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之下,当又一枚信符破空而至的时候。相府中的气氛,似乎再一次凝重了起来。
祭祀仓颉的典礼刚过去两日。周主得了吉时,自是率领姬氏一族在教稼台焚香拜天,祷告周祖后稷;又亲往王邑耕作,劝耕劝农。民间种种农事,也在这几日间渐渐展开,岐山内外,正是生机盎然。
然而此刻,姜尚看着那封情报,却是面沉如水。他看向身旁垂手站立的赤衣少年,眼底的神色,又多了几分忧虑。
几案侧,依旧一身青白衣衫的少女静静地跪坐一旁,抄刻着数份竹简。她默默地起身在香炉中添了一些清神香,却听得身旁的老者一声叹息,将那少年唤到了近旁。
“那风林本为风氏后人,其一族所传的指南车着实了得。纵然先前被这般围困,张桂芳等人却依旧能脱得生天。然而此刻这些人踪迹难寻,想来也是得了风后所传的部分阵法。如此一来,想在商军来援前将其剿灭,却是着实甚难。”
少年闻言,眼神略略闪了闪。随之垂眸,对那老者微微抱拳。
“桂芳未擒,是小子先前自大。”
姜尚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面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你又不曾立下军令状,不过少年意气罢了。只是眼下那商军残党一时难觅,对方若来了援军,袭营时恐怕应对不及。”
长宁在一侧听闻,瞳孔亦是微微收缩。却是一阵沉默后,那少年已然再次一拜,沉声开口。
“若师叔信得过,哪吒愿去查探商军下落。”
……银安殿中又是一阵沉默。姜尚双眼微眯,却是顾自捋须,并未当即回应。而那一侧衣衫青白的少女,却是思忖片刻后,放下了刻笔。
“师叔。先前大师兄击破商军围城之局,又在夜袭中建功,可谓气势正盛。如此,眼下的西岐城,恐怕正要师兄镇守。”
“这正是老夫担心之处。”老者闻言颔首,双眉微皱,“张桂芳呼名落马之术被师侄所克,虽不知何故,却终究使对方忌惮非常;若师侄前去,西岐恐无人可守。”
长宁微微抿唇。随即毫无征兆地,想起了明锐师兄。然而,她与明锐师兄不过一面之缘,身为凡人,自不可强求对方留下传讯之物。至于其余诸将,她几日来虽有所了解,却也到底不曾亲见。到了此刻,亦无法说些什么。
少女的黛眉不由皱起。却听那老者几度沉吟后,终是无奈地叹了声,说了句“穷寇莫追”。毕竟,那商军既不曾得到想要的结果,终有一日还会出现。
“昔日在昆仑,师尊曾言事到危急之处,自有高人相辅。此刻敌寇未现,绝不可自乱阵脚,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老者捋须,看向了一旁侍立的武吉,“传令各营,这几日间,加强戒备。”
……
……
相府之内的种种,终究在一番讨论无果后告一段落。等那少女整理完抄录好的简书,走出那间守卫严密的大厅,一阵清风顿时扑面而来。
岐山之外刚落了一场新雨。郊野之上,有燕子掠过新泥,不知向谁家檐下筑巢。小金桥下流水微涨,有些许游鱼自桥底阴影中划过,银鳞细尾,仿佛悠然自得。
少女闭了目,轻轻整了整衣摆。正待走过小金桥,那飞鱼却是匆匆走来,对她低头一礼。
“世子,有一女子自称乾元山故人,正在城外求见。世子可要见见。”
她一怔,当即想起了那时,一身素衣的洛初,不由微微颔首。另一旁,飞鱼正要着人安排,却见那少女摆手,眼神清亮。
“有马么。”
麻脸少年不由一愣,然而一阵马蹄声却是随之而来。少女抬头,却见一匹浑身赤红的骏马小跑着到了面前,颇为嘚瑟地打了个响鼻。不远处,那个身着赤衣的少年唇角微勾,一手压着身边武吉的肩膀,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师妹,用完记得还我。”
长宁不由一笑,抬手轻抚那赤马的脖颈。那骏马似乎颇为喜欢这样的安抚,略略眯眼,一副享受的模样。等到那少女上了马鞍,那赤马自是轻快地小跑了一阵,不一刻便出了外城。下一息,那少女抬头,正看到了城外柳树下,依旧一身素衣的洛初。
不同当日相见,此刻洛初的背上,却是多了一柄长剑。柔软的长发随意地搭落肩头,几许发丝被那柔风带动,使得那份出尘里,多出了一份恣意和洒脱。
嫩绿的新柳在风里轻抚。雨后的微凉中,那道身形看去依旧出尘,却仿佛隐约多了几分英气。那双秋水般澄澈空明的瞳眸里,此刻正闪烁着一抹带了欣喜的微芒。
——“长宁师妹,你可出来了。”
长宁翻身下马,抬手微揖。轻曳的细柳映入少女温婉若游鱼的眼,点染了那一分喜意。看见那柄剑,少女的双眼微微一亮,却是轻声开口。
“师姐。”
洛初上前,自是轻轻拉住了她的手,清澈的笑容里,仿佛自带了一抹亲近。
“我一等剑成便赶来了,就想给你看看。”
长宁莞尔,却也一时忘了其他。但见洛初退后一步,眼神微凝。下一息,那长剑出鞘。不闻剑鸣,却见一道清冷澄明的水光破空一抖,若秋雨新落,漱净满林秋叶。雨后的天光中,那一抹水色清冽而通明,倒映着云影柳枝,仿佛全然静止,又仿佛隐隐流动。
——秋水。
长宁不由屏息。却看洛初已然稳稳收回了长剑,递到她面前。
一泓秋水静静地流淌于少女的柔荑间。泠泠水色里,一股宛若晨霜的寒凉依稀透骨。天光下,长剑安然静卧,却仿佛带了凌然世间的出尘与傲然。
“……好剑。”
少女赞叹一声,眸底是毫不掩饰的欣赏。洛初闻言,自是展颜一笑。还剑入鞘,却见那青白衣衫的少女收敛了眸光,随之轻声开口。
“师姐可要拜见师叔?”
“自然,”洛初勾唇,眉眼弯弯,“初次进城,我便与师妹一同走过去吧。”
……
……
“若这岐周之女便是那身怀逆命之人……杀了她,反倒不妥。”
朝歌城内的太师府,某个形象狞恶的红袍道人眯眼盯着面前的画像,露出寒光闪烁的牙齿。却看那画像上的少女身着祭服,身上隐约透出一股贵意。
“高兄。那岐周之子如何不当杀?”一侧,头戴鱼尾金冠的长髯道人顿时蹙眉。却见那先前的道人一声轻哼,眼中流露出几分讥诮。
“兴霸可别小看她。”高姓道者抬手指向了画中少女的面容,“此女面相本就贵不可言。尤其是双眉若软剑隐锋,秀而藏劲,显出其心思细腻,勇于担当;双目形若天凰,瞳存真光,配上双眉,便是帝王之相。这等面相之人受天道眷顾,具有大气运;一旦杀之,沾染的因果却是极为难消。”
“高兄所言确是有理。然而天道五十,存其四九。吾截教之人素来主张与天争锋,不循规矩,不泥古法,专为追寻那遁去的一。若可得道,纵朝闻夕死,亦无悔也。”一旁,某个头戴方巾的圆脸道人嘿嘿一笑,轻振道袍,“吾四人素来共同进退,若有因果,自共同承担。兄弟在侧,纵前途渺茫,又有何惧!”
“王兄此言甚是。”一旁默默饮酒的黑脸皂衫的道人举杯,一饮而尽,“闻道友既然邀了我等前来,本就是因果已结;若遇机缘,自当奋力取之才是。”
红袍道人闻言,仿佛沉吟了片刻,却也顾自颔首,不再多言。他低头,却看那案上的美酒不知何时被饮了个七七八八,不由放下了画像,狞恶的面容上露出一丝略显可怖的促狭来。而那圆脸道人则是抢先一步,一掌拍在了案头——
“好你个杨森,我等口渴许久没酒喝,你竟来了个闷声发大财!你手上存了多年的桃花酿,我老王可是馋了很久;眼下兄弟们都在,我看你今日怎么藏!”
众道人见此,自是嘿嘿笑着围拢,各个面色诡异。那杨森面色顿时更黑,却也硬是从袍袖里扯出一只葫芦来。不一时,酒令声与调侃声便随之响起,言语中夹了几句不轻不重的论道;而那葫芦中的酒,愣是片刻都不曾断过。
……
祭祀仓颉的典礼刚过去两日。周主得了吉时,自是率领姬氏一族在教稼台焚香拜天,祷告周祖后稷;又亲往王邑耕作,劝耕劝农。民间种种农事,也在这几日间渐渐展开,岐山内外,正是生机盎然。
然而此刻,姜尚看着那封情报,却是面沉如水。他看向身旁垂手站立的赤衣少年,眼底的神色,又多了几分忧虑。
几案侧,依旧一身青白衣衫的少女静静地跪坐一旁,抄刻着数份竹简。她默默地起身在香炉中添了一些清神香,却听得身旁的老者一声叹息,将那少年唤到了近旁。
“那风林本为风氏后人,其一族所传的指南车着实了得。纵然先前被这般围困,张桂芳等人却依旧能脱得生天。然而此刻这些人踪迹难寻,想来也是得了风后所传的部分阵法。如此一来,想在商军来援前将其剿灭,却是着实甚难。”
少年闻言,眼神略略闪了闪。随之垂眸,对那老者微微抱拳。
“桂芳未擒,是小子先前自大。”
姜尚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面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你又不曾立下军令状,不过少年意气罢了。只是眼下那商军残党一时难觅,对方若来了援军,袭营时恐怕应对不及。”
长宁在一侧听闻,瞳孔亦是微微收缩。却是一阵沉默后,那少年已然再次一拜,沉声开口。
“若师叔信得过,哪吒愿去查探商军下落。”
……银安殿中又是一阵沉默。姜尚双眼微眯,却是顾自捋须,并未当即回应。而那一侧衣衫青白的少女,却是思忖片刻后,放下了刻笔。
“师叔。先前大师兄击破商军围城之局,又在夜袭中建功,可谓气势正盛。如此,眼下的西岐城,恐怕正要师兄镇守。”
“这正是老夫担心之处。”老者闻言颔首,双眉微皱,“张桂芳呼名落马之术被师侄所克,虽不知何故,却终究使对方忌惮非常;若师侄前去,西岐恐无人可守。”
长宁微微抿唇。随即毫无征兆地,想起了明锐师兄。然而,她与明锐师兄不过一面之缘,身为凡人,自不可强求对方留下传讯之物。至于其余诸将,她几日来虽有所了解,却也到底不曾亲见。到了此刻,亦无法说些什么。
少女的黛眉不由皱起。却听那老者几度沉吟后,终是无奈地叹了声,说了句“穷寇莫追”。毕竟,那商军既不曾得到想要的结果,终有一日还会出现。
“昔日在昆仑,师尊曾言事到危急之处,自有高人相辅。此刻敌寇未现,绝不可自乱阵脚,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老者捋须,看向了一旁侍立的武吉,“传令各营,这几日间,加强戒备。”
……
……
相府之内的种种,终究在一番讨论无果后告一段落。等那少女整理完抄录好的简书,走出那间守卫严密的大厅,一阵清风顿时扑面而来。
岐山之外刚落了一场新雨。郊野之上,有燕子掠过新泥,不知向谁家檐下筑巢。小金桥下流水微涨,有些许游鱼自桥底阴影中划过,银鳞细尾,仿佛悠然自得。
少女闭了目,轻轻整了整衣摆。正待走过小金桥,那飞鱼却是匆匆走来,对她低头一礼。
“世子,有一女子自称乾元山故人,正在城外求见。世子可要见见。”
她一怔,当即想起了那时,一身素衣的洛初,不由微微颔首。另一旁,飞鱼正要着人安排,却见那少女摆手,眼神清亮。
“有马么。”
麻脸少年不由一愣,然而一阵马蹄声却是随之而来。少女抬头,却见一匹浑身赤红的骏马小跑着到了面前,颇为嘚瑟地打了个响鼻。不远处,那个身着赤衣的少年唇角微勾,一手压着身边武吉的肩膀,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师妹,用完记得还我。”
长宁不由一笑,抬手轻抚那赤马的脖颈。那骏马似乎颇为喜欢这样的安抚,略略眯眼,一副享受的模样。等到那少女上了马鞍,那赤马自是轻快地小跑了一阵,不一刻便出了外城。下一息,那少女抬头,正看到了城外柳树下,依旧一身素衣的洛初。
不同当日相见,此刻洛初的背上,却是多了一柄长剑。柔软的长发随意地搭落肩头,几许发丝被那柔风带动,使得那份出尘里,多出了一份恣意和洒脱。
嫩绿的新柳在风里轻抚。雨后的微凉中,那道身形看去依旧出尘,却仿佛隐约多了几分英气。那双秋水般澄澈空明的瞳眸里,此刻正闪烁着一抹带了欣喜的微芒。
——“长宁师妹,你可出来了。”
长宁翻身下马,抬手微揖。轻曳的细柳映入少女温婉若游鱼的眼,点染了那一分喜意。看见那柄剑,少女的双眼微微一亮,却是轻声开口。
“师姐。”
洛初上前,自是轻轻拉住了她的手,清澈的笑容里,仿佛自带了一抹亲近。
“我一等剑成便赶来了,就想给你看看。”
长宁莞尔,却也一时忘了其他。但见洛初退后一步,眼神微凝。下一息,那长剑出鞘。不闻剑鸣,却见一道清冷澄明的水光破空一抖,若秋雨新落,漱净满林秋叶。雨后的天光中,那一抹水色清冽而通明,倒映着云影柳枝,仿佛全然静止,又仿佛隐隐流动。
——秋水。
长宁不由屏息。却看洛初已然稳稳收回了长剑,递到她面前。
一泓秋水静静地流淌于少女的柔荑间。泠泠水色里,一股宛若晨霜的寒凉依稀透骨。天光下,长剑安然静卧,却仿佛带了凌然世间的出尘与傲然。
“……好剑。”
少女赞叹一声,眸底是毫不掩饰的欣赏。洛初闻言,自是展颜一笑。还剑入鞘,却见那青白衣衫的少女收敛了眸光,随之轻声开口。
“师姐可要拜见师叔?”
“自然,”洛初勾唇,眉眼弯弯,“初次进城,我便与师妹一同走过去吧。”
……
……
“若这岐周之女便是那身怀逆命之人……杀了她,反倒不妥。”
朝歌城内的太师府,某个形象狞恶的红袍道人眯眼盯着面前的画像,露出寒光闪烁的牙齿。却看那画像上的少女身着祭服,身上隐约透出一股贵意。
“高兄。那岐周之子如何不当杀?”一侧,头戴鱼尾金冠的长髯道人顿时蹙眉。却见那先前的道人一声轻哼,眼中流露出几分讥诮。
“兴霸可别小看她。”高姓道者抬手指向了画中少女的面容,“此女面相本就贵不可言。尤其是双眉若软剑隐锋,秀而藏劲,显出其心思细腻,勇于担当;双目形若天凰,瞳存真光,配上双眉,便是帝王之相。这等面相之人受天道眷顾,具有大气运;一旦杀之,沾染的因果却是极为难消。”
“高兄所言确是有理。然而天道五十,存其四九。吾截教之人素来主张与天争锋,不循规矩,不泥古法,专为追寻那遁去的一。若可得道,纵朝闻夕死,亦无悔也。”一旁,某个头戴方巾的圆脸道人嘿嘿一笑,轻振道袍,“吾四人素来共同进退,若有因果,自共同承担。兄弟在侧,纵前途渺茫,又有何惧!”
“王兄此言甚是。”一旁默默饮酒的黑脸皂衫的道人举杯,一饮而尽,“闻道友既然邀了我等前来,本就是因果已结;若遇机缘,自当奋力取之才是。”
红袍道人闻言,仿佛沉吟了片刻,却也顾自颔首,不再多言。他低头,却看那案上的美酒不知何时被饮了个七七八八,不由放下了画像,狞恶的面容上露出一丝略显可怖的促狭来。而那圆脸道人则是抢先一步,一掌拍在了案头——
“好你个杨森,我等口渴许久没酒喝,你竟来了个闷声发大财!你手上存了多年的桃花酿,我老王可是馋了很久;眼下兄弟们都在,我看你今日怎么藏!”
众道人见此,自是嘿嘿笑着围拢,各个面色诡异。那杨森面色顿时更黑,却也硬是从袍袖里扯出一只葫芦来。不一时,酒令声与调侃声便随之响起,言语中夹了几句不轻不重的论道;而那葫芦中的酒,愣是片刻都不曾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