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探春等人从园中出来,甄玉嬛才放开贾琏,与探春等人手拉着手,姐姐妹妹高兴的问候起来。
小女儿们喜悦清脆的声音,引过了贾母的目光。
看着一堂的孙女、亲戚家的女儿,个个都是明光丽质、模样可人,宛若初春盛景,贾母也大觉养眼。
因此笑问甄家太太:“你们几时的船啊?”
甄家太太知道贾母问的是她们几时回南京,恭敬的回道:“定的是后日上午的船。”
其实甄家太太早就归心似箭了。因为太子谋逆身亡之事干系太大,大到她一个妇道人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将甄玉嬛许给太子为侧妃说是皇后的意思,事实上甄家自身的运筹才是主要的原因。
否则名门闺秀那么多,皇后为何偏偏挑中远在南京的甄家?
事实上,是甄家在太上皇退位之后,渐感朝中无人照应,因此在为自身寻找后路,才想到了太子身上。
将甄玉嬛许给太子为侧妃是早在两年前甄老太太就凭借情份,和皇后通过气了。只是那个时候甄玉嬛还太小,因此才暂且没有提上日程。
这也是去年初贾琏到南京的时候,甄老太太一见到贾琏,就急不可耐的让甄玉嬛认贾琏为义兄的原因。
她是在为甄玉嬛将来在京城立足谋划根基。
也就是说,甄家其实是将筹码放到了太子身上,特别是去年冬甄家奉皇后谕旨带女儿进京议亲之后,甄家和太子府之间的联系,那可是放在了明面上。
甄家监管着江南三大织造局,那是出了名的豪富,而太子要培植班底,也需要大量的钱财,这也是两边能够一拍即合的根本所在。
原本一切进行的好好的,甄家太太严格按照临行前甄应嘉和甄老太太的交代,和太子府进行接洽、利益关联,畅想着将来成为皇亲国戚,甚至让未来的皇帝身上流淌上甄家的血脉……
哪想到纳妃日期和仪程都定好了,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倒台了?
这是甄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甄家太太当时听到消息,直接就懵了。
尤其是听说因为太子一案,牵累的王公大臣不知凡几,连正牌侯爷都死了好些个,甄家太太很怕甄家也步后尘,因此想要尽早的逃离京城,回去请甄应嘉和老太太的主意。
可惜的是,圣驾未曾回京之前,她们走不了。
圣驾回京之后,从皇后那里得到了庇护,心中稍安,便也没有那么慌不择路了。
她早在城门开启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连送了好几道家书,将京中巨变传回南边,算算时间,大概明日应该就能得到家中的回信。
将行程暂定后日,便是想着家中若是没有特别的指示,她能第一时间启程回去。
贾母可不知道甄家太太归心似箭,她只笑道:“既是后日的船,我看玉嬛丫头和我们家的几个丫头甚是合得来,不如今晚让她留下来,好好和我们家的几个丫头再聚一聚,也算是全了她们一番情义。
等明儿,我亲自派人送她回去。”
甄家太太道:“这样太叨扰了。”
“什么叨扰不叨扰的,你我两家之间,还用论这个。”
边上,贾琏看见甄玉嬛瞄过来的目光,将茶碗放下,站起来笑道:“我们老太太说的是。虽然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到底相识一场,眼见就要相隔千里,还该让她们姊妹之间好好道个别才是。
还请夫人放心,明儿傍晚之前,我定然亲自将玉嬛妹妹送回。”
甄家太太自然知道女儿很喜欢贾家,也隐隐猜到女儿对义兄贾琏有些不一样的情愫。
若是之前,她还有些拿不定利害。但是此番贾琏一跃成为荣国公,打破了之前所谓“失宠”的传言之后,她自然很乐意女儿与贾琏保持亲近的关系。
虽然不知道太子一案最后是不是会牵扯到甄家,牵扯会有多深,但是作为甄家主母,她知道这个时候与能够在圣人面前说上话的贾琏保持友好的关系是肯定没错的。
反正女儿目前情况特殊,明日去拜见另外几家亲友时也不便携带,留她在家里她也孤单。
既然她喜欢,不如留她在贾家,也算她这个做娘的一分慈爱了。
于是在贾琏开口之后,甄家太太也忙站起来应道:“国公爷太客气……既然老太太和国公爷都开口了,妾身要是再不答应倒显得不识抬举。
只是让国公爷亲自送她回去是万万不可的,倒折了她。等明晚,我派车来接她就是了。”
甄家太太一口一个国公爷显得很恭敬,对此贾琏也没有说什么对方是长辈,不必如此称呼云云。
以他如今的身份名位,等闲的辈分关系,早就不适用于他了。过分客气,反而会使得双方尴尬,还会显得矫情、虚伪。
于是笑了笑后,转身与贾母说舅老爷(王子腾)难得回京,他得出去陪客,甄家这里就麻烦她老人家接待了。
贾母自是让他自去。
甄玉嬛听到母亲答应让她留下,心中已然欢喜起来。迎春惜春等姐妹也高兴的拉着她,准备找个角落好好叙叙姐妹闲话。
唯有探春在笑推着甄玉嬛的时候,回头望向贾琏离去的背影,眼中浮现一丝失落。
谁知贾琏一走,贾宝玉就走了出来。
等甄玉嬛很有礼貌的起身给他问好的时候,一直死气沉沉的贾宝玉,脸上才浮现些许笑容。
贾母最是好客,定要留下甄家太太用饭。
席间,甄玉嬛见贾母竟安排宝钗坐在她身旁,便悄悄拉了拉迎春的袖子,指向那边。
迎春立时露出欢谑之色,附耳笑语一句,立马便让甄玉嬛瞪大了美眸,愣愣的看着宝钗,忘记了收敛。
她们这般明目张胆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席间之人。
诸如惜春湘云岫烟等坐的近的,立马便会心的笑起来,并开始交头接耳。
其他矜持的,也是面上大有深意的吃着瓜。
贾母对于孙女们席间嬉笑也不责怪,只当没看见,在给宝钗夹了一次菜之后,又回头请甄家太太动筷。
甄家太太其实也早就觉得奇怪了。
她虽然不常来贾家,但女儿回去之后天天给她讲在贾家的事情,导致她也对贾家内宅的事情差不多门清了。
贾母最疼爱的除了亲孙子贾宝玉之外,就剩外孙女黛玉,还有侄孙女湘云,至不济还有长得过分可人的宝琴。
宝钗虽然行事大方,惹众人赞誉。但不论是血脉亲近,还是贾母的个人喜好,宝钗在贾母面前都排不上号的。
只是甄家太太毕竟大族主母,心有城府,即便对贾母的安排感到诧异,在没搞清楚原委前也不会冒然开口询问。
此时看席间一众小儿女们的神态,她立马意识到宝钗或许和黛玉一样,也成了贾家媳妇的一员,只是不知道是许了贾琏还是贾宝玉,因此会心的一笑。
如此多姐妹兼长辈莫可名状的目光,让宝钗如坐针毡,只能凭借强大的自制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出错。
在她旁边的黛玉虽然是故作木然,不看大家的眼神,但是实则她的余光一直锁定着宝钗。
察觉到宝钗的紧张,她嘴角悄然上扬。
曾经的她就是这样,面对了好久这样讨厌的目光,其中宝钗虽非带头闹事者,却也是个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嘲笑人的人。
现在就叫她知道厉害。
在黛玉下手是薛宝琴,然后才是贾宝玉。
被一向疼爱自己的老祖宗安排的这么远,贾宝玉心里要说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其实让宝钗坐他曾经的位置,他不介意。让黛玉排在他前面,他欣然如此。
让他心酸失落的是,为何要专程在他和黛玉中间安插一人?
难道林妹妹许给了琏二哥哥,就真的不许他们再亲近了?
黛玉许给贾琏的时候,他震愕伤心,极力想要挽回。奈何故人心变,非力可挽,只能徒然伤神。
今日得闻宝钗也许给贾琏,他虽然也惊诧,也满心灰意,却远远不到当初那般声嘶力竭。
宝钗虽好,有杨妃之姿,却也是碌碌俗世中人,非是知音则罢,其竟还数番劝他也做那追名逐利的碌碡之流!
因此对于宝钗这个堂姐,他只是欣赏其国色,仰慕其才学,平时也愿意和她多亲近,却从未想过与这样的女子厮守一生。
或者说,他从未想过像俗世中人那样与某个女子厮守一生,他想要的,是在最美好的年纪,看遍最美好的风景。
唯有黛玉,这个他引为知己的惊鸿少女,曾让他动过凡心。
即便时至今日,他已经被对方伤透了心,他仍旧渴望着能够与黛玉亲近一二,哪怕绝不越雷池一步,他也不愿意接受世俗强加给他们的疏离。
“宝哥哥,我想吃那个,你能帮我夹一只吗?”
耳边传来悦耳的少女娇音,令贾宝玉低头,原来是薛宝琴指着他那边的一叠糟鸭杏,撒着娇请他帮助。
“哦,好。”
贾宝玉连忙将整叠鸭杏都给挪到宝琴面前,并小心翼翼的夹起一只放入宝琴的碗中。
“谢谢宝玉哥哥!”
宝琴对着贾宝玉甜甜一笑。
她是知道贾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之事,也知道伯娘和干娘(王夫人)曾有意亲上作亲。
因见贾宝玉神情失落,她才故意如此,一为安慰,二也是转移贾宝玉的注意力,以免他冲动之下做出失格的举动。
看着眼前笑容甜美的宝琴,对比那边神色冷漠,从始至终不曾看过他一眼的黛玉,贾宝玉内心长长一叹。
是时候该放下了……
他心中再一次这样劝慰自己。
但在内心更深处,他知道这样的劝慰不过是徒劳而已。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为了这个绝情的人,他每每梦中惊醒,独自泪流到天明。
贾宝玉不知道如何才能放得下,他下意识的环顾了一圈席间的众姐姐妹妹,因为只有从这些同样出尘绝艳的姐姐妹妹们身上,他才能找到暂缓痛苦的清泉。
他的目光陡然落在甄玉嬛身上。
这个和林妹妹一样从南边来的妹妹,不论是摸样,还是形态,都和林妹妹一般无二,都是那样的婀娜灵巧,超脱于尘寰之外。
听说太子事败身亡……
真好!
这样她就不用被肮脏的俗世权力荼毒了。
想到这里,一句话脱口而出:“玉嬛妹妹,你留在我们家吧,别回去了。”
贾宝玉突然的一句话,让席间顿时一静。
甄玉嬛正因为宝钗和贾琏的事心中五味杂陈,闻言望了过来。
甄玉嬛对贾宝玉的感官很不错的,毕竟贾宝玉不但和家中兄长生的神似,且也一般温和待人,对她很是照顾,因此她并没有用恶意去揣测贾宝玉的不当言语。
甚至看着贾宝玉真诚的面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可惜是宝玉哥哥,要是琏二哥哥开口挽留,母亲或许还有可能让我留在京城,不用回南边去。
甄玉嬛没有恶意揣测,但不代表旁人。
上方的甄家太太原本温柔和煦的脸,顿时就木然起来。
什么叫“留在你们家,别回去了”?
贾母虽然精于人情世故,但是在她眼里贾宝玉不过是个小孩子,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因此只是看了贾宝玉一眼,这一眼,都算不上责怪。
还是旁边媳妇桌的王夫人随时观察着儿子的动静,见他又出不当之语,忙责备道:“宝玉,不得胡言。”
贾宝玉也不是傻子,看大家都望着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语病”,慌忙解释:“我的意思是,让你留在我们家做客……南京太远了,以妹妹的娇弱,何必去受那舟船劳顿之苦。”
贾宝玉的解释虽然幼稚,到底把小孩子想要留小伙伴的情绪表达出来,也算是缓和了方才那种违和的气氛。
见母亲的情绪缓和,甄玉嬛方歉意的对贾宝玉道:“谢谢宝玉哥哥。不过南京再远,那也是我的家。
我们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我也想念家中的兄弟姐妹,如此此番和母亲一道回去,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能算劳苦呢。”
甄玉嬛毕竟是被甄家当做皇妃乃至国母培养的,因此一番话说的正式而不失客气,让人暗暗点头。
贾宝玉还待再说,贾母终于发话了。
一句宠溺的“宝玉”叫止了贾宝玉,然后道:“你再好客,岂有不让人家回归家乡之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你妹妹,等下次她们再上京的时候,你再请她过来做客也就是了。”
贾母这个时候竟有些后悔留甄玉嬛下来了。
她怀疑贾宝玉这是瞧上甄玉嬛了。
若是换在之前,她当然也乐呵,毕竟甄玉嬛生的和她宝贝外孙女一模一样,实在令人见了喜欢。
但是眼下甄家正和太子一案纠缠不清,特别是甄玉嬛,和太子还有婚约在身,她哪敢让贾宝玉和其多有牵扯!
她和王夫人都已经商量过了,一致觉得薛宝琴这个丫头不错。
漂亮,乖巧,懂事。
虽然出身低一些,那也算不得什么。
小女儿们喜悦清脆的声音,引过了贾母的目光。
看着一堂的孙女、亲戚家的女儿,个个都是明光丽质、模样可人,宛若初春盛景,贾母也大觉养眼。
因此笑问甄家太太:“你们几时的船啊?”
甄家太太知道贾母问的是她们几时回南京,恭敬的回道:“定的是后日上午的船。”
其实甄家太太早就归心似箭了。因为太子谋逆身亡之事干系太大,大到她一个妇道人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将甄玉嬛许给太子为侧妃说是皇后的意思,事实上甄家自身的运筹才是主要的原因。
否则名门闺秀那么多,皇后为何偏偏挑中远在南京的甄家?
事实上,是甄家在太上皇退位之后,渐感朝中无人照应,因此在为自身寻找后路,才想到了太子身上。
将甄玉嬛许给太子为侧妃是早在两年前甄老太太就凭借情份,和皇后通过气了。只是那个时候甄玉嬛还太小,因此才暂且没有提上日程。
这也是去年初贾琏到南京的时候,甄老太太一见到贾琏,就急不可耐的让甄玉嬛认贾琏为义兄的原因。
她是在为甄玉嬛将来在京城立足谋划根基。
也就是说,甄家其实是将筹码放到了太子身上,特别是去年冬甄家奉皇后谕旨带女儿进京议亲之后,甄家和太子府之间的联系,那可是放在了明面上。
甄家监管着江南三大织造局,那是出了名的豪富,而太子要培植班底,也需要大量的钱财,这也是两边能够一拍即合的根本所在。
原本一切进行的好好的,甄家太太严格按照临行前甄应嘉和甄老太太的交代,和太子府进行接洽、利益关联,畅想着将来成为皇亲国戚,甚至让未来的皇帝身上流淌上甄家的血脉……
哪想到纳妃日期和仪程都定好了,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倒台了?
这是甄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甄家太太当时听到消息,直接就懵了。
尤其是听说因为太子一案,牵累的王公大臣不知凡几,连正牌侯爷都死了好些个,甄家太太很怕甄家也步后尘,因此想要尽早的逃离京城,回去请甄应嘉和老太太的主意。
可惜的是,圣驾未曾回京之前,她们走不了。
圣驾回京之后,从皇后那里得到了庇护,心中稍安,便也没有那么慌不择路了。
她早在城门开启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连送了好几道家书,将京中巨变传回南边,算算时间,大概明日应该就能得到家中的回信。
将行程暂定后日,便是想着家中若是没有特别的指示,她能第一时间启程回去。
贾母可不知道甄家太太归心似箭,她只笑道:“既是后日的船,我看玉嬛丫头和我们家的几个丫头甚是合得来,不如今晚让她留下来,好好和我们家的几个丫头再聚一聚,也算是全了她们一番情义。
等明儿,我亲自派人送她回去。”
甄家太太道:“这样太叨扰了。”
“什么叨扰不叨扰的,你我两家之间,还用论这个。”
边上,贾琏看见甄玉嬛瞄过来的目光,将茶碗放下,站起来笑道:“我们老太太说的是。虽然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到底相识一场,眼见就要相隔千里,还该让她们姊妹之间好好道个别才是。
还请夫人放心,明儿傍晚之前,我定然亲自将玉嬛妹妹送回。”
甄家太太自然知道女儿很喜欢贾家,也隐隐猜到女儿对义兄贾琏有些不一样的情愫。
若是之前,她还有些拿不定利害。但是此番贾琏一跃成为荣国公,打破了之前所谓“失宠”的传言之后,她自然很乐意女儿与贾琏保持亲近的关系。
虽然不知道太子一案最后是不是会牵扯到甄家,牵扯会有多深,但是作为甄家主母,她知道这个时候与能够在圣人面前说上话的贾琏保持友好的关系是肯定没错的。
反正女儿目前情况特殊,明日去拜见另外几家亲友时也不便携带,留她在家里她也孤单。
既然她喜欢,不如留她在贾家,也算她这个做娘的一分慈爱了。
于是在贾琏开口之后,甄家太太也忙站起来应道:“国公爷太客气……既然老太太和国公爷都开口了,妾身要是再不答应倒显得不识抬举。
只是让国公爷亲自送她回去是万万不可的,倒折了她。等明晚,我派车来接她就是了。”
甄家太太一口一个国公爷显得很恭敬,对此贾琏也没有说什么对方是长辈,不必如此称呼云云。
以他如今的身份名位,等闲的辈分关系,早就不适用于他了。过分客气,反而会使得双方尴尬,还会显得矫情、虚伪。
于是笑了笑后,转身与贾母说舅老爷(王子腾)难得回京,他得出去陪客,甄家这里就麻烦她老人家接待了。
贾母自是让他自去。
甄玉嬛听到母亲答应让她留下,心中已然欢喜起来。迎春惜春等姐妹也高兴的拉着她,准备找个角落好好叙叙姐妹闲话。
唯有探春在笑推着甄玉嬛的时候,回头望向贾琏离去的背影,眼中浮现一丝失落。
谁知贾琏一走,贾宝玉就走了出来。
等甄玉嬛很有礼貌的起身给他问好的时候,一直死气沉沉的贾宝玉,脸上才浮现些许笑容。
贾母最是好客,定要留下甄家太太用饭。
席间,甄玉嬛见贾母竟安排宝钗坐在她身旁,便悄悄拉了拉迎春的袖子,指向那边。
迎春立时露出欢谑之色,附耳笑语一句,立马便让甄玉嬛瞪大了美眸,愣愣的看着宝钗,忘记了收敛。
她们这般明目张胆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席间之人。
诸如惜春湘云岫烟等坐的近的,立马便会心的笑起来,并开始交头接耳。
其他矜持的,也是面上大有深意的吃着瓜。
贾母对于孙女们席间嬉笑也不责怪,只当没看见,在给宝钗夹了一次菜之后,又回头请甄家太太动筷。
甄家太太其实也早就觉得奇怪了。
她虽然不常来贾家,但女儿回去之后天天给她讲在贾家的事情,导致她也对贾家内宅的事情差不多门清了。
贾母最疼爱的除了亲孙子贾宝玉之外,就剩外孙女黛玉,还有侄孙女湘云,至不济还有长得过分可人的宝琴。
宝钗虽然行事大方,惹众人赞誉。但不论是血脉亲近,还是贾母的个人喜好,宝钗在贾母面前都排不上号的。
只是甄家太太毕竟大族主母,心有城府,即便对贾母的安排感到诧异,在没搞清楚原委前也不会冒然开口询问。
此时看席间一众小儿女们的神态,她立马意识到宝钗或许和黛玉一样,也成了贾家媳妇的一员,只是不知道是许了贾琏还是贾宝玉,因此会心的一笑。
如此多姐妹兼长辈莫可名状的目光,让宝钗如坐针毡,只能凭借强大的自制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出错。
在她旁边的黛玉虽然是故作木然,不看大家的眼神,但是实则她的余光一直锁定着宝钗。
察觉到宝钗的紧张,她嘴角悄然上扬。
曾经的她就是这样,面对了好久这样讨厌的目光,其中宝钗虽非带头闹事者,却也是个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嘲笑人的人。
现在就叫她知道厉害。
在黛玉下手是薛宝琴,然后才是贾宝玉。
被一向疼爱自己的老祖宗安排的这么远,贾宝玉心里要说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其实让宝钗坐他曾经的位置,他不介意。让黛玉排在他前面,他欣然如此。
让他心酸失落的是,为何要专程在他和黛玉中间安插一人?
难道林妹妹许给了琏二哥哥,就真的不许他们再亲近了?
黛玉许给贾琏的时候,他震愕伤心,极力想要挽回。奈何故人心变,非力可挽,只能徒然伤神。
今日得闻宝钗也许给贾琏,他虽然也惊诧,也满心灰意,却远远不到当初那般声嘶力竭。
宝钗虽好,有杨妃之姿,却也是碌碌俗世中人,非是知音则罢,其竟还数番劝他也做那追名逐利的碌碡之流!
因此对于宝钗这个堂姐,他只是欣赏其国色,仰慕其才学,平时也愿意和她多亲近,却从未想过与这样的女子厮守一生。
或者说,他从未想过像俗世中人那样与某个女子厮守一生,他想要的,是在最美好的年纪,看遍最美好的风景。
唯有黛玉,这个他引为知己的惊鸿少女,曾让他动过凡心。
即便时至今日,他已经被对方伤透了心,他仍旧渴望着能够与黛玉亲近一二,哪怕绝不越雷池一步,他也不愿意接受世俗强加给他们的疏离。
“宝哥哥,我想吃那个,你能帮我夹一只吗?”
耳边传来悦耳的少女娇音,令贾宝玉低头,原来是薛宝琴指着他那边的一叠糟鸭杏,撒着娇请他帮助。
“哦,好。”
贾宝玉连忙将整叠鸭杏都给挪到宝琴面前,并小心翼翼的夹起一只放入宝琴的碗中。
“谢谢宝玉哥哥!”
宝琴对着贾宝玉甜甜一笑。
她是知道贾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之事,也知道伯娘和干娘(王夫人)曾有意亲上作亲。
因见贾宝玉神情失落,她才故意如此,一为安慰,二也是转移贾宝玉的注意力,以免他冲动之下做出失格的举动。
看着眼前笑容甜美的宝琴,对比那边神色冷漠,从始至终不曾看过他一眼的黛玉,贾宝玉内心长长一叹。
是时候该放下了……
他心中再一次这样劝慰自己。
但在内心更深处,他知道这样的劝慰不过是徒劳而已。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为了这个绝情的人,他每每梦中惊醒,独自泪流到天明。
贾宝玉不知道如何才能放得下,他下意识的环顾了一圈席间的众姐姐妹妹,因为只有从这些同样出尘绝艳的姐姐妹妹们身上,他才能找到暂缓痛苦的清泉。
他的目光陡然落在甄玉嬛身上。
这个和林妹妹一样从南边来的妹妹,不论是摸样,还是形态,都和林妹妹一般无二,都是那样的婀娜灵巧,超脱于尘寰之外。
听说太子事败身亡……
真好!
这样她就不用被肮脏的俗世权力荼毒了。
想到这里,一句话脱口而出:“玉嬛妹妹,你留在我们家吧,别回去了。”
贾宝玉突然的一句话,让席间顿时一静。
甄玉嬛正因为宝钗和贾琏的事心中五味杂陈,闻言望了过来。
甄玉嬛对贾宝玉的感官很不错的,毕竟贾宝玉不但和家中兄长生的神似,且也一般温和待人,对她很是照顾,因此她并没有用恶意去揣测贾宝玉的不当言语。
甚至看着贾宝玉真诚的面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可惜是宝玉哥哥,要是琏二哥哥开口挽留,母亲或许还有可能让我留在京城,不用回南边去。
甄玉嬛没有恶意揣测,但不代表旁人。
上方的甄家太太原本温柔和煦的脸,顿时就木然起来。
什么叫“留在你们家,别回去了”?
贾母虽然精于人情世故,但是在她眼里贾宝玉不过是个小孩子,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因此只是看了贾宝玉一眼,这一眼,都算不上责怪。
还是旁边媳妇桌的王夫人随时观察着儿子的动静,见他又出不当之语,忙责备道:“宝玉,不得胡言。”
贾宝玉也不是傻子,看大家都望着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语病”,慌忙解释:“我的意思是,让你留在我们家做客……南京太远了,以妹妹的娇弱,何必去受那舟船劳顿之苦。”
贾宝玉的解释虽然幼稚,到底把小孩子想要留小伙伴的情绪表达出来,也算是缓和了方才那种违和的气氛。
见母亲的情绪缓和,甄玉嬛方歉意的对贾宝玉道:“谢谢宝玉哥哥。不过南京再远,那也是我的家。
我们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我也想念家中的兄弟姐妹,如此此番和母亲一道回去,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能算劳苦呢。”
甄玉嬛毕竟是被甄家当做皇妃乃至国母培养的,因此一番话说的正式而不失客气,让人暗暗点头。
贾宝玉还待再说,贾母终于发话了。
一句宠溺的“宝玉”叫止了贾宝玉,然后道:“你再好客,岂有不让人家回归家乡之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你妹妹,等下次她们再上京的时候,你再请她过来做客也就是了。”
贾母这个时候竟有些后悔留甄玉嬛下来了。
她怀疑贾宝玉这是瞧上甄玉嬛了。
若是换在之前,她当然也乐呵,毕竟甄玉嬛生的和她宝贝外孙女一模一样,实在令人见了喜欢。
但是眼下甄家正和太子一案纠缠不清,特别是甄玉嬛,和太子还有婚约在身,她哪敢让贾宝玉和其多有牵扯!
她和王夫人都已经商量过了,一致觉得薛宝琴这个丫头不错。
漂亮,乖巧,懂事。
虽然出身低一些,那也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