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初带了长宁回到西岐时,王城内外的炊烟却是尚未升起。然而内城那处青梅小筑里的灯火,却是早早地亮了起来。
豆绿略显不安地跪坐阶下,听着远处的城头传来的钟鼓。她仰首,看着天空远远飞去的那只千里雀,面上的神情,一时有些复杂。手中那方小小的绢帕上,一朵丹砂绘成的牡丹,在侍女柔软的十指间盛放如血。
屋前的阶下,那些新生的青草在傍晚的风中轻轻震颤。年轻的侍女无意识地抬头,眼神茫然地看向小院外,那片光芒晦暗的东天。
下一息,她双唇轻抿,将那条昂贵的绢帕投入屋门侧的香炉中。轻烟升起,绢帕上明艳的花朵,在灼热的香气中化成一抹焦灰。
女子缓缓地闭上了双眼,身形轻颤,似乎带了隐忍。回眸,却听略带急促的脚步声在耳侧响起。她猛然回神,却见前门候命的侍女匆匆赶到,只说世子回来了,传话让她安排一间客舍。
豆绿闻言,忙收敛神情,起身出了后园。炉烟袅袅,绕过女子摇曳的裙裾,不一时便在空中散成一片薄云。
人影远去,青梅树下的石案侧,却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只浑身黑毛的小兽。看着女子的背影,那小兽黑曜石般的眼瞳中,似是藏起了某种思索的神情。
然而下一息,那神情却又在慵懒中颇为散漫地消失。小兽懒懒地打了个呵欠,顾自眯眼,小跑着消失在了树丛深处……
……
……
相府,后院之中。
桧柏树下,某个演练枪法的赤衣少年收起手中的长枪,仰首看向渐渐褪去光芒的天穹。那双深墨色的瞳眸里,有一道隐晦的流光闪过。
风吹过,那抹淡白色的光芒在少年身侧化为了一只幼鹿,呦呦数声,似是传音。少年颔首挥退了小鹿,眼神微闪,却是沉默着垂手。
骨节分明的手指无声落在了腰间那只豹皮囊上。一枚式样别致的三寸短匕,倏然落于少年的掌心。隐晦的银光中,少年的眼里似是闪过了一丝隐忍与追忆,却是唇角微绷,低头取出一块尚未雕琢过的符木。下一刻,木屑纷飞,少年手中的刀刃上,有某种血玉般的细丝,随着白刃的游走若隐若现。
——乾元清微,素修雷法,亦以符箓与阵法闻于修界。世上皆言那沟通天地的符箓上,镌刻的是世上最初的文字;而以那文字写下的,将会是某种事物在其诞生之初的真名。而作为清微教主门下的大弟子,他虽不以符道成名,制作与使用这些符箓,却是家常便饭;若要以符文承载某种他极为熟悉的生物,则更是轻车熟路。
……
少年凝神屏息,深墨色的瞳眸底,隐隐凝出某种难以形容的专注。震颤的白刃在少年的控制下旋舞游走,有丝丝若有若无的血痕,在刀刃过处的木纹上一闪即逝。
下一息,刀起势收。初成的符文上,隐晦的华光依稀流淌,恍惚间竟似有龙吟之音。少年两指夹符,扬手一振,便似有某种无形的威压,随着少年的动作向四周散开。
——风未起,院内的轻尘,却尽皆无声地向外散开了一息。少年的周围,顿时画出了某个一闪即逝的虚圆。少年面色平静地注视着周围种种恢复正常,却是微微闭目,将那枚新制的木符收起。
他低头看向手上的短刃,思忖片刻后,还是将之收回了豹皮囊中。再抬头,少年的脸上早已带起了某种满不在乎的神态。
那唇角上的弧度依旧恣意,仿佛先前那个露出隐忍之色的人,根本不是他;然而那双墨瞳里尚未遮掩的谨肃,却分明暗示着他此刻心底的某种焦灼。
黄昏将过。相府的后厨中,有五谷蒸制后的气息依稀升腾。少年深吸一口气,微微握了握拳,随之转身径直出了院落,向着相府的中门走去。不一时,那须发皆白的岐周丞相快步走出了银安殿,亲自将他带入了殿内;而此间值守的军士等等,则被第一时间遣了出去。
又是一番磋磨,不一时便到了人定之际。漫天星斗中,银安殿的大门终于再次打开。那老者再出来时,脸上已然多了几分笃定;而那少年则是一回居处,便直接挂起了“闭关”的牌子。
……
……
长宁此刻并不知道,她那一条带着担忧的讯息,将使得整个岐山内外的修者,在接下来的十天里,陷入某种空前的紧张与焦灼。此时她独自点了灯坐在屋内,看着案上的那卷泛着异香的草药经出神。
道门五术,分为“山”、“相”、“命”、“卜”、“医”。据说每一种修炼到极致,皆可达到登仙之境。她记得昔日在乾元时,曾无意听闻,纵然是已入仙道的修者,五术皆通的却也在少数。故而这世间的多数人在选择时,往往精研一道,再辅修一至两种术法。
好在有着外门修行的基础打底,这段时日下来,她到底背熟了这卷医经的前两卷。想起那些可慑百兽的异种,以及不久后西岐可能面临的状况,少女的秀眉依旧不可抑止地皱起。
然而下一息,她到底压下了杂乱的思绪,暂且将心底清空。下意识地触向随身的玉符,凉意入手,却意外地收到了一条不知何时录下的传音。
——“出关之后,危局可解。”
熟悉的声音里似乎依旧充盈了自信。少女指尖一顿,只感到心下莫名笃定了数分,随之而来的,却又是一丝隐隐的苦涩。
默默调整了呼吸,少女眼中的坚毅之色却似更深了几分。她垂首,顾自挑明了灯火,重又开始凝神铭记皮卷上略显繁复的符文。
——既然身为凡人,她或许因了自身的劣势,无法与他并肩作战;那便索性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至少让他的身后,不再有负担。
曾写下了“平安”二字的少女如此微笑着,眼神清澈,眸光灼灼。那一丝隐约的“势”,在她看不见的某处升腾而起,恍若昭示着某种铺满荆棘的未来。
案上的膏烛与香炉中的烟气,在少女的夜读之中越烧越短,渐渐消逝于如水的夜气中。屋外有夜风吹过。星空下的万物,仿佛在一片静谧中齐齐低语。外城小金桥下的流水,随着漫天流淌的星辉汩汩低吟,终究在某个不显眼处,溅起了数点水花。
……
……
这一夜,雉门后的宫殿中,周主身着常服,面色平静地批改着案上的公文;静萱堂中,赤芈一身绛红色巫衣,跪坐屋前结草祷祝;七十里外的永康村前,那些甲胄加身的商营军卒衔枚疾走,在暗夜之下集结前行;而远隔千里的朝歌城中,那身着帝袍的辛王,正如往常一般痛饮了一番,带了醉意遥遥注视着摘星楼外的灯火。
帝辛立于夜风之中,微阖双目,似在心底默默勾画那幅染血的山河图。眼下分明时气渐暖,然而那看去高大的背影立在暮春的轻风中,却无端显现出了几分萧瑟。
太庙之中的春月月令,早已渐渐行到了尾声。立夏未至,寿仙宫内的宫人们却已然预备起暑天的薄衫。谷雨过后,御苑中的群芳早已换了新宠,而后宫之中每日的用度,却是分毫不曾随着时令而减少……
帝王沉默良久,徐徐吐出了一口气,似是感慨,又似叹息。他眯眼,仿佛忆起了昔年,父王初次为他选妃时的情形。
那时商军刚好结束了一场方国之战,自己狩猎归来,新妇正微笑着跪在井旁,亲自淘洗着得自东夷的新米。彼时那妇人抬袖擦汗,一眼见了他肩上扛着的猛兽,下意识地发出了一声惊呼;未曾松开的手上,沾满晶莹的米粒。他略带戏谑地走近,那些莹白如玉的新米便沾上了女子的面颊,衬着那妇人红润的面色,竟带了某种奇异的美感。
他一时怔住,抬手去摘那妇人面上的米粒,却是不慎捏碎:细白的米汁,在那女子的面颊上晕开一抹细白的清霜……
帝王闭目,似乎微微勾起了唇角。
或许是那一抹白皙的颜色打动了爱美的女子,此后的宫中,渐渐有各类妆粉被偷偷制作出来。那段时间,殷都的女子似是都变得颇为养眼,温润的肤色中,依稀透出几分富态与丰腴。素来尚白的商人纷纷追逐起这样的颜色,更将各类材料制成的妆粉贩出,于各个方国间流转……
帝王摇了摇头,眸中的追忆之色愈加浓重。
他想起了那年初征东夷时,持着长戈与大杵的殷人,骑着威武的战象踏过东南的土地。后来,那头曾伴他幼时狩猎的战象,死在了东夷人的矛下。
战毕,他面色沉重地命人厚葬了那头战象,却独独留下了那一对象牙。昔年身着甲胄的王子注视着夷人的土地上,看着大捷之后的部下,沉默良久。
最终,他默念着幼时开疆拓土的誓言,在太史与群臣的见证下,踏着绚烂的朝阳登基。年轻的帝王将战象的象牙琢成了一对莹白的玉箸,看着案头那些诸侯上供的犀角之杯,白玉之碗。他注视着烽烟缭绕的山河,对着手中的象牙箸轻声呢喃。
来,随孤一同征战天下。你食,我食,且看那东南的疆土,尽皆为我中原吞并……
帝王振袖,终究沉默着离开了窗前。时光荏苒,那个曾经淘米等他归家的妇人,早已在家族与权势的浸染下变得善妒嗜杀,面目可憎,终究自取灭亡;那双不再洁白的象牙箸已然带上了裂痕,却是渐渐陪着他吃下了大半个东夷。新建的宫殿愈加精美豪阔,美姬与财富,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充盈了他的朝歌……
——帝王的双手已然沾满了鲜血。那些反对的声音,早已渐渐在这些年间化为了白骨下的烟尘。那些人里有他的皇叔,亦有他的兄长,他的亲族。
然而,他只是平静地饮着杯中的酒浆,看着宫内风干的各色肉脯被人呈到案头。
开疆拓土的伟业似是就在眼前,他听着朝内朝外的风言风语,揽着身旁的御妻,醉眼惺忪,笑得玩味而怅然。
——御妻,你看那天上的三足玄鸟。日日普照下土,是不是光华耀眼,举世无双……
疲惫的帝王终究坐倒在了几案侧,衣衫凌乱,狭长的双眼中却隐隐透出一丝清明。他抬头,仿佛无意地看向摘星楼上那张绘着涂山的画像,一声轻笑,不知针对何人。
——“如此……是否便可意餍愿偿……”
……
豆绿略显不安地跪坐阶下,听着远处的城头传来的钟鼓。她仰首,看着天空远远飞去的那只千里雀,面上的神情,一时有些复杂。手中那方小小的绢帕上,一朵丹砂绘成的牡丹,在侍女柔软的十指间盛放如血。
屋前的阶下,那些新生的青草在傍晚的风中轻轻震颤。年轻的侍女无意识地抬头,眼神茫然地看向小院外,那片光芒晦暗的东天。
下一息,她双唇轻抿,将那条昂贵的绢帕投入屋门侧的香炉中。轻烟升起,绢帕上明艳的花朵,在灼热的香气中化成一抹焦灰。
女子缓缓地闭上了双眼,身形轻颤,似乎带了隐忍。回眸,却听略带急促的脚步声在耳侧响起。她猛然回神,却见前门候命的侍女匆匆赶到,只说世子回来了,传话让她安排一间客舍。
豆绿闻言,忙收敛神情,起身出了后园。炉烟袅袅,绕过女子摇曳的裙裾,不一时便在空中散成一片薄云。
人影远去,青梅树下的石案侧,却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只浑身黑毛的小兽。看着女子的背影,那小兽黑曜石般的眼瞳中,似是藏起了某种思索的神情。
然而下一息,那神情却又在慵懒中颇为散漫地消失。小兽懒懒地打了个呵欠,顾自眯眼,小跑着消失在了树丛深处……
……
……
相府,后院之中。
桧柏树下,某个演练枪法的赤衣少年收起手中的长枪,仰首看向渐渐褪去光芒的天穹。那双深墨色的瞳眸里,有一道隐晦的流光闪过。
风吹过,那抹淡白色的光芒在少年身侧化为了一只幼鹿,呦呦数声,似是传音。少年颔首挥退了小鹿,眼神微闪,却是沉默着垂手。
骨节分明的手指无声落在了腰间那只豹皮囊上。一枚式样别致的三寸短匕,倏然落于少年的掌心。隐晦的银光中,少年的眼里似是闪过了一丝隐忍与追忆,却是唇角微绷,低头取出一块尚未雕琢过的符木。下一刻,木屑纷飞,少年手中的刀刃上,有某种血玉般的细丝,随着白刃的游走若隐若现。
——乾元清微,素修雷法,亦以符箓与阵法闻于修界。世上皆言那沟通天地的符箓上,镌刻的是世上最初的文字;而以那文字写下的,将会是某种事物在其诞生之初的真名。而作为清微教主门下的大弟子,他虽不以符道成名,制作与使用这些符箓,却是家常便饭;若要以符文承载某种他极为熟悉的生物,则更是轻车熟路。
……
少年凝神屏息,深墨色的瞳眸底,隐隐凝出某种难以形容的专注。震颤的白刃在少年的控制下旋舞游走,有丝丝若有若无的血痕,在刀刃过处的木纹上一闪即逝。
下一息,刀起势收。初成的符文上,隐晦的华光依稀流淌,恍惚间竟似有龙吟之音。少年两指夹符,扬手一振,便似有某种无形的威压,随着少年的动作向四周散开。
——风未起,院内的轻尘,却尽皆无声地向外散开了一息。少年的周围,顿时画出了某个一闪即逝的虚圆。少年面色平静地注视着周围种种恢复正常,却是微微闭目,将那枚新制的木符收起。
他低头看向手上的短刃,思忖片刻后,还是将之收回了豹皮囊中。再抬头,少年的脸上早已带起了某种满不在乎的神态。
那唇角上的弧度依旧恣意,仿佛先前那个露出隐忍之色的人,根本不是他;然而那双墨瞳里尚未遮掩的谨肃,却分明暗示着他此刻心底的某种焦灼。
黄昏将过。相府的后厨中,有五谷蒸制后的气息依稀升腾。少年深吸一口气,微微握了握拳,随之转身径直出了院落,向着相府的中门走去。不一时,那须发皆白的岐周丞相快步走出了银安殿,亲自将他带入了殿内;而此间值守的军士等等,则被第一时间遣了出去。
又是一番磋磨,不一时便到了人定之际。漫天星斗中,银安殿的大门终于再次打开。那老者再出来时,脸上已然多了几分笃定;而那少年则是一回居处,便直接挂起了“闭关”的牌子。
……
……
长宁此刻并不知道,她那一条带着担忧的讯息,将使得整个岐山内外的修者,在接下来的十天里,陷入某种空前的紧张与焦灼。此时她独自点了灯坐在屋内,看着案上的那卷泛着异香的草药经出神。
道门五术,分为“山”、“相”、“命”、“卜”、“医”。据说每一种修炼到极致,皆可达到登仙之境。她记得昔日在乾元时,曾无意听闻,纵然是已入仙道的修者,五术皆通的却也在少数。故而这世间的多数人在选择时,往往精研一道,再辅修一至两种术法。
好在有着外门修行的基础打底,这段时日下来,她到底背熟了这卷医经的前两卷。想起那些可慑百兽的异种,以及不久后西岐可能面临的状况,少女的秀眉依旧不可抑止地皱起。
然而下一息,她到底压下了杂乱的思绪,暂且将心底清空。下意识地触向随身的玉符,凉意入手,却意外地收到了一条不知何时录下的传音。
——“出关之后,危局可解。”
熟悉的声音里似乎依旧充盈了自信。少女指尖一顿,只感到心下莫名笃定了数分,随之而来的,却又是一丝隐隐的苦涩。
默默调整了呼吸,少女眼中的坚毅之色却似更深了几分。她垂首,顾自挑明了灯火,重又开始凝神铭记皮卷上略显繁复的符文。
——既然身为凡人,她或许因了自身的劣势,无法与他并肩作战;那便索性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努力:至少让他的身后,不再有负担。
曾写下了“平安”二字的少女如此微笑着,眼神清澈,眸光灼灼。那一丝隐约的“势”,在她看不见的某处升腾而起,恍若昭示着某种铺满荆棘的未来。
案上的膏烛与香炉中的烟气,在少女的夜读之中越烧越短,渐渐消逝于如水的夜气中。屋外有夜风吹过。星空下的万物,仿佛在一片静谧中齐齐低语。外城小金桥下的流水,随着漫天流淌的星辉汩汩低吟,终究在某个不显眼处,溅起了数点水花。
……
……
这一夜,雉门后的宫殿中,周主身着常服,面色平静地批改着案上的公文;静萱堂中,赤芈一身绛红色巫衣,跪坐屋前结草祷祝;七十里外的永康村前,那些甲胄加身的商营军卒衔枚疾走,在暗夜之下集结前行;而远隔千里的朝歌城中,那身着帝袍的辛王,正如往常一般痛饮了一番,带了醉意遥遥注视着摘星楼外的灯火。
帝辛立于夜风之中,微阖双目,似在心底默默勾画那幅染血的山河图。眼下分明时气渐暖,然而那看去高大的背影立在暮春的轻风中,却无端显现出了几分萧瑟。
太庙之中的春月月令,早已渐渐行到了尾声。立夏未至,寿仙宫内的宫人们却已然预备起暑天的薄衫。谷雨过后,御苑中的群芳早已换了新宠,而后宫之中每日的用度,却是分毫不曾随着时令而减少……
帝王沉默良久,徐徐吐出了一口气,似是感慨,又似叹息。他眯眼,仿佛忆起了昔年,父王初次为他选妃时的情形。
那时商军刚好结束了一场方国之战,自己狩猎归来,新妇正微笑着跪在井旁,亲自淘洗着得自东夷的新米。彼时那妇人抬袖擦汗,一眼见了他肩上扛着的猛兽,下意识地发出了一声惊呼;未曾松开的手上,沾满晶莹的米粒。他略带戏谑地走近,那些莹白如玉的新米便沾上了女子的面颊,衬着那妇人红润的面色,竟带了某种奇异的美感。
他一时怔住,抬手去摘那妇人面上的米粒,却是不慎捏碎:细白的米汁,在那女子的面颊上晕开一抹细白的清霜……
帝王闭目,似乎微微勾起了唇角。
或许是那一抹白皙的颜色打动了爱美的女子,此后的宫中,渐渐有各类妆粉被偷偷制作出来。那段时间,殷都的女子似是都变得颇为养眼,温润的肤色中,依稀透出几分富态与丰腴。素来尚白的商人纷纷追逐起这样的颜色,更将各类材料制成的妆粉贩出,于各个方国间流转……
帝王摇了摇头,眸中的追忆之色愈加浓重。
他想起了那年初征东夷时,持着长戈与大杵的殷人,骑着威武的战象踏过东南的土地。后来,那头曾伴他幼时狩猎的战象,死在了东夷人的矛下。
战毕,他面色沉重地命人厚葬了那头战象,却独独留下了那一对象牙。昔年身着甲胄的王子注视着夷人的土地上,看着大捷之后的部下,沉默良久。
最终,他默念着幼时开疆拓土的誓言,在太史与群臣的见证下,踏着绚烂的朝阳登基。年轻的帝王将战象的象牙琢成了一对莹白的玉箸,看着案头那些诸侯上供的犀角之杯,白玉之碗。他注视着烽烟缭绕的山河,对着手中的象牙箸轻声呢喃。
来,随孤一同征战天下。你食,我食,且看那东南的疆土,尽皆为我中原吞并……
帝王振袖,终究沉默着离开了窗前。时光荏苒,那个曾经淘米等他归家的妇人,早已在家族与权势的浸染下变得善妒嗜杀,面目可憎,终究自取灭亡;那双不再洁白的象牙箸已然带上了裂痕,却是渐渐陪着他吃下了大半个东夷。新建的宫殿愈加精美豪阔,美姬与财富,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充盈了他的朝歌……
——帝王的双手已然沾满了鲜血。那些反对的声音,早已渐渐在这些年间化为了白骨下的烟尘。那些人里有他的皇叔,亦有他的兄长,他的亲族。
然而,他只是平静地饮着杯中的酒浆,看着宫内风干的各色肉脯被人呈到案头。
开疆拓土的伟业似是就在眼前,他听着朝内朝外的风言风语,揽着身旁的御妻,醉眼惺忪,笑得玩味而怅然。
——御妻,你看那天上的三足玄鸟。日日普照下土,是不是光华耀眼,举世无双……
疲惫的帝王终究坐倒在了几案侧,衣衫凌乱,狭长的双眼中却隐隐透出一丝清明。他抬头,仿佛无意地看向摘星楼上那张绘着涂山的画像,一声轻笑,不知针对何人。
——“如此……是否便可意餍愿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