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四十章 军制改革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更新时间:2025-01-31 10:58:16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总参议府就是总参谋部,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

  朱慎锥自把孙承宗弄到京师后就开始着手对军队下手了,由于之前的内外战争,大明军队已同之前变化极大,尤其是当年流寇横扫几省的缘故,在这些省份中大明原本的卫所制度遭到了极大破坏,而为了解决流寇问题,当初的崇祯皇帝不断从九边调兵,以边军替代地方军队围剿流寇,甚至专门设置了五省总督这样的职务,用来解决各地流寇问题。

  朱慎锥当了监国后对围剿流寇的军事行动进行了调整,并且在他的一系列布置下各股流寇陆续剿灭,安抚地方,最终平定了内患。可由于多年的内患引发的战争,不仅让地方一片狼藉,也使得军中陆续出现了诸多山头。

  朱慎锥顺势以新军为基,不断整编和吸纳各支军队,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地方卫所制度进行改变。但问题在于那些领兵的大将们的安置,虽然相续对其功进行了封赏,甚至封爵,可军中山头现象依旧要解决,尤其是几个手握重兵的将领们。

  通过调动防区,另行任命职务,整顿边关等各手段,逐步达到消除这些军头尾大不掉的情况。在其中,朱慎锥用孙承宗是一手好招,毕竟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之前辽东的将领,也就是说是孙承宗原来的部下,所以孙承宗出面比任何人都为合适,就和吴襄一样,让孙承宗劝告他们交出手中的兵权并且来京,从而由朝廷和新军将领陆续接管部队,或者调任安置。

  现在这件事做的已差不多了,眼下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贺人龙他们五人已先吴襄入京,分别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同时也在总参议府担任相应职务。

  从名义上来说,他们这些人是升官了的,可实际上是避免他们继续掌控军队导致手中的军权膨胀而脱离朝廷的控制。而且这些将领虽然能打,可毕竟不是朱慎锥一手提拔起来的,再加上这些人中不少人性子桀骜不驯,放在外面朱慎锥并不放心。

  把他们弄来眼皮子底下看管,放到新的地方先磨一磨性子,另外可利用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把总参议府给建立起来。此外还有武学方面,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让他们去武学传授自己打仗的经验和本领,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当然朱慎锥也没一股脑地把所有将领全部弄来京师,比如高杰等人就依旧留在地方,毕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更重要的一点,把这些人弄来京师不是用来闲置的,是有着大用的,这些都是人才,朱慎锥不会把人才全部一棍子打死,未来还需要他们继续领兵呢。

  吴襄到京后,总参议府已经正式成立,总参议府名义上归属五军都督府,其官职和地位等同于前后左右中五军,直接归于朱慎锥掌控,向皇帝负责。

  总参议府内设置左右总参议,参议同知、参议佥事等各项职务,内部再按照五军都督府设置对应前后左右中五军参议部,每部另设左右参议,此外其下还分列各部门机构,负责作战、情报、通信、军训、军务、动员、装备、机要、测绘、外事、管理等各项工作。

  可以说这个总参议府是朱慎锥按照现代总参谋部的框架来设置的,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调整。表面来看只是皇帝在五军都督府机构内部增设的一个部门,可实际上是未来用其替换五军都督府的重要部门。

  五军都督府是朱元璋设立的,其来源于明朝之前的枢密院,作为皇帝用来掌控军队的最重要机构。

  可惜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在京师以兵部尚书的名义全盘接管了军队,就此原本大明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的结构彻底打破,文官所掌控的兵部取代了原本因为由勋贵和武将执掌的五军都督府职权,从而造成了五军都督府逐步失去实际军权,最终转为文官集团掌兵的结果。

  虽然在英宗后期和之后历任皇帝的努力下,一直打算重整五军都督府,把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从文官手中拿回来。可惜的是因为文官集团的力量过于强大,再加上已到手中的职权怎么可能轻易交出,所以几任皇帝都没能达到这个目的,而且勋贵中可堪用人也寥寥无几,仅凭皇帝根本就做不到,无奈只能退而求次,最终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除去勉强和文官一起掌控京营外,再无其他权力。

  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武将身上的五军都督府的官职中所谓的左右都督全变成了虚职,而实际兵权全部在文官集团手里。这种情况直到朱慎锥入京后才开始改变,因为朱慎锥是用武力上位,他本身就掌控军队,手上还有一支强悍的新军,文官集团根本拿朱慎锥毫无办法,更不可能插手新军事务。

  入京后朱慎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京营,把原来的京营结构全部打散,留着京营的空架子另起炉灶,由新军协助重新整编。最终现在的京营已和以前完全不同了,虽然京营的名头还在,可已成了彻头彻尾的养老场所。

  京营的实际力量已全部转移到了新军方面,从京营中挑选出来的士兵包括中下级军官通过整编组成了新军的一部分,用这个办法这才把京营的军权彻底拿回来。

  此外,警察司的设置也是这个目的,通过警察司不仅能解决掉部分军权问题,还能就此改变大明已不堪重用的卫所制度。而且警察司名义上只是负责治安,但实际上却也是一支军队结构,可以说朱慎锥手里的警察司等同于后世的警察和武装警察的结合体,这样一来兵部就无法插手其中了。

  吴襄在这些将领中官职最高,资格也最老,所以朱慎锥把总参议府右总参议的职务给了他。这个职务等同于副总参谋长,负责总参议府的实际工作,而左总参议的人选朱慎锥早就考虑好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周安民。

  现在周安民已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了,自从朱慎锥安排他从锦衣卫退出来后,都指挥使就交给了别人,而且锦衣卫不是什么好地方,朱慎锥可不想让周安民在锦衣卫呆一辈子,这种地方呆的时间久了未来谁都说不清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把周安民安排在总参议府并担任左总参议职务是朱慎锥早就考虑的,周安民是朱慎锥最为信任的人之一,又是长公主的驸马皇帝的姐夫,而且周安民这人没什么野心,对朱慎锥忠心耿耿,让他来担任左总参议,再加上他原本在锦衣卫的经历,自然可以帮着朱慎锥控制住总参议府。

  王晋武没有在总参议府任职,作为如今实际的军中第一人,如果继续在总参议府任职就不合适了。总参议府作为实际的总参谋部,如果让王晋武也入总参议府任职,那么他的实权也未免太大了些。

  虽然朱慎锥信任王晋武,但也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一个人地位太高,手中掌控的权利过大并非好事,除非朱慎锥想对付王晋武,要不然把他放在总参议府之外反而是一件好事。

  至于李佑等人就没关系了,可以在总参议府中挂个职务,用来牵制吴襄、左良玉等将领,从而让其内部各派达到平衡的状态。此外各级将领都会在武学挂职,大明的武学真实命名朱慎锥也已想好,武学会按照之前的设置会分成几个教学结构,分别对中高级军官的进修培养和普通入学学子的教授学习等等。

  这个武学正式的名字为“大明皇家军官学院”,自武学建立起后,以后大明的武职世袭转为实职情况会渐渐改变,但凡在军中任职的军官,无论官职高低必须要进武学学习(培训)完成学业毕业后才能授予实际职务。

  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以前武职中大部分是承袭职位的情况,也打破了大明开国以来卫所制世袭的问题,更大大减少了无数能力不足却占着军职这种问题。另外在同时,朱慎锥还着手对大明的军职、军衔进行了整理,这点他其实早就在做了,只不过还没正式推行而已,而总参议府和武学的成了,恰好可以推行这个新的制度。

  之前曾经提到过,大明的实际军职和军衔很是混乱,这是因为大明原本的卫所制和边军制所造成的原因。这种情况使得大明军中军职和军衔各不匹配,甚至同等军职或军衔无法进行区别,反而要通过加官和实授来分别的情况发生。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也是为了整顿军队和卫所制度,朱慎锥在一年前就已开始准备重设军职军衔了,下级军官的情况还好些,中高级军官这种混乱情况极其严重,把这些理顺,重新设置并且定义,这对军队是有极大好处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