦观繇心中微微凛然,三法司和推事院对峙暗斗,圣上谋略深沉,怎么可能没有察觉。
他对周君兴的权柄退一进一,其中皆有深意。
对于皇帝来说,三法司和推事院相互制衡,皆不旁落,才最符合圣驾所望……
……
韦观繇领旨出宫之后,嘉昭帝看了一眼,依旧侍立殿中的贾琮。
说道:“你方才之言,敏锐慎思,颇有见地,你两下金陵,屡破大案,朕知你有侦缉之才。
可惜你是今科贡士,会试相关之人,朕需有所避讳,否则,此案始发之时,朕如让你来负责侦缉,或许不会有这等节外生枝。”
贾琮躬身说道:“圣上过誉,大理寺韦寺卿和推事院周院使,都是朝廷干臣,微臣年少,不敢相比。”
嘉昭帝听了贾琮的话,淡淡一笑:“你这等年纪,言语处事,谦逊周正,自然是好的,但少年人过于持重,小心锐气消磨,暮气早生。”
一旁的郭霖听了嘉昭帝此言,心中微微一愣,圣上是严明内敛之人,这等亲和笑谈之言,即便对几位皇子,都很少会说。
这贾琮虽年少,但才能出众,能办事,懂说话,看来是越发得圣上看重……
……
神京城东,毓屏街,后巷。
巷底那座宁静宅邸,两扇黑油大门,隔绝一城喧嚣,院中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初夏艳阳照耀下,透着难于遏制的生机与活力。
穿着便利短褐衣裳的中年人,双臂袖子微卷起,坐在院中石桌旁,依旧是闲居花农模样,脚边还摆着花锄水壶,桌上红泥小炉,烟气蒸腾,茶香四溢。
此时,紧闭院门传来长短不一敲门声,中年人起身打开院门,锦绸缎庄掌柜刘文轩,闪身进了院子,脸上神情凝重。
说道:“东家,我刚收到消息,春闱舞弊案要犯吴梁,因拒绝诬证林兆和舞弊,在推事院刑房自尽身亡!”
一向神情平和的中年人,一听这话脸色不禁一变,手中茶盏微晃,杯中茶水溅出少许。
沉声问道:“消息是否可靠?”
刘文轩说道:“我们在推事院附近布有眼线,午时过后,推事院官衙内发生骚动。
大理寺正杨宏斌满脸怒色,急匆匆离开推事院官衙,走时还带走了林兆和,而且林兆和是被担架抬走,应该是受了重刑。
不久便有推事院衙差,入寿材店购买棺木,没多久装了尸体的棺木,被移至城东义庄暂存。
我们的人花了些银子,买通了办事差役,打听出相关事由,并且去了义庄查看,死者的确是吴梁,头颅碎裂,系为撞击硬物而死。”
中年人神情凝重,说道:“吴梁是舞弊案主犯,突然自尽身亡,这起大案就失去最要紧的支撑,局势一定会大变,当真猝不及防!
吴梁自入狱之后,没多久便受刑不过,招供画押,本以为此人软弱,已被推事院完全掌控,没想到他竟有这等血气之勇,始料未及……
你说杨宏斌大怒离开推事院,可想而知,必定是周君兴逼供过激,才会促使吴梁愤而自尽,光凭这一桩,周君兴便难逃其纠。
皇帝要追究其责,事情的发展,就会偏离我们的谋算……”
……
刘文轩双眉深蹙,问道:“东家,那我们一番筹谋,岂不是都要落空?”
中年人端起剩下的半杯茶,缓缓一饮而尽:“我曾说过,春闱乃社稷抡才大事,即便是当今皇帝,也无法完全掌控。
我们只是种下因由,至于如何结果,多半还是要看天意,至于你说筹谋落空,还言之过早。
自从林兆和牵连被抓,我就让晟兰在外面走动,关注事态动向,每日酉时她会回来,听听有什么消息,再行谋划不迟。”
中年人说完话后,两人便是一阵沉默,中年人取了新茶盏,斟了一杯热茶,静静推给刘文轩。
在没有新消息之前,他们能做的是耐心等待,小院重新恢复平静,时间在无声流逝着……
一直到日头微微西斜,院墙头风声飒然,一个高挑苗条的身影,翻墙而入。
中年人微笑问道:“晟兰回来了,外头可有什么新动静。”
身材高挑的女子在石桌前坐下,自己斟了杯热茶解渴,说道:“这些日子,因推事院有我们的眼线,所以我呆在那里的时间很少。
日常都在市井走动,因为此次会试舞弊案,大理寺正杨宏斌颇为活跃,我对大理寺衙门也多有关注。
半个时辰之前,大理寺卿韦观繇突然返回衙门,和杨宏斌带领十余辆囚车,直接去了推事院衙门。
我心中好奇,便一路尾随,韦观繇和杨宏斌进了推事院衙门不久,便从里面带出十余名囚犯,押入囚车返回大理寺。
我在旁看得清楚,那些囚犯都身穿儒裳,虽然破损不堪,但无疑都是士子之身。
这些囚车在市井走动,引动路人旁观,有知晓其中根底者,说这些囚徒都是因吴梁招供,而被牵连入狱的贡士和举人。
东家,这等情形分明是两大官衙移交囚犯。”
……
中年人听了此言,略微思索,微笑说道:“舞弊案爆发,按理需由三法司主办审理,这才是合乎常规法度。
但当今皇帝偏偏交给推事院主审,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心中自然不服,如今抓住周君兴的把柄,他自然不会错过机缘。
我猜他必定已入宫弹劾,皇帝也必定已降罪周君兴,不然大理寺不会这般大张旗鼓,从推事院押走所有舞弊案嫌犯。”
刘文轩说道:“东家,韦观繇官声清正严明,完全不同周君兴这等酷吏,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审。
引动声势必定收敛许多,对我们所图,只怕多有不利。”
中年人说道:“你说的不错,韦观繇是正统文官,他关注的是官场大局,三法司的律法正溯之位,是否被推事院这等凶戾内衙所压制。
只要科举舞弊大案,不被推事院掌控,不成为周君兴牵连构陷、邀宠取势之物,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比之下,科举舞弊大案,最终如何发展,牵连人数众寡,是否能为大理寺积蓄功绩,对韦观繇来说倒是其次。
如果我猜的不错,必定是吴梁突然自尽,使舞弊大案陷入僵局,皇帝担心此事引动士林民间非议。
原本名正言顺的舞弊之罪,如因此被士人庶民曲解,成了官府迫害士子,引发今科贡士以死明志,朝廷的公允和颜面何存。
再说,此次舞弊大案,已牵连进十余名今科贡士,声势动静已委实不小,皇帝心中已生收敛之意,以免撼动朝政,落下口实,因小失大。
他削推事院主审之权,转而由大理寺主审,并不单单是周君兴失职,而是韦观繇能帮他控制收敛局势!”
……
刘文轩皱眉说道:“东家,局势一旦收敛,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就无法乱中取利,得成其事。”
中年人神情镇定,给自己茶盏斟满热茶,说道:“虽说成事在天,但有些机缘却要自己营造。
此次舞弊大案,其实可分两条线,一为今科举子应试舞弊,二为春闱属官风纪颓败。
其实,太多举子牵扯舞弊,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一旦牵连甚广,连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举子,可能都要被身陷其中,林兆和之事只怕会再度发生。
所以当今皇帝因吴梁之事,想要收敛局势,反而对我们有利。
那本蓝皮册子,可不是没用的摆设,主考官徐亮雄坠入彀中,不过是个药引子。
试问本次会试属官,又有几人洁身自好,会试入场之前,没有过结交入试举子,行沽名钓誉之举。
如想让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得成其事,只能在春闱属官风纪上做文章……
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今科举子,有几人会试落榜?”
刘文轩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录,仔细翻看几眼,说道:“东家选人颇有眼光,被你挑中的举子,仅有六人会试落榜。
这六人多有潜质,来年卷土从来,未必不能登第。”
……
中年人听了刘文轩之言,微微叹道:“我选中的二十三人,林兆和本是最有价值的,其余二十二人相加,皆不如他有份量。
林兆和能入会榜第三,已有入殿试一甲之资。
原本会元贾琮,为状元不二人选,但贾琮勋贵之身,功勋卓著,名动天下。
皇帝既要顾忌士民风议,着眼天下大局,又要制衡少年臣子名望盖天,贾琮只怕难以大魁天下。
所以,退而求其次,林兆和身为会榜第三,已有夺得状元之机,这样的人物,原本不可限量。”
刘文轩问道:“东家,这次吴梁宁可自尽,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此举定能使林兆和脱罪。
到时林兆和依旧是会榜第三,状元的大热人选,如今他身陷大理寺狱中,我们是否出手襄助?”
中年人微微摇头,说道:“事情没你想得简单,士人最重令名,他牵扯入舞弊案,即便他最终脱罪,名声也已被污。
就算能够及第,前程只怕是毁了,如今他引人注目,这个关口,我们不可介入其中,免得露出破绽……”
中年人继续说道:“那落榜六人,虽才略稍逊,但也都是可用之人。
你找人和他们传话,科举乃清明之事,然官员风纪败坏,崇名贪慕,交合私授,以至舞弊之事横生。
英俊才士,黩落孙山,公义何在,正义之士,怎可束手旁观……
还要让他们知晓,我们商号在江南行走,人脉广阔,江南州县纵横,官衙密布,仔细筹谋,总有补缺之位,举人已有授官之资……”
刘文轩心中明悟,起身说道:“东家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操办好此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扶摇河山,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红楼之扶摇河山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扶摇河山,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红楼之扶摇河山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