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袁驰象身上,有震惊,也有怀疑,更多的或许带着一丝戏谑。
韩当义皱了皱眉,问道:“敢问这位是?”
袁驰象扶剑持戟踏步而出,昂声道:“在下二公子麾下亲兵队率,袁驰象!”
众将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虽说没有人出来驳斥,但显然大家对袁驰象并不信任。
倒不是不信任其忠诚,而是不信任其能力。
韩当义看着袁驰象,他自然能看出来,面前这少年气度不凡,颇有勇武。
若是让其上战场冲锋陷阵,他不会说什么,但若是说要其去震慑赵军,他并不认为袁驰象有这个本事。
或者说,韩当义从内心中,并不支持邓茂公这胆大包天的方法。
“公子,挑衅赵军之事,风险太大,末将还是以为,应当以固守为上,待到大将军援军到来,再与赵军一战不迟。”
赢彻看着韩当义,又瞥向了袁驰象,心中稍微思索,便起身扫视众人道:“韩将军所言老成持重,不过本公子觉得,军师所言确有道理,而且本公子也相信袁队率。”
“传令,明日辰时,大军出发定安!”
韩当义等将领一听,顿时大惊,便要劝道:“公子,此事太过危险,还请公子三思!”
“诸位不用劝了。”赢彻决心已定,“尔等都是秦人,此乃秦土,岂容赵军放肆!”
“若是潜身缩首,既败己方士气,又纵敌方气焰,我军虽兵少,却未必不可战胜赵军!”
“本公子此战,就是要打掉他赵国的气焰!明明白白告诉赵国人,我秦人绝不畏战!”
听到赢彻这不容反驳的语气,韩当义心中轻叹一声,只能抱拳道:“诺!末将尊令!”
“诺!我等尊令!”其余将领也都应道。
既然已下决议,韩当义等将领便要下去准备,陆陆续续离开了。
大厅内便只剩下了赢彻和袁驰象几人。
“军师,你觉得如何?”赢彻望着门外,忽然开口。
邓茂公回道:“韩将军他们,已经被赵军兵锋所慑,面对赵军心中已经没有必胜之心了,将首如此,底下的士卒可想而知。”
赢彻点头:“没错,赵军虽有十万,但我方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更何况无论如何,当下都要恢复士气,否则后面恐怕会更难打。”
“行此事,需要有一名战而能胜的无双猛将,而公子麾下袁队率,以在下观之,当有此能。”
赢彻又一次回想起了骊山遇刺时,袁驰象将大鼎抡飞,撞得山石崩裂的场景了。
说实话,以他的见识,当真还从未见过有像袁驰象这么猛的人。
而且后面黑狱一战,袁驰象也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一脚干碎了机关镇狱兽,宛若天神下凡。
若非有这些为前提,说实话,邓茂公的提议,赢彻肯定不会同意,因为赌的成分太大了。
而邓茂公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法,同样也跟袁驰象有关。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过袁驰象大发神威,但是却听赢彻说了不少,而且这一路上他也在暗中观察。
对于自己的观人之术,邓茂公还是颇有自信的,他年轻时曾经周游列国,名将猛士见过不少,但没有一人有袁驰象给他的感受强烈。
兵家鬼谋,自然是可以用,但是一力降十会,却也是简单粗暴的办法。
兵家之术,正奇相合,该勇的时候要勇,该谋的时候要谋,只一味推崇奇诡兵法,是做不到百战百胜的。
赢彻对袁驰象郑重道:“驰象,明天就看你的了。”
“请公子放心。”
之后,赢彻也到新城各处去巡察了一下,并且鼓舞了一下前线的将士。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他来到前线的原因。
一国公子,亲自到前线来,多少能恢复一下将士们的士气和信心。
至少赢彻出现,让秦军将士们的心安定了下来。
而韩当义则从瓜城调了五千秦军,又将曹邑两万大军调到了新城。
如此一来,新城一万加上曹邑和瓜城的两万五千,并上赢彻带来的五千禁军铁骑,也凑齐了四万大军。
四万对战十万,数量上没有优势,但却不是不能打,只要指挥调度得当,三军将士用命,还真有机会能赢。
毕竟八百打十万都有人能赢,四万打十万,这都算富裕了。
只是之前韩当义不敢与赵军开战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敢去赌,万一输了,送了几万大军不说,还会丢城失地,这责任太大了,他担不起。
曹邑和瓜城两处的大军,本来是他安排随时支援从北口关到玄口津防线的,现在倒是得提前拿到战场上来。
总之,赢彻这边忙着慰军,而韩当义这边则忙着调兵遣将。
翌日。
破晓的晨光,刺透层云,在天空上绣出金色的光纹。
四万大军整装待发。出发前,赢彻亲自出面鼓舞三军,并不顾韩当义等人的劝阻,与大军同行。
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城,直接往定安行军。
赵军斥候立马发现了这一情况,急忙将情报传回。
赵军主帅管桁原本正在与众将领商议事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道理来说,秦军现在应该是呈防守姿态比较稳妥,怎么会突然出兵来主动进攻?
想了想,管桁就猜测,或许是秦国援军到了,或者是什么重要的人来到了前线,才导致秦军的势态出现了变化。
为了搞清楚这一点,管桁和其麾下的将士决定静观其变,做好守城准备,看看秦军想干嘛。
等管桁一行人登上城墙时,就已经可以远远望见,大军行进时所扬起的尘烟。
“这.......秦军莫非真要来攻城不成?!”一名赵军将领惊讶道。
作为久经沙场的将士,谁都能看得出,那高高扬起的尘烟代表什么。
但凡人数少于几万人之下,都很难产生这种景象。
管桁身穿银白锁子甲,头戴狮子盔,浓眉之下眼神沉稳,定定立在墙头目视远方。
“秦军,不是来攻城的。”
两侧的将士转头看来,但是管桁并未再多说什么,因为他已经看到天际的那一条黑线了。
一点点的,好似黑色的浪潮从地下挤出,越来越多,往这边迅速涌来。
气氛,瞬间变得肃穆而沉重。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袁驰象身上,有震惊,也有怀疑,更多的或许带着一丝戏谑。
韩当义皱了皱眉,问道:“敢问这位是?”
袁驰象扶剑持戟踏步而出,昂声道:“在下二公子麾下亲兵队率,袁驰象!”
众将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虽说没有人出来驳斥,但显然大家对袁驰象并不信任。
倒不是不信任其忠诚,而是不信任其能力。
韩当义看着袁驰象,他自然能看出来,面前这少年气度不凡,颇有勇武。
若是让其上战场冲锋陷阵,他不会说什么,但若是说要其去震慑赵军,他并不认为袁驰象有这个本事。
或者说,韩当义从内心中,并不支持邓茂公这胆大包天的方法。
“公子,挑衅赵军之事,风险太大,末将还是以为,应当以固守为上,待到大将军援军到来,再与赵军一战不迟。”
赢彻看着韩当义,又瞥向了袁驰象,心中稍微思索,便起身扫视众人道:“韩将军所言老成持重,不过本公子觉得,军师所言确有道理,而且本公子也相信袁队率。”
“传令,明日辰时,大军出发定安!”
韩当义等将领一听,顿时大惊,便要劝道:“公子,此事太过危险,还请公子三思!”
“诸位不用劝了。”赢彻决心已定,“尔等都是秦人,此乃秦土,岂容赵军放肆!”
“若是潜身缩首,既败己方士气,又纵敌方气焰,我军虽兵少,却未必不可战胜赵军!”
“本公子此战,就是要打掉他赵国的气焰!明明白白告诉赵国人,我秦人绝不畏战!”
听到赢彻这不容反驳的语气,韩当义心中轻叹一声,只能抱拳道:“诺!末将尊令!”
“诺!我等尊令!”其余将领也都应道。
既然已下决议,韩当义等将领便要下去准备,陆陆续续离开了。
大厅内便只剩下了赢彻和袁驰象几人。
“军师,你觉得如何?”赢彻望着门外,忽然开口。
邓茂公回道:“韩将军他们,已经被赵军兵锋所慑,面对赵军心中已经没有必胜之心了,将首如此,底下的士卒可想而知。”
赢彻点头:“没错,赵军虽有十万,但我方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更何况无论如何,当下都要恢复士气,否则后面恐怕会更难打。”
“行此事,需要有一名战而能胜的无双猛将,而公子麾下袁队率,以在下观之,当有此能。”
赢彻又一次回想起了骊山遇刺时,袁驰象将大鼎抡飞,撞得山石崩裂的场景了。
说实话,以他的见识,当真还从未见过有像袁驰象这么猛的人。
而且后面黑狱一战,袁驰象也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一脚干碎了机关镇狱兽,宛若天神下凡。
若非有这些为前提,说实话,邓茂公的提议,赢彻肯定不会同意,因为赌的成分太大了。
而邓茂公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法,同样也跟袁驰象有关。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过袁驰象大发神威,但是却听赢彻说了不少,而且这一路上他也在暗中观察。
对于自己的观人之术,邓茂公还是颇有自信的,他年轻时曾经周游列国,名将猛士见过不少,但没有一人有袁驰象给他的感受强烈。
兵家鬼谋,自然是可以用,但是一力降十会,却也是简单粗暴的办法。
兵家之术,正奇相合,该勇的时候要勇,该谋的时候要谋,只一味推崇奇诡兵法,是做不到百战百胜的。
赢彻对袁驰象郑重道:“驰象,明天就看你的了。”
“请公子放心。”
之后,赢彻也到新城各处去巡察了一下,并且鼓舞了一下前线的将士。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他来到前线的原因。
一国公子,亲自到前线来,多少能恢复一下将士们的士气和信心。
至少赢彻出现,让秦军将士们的心安定了下来。
而韩当义则从瓜城调了五千秦军,又将曹邑两万大军调到了新城。
如此一来,新城一万加上曹邑和瓜城的两万五千,并上赢彻带来的五千禁军铁骑,也凑齐了四万大军。
四万对战十万,数量上没有优势,但却不是不能打,只要指挥调度得当,三军将士用命,还真有机会能赢。
毕竟八百打十万都有人能赢,四万打十万,这都算富裕了。
只是之前韩当义不敢与赵军开战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敢去赌,万一输了,送了几万大军不说,还会丢城失地,这责任太大了,他担不起。
曹邑和瓜城两处的大军,本来是他安排随时支援从北口关到玄口津防线的,现在倒是得提前拿到战场上来。
总之,赢彻这边忙着慰军,而韩当义这边则忙着调兵遣将。
翌日。
破晓的晨光,刺透层云,在天空上绣出金色的光纹。
四万大军整装待发。出发前,赢彻亲自出面鼓舞三军,并不顾韩当义等人的劝阻,与大军同行。
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城,直接往定安行军。
赵军斥候立马发现了这一情况,急忙将情报传回。
赵军主帅管桁原本正在与众将领商议事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道理来说,秦军现在应该是呈防守姿态比较稳妥,怎么会突然出兵来主动进攻?
想了想,管桁就猜测,或许是秦国援军到了,或者是什么重要的人来到了前线,才导致秦军的势态出现了变化。
为了搞清楚这一点,管桁和其麾下的将士决定静观其变,做好守城准备,看看秦军想干嘛。
等管桁一行人登上城墙时,就已经可以远远望见,大军行进时所扬起的尘烟。
“这.......秦军莫非真要来攻城不成?!”一名赵军将领惊讶道。
作为久经沙场的将士,谁都能看得出,那高高扬起的尘烟代表什么。
但凡人数少于几万人之下,都很难产生这种景象。
管桁身穿银白锁子甲,头戴狮子盔,浓眉之下眼神沉稳,定定立在墙头目视远方。
“秦军,不是来攻城的。”
两侧的将士转头看来,但是管桁并未再多说什么,因为他已经看到天际的那一条黑线了。
一点点的,好似黑色的浪潮从地下挤出,越来越多,往这边迅速涌来。
气氛,瞬间变得肃穆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