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论个体实力的话,体内流有盘古神血的巫族,堪称洪荒第一档,绝非妖族所能媲美。

  因此,在巫妖两族爆发冲突的前期,妖族一直被巫族压着打,大量妖族沦为巫族战士的口粮。

  但妖族较之巫族,也不是没有优势的。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众多。

  巫族因为过于强大的缘故,受到了天地的限制,以至于繁衍艰难,族人数量增长缓慢。

  可妖族不同,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妖族并不是一个种族,而是一个涵盖了诸多种族的大联盟。

  最开始,帝俊太一对妖族的定义是,凡有灵之物,皆可为妖族。

  这什么意思,就是说,凡是有智慧,且能修炼的生灵,都能算作是妖族。

  这种言论一出,整个洪荒都为之哗然,尤其是先天神魔们,更是对此不满至极。

  他们什么身份,天地孕育而生,为天地的宠儿,岂是区区妖族能够定义的。

  迫于压力,帝俊与太一重新修改了对妖族的定义,招妖幡上有名者为妖。

  这么一改,妖族的数量虽然变少了,但帝俊太一对妖族的掌控力却变得更强了。毕竟,招妖幡就是妖族的封神榜,只要名入其中,生死就要为帝俊所掌。

  但就算妖族的定义变了,数量大大的减少,可剩下的妖族,其数量也不是巫族所能比的。

  妖族壮大靠的是加盟,巫族壮大靠的是繁衍。就巫族那堪称洪荒垫底的繁衍率,如何能比得过妖族的加盟速度?

  所以,妖族成立没多久,族人的数量就已经远超巫族了。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差距还在越拉越大。

  但在道法显圣的世界,一个种族的强弱,与族人的数量无关,反倒与族内的强者有关。族内的强者越多,种族就越强大,反之亦然。

  妖族的数量是上去了,但质量始终没上去。反观另一边,巫族的数量是没上去,可质量却一直在提升。

  因此,妖族的数量就是增加再多,也改变不了他们被巫族碾压的现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军阵之道的出现,方才得以扭转。

  帝俊太一皆是心高气傲之辈,哪怕只是被巫族压过头一次,他们都有些无法忍受,何况是一直被巫族欺压。

  所以,他们一直在找破局的办法,可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巫族的先天优势太大了,远不是良秀不齐的妖族可比的。

  最后,实在被逼的没办法的他们,决定要把妖族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于是乎,经过帝俊、太一、羲和、羲皇、娲皇、鲲鹏多年的研究,军阵之道终于横空出世。

  军阵之道应人道变化而生,主旨就是将众生的力量结合起来,以此撬动天地,化天地之力为己用,进而达成以弱胜强的目的。

  一人之力有限,众生之力无穷,好汉也架不住人多啊。准圣虽强,算他能打一百个大罗金仙,可要是面对三五百个,乃至上千个大罗金仙呢?他还能打吗?

  妖族既然族人众多,那就要把人多的优势发挥出来。一个打不过,那就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一起上,不信堆不死你。

  当然,这个堆也是有技巧的堆,不是说一拥而上就可以了。没有配合就一拥而上,那就算数量再多,也没有任何的优势,来多少都是白白送死,根本不够对方杀的。

  面对强者,单纯的人多并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一个蝼蚁,与上千个蝼蚁有区别吗?无非多拍几巴掌的事。

  所以,这个时候军阵之道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的本质,其实就是阵法的升级版,使其从固定在一起,变得可以移动。

  修士只需熟练军阵,就能结成相应的阵法,将不同的力量统合在一起,不仅变得更加强大,还能驱使天地之力。如此一来,人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组成军阵的修士越多,军阵结成后实力就越强。十万普通仙人联手,未必屠不了大罗金仙。

  军阵之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之后的战争模式。

  让本来只能沦为祭品,连充当炮灰都没资格的低级修士得以发挥作用,有了上战争厮杀的资格,甚至是能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

  除此之外,军阵之道的出现,还充分发挥了妖族人多的优势,使得他们在与巫族的战争中,渐渐扭转了局势,不再是被一面倒的压着打,甚至还有能力组织反击。

  妖族兴盛之始,就是由此而始。军阵之道,也是从这时起,渐渐在天地间流传开来。哪怕是巫族,作为妖族的对头,迫于压力,也不得不研究军阵之道。

  之后的事就更不用说了,军阵之道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有效的增强种族的实力。你不学,就要落后于别的种族,进而陷入不利的境地。

  为此,洪荒万族不得不被迫的进入大内卷时代,集结全部的力量去研究军阵之道。而此事,也没有因巫妖两族的没落而结束,反而因两族的没落而愈演愈烈。

  毕竟,军阵之道出现的目的,是为了给战争服务的。只要战争一日没有结束,万族对它的研究就一日不会停下。

  巫妖两族在时,万族为防备他们而研究军阵之道。巫妖两族没落后,万族则是为争霸天地而研究军阵之道。

  到了如今,天地格局虽定,但为了防备人族,万族依旧在研究军阵之道。同理,为防自身地位被撼动,人族隐居的强者们,也在不停的推演军阵之道。

  可以想象,军阵之道诞生于如此内卷的环境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就被推演至极限了,或者说是陷入了瓶颈之中,进无可进了。

  反正,众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听说过,军阵之道有新的突破的消息传来。

  洪荒能人无数,万族更是强者众多。连他们都没能打破军阵之道发展的瓶颈,使其更进一步,变得更强。

  姜子牙一阐教弃徒,连仙人都不是,他凭什么敢说,自己进一步完善了军阵之道,使其变得更强?

  哗众取宠也不是这么取宠的,这简直就是把众人当成傻子,将他们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姜子牙要是真有这样的本事,那元始天尊是瞎了眼,才会将他赶下山,让他去人间谋一场富贵。

  众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但他们绝不会质疑元始天尊的眼光,连元始天尊都没看上姜子牙,不愿助他成仙,甚至都不愿让他继续留在昆仑山。

  由此可见,姜子牙是什么成色,本事或许有点,但绝对不大。无成仙之才,有富贵之能,这是元始天尊亲自认证过的。

  所以,众将对他所言,那是一万个不信。

  倘若姜子牙真有此能,那岂不是说元始天尊看走了眼。将一个堪比古之圣贤的盖世天骄,当成庸才放下山?

  “姜子牙,你想证明自己,我们能够理解,但你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在把我们当成傻子吗?”

  “这种鬼话,谁会信?”

  “倘若你真有此能,早就名誉四海了,何苦沦落到在这里,与我们同处一席的地步?”

  “火云洞内的先贤们,也不敢说自己能完善军阵之道,你一阐教弃徒,智慧还能胜过那些先贤不成?”

  “亦或者说,你的才智隐藏之深,到了连元始天尊都看不透的地步?”

  众将一忍再忍,最后还是没有忍住,站起来连声朝姜子牙呵斥道。

  他们有太多理由相信,姜子牙是在哗众取宠了。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姜子牙若真有此等能力,早就被人族高层接走,甚至是被人皇接到身边亲自培养,根本不可能沦落到被他们质疑的境地。

  和他们混在一起的人,就算有些才干,又能高到哪里去?这点自知之明,众将还是有的。

  “诸位还请冷静,这种轻易就能验证的事,我没有必要撒谎。我究竟能否做到,待会儿你们一看便知。”

  姜子牙很冷静,并没有因众人的质疑而生气。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说的是真的,而此事一旦通过验证,他与众将就不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了。从今往后,众将只有仰望他的份。

  甚至于,能与他同处一席,也将成为众将以后最大的资本。

  什么是圣贤,他就是!

  且还不是只存于神话传说中,与历史记载中的圣贤,而是一尊真真正正,还活着的圣贤。

  一尊行走在人间的圣贤,这就是姜子牙完善军阵之道的含金量,让他一步登天,直接跻身为人族圣贤。

  谁说今不如古,姜子牙就用事实证明了,今人未必不如古人。古人未成之事,今人亦能做到。

  “这……”

  众将闻言,刚到嘴边的话,立即就被堵住了。

  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姜子牙所言,大概率是真的。事实就如他所言,是真是假,一试便知。

  而想要验证此事,其实并不难。将一支军队交给姜子牙,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组建军阵。

  只要阵成之后,威力确实变得更强,那就意味着他所言为真。反之,即为假。

  念及至此,众将不敢说话了。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姜子牙就会一跃成为他们无法接触的大人物,可与传说中的圣贤相媲美。

  明知这点,若是还质疑姜子牙的话,先不考虑他事后会不会报复,就说他们以后在史书上的地位,必将成为不折不扣的丑角,用以衬托姜子牙的不凡。

  以后姜子牙的名气越大,愈能衬托出他们的愚蠢,会被后人嘲笑无数年。考虑到这样的后果,谁还敢乱说话?

  尤其是,有不少聪明人注意到,从始至终,闻仲都未发一言,并未对这件事有任何的表态。

  这很不寻常,如果姜子牙所言为假,他应该站出来反驳才对。

  可他偏偏闭口不言,这很难不让人多想,他是不是事先知道些什么,所以才没有开口。

  也对,完善阵法之道这么大的事,姜子牙不可能不事先和闻仲通一声气。他既知真相,自然不会和不明真相的众将一起质疑姜子牙。

  “子牙说的对,想要验证此事,极为的简单,诸位随我出去一试便知。”

  “若此事为真,那子牙之能就无需多言,老朽自当退位让贤,将主帅之位让给他。”

  “反之,若子牙所言为假,是在哗众取宠的话,那就是在霍乱军心,按律当斩!”

  见众人沉默,这时候,闻仲不得不站出来下结论道。

  姜子牙进一步完善军阵之道一事,他是知道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一直保持沉默,这是道心受到打击的标志。

  三教三代弟子不多,实力能与闻仲媲美者,更是没有。因此,他虽未明说,但在心里,却一直视自己为三教三代弟子第一人。

  他有这份底气,同时也是这份底气,使得他极为自信,甚至连修行之路都受其影响,变得更加顺畅。

  可谁能想到,就在他以为自己会一直领先下去的时候,突然间冒出一个姜子牙,修为虽然不如他,但智慧与才情却远远的将他拉开。

  被他进一步完善的军阵之道,哪怕闻仲抱着挑刺的心去看,也是忍不住为之惊叹不绝,自愧不如。

  太强了,这份智慧远非他所能及。而有这份智慧在身,就算姜子牙现在修为不如他,以后超越他也是早晚的事。

  念及至此,闻仲一时之间,自然有些绷不住了。

  诚然,姜子牙是二代弟子,不是三代弟子。但他入门才多少年,不过数千年,恐怕连元始天尊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就是道法,也是南极仙翁代师传下的。说是二代弟子,其实连三代弟子都不如。

  正是因此,闻仲的自信心才会受到打击。

  要是姜子牙在阐教饱受重视的话,他还不会如此。可其名不见经传,被这样对人击败,就算闻仲道心再强,也要受到影响。

  但好在,闻仲终究不是常人,很快就调整好思绪,并开始为姜子牙铺路,准备将主帅之位让给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最新章节,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