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
“朝廷三令五申,让我们出兵驰援京师,作为臣子本不该拒绝。
偏偏北虏势大,野战我等难以与之争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送掉整个辽东镇。
诸位同僚,可有两全其美之法?”
钟景明神色凝重的问道。
前任辽东督师在军中声望很高,突然被朝廷问罪诛杀,本就引发了很多军中将士的不满。
作为继任者,钟景明没有经过正常权力移交,属于拿着圣旨就上了位。
为了稳固权力,他不得不打压前任扶持起来的亲信旧部,转而支持辽东将门世家。
原本的势力平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本就势大的辽东将门世家,在这一轮权力更替中,拿到了大部分的军中要职。
最直接后果就是,辽东大地上出现了藩镇的雏形。非辽东将门世家的中高层将领,纷纷遭到排挤。
朝廷的政令,到了辽东大地上,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够执行下去。
人心是不会满足的,前面双方合作的愉快,那是大家的利益一致。
做大后的辽东将门世家,还想拿到更多的权力。意识到局势失控,钟景明自然不愿意继续配合。
作为朝廷任命的辽东督师,他的个人能力和道德节操虽然不怎么样,但最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还是不缺。
扶持一个藩镇出来,无论皇帝,还是朝中文武百官,都是无法容忍的。
不想遭到朝廷清算,那就必须立即出手遏制辽东将门,断了他们成为藩镇的路。
刚想要做出改变,突然传来北虏围困京师的消息。原来的计划破产,只能选择饮鸩止渴,继续同这些将门世家合作。
皇帝的勤王诏书抵达,辽东将门世家对勤王,却没有什么兴趣。
相比同北虏主力硬碰,他们更喜欢捏软柿子。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趁敌人后防空虚,准备过去捞上一笔。
小团体的利益,同皇帝的圣旨背道而驰,让钟景明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想要按皇帝的意思,出兵救援京师,下面的小弟不答应。
满足小弟们的意愿,抗旨不尊的罪名,他又背不起,着实是两难的选择。
现在他最羡慕的就是舞阳侯,轻松的拆分广西镇,没有引起一点儿波澜。
换成辽东镇,谁敢提拆分的建议,都别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督师,我们作为臣子,陛下的圣旨肯定要执行。
不过具体怎么执行,就需要变通一下。
陛下让我们进京勤王,那就先把关外的军队撤回关内,然后稳扎稳打向京师挺进。
考虑到北虏势大,我们不宜直接同他们交锋,这次勤王当以战略威慑为主。
等各路勤王大军抵达后,再联合各方援军,一起向叛军发起攻击!”
总兵官施靖风非常给面子的说道。
这套应付方式,是他们内部多次商议之后,才拿出来的成果。
辽东镇确实类似于藩镇,可他们这个藩镇的位置不好,钱粮上严重依赖朝廷的支持。
倘若双方翻了脸,朝廷断了他们的给养,看似强大的辽东镇,瞬间就会四分五裂。
在这种背景下,直接抗旨的事情,肯定是不允许发生。
“施总兵,这样的效率,朝廷那边怕是交代不过去。
以我们距离京师的距离,怎么也该比两广的援军先到,如此拖延时间的话,怕是不好交代。”
巡抚朱天宇开口劝说道。
面对做大的辽东镇,无论是谁在辽东大地上做官,都要矮上三分。
一省巡抚做到这份儿上,除了他这个倒霉蛋,再也找不到第二人。
内心深处,他对钟景明这个上司,更是充满了怨恨。
按照之前的政治规则,辽东督师都是支持其他派系,平衡辽东将门世家的力量。
武将势力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他们这些文官才能够发号施令,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
被钟景明胡搞一通之后,辽东将门世家直接一家独大,相当于主动把政治上的主动权送给了对方。
到了现在必须出兵的时候,督师、巡抚说了都不算,还要哄着这些将门世家才行。
“巡抚大人,没什么不好交代的。
我们面临的困境,想来朝廷那边也是清楚的。
能够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出兵,就足以证明我等对朝廷的忠诚。
等待各路援军一起行动,本就是迫不得已。
倘若能够独自击败敌军,北虏早就被我们给灭了,又何须等到现在!”
施靖风没好气的回应道。
积攒家底不容易,尤其是在朝廷财政匮乏的时候,一旦损兵折将,那就是永久性的损失。
指望战后朝廷拨款,补足他们的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限的军费预算,能够养活辽东镇就不错了。
想要重新培养一批家丁出来,不光自己要往里面搭钱,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在施靖风看来,内乱不断的大虞朝,已经有了王朝末期的迹象。
在这种时候,什么都是虚的,唯有手中的实力是实的。
只要兵强马壮,无论局势怎么变化,他们都能从容应对。
一旦葬送了手中的精锐,历史上那些凄惨的将门故事,又会在大虞重演。
……
靠着不断杀鸡儆猴,震慑人心,还是折腾到了元宵节后,各省才初步完成了筹集钱粮的任务。
钱粮拖了后腿,勤王大军的出兵时间被动延长,李牧捡了一个大便宜。
多出来的两个月时间,让原本紧张的采购任务最后轻松完成,并且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问就是经费不到位!
帮忙背了锅,地方衙门都不敢瞎逼逼。没有按时筹集到钱粮,本来就是公开的消息,想要辩解都不行。
当然,他们也没心思辩解。
为了筹集钱粮,本来就得罪了不少人。还背负着筹款不力的罪名,大家的心情都不好。
如果不是有勤王救驾的大功,支撑着他们前进,估摸着不少官员都会直接摆烂。
一切准备完成后,没有丝毫犹豫,舞阳侯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庞大的舰队,从广东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直奔京师而去。
旗舰甲板上,李牧拿着望远镜,无聊的眺望着远方。
跨海航行,这不是第一次经历。可一次性走这么远的海路,还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让数万大军走海路,从两广直奔河北大地。
事实上,在大军出征之前,就有人提议陆路行军。
理由是:海上情况多变,一旦遇上不可抗力,就有可能导致大军损失惨重。
权衡利弊之后,最后还是选择了走海路。
陆路确实安全,可是架不住时间周期太长。光理论行军时间,就要三四个月之多。
倘若遇上特殊天气,实际行军时间还要被拉长,走上半年时间都不奇怪。
到时候别说勤王救驾,估摸着去给皇帝收尸,都只剩下了骷髅架子。
以李牧对朝中那帮官员的了解,京中的几大粮仓不说全部都是空的,最少也得亏空一半。
城中军民上百万,没有足够的存粮,再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
就在接到勤王诏书后不久,京中就发生了北虏奸细烧粮案,无数官仓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哪怕不考虑语言习俗,大量的北虏奸细混入粮仓,也是非常炸裂的消息。
事发后永宁帝下令调查,结果涉案官员尽数畏罪自杀,直接让调查线索中断。
复立之后的厂卫,虽然干着和之前同样的活儿,但破案积极性已然大减。
尤其是涉及利益群体的案子,更是能避则避,能装糊涂的就绝不会聪明。
“李提督,真是好兴致啊!”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李牧直接放下了望远镜,转身提醒道。
“侯爷,这外面风大,您还是回船舱休息吧!”
当初下扬州的时候,他就知道舞阳侯晕船。后续虽然有所改善,但这种长途跋涉,依旧不是他能够承受的。
万一大军在半路上,主帅先发生意外病故,那可就麻烦大了。
有舞阳侯在前面顶着,他这个提督才不会扎眼。朝中的刀光剑影,都有舞阳侯这位主帅顶着。
御史的各种弹劾,都是冲着主帅去的。没人遮风挡雨,那就要自己做大树。
李牧有自知之明,他立下的军功虽然不少,可在政坛中的根基还是太浅,经不起折腾。
即便是舞阳侯,在朝中的根基同样不深。能够坐稳位置,主要是靠外戚的身份。
朝中各派就算发难,也要顾及太后的反应。
后宫不得干政,不等于后宫对朝政就没有影响力。
成事不一定行,但坏事绝对没问题。一旦被太后惦记上,往后余生肯定好不了。
“放心好了,些许海风我还承受的住。
算算日子,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要抵达天津港。北虏肆掠河北大地,天津也在他们的兵锋之下。
登陆之后,少不了一场恶仗要打,你可有应对之策?”
舞阳侯关心的问道。
最近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恶补关于北虏的知识,最后得出结论:这帮家伙不好惹!
最精锐的边军,都拿北虏没办法。勤王大军想要破敌,实在是太难了。
“朝廷三令五申,让我们出兵驰援京师,作为臣子本不该拒绝。
偏偏北虏势大,野战我等难以与之争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送掉整个辽东镇。
诸位同僚,可有两全其美之法?”
钟景明神色凝重的问道。
前任辽东督师在军中声望很高,突然被朝廷问罪诛杀,本就引发了很多军中将士的不满。
作为继任者,钟景明没有经过正常权力移交,属于拿着圣旨就上了位。
为了稳固权力,他不得不打压前任扶持起来的亲信旧部,转而支持辽东将门世家。
原本的势力平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本就势大的辽东将门世家,在这一轮权力更替中,拿到了大部分的军中要职。
最直接后果就是,辽东大地上出现了藩镇的雏形。非辽东将门世家的中高层将领,纷纷遭到排挤。
朝廷的政令,到了辽东大地上,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够执行下去。
人心是不会满足的,前面双方合作的愉快,那是大家的利益一致。
做大后的辽东将门世家,还想拿到更多的权力。意识到局势失控,钟景明自然不愿意继续配合。
作为朝廷任命的辽东督师,他的个人能力和道德节操虽然不怎么样,但最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还是不缺。
扶持一个藩镇出来,无论皇帝,还是朝中文武百官,都是无法容忍的。
不想遭到朝廷清算,那就必须立即出手遏制辽东将门,断了他们成为藩镇的路。
刚想要做出改变,突然传来北虏围困京师的消息。原来的计划破产,只能选择饮鸩止渴,继续同这些将门世家合作。
皇帝的勤王诏书抵达,辽东将门世家对勤王,却没有什么兴趣。
相比同北虏主力硬碰,他们更喜欢捏软柿子。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趁敌人后防空虚,准备过去捞上一笔。
小团体的利益,同皇帝的圣旨背道而驰,让钟景明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想要按皇帝的意思,出兵救援京师,下面的小弟不答应。
满足小弟们的意愿,抗旨不尊的罪名,他又背不起,着实是两难的选择。
现在他最羡慕的就是舞阳侯,轻松的拆分广西镇,没有引起一点儿波澜。
换成辽东镇,谁敢提拆分的建议,都别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督师,我们作为臣子,陛下的圣旨肯定要执行。
不过具体怎么执行,就需要变通一下。
陛下让我们进京勤王,那就先把关外的军队撤回关内,然后稳扎稳打向京师挺进。
考虑到北虏势大,我们不宜直接同他们交锋,这次勤王当以战略威慑为主。
等各路勤王大军抵达后,再联合各方援军,一起向叛军发起攻击!”
总兵官施靖风非常给面子的说道。
这套应付方式,是他们内部多次商议之后,才拿出来的成果。
辽东镇确实类似于藩镇,可他们这个藩镇的位置不好,钱粮上严重依赖朝廷的支持。
倘若双方翻了脸,朝廷断了他们的给养,看似强大的辽东镇,瞬间就会四分五裂。
在这种背景下,直接抗旨的事情,肯定是不允许发生。
“施总兵,这样的效率,朝廷那边怕是交代不过去。
以我们距离京师的距离,怎么也该比两广的援军先到,如此拖延时间的话,怕是不好交代。”
巡抚朱天宇开口劝说道。
面对做大的辽东镇,无论是谁在辽东大地上做官,都要矮上三分。
一省巡抚做到这份儿上,除了他这个倒霉蛋,再也找不到第二人。
内心深处,他对钟景明这个上司,更是充满了怨恨。
按照之前的政治规则,辽东督师都是支持其他派系,平衡辽东将门世家的力量。
武将势力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他们这些文官才能够发号施令,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
被钟景明胡搞一通之后,辽东将门世家直接一家独大,相当于主动把政治上的主动权送给了对方。
到了现在必须出兵的时候,督师、巡抚说了都不算,还要哄着这些将门世家才行。
“巡抚大人,没什么不好交代的。
我们面临的困境,想来朝廷那边也是清楚的。
能够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出兵,就足以证明我等对朝廷的忠诚。
等待各路援军一起行动,本就是迫不得已。
倘若能够独自击败敌军,北虏早就被我们给灭了,又何须等到现在!”
施靖风没好气的回应道。
积攒家底不容易,尤其是在朝廷财政匮乏的时候,一旦损兵折将,那就是永久性的损失。
指望战后朝廷拨款,补足他们的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限的军费预算,能够养活辽东镇就不错了。
想要重新培养一批家丁出来,不光自己要往里面搭钱,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在施靖风看来,内乱不断的大虞朝,已经有了王朝末期的迹象。
在这种时候,什么都是虚的,唯有手中的实力是实的。
只要兵强马壮,无论局势怎么变化,他们都能从容应对。
一旦葬送了手中的精锐,历史上那些凄惨的将门故事,又会在大虞重演。
……
靠着不断杀鸡儆猴,震慑人心,还是折腾到了元宵节后,各省才初步完成了筹集钱粮的任务。
钱粮拖了后腿,勤王大军的出兵时间被动延长,李牧捡了一个大便宜。
多出来的两个月时间,让原本紧张的采购任务最后轻松完成,并且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问就是经费不到位!
帮忙背了锅,地方衙门都不敢瞎逼逼。没有按时筹集到钱粮,本来就是公开的消息,想要辩解都不行。
当然,他们也没心思辩解。
为了筹集钱粮,本来就得罪了不少人。还背负着筹款不力的罪名,大家的心情都不好。
如果不是有勤王救驾的大功,支撑着他们前进,估摸着不少官员都会直接摆烂。
一切准备完成后,没有丝毫犹豫,舞阳侯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庞大的舰队,从广东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直奔京师而去。
旗舰甲板上,李牧拿着望远镜,无聊的眺望着远方。
跨海航行,这不是第一次经历。可一次性走这么远的海路,还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让数万大军走海路,从两广直奔河北大地。
事实上,在大军出征之前,就有人提议陆路行军。
理由是:海上情况多变,一旦遇上不可抗力,就有可能导致大军损失惨重。
权衡利弊之后,最后还是选择了走海路。
陆路确实安全,可是架不住时间周期太长。光理论行军时间,就要三四个月之多。
倘若遇上特殊天气,实际行军时间还要被拉长,走上半年时间都不奇怪。
到时候别说勤王救驾,估摸着去给皇帝收尸,都只剩下了骷髅架子。
以李牧对朝中那帮官员的了解,京中的几大粮仓不说全部都是空的,最少也得亏空一半。
城中军民上百万,没有足够的存粮,再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
就在接到勤王诏书后不久,京中就发生了北虏奸细烧粮案,无数官仓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哪怕不考虑语言习俗,大量的北虏奸细混入粮仓,也是非常炸裂的消息。
事发后永宁帝下令调查,结果涉案官员尽数畏罪自杀,直接让调查线索中断。
复立之后的厂卫,虽然干着和之前同样的活儿,但破案积极性已然大减。
尤其是涉及利益群体的案子,更是能避则避,能装糊涂的就绝不会聪明。
“李提督,真是好兴致啊!”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李牧直接放下了望远镜,转身提醒道。
“侯爷,这外面风大,您还是回船舱休息吧!”
当初下扬州的时候,他就知道舞阳侯晕船。后续虽然有所改善,但这种长途跋涉,依旧不是他能够承受的。
万一大军在半路上,主帅先发生意外病故,那可就麻烦大了。
有舞阳侯在前面顶着,他这个提督才不会扎眼。朝中的刀光剑影,都有舞阳侯这位主帅顶着。
御史的各种弹劾,都是冲着主帅去的。没人遮风挡雨,那就要自己做大树。
李牧有自知之明,他立下的军功虽然不少,可在政坛中的根基还是太浅,经不起折腾。
即便是舞阳侯,在朝中的根基同样不深。能够坐稳位置,主要是靠外戚的身份。
朝中各派就算发难,也要顾及太后的反应。
后宫不得干政,不等于后宫对朝政就没有影响力。
成事不一定行,但坏事绝对没问题。一旦被太后惦记上,往后余生肯定好不了。
“放心好了,些许海风我还承受的住。
算算日子,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要抵达天津港。北虏肆掠河北大地,天津也在他们的兵锋之下。
登陆之后,少不了一场恶仗要打,你可有应对之策?”
舞阳侯关心的问道。
最近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恶补关于北虏的知识,最后得出结论:这帮家伙不好惹!
最精锐的边军,都拿北虏没办法。勤王大军想要破敌,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