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第123章 奉子成婚

小说: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作者:杨允勇 更新时间:2024-08-18 15:59:02 源网站:顶点小说
  第123章 奉子成婚

  正如于智勇所说,纺织厂把跟农民轮换工续签合同当成一种恩赐,取消了原合同中,节假日用大客车接送的条款。厂方的解释是,人力物力负担较重,也不利于安全。

  农民轮换工们多有抱怨,却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谁让你还想继续留在城市里,还想在纺织厂里继续干下去?

  只有柳晓楠心里明白,这是因为纺织厂的经营状况停滞不前,不得已所做出的决定。

  设备老化,产品单一,脱离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这个国营老厂正在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宣传部一个部长一个副部长五个科员, 每天看看报喝喝茶侃大山,没有多少具体的工作。闲暇的时间一大把一大把,柳晓楠却丧失了写作的冲动与灵感,每天都在郁闷和无聊中度过。

  难道不幸被岳老师言中,这几年的突飞猛进,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和才学?

  尤其让柳晓楠备受刺激的是,一时的笔下枯竭,还给谷雨落下了口实。

  自从长篇小说《经纬线》发表后,他只写出一篇短篇小说《唢呐》,之后大脑里空空如也,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谷雨经常询问他有没有新作,他无言以对,她发出的一声声冷笑令他毛骨悚然。

  冷笑如一把把刀子,扎着他的心窝,那种深层意思是明摆着的。

  当初给你机会,让你到青年干部学院进修,你不识好歹, 偏偏要去读大学。大学读完了, 也没看到你的写作水平有多大的长进, 反而丢掉了爱情。冥顽不化、自作自受。

  有时,被谷雨逼急了,柳晓楠会给自己找借口:“生个孩子还要十月怀胎,小说创作又不是写新闻报道、写工作总结,总得有生活积累和灵感。”

  谷雨笑着安慰:“你慢慢坐月子,我拭目以待。但愿《经纬线》不是你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长篇小说。”

  柳晓楠十分后悔来到宣传部工作。明知道在谷雨的身边不会有好果子吃,躲得远远地彼此相安无事,偶尔还会拨动一下心弦,升腾起一丝丝的暖意。偏偏鬼使神差地又聚在一起,吃一百个豆子不知豆腥味。

  国庆节前的一天,柳晓楠来到省师范附属中学找孟想想,经打听,孟想想正在初一五班上数学课。

  他来到教室外,没有去惊扰孟想想,只是靠在门旁倚着墙,静静地聆听她的讲课。

  孟想想讲课的声音清脆自信高昂,标准的普通话,不带一点家乡的口音,情绪饱满条理清晰地分析讲解着例题。

  一个获得保研资格的师范高材生,教授初中数学,本就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脱离书本和课件来传授知识,所差的应该是教学经验。

  听了一会儿,柳晓楠觉得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课堂上气氛活跃,书声琅琅,没有任何的杂音,孟想想驾轻就熟地掌控着课堂上的节奏和知识点。

  孟想想自己还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在一群更小的孩子中间,俨然是一个大姐姐、一个令人尊敬的师长。由此看来,她的性格很适合当一名老师。

  柳晓楠仿佛能够看到,孟想想站在五尺讲台上,如同站在她的人生舞台上,一场大戏刚刚拉开序幕,她才刚刚进入角色。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纷纷跑出教室。孟想想拿着课本最后一个走出来,一眼看见站在门旁,微笑不语的柳晓楠。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眉眼带笑、裂开嘴角,一声大师兄呼之欲出。

  有学生从身边经过,她夸张地赶紧用手捂上嘴巴,待学生走远了,才放下手说:“大师兄,你怎么来了?”

  柳晓楠微笑着:“我可不是专门来偷听你讲课的。我想问问你,国庆节放假,要不要跟我一起回柳子街。”

  孟想想说:“我想跟妹妹一起过节,以后再去看婶娘吧。”

  “这样也好。担任实习老师快一个月了,感觉怎么样?”

  “我喜欢当老师,跟学生们在一起,真的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你听了多长时间,评价一下呗。”

  “我也很想坐在这间教室里,做你的学生。这个评价你满意吗?”

  “当然满意了。”孟想想开心地笑着:“我没课了,我们到操场上走走吧。”

  孟想想迈着弹跳一样的步伐,边走边向柳晓楠介绍学校的概况。柳晓楠心情放松,跟孟想想在一起,他不由得会受到她那快乐情绪的感染,一扫办公室里的压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站在操场的篮球架下,柳晓楠鼓励孟想想:“从小学到高中,我没遇到过像你这样高水平的数学老师,这里的孩子好幸运。师范附中是市重点中学,多跟老教师们虚心请教,提高业务水平,跟同事们搞好关系,争取实习结束后,留在师范附中任教。如果遇到什么难办的事情,希望你记得还有一个大师兄。”

  孟想想轻轻甩了甩羊角辫,眉毛跳动着说:“大师兄对我一直关爱有加,我怎能忘记呢?”

  还学会说奉承话漂亮话了。柳晓楠无意当中注意到,在教研室门口,有一个年轻男教师一直在观察着这边。他问孟想想:“你认识那个小伙子?”

  孟想想回头看了一眼说:“他是带教我的老师,很负责很热情的。”

  柳晓楠点着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哦,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呀。”孟想想跺着脚,突然大着胆子挽起柳晓楠的一只手臂,逃避一般往校门外走,小声说:“配合一下,大师兄。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

  柳晓楠很自然地配合着孟想想,不过,仍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带教你的那个老师喜欢你,是不是?为什么不想谈恋爱,是因为工作还没落实?”

  “不想就是不想,没有什么为什么。”孟想想回答的很干脆。

  柳晓楠笑道:“我不再多问了,等你结婚时,只需备下一份薄礼就可以了。”

  孟想想相当地不满:“大师兄好小气,为什么不是一份厚礼?”

  “小孩子不可贪心。”

  “我提出什么要求,大师兄都会答应,不贪白不贪。”

  走到校门口,孟想想放下柳晓楠的手臂,莫名地绯红了脸。柳晓楠看在眼里,只当是小姑娘暂时不想谈恋爱,为了图清净,第一次跟自己有了亲密的接触,有点害羞罢了。

  国庆节,柳晓楠回到家里,从父母的口中得知,孟想想在上一个星期天,独自回了一趟柳子街,在家里住了一宿。小姑娘这是有意躲开自己,不想再被自己所左右。

  他决定不再去找孟想想,不再干涉她的事情。一个人总是要靠自己去长大的,有什么还舍不得完全放手呢?

  因为暂时没有写作的计划,柳晓楠的宿舍成了青年人聚会的场所,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和爱好的固定小圈子。这天晚上,柳晓楠正跟大家聊着这几年的变化和进步,于智勇和王萍突然双双到访。

  柳晓楠猜测到两个人必定有事,而且不会是小事,便让大家散了。

  柳晓楠关上门,给两个人倒茶,直来直去地说道:“都别拉着脸,有事说事。”

  王萍瞪了于智勇一眼,于智勇垂头丧气地说:“晓楠,我闯祸了。”

  于智勇原本是不想跟纺织厂续签合同的,他听从了柳晓楠的建议,跟王萍和她的家人商量,自己想拉起一个装修队,闯出另一片天地。

  王萍和她的父母都不同意,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当个小包工头那么容易?还是有个稳定的工作比较保险可靠,业余时间做点小买卖也是一样的。

  王萍的父母是认可于智勇做他们的上门女婿的,所差的就是一个城市户口。厂里既然能跟农民轮换工续签合同,说不定以后还能给解决户口问题,只要于智勇的户口能落到他们家的户口本上,马上让他俩结婚。

  王萍的父母表明了态度,于智勇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续签了五年合同。相恋了四年终于看到曙光,两个人高兴得过了头,王萍不小心怀孕了。

  王萍舍不得打掉孩子,想生下来势必得先登记结婚,获取生育指标。不然,生孩子走正规渠道医院不接收,孩子生下来也报不上户口,成了黑户上不了学,以后的麻烦事还会更多,名声也不好听。

  登记结婚也是困难重重,于智勇和王萍陷入当初伍艳丽的父亲给柳晓楠分析的那些困境当中。两个人不敢告诉王萍的父母,私下商量着办法。于智勇拿出农村的那一套,想出了一个歪点子。

  在农村,有些人没到结婚的法定年龄,领不到结婚证,照样办酒席结婚,照样生孩子。等到普查户口时,所有黑户的超生的孩子都报上了户口。

  于智勇也想这么做,不登记只办酒席结婚,先造成事实婚姻的真相再说。至于上医院生孩子,给孩子上户口,让柳晓楠帮着想办法。

  柳晓楠听后强忍住笑,两个人心急如焚火烧火燎的,这种事情上不好开玩笑的。

  他劝说两个人先稳住神,不要慌里慌张的,不论多难的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他明天就去找人,了解相关的政策,有了结果第一时间通知他俩。

  第二天,柳晓楠先去了派出所的户籍科,后来到厂计生委,很快就有了答案。

  他回到宿舍,找到坐立不安等待他消息的于智勇,说出自己的方案:“你俩只登记,不迁户口。就是说,你的户籍还在农村,王萍的户籍还在城市,你俩不单领户口本。你还是农民轮换工,王萍还是国营固定工。孩子的户口随母亲,将来升学就业不受任何影响。所差的就是王萍失去福利分房的资格,你们没有户口本粮本。好在粮油市场放开,粮本粮票已经不起太大的作用,你老丈人也指望着你养老,他们家应该能给你们提供一间房子结婚。实在不行,我自作主张,把岳雪莲的那套房子先腾出来给你们结婚。”

  于智勇一拍脑袋:“就这么办。大不了像王艾青师傅和农村大哥那样,不在一个户口本上,看起来不像一家人。”

  “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放在几年前,你想都别想。”柳晓楠多少有些感慨,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和伍艳丽所面临的那些困境。

  事关重大,柳晓楠陪着于智勇来到王萍家。王萍已经跟父母坦白了怀孕的事实,两个人一进门,于智勇便挨了他未来的老丈人的一巴掌和一顿臭骂。

  听了柳晓楠的解决方案,王萍的父母当即表示赞同,登记结婚后让两个人住在家里,只当是招了养老女婿。

  于智勇信誓旦旦地表态,一定承担起当儿子的所有责任来。

  当天晚上,柳晓楠去了王艾青家,把自己打听来的信息,转告给这对有着十年非凡经历的“非法夫妻”。他多么希望,王艾青师傅和农村大哥能够恢复合法夫妻的身份,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王艾青笑着跟农村大哥商量:“要不,咱俩也来一次奉子成婚?”

  农村大哥调侃道:“咱俩应该叫奉子复婚。儿子都上初中了,别去丢人现眼了。我不在乎那张结婚证,我倒是等待着能有商品房出售的那一天。”

  “你不在乎我在乎,没有结婚证,总有一种偷偷摸摸的感觉。”

  “如果不能给你们娘俩买上一所大房子,我宁肯不复婚。”

  “那好,我等着你的大房子,只是别让我等到白了头。”

  柳晓楠饶有兴致地听着两个人拌嘴。在跟这对“非法夫妻”的交往中,他时时都能有所感动、有所感悟,那点点滴滴的温馨温暖着他的心。

  于智勇和王萍分头去开介绍信,火速地登记领取结婚证,申请了生育指标。柳晓楠兑现诺言,买了一台双卡录音机赠送给这对新人。

  婚礼如期举行,于智勇没有通知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来了两个姑姑和几个表哥表姐。前来贺喜的大都是工友和朋友,关小云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来了,伍艳丽挺着大肚子也在其中。

  婚礼上,柳晓楠致贺词:“.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下一代,九零后们,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出生”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最新章节,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