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半。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沈青云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块块被打碎的镜子。

  桌面上的青瓷碗里,小米粥还冒着热气,旁边摆着两个白面馒头和一小碟咸菜。

  这是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早餐。

  他刚用筷子夹起一块咸菜,办公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田野带着一身寒气闯了进来,警服的领口还沾着晶莹的露水,显然是刚从现场赶回来。

  “书记,查到了。”

  田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手里的黑色文件夹被他放在办公桌上,震得青瓷碗里的粥泛起涟漪。

  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下巴上冒出青色的胡茬,显然一夜没合眼。

  “消防和公安联合勘查,确定是粮库主任李长福破坏了消防通道,三个纵火点的残留物里都提取到了他的指纹。还有这个……”

  说着话,田野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照片,对沈青云认真的介绍道:“这是粮库后门的监控截图,虽然模糊,但能看清是李长福在凌晨零点十分左右,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离开,包的形状和我们在纵火点发现的助燃剂容器完全吻合。”

  沈青云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照片上那个模糊的身影,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人呢?”

  “跑了。”

  田野的兴奋瞬间被沮丧取代,他拉开椅子重重坐下,椅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抓起沈青云桌上的搪瓷杯,没顾上看里面是什么,猛灌了一大口,发现是凉透的茶水,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我们查了他的通讯记录和银行卡,昨晚十点从粮库后门离开后,就像人间蒸发了。他老婆王秀莲说,昨晚七点多李长福给她打了个电话,说单位有急事加班,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手机也关机了。”

  沈青云放下筷子,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像是在给案件的线索排序。阳光照在他的眼镜片上,反射出冷冽的光:“李长福在粮库干了多少年?”

  “十五年,从保管员一步步做到主任,算是青云粮库的老人了。”

  田野翻开文件夹,抽出一份泛黄的档案,递给沈青云说道:“这是他的履历,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粮库,一开始只是个扛麻袋的临时工,后来托关系转了正,前年才坐上主任的位置。有意思的是,他去年还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员,档案里干干净净,连个迟到早退的记录都没有。”

  “越干净的档案,往往藏着越脏的秘密。”

  沈青云冷笑一声,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的玉兰花已经开了,洁白的花瓣上沾着晨露,在阳光下像堆雪。

  他望着远处笼罩在薄雾中的青云粮库方向,眼神深邃:“通知全市公安机关,发布协查通报,封锁所有车站、码头、高速路口,特别是通往邻省的小路。李长福一个粮库主任,平时没什么大能量,突然潜逃肯定准备不足,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

  “是。”

  田野“嚯”地站起身,连忙点头答应着。

  他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看向沈青云,语气带着一丝犹豫:“沈书记,要不要申请省厅协助?现在全省通缉的话,他插翅难飞。”

  “暂时不用。”

  沈青云摇头,指尖在窗玻璃上划出一道痕迹,开口说道:“先把市内的网收紧。他在华阳经营了十五年,肯定有不少关系,但也意味着有很多软肋。派人盯着他老婆王秀莲和他那在省城读大学的儿子,他要想逃,大概率会联系家人。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田野离开后,沈青云看着桌上几乎没动的早餐,突然没了胃口。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邱健华的号码,听筒里传来一阵嘈杂的背景音,像是有人在翻文件:“健华同志,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关于青云粮库的事,带上所有查到的材料。”

  二十分钟之后,邱健华推门而入,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皮包,包带因为常年负重已经磨出了毛边。

  他的眼眶深陷,眼底有浓重的黑眼圈,下巴上的胡茬比田野的还要密集,显然是熬了通宵。“沈书记,这是纪委连夜核查的结果。”

  他把皮包往桌上一放,拉链“刺啦”一声拉开,露出里面一叠叠用回形针别好的材料,最上面是李长福的个人简历,照片上的男人穿着中山装,笑容憨厚,眼神却有些闪躲。

  “说说具体情况。”

  沈青云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手指在材料上轻轻点了点。

  邱健华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审计报告:“李长福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近三年来,通过虚报损耗、以次充好、倒卖储备粮等方式,中饱私囊至少五百万。我们查了粮库的出入库记录,发现一个规律:每年秋收后和春节前,他都会调整库存数据,每次调整都会多出上千吨的损耗。”

  所谓损耗,自然就是贪腐的粮食,这一点沈青云和邱健华都很清楚。

  沈青云拿起一份泛黄的出入库记录本,纸页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的数字被人用红笔圈出了多处篡改的痕迹,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不同时间修改的。

  “具体怎么操作的?”

  沈青云对邱健华问道。

  “他和三个粮食经销商勾结,最主要的是宏达粮贸的张广生。”

  邱健华抽出一张银行流水单,上面的交易记录密密麻麻,对沈青云说道:“国家储备的一等小麦,他让人换成三等麦,每吨差价就有三百多块,这些差价全进了他的口袋。我们算了一下,光是去年冬天那批储备粮,他就赚了至少八十万。”

  他顿了顿,又拿起一份《粮库损耗报告》,上面“虫灾”“霉变”等字样被反复提及:“每年虚报的虫灾损耗高达上千吨,这些粮食根本没被销毁,而是通过粮库后门偷偷运到了宏达粮贸的仓库。有个老保管员偷偷告诉我们,去年腊月二十八,他还看到李长福指挥卡车运粮,当时李长福说调运到另一个粮库,现在想来,根本就是倒卖。”

  沈青云的手指在“宏达粮贸”四个字上重重一点,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家公司的背景查了吗?”

  “查了,法人代表是个叫王老五的农民,大字不识几个,说白了就是个傀儡。”

  邱健华压低声音,对沈青云解释道:“实际控制人是粮食局副局长张涛的小舅子,叫刘鹏。我们查了刘鹏的账户,每个月都有一笔钱转到王秀莲的银行卡里,时间正好和粮库调整库存的时间吻合。”

  “张涛?”

  沈青云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想起上个月全市粮食工作会议上,张涛作为副局长作典型发言,穿着熨贴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大谈“廉洁自律是粮食人的生命线”,当时台下掌声雷动。

  “张涛和李长福的关系怎么样?”

  沈青云又问道。

  “表面上是上下级,私下里来往密切。”

  邱健华翻出一张照片,是去年粮库年会拍的,李长福给张涛敬酒,两人笑得满脸通红,手臂紧紧搂着对方的肩膀。

  “我们还发现,李长福每个季度都会给粮食局的局长赵立冬同志送慰问品,名义上是土特产,实际里面夹着银行卡。有一次,他让老婆王秀莲送了一筐苹果,苹果下面藏着一张二十万的卡。”

  邱健华说道:“这个事情,是我们审问了王秀莲之后知道的。”

  沈青云猛地合上文件夹,发出沉闷的响声,吓得邱健华手一抖,手里的笔差点掉在地上。

  “立刻成立专案组,彻查整个华阳市的粮食系统!”

  沈青云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咬着牙说道:“从青云粮库开始,全市所有粮库的账目、库存、出入库记录,全部重新核查,一个都不能放过!特别是张涛和赵立东,查他们的银行流水、房产、子女留学情况,我就不信他们干净。”

  邱健华愣住了,推了推下滑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疑惑:“沈书记,李长福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他纵火潜逃,就是为了掩盖贪腐罪证。我们只要抓住他,顺藤摸瓜查张涛和赵立东就行了,有必要兴师动众查整个系统吗?粮食系统盘根错节,这么查会引起很大震动。”

  “你觉得这只是李长福一个人的事?”

  沈青云站起身,走到邱健华面前,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锐利。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让他的表情显得格外严肃。

  “他一个粮库主任,能撬动这么多关系?能让副市长、副局长为他站台?没有整个系统的默许甚至参与,他敢这么干?”

  沈青云指着窗外的青云粮库方向,语气凝重:“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不直接潜逃?”

  见邱健华一脸疑惑,沈青云继续说道:“以他的贪腐金额,完全可以提前转移资产,带着家人远走高飞。可他偏偏选择纵火,烧掉十几个仓库,这分明是想销毁更重要的证据,而不是单纯掩盖自己的贪腐!那些被烧掉的仓库里,肯定藏着比他个人贪腐更可怕的秘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最新章节,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