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谣言的都是寻常百姓,且人数众多。难不成他还真能下令军队去抓百姓吗?
先不说能不能抓得完,如果真这样做了,那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反而会给人一种真相被揭穿了,他在掩盖什么的意思。
好在当初三公主还和他说了,如果真有人传播不利,甚至是不雅的谣言,那无需理会,事实会证明一切,也要相信,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初听到这里的时候,袁克敌并不以为意。
百姓,不过就是被他们这些高高在上之人愚弄的目标罢了。
还不是他们说些什么,百姓就信些什么,他们何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单独的想法了?
当初自己还认为三公主太年轻,太过稚嫩,这才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了寻常百姓的身上,这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可是现在,事实就摆在自己面前,所有的事情都被三公主给说中了,他昨日的种种不屑,现在都打在了自己的脸上,生疼呀。
“百姓果然是知道感恩的,只要你们为他们做的事情足够多,他们也是会真心支持你的呀。”了解完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袁克敌这一会也不得不无感慨般的说着。但在心中,对于三公主却也更为看重了几分。
原以为,这就是一个迷途知返的花瓶。
但本质上还是花瓶。
却不想,她看事情竟然比自己还要远,还要准,这就十分难得了。
“老爷,我们用不用去查一下那个贾平安?”管家袁朗并不知道当初袁克敌与三公主的对话,他就是认为想要解决事情就要从贾平安那里下手。
实在不行的话,把贾平安给杀了。这样一来,谣言中的目标人物都没有了,那这谣言也就应该散去了。
“查什么?他不过就是被有心人竖立起来的一个靶子而已。”袁克敌摇了摇头。
贾平安这个人,袁克敌也是有些了解的。就在昨天与宣文宗聊天的时候,人家还提到了这个少年,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个在皇帝眼中都挂了号,还充满了好感之人,你现在说要查这个人,还要出手对付他,你真是嫌命长了呀。
至于谣言中所说贾平安与三公主之间有什么,那就更不存在了。
先不说,贾平安的身体和三公主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就说之前三公主身上可是有病的,那个病对于打她主意的男人可是致命的。这一点那位贾待诏会不清楚,那他还敢做些什么吗?
从接受三公主那一刻起,袁克敌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那就是对于三公主之前的事情不闻不问,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大司马府就不可能引公主这颗梧桐树来栖息。
贾平安是不用去查,也没有查的必要。但这个谣言最初是来自于何处,却是必须要查的。
明知道三公主就要嫁给自己的儿子,可还是有人说出这些伤人之言,那也就等于是和自己过不去。
脸都被人给打了,他若是什么都不做的话,别人岂不是会小觑于他。
“让元雄过来,让他调动我们在昌都城所有的暗子,给我好好查一查,这个谣言是谁先放出来的。”袁克敌的脸上,闪过了一道戾气,显然,这一会他是很生气的。
......
皇宫,丽华宫。
谣言一出,三公主便开始躲在宫内哭泣,声泪俱下的样子,让人看了就心疼。
不知何时,吕皇后和太子,甚至是宣文宗都闻讯赶了过来。
当看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哭成了泪人一般,宣文宗心疼至极,一边示意吕皇后去安慰女儿,一边对着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太子问道:“你可派人去查那些谣言出于何处了吗?”
“儿臣已经派人去查了,但说的人实在太多了,一时间没有头绪。”太子说着话,头就不由自主的放低了下去。
对于太子那办事的能力,宣文宗早就见识过了,没有希望自然谈不上什么失望,这便对着身边的布达春说道:“让张三去查,把影卫都派出去,这件事情到底是受何人所指使,朕必须要知道的一清二楚。”
“臣遵旨。”感受到了皇帝的怒火,布达春不敢怠慢,答应一声之后是转身就走。
太子这一会也变得机灵了,也招手对着身后的一名小太监说道:“你去通知长史,还有我岳丈,让他们也去查,一定要查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这个话的太子也是很生气的。三皇妹为了帮自己拉拢到大司马,那是把自己都献了出去,可到头却换来了如此的谣言和打击,如果他不做一些什么的话,怕是三皇妹会心中有气,那万一再不支持自己了,可要如何是好呀。
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太子也是要派人好好查一下这件事情。
皇帝与太子都很不高兴,派出了精锐力量一定要把事情弄一个清清楚楚。在这样的势头之下,事情要是还查不出一个水落石出的话,那就说明宣国的皇权岌岌可危了。
......
端王府。
看到谣言欲演欲烈之后,成国公汤红鹤便来见了端王。
有着怀云公主牵线,端王也急于想要在军队中安插自己人,便收下了成国公这颗棋子。
只是考虑到之前怀云公主这个蠢女人还与大皇子有些勾勾搭搭的,端王还不能够完全的信任对方。而这一次事情,正好可以试试水,看看成国公是怎么想的。
“端王爷,这一次或许是我们的机会。”一来到偏厅之中,左右无人之后,汤红鹤这便将身子向前一凑,来了这么一句。
“哦?成国公想要怎么做?”端王不急不缓的说着。
“端王爷,一旦让三公主嫁到了大司马府,那皇帝与其的关系只会更加的牢不可破。到时候,我们就算是想做一些什么,怕也不会太容易了。而这一次的谣言,或许可以成为破局之锤。”
“破局?你怎么想的?”端王一副故作高深的样子继续问着。
“破坏三公主与袁岩的联姻,让他们不但成为不了朋友,还要成为敌人。”成国公脸色阴沉般地说着。
“具体讲讲。”端王也来了兴趣,他当然也不希望皇帝真与大司马走在一起,这样的话,局势对自己就太不利了。
“利用谣言兴起之时,三公主羞愤之下,突然出了意外,端王爷,您说,是能够理解的吧。”
端王原本还在认真的听着,但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成国公当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打三公主的主意,且还要把这个女人给杀了。
是呀,如果三公主一死,那所谓的联姻就进行不下去了。难不成宣文宗还能拿出另一个公主再去嫁到大司马府上吗?
就算是他想,也有这样的人才行。
公主下嫁,若是死活不愿意的话,那最终只会引来大司马的怒气。这也是为何一直以来,宣文宗想要更好的拉拢大司马,却一直没有想过用联姻方式的真正原因。
一个不愿意嫁过去的公主,就算是圣旨之下到了大司马府,天天哭闹,想必换成谁都会受不了的。
“三公主可是在皇宫之中,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再说了,既然是为了破坏联姻,为何就不能从大司马府下手?”端王明白了成国公的意思,但他还是认为拿皇族之人动手太冒险了一些。
尤其自己就是大宗正,按说他的职责就是保护皇族之人的利益,可是现在,他在做什么?
“哎,大司马府上一次经历了刺杀之后,防卫极其的森严,这个袁克敌又调了两百精锐军士入了府中,现在那里可是连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想要在那里对他那傻儿子动手,难呀。”
成国公摇了摇头,他又何尝不知道在皇宫中动手的难度呢。
可是相比于防卫更森严的大司马府,他还是认为对三公主动手的话,把握性更大一些。
要说对皇族之人下手刺杀,成国公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可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如此的急迫了。一旦让双方联姻成功,那个时候,宣文宗就可以更好的把手伸到军队之中,在有了大司马的帮助,那时自己的处境将会更为困难。
他很清楚,因为怀云公主不受宣文宗的待见,以至于自己与皇帝间的关系也一直不是太好。这些年,能在军中有着自己的立足之地,也是因为在这一块,宣文宗插手并不是很深。
是的,皇帝又怎么样?
真以为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封建王朝下君臣之间,很多时候是君选臣,但同样的,也可以说成是臣选君。
尤其是对于有能力的臣子而言,君主相信他,他就会给你卖卖力气。若是你天天怀疑他,那大不了直接走人就是。
袁克敌当了这么多年的宣国大司马,军队里的事情就少有他不知道的。而如果这样的人才一旦离开了宣国,怕是其它五国都是会想办法争抢的。
别得不说,就凭人家对宣国军队的了如指掌,这就不是其它人可以相比。
有句话叫做百年的皇朝,千年的世家。
先不说能不能抓得完,如果真这样做了,那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反而会给人一种真相被揭穿了,他在掩盖什么的意思。
好在当初三公主还和他说了,如果真有人传播不利,甚至是不雅的谣言,那无需理会,事实会证明一切,也要相信,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初听到这里的时候,袁克敌并不以为意。
百姓,不过就是被他们这些高高在上之人愚弄的目标罢了。
还不是他们说些什么,百姓就信些什么,他们何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单独的想法了?
当初自己还认为三公主太年轻,太过稚嫩,这才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了寻常百姓的身上,这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可是现在,事实就摆在自己面前,所有的事情都被三公主给说中了,他昨日的种种不屑,现在都打在了自己的脸上,生疼呀。
“百姓果然是知道感恩的,只要你们为他们做的事情足够多,他们也是会真心支持你的呀。”了解完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袁克敌这一会也不得不无感慨般的说着。但在心中,对于三公主却也更为看重了几分。
原以为,这就是一个迷途知返的花瓶。
但本质上还是花瓶。
却不想,她看事情竟然比自己还要远,还要准,这就十分难得了。
“老爷,我们用不用去查一下那个贾平安?”管家袁朗并不知道当初袁克敌与三公主的对话,他就是认为想要解决事情就要从贾平安那里下手。
实在不行的话,把贾平安给杀了。这样一来,谣言中的目标人物都没有了,那这谣言也就应该散去了。
“查什么?他不过就是被有心人竖立起来的一个靶子而已。”袁克敌摇了摇头。
贾平安这个人,袁克敌也是有些了解的。就在昨天与宣文宗聊天的时候,人家还提到了这个少年,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个在皇帝眼中都挂了号,还充满了好感之人,你现在说要查这个人,还要出手对付他,你真是嫌命长了呀。
至于谣言中所说贾平安与三公主之间有什么,那就更不存在了。
先不说,贾平安的身体和三公主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就说之前三公主身上可是有病的,那个病对于打她主意的男人可是致命的。这一点那位贾待诏会不清楚,那他还敢做些什么吗?
从接受三公主那一刻起,袁克敌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那就是对于三公主之前的事情不闻不问,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大司马府就不可能引公主这颗梧桐树来栖息。
贾平安是不用去查,也没有查的必要。但这个谣言最初是来自于何处,却是必须要查的。
明知道三公主就要嫁给自己的儿子,可还是有人说出这些伤人之言,那也就等于是和自己过不去。
脸都被人给打了,他若是什么都不做的话,别人岂不是会小觑于他。
“让元雄过来,让他调动我们在昌都城所有的暗子,给我好好查一查,这个谣言是谁先放出来的。”袁克敌的脸上,闪过了一道戾气,显然,这一会他是很生气的。
......
皇宫,丽华宫。
谣言一出,三公主便开始躲在宫内哭泣,声泪俱下的样子,让人看了就心疼。
不知何时,吕皇后和太子,甚至是宣文宗都闻讯赶了过来。
当看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哭成了泪人一般,宣文宗心疼至极,一边示意吕皇后去安慰女儿,一边对着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太子问道:“你可派人去查那些谣言出于何处了吗?”
“儿臣已经派人去查了,但说的人实在太多了,一时间没有头绪。”太子说着话,头就不由自主的放低了下去。
对于太子那办事的能力,宣文宗早就见识过了,没有希望自然谈不上什么失望,这便对着身边的布达春说道:“让张三去查,把影卫都派出去,这件事情到底是受何人所指使,朕必须要知道的一清二楚。”
“臣遵旨。”感受到了皇帝的怒火,布达春不敢怠慢,答应一声之后是转身就走。
太子这一会也变得机灵了,也招手对着身后的一名小太监说道:“你去通知长史,还有我岳丈,让他们也去查,一定要查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这个话的太子也是很生气的。三皇妹为了帮自己拉拢到大司马,那是把自己都献了出去,可到头却换来了如此的谣言和打击,如果他不做一些什么的话,怕是三皇妹会心中有气,那万一再不支持自己了,可要如何是好呀。
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太子也是要派人好好查一下这件事情。
皇帝与太子都很不高兴,派出了精锐力量一定要把事情弄一个清清楚楚。在这样的势头之下,事情要是还查不出一个水落石出的话,那就说明宣国的皇权岌岌可危了。
......
端王府。
看到谣言欲演欲烈之后,成国公汤红鹤便来见了端王。
有着怀云公主牵线,端王也急于想要在军队中安插自己人,便收下了成国公这颗棋子。
只是考虑到之前怀云公主这个蠢女人还与大皇子有些勾勾搭搭的,端王还不能够完全的信任对方。而这一次事情,正好可以试试水,看看成国公是怎么想的。
“端王爷,这一次或许是我们的机会。”一来到偏厅之中,左右无人之后,汤红鹤这便将身子向前一凑,来了这么一句。
“哦?成国公想要怎么做?”端王不急不缓的说着。
“端王爷,一旦让三公主嫁到了大司马府,那皇帝与其的关系只会更加的牢不可破。到时候,我们就算是想做一些什么,怕也不会太容易了。而这一次的谣言,或许可以成为破局之锤。”
“破局?你怎么想的?”端王一副故作高深的样子继续问着。
“破坏三公主与袁岩的联姻,让他们不但成为不了朋友,还要成为敌人。”成国公脸色阴沉般地说着。
“具体讲讲。”端王也来了兴趣,他当然也不希望皇帝真与大司马走在一起,这样的话,局势对自己就太不利了。
“利用谣言兴起之时,三公主羞愤之下,突然出了意外,端王爷,您说,是能够理解的吧。”
端王原本还在认真的听着,但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成国公当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打三公主的主意,且还要把这个女人给杀了。
是呀,如果三公主一死,那所谓的联姻就进行不下去了。难不成宣文宗还能拿出另一个公主再去嫁到大司马府上吗?
就算是他想,也有这样的人才行。
公主下嫁,若是死活不愿意的话,那最终只会引来大司马的怒气。这也是为何一直以来,宣文宗想要更好的拉拢大司马,却一直没有想过用联姻方式的真正原因。
一个不愿意嫁过去的公主,就算是圣旨之下到了大司马府,天天哭闹,想必换成谁都会受不了的。
“三公主可是在皇宫之中,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再说了,既然是为了破坏联姻,为何就不能从大司马府下手?”端王明白了成国公的意思,但他还是认为拿皇族之人动手太冒险了一些。
尤其自己就是大宗正,按说他的职责就是保护皇族之人的利益,可是现在,他在做什么?
“哎,大司马府上一次经历了刺杀之后,防卫极其的森严,这个袁克敌又调了两百精锐军士入了府中,现在那里可是连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想要在那里对他那傻儿子动手,难呀。”
成国公摇了摇头,他又何尝不知道在皇宫中动手的难度呢。
可是相比于防卫更森严的大司马府,他还是认为对三公主动手的话,把握性更大一些。
要说对皇族之人下手刺杀,成国公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可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如此的急迫了。一旦让双方联姻成功,那个时候,宣文宗就可以更好的把手伸到军队之中,在有了大司马的帮助,那时自己的处境将会更为困难。
他很清楚,因为怀云公主不受宣文宗的待见,以至于自己与皇帝间的关系也一直不是太好。这些年,能在军中有着自己的立足之地,也是因为在这一块,宣文宗插手并不是很深。
是的,皇帝又怎么样?
真以为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封建王朝下君臣之间,很多时候是君选臣,但同样的,也可以说成是臣选君。
尤其是对于有能力的臣子而言,君主相信他,他就会给你卖卖力气。若是你天天怀疑他,那大不了直接走人就是。
袁克敌当了这么多年的宣国大司马,军队里的事情就少有他不知道的。而如果这样的人才一旦离开了宣国,怕是其它五国都是会想办法争抢的。
别得不说,就凭人家对宣国军队的了如指掌,这就不是其它人可以相比。
有句话叫做百年的皇朝,千年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