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广宗城原本属于刘正的县衙早就被黄巾一把火给烧了,焦黑的梁柱胡乱散在瓦砾堆中。
张角所居住的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舍,几株枯草自裂缝中探首而出,于寒风中瑟瑟摇晃,门前守卫的黄巾力士见到张梁引客至,纷纷让出了一条通道,推开朽木门轴,一声“吱呀”,刘正进到张角房中。
先是一股混合着腐败与死亡的浓烈药味直冲面门,屋内炉火熊熊,隔了一层厚重的青布帘子,刘正看见一个人正躺在榻上,有断续鼾声,似重病之人喉间淤塞的痰鸣。
该是张角,此时已近未时,张角还在昏睡,看来搅动天下的天公将军身体确实是不行了。
此时的刘正万分紧张,既期待见到张角,又心中忐忑。想见张角是因为张角想要见他,那股难以遏制的好奇驱使刘正前来。不想见张角是因为此时此地无人能保证刘正的安全,而张角要见他的目的刘正不知。自穿越到此时空,刘正第一次感到如此的不知所措。
张梁撩起帘子先进去查看一番,俄顷退了出来。“刘县君,大兄沉疴难起,劳县君稍候。”张梁直言,张角已经昏睡了快十个时辰了。此处药味重,想请刘正去侧房休息。
“无妨,便在此处吧。”
刘正并不嫌弃这里药味浓重,与张梁一起就地找了两张草垫坐下,低声聊着,等待张角醒来。
只是这屋内气氛古怪至极,一方是代表汉军前来劝降的官员,另一方则是天下通缉的贼首,二者却相安无事,共同等待着另一位贼首的醒来。
“刘县君,你是东海人,可知道东海的盐田。”
张梁拿起架在炉火上的水壶,给刘正倒了一杯滚水,他确实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招待刘正了,只能捏了一小把盐放进杯中,算是略尽地主之谊。
“自然知道。”刘正接过水杯,轻轻笑道,“那些盐田正是某家产业。”
在等待张角苏醒的过程中,张梁只是想顺着盐的事情随口一提闲聊,却不料盐田之事刚好是刘正操持。
“哦?”张梁诧异看着刘正,不过刚才已经得知刘正是东海王一脉,想来刘虞作为东海王一系出身的两千石,拥有这等产业也情有可原。
“那县君可知我等起事之前在天下设三十六方,唯一未能设置渠帅的是何处?”
刘正握着手中热水暖手,小口喝着融化了盐晶的咸水,心道张梁此问算是问对人了。张梁不知道的是在几年前刘正就已经开始暗中对付太平道的传道。
“自然是东海。”刘正笑着,黄巾起事后跨州连郡,唯有徐州相对安然,除了徐州离张角所在的巨鹿较为偏远外,也有刘正功劳。
“东海的失地之人以及别处郡县来的流民但凡青壮皆被纳入我家的盐田和工坊,想来贵道在东海传道颇为失意吧。”
“哈哈。”经过与刘正不多接触,此人目前表现极为坦诚,“若是别处世家大族也如贤父子般惜民,我等也不会扯旗造反了。”
“世家大族隐瞒户数私藏田土,郡县吏员只能不断向黔首摊派口算税钱。而百姓税赋徭役日重,破家者日多,只能卖地卖身给大族,土地兼并愈发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有弥望之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刘正对张梁大谈大汉弊政,一些不敢对卢植、刘虞说的话都对张梁说了。
因为张氏昆仲所作所为,在刘正看来具有天然的正义性。失地农民团结起来反抗上层既得利益者,这是刘正前世从小背诵需要考试的内容,黄巾哪里做得错了?
是以刘正虽为宗室子弟,但看张梁并没有看霍乱天下贼人的那种感觉,恰恰相反,眼下这大汉思想最危险的反贼正是他刘正刘仲兴。
可是刘正两世为人,这一世他是家世两千石的千金之子,屁股决定脑袋,黄巾是惹乱大汉朝的祸根,自然还是要站在黄巾的对立面。
这末世当然不可能继续这样下去,但太平道注定会失败,是不可能完成他们“天下大吉”致太平的理想的。
张梁听了刘正一席话,颇有茅塞顿开之感。这就是现今症结所在,但并不觉得刘正年纪轻轻会有此等见解,这一定是刘正老师卢植所授。
“哈哈,‘两千石去我冠,豪大家去我首’,卢公原来什么都明了,却什么都不做!”
听张梁如此说,刘正倒是替卢植汗颜。他这番话可是在后世无数先贤总结下得出的,自己老师古文经学得不错,治理地方、行军打仗也是精妙,但不见得能有此番超越时代的见解。
“咳咳,只怕刘县君所言并非卢子干所授吧。”
正当张梁与刘正深聊入巷,里间的张角突然咳了一声。原来张角早已悠悠转醒,听了好大一会,如今见三弟拜错了神仙,才开口纠正。
张梁见张角醒来,赶忙过去,他看见大兄面色红润,眼神清明,看起来比前几日都要康健,刚想暗喜大兄久病终于有康复迹象,但随即心中又悲痛起来,几乎失声痛哭。张角这不是转好,而是回光返照!
但张角缠绵病榻月余,张梁早有了预见。连忙过去将大兄轻轻扶起,做好了靠背,又倒了一杯热水喂下去,张角才舒服一点。
“刘正见过大贤良师!”刘正看着张梁忙活一通,对着张角拱手道。
刘正静静打量床榻之上的张角,已经没了往日的威严,只是一个形销骨立、连起身都需要别人搀扶的病人。对这位形销骨立病入膏肓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惧怕,再看张梁神情,他猜测张角这是回光返照。一个虚弱地将死之人,刘正有什么好怕的。
张角用他眼白浑浊但瞳孔明亮的双眸看着刘正。“刘县君还未回答我的话。”
昨日三弟来与自己说他已经找到了那位想找的人,此人姓刘名正,正是汉廷委派的广宗县令,没想到赞成一觉睡醒此人已在自己面前,而张角已经认出,刘正就是他想见的人。
自那日在广宗城下见到刘正,张角便有一种一定要与刘正见上一面的感觉,这种感觉随着自己病重愈发的强烈,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与刘正见面才支撑张角到今天。
“并非卢师所授。”
刘正已经确认对于自己的来历张角一定是知道些什么,自己都穿越了,无神论的信仰早已崩塌,谁知道张角有什么法力。但也知道张角也仅仅是有些超越常人的法力而已,否则哪有连自己性命都救不了的神仙。
“敢问县君是何人所授?”张角略有些兴奋,强撑病体往刘正方向倾了倾,眼神中透露出希望刘正解惑的神色。
“大贤良师叫我仲兴即可。”刘正思虑再三,他听出了张角话中机锋,他已知道张角为何要见他,张角必定对自己的来历有所洞察。
再看着只剩下一副虚弱的身躯的张角,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的渴望,仿佛要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完成他的未竟之业。
刘正终于被张角那双殷切的眸子所打动。他总觉得,比起刘虞、卢植,张氏兄弟更能接受自己的来历。
环顾四周,内室中除了张角、张梁外再无其他人,刘正思绪万千,精神意识恍惚。在张角床榻旁的熊熊火焰中仿佛有手机屏幕微亮,噼啪的炉火声也化作后世的电子音,屋外呼啸的寒风与高铁呼啸何其相似。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道,“我乃自两千年后而来。”
此言一出,刘正心中担忧一扫而空,而张角仿佛已经知晓,又仿佛放下了生死离别般,长叹一口气,仰头躺回了榻上。内室的三人中唯有张梁一脸茫然,似乎没有听清刘正所言,愣在原地。
“多谢仲兴解惑。”张角放下了心事,平静地躺下,刘正已经帮他解开困惑。
而张梁却无法做到如张角般淡定,两千年后而来?这是何意?难道刘正是仙人不成?望着张梁一脸惊愕,刘正耐心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来历。
“释家的轮回之说?”
张梁恍然大悟,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轮回,虽然释家轮回说的是死后投入轮回继续下一世,刘正是反着穿越两千年而来,但大体是一个意思。
此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洛阳东边的白马寺刘正也去过,但信徒寥寥。没想到张梁涉猎颇丰,竟然知道轮回。
“可以如此说。”刘正点头。
“那仲兴岂不是知道后世两千年之事?”张梁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自然知道。”
“那……”张梁遏制住内心的波澜,他终于明白大兄为何要见刘正,一个知晓千年后的人,岂不是能够帮助太平道起死回生!“仲兴能否告知我太平道未来如何了?”
“光和七年十月,张角病逝;十一月,广宗城陷,张梁战死。”刘正语气沉重。
此言一出,内室中静得只能听见炉火噼啪作响。张角坦然接受,而张梁则如遭雷击,跌坐在床榻之上。
“这城中百姓?”张梁关切地问道。
刘正默然,他没想到张梁问的居然是城中百姓如何。恍惚间似见血火冲天,汉军铁骑踏碎黄巾颅骨、十万黄巾被屠戮殆尽……这些画面在后世史书不过"斩首数万"四字。也只得如实相告。皇甫嵩大军至,广宗城被攻破,黄巾死伤无数,流血漂橹!
后刘正并没有理会失落的张梁,继续简单说着,几年后汉帝刘宏死,何进于洛阳诛宦,董卓霍乱朝纲,天下大乱纷争几十年后,曹氏夺位,曹魏立,大汉亡!
听闻大汉终亡,张梁咬牙切齿,仿佛大仇得报。而张角依旧波澜不惊,不悲不喜,只是静静听着,仿佛早已知道大汉就快亡了一般。对那个夺了四百年炎汉天下,如今还只是个骑都尉的曹操,没有一丝想要发问的意思。
刘正知道,张角并不关心两千年来王朝更替帝王将相的历史轮回。
“而后两千年,晋代魏,宋代晋……唐宋元明清……直到前世我所生活的时代。再无皇帝、世家豪族,耕者有其田,士农工商四民平等,黔首百姓安居乐业……”
“仲兴是说,你前世之所没有天子、没有豪家、百姓得以均田?”
比起大汉亡了,刘正所说地没有皇帝没有豪族的世界更令张梁震惊!他们起事前三兄弟也曾一起谈论过事成之后应如何。
无非是张角称帝,换他们张家坐拥天下。相较汉室,要多杀一些不法豪族,对百姓好一些罢了。但从未设想过不置天子,天下均田的景象。
“是的,人人生而平等。”刘正坚定地道。
“人人生而平等?”张梁被刘正惊涛骇浪一番话震撼得瞠目结舌。他无法理解刘正所说,这天下还能没有天子?又如何真的可以均贫富?
与张梁的哑口无言不同,张角很是平静。刘正不知道弥留之际的张角是否理解他所说的话,但听到张角说道:
“仲兴能否告知,后世之人如何看待我兄弟?”看来张角唯一临终遗愿便是后世对他如何评价。
“贤昆仲日后青史留名,与陈胜吴广之大泽乡起义相提并论,太平道起事是谓黄巾起义!”刘正答道。
“起义!吾当为陈胜吴广!”张角并不明白起义这个词的意思,但听刘正语气,应是褒义,而且是至高的荣誉。张角哈哈笑着,但没笑两声便开始剧烈地咳嗽,在张梁的拍抚下渐渐平息,气若游丝道:
“还望仲兴珍重!三弟且送仲兴出城,不可加害。”张角说罢,便言自己乏了,要再睡一会儿。然而这一睡,再无心跳呼吸。
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含笑而逝,化作一缕被历史车轮碾过的孤魂。
张角亡故,刘正肃立一旁。按历史记载,张角本就在十月病逝。加之刘正的到来导致张宝被张角所杀,痛失二弟让张角病情加重,比历史上早逝两日。
张梁见大哥离世,悲痛欲绝,趴在张角尸体上号啕大哭。屋外的黄巾诸将闻讯赶来,你推我攘冲进内室。
见张梁痛哭流涕,知张角已逝。又见刘正沉默不语地站在一旁,几个脾气暴躁的立即拔刀指向刘正,更有甚者将刀架在刘正脖子上。
张梁见诸人闯了进来,转身望向兄长遗容,忽见其唇角含笑。回想起三兄弟年少时在巨鹿张氏老宅中,大兄教自己读书,后来大兄手持《太平经》领着自己与二兄在冀州四处传道救民。再看刘正被刀剑所逼,连忙收回思绪,喝止住了众人。
“休要胡来!天公将军并非刘县君所害,乃是被昊天上帝宣诏而去,尔等放开刘县君!”张梁厉声道。
众将虽也知道张角病重难医,但如今大贤良师故去时身边有一位汉军来的使节,这很难不让人怀疑。不过自张角病倒后,广宗黄巾一直是张梁指挥。在张梁威压之下,这群悍将只得放下手中刀剑,跪在地上朝着张角尸身失声痛哭起来。
张梁见状,只得收拾悲痛欲绝的心情。他知道眼下并不是自己痛苦的时候,便将刘正引到一边,又安排了几个行事妥当的准备张角后事。为了避免其他意外,决定亲自护送刘正出城。
原本历史上,黄巾军对张角的死讯秘而不宣。但如今刘正已知晓,便没有必要再隐瞒。
刘正对着张角遗体行了一礼,他知道对自己而言眼下的广宗已经不安全,便跟着张梁一路往南门走去。
一路之上,刘正看着那些阴雨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黄巾军,他们还不知道带领他们揭竿而起的大贤良师已先他们一步而去,只是茫然地对着匆匆走过的张梁行礼。而不久后的将来,这座城中十之七八都要丧身于汉军的铁骑之下。
走到南门,张梁命令打开城门。刘正在目光麻木的人群发现了一个小男孩,是刘正进城时见到的那个。此时已穿上了刘正所赠的单袍,似乎在埋葬一个人。新坟不过浅坑薄土,男孩安静地跪在地上,也不知是否理解生死之意。
在等候城门打开时,张梁顺着刘正目光望去,也看到了那个男孩,向刘正解释道:“刘县君,城中每日都有人冻饿而死,为了避免瘟疫,所有死去的人都埋在城墙之下。”
刘正本想问张梁他能否带那个孩子出城,既然他的爷爷已死,便无亲无故,那他能救一个便救一个。
但转念一想,这城中有十万如那孩子般的"黄巾余孽",大汉有千万子民,而他刘仲兴居然只想着救这一个?他要救这些百姓,他要救张梁,他要救这末世的大汉!
“张公,可愿降乎?吾以项上人头作保,必然护佑全城百姓性命!”刘正对着张梁拱手行礼道,此时他是真心想让张梁投降。
“哈哈,刘县君在说笑吗?张曼成降乎?波才降乎?张梁焉可降!”
看着张梁那坚毅的眼神,刘正明白了。此时城门已开,刘正只得对着张梁一拜,快步出了城,他有要事要对卢植说。
刘正出了广宗朝汉营快步走来,面前已有张郃、刘备等人在营门前翘首等待,见刘正安然出来,无不欢呼,朝刘正迎去,但随即颜色大变。
只因刘正身后的广宗城突然云开雨霁,城墙之上立起了引魂白幡,在血色残阳中烈烈飞扬,暮鼓声中,举城皆白!
……
张角所居住的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舍,几株枯草自裂缝中探首而出,于寒风中瑟瑟摇晃,门前守卫的黄巾力士见到张梁引客至,纷纷让出了一条通道,推开朽木门轴,一声“吱呀”,刘正进到张角房中。
先是一股混合着腐败与死亡的浓烈药味直冲面门,屋内炉火熊熊,隔了一层厚重的青布帘子,刘正看见一个人正躺在榻上,有断续鼾声,似重病之人喉间淤塞的痰鸣。
该是张角,此时已近未时,张角还在昏睡,看来搅动天下的天公将军身体确实是不行了。
此时的刘正万分紧张,既期待见到张角,又心中忐忑。想见张角是因为张角想要见他,那股难以遏制的好奇驱使刘正前来。不想见张角是因为此时此地无人能保证刘正的安全,而张角要见他的目的刘正不知。自穿越到此时空,刘正第一次感到如此的不知所措。
张梁撩起帘子先进去查看一番,俄顷退了出来。“刘县君,大兄沉疴难起,劳县君稍候。”张梁直言,张角已经昏睡了快十个时辰了。此处药味重,想请刘正去侧房休息。
“无妨,便在此处吧。”
刘正并不嫌弃这里药味浓重,与张梁一起就地找了两张草垫坐下,低声聊着,等待张角醒来。
只是这屋内气氛古怪至极,一方是代表汉军前来劝降的官员,另一方则是天下通缉的贼首,二者却相安无事,共同等待着另一位贼首的醒来。
“刘县君,你是东海人,可知道东海的盐田。”
张梁拿起架在炉火上的水壶,给刘正倒了一杯滚水,他确实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招待刘正了,只能捏了一小把盐放进杯中,算是略尽地主之谊。
“自然知道。”刘正接过水杯,轻轻笑道,“那些盐田正是某家产业。”
在等待张角苏醒的过程中,张梁只是想顺着盐的事情随口一提闲聊,却不料盐田之事刚好是刘正操持。
“哦?”张梁诧异看着刘正,不过刚才已经得知刘正是东海王一脉,想来刘虞作为东海王一系出身的两千石,拥有这等产业也情有可原。
“那县君可知我等起事之前在天下设三十六方,唯一未能设置渠帅的是何处?”
刘正握着手中热水暖手,小口喝着融化了盐晶的咸水,心道张梁此问算是问对人了。张梁不知道的是在几年前刘正就已经开始暗中对付太平道的传道。
“自然是东海。”刘正笑着,黄巾起事后跨州连郡,唯有徐州相对安然,除了徐州离张角所在的巨鹿较为偏远外,也有刘正功劳。
“东海的失地之人以及别处郡县来的流民但凡青壮皆被纳入我家的盐田和工坊,想来贵道在东海传道颇为失意吧。”
“哈哈。”经过与刘正不多接触,此人目前表现极为坦诚,“若是别处世家大族也如贤父子般惜民,我等也不会扯旗造反了。”
“世家大族隐瞒户数私藏田土,郡县吏员只能不断向黔首摊派口算税钱。而百姓税赋徭役日重,破家者日多,只能卖地卖身给大族,土地兼并愈发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有弥望之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刘正对张梁大谈大汉弊政,一些不敢对卢植、刘虞说的话都对张梁说了。
因为张氏昆仲所作所为,在刘正看来具有天然的正义性。失地农民团结起来反抗上层既得利益者,这是刘正前世从小背诵需要考试的内容,黄巾哪里做得错了?
是以刘正虽为宗室子弟,但看张梁并没有看霍乱天下贼人的那种感觉,恰恰相反,眼下这大汉思想最危险的反贼正是他刘正刘仲兴。
可是刘正两世为人,这一世他是家世两千石的千金之子,屁股决定脑袋,黄巾是惹乱大汉朝的祸根,自然还是要站在黄巾的对立面。
这末世当然不可能继续这样下去,但太平道注定会失败,是不可能完成他们“天下大吉”致太平的理想的。
张梁听了刘正一席话,颇有茅塞顿开之感。这就是现今症结所在,但并不觉得刘正年纪轻轻会有此等见解,这一定是刘正老师卢植所授。
“哈哈,‘两千石去我冠,豪大家去我首’,卢公原来什么都明了,却什么都不做!”
听张梁如此说,刘正倒是替卢植汗颜。他这番话可是在后世无数先贤总结下得出的,自己老师古文经学得不错,治理地方、行军打仗也是精妙,但不见得能有此番超越时代的见解。
“咳咳,只怕刘县君所言并非卢子干所授吧。”
正当张梁与刘正深聊入巷,里间的张角突然咳了一声。原来张角早已悠悠转醒,听了好大一会,如今见三弟拜错了神仙,才开口纠正。
张梁见张角醒来,赶忙过去,他看见大兄面色红润,眼神清明,看起来比前几日都要康健,刚想暗喜大兄久病终于有康复迹象,但随即心中又悲痛起来,几乎失声痛哭。张角这不是转好,而是回光返照!
但张角缠绵病榻月余,张梁早有了预见。连忙过去将大兄轻轻扶起,做好了靠背,又倒了一杯热水喂下去,张角才舒服一点。
“刘正见过大贤良师!”刘正看着张梁忙活一通,对着张角拱手道。
刘正静静打量床榻之上的张角,已经没了往日的威严,只是一个形销骨立、连起身都需要别人搀扶的病人。对这位形销骨立病入膏肓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惧怕,再看张梁神情,他猜测张角这是回光返照。一个虚弱地将死之人,刘正有什么好怕的。
张角用他眼白浑浊但瞳孔明亮的双眸看着刘正。“刘县君还未回答我的话。”
昨日三弟来与自己说他已经找到了那位想找的人,此人姓刘名正,正是汉廷委派的广宗县令,没想到赞成一觉睡醒此人已在自己面前,而张角已经认出,刘正就是他想见的人。
自那日在广宗城下见到刘正,张角便有一种一定要与刘正见上一面的感觉,这种感觉随着自己病重愈发的强烈,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与刘正见面才支撑张角到今天。
“并非卢师所授。”
刘正已经确认对于自己的来历张角一定是知道些什么,自己都穿越了,无神论的信仰早已崩塌,谁知道张角有什么法力。但也知道张角也仅仅是有些超越常人的法力而已,否则哪有连自己性命都救不了的神仙。
“敢问县君是何人所授?”张角略有些兴奋,强撑病体往刘正方向倾了倾,眼神中透露出希望刘正解惑的神色。
“大贤良师叫我仲兴即可。”刘正思虑再三,他听出了张角话中机锋,他已知道张角为何要见他,张角必定对自己的来历有所洞察。
再看着只剩下一副虚弱的身躯的张角,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的渴望,仿佛要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完成他的未竟之业。
刘正终于被张角那双殷切的眸子所打动。他总觉得,比起刘虞、卢植,张氏兄弟更能接受自己的来历。
环顾四周,内室中除了张角、张梁外再无其他人,刘正思绪万千,精神意识恍惚。在张角床榻旁的熊熊火焰中仿佛有手机屏幕微亮,噼啪的炉火声也化作后世的电子音,屋外呼啸的寒风与高铁呼啸何其相似。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道,“我乃自两千年后而来。”
此言一出,刘正心中担忧一扫而空,而张角仿佛已经知晓,又仿佛放下了生死离别般,长叹一口气,仰头躺回了榻上。内室的三人中唯有张梁一脸茫然,似乎没有听清刘正所言,愣在原地。
“多谢仲兴解惑。”张角放下了心事,平静地躺下,刘正已经帮他解开困惑。
而张梁却无法做到如张角般淡定,两千年后而来?这是何意?难道刘正是仙人不成?望着张梁一脸惊愕,刘正耐心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来历。
“释家的轮回之说?”
张梁恍然大悟,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轮回,虽然释家轮回说的是死后投入轮回继续下一世,刘正是反着穿越两千年而来,但大体是一个意思。
此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洛阳东边的白马寺刘正也去过,但信徒寥寥。没想到张梁涉猎颇丰,竟然知道轮回。
“可以如此说。”刘正点头。
“那仲兴岂不是知道后世两千年之事?”张梁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自然知道。”
“那……”张梁遏制住内心的波澜,他终于明白大兄为何要见刘正,一个知晓千年后的人,岂不是能够帮助太平道起死回生!“仲兴能否告知我太平道未来如何了?”
“光和七年十月,张角病逝;十一月,广宗城陷,张梁战死。”刘正语气沉重。
此言一出,内室中静得只能听见炉火噼啪作响。张角坦然接受,而张梁则如遭雷击,跌坐在床榻之上。
“这城中百姓?”张梁关切地问道。
刘正默然,他没想到张梁问的居然是城中百姓如何。恍惚间似见血火冲天,汉军铁骑踏碎黄巾颅骨、十万黄巾被屠戮殆尽……这些画面在后世史书不过"斩首数万"四字。也只得如实相告。皇甫嵩大军至,广宗城被攻破,黄巾死伤无数,流血漂橹!
后刘正并没有理会失落的张梁,继续简单说着,几年后汉帝刘宏死,何进于洛阳诛宦,董卓霍乱朝纲,天下大乱纷争几十年后,曹氏夺位,曹魏立,大汉亡!
听闻大汉终亡,张梁咬牙切齿,仿佛大仇得报。而张角依旧波澜不惊,不悲不喜,只是静静听着,仿佛早已知道大汉就快亡了一般。对那个夺了四百年炎汉天下,如今还只是个骑都尉的曹操,没有一丝想要发问的意思。
刘正知道,张角并不关心两千年来王朝更替帝王将相的历史轮回。
“而后两千年,晋代魏,宋代晋……唐宋元明清……直到前世我所生活的时代。再无皇帝、世家豪族,耕者有其田,士农工商四民平等,黔首百姓安居乐业……”
“仲兴是说,你前世之所没有天子、没有豪家、百姓得以均田?”
比起大汉亡了,刘正所说地没有皇帝没有豪族的世界更令张梁震惊!他们起事前三兄弟也曾一起谈论过事成之后应如何。
无非是张角称帝,换他们张家坐拥天下。相较汉室,要多杀一些不法豪族,对百姓好一些罢了。但从未设想过不置天子,天下均田的景象。
“是的,人人生而平等。”刘正坚定地道。
“人人生而平等?”张梁被刘正惊涛骇浪一番话震撼得瞠目结舌。他无法理解刘正所说,这天下还能没有天子?又如何真的可以均贫富?
与张梁的哑口无言不同,张角很是平静。刘正不知道弥留之际的张角是否理解他所说的话,但听到张角说道:
“仲兴能否告知,后世之人如何看待我兄弟?”看来张角唯一临终遗愿便是后世对他如何评价。
“贤昆仲日后青史留名,与陈胜吴广之大泽乡起义相提并论,太平道起事是谓黄巾起义!”刘正答道。
“起义!吾当为陈胜吴广!”张角并不明白起义这个词的意思,但听刘正语气,应是褒义,而且是至高的荣誉。张角哈哈笑着,但没笑两声便开始剧烈地咳嗽,在张梁的拍抚下渐渐平息,气若游丝道:
“还望仲兴珍重!三弟且送仲兴出城,不可加害。”张角说罢,便言自己乏了,要再睡一会儿。然而这一睡,再无心跳呼吸。
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含笑而逝,化作一缕被历史车轮碾过的孤魂。
张角亡故,刘正肃立一旁。按历史记载,张角本就在十月病逝。加之刘正的到来导致张宝被张角所杀,痛失二弟让张角病情加重,比历史上早逝两日。
张梁见大哥离世,悲痛欲绝,趴在张角尸体上号啕大哭。屋外的黄巾诸将闻讯赶来,你推我攘冲进内室。
见张梁痛哭流涕,知张角已逝。又见刘正沉默不语地站在一旁,几个脾气暴躁的立即拔刀指向刘正,更有甚者将刀架在刘正脖子上。
张梁见诸人闯了进来,转身望向兄长遗容,忽见其唇角含笑。回想起三兄弟年少时在巨鹿张氏老宅中,大兄教自己读书,后来大兄手持《太平经》领着自己与二兄在冀州四处传道救民。再看刘正被刀剑所逼,连忙收回思绪,喝止住了众人。
“休要胡来!天公将军并非刘县君所害,乃是被昊天上帝宣诏而去,尔等放开刘县君!”张梁厉声道。
众将虽也知道张角病重难医,但如今大贤良师故去时身边有一位汉军来的使节,这很难不让人怀疑。不过自张角病倒后,广宗黄巾一直是张梁指挥。在张梁威压之下,这群悍将只得放下手中刀剑,跪在地上朝着张角尸身失声痛哭起来。
张梁见状,只得收拾悲痛欲绝的心情。他知道眼下并不是自己痛苦的时候,便将刘正引到一边,又安排了几个行事妥当的准备张角后事。为了避免其他意外,决定亲自护送刘正出城。
原本历史上,黄巾军对张角的死讯秘而不宣。但如今刘正已知晓,便没有必要再隐瞒。
刘正对着张角遗体行了一礼,他知道对自己而言眼下的广宗已经不安全,便跟着张梁一路往南门走去。
一路之上,刘正看着那些阴雨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黄巾军,他们还不知道带领他们揭竿而起的大贤良师已先他们一步而去,只是茫然地对着匆匆走过的张梁行礼。而不久后的将来,这座城中十之七八都要丧身于汉军的铁骑之下。
走到南门,张梁命令打开城门。刘正在目光麻木的人群发现了一个小男孩,是刘正进城时见到的那个。此时已穿上了刘正所赠的单袍,似乎在埋葬一个人。新坟不过浅坑薄土,男孩安静地跪在地上,也不知是否理解生死之意。
在等候城门打开时,张梁顺着刘正目光望去,也看到了那个男孩,向刘正解释道:“刘县君,城中每日都有人冻饿而死,为了避免瘟疫,所有死去的人都埋在城墙之下。”
刘正本想问张梁他能否带那个孩子出城,既然他的爷爷已死,便无亲无故,那他能救一个便救一个。
但转念一想,这城中有十万如那孩子般的"黄巾余孽",大汉有千万子民,而他刘仲兴居然只想着救这一个?他要救这些百姓,他要救张梁,他要救这末世的大汉!
“张公,可愿降乎?吾以项上人头作保,必然护佑全城百姓性命!”刘正对着张梁拱手行礼道,此时他是真心想让张梁投降。
“哈哈,刘县君在说笑吗?张曼成降乎?波才降乎?张梁焉可降!”
看着张梁那坚毅的眼神,刘正明白了。此时城门已开,刘正只得对着张梁一拜,快步出了城,他有要事要对卢植说。
刘正出了广宗朝汉营快步走来,面前已有张郃、刘备等人在营门前翘首等待,见刘正安然出来,无不欢呼,朝刘正迎去,但随即颜色大变。
只因刘正身后的广宗城突然云开雨霁,城墙之上立起了引魂白幡,在血色残阳中烈烈飞扬,暮鼓声中,举城皆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