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恩斯特的前世,非洲就有一个东南非共同市场组织,全称为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秘书处设在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
而东非主导建立的这个区域组织依旧称为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原因,和如今非洲大陆的政治版图格局息息相关。
东非这个国家过于独特,本身占据了小半个非洲的面积,而且国土占据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
所以用东南非把东非外围的这些国家涵盖其中最合适。
不管东非共同市场,亦或者南非共同市场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就拿东非共同市场来说,先不提东非本身就是莱茵帝国在国际社会的传统称呼方法,体现不出国际性,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而且,从当下的非洲地理来看,狭义上的非洲东部基本位于东非境内,也只有印度洋的几个殖民地岛屿,南非殖民地东部,北非东部稍微和东非沾点边。
就比如埃及这个国家,他所处的位置可以称之为“东北非”,在非洲大陆的东北角,所以把埃及归纳为非洲东部是比较牵强的。
而且,从埃及的文化,历史和宗教属性上,世界范围也更喜欢把埃及归纳到北非这个大地理概念里,当然,这里的北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对应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个大概念,北非也可以看做沙漠或者阿拉伯教文化影响区域。
所以,为了能够把东非周边国家归纳到一个体系里,目前只有东南非共同市场这个概念最合适。
而事实上,前世的东南非共同市场就不仅局限于南非和东非国家,就比如利比亚这个典型的北非国家也是其成员国。
而在东非政府看来,东南非共同市场也只是一个初步尝试和过渡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未来,它完全有可能变成“非盟”,“非经合”等统合整个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强大国际组织。
而当前阶段,整个非洲大陆上欧美的殖民势力依旧比较强大,所以东非只能先搞“东南非共同市场”试试水。
随后,东非政府就该组织的框架和参与各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过,争议最多的还是意大利和比利时两国。
虽然说西班牙的地位比这两个国家更高,但是西属几内亚实在没有太大价值和存在感,以至于西班牙政府都不太重视。
通过一个月的讨论后,东南非共同市场组织才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经济合作组织,至少放在20世纪初来看,这种经济合作组织是具有进步性的。
该经济组织的总部,毫无疑问放在东非首都莱茵市,而开发银行和仲裁法院等一些功能性部门则设置在东非偏北的一些城市,方便成员国间的交通往来。
未来,随着该组织的成长和影响力扩大,可能会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向西北转移。
……
在东南非共同市场组织会议召开的时候,世界范围的经济走势,这个时候也出现了新的变动。
虽然,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因为一战结束,整体世界局势又重回到以和平发展为主流。
而在正常情况下,经历过一战后,战争刚刚结束时,应该迎来一波战后重建浪潮,从而刺激世界经济的复苏。
但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所以一直到1922年初,世界经济都处于萧条之中,没有好转的迹象。
但是,现在疫情结束了,加上整体世界和平的局势,以及欧洲战后重建工作重新开展,而东非和美国也要消化一战时的战利品。
所以在1922年中期,东非半死不活的经济终于看到了曙光,市场信心重新恢复,投资活动走出低潮,全国经济再次展现活力,这让东非政府松了一口气。
不过,相对于东非,北美和西欧地区的经济复苏过程来的更加迅猛。
而造成东非经济复苏反应慢于欧美的原因,则在于这个时期,东非的经济转型已经开展,在短时间内自然难以做出成绩。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1922年初,欧美各国的钢铁产业,不仅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开始向着更高的产能发起了冲击。
其中美国和德国的钢铁产量,在1921年末就已经重回巅峰,到了1922年初更是突飞猛进。
美国是因为一战中得到了更多世界市场,而德国则是因为战后重建工作创造出了大量的市场需求。
而欧美的情况自然也被东非政府看在眼里。
莱茵宫。
刚刚送走各国代表的弗里德里希皇储,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其他方面的工作,而关于当下的经济形势,也被恩斯特送到了弗里德里希皇储的面前。
恩斯特看着迅速成长,并且已经能够挑起大梁的的儿子,内心十分欣慰:“弗里德里希,这几个月你的表现很不错,政务工作处理的整体上差强人意,所以我还要给你加加担子,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这是近期的一份经济领域报告,你先拿过去看看,然后再说一说你的观点和意见。”
“是,父亲!”弗里德里希从恩斯特手中接过一份稍微有些厚度的资料,坐在椅子上就翻阅了起来。
通过这些资料,弗里德里希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这些数据虽然因为涉及到其他国家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太过准确,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而通过这些数据,再对比东非国内的经济数据,可以反映出一点,那就是东非的经济复苏过程是比欧美国家慢上一些的。
过了良久,弗里德里希终于把所有资料看完,而恩斯特则坐在一边耐心等待弗里德里希发言。
“父亲,通过这些统计部门的材料,可以看出来,现在世界经济整体上处于复苏阶段,自从战争结束到现在,长达将近两年的经济萧条总算是触底反弹。”
“不过,世界上不同地区因为各种因素的原因,经济走势可能也有些不同,就比如我国当下的经济增速稍逊于美国或者西欧。”
“世界上甚至有部分地区,经济陷入了不增反降的状态,不过整体上影响不大。”
恩斯特问道:“那你怎么看待东非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不及欧美地区,这个情况?”
弗里德里希胸有成竹的回答:“虽然国内经济发展预期,不及欧美各国,但我并不认为这完全是坏事。”
“因为我们东非现在正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高端和新兴产业的扶持上来,而这个过程是缓慢且难以出成绩的。”
“就比如在过去两年里,我国的钢铁产业为了进行产业生产和调整,关停和淘汰了部分效率低下或者生产设备陈旧的企业。”
“同时,对钢铁产业发展,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提高了钢铁产业的准入门槛,这就导致我国钢铁产量不增反降,更是在增速上不及美国和德国等重要钢铁生产大国。”
自从1910年以后,东非钢铁产业的格局就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过去完全由东非政府垄断,转变为允许私人投资和建设钢铁企业。
不过,因为开放市场初期,东非国民普遍收入水平较低,民间资本薄弱的原因,这使得私人钢铁企业普遍以技术含量低,规模普遍比较小的小钢铁企业为主。
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私人钢铁企业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兼并,到1920年为止,已经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钢铁生产企业,虽然依旧无法和东非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对比,但是和一些地方企业对比,丝毫不落下风。
而民营钢铁企业也是助推东非钢铁产量在一战期间,迅速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他们当时普遍规模不大,但是奈何数量众多,所以集中在一起,整体产量足以对东非全国钢铁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实际上,在一战时期,东非的民营钢铁企业经过数年野蛮生长,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甚至接盘了一些经营状况不善的地方钢铁产业企业。
等到一战彻底结束时,东非钢铁产业国民占比已经达到接近六四开的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那些东非大型钢铁国有企业,产能过于惊人,单个钢铁企业就能达到动辄十万,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钢铁产能,这种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投入巨大,也只有东非政府才有能力进行投资。
而到了五五规划期间,东非钢铁领域发展受到政策影响,转向高质量发展后,相关法律,措施的出台,提高钢铁产业企业门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
这毫无疑问会压制东非钢铁产业的短期发展,比如一些钢铁厂可能因为设备情况,经营状况,相关措施等不利因素,而无法通过政府审核,所以停工停产,甚至可能直接倒闭。
这样一来,整体的钢铁产能自然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反而在前期出现大幅度下降情况。
弗里德里希就针对这一点说道:“就目前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全世界钢铁产能在这几年,处在一个爆发期。”
“欧洲各国钢铁生产恢复,帝国和美国等国家钢铁产能在一战期间的野蛮生长,甚至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也投资建设了不少钢铁生产企业。”
“所以这些年全世界的钢铁产量和战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但是这种增长同样也是不健康的。”
“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国际钢铁价格持续下降,部分钢铁企业甚至亏本运作,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但是,除了我们东非以外,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钢铁生产企业,依旧因为市场惯性或者其他因素,而毫无顾忌的扩大产能,这就容易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生产的越多,钢铁价格越低,最终甚至会引发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钢铁企业大量倒闭。”
“尤其是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出于政治,国防等方面考虑,无限制扩大钢铁生产,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可能受到反噬也更加严重。”
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钢铁生产企业,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肯定不如东非这种工业国,但是他们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又不得不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这就很容易造成空有产能,但是总体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无法同国际市场竞争的局面。
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适得其反,当然,对于这一点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毕竟钢铁企业发展本来就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像东非这些工业国,钢铁产业发展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当初,东非的钢铁产业和现在落后国家和地区钢铁产业面临的问题没有太大区别。
而东非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闭关锁国,自产自销,通过闭关锁国,保护本国市场,避免了当时孱弱的东非钢铁产业被国外钢铁巨头们扼杀在摇篮里。
而自产自销,是建立在保护本国市场这个基础上的,除此外,东非上个世纪大规模推行基础设施建设,也创造了大量市场需求,从而对本国钢铁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东非可以使用这些办法,不代表其他国家就能办的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如今世界上的落后国家和地区,甚至连自主发展的权利都没有。
就比如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能否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完全是伦敦一句话的事,印度人没有决定本国产业发展的自主权利。
所以,对于部分国家来说,他们想要发展本国工业,那前提是能够独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东非虽然是由殖民地发展起来的国家,但是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一直都是独立自主的,东非的殖民时代,根本就没有宗主国存在,而是莱茵皇室,也就是当时黑兴根王室推行的殖民活动,而莱茵皇室又一直把东非作为发展的大本营。
弗里德里希说道:“所以在如今世界钢铁产业盲目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东非进行钢铁产业升级和转型,确实在短期内压制了产量的增加,但是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本国钢铁产业的发展。”
一旦东非的钢铁产业升级和转型完成,到那时,生产效率更高,综合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优的东非钢铁产业才更有竞争力,同时对抗市场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更强。
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时间,尤其是东非五五规划相对于其他五年计划,受到疫情影响而被推迟的情况下,估计钢铁产业彻底升级转型完毕,要等到1924年以后。
而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里,欧美各国的钢铁产能应该依旧会处在大规模上升状态,反映在其他工业生产领域,同样是这个道理。
所以弗里德里希总结道:“我们既然知道自己所走的道理是正确的,就更应该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对于一些流言蜚语,等时间一到自然不攻而破,而且情况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现在东非经济复苏虽然速度慢于西欧和北美,但是也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这意味着一些小问题不会影响到全国大局的发展。”
而东非主导建立的这个区域组织依旧称为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原因,和如今非洲大陆的政治版图格局息息相关。
东非这个国家过于独特,本身占据了小半个非洲的面积,而且国土占据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
所以用东南非把东非外围的这些国家涵盖其中最合适。
不管东非共同市场,亦或者南非共同市场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就拿东非共同市场来说,先不提东非本身就是莱茵帝国在国际社会的传统称呼方法,体现不出国际性,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而且,从当下的非洲地理来看,狭义上的非洲东部基本位于东非境内,也只有印度洋的几个殖民地岛屿,南非殖民地东部,北非东部稍微和东非沾点边。
就比如埃及这个国家,他所处的位置可以称之为“东北非”,在非洲大陆的东北角,所以把埃及归纳为非洲东部是比较牵强的。
而且,从埃及的文化,历史和宗教属性上,世界范围也更喜欢把埃及归纳到北非这个大地理概念里,当然,这里的北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对应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个大概念,北非也可以看做沙漠或者阿拉伯教文化影响区域。
所以,为了能够把东非周边国家归纳到一个体系里,目前只有东南非共同市场这个概念最合适。
而事实上,前世的东南非共同市场就不仅局限于南非和东非国家,就比如利比亚这个典型的北非国家也是其成员国。
而在东非政府看来,东南非共同市场也只是一个初步尝试和过渡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未来,它完全有可能变成“非盟”,“非经合”等统合整个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强大国际组织。
而当前阶段,整个非洲大陆上欧美的殖民势力依旧比较强大,所以东非只能先搞“东南非共同市场”试试水。
随后,东非政府就该组织的框架和参与各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过,争议最多的还是意大利和比利时两国。
虽然说西班牙的地位比这两个国家更高,但是西属几内亚实在没有太大价值和存在感,以至于西班牙政府都不太重视。
通过一个月的讨论后,东南非共同市场组织才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经济合作组织,至少放在20世纪初来看,这种经济合作组织是具有进步性的。
该经济组织的总部,毫无疑问放在东非首都莱茵市,而开发银行和仲裁法院等一些功能性部门则设置在东非偏北的一些城市,方便成员国间的交通往来。
未来,随着该组织的成长和影响力扩大,可能会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向西北转移。
……
在东南非共同市场组织会议召开的时候,世界范围的经济走势,这个时候也出现了新的变动。
虽然,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因为一战结束,整体世界局势又重回到以和平发展为主流。
而在正常情况下,经历过一战后,战争刚刚结束时,应该迎来一波战后重建浪潮,从而刺激世界经济的复苏。
但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所以一直到1922年初,世界经济都处于萧条之中,没有好转的迹象。
但是,现在疫情结束了,加上整体世界和平的局势,以及欧洲战后重建工作重新开展,而东非和美国也要消化一战时的战利品。
所以在1922年中期,东非半死不活的经济终于看到了曙光,市场信心重新恢复,投资活动走出低潮,全国经济再次展现活力,这让东非政府松了一口气。
不过,相对于东非,北美和西欧地区的经济复苏过程来的更加迅猛。
而造成东非经济复苏反应慢于欧美的原因,则在于这个时期,东非的经济转型已经开展,在短时间内自然难以做出成绩。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1922年初,欧美各国的钢铁产业,不仅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开始向着更高的产能发起了冲击。
其中美国和德国的钢铁产量,在1921年末就已经重回巅峰,到了1922年初更是突飞猛进。
美国是因为一战中得到了更多世界市场,而德国则是因为战后重建工作创造出了大量的市场需求。
而欧美的情况自然也被东非政府看在眼里。
莱茵宫。
刚刚送走各国代表的弗里德里希皇储,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其他方面的工作,而关于当下的经济形势,也被恩斯特送到了弗里德里希皇储的面前。
恩斯特看着迅速成长,并且已经能够挑起大梁的的儿子,内心十分欣慰:“弗里德里希,这几个月你的表现很不错,政务工作处理的整体上差强人意,所以我还要给你加加担子,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这是近期的一份经济领域报告,你先拿过去看看,然后再说一说你的观点和意见。”
“是,父亲!”弗里德里希从恩斯特手中接过一份稍微有些厚度的资料,坐在椅子上就翻阅了起来。
通过这些资料,弗里德里希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这些数据虽然因为涉及到其他国家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太过准确,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而通过这些数据,再对比东非国内的经济数据,可以反映出一点,那就是东非的经济复苏过程是比欧美国家慢上一些的。
过了良久,弗里德里希终于把所有资料看完,而恩斯特则坐在一边耐心等待弗里德里希发言。
“父亲,通过这些统计部门的材料,可以看出来,现在世界经济整体上处于复苏阶段,自从战争结束到现在,长达将近两年的经济萧条总算是触底反弹。”
“不过,世界上不同地区因为各种因素的原因,经济走势可能也有些不同,就比如我国当下的经济增速稍逊于美国或者西欧。”
“世界上甚至有部分地区,经济陷入了不增反降的状态,不过整体上影响不大。”
恩斯特问道:“那你怎么看待东非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不及欧美地区,这个情况?”
弗里德里希胸有成竹的回答:“虽然国内经济发展预期,不及欧美各国,但我并不认为这完全是坏事。”
“因为我们东非现在正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高端和新兴产业的扶持上来,而这个过程是缓慢且难以出成绩的。”
“就比如在过去两年里,我国的钢铁产业为了进行产业生产和调整,关停和淘汰了部分效率低下或者生产设备陈旧的企业。”
“同时,对钢铁产业发展,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提高了钢铁产业的准入门槛,这就导致我国钢铁产量不增反降,更是在增速上不及美国和德国等重要钢铁生产大国。”
自从1910年以后,东非钢铁产业的格局就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过去完全由东非政府垄断,转变为允许私人投资和建设钢铁企业。
不过,因为开放市场初期,东非国民普遍收入水平较低,民间资本薄弱的原因,这使得私人钢铁企业普遍以技术含量低,规模普遍比较小的小钢铁企业为主。
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私人钢铁企业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兼并,到1920年为止,已经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钢铁生产企业,虽然依旧无法和东非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对比,但是和一些地方企业对比,丝毫不落下风。
而民营钢铁企业也是助推东非钢铁产量在一战期间,迅速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他们当时普遍规模不大,但是奈何数量众多,所以集中在一起,整体产量足以对东非全国钢铁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实际上,在一战时期,东非的民营钢铁企业经过数年野蛮生长,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甚至接盘了一些经营状况不善的地方钢铁产业企业。
等到一战彻底结束时,东非钢铁产业国民占比已经达到接近六四开的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那些东非大型钢铁国有企业,产能过于惊人,单个钢铁企业就能达到动辄十万,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钢铁产能,这种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投入巨大,也只有东非政府才有能力进行投资。
而到了五五规划期间,东非钢铁领域发展受到政策影响,转向高质量发展后,相关法律,措施的出台,提高钢铁产业企业门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
这毫无疑问会压制东非钢铁产业的短期发展,比如一些钢铁厂可能因为设备情况,经营状况,相关措施等不利因素,而无法通过政府审核,所以停工停产,甚至可能直接倒闭。
这样一来,整体的钢铁产能自然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反而在前期出现大幅度下降情况。
弗里德里希就针对这一点说道:“就目前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全世界钢铁产能在这几年,处在一个爆发期。”
“欧洲各国钢铁生产恢复,帝国和美国等国家钢铁产能在一战期间的野蛮生长,甚至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也投资建设了不少钢铁生产企业。”
“所以这些年全世界的钢铁产量和战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但是这种增长同样也是不健康的。”
“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国际钢铁价格持续下降,部分钢铁企业甚至亏本运作,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但是,除了我们东非以外,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钢铁生产企业,依旧因为市场惯性或者其他因素,而毫无顾忌的扩大产能,这就容易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生产的越多,钢铁价格越低,最终甚至会引发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钢铁企业大量倒闭。”
“尤其是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出于政治,国防等方面考虑,无限制扩大钢铁生产,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可能受到反噬也更加严重。”
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钢铁生产企业,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肯定不如东非这种工业国,但是他们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又不得不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这就很容易造成空有产能,但是总体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无法同国际市场竞争的局面。
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适得其反,当然,对于这一点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毕竟钢铁企业发展本来就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像东非这些工业国,钢铁产业发展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当初,东非的钢铁产业和现在落后国家和地区钢铁产业面临的问题没有太大区别。
而东非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闭关锁国,自产自销,通过闭关锁国,保护本国市场,避免了当时孱弱的东非钢铁产业被国外钢铁巨头们扼杀在摇篮里。
而自产自销,是建立在保护本国市场这个基础上的,除此外,东非上个世纪大规模推行基础设施建设,也创造了大量市场需求,从而对本国钢铁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东非可以使用这些办法,不代表其他国家就能办的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如今世界上的落后国家和地区,甚至连自主发展的权利都没有。
就比如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能否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完全是伦敦一句话的事,印度人没有决定本国产业发展的自主权利。
所以,对于部分国家来说,他们想要发展本国工业,那前提是能够独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东非虽然是由殖民地发展起来的国家,但是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一直都是独立自主的,东非的殖民时代,根本就没有宗主国存在,而是莱茵皇室,也就是当时黑兴根王室推行的殖民活动,而莱茵皇室又一直把东非作为发展的大本营。
弗里德里希说道:“所以在如今世界钢铁产业盲目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东非进行钢铁产业升级和转型,确实在短期内压制了产量的增加,但是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本国钢铁产业的发展。”
一旦东非的钢铁产业升级和转型完成,到那时,生产效率更高,综合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优的东非钢铁产业才更有竞争力,同时对抗市场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更强。
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时间,尤其是东非五五规划相对于其他五年计划,受到疫情影响而被推迟的情况下,估计钢铁产业彻底升级转型完毕,要等到1924年以后。
而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里,欧美各国的钢铁产能应该依旧会处在大规模上升状态,反映在其他工业生产领域,同样是这个道理。
所以弗里德里希总结道:“我们既然知道自己所走的道理是正确的,就更应该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对于一些流言蜚语,等时间一到自然不攻而破,而且情况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现在东非经济复苏虽然速度慢于西欧和北美,但是也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这意味着一些小问题不会影响到全国大局的发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