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内,猛地响起一声暴喝。
待到众人看去,发现竟然是太子赢胤,不由让人觉得惊诧。
因为平时,太子赢胤都是比较低调的那个,从来不曾在朝会的时候大声嚷嚷过。
一时间,就连秦王赢慎都怔住了,望向了自己这个并不太喜欢的大儿子。
这小子.......突然发什么癫?
而太子赢胤满脸通红,双目充血,一脸的怒色:“赵国这是欺我秦国无人吗?不宣而战,有违大义!”
说到这里,太子赢胤站出,对秦王行礼道:“父王,赵国骤然兴兵伐我国土,此时竟已下十三城,战况危急,不容拖延,须尽快调兵北上,抵御赵军兵锋,否则我大秦危矣!”
虽然并不太喜欢自己这个太子,但是秦王也知道自己大儿子说的没错。
二十万赵军,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十三座城池,要是不尽快调兵增援,国家都有倾覆的可能。
什么赵寿之死,调查凶手,此刻在赵国二十万大军的面前,统统都不重要了。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太子赢胤面容肃穆,说道:“二十万赵军来势汹汹,又连克我大秦十三座城池,彼时士气正隆,而我军骤然受此打击,军心颓靡,除了调遣兵将增援外,也需鼓舞士气,否则形势必然更加糜烂!”
“思念至此,儿臣身为大秦太子,理当以身作则,先行一步亲赴前线,鼓舞士气,与赵军决一死战,还请父王准许!”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
大家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似乎没想到,当朝太子居然还有此等雄心胆略。
要知道,不是谁都有胆子,在这个时候,到前线去面对二十万大军的。
稍有不慎,死于战场之上都有可能。
所以,不仅是百官,甚至赢彻和秦王,此刻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太子赢胤。
大殿上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最终还是秦王率先开口,皱眉道:“你身为太子,岂能以身犯险?岂不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太子赢胤义正言辞道:“时局凶险,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前线军心溃散,增援一时半会儿又不能立马奔至,儿臣身为太子,替父王去往前线稳定局势,阻截敌军,乃是本分和责任!”
说到最后,或许因为太过激动,太子赢胤闷哼一声,肩膀处的衣物渗出了血迹。
就算再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那也毕竟是儿子,秦王也没狠心到送自己受了伤的儿子去前线送死的想法。
看到太子赢胤肩膀处的血迹,秦王才记起来自己这个儿子遭受刺杀,还有伤在身。
于是,秦王叹息道:“算了,你有伤在身,咸都距离边境路途遥远,长途奔行,风险实在太高。”
“父王........”
“行了,就这么定了,你安心养伤,更何况你身上还有任务,大闹咸都得凶犯还未抓捕,此事也是重中之重,你的责任依旧不小。”
听到秦王这么说,太子赢胤咬了咬牙,颇为不甘道:“诺,儿臣遵命。”
秦王见状满意的点头,扫视群臣,出声道:“方才太子之言,很有道理,既然赵国不宣而战,那我大秦也不必客气了!”
“大将军。”
“臣在!”夏侯猛一步跨出。
“管桁乃赵国名将,此番率兵二十万来攻,非你不可抵挡,寡人命你率领十万北军,到前线后边军也尽归你调遣,务必收复失地,将赵军赶出我大秦国土!”
“诺!”
秦王说完,便让王篪将早就准备好的虎符和诏令,递到了夏侯猛面前。
由此可见,在上朝之前,秦王便已经想好了要派夏侯猛出征了。
“彻儿。”
听到秦王叫自己,赢彻立马站出来:“儿臣在!”
秦王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幽幽一叹道:“太子方才所言,也有道理,大将军率领大军,调动辎重粮秣,路上行军需要一定时间,在此之前,边境局势必须要稳定,寡人想让你去一趟,稳定军心士气,遏制赵军攻势,你可愿意?”
赢彻毫不犹豫道:“儿臣愿往!”
“好!”秦王非常欣慰,“既然如此,寡人许你从禁卫之中,挑选五千精骑,其余扈从你自己看着办,到了前线后,暂领一切军务,待到大将军到,一切以他为主,你从旁辅助,好好学习。”
“诺,儿臣领命!”
赢彻声沉力重,回答的铿锵有力。
对于上前线,赢彻心中非但不害怕,反而还非常期待和激动。
其实他内心深处,一直都渴望打仗,渴望开疆拓土。
虽然这次去并非是开疆拓土,但是也给了他一个学习军事的条件。
见赢彻毫无畏惧之色,秦王满意的点点头,自己儿子有勇武之心,这一点很好。
“诸位,关于此战,大家还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说出来。”
........
下朝之后,赢彻先是去找了大将军夏侯猛,随后又去了禁军之中。
将一切事情办妥之后,便直奔长公主府。
还是老团队,不过宣大少不在,他回了自己府上。
毕竟他一个大老爷们,也不能天天待在自己外甥女家里,传出去不好听。
将事情跟赢召南等人说了,赢彻才有空端杯喝了口茶水。
事情实在太过震撼,赢召南半晌才回过神来,叹了口气:“我们的对手.......非常人啊,不能以常理度之。”
袁驰象则有些皱眉,他知道这一切跟自己舅舅脱不了干系。
正因为如此,对于其引狼入室的做法,他心中极为排斥。
但,他也不能去把自己舅舅砍了,只能按着太阳穴头疼。
对于阴谋诡计,其实袁驰象并不排斥,毕竟他学的是兵家,仁义道德在这里,作用不大。
能通过外交或者间谍刺杀的手段来赢得战争,袁驰象是不排斥的,甚至他可能自己都会这么做。
谁规定兵家的战场只能是沙场上厮杀,两方拉开架势打上一场?
兵家之事,小到打架斗殴,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争斗,为了能赢,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能用暗杀,或者别的方式搞死对手,减少己方损耗的事儿,这种划算的事儿,兵家不会拒绝。
但关键是,舅舅这事儿吧,他也不是敌人多厉害,纯粹是窝里斗。
所以,袁驰象这个兵家传人,或者说天下没有哪一家喜欢这种做法。
可那又能如何,他也不能去大义灭舅。
待到众人看去,发现竟然是太子赢胤,不由让人觉得惊诧。
因为平时,太子赢胤都是比较低调的那个,从来不曾在朝会的时候大声嚷嚷过。
一时间,就连秦王赢慎都怔住了,望向了自己这个并不太喜欢的大儿子。
这小子.......突然发什么癫?
而太子赢胤满脸通红,双目充血,一脸的怒色:“赵国这是欺我秦国无人吗?不宣而战,有违大义!”
说到这里,太子赢胤站出,对秦王行礼道:“父王,赵国骤然兴兵伐我国土,此时竟已下十三城,战况危急,不容拖延,须尽快调兵北上,抵御赵军兵锋,否则我大秦危矣!”
虽然并不太喜欢自己这个太子,但是秦王也知道自己大儿子说的没错。
二十万赵军,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十三座城池,要是不尽快调兵增援,国家都有倾覆的可能。
什么赵寿之死,调查凶手,此刻在赵国二十万大军的面前,统统都不重要了。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太子赢胤面容肃穆,说道:“二十万赵军来势汹汹,又连克我大秦十三座城池,彼时士气正隆,而我军骤然受此打击,军心颓靡,除了调遣兵将增援外,也需鼓舞士气,否则形势必然更加糜烂!”
“思念至此,儿臣身为大秦太子,理当以身作则,先行一步亲赴前线,鼓舞士气,与赵军决一死战,还请父王准许!”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
大家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似乎没想到,当朝太子居然还有此等雄心胆略。
要知道,不是谁都有胆子,在这个时候,到前线去面对二十万大军的。
稍有不慎,死于战场之上都有可能。
所以,不仅是百官,甚至赢彻和秦王,此刻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太子赢胤。
大殿上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最终还是秦王率先开口,皱眉道:“你身为太子,岂能以身犯险?岂不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太子赢胤义正言辞道:“时局凶险,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前线军心溃散,增援一时半会儿又不能立马奔至,儿臣身为太子,替父王去往前线稳定局势,阻截敌军,乃是本分和责任!”
说到最后,或许因为太过激动,太子赢胤闷哼一声,肩膀处的衣物渗出了血迹。
就算再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那也毕竟是儿子,秦王也没狠心到送自己受了伤的儿子去前线送死的想法。
看到太子赢胤肩膀处的血迹,秦王才记起来自己这个儿子遭受刺杀,还有伤在身。
于是,秦王叹息道:“算了,你有伤在身,咸都距离边境路途遥远,长途奔行,风险实在太高。”
“父王........”
“行了,就这么定了,你安心养伤,更何况你身上还有任务,大闹咸都得凶犯还未抓捕,此事也是重中之重,你的责任依旧不小。”
听到秦王这么说,太子赢胤咬了咬牙,颇为不甘道:“诺,儿臣遵命。”
秦王见状满意的点头,扫视群臣,出声道:“方才太子之言,很有道理,既然赵国不宣而战,那我大秦也不必客气了!”
“大将军。”
“臣在!”夏侯猛一步跨出。
“管桁乃赵国名将,此番率兵二十万来攻,非你不可抵挡,寡人命你率领十万北军,到前线后边军也尽归你调遣,务必收复失地,将赵军赶出我大秦国土!”
“诺!”
秦王说完,便让王篪将早就准备好的虎符和诏令,递到了夏侯猛面前。
由此可见,在上朝之前,秦王便已经想好了要派夏侯猛出征了。
“彻儿。”
听到秦王叫自己,赢彻立马站出来:“儿臣在!”
秦王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幽幽一叹道:“太子方才所言,也有道理,大将军率领大军,调动辎重粮秣,路上行军需要一定时间,在此之前,边境局势必须要稳定,寡人想让你去一趟,稳定军心士气,遏制赵军攻势,你可愿意?”
赢彻毫不犹豫道:“儿臣愿往!”
“好!”秦王非常欣慰,“既然如此,寡人许你从禁卫之中,挑选五千精骑,其余扈从你自己看着办,到了前线后,暂领一切军务,待到大将军到,一切以他为主,你从旁辅助,好好学习。”
“诺,儿臣领命!”
赢彻声沉力重,回答的铿锵有力。
对于上前线,赢彻心中非但不害怕,反而还非常期待和激动。
其实他内心深处,一直都渴望打仗,渴望开疆拓土。
虽然这次去并非是开疆拓土,但是也给了他一个学习军事的条件。
见赢彻毫无畏惧之色,秦王满意的点点头,自己儿子有勇武之心,这一点很好。
“诸位,关于此战,大家还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说出来。”
........
下朝之后,赢彻先是去找了大将军夏侯猛,随后又去了禁军之中。
将一切事情办妥之后,便直奔长公主府。
还是老团队,不过宣大少不在,他回了自己府上。
毕竟他一个大老爷们,也不能天天待在自己外甥女家里,传出去不好听。
将事情跟赢召南等人说了,赢彻才有空端杯喝了口茶水。
事情实在太过震撼,赢召南半晌才回过神来,叹了口气:“我们的对手.......非常人啊,不能以常理度之。”
袁驰象则有些皱眉,他知道这一切跟自己舅舅脱不了干系。
正因为如此,对于其引狼入室的做法,他心中极为排斥。
但,他也不能去把自己舅舅砍了,只能按着太阳穴头疼。
对于阴谋诡计,其实袁驰象并不排斥,毕竟他学的是兵家,仁义道德在这里,作用不大。
能通过外交或者间谍刺杀的手段来赢得战争,袁驰象是不排斥的,甚至他可能自己都会这么做。
谁规定兵家的战场只能是沙场上厮杀,两方拉开架势打上一场?
兵家之事,小到打架斗殴,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争斗,为了能赢,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能用暗杀,或者别的方式搞死对手,减少己方损耗的事儿,这种划算的事儿,兵家不会拒绝。
但关键是,舅舅这事儿吧,他也不是敌人多厉害,纯粹是窝里斗。
所以,袁驰象这个兵家传人,或者说天下没有哪一家喜欢这种做法。
可那又能如何,他也不能去大义灭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