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四百一十一章:明修栈道

小说:风起明末 作者:罗小明 更新时间:2025-02-06 18:02:0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李岩手撑在木桌之上,审视着摊开放在桌上的舆图。

  在他的周围,还站着袁时中、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四将。

  为了一举能够击溃援剿明军,李岩几乎将所有的精锐都集中在邳州地方。

  王俊和李青山两人也同样居于帐内。

  王俊看起来有些忧心仲仲,毕竟这些时日从西面传来的消息可并不好。

  而李青山则是面无表情,双目低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山东的万民军在这两天已经完成了整编,番号旗帜都已经改易。

  对于李岩整编的要求王俊无疑是乐见其成,而李青山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形势如此,已经难以改变,既然多说无益那为什么要反对而降低观感。

  帐中众将都站在桌案的两侧。

  虽然刚刚在邳州赢取大胜,但是所有人的脸色都很凝重。

  因为,强敌仍在……

  “官兵攻陷徐州后,分为两部。”

  “一部由伪朝河南副总兵高谦统管,约有两万余人,这部明军留守徐州之后,只派遣一部分兵马北上夺取了小沛,而后便没有再有其他的动作。”

  李岩的眉头紧蹙,神色严峻。

  曾经的河南兵很孱弱,但是高谦所领的河南兵,可是陈望亲自练出来的新军。

  此前曲望铺一战,高谦领河南兵八千,对阵万民军将近两万,最终结果却是河南兵小胜一阵。

  领兵出击的罗泰和刘见义回报称,官兵阵势严谨,屡次冲锋皆不能打开缺口,而且铳炮犀利,进攻军兵因此死伤颇大。

  河南营兵在其训练之下早已是今非昔比。

  陈望会练兵,这并非是什么秘密,相反还是如今天下众人皆知的事情。

  汉中军的攻势凌厉无比。

  李岩清楚的知道难以挡住汉中军的攻势。

  但是他没有想到徐州仅仅只是守了五天,便被汉中军所攻取。

  而徐州城的陷落也是李岩完全没有想到的。

  侥幸撤离的徐州守军们汇报,汉中军的武备又得到了加强。

  徐州之所以沦陷,是直接被火炮轰塌了城垣,而后汉中军的步兵直接从缺口杀入城中。

  能够轰塌城垣的火炮,李岩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甚至连听都没有怎么听过。

  李岩知道朝廷有一种火炮,名叫红夷大炮,有大有小,威力极大。

  其中最大的红夷大炮据说甚至重达七千斤,仅炮弹就重二十三斤,射程可至四、五里远。

  如今他军中也有一些红夷大炮,但是那些都是小炮,只能打两三斤的炮子。

  炮弹打在城墙之上不过打碎一点城墙的砖块,对于城墙的主体根本造成不了多少的毁伤。

  能够轰塌城墙的红夷炮,恐怕打出来的炮子应当也在二十多斤上下。

  这是一个极坏的消息。

  汉中军本就武备犀利,甲坚刃利。

  前有装配着铳刺还不影响击发的火铳,还有那极具压迫的精锐甲骑。

  后有打的又准又快的步兵红夷火炮。

  现在又多了一个可有摧城陷寨的重型红夷炮。

  李岩心中突然感觉有些无力。

  明明麾下的势力越发壮大,明明麾下的兵马越发的众多,明明所控的疆域在不断的扩大,一切的事情都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

  但是为什么每一次汉中军的出现,都会导致局势急转直下。

  汉中军的每一次出现都比之前更强,汉中军实力的增长速度比他们似乎更快。

  无论怎么样去追赶,似乎都没有办法追上汉中军的脚步。

  李岩握紧了双拳,竭力的压制着心中那股不安的情绪。

  “南下官兵约有将近两万余众,为伪朝平贼将军陈望统管南下,宿州于十四日晚已经沦陷。”

  袁时中紧蹙着眉头,向着李岩陈述着变化的战局。

  “按照元帅此前指示,如今凤阳防务已由制将军李际遇全面接管。”

  李岩目视着舆图,听讲着局势的走向。

  原本南下袭扰南京的李际遇此时已经被他下令调回了凤阳。

  一开始在西线不设重防的原因,是因为防守也没有什么作用,陈望如今兵强马壮,所向无不披靡。

  但这是建立陈望合兵一处的情况之下。

  陈望麾下所领的汉中镇确实很强,麾下所控的兵马确实众多。

  但是这些兵马没有办法全部汇聚一处,这些力量也没有办法全部攥在一起。

  陈望现在直控的只有汉中镇四营、河南镇下九营,以及开封的八千社兵,差不多有将近五万的人马。

  分去要防守城池的,能够用于野战的差不多还有四万五千多人。

  陈望无论是带领这支兵马进攻徐州,还是进攻凤阳,他们都难以抵挡,这是事实。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陈望不分兵的情况之下。

  眼下徐州已失,宿州也已陷落,陈望分河南兵马守备徐州,分兵而进。

  如此凤阳便有可能能够守住了。

  陈望身为朝廷军将,处于体制之下,有大义的名义,可以借助朝廷的势力和渠道去发展。

  但是也因为如此,所以陈望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朝廷的限制。

  同理,若是陈望南下先取了凤阳,那么李岩便可以拿徐州去做文章了。

  徐州、凤阳这两座城池,可以失去一座,但是绝不能同时失去两座。

  “制将军李际遇回报,昨日晚间,官兵前锋马队已过固镇,往凤阳方向而来,预计十九日时,官兵大部将会进抵凤阳城外围。”

  “南下官兵马三步七,甲骑在前,锋锐在中,甲兵在后,骑兵约有有汉中镇营旗四面,河南镇营旗两面,约有半数以上官兵持海誓铳。”

  万民军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海誓铳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是什么秘密。

  李岩的目光也随着袁时中的汇报在舆图之上不断的游走,最终落在了凤阳之上。

  凤阳不仅是万民军在南直隶的重要据点之一,还是沟通英霍山区与南京的重要枢纽。

  虽说英霍山区有大半已经被陈永福带领兵马夺回,但还有不少的地方在革左五营旧部的控制之下。

  李岩目光深沉,陈望眼下的布置,明显是做好了准备。

  陈望让高谦领重兵守备徐州,就是为了防备他领兵西进,进攻徐州。

  他知道陈望心中想的是什么,而陈望很明显也知道他的心中在想什么。

  真正的兵征交战,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也没有那么多的奇招险棋。

  诚然在历史上很多的经典的战役,都是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但是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大部分战役,几乎都是堂堂正正之战。

  两军交锋毫无花哨,以正而合,强者胜,弱者亡。

  李岩站直了身躯,他抬起头,环视着帐中的诸将。

  棋盘之上陈望已经放下了棋子,如今白棋之势已成,在棋盘之上连成一条大龙,将他困于东南之地。

  时局至此情势如此。

  势压而来,唯有逆势而上,方能解除危局。

  李岩凝神静气,不再彷徨。

  从杞县的地牢中出来的那一天,他便已经不再是李信。

  这个世间如今只有李岩,再无李信。

  他要做一块磐石,一块任凭千磨万击都屹立不倒的磐石,怎么能够轻言放弃?!

  “自徐州至凤阳,有四百余里,官兵不可能沿路设防。”

  “我军有水师之利,转拨调运便捷无比。”

  李岩说有水师之利,听起来确实有些难以置信。

  万民军起义不过数年,大半的时间都在河南,之所以有水师还是因为李青山和王俊的缘故。

  这些新兴的水师,怎么可能对于朝廷多年蓄养的水师造成压制。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朝廷在南国水师,甚至连金玉其外都没有,连一个架子都没有,大部分的舟船都是旧船,甚至就是民船改造。

  上报的舟船完全都是存在于纸面的数据之上,现实之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舟船和水手。

  吃空饷喝兵血不仅仅是各地的营镇和卫所之中存在,在水师之中仍然存在。

  整个南国,唯一还算是有战斗力的水师,也就是两广福建地区的沿海水师了。

  但是随着郑芝龙的招安,整个东南沿海的海盗被剿灭的七七八八。

  两广福建地区的沿海水师能够获得的经费也直线下降,战力自然也是每况愈下。

  沿海水师如此不堪,内河的水师自然更加孱弱。

  而李青山麾下的梁山水师,大多都是经年的水匪,或者是经验丰富的渔民,就如同水浒传里的阮小二等人一般。

  在获取了大量的舟船之后,李青山麾下的梁山水师,反而成为了内河的霸主。

  邳州一战,南国好不容易调集而来的水师,也在水陆双重的打击而崩溃,许多的水师官兵也被万民军所吸纳。

  至此万民军水师的实力再度膨胀,横行内河。

  南国内河虽然还有一些水师,勉强可以一战。

  但是这些水师去全都集中在南京,南京的那些达官显贵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这支最后的水师前往平叛。

  毕竟一旦这支水师覆灭,那么南京就真的危险。

  他们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叛贼就算最终被剿灭又能如何?

  “官兵长于精,而我军则长于众。”

  李岩的目光从徐州和凤阳一线飞速的扫过。

  哪怕是经过了裁汰之后,如今万民军中可以调动的骑兵也是超过了三万人。

  这其中超过三分之二人都是旧革左五营之中的精骑和马队,其余则是山东、河南的各军之中选出来的骑术上佳者。

  不过骑兵是有三万,但是合格的战马却是严重缺乏。

  骑兵队伍之中很多战马其实都达不到标准,真上了战场遇到真正的骑兵,譬如遇到了汉中军镇下的近卫骑兵营。

  正面交锋只怕是一个回合,便会被击溃。

  想到这里,李岩心中也是有些无奈。

  要想获取优良的战马,可不是有钱就行。

  在南方根本没有办法大批量的获取战马。

  陈望麾下的汉中镇骑兵,所乘的战马都是从西北千挑万选来的高头大马,比之一般的战马要高大许多。

  陈望不仅有钱,还有权。

  正是权力使得陈望有专门的渠道能够获取战马。

  李岩平复了下思绪,继续说道。

  “汉中军的战力虽强,但是缺陷在于兵少。”

  “陈望所领的部众不过两万余人,其中骑兵只有六千左右,难以顾及整个战线。”

  “我军骑兵众多,可以从多线出击袭扰其补给后勤,以及沿途州县给予压力。”

  现在他们不仅有水师舟船的优势,还有骑兵数量的优势。

  虽然在正面战场没有办法取得优势,但是却可以四面出击以此牵制汉中军大量的精力。

  牵制的越多,汉中军能够投入正面战场的军力便越少。

  “袁时中。”

  “末将在!”

  “你领精骑两千,北上……”

  此前已经召开了几次的会议,这一次的会议是最后的总结。

  李岩没有再进行过多的解释,直截了当的下达了命令。

  随着一道一道的命令下道,帐中众将皆是得到了相应任务的令旗。

  王俊原本还忧心仲仲,但是随着李岩不断的下达军令,也是恢复了些许的精神。

  他领兵也已经是有些时日,自然能够看得出来李岩的指挥才能。

  数十万人的大军,在李岩的分配之下显得井井有条,这一次官兵的进剿,似乎也在其预料之中,显然是胸有成竹。

  李青山的目光闪烁,在点到他的名字之时,李青山也是如同其他人一般上前应令。

  只是并没有人注意到李青山的神色逐渐的低沉,似乎是在做出什么艰难的决断。

  “除去留守邳州兵马之后,余众全军,皆随我南下,入援凤阳!”

  李岩站起身来下达了最后一条命令,结束了这一场军议。

  一众将校轰然应命退出了中军帐内,而邳州大营也是随之而鼎沸。

  李岩站在帐中,目视着众将远去的背影。

  这一次的军议,他其实隐瞒了一件事。

  明廷众将之中,要说李岩最了解谁,那么必然便是陈望。

  打过了这么多次的交道,李岩很清楚陈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望此番举兵而来,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有必胜的把握。

  眼下他所有的布局,恐怕也都在陈望的预料之中。

  要想破局,唯有从他处着手!

  李岩再度抬了抬头,他的目光也随之越过了众将远去的背影,投向了更南的地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风起明末,风起明末最新章节,风起明末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