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两次进京相比,现在的李牧,无疑是一个香饽饽。
位高权重是一方面,关键是能够带着别人一起平步青云。
一众武将、勋贵,都想和他搭上线。
因为现管的缘故,许多东南地区出身的文官,也凑过来攀交情。
每天前来拜访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收到的礼物太多,没过多长时间,京中的宅子就给堆满了。
坦率的说,这座宅子和他现在的身份完全不匹配。
没有置办新的宅院,那是在等朝廷发福利。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军功封爵,朝廷都是要赐予府邸的。
朝廷没钱,不等于手中也没宅院。
许多被查抄的府邸,因为规制的问题,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买。
京中的房价,从来都不便宜。
有免费福利房,犯不着漏富。
暂时窝在小宅子里,还能显得他为官清廉。
尽管对武将来说,清廉不是什么加分项,但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老爷,森少爷、来少爷、隆少爷前来拜访!”
管家的声音响起,唤醒了李牧久违的记忆。
坦率的说,这位三位堂弟也是时运不济。
前面因为没有嫡子,镇远侯对三人的教育,一直非常严格。
虽然算不上天资卓越,但是同龄人中,也算是不错的。
可惜随着嫡子降生,前面的努力,全部沦为无用功。
无论是朝廷律法,还是李氏宗族,都不会允许废嫡立庶。
丧失了继承权,他们就只是普通的侯府庶子,身份地位大不如前。
幸好他们三人年龄不大,前面的斗争不算激烈。
在这场侯府继承人竞争中,他们并没有干出格的事。
不然现在的处境,还会更加尴尬。
可惜他们自己不折腾,但架不住生母和外家爱折腾。
镇远侯府的利益太大,正常情况下,这份家业是他们奋斗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为了这份利益,后宅就没消停过。加上侯府夫人的刻意放纵,就没少闹出笑话。
豪门争斗是残酷的。
前面继承人悬而未定,看在他们三人的面子上,大家都假装看不见。
伴随着继承人争夺落下帷幕,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往被捂住的盖子,全部被捅了出来。
具体发生了什么,李牧不是很清楚,反正最近几年侯府处理了不少人。
侯府夫人倒是没有故意针对三人,可生母倒了霉,还是让三人在府中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带他们过来吧!”
李牧笑着说道。
对镇远侯府的纷争,他没有兴趣掺和。本质上,他还是侯府内斗的最大受益者。
从入仕到现在,他就没少用侯府的政治资源。期间的每一次破格提拔,都是政治资源在燃烧。
在这一过程中,军功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阶级固化的大虞朝,权力是靠血脉传承的。
没有侯府的鼎力支持,他现在还窝在汉中担任卫指挥使。纵使有千般的能耐,都没有施展的余地。
“拜见牧堂兄!”
说话间,三人向李牧恭敬的行了一礼。
在家族年轻一代中,李牧早就成了传奇。旁系支脉出身,在成功面前,从来都不是问题。
封侯的诏书已经明发天下,就等着两天后举行完仪式,他就是大虞朝的汉水侯。
受此影响,李氏宗族也将进入两府并立时代。在朝野上下的影响,都会大幅度提升。
“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叔父有意让你们进军中历练,你们可有想去的地方?”
李牧关心的问道。
向军中安排几个人,镇远侯自己就可以搞定。把人推到李牧这边,明显是想让他带一带这三个堂弟。
政治资源不能白拿,现在到了回馈的时候。照顾自家人,本就是应有之义。
不过这种事情,主要还是要个人的意愿。
接下来几年,将是勋贵集团的高光时刻。以三人的身份地位,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了。
无论是跟着父亲,还是跟着他这个堂兄,都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此事我们和父亲商量过,我等三人都没有明确意向,堂兄直接安排便是。”
李森率先开口回答道。
大虞朝军种分割并不严格,将领都是冲着全能型培养的。以李牧为例,麾下步兵、骑兵、炮兵、水师全都有。
专业化技术确实需要,但是朝廷要求不高,或者说上面根本不重视这些。
朝廷没有在兵种上面玩制衡,李牧自然不会多事。全兵种配合作战,可比单一兵种强多了。
对武将来说,相较于兵种选择,反倒是任职地方更加重要。
眼下勋贵系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南边和京师,北方地区虽然也有部分军队,但战斗力着实堪忧。
战争时期,军功是向上攀爬的阶梯。想要在军中有所发展,自然要去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让我安排的话,你们就要下基层历练。
一步一个脚印,从下面慢慢爬起来。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一旦进入军中,那就没得选择了!”
李牧一脸严肃的说道。
学习过军事知识,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军中的许多东西,还是要到战场上去学习。理论知识,只能加速成长的过程。
一下子身居高位,丧失了成长学习的过程。看似仕途发展顺利,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埋雷。
别的时候牛逼可以随便吹,现在是战争年代。到了战场上,能力不济只会害人害己。
“堂兄,我们能干文职么?”
李来一脸郁闷的说道。
前些年天下太平,文官集团如日中天,受大环境的影响,镇远侯府也在努力武转文。
他们兄弟三人,一开始都是学文的,甚至还拜了大儒为师。
谁也没有想到,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功名没有拿到,就天下大乱了。
乱世之中,习武比习文更有前途。
侯府的政治资源,主要集中在军中,只有进入军中发展,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助力。
“可以,不过上限不高。
朝中有潜规则,一个家族在文武两条路中,只能有一根主线,不允许齐头并进。
除非我们李家放弃军中的一切,不然你们走文官路线,最高上限就是四品,大概率还是一个闲职。”
李牧坦率的回答道。
大虞朝传承两百七十多年,都没有出现过权臣篡位,最大原因就是在制度上形成了制衡。
再怎么显赫的家族,也只能在文官路线和武将路线中二选一。
迭加以文御武的国策,长期以来执掌大权的都是文官。
手中无兵,再牛逼的文官权臣,也没有谋朝篡位的能力。
“牧堂兄,我们的能力有限,能坐到四品的位置上,已经算是不错的前途。”
李来语气低沉的说道。
以往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值得一提。
进入军中发展,前期确实走的快。一旦到了后面,同样是困难重重。
镇远侯即将担任封疆大吏,李牧这位汉水侯,未来也会迈出这一步。
李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将达到一个恐怖的高度。
有辽东镇的教训在,朝廷肯定会吸取教训。不允许一家一姓,执掌军中大权。
除了朝廷的压制,还有镇远侯府内部的问题。
在嫡子成长起来之前,侯府夫人是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庶子成长太快,威胁到嫡子的地位。
为了侯府传承有序,避免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镇远侯本人也不会给他们太多政治资源。
“此事先不急着决定,你们三人的年纪还小,看待问题的眼光太过狭义。
且先跟着到地方上看看,等想明白了,再做出决定。
无论从文,还是从武,都可以给你们安排。
能够走多远,最关键还是看你们自己的能力!”
李牧语重心长的说道。
如果乱世迅速结束,这种选择也未尝不可。
可是他并不看好大虞的未来,或者说不看好永宁帝,拥有平定乱世的能力。
参考历史就知道,天下大乱一旦发生,就会进入到王朝末期。
纵使能够平定叛乱,也就苟延残喘一些年。
经历乱世之后,再实现中兴的,历史上也就汉唐两朝。
那都是运气好,遇上了中兴之主,扭转了乾坤。
更多的王朝,在遭遇挫折之后,就直接滑落深渊。
天下局势无法逆转,那么尽可能多的掌握军队,才是应对局势的上策。
当然,如果三人依旧选择从文,他也不会阻止。
武将在未来更具备优势,可同样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战场上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战死的勋贵子弟,也不是一个两个。
勋贵这一波人才大爆发,似乎有恢复巅峰的迹象,但这只是一个假象。
许多人的功劳,都存在大量的水分。
立下的战功确实不少,可本质上他们只是命令的执行者。
独自领兵作战的能力如何,尚未来得及验证。
并非李牧不给锻炼的机会,主要是政治需要,勋贵集团必须尽快掌控军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
一个个立下战功之后,就从他的麾下调离。
除了故意做给外界看,证明他没有拥兵自重外,也是团体利益需要。
相对来说,早起跟随他的那批勋贵子弟,综合素质是最高的。
外界没有那么看好他,对这些人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在军中培养的时间更长一些。
后续情况发生了变化,李牧打出了名声,各方也变得急功近利。
看到成功的案例后,许多人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一些勋贵家族甚至把继承人都送了过来。
混吃等死的那帮人,都被李牧给拒绝了,可整体质量还是呈下降趋势。
在众多勋贵子弟中,李森、李来、李隆三人的能力,并不占优势。
最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过人之处。
……
小插曲结束后,李牧依旧处于忙碌中。
封侯仪式在即,一系列的繁琐礼仪,正等着他学习。
期间还有大量的宾客过来拜访,或者是发出邀请,其中大部分应酬都被他推掉了,可还有一部分推脱不掉的。
一直忙碌到封侯大典,才结束了这种高频交际。
事实证明,钦天监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选择的黄道吉日吉不吉利不知道,反正老天爷非常给面子,一上来就是万里晴空。
作为主人公,李牧和舞阳侯早早就来到现场,等待着仪式的开启。
“侯爷,您这是昨晚没睡好?”
看着哈欠连天的舞阳侯,李牧一脸疑惑的问道。
在大虞贵族体系中,军功爵无疑是最高一档,封爵仪式也是最盛大的。
朝廷财力匮乏,削减了不少经费,但场面依旧宏大。
无论规制,还是朝廷的重视程度,远不是其他贵族册封能比的。
越是重视,那就越不能出纰漏。
“人上了年纪,身子骨儿不行了。”
舞阳侯略显尴尬的说道。
李牧的应酬多,他的应酬更多。
除了日常交际外,家中那帮妻妾,也要他去安抚。
当初外放之时,两广正处于战争状态,自然不可能带着家眷上任。
长时间分居两地,回来之后难免……
因为太过兴奋,昨天晚上折腾的晚了一点,影响到了今天的状态。
为了提神,出门的时候,还特意含了一片人参。
“您正直春秋鼎盛,可当不得老字。
接下来收复南京,还要您主持,可不能累坏了身子。”
李牧故作不知的调侃道。
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沾上了,就别想轻易丢掉。
当然,其中不乏嫉妒的因素。
妻妾成群,也是需要门槛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纳一堆小妾。
作为政治联姻的典范,需要保障嫡子的地位。
在嫡子诞生前,他就必须收敛。
无数美女送上门,他都只能婉拒。
偏偏常年在外征战,典型的聚少离多,根本没有时间造人。
幸好大虞朝允许携带家眷上任,否则他这种苦逼武将,处境还会更加尴尬。
“哼!”
“敢看老夫的笑话,回头我就放出风声,汉水侯有意纳妾。
京中想和你联姻的家族多得去了,到时候你家的门槛,都会被媒人踏破。
老夫还有两个远房侄女,生的天姿国色,你要不要一并给娶了?”
舞阳侯毫不客气的回怼道。
沉迷于温柔乡,又不是他的错。
面对美色诱惑,正常男人没几个能顶得住。
尤其是长期分居两地,更需要温存。
“侯爷,这个玩笑可不兴开。”
李牧当即拒绝道。
纳妾也分三六九等,不同的身份,对应不同的待遇。
普通人家的女子,收了也就收了。在这个男权社会,没什么大不了的。
舞阳侯的远房侄女不一样,甭管关系有多远,这都代表着两个家族联姻。
这种身份高的女子,属于“贵妾”,那是要用“娶”的。
倘若正妻去世,她们有机会扶正。
未获得自家夫人的同意,就迎娶“贵妾”进门,那就是在打成国公府的脸。
一般来说,需要等到三十岁之后无嫡子,才可能出现这种操作。
更多的情况下,公侯们纳妾都是指普通人家出身的“良妾”,或者是身份低下的“贱妾”。
这些人身份低下,身后没有母族支持,永远不会扶正。
“两位侯爷,陛下过来了。”
见两人话题跑偏,一旁的宦官急忙提醒道。
……
位高权重是一方面,关键是能够带着别人一起平步青云。
一众武将、勋贵,都想和他搭上线。
因为现管的缘故,许多东南地区出身的文官,也凑过来攀交情。
每天前来拜访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收到的礼物太多,没过多长时间,京中的宅子就给堆满了。
坦率的说,这座宅子和他现在的身份完全不匹配。
没有置办新的宅院,那是在等朝廷发福利。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军功封爵,朝廷都是要赐予府邸的。
朝廷没钱,不等于手中也没宅院。
许多被查抄的府邸,因为规制的问题,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买。
京中的房价,从来都不便宜。
有免费福利房,犯不着漏富。
暂时窝在小宅子里,还能显得他为官清廉。
尽管对武将来说,清廉不是什么加分项,但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老爷,森少爷、来少爷、隆少爷前来拜访!”
管家的声音响起,唤醒了李牧久违的记忆。
坦率的说,这位三位堂弟也是时运不济。
前面因为没有嫡子,镇远侯对三人的教育,一直非常严格。
虽然算不上天资卓越,但是同龄人中,也算是不错的。
可惜随着嫡子降生,前面的努力,全部沦为无用功。
无论是朝廷律法,还是李氏宗族,都不会允许废嫡立庶。
丧失了继承权,他们就只是普通的侯府庶子,身份地位大不如前。
幸好他们三人年龄不大,前面的斗争不算激烈。
在这场侯府继承人竞争中,他们并没有干出格的事。
不然现在的处境,还会更加尴尬。
可惜他们自己不折腾,但架不住生母和外家爱折腾。
镇远侯府的利益太大,正常情况下,这份家业是他们奋斗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为了这份利益,后宅就没消停过。加上侯府夫人的刻意放纵,就没少闹出笑话。
豪门争斗是残酷的。
前面继承人悬而未定,看在他们三人的面子上,大家都假装看不见。
伴随着继承人争夺落下帷幕,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往被捂住的盖子,全部被捅了出来。
具体发生了什么,李牧不是很清楚,反正最近几年侯府处理了不少人。
侯府夫人倒是没有故意针对三人,可生母倒了霉,还是让三人在府中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带他们过来吧!”
李牧笑着说道。
对镇远侯府的纷争,他没有兴趣掺和。本质上,他还是侯府内斗的最大受益者。
从入仕到现在,他就没少用侯府的政治资源。期间的每一次破格提拔,都是政治资源在燃烧。
在这一过程中,军功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阶级固化的大虞朝,权力是靠血脉传承的。
没有侯府的鼎力支持,他现在还窝在汉中担任卫指挥使。纵使有千般的能耐,都没有施展的余地。
“拜见牧堂兄!”
说话间,三人向李牧恭敬的行了一礼。
在家族年轻一代中,李牧早就成了传奇。旁系支脉出身,在成功面前,从来都不是问题。
封侯的诏书已经明发天下,就等着两天后举行完仪式,他就是大虞朝的汉水侯。
受此影响,李氏宗族也将进入两府并立时代。在朝野上下的影响,都会大幅度提升。
“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叔父有意让你们进军中历练,你们可有想去的地方?”
李牧关心的问道。
向军中安排几个人,镇远侯自己就可以搞定。把人推到李牧这边,明显是想让他带一带这三个堂弟。
政治资源不能白拿,现在到了回馈的时候。照顾自家人,本就是应有之义。
不过这种事情,主要还是要个人的意愿。
接下来几年,将是勋贵集团的高光时刻。以三人的身份地位,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了。
无论是跟着父亲,还是跟着他这个堂兄,都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此事我们和父亲商量过,我等三人都没有明确意向,堂兄直接安排便是。”
李森率先开口回答道。
大虞朝军种分割并不严格,将领都是冲着全能型培养的。以李牧为例,麾下步兵、骑兵、炮兵、水师全都有。
专业化技术确实需要,但是朝廷要求不高,或者说上面根本不重视这些。
朝廷没有在兵种上面玩制衡,李牧自然不会多事。全兵种配合作战,可比单一兵种强多了。
对武将来说,相较于兵种选择,反倒是任职地方更加重要。
眼下勋贵系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南边和京师,北方地区虽然也有部分军队,但战斗力着实堪忧。
战争时期,军功是向上攀爬的阶梯。想要在军中有所发展,自然要去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让我安排的话,你们就要下基层历练。
一步一个脚印,从下面慢慢爬起来。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一旦进入军中,那就没得选择了!”
李牧一脸严肃的说道。
学习过军事知识,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军中的许多东西,还是要到战场上去学习。理论知识,只能加速成长的过程。
一下子身居高位,丧失了成长学习的过程。看似仕途发展顺利,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埋雷。
别的时候牛逼可以随便吹,现在是战争年代。到了战场上,能力不济只会害人害己。
“堂兄,我们能干文职么?”
李来一脸郁闷的说道。
前些年天下太平,文官集团如日中天,受大环境的影响,镇远侯府也在努力武转文。
他们兄弟三人,一开始都是学文的,甚至还拜了大儒为师。
谁也没有想到,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功名没有拿到,就天下大乱了。
乱世之中,习武比习文更有前途。
侯府的政治资源,主要集中在军中,只有进入军中发展,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助力。
“可以,不过上限不高。
朝中有潜规则,一个家族在文武两条路中,只能有一根主线,不允许齐头并进。
除非我们李家放弃军中的一切,不然你们走文官路线,最高上限就是四品,大概率还是一个闲职。”
李牧坦率的回答道。
大虞朝传承两百七十多年,都没有出现过权臣篡位,最大原因就是在制度上形成了制衡。
再怎么显赫的家族,也只能在文官路线和武将路线中二选一。
迭加以文御武的国策,长期以来执掌大权的都是文官。
手中无兵,再牛逼的文官权臣,也没有谋朝篡位的能力。
“牧堂兄,我们的能力有限,能坐到四品的位置上,已经算是不错的前途。”
李来语气低沉的说道。
以往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值得一提。
进入军中发展,前期确实走的快。一旦到了后面,同样是困难重重。
镇远侯即将担任封疆大吏,李牧这位汉水侯,未来也会迈出这一步。
李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将达到一个恐怖的高度。
有辽东镇的教训在,朝廷肯定会吸取教训。不允许一家一姓,执掌军中大权。
除了朝廷的压制,还有镇远侯府内部的问题。
在嫡子成长起来之前,侯府夫人是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庶子成长太快,威胁到嫡子的地位。
为了侯府传承有序,避免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镇远侯本人也不会给他们太多政治资源。
“此事先不急着决定,你们三人的年纪还小,看待问题的眼光太过狭义。
且先跟着到地方上看看,等想明白了,再做出决定。
无论从文,还是从武,都可以给你们安排。
能够走多远,最关键还是看你们自己的能力!”
李牧语重心长的说道。
如果乱世迅速结束,这种选择也未尝不可。
可是他并不看好大虞的未来,或者说不看好永宁帝,拥有平定乱世的能力。
参考历史就知道,天下大乱一旦发生,就会进入到王朝末期。
纵使能够平定叛乱,也就苟延残喘一些年。
经历乱世之后,再实现中兴的,历史上也就汉唐两朝。
那都是运气好,遇上了中兴之主,扭转了乾坤。
更多的王朝,在遭遇挫折之后,就直接滑落深渊。
天下局势无法逆转,那么尽可能多的掌握军队,才是应对局势的上策。
当然,如果三人依旧选择从文,他也不会阻止。
武将在未来更具备优势,可同样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战场上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战死的勋贵子弟,也不是一个两个。
勋贵这一波人才大爆发,似乎有恢复巅峰的迹象,但这只是一个假象。
许多人的功劳,都存在大量的水分。
立下的战功确实不少,可本质上他们只是命令的执行者。
独自领兵作战的能力如何,尚未来得及验证。
并非李牧不给锻炼的机会,主要是政治需要,勋贵集团必须尽快掌控军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
一个个立下战功之后,就从他的麾下调离。
除了故意做给外界看,证明他没有拥兵自重外,也是团体利益需要。
相对来说,早起跟随他的那批勋贵子弟,综合素质是最高的。
外界没有那么看好他,对这些人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在军中培养的时间更长一些。
后续情况发生了变化,李牧打出了名声,各方也变得急功近利。
看到成功的案例后,许多人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一些勋贵家族甚至把继承人都送了过来。
混吃等死的那帮人,都被李牧给拒绝了,可整体质量还是呈下降趋势。
在众多勋贵子弟中,李森、李来、李隆三人的能力,并不占优势。
最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过人之处。
……
小插曲结束后,李牧依旧处于忙碌中。
封侯仪式在即,一系列的繁琐礼仪,正等着他学习。
期间还有大量的宾客过来拜访,或者是发出邀请,其中大部分应酬都被他推掉了,可还有一部分推脱不掉的。
一直忙碌到封侯大典,才结束了这种高频交际。
事实证明,钦天监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选择的黄道吉日吉不吉利不知道,反正老天爷非常给面子,一上来就是万里晴空。
作为主人公,李牧和舞阳侯早早就来到现场,等待着仪式的开启。
“侯爷,您这是昨晚没睡好?”
看着哈欠连天的舞阳侯,李牧一脸疑惑的问道。
在大虞贵族体系中,军功爵无疑是最高一档,封爵仪式也是最盛大的。
朝廷财力匮乏,削减了不少经费,但场面依旧宏大。
无论规制,还是朝廷的重视程度,远不是其他贵族册封能比的。
越是重视,那就越不能出纰漏。
“人上了年纪,身子骨儿不行了。”
舞阳侯略显尴尬的说道。
李牧的应酬多,他的应酬更多。
除了日常交际外,家中那帮妻妾,也要他去安抚。
当初外放之时,两广正处于战争状态,自然不可能带着家眷上任。
长时间分居两地,回来之后难免……
因为太过兴奋,昨天晚上折腾的晚了一点,影响到了今天的状态。
为了提神,出门的时候,还特意含了一片人参。
“您正直春秋鼎盛,可当不得老字。
接下来收复南京,还要您主持,可不能累坏了身子。”
李牧故作不知的调侃道。
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沾上了,就别想轻易丢掉。
当然,其中不乏嫉妒的因素。
妻妾成群,也是需要门槛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纳一堆小妾。
作为政治联姻的典范,需要保障嫡子的地位。
在嫡子诞生前,他就必须收敛。
无数美女送上门,他都只能婉拒。
偏偏常年在外征战,典型的聚少离多,根本没有时间造人。
幸好大虞朝允许携带家眷上任,否则他这种苦逼武将,处境还会更加尴尬。
“哼!”
“敢看老夫的笑话,回头我就放出风声,汉水侯有意纳妾。
京中想和你联姻的家族多得去了,到时候你家的门槛,都会被媒人踏破。
老夫还有两个远房侄女,生的天姿国色,你要不要一并给娶了?”
舞阳侯毫不客气的回怼道。
沉迷于温柔乡,又不是他的错。
面对美色诱惑,正常男人没几个能顶得住。
尤其是长期分居两地,更需要温存。
“侯爷,这个玩笑可不兴开。”
李牧当即拒绝道。
纳妾也分三六九等,不同的身份,对应不同的待遇。
普通人家的女子,收了也就收了。在这个男权社会,没什么大不了的。
舞阳侯的远房侄女不一样,甭管关系有多远,这都代表着两个家族联姻。
这种身份高的女子,属于“贵妾”,那是要用“娶”的。
倘若正妻去世,她们有机会扶正。
未获得自家夫人的同意,就迎娶“贵妾”进门,那就是在打成国公府的脸。
一般来说,需要等到三十岁之后无嫡子,才可能出现这种操作。
更多的情况下,公侯们纳妾都是指普通人家出身的“良妾”,或者是身份低下的“贱妾”。
这些人身份低下,身后没有母族支持,永远不会扶正。
“两位侯爷,陛下过来了。”
见两人话题跑偏,一旁的宦官急忙提醒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