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军民听着!”
劝降使的声音裹着幽燕口音的肃杀之气,随着风声砸向城墙,"我大军已断虎牢关归路,尔等漕运咽喉早成死地!"
厉声说完这两句,这名劝降使手中的劝降书卷轴哗然展开,羊皮纸上盖着安知鹿的大印,“放弃抵抗献城者,留任为官者,皆升一级!守城士卒,凡倒戈者赏绢十匹,携首级来投者翻倍!城中民众,静坐家中不抵抗者秋毫无犯,家中任何一人敢助守城者,屠三族,家产罚没!”
城墙上瞬间响起一片怒骂声。
也就在此时,这名劝降使猛然勒马,战马前蹄踏空,狠狠踏地,马蹄下烟尘四起,他的声音瞬间化为怒吼,“江淮民脂民膏肥了谁?陈留河道疏浚款够铸两座新城!箭垛九矢,兵临城下,太守郭纳在醉仙楼醉生梦死,车队满载金银珠宝送往洛阳,贪腐至此,尔等要给他陪葬?打开城门,我们一起杀向洛阳,安帅会给你们一个公平!”
城墙上的怒骂声骤然一滞。
别的话倒也罢了,城里太守什么鸟样,这些老军也清楚得很,但说箭手的箭矢发了九根,这就细思极恐,显然城中早已布置细作,城里的一举一动早就传递至幽州大军。
此时的劝降使面色已是一片冰冷,他抬起头来,脸上的寒光似乎要结成一片薄冰,他反手抽出佩刀划过自己左颊,任鲜血滴在旗杆上:“以血为誓,必不食言!”
只是一名劝降使,但这种铁血的气息,这种森冷的气质,却已经让城墙上的许多守军面色渐渐苍白起来。
也就在此时,城楼望台响起鼓声。
张介然此时在望台击鼓!
真气通过鼓槌不断冲击在鼓面上,鼓面都似乎将近炸裂!
激越的鼓点,压住了城墙上的不安和躁动。
“尔等可知这陈留漕渠多深?”
张介然突然停止锤鼓,将随身长刀插入垛口青砖,砖粉簌簌落入护城河,“大唐立国之后第二年,便行疏浚,河深两丈,如今淤泥积了丈八!自三年前开始,江淮转运使韦坚及其门生纷纷上书奏请’每岁淘汴’,圣上连续两年拨下共计八十万贯!这是圣上不公么?”
“看清楚了!”
张介然突然扯开甲胄,露出内衬的紫袍金鱼袋。有识货的参军失声惊呼:"节度使赐紫?!"按制,唯有亲王、三品以上方可服紫,而张介然本是从四品下的卫尉少卿。这身逾制官服,只有可能是皇帝破例所赐。
张介然冷笑道,“圣上赐我紫袍,凡河南道五品以下,先斩后奏,圣上令我来陈留,便是要我查个清楚,所谓公正,自有圣人裁决,岂要靠乱臣贼子胡言乱语!城中良人,本身安居乐业,需要胡人来加以刀兵,说三道四,横加祸事却反装好人?”
接着,张介然再扯开御赐紫袍,露出胸膛。
他的胸口有三个狰狞的伤疤。
“这是我在陇右和那些杀入唐军劫掠的胡人作战时所留!鬼门关我都见过,怕见血?”
他看着那名劝降使咆哮,“大唐何以为大唐?我们这些人无畏生死的和外敌作战,鬼门关前游荡,便是为的大唐内里不起刀兵,没有胡人敢杀入大唐来闹事,现在安知鹿一个杂胡,敢充圣人?”
那名劝降使微微眯起眼睛,正要回应,张介然已经接着寒声道,“今日我们守的不是谁的酒池肉林,是唐土,是身为唐人的气节,若无对错之分,何来公正之说!”
“死节非难,处死为难。”
张介然没有再去看那名劝降使,而是看向城墙上那些军士的脸。
这些人里面很多都是刚招募到的少年兵,甚至连甲衣和像样的军械都没有,很多人之前一直都在尽可能的搬石头到城墙上。
“你们当中若是有人想投降,我不怪你们。”
他看着城墙上的军士,慢慢的说道,“凡倒戈者赏绢十匹…携首级来投者翻倍,但翻倍之后呢?翻倍之后,从此便是大唐叛军!”
他手指伸向远处的叛军,“他们有多少人?据说是五万,可能后面还有十万,我们呢?我们一万五千人,但我只知道,这里是唐土,容不得人乱来!我只知道,每个人都有一条命!我们这座城之后,还有多少唐人?他五万,十五万,能将所有唐人杀光吗?能让整个大唐消失么!我死在这里可以,但我不会背叛大唐!”
“唐人啊…若人人知必死就要降,那今后什么外敌的马蹄都会踩着唐人的尸骨,说,看啊,这就是唐人的骨头,贱得连狗都不啃!”
城墙上一片沉默。
然后,有人朝着城下那劝降使所在的方位吐了一口口水。
接着便是第二口,第三口……
不知是谁吼出了一嗓子,“你们这群杂种,干你娘的!”
“很好。”
劝降使狞笑了起来,“希望你们城里所有人都和你们一样骨头硬!”
说完这句,他不再多言,调转马头就走。
……
“张介然,好一个张介然。”
潮水般朝着陈留郡奔涌的大军之中,听到劝降使回报的孙孝泽只是啧啧的赞叹起来。
张介然之前在大唐也是名不见经传。
但身为幽州叛军这五万大军的统帅,孙孝泽在此时的大唐更没有丝毫名气。
他此时高踞战马之上,身披一件暗红色狼裘大氅,裘毛间还黏着未干的血痂,似是刚剥下不久的兽皮。他生了一张典型的契丹面孔——高颧骨、窄眼眶,眼珠泛着鹰隼般的黄褐色,右颊一道刀疤斜贯至耳根,疤痕边缘泛着青黑,像是旧伤淬过毒。
听劝降使回报时,他手指漫不经心地摩挲着马鞍上悬挂的一串干硬人耳,他自己耳骨上穿着的铜环倒是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唐人之中总有勇士,可惜撞了长生天的道子。传令下去,杀他时不准砍头——萨满说,全尸的魂才能给狼神当牧奴。”
他的嗓音沙哑如砾石摩擦,带着浓重的饶乐水口音,每说长句便不自觉地夹杂胡语词汇。
……
酉时三刻,幽州大军变成了陈留城外的铁幕。
森冷的金属光芒充斥着城墙上所有人的眼瞳。
那些被张介然的一袭话语弄得热血沸腾的少年们,此时手脚却已经在不断的发抖。
他们之前对五万大军一点概念都没有,对五万精锐大军兵临城下的气势和压迫感,更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
这支大军就压到距离城墙两箭之地的地方停了下来。
孙孝泽在大军最前骑着战马冷漠的巡视着,他摆出了要马上攻城的架势,让城墙上的守军都变成了绷紧的弓弦,却又不急于发出军令。
在大军的前沿来回走了一遍之后,他才对着身后做了个手势。
数百轻骑从大军侧翼冲出,就连城墙上经验丰富的老军都不知道这些身穿轻甲的骑军这时候冲出来是做什么。
但等到这支骑军开始快速冲到护城河边缘,沿着护城河快速游走,审视城墙时,数名校尉同时出声,“不要露头!”
话音未落,刺耳的箭鸣声就已经响起。
接着咄咄咄连响,城墙上血光四溅,至少十余人中箭。
露头者几乎都被瞬间射中头颅。
一群少年缩在箭垛下方的阴影里瑟瑟发抖。
这群少年就是之前在西市肉铺那边抢了粟特人几把刀的孙二郎等人,先前他们听着新任节度使喝退劝降使的话语,浑身都热血沸腾,脑子里存着的想法都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然而此时,当身旁不远处两名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年轻军士仰面倒下,额头上涌起血雾时,他们只感到恐惧,浑身都仿佛被一种莫名的寒气彻底冻结了一般。
城墙上的许多老军发出低沉的喝声,令人千万不要冒头。
这些骑者必定是这五万大军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厉害的箭手,这些人这样的快速骑射都能够拥有如此精准的箭技,城墙上的箭手没一个及得上。
这时候如果城墙上的箭手和他们对射,估计会死伤十分惨重。
而且这时必须要这些新募的军士知道什么叫做军令如山,没有上将的命令,哪怕缩在箭垛后面,从箭孔里射箭都不成。
孙孝泽一点都不心急,这数百名骑兵就在护城河边缘反复游荡,他也依旧保持着沉默,也不出言嘲讽,五万大军,除了这点人的马蹄声之外,只有呼吸声,在夜色降临时,就像是一支来自冥界的大军,这种森然的气势,让城中那些新募的军士越发有些崩溃。
这时候就连瞭望台上的人都没有发现,城西这边的护城河,水位是缓缓下降的。
此时就在汴河上游分支处,上千民夫已经坐在一条刚刚完工没多久的矮坝上喝着肉糜汤,啃着胡饼。
陈留护城河的水源,就来自于这条被他们筑堰阻断的支流。
也就在这时,孙孝泽这支沉默的幽州大军之中,有三名骑兵到了护城河边,不断测量护城河的深度。
直到这时,城墙外才响起充满嘲讽的笑声,“将军,这狗日的太守连护城河的清淤都没有做。”
劝降使的声音裹着幽燕口音的肃杀之气,随着风声砸向城墙,"我大军已断虎牢关归路,尔等漕运咽喉早成死地!"
厉声说完这两句,这名劝降使手中的劝降书卷轴哗然展开,羊皮纸上盖着安知鹿的大印,“放弃抵抗献城者,留任为官者,皆升一级!守城士卒,凡倒戈者赏绢十匹,携首级来投者翻倍!城中民众,静坐家中不抵抗者秋毫无犯,家中任何一人敢助守城者,屠三族,家产罚没!”
城墙上瞬间响起一片怒骂声。
也就在此时,这名劝降使猛然勒马,战马前蹄踏空,狠狠踏地,马蹄下烟尘四起,他的声音瞬间化为怒吼,“江淮民脂民膏肥了谁?陈留河道疏浚款够铸两座新城!箭垛九矢,兵临城下,太守郭纳在醉仙楼醉生梦死,车队满载金银珠宝送往洛阳,贪腐至此,尔等要给他陪葬?打开城门,我们一起杀向洛阳,安帅会给你们一个公平!”
城墙上的怒骂声骤然一滞。
别的话倒也罢了,城里太守什么鸟样,这些老军也清楚得很,但说箭手的箭矢发了九根,这就细思极恐,显然城中早已布置细作,城里的一举一动早就传递至幽州大军。
此时的劝降使面色已是一片冰冷,他抬起头来,脸上的寒光似乎要结成一片薄冰,他反手抽出佩刀划过自己左颊,任鲜血滴在旗杆上:“以血为誓,必不食言!”
只是一名劝降使,但这种铁血的气息,这种森冷的气质,却已经让城墙上的许多守军面色渐渐苍白起来。
也就在此时,城楼望台响起鼓声。
张介然此时在望台击鼓!
真气通过鼓槌不断冲击在鼓面上,鼓面都似乎将近炸裂!
激越的鼓点,压住了城墙上的不安和躁动。
“尔等可知这陈留漕渠多深?”
张介然突然停止锤鼓,将随身长刀插入垛口青砖,砖粉簌簌落入护城河,“大唐立国之后第二年,便行疏浚,河深两丈,如今淤泥积了丈八!自三年前开始,江淮转运使韦坚及其门生纷纷上书奏请’每岁淘汴’,圣上连续两年拨下共计八十万贯!这是圣上不公么?”
“看清楚了!”
张介然突然扯开甲胄,露出内衬的紫袍金鱼袋。有识货的参军失声惊呼:"节度使赐紫?!"按制,唯有亲王、三品以上方可服紫,而张介然本是从四品下的卫尉少卿。这身逾制官服,只有可能是皇帝破例所赐。
张介然冷笑道,“圣上赐我紫袍,凡河南道五品以下,先斩后奏,圣上令我来陈留,便是要我查个清楚,所谓公正,自有圣人裁决,岂要靠乱臣贼子胡言乱语!城中良人,本身安居乐业,需要胡人来加以刀兵,说三道四,横加祸事却反装好人?”
接着,张介然再扯开御赐紫袍,露出胸膛。
他的胸口有三个狰狞的伤疤。
“这是我在陇右和那些杀入唐军劫掠的胡人作战时所留!鬼门关我都见过,怕见血?”
他看着那名劝降使咆哮,“大唐何以为大唐?我们这些人无畏生死的和外敌作战,鬼门关前游荡,便是为的大唐内里不起刀兵,没有胡人敢杀入大唐来闹事,现在安知鹿一个杂胡,敢充圣人?”
那名劝降使微微眯起眼睛,正要回应,张介然已经接着寒声道,“今日我们守的不是谁的酒池肉林,是唐土,是身为唐人的气节,若无对错之分,何来公正之说!”
“死节非难,处死为难。”
张介然没有再去看那名劝降使,而是看向城墙上那些军士的脸。
这些人里面很多都是刚招募到的少年兵,甚至连甲衣和像样的军械都没有,很多人之前一直都在尽可能的搬石头到城墙上。
“你们当中若是有人想投降,我不怪你们。”
他看着城墙上的军士,慢慢的说道,“凡倒戈者赏绢十匹…携首级来投者翻倍,但翻倍之后呢?翻倍之后,从此便是大唐叛军!”
他手指伸向远处的叛军,“他们有多少人?据说是五万,可能后面还有十万,我们呢?我们一万五千人,但我只知道,这里是唐土,容不得人乱来!我只知道,每个人都有一条命!我们这座城之后,还有多少唐人?他五万,十五万,能将所有唐人杀光吗?能让整个大唐消失么!我死在这里可以,但我不会背叛大唐!”
“唐人啊…若人人知必死就要降,那今后什么外敌的马蹄都会踩着唐人的尸骨,说,看啊,这就是唐人的骨头,贱得连狗都不啃!”
城墙上一片沉默。
然后,有人朝着城下那劝降使所在的方位吐了一口口水。
接着便是第二口,第三口……
不知是谁吼出了一嗓子,“你们这群杂种,干你娘的!”
“很好。”
劝降使狞笑了起来,“希望你们城里所有人都和你们一样骨头硬!”
说完这句,他不再多言,调转马头就走。
……
“张介然,好一个张介然。”
潮水般朝着陈留郡奔涌的大军之中,听到劝降使回报的孙孝泽只是啧啧的赞叹起来。
张介然之前在大唐也是名不见经传。
但身为幽州叛军这五万大军的统帅,孙孝泽在此时的大唐更没有丝毫名气。
他此时高踞战马之上,身披一件暗红色狼裘大氅,裘毛间还黏着未干的血痂,似是刚剥下不久的兽皮。他生了一张典型的契丹面孔——高颧骨、窄眼眶,眼珠泛着鹰隼般的黄褐色,右颊一道刀疤斜贯至耳根,疤痕边缘泛着青黑,像是旧伤淬过毒。
听劝降使回报时,他手指漫不经心地摩挲着马鞍上悬挂的一串干硬人耳,他自己耳骨上穿着的铜环倒是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唐人之中总有勇士,可惜撞了长生天的道子。传令下去,杀他时不准砍头——萨满说,全尸的魂才能给狼神当牧奴。”
他的嗓音沙哑如砾石摩擦,带着浓重的饶乐水口音,每说长句便不自觉地夹杂胡语词汇。
……
酉时三刻,幽州大军变成了陈留城外的铁幕。
森冷的金属光芒充斥着城墙上所有人的眼瞳。
那些被张介然的一袭话语弄得热血沸腾的少年们,此时手脚却已经在不断的发抖。
他们之前对五万大军一点概念都没有,对五万精锐大军兵临城下的气势和压迫感,更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
这支大军就压到距离城墙两箭之地的地方停了下来。
孙孝泽在大军最前骑着战马冷漠的巡视着,他摆出了要马上攻城的架势,让城墙上的守军都变成了绷紧的弓弦,却又不急于发出军令。
在大军的前沿来回走了一遍之后,他才对着身后做了个手势。
数百轻骑从大军侧翼冲出,就连城墙上经验丰富的老军都不知道这些身穿轻甲的骑军这时候冲出来是做什么。
但等到这支骑军开始快速冲到护城河边缘,沿着护城河快速游走,审视城墙时,数名校尉同时出声,“不要露头!”
话音未落,刺耳的箭鸣声就已经响起。
接着咄咄咄连响,城墙上血光四溅,至少十余人中箭。
露头者几乎都被瞬间射中头颅。
一群少年缩在箭垛下方的阴影里瑟瑟发抖。
这群少年就是之前在西市肉铺那边抢了粟特人几把刀的孙二郎等人,先前他们听着新任节度使喝退劝降使的话语,浑身都热血沸腾,脑子里存着的想法都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然而此时,当身旁不远处两名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年轻军士仰面倒下,额头上涌起血雾时,他们只感到恐惧,浑身都仿佛被一种莫名的寒气彻底冻结了一般。
城墙上的许多老军发出低沉的喝声,令人千万不要冒头。
这些骑者必定是这五万大军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厉害的箭手,这些人这样的快速骑射都能够拥有如此精准的箭技,城墙上的箭手没一个及得上。
这时候如果城墙上的箭手和他们对射,估计会死伤十分惨重。
而且这时必须要这些新募的军士知道什么叫做军令如山,没有上将的命令,哪怕缩在箭垛后面,从箭孔里射箭都不成。
孙孝泽一点都不心急,这数百名骑兵就在护城河边缘反复游荡,他也依旧保持着沉默,也不出言嘲讽,五万大军,除了这点人的马蹄声之外,只有呼吸声,在夜色降临时,就像是一支来自冥界的大军,这种森然的气势,让城中那些新募的军士越发有些崩溃。
这时候就连瞭望台上的人都没有发现,城西这边的护城河,水位是缓缓下降的。
此时就在汴河上游分支处,上千民夫已经坐在一条刚刚完工没多久的矮坝上喝着肉糜汤,啃着胡饼。
陈留护城河的水源,就来自于这条被他们筑堰阻断的支流。
也就在这时,孙孝泽这支沉默的幽州大军之中,有三名骑兵到了护城河边,不断测量护城河的深度。
直到这时,城墙外才响起充满嘲讽的笑声,“将军,这狗日的太守连护城河的清淤都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