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前面二里出现倭寇大军,人数约有万余。”追击的浙军士卒一路狂奔回来向朱平安报告。
此刻,浙军大军已经在山口严阵以待,山坡上的几个制高点也被浙军分兵把守。
朱平安在刘大刀等人的簇拥保护下,在阵中居中指挥,身后大纛随风飘扬。
“一万多人,比预想中少一点。”
朱平安淡定的点了点头,倭寇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少一点,不过这些肯定只是倭寇的先锋,后面肯定还会有倭寇大军,汪直也算是看得起自己了。
“大刀,你领你们营去接应下追击的前军。如果倭寇追击,你们就就地阻击,我会提大军向前接应,如果倭寇不追击,你们就缓缓回归本阵。”
朱平安对刘大刀命令道。
“遵命公子。”
刘大刀用力的点头领命,然后带着所属麾下浙军前去接应追击的前军。
“通知打扫战场的士卒速速归阵,受伤的士卒一律在山口大营救治。”
“令陆续回归本阵的士卒,一律在后面列阵。”
......
朱平安有条不紊的下令,目光缓缓的注视着前面,等待着倭寇大军到来。
很快,打扫战场的士卒全都从山坡上撤回来了,他们按照朱平安的吩咐,割下了倭寇首级,将倭寇的尸体放在了柴堆上,点了一把火焚烧了。
至于割下倭寇首级,一方面是作为军功的证据,另一方面则是锻炼新兵。
割下倭寇首级的活,全都是新入伍的浙军士卒完成了,这也算是让他们见血、锻炼胆量了。
焚烧倭寇尸体则是避免瘟疫。
“回大人,山坡第一战场,共得倭寇首级三百二十七,倭寇首级已割下,倭寇尸体正在焚烧;追击途中的战场,我们只打扫了一里多地,共得倭寇首级四百七十三,首级已割下,但是倭寇尸体还没来得及焚烧;再远的战场,还没有来得及打扫。”
打扫战场的士卒退回来后,一个士卒拿着一张纸,照着统计数字向朱平安禀告道。
山坡第一战场,倭寇只上伤亡了三百二十七人就崩溃了,嗯,差不多倭寇伏兵有四千左右吧,也就是说倭寇伤亡了不到一成就崩溃了,符合历史统计规律。
追击途中获得倭寇首级四百七十三日,远比第一战场伤亡要多,这还只打扫了一里多地。
看来,军队一旦崩溃,追击就是一场屠杀,伤亡也大都发生在追击途中。
“我们的人有多少伤亡?”朱平安关心的问道。
“回大人,我们共有六个人受伤,其中两个是在第一战场倭寇反击时,被倭寇火铳所伤,好在有棉甲护体,受伤不是很重,军医说一个多月就能恢复;另外四人都是追击途中所伤,有两个是追击途中失足受伤,另外两个则是倭寇临死反扑,被倭寇刺刀捅伤,一个伤到了小腹,一个伤到了胸口,虽然有棉甲护体,但是他们俩人也受伤不轻,军医说要把他们两人送到绍兴治疗,不过好在他们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往后得静养了。”
士卒回禀道。
“令军医紧急治疗伤员,然后派一伍士卒护送他们回绍兴养伤。”朱平安下令道。
“遵命。”
士卒领命,下去安排了。
很快,不到盏茶时间,前面追击的士卒都陆续回归本阵了,刘大刀也带着他们营缓缓回来。
跟在刘大刀身后的是倭寇大军,人数大约有一万多人,浩浩荡荡缀着刘大刀他们营缓缓推进。
也许是受到了伏击倭寇溃败的影响,倭寇大军并没有轻易的向浙军发起攻击,他们只是与刘大刀他们营保持两三百米的距离,不缓不慢的推进。
倭寇一直推到距离浙军大军三百米的距离,停下了脚步,与浙军对峙。
“两位头领,浙军也就是八千鸟人,要不要直接向他们发起进攻?”
倭寇大军之中,一个独眼倭寇头目向毛海峰和大友贞川提议直接进攻浙军。
“大友兄,你怎么看?”毛海峰看向大友贞川。
“如果是之前,我会毫不犹豫的率兵直攻浙军中军,砍断他的大纛,取下朱平安首级。但是刚刚伏兵为浙军所破之事,让我对朱平安此人产生了忌惮。我们原本以为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朱平安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可是没想到,此子竟然狡诈非常,按照溃兵所述,朱平安竟然早就发现了我们的伏兵,还装作不知,一边派人暗中登上更高坡伏击,一边又是再山口扎营,又是做饭,又是午休,尤其是他还利用了天气削弱我军,不知他是算得了天气,还是装得了大运。”
大友贞川缓缓说道。
“但是,大明有句古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或许朱平安此人通天文。以前就听说过朱平安此人的重重战绩,看来,盛名之下,不容小觑啊。”
大友贞川指着前面浙军军阵,缓缓对毛海峰说道,“海峰兄请看,浙军严阵以待,没有漏洞,我们伏兵为浙军所破,先败了一阵,士气受损,如果一时间不能击破浙军军阵,恐怕我军士气还要再受打击,士气一损再损,不利也。”
“另外,经此一事,便知朱平安阴险狡诈之辈也,那他数日前大张旗鼓在绍兴誓师,要出兵八千讨伐我们,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这不像他阴险狡诈之人应有的做法。我怀疑,此子肯定有什么阴谋诡计。”
“所以,进攻肯定是要进攻的,但是,我现在的建议是,此时天色也不早了,未免阴沟里翻船,我们暂且按兵不动,先观察观察朱平安的虚实,明日再破敌军。”
大友贞川缓缓说道。
“嗯,大友兄言之有理,看来朱平安此人绝非浪得虚名之辈,我们在山谷里挨饥受冻那么久,浙军又是吃肉喝汤又是以逸待劳,即刻交战,不利于我军。那就于此扎营,让小的们吃饱喝足,养精蓄锐一晚。”毛海峰点了点头,“同时观察浙军虚实,一面观察浙军大营本阵,一面派遣斥候探查方圆八十里,看看有无浙军伏兵。等到明日,我们再破敌军。”
此刻,浙军大军已经在山口严阵以待,山坡上的几个制高点也被浙军分兵把守。
朱平安在刘大刀等人的簇拥保护下,在阵中居中指挥,身后大纛随风飘扬。
“一万多人,比预想中少一点。”
朱平安淡定的点了点头,倭寇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少一点,不过这些肯定只是倭寇的先锋,后面肯定还会有倭寇大军,汪直也算是看得起自己了。
“大刀,你领你们营去接应下追击的前军。如果倭寇追击,你们就就地阻击,我会提大军向前接应,如果倭寇不追击,你们就缓缓回归本阵。”
朱平安对刘大刀命令道。
“遵命公子。”
刘大刀用力的点头领命,然后带着所属麾下浙军前去接应追击的前军。
“通知打扫战场的士卒速速归阵,受伤的士卒一律在山口大营救治。”
“令陆续回归本阵的士卒,一律在后面列阵。”
......
朱平安有条不紊的下令,目光缓缓的注视着前面,等待着倭寇大军到来。
很快,打扫战场的士卒全都从山坡上撤回来了,他们按照朱平安的吩咐,割下了倭寇首级,将倭寇的尸体放在了柴堆上,点了一把火焚烧了。
至于割下倭寇首级,一方面是作为军功的证据,另一方面则是锻炼新兵。
割下倭寇首级的活,全都是新入伍的浙军士卒完成了,这也算是让他们见血、锻炼胆量了。
焚烧倭寇尸体则是避免瘟疫。
“回大人,山坡第一战场,共得倭寇首级三百二十七,倭寇首级已割下,倭寇尸体正在焚烧;追击途中的战场,我们只打扫了一里多地,共得倭寇首级四百七十三,首级已割下,但是倭寇尸体还没来得及焚烧;再远的战场,还没有来得及打扫。”
打扫战场的士卒退回来后,一个士卒拿着一张纸,照着统计数字向朱平安禀告道。
山坡第一战场,倭寇只上伤亡了三百二十七人就崩溃了,嗯,差不多倭寇伏兵有四千左右吧,也就是说倭寇伤亡了不到一成就崩溃了,符合历史统计规律。
追击途中获得倭寇首级四百七十三日,远比第一战场伤亡要多,这还只打扫了一里多地。
看来,军队一旦崩溃,追击就是一场屠杀,伤亡也大都发生在追击途中。
“我们的人有多少伤亡?”朱平安关心的问道。
“回大人,我们共有六个人受伤,其中两个是在第一战场倭寇反击时,被倭寇火铳所伤,好在有棉甲护体,受伤不是很重,军医说一个多月就能恢复;另外四人都是追击途中所伤,有两个是追击途中失足受伤,另外两个则是倭寇临死反扑,被倭寇刺刀捅伤,一个伤到了小腹,一个伤到了胸口,虽然有棉甲护体,但是他们俩人也受伤不轻,军医说要把他们两人送到绍兴治疗,不过好在他们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往后得静养了。”
士卒回禀道。
“令军医紧急治疗伤员,然后派一伍士卒护送他们回绍兴养伤。”朱平安下令道。
“遵命。”
士卒领命,下去安排了。
很快,不到盏茶时间,前面追击的士卒都陆续回归本阵了,刘大刀也带着他们营缓缓回来。
跟在刘大刀身后的是倭寇大军,人数大约有一万多人,浩浩荡荡缀着刘大刀他们营缓缓推进。
也许是受到了伏击倭寇溃败的影响,倭寇大军并没有轻易的向浙军发起攻击,他们只是与刘大刀他们营保持两三百米的距离,不缓不慢的推进。
倭寇一直推到距离浙军大军三百米的距离,停下了脚步,与浙军对峙。
“两位头领,浙军也就是八千鸟人,要不要直接向他们发起进攻?”
倭寇大军之中,一个独眼倭寇头目向毛海峰和大友贞川提议直接进攻浙军。
“大友兄,你怎么看?”毛海峰看向大友贞川。
“如果是之前,我会毫不犹豫的率兵直攻浙军中军,砍断他的大纛,取下朱平安首级。但是刚刚伏兵为浙军所破之事,让我对朱平安此人产生了忌惮。我们原本以为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朱平安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可是没想到,此子竟然狡诈非常,按照溃兵所述,朱平安竟然早就发现了我们的伏兵,还装作不知,一边派人暗中登上更高坡伏击,一边又是再山口扎营,又是做饭,又是午休,尤其是他还利用了天气削弱我军,不知他是算得了天气,还是装得了大运。”
大友贞川缓缓说道。
“但是,大明有句古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或许朱平安此人通天文。以前就听说过朱平安此人的重重战绩,看来,盛名之下,不容小觑啊。”
大友贞川指着前面浙军军阵,缓缓对毛海峰说道,“海峰兄请看,浙军严阵以待,没有漏洞,我们伏兵为浙军所破,先败了一阵,士气受损,如果一时间不能击破浙军军阵,恐怕我军士气还要再受打击,士气一损再损,不利也。”
“另外,经此一事,便知朱平安阴险狡诈之辈也,那他数日前大张旗鼓在绍兴誓师,要出兵八千讨伐我们,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这不像他阴险狡诈之人应有的做法。我怀疑,此子肯定有什么阴谋诡计。”
“所以,进攻肯定是要进攻的,但是,我现在的建议是,此时天色也不早了,未免阴沟里翻船,我们暂且按兵不动,先观察观察朱平安的虚实,明日再破敌军。”
大友贞川缓缓说道。
“嗯,大友兄言之有理,看来朱平安此人绝非浪得虚名之辈,我们在山谷里挨饥受冻那么久,浙军又是吃肉喝汤又是以逸待劳,即刻交战,不利于我军。那就于此扎营,让小的们吃饱喝足,养精蓄锐一晚。”毛海峰点了点头,“同时观察浙军虚实,一面观察浙军大营本阵,一面派遣斥候探查方圆八十里,看看有无浙军伏兵。等到明日,我们再破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