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打绝对不行!”
“为何不行?老子对那边的地形熟悉的很,只要从这里绕过去,再从这边出击,不需要多少兵力就能控制住这片区域,到时候你如果出兵解围,老子就在这……还有这设伏,给你来个围城打援,到时候够你喝一壶了。”
“呵呵,还围城打援呢?”曹变蛟忍不住就笑道:“建奴这一招不知用了多少次了,早就耍得烂大街了。我傻啊!明明知道小叔你会在这里设伏偏偏顺着你的意钻进去?”
“反正我城里要人有人,要粮食有粮食,我就闭城不出,或者你打你的,我打你的,你不是从这边绕过去么?我就不依你的来,直接从东边出兵去打你的后路,给你来个将计就计,如何?”
“切!还将计就计呢?我摆在这里的兵是摆设?就盯着你呢,你前脚出兵我后脚就来攻,到时候给你来个一刀两断,看你怎么办?”曹文诏冷笑一声,伸指冲着桌上用茶水画出来的地图某处点了点。
“还能怎么办?我先试探一下,看看你的反应,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再说了,整个辽东这么大,我何必局限这一地?到时候只要稳稳守住和你拼消耗,你能受得了?难不成你还有这么多粮草和我对峙?就算能对峙能对峙多久?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还是一年?而且朝廷各部也不是吃素的,别忘了山东水师还在呢,另外皮岛也在我军的手中,到时候再来一个渡海北击你腹地,你如果不及时撤兵,说不定这些兵力得全赔在这里。”曹变蛟洋洋得意道。
“你这小子,怎么把整个辽东都扯进去了?我们讨论的是锦州攻防不是整个辽东的战局,要按你这么做我何必直接先攻锦州?难不成不会先打皮岛?皮岛不解决,出兵也是没有结果,老子又不傻,这样没把握的仗老子会去打?”
“哈哈哈,我说小叔你怎么又急了?这兵法上有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可是打了老仗的人了,难不成这都不明白?”
“混账!有你这样和长辈说话的?”曹文昭气得不行,吹胡子瞪眼拍案而起,曹变蛟嘻嘻笑着丝毫不恼,反而端起面前的茶水有滋有味地喝着,而在一旁左良玉和黄得功乐呵呵地看着笑话,却丝毫不劝半句。
就在这个时候,吴襄迈步进来了,好奇问:“远远就听着你们两争辩的动静,在吵吵什么呢?”
“两环兄……!”
见吴襄来了,众人连忙起身向吴襄行礼,他们这些人中吴襄无论曾经的军职还是现在的军衔,又或者他的爵位和官职是最高的,何况吴襄还是辽东将门的领袖之一,除去祖大寿能比外没人能同把比肩,至于左良玉等人都是辽军出身,这些人有些是吴襄以前的同僚,有些是他曾经的部下,现在吴襄又是他们在总参议府的直属上级,领导来了当然不能再摆架子。
摆摆手,吴襄也不以为然,目光朝着桌上还清晰可见的地图望去,一眼就看出了这地图画的正是锦州附近的地形。再回想到刚才听到的辩论,吴襄这才明白曹文诏叔侄两人刚才是在一个扮演建奴,一个扮演锦州守军,对战局进行推演呢。
“两环你来的正好,来来来,你来说说这个仗怎么打,这小子实在是无赖,说好了仅以一城攻防来演练,可演练一半后又把整个辽东全扯进去了,要是这么来的话我傻了才会这么攻城?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曹文诏还在生气曹变蛟的无赖呢,嚷嚷着让吴襄来做个公道。吴襄反正也没什么事,乐呵呵地走到桌前仔细看,几眼就看明白了他们之前的攻防形势,不得不说曹文诏的战术运用极其模仿了建奴,甚至吴襄看来如果是建奴来攻百分之九十会采用曹文诏的战术。但曹变蛟却和当初祖大寿的战术略有区别,曹变蛟灵活机变,将计就计,不仅巧妙破解了曹文诏的战术,还通过整个辽东战局的推演让曹文诏后续的战术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这两人都是悍将,曹文诏就不说了,在围剿流寇的时候曹文诏是第一批被朝廷从辽东调至西北各省征战的将领,这些年死在曹文诏手下的流寇可以说不计其数,甚至为曹文诏争了一个“曹阎王”的匪号。
至于曹变蛟也不遑多让,相比自己这个叔叔曹变蛟不仅打仗更猛,还足智多谋,是大明将领中的佼佼者。现在叔侄两人为了这件事争吵,吴襄也觉得是哭笑不得,而且他觉得这种战术推演其实曹变蛟的运用更为合理,但曹文诏说的也没错,原本讨论的是一地的战术攻防,眼下却成为了整个辽东的大战,等于把之前祖大寿在锦州的保卫战重复了,这还讨论个屁啊!
吴襄和曹家叔侄太熟悉了,尤其知道曹文诏的臭脾气,如果他说倾向于曹变蛟的话,曹文诏弄不好就得发飙。虽然吴襄可不怕他,可这家伙发起飙来很是头痛,总不能拉下脸来直接训斥吧?大家都是辽军出来的老兄弟,这份情面还是要讲的。
目光朝着左良玉和黄得功看去,吴襄心里暗骂了一句,怪不得这两个家伙一言不发在一旁偷偷看热闹呢,早知这样自己进来干嘛?
正当吴襄心里琢磨应该怎么说的时候,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本以为是贺人龙来了,没想当看见来人时候吴襄眼睛一亮,因为来的人不是别人,居然是张献忠。
没错,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投降大明后朱慎锥给了他一个爵位,并在锦衣卫给他弄了个虚职挂着。在京师这两年张献忠表现的很是乖巧,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更知道自己能有现在的待遇已算得上侥幸了,如果他再有什么异心,或者私下搞小动作的话,那么他的下场是异常凄惨的。
而且随着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的先后覆灭,大明天下已经平定了下来,流寇之患不再存在,他张献忠就算再想造反也没了群众基础,而且现在的他手上要人没人,要兵没兵,一个空头爵爷再加一个虚衔,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张献忠这一直过的老老实实,甚至可以说有些小心翼翼,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就在不久前朝廷重新设置了军中军职军衔,原本以为和自己无关的张献忠居然被授于了定国将军(少将)军衔,同时皇帝还把他派到了刚刚成立的总参议府担任了参议之职,这让张献忠又惊又喜。
惊的是张献忠不知皇帝这么做的真正用意,喜的是他怎么都想不到会给自己镇国将军衔并担任总参议府参议。为此张献忠特意上折给皇帝表示感谢,并表了一大堆忠心的话,还试探着询问自己去了总参议府应该怎么做。
朱慎锥的回答很是简单,他告诉张献忠不必惊惶,给他这个军衔是考虑到张献忠原本在锦衣卫的职务,但现在张献忠已不适合再在锦衣卫任职,所以在授衔的时候特意作为弥补。
此外,张献忠虽是流寇出身,可打仗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张献忠的实战经验很是丰富,相比明军将领许多想法往往天马行空。总参议府需要张献忠这样在军事方面有所经验的人,让他去担任参议也是发挥他的特长,只要张献忠有能力,又肯做事,哪怕他是流寇出身能用朝廷也不会刻意打压,就和高杰一样,高杰不也是流寇么?同样也封爵,而且还在直接领兵呢,就连军衔也比张献忠高不少呢。
就这样张献忠来到了总参议府任职,他的到来让许多人很是惊讶,尤其是左良玉、曹文诏叔侄他们对张献忠的态度有些排斥,毕竟当初他们在战场上是对手,一个是官军一个是流寇,双方打生打死,各自手中都沾了不少对方人的鲜血,现在反而成为同僚了,这心里实在有些不得劲。
可张献忠对此毫不在意,张献忠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主动投降了,更不可能活到现在。他明白皇帝让他来这里的真正用意,所以他一直努力交好诸人,每次见到对方不仅低调赔笑,甚至还有些讨好,这副姿态让左良玉等人就算不待见张献忠,可也不好对他太过,只能任其如此,就算看在伸手不打笑脸人的份上不给他穿小鞋,心中还是不待见他的。
“诸位将军来的早呀,可用了饭没?兄弟这正好昨日有人送来些锅盔,还有些好肉和好酒,就着吃这滋味好的很呢,诸位要不一起用些?”张献忠未言先笑,乐呵呵地抬手示意了手中提着的一个篮子,对在场的人说道。
看他这幅模样哪里还有半点将军的样子?分明就和一个投机小人一般,黄得功冷哼一声有些不屑,左良玉是哭笑不得,至于曹家叔侄根本就不理会他,就当他不存在一般。
吴襄却是心中微微一动,这张献忠来的正好,自己不便分辨曹家叔侄的战事演练,张献忠不正好是合适人选么?当即吴襄热情招呼着张献忠进来,随后就拉着他来到桌边,指着桌上还没干透的地形把情况对张献忠说了说,然后问张献忠如果他是进攻一方,会怎样攻打锦州城。
“为何不行?老子对那边的地形熟悉的很,只要从这里绕过去,再从这边出击,不需要多少兵力就能控制住这片区域,到时候你如果出兵解围,老子就在这……还有这设伏,给你来个围城打援,到时候够你喝一壶了。”
“呵呵,还围城打援呢?”曹变蛟忍不住就笑道:“建奴这一招不知用了多少次了,早就耍得烂大街了。我傻啊!明明知道小叔你会在这里设伏偏偏顺着你的意钻进去?”
“反正我城里要人有人,要粮食有粮食,我就闭城不出,或者你打你的,我打你的,你不是从这边绕过去么?我就不依你的来,直接从东边出兵去打你的后路,给你来个将计就计,如何?”
“切!还将计就计呢?我摆在这里的兵是摆设?就盯着你呢,你前脚出兵我后脚就来攻,到时候给你来个一刀两断,看你怎么办?”曹文诏冷笑一声,伸指冲着桌上用茶水画出来的地图某处点了点。
“还能怎么办?我先试探一下,看看你的反应,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再说了,整个辽东这么大,我何必局限这一地?到时候只要稳稳守住和你拼消耗,你能受得了?难不成你还有这么多粮草和我对峙?就算能对峙能对峙多久?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还是一年?而且朝廷各部也不是吃素的,别忘了山东水师还在呢,另外皮岛也在我军的手中,到时候再来一个渡海北击你腹地,你如果不及时撤兵,说不定这些兵力得全赔在这里。”曹变蛟洋洋得意道。
“你这小子,怎么把整个辽东都扯进去了?我们讨论的是锦州攻防不是整个辽东的战局,要按你这么做我何必直接先攻锦州?难不成不会先打皮岛?皮岛不解决,出兵也是没有结果,老子又不傻,这样没把握的仗老子会去打?”
“哈哈哈,我说小叔你怎么又急了?这兵法上有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可是打了老仗的人了,难不成这都不明白?”
“混账!有你这样和长辈说话的?”曹文昭气得不行,吹胡子瞪眼拍案而起,曹变蛟嘻嘻笑着丝毫不恼,反而端起面前的茶水有滋有味地喝着,而在一旁左良玉和黄得功乐呵呵地看着笑话,却丝毫不劝半句。
就在这个时候,吴襄迈步进来了,好奇问:“远远就听着你们两争辩的动静,在吵吵什么呢?”
“两环兄……!”
见吴襄来了,众人连忙起身向吴襄行礼,他们这些人中吴襄无论曾经的军职还是现在的军衔,又或者他的爵位和官职是最高的,何况吴襄还是辽东将门的领袖之一,除去祖大寿能比外没人能同把比肩,至于左良玉等人都是辽军出身,这些人有些是吴襄以前的同僚,有些是他曾经的部下,现在吴襄又是他们在总参议府的直属上级,领导来了当然不能再摆架子。
摆摆手,吴襄也不以为然,目光朝着桌上还清晰可见的地图望去,一眼就看出了这地图画的正是锦州附近的地形。再回想到刚才听到的辩论,吴襄这才明白曹文诏叔侄两人刚才是在一个扮演建奴,一个扮演锦州守军,对战局进行推演呢。
“两环你来的正好,来来来,你来说说这个仗怎么打,这小子实在是无赖,说好了仅以一城攻防来演练,可演练一半后又把整个辽东全扯进去了,要是这么来的话我傻了才会这么攻城?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曹文诏还在生气曹变蛟的无赖呢,嚷嚷着让吴襄来做个公道。吴襄反正也没什么事,乐呵呵地走到桌前仔细看,几眼就看明白了他们之前的攻防形势,不得不说曹文诏的战术运用极其模仿了建奴,甚至吴襄看来如果是建奴来攻百分之九十会采用曹文诏的战术。但曹变蛟却和当初祖大寿的战术略有区别,曹变蛟灵活机变,将计就计,不仅巧妙破解了曹文诏的战术,还通过整个辽东战局的推演让曹文诏后续的战术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这两人都是悍将,曹文诏就不说了,在围剿流寇的时候曹文诏是第一批被朝廷从辽东调至西北各省征战的将领,这些年死在曹文诏手下的流寇可以说不计其数,甚至为曹文诏争了一个“曹阎王”的匪号。
至于曹变蛟也不遑多让,相比自己这个叔叔曹变蛟不仅打仗更猛,还足智多谋,是大明将领中的佼佼者。现在叔侄两人为了这件事争吵,吴襄也觉得是哭笑不得,而且他觉得这种战术推演其实曹变蛟的运用更为合理,但曹文诏说的也没错,原本讨论的是一地的战术攻防,眼下却成为了整个辽东的大战,等于把之前祖大寿在锦州的保卫战重复了,这还讨论个屁啊!
吴襄和曹家叔侄太熟悉了,尤其知道曹文诏的臭脾气,如果他说倾向于曹变蛟的话,曹文诏弄不好就得发飙。虽然吴襄可不怕他,可这家伙发起飙来很是头痛,总不能拉下脸来直接训斥吧?大家都是辽军出来的老兄弟,这份情面还是要讲的。
目光朝着左良玉和黄得功看去,吴襄心里暗骂了一句,怪不得这两个家伙一言不发在一旁偷偷看热闹呢,早知这样自己进来干嘛?
正当吴襄心里琢磨应该怎么说的时候,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本以为是贺人龙来了,没想当看见来人时候吴襄眼睛一亮,因为来的人不是别人,居然是张献忠。
没错,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投降大明后朱慎锥给了他一个爵位,并在锦衣卫给他弄了个虚职挂着。在京师这两年张献忠表现的很是乖巧,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更知道自己能有现在的待遇已算得上侥幸了,如果他再有什么异心,或者私下搞小动作的话,那么他的下场是异常凄惨的。
而且随着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的先后覆灭,大明天下已经平定了下来,流寇之患不再存在,他张献忠就算再想造反也没了群众基础,而且现在的他手上要人没人,要兵没兵,一个空头爵爷再加一个虚衔,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张献忠这一直过的老老实实,甚至可以说有些小心翼翼,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就在不久前朝廷重新设置了军中军职军衔,原本以为和自己无关的张献忠居然被授于了定国将军(少将)军衔,同时皇帝还把他派到了刚刚成立的总参议府担任了参议之职,这让张献忠又惊又喜。
惊的是张献忠不知皇帝这么做的真正用意,喜的是他怎么都想不到会给自己镇国将军衔并担任总参议府参议。为此张献忠特意上折给皇帝表示感谢,并表了一大堆忠心的话,还试探着询问自己去了总参议府应该怎么做。
朱慎锥的回答很是简单,他告诉张献忠不必惊惶,给他这个军衔是考虑到张献忠原本在锦衣卫的职务,但现在张献忠已不适合再在锦衣卫任职,所以在授衔的时候特意作为弥补。
此外,张献忠虽是流寇出身,可打仗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张献忠的实战经验很是丰富,相比明军将领许多想法往往天马行空。总参议府需要张献忠这样在军事方面有所经验的人,让他去担任参议也是发挥他的特长,只要张献忠有能力,又肯做事,哪怕他是流寇出身能用朝廷也不会刻意打压,就和高杰一样,高杰不也是流寇么?同样也封爵,而且还在直接领兵呢,就连军衔也比张献忠高不少呢。
就这样张献忠来到了总参议府任职,他的到来让许多人很是惊讶,尤其是左良玉、曹文诏叔侄他们对张献忠的态度有些排斥,毕竟当初他们在战场上是对手,一个是官军一个是流寇,双方打生打死,各自手中都沾了不少对方人的鲜血,现在反而成为同僚了,这心里实在有些不得劲。
可张献忠对此毫不在意,张献忠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主动投降了,更不可能活到现在。他明白皇帝让他来这里的真正用意,所以他一直努力交好诸人,每次见到对方不仅低调赔笑,甚至还有些讨好,这副姿态让左良玉等人就算不待见张献忠,可也不好对他太过,只能任其如此,就算看在伸手不打笑脸人的份上不给他穿小鞋,心中还是不待见他的。
“诸位将军来的早呀,可用了饭没?兄弟这正好昨日有人送来些锅盔,还有些好肉和好酒,就着吃这滋味好的很呢,诸位要不一起用些?”张献忠未言先笑,乐呵呵地抬手示意了手中提着的一个篮子,对在场的人说道。
看他这幅模样哪里还有半点将军的样子?分明就和一个投机小人一般,黄得功冷哼一声有些不屑,左良玉是哭笑不得,至于曹家叔侄根本就不理会他,就当他不存在一般。
吴襄却是心中微微一动,这张献忠来的正好,自己不便分辨曹家叔侄的战事演练,张献忠不正好是合适人选么?当即吴襄热情招呼着张献忠进来,随后就拉着他来到桌边,指着桌上还没干透的地形把情况对张献忠说了说,然后问张献忠如果他是进攻一方,会怎样攻打锦州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