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衢州府

  太祖年间,改前朝暴元的衢州路为龙游府,太祖末期,又重新改回衢州府。

  地处内陆,紧邻江西。

  在浙江十一府之中,衢州府实在是乏善可陈。

  无论是从人口,还是物产,都算不上是什么富饶之地。

  偏偏就是在这里,隐藏着儒道另外一个堪称超一流的势力。

  衢州府城外。

  山野之间,阡陌交错。

  正值农忙时节,田垄间百姓忙碌收割。

  金灿灿的稻谷,黄澄澄的麦穗,不难看出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哈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靖安侯竟然来了!”

  “何不现身一见。”

  就在此时,浩然之气流转,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百里方圆。

  一道流光落下,露出贾琮的身影。

  看向面前方才开口之人。

  粗制的麻布衣裳,头上戴着一顶草帽。

  头发胡须全都花白,看起来已经颇为年迈。

  但是手掌粗大,上面还有不少老茧,一看就是常年干着粗活的。

  若不是亲眼所见,贾琮也无论如何都认不出眼前之人就是孔家另外一支族裔南孔之中实力最强之人!

  反倒是其身后约莫十四五岁,比贾琮大上一些的少年。

  虽然同样是一身粗布短打的衣着,单从其白皙的皮肤,还有已经渗血的手掌。

  不难看出其从小便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敢问阁下是……”

  “老夫孔从文,见过靖安侯!”

  “未曾想到靖安侯来的这么快,倒是让侯爷见笑了。”

  一副老农模样打扮的孔安理起身,笑着拱手对贾琮见礼。

  方才以文气传音之时,灵机盎然,给贾琮的感觉丝毫不输于其才斩出没多久的文侯法身。

  一身恐怖的实力,竟然同样达到了半圣后期!

  “原来是南孔的从文先生,贾琮有礼了。”

  贾琮拱手回了一个儒生礼,仍旧好奇的打量着孔从文。

  事实上,从山东曲阜一路赶来。

  尤其是到了衢州府地界以后。

  这一路贾琮已经见了不少同样情景。

  田间地头里,不时有第二境儒者、第三境大儒甚至是第四境鸿儒出没。

  或是粗布麻衣的短打装扮,或是破旧一些的儒衫。

  均是忙碌在田间地头,跟着百姓一起干农活。

  加在一起,至少上千人。

  “侯爷可是疑惑老夫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孔从文看出贾琮的疑惑,自顾自的笑着解释道。

  “世人皆以为南孔始于宋,实则早在五胡乱华之时,孔家便已经分家,不过是宋时又南渡了一些族人罢了。”

  “先祖曾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夫也忘记是多久之前了,许是我曾祖亦或是我曾曾祖定下的规矩。”

  “孔门南宗之人,凡自十三岁起,一直到及冠之年。”

  “每日都要下这田间地头,一来体会百姓疾苦。”

  “二来修心明志,以免日后陷入左道。”

  “老夫这幼孙自小聪慧,两岁识文,三岁作诗,五岁熟读四书五经,七岁便入境,如今年仅十三,已经破了第二境。”

  “同龄之人,无一人可及得上,时间一久,难免起了骄纵之心。”

  “故此老夫才亲自把他带在身边,下田历练。”

  孔从文摸了摸身旁少年的头。

  此时少年也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贾琮,显然从两人的对话中已经猜到了贾琮的身份。

  “少年之时,心性未定,最容易误入歧途。”

  “在下从山东一路南下,光是入衢州府这一路,便已经在田间见到了四尊鸿儒……”

  “如此炼心明志,无怪孔门南宗人才济济。”

  贾琮见状,叹服一声。

  这事说来简单,但是以这南孔地位,第四境鸿儒都放下自身架子,如同寻常农户一般,出没在田间地头。

  不是作秀,而是真真切切的在如同普通农户一般干着农活。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非也,此举也不光是为了让孔家后人炼心明志。”

  “先祖曾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说着指向旁边还在忙碌着收庄稼的一对母子。

  年长的女人在贾琮的感知里年岁并不大,已经被风吹日晒的很老态。

  旁边的男孩则是七八岁的样子,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却浆洗的极为干净。

  在一旁帮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田间的百姓显然早就对孔家人的举动习以为常,见贾琮从天而降也只是看了几眼,便各自低头继续做自己的事了。

  “这孩子名叫二虎。”

  “生父生前整日厮混,前年因为偷了别人钱财被人发现,错手杀了人,被官府判了问斩。”

  “就留下这对孤儿寡母凄惨度日。”

  “他生父昔日在市井厮混,结交的也都是青皮九流,虽然也有两个颇讲义气的过来探望过几次表示愿意带着二虎讨生活。”

  “只是若随他们厮混,这孩子日后的出路无非还是小偷小摸,鸡鸣狗盗。”

  “最后如他生父一般,有朝一日祸闯大了,被官府处斩,说不定又留下一对孤儿寡母,托孤旁人。”

  “代代如此,永无希望!”

  “我让族中后辈找了三亩薄田免了租子给她们孤儿寡母度日之用,闲暇时我这幼孙在田间教二虎习文识字。”

  “不求科举功名,日后总能讨个营生。”

  “孔家付出的不过是三亩微不足道的薄田,却能换回一个孩子还有其子孙后辈都走上正途。”

  “岂不美哉!”

  孔从文说的语气轻松,但贾琮却心中感慨。

  三亩薄田,在世家大族眼里,算不得什么。

  以衢州府的地价来说,无非就是二十两银子的事。

  却能换取一个孩子乃至于其以后的子孙走上正道。

  这般大道理,天下读书人十有八九都能长篇大论,张口就来。

  可愿意去践行的家族,怕是千里无一了。

  先天神祇在江南廉价租地,堪称万家生佛,也不过是为了收集香火信仰。

  自问也做不到这般无私。

  “从文先生高义,在下佩服!”

  “怪不得在下自入衢州府以来,未见一个饥民身影,原是孔家一直在散尽家财救助百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莫过如此!”

  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自己做不到这般并不会影响贾琮心生钦佩之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妙极!”

  “此言与《淮南子·览冥训》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却与先祖所想不谋而合!”

  “不愧是靖安侯……”

  “当真妙极!”

  贾琮随口提了一句前世的老话,却不想让孔从文有一种拍案叫绝之感。

  开口连连赞叹。

  随后又捋着胡子笑着摇头说道。

  “不过靖安侯若是以为我孔家是散尽家财救助百姓,那倒是让靖安侯失望了……”

  “也罢,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侯爷且随我来吧。”

  说着起身拍了拍手上得泥土,然后转身对幼孙交代了几句。

  带着贾琮一同化作一道流光,来到了衢州府城另外一个方向。

  却见一座大宅子矗立在山清水秀之所。

  规模宏大,丝毫不输于贾琮在曲阜看到的三孔之地!

  同样挂着孔府的牌匾还建着祭祀用的孔庙。

  只不过孔庙前面的广场上,非是如同北孔那般端庄肃穆,远远地有读书人祭拜凭吊。

  而是有着二十多个附近村落的孩子在门前戏耍。

  把守的孔家族人护卫见到也不驱赶,反而会时不时开口提醒这些孩子小心磕碰。

  进了孔府,里面景象更是让贾琮觉得古怪。

  雕梁画栋,景色秀丽,里面的装点之奢华,丝毫不输于曲阜孔家。

  唯有里面的孔家族人。

  穿着粗布衣裳手持农具奔走者有之!

  穿着简朴儒杉苦读经意者有之!

  躲在小院美婢娇妻服侍享乐者亦是有之!

  诺大的孔府,各自忙碌着的身影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和谐。

  引着贾琮一路来到一件书房,让服侍自己的小童奉上香茗之后,孔从文这才继续笑着说道。

  “侯爷可是在奇怪,为何孔府装点得同样奢华,与侯爷之前想的散尽家财救助百姓的的高义之举并不一样。”

  “却是有些疑惑,还请从文先生解惑。”

  “哈哈哈,老夫又何德何能当得起侯爷一句先生,真要论起来,应是老夫以师礼待侯爷才是!”

  “世人皆知,孔门北宗在历朝历代都荣宠备至,接连封赏,却少有人知,历代君王对我南宗的封赏同样不少。”

  “这衢州府大半土地,都是孔家的祭田。”

  “先祖曾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我南宗族人,除了三年下田炼心的规矩以外,族人及冠之后并不会要求他们做什么。”

  “心怀圣道者习文修儒!”

  “心怀良善者帮扶百姓!”

  “贪图享乐者经商享乐!”

  “唯从心也,如今衢州府百工百业,都能见到我南宗族人。”

  “只是唯有一点,我南宗族人没有作奸犯科,祸害百姓之人!”

  “否则一旦查实,族规之下,遇恶不赦!”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南孔之举,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啊!”

  听闻此言,贾琮终于明白为何孔从文之前要说应该以师礼对待自己了。

  看到这孔府上奢华景象之后,贾琮内心并为感到失望,反而觉得南孔更显得生动鲜活。

  若当真是散尽家财,救助百姓,一人倒也罢了,人心复杂难测,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家族的族人都过清苦生活。

  难免有枯名钓誉之感。

  唯有此刻,听孔从文将一切坦然道出,方才更显真诚。

  善是真善,而非愚善!

  以高标准高道德要求约束自己,引导族人后辈为善,却不会用道德绑架来强求别人一定要做什么。

  其境界不知胜过自身整日享乐,却开口闭口“奉献”之人凡几。

  “我南宗先祖,昔年见了太多百姓疾苦,方才有此家风……”

  “这天下兴亡,朝代更替,俱是苦于百姓也!”

  孔从文轻叹一声。

  “从文先生,以南孔之能,不说大庇天下,遣一些族人入朝,使得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应是轻而易举。”

  贾琮感觉对方似是在有意提点自己什么,于是开口试探道。

  这话倒也不是随口一说。

  儒道修行,乃是三大主流修炼体系之中最为注重修心的。

  南孔族人及冠之前三年炼心,日后修行起儒道不说顺风顺水,却要比其他仕子强多了。

  从一路过来看到的高手也能猜到。

  这名声不显的南孔的底蕴,绝对还在贾琮屠灭的北孔之上。

  “轻而易举?”

  “我南宗若是真敢遣人入朝,使得朝政清明,造福百姓,恐怕距离灭亡日子就不远了!”

  “侯爷以为这近千年来,朝代更迭越来越频繁,乃是因为什么?”

  闻听此言,贾琮头脑猛地一炸!

  之前的种种猜测,终于在此刻完整的串联起来!

  这天下的修炼体系,主流无非三种,还有一种乃是佛门,算不得主流!

  其中武道最为普及,唯有什么超一流势力暂且不说。

  剩下三家之中。

  儒道百家,以鸿儒以上文魄死后回归天地来孕育儒道规则!

  佛门以无边佛土连绵成片,最后达到执掌天地的目的!

  唯有玄门的布局贾琮还不清楚。

  此刻被孔从文这么一提醒,诸多猜想划过,瞬间被贾琮找到了真相。

  自南朝大片寺庙所铸的佛土被破灭之后,几次改朝换代,已经基本不见什么佛门大宗的出手迹象了。

  反而是几家玄门道脉在背后各自支持一方。

  争龙!

  争龙!

  实则单是从这个名词,就能看出玄门的布局了!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

  修运!

  气运一说,虚无缥缈!

  却又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尤其是对生来便知晓大量天地秘闻的先天神祇来说。

  ……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最新章节,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