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基特韦市这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行为,恩斯特是支持,当然,恩斯特本身看好影视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原因。
这几年,东非对于影视业的布局早就已经展开,只要掌握了主流平台,那基本上就万事大吉了,别说东非国内在国外,东非政府和莱茵皇室这些年也控制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媒体喉舌。
而且,东非作为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国家,不需要像后世那些后发国家一样,为了经济发展,必须容忍美国这个全球宗主渗透本国的文化和舆论产业。
英国作为当前的世界霸主,控制力和制度建设,远达不到前世美国的层次,而且英国已经失去了更进一步的机会,现在只能尽可能保全自身利益,维持和保留过去自己所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体系和规则。
除非英国再搞一次产业革命脱胎换骨,或者说把首都迁往印度,但即便这样,英国想重回巅峰,难度也很大,别的不说,印度虽然体量可观,但是现在印度洋已经不是过去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今东非有能力遏制印度的发展。
如果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东非凭什么自称印度洋地区国际事务的领导者和大国。
就目前情况来说,东非在印度洋一家独大,基本上已经是国际共识,甚至未来东非有可能在南大西洋实现区域霸权也有很大概率。
而这就是东非的地缘优势,除非巴西或者印度,阿根廷这种三流国家能够崛起,但前世的事实证明,这几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发展也就是中规中矩水平,远远称不上好学生,更别说做东非这种优等生了。
这并非东非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国际社会对于近五十多年来,东非发展成绩的认同。
从一介不起眼的东非殖民地,成长为非洲大陆上的第一强国,并且挤进世界顶尖强国行列,东非的成功甚至比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同为后起之秀的国家更引人关注。
而这也让国际社会上不知从何时开始,出现了所谓的“东非经验”,极少部分野心家希望复刻东非的成功经验,这倒是让一些殖民地地区变得鸡飞狗跳。
不过,目前成功的也就东非和南德意志王国,曾经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也算半个,毕竟在他去世前,比属刚果可完全是他的私人领地。
直到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后,比利时政府才正式接管比属刚果。
这其中的区别很大,以前比属刚果作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所以利奥波德二世可以在比属刚果胡作非为,而比利时政府至少利奥波德二世本人要更有人性一点,但也不多。
不过,最近几年比属刚果也开始出现了尾大不掉的情况,这一点倒是让现在的比利时政府十分头疼。
……
1922年2月12日。
比属刚果殖民地,黑角市。
受到一战的影响,黑角市比一战前相比变得更加繁荣,丝毫不逊色于比利时本土的任何城市。
就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遭受了一战洗礼后,到目前为止才刚刚清理完战争遗留的废墟。
而黑角市作为比属刚果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同时又有比属刚果殖民地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地位加持,这让黑角在比属刚果的政治地位地位,堪比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本土第一大港口城市安特卫普之和。
在政治上,作为殖民地,比属刚果的政治中心自然和其他殖民地一样,是被放在沿海的,这有利于宗主国的控制。
而经济上,比属刚果殖民地吃了一大笔战争红利,成为了一战期间比利时国内资本的避风港,大量比利时国内资本涌入黑角市等比属刚果殖民地。
最后则是移民大量涌入,在战争期间,大批比利时人移民到比属刚果。
这使得在一战的五年时间里,比属刚果殖民地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截止到1922年,单单是黑角市人口就突破了七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为了逃避战火而移民比属刚果的比利时人,而整个比属刚果的人口也突破了一百三十万。
这其实也好理解,比利时虽然是欧洲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但是人口密度却高的惊人,弹丸之地的比利时本土总人口超过了七百万。
而在一战期间,比利时又是两大阵营反复拉扯的前线,战争打的尤为激烈,这就导致了比利时大量人口外流,而作为本国海外领土的比属刚果殖民地,也就成为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得益于本世纪初,比属刚果殖民地的高速发展,所以在迎来本土殖民潮前,比属刚果殖民地在比利时人心中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跑到比属刚果殖民地躲避战火,就算比属刚果殖民地情况和想象中不一样,旁边还有东非这个备选项。
20世纪初的东非,早就摆脱了蛮荒之地的刻板印象,毕竟能够成为世界顶级强国之一,东非本土怎么可能差的了太多。
而且,很多比利时人并非对比属刚果的情况完全一无所知,作为比利时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有不少比利时企业和人员,是经常往返于比利时和刚果殖民地之间的。
在战争期间,就有不少比利时航运公司做起了移民生意,而这些航运公司本来就是战前比属刚果殖民地和本土联系和贸易的主要沟通桥梁。
他们对于比属刚果殖民地的发展情况也更加了解,而这些航运公司的员工,自然基本上也是本国人,所以为了家人的安全着想,他们也愿意多准备几条船票。
相对于移民比属刚果殖民地的比利时普通人,比利时本土的企业更是在一战期间大量涌入比属刚果殖民地。
比属刚果殖民地再怎么说也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比本土面积大的多,而且资源也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不会受到战争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利时钢铁企业在战争期间,大量迁往比属刚果殖民地。
一方面,比属刚果殖民地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比利时本就是欧洲钢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在战前,比利时的不少钢铁企业就已经提前布局比属刚果殖民地。
毕竟20世纪初,钢铁产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技术革新,铁矿对钢铁产业影响的权重超过了煤矿。
一战大大加快了比利时本土钢铁产业的转移速度。
另一方面,比属刚果殖民地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其所面临的市场也是很不错的,除了贴近东非这个大国市场以外,比属刚果殖民地的钢铁同时有利于出口到西非,南美等国家。
而最后一点,则在于刚果殖民地的人力成本是低于本土的,毕竟比利时本土所处的西北欧地区,本身就是世界上人力成本最高的区域之一。
所以,产业转移到刚果,对于比利时本土企业来说,本身就具有诸多有利因素,而且作为本国殖民地,他们到刚果发展也不需要担心被吃干抹净。
所以,随着大量人口和企业的迁入,黑角市在一战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比属刚果殖民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甚至超过了殖民地所应有的水平。
毕竟,大部分时候,殖民地都是贫穷落后的象征,虽然英国的加拿大殖民地工业和经济就挺发达,但是加拿大发展了上百年时间,且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根本就不是比属刚果殖民地所能媲美的。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还是得益于比利时人的选择没有英国人多,毕竟比利时仅有刚果这一块殖民地。
而比利时虽然是欧洲小国,但是就经济而言,放在20世纪初,却是实打实的大国,所以比利时对本国唯一殖民地的经济外溢和产业转移也是十分夸张的。
而再配合上一战的影响,很多移民到刚果殖民地的比利时,甚至已经乐不思蜀。
“特雷登,你们一家不打算回本土了么?”黑角市的街头,迪斯特碰到老熟人特雷登后问道。
特雷登一家是1917年移民比属刚果殖民地的,如今是他们一家在比属刚果的第五个年头。
而迪斯特原本就是特雷登的老乡,他们在比利时本土的时候就认识。
“原来是你啊!迪斯特,最近一段时间不见,你憔悴了不少。”
迪斯特说道:“那是自然,如今疫情才彻底结束不久,经济又不景气,我当然感觉烦躁,所以精神一直不好。”
比属刚果殖民地也受到了疫情和经济萧条的影响,毕竟在战后,比利时重归和平,不少人选择返回本土,这让比属刚果和本土的之间的航运又迎来一场小高峰,而人员往来增加,这自然就导致瘟疫的快速传播。
比利时本土可是紧挨着当时瘟疫重灾区的法国,当然,彼时的比利时同样是瘟疫的重灾区,而很多跑船的水手,就把欧洲流感带到了比属刚果。
这着实让一些已经打定主意定居比属刚果的比利时人心里怒骂,毕竟从他们视角里,病毒是从本土传播过来的。
特雷登就说道:“确实如此,好不容易才在刚果安定下来,就受到疫情和经济萧条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确实不是好消息。”
“那你们一家不打算重回比利时了么?”迪斯特问道。
特雷登说道:“你从哪里听说我有回比利时的打算?船票可不便宜,我们家可不想花那笔冤枉钱,而且现在刚果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回到比利时那个伤心之地,说不定我们原来的家,现在已经是一片瓦砾了。”
迪斯特揭短说道:“这还不是你当初来比属刚果的时候,自己说的战后要回到比利时。”
当年,特雷登确实说过这种话,毕竟正常情况下,谁没事愿意跑到殖民地待着啊!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说那话的时候,特雷登对刚果殖民地的印象是贫穷,落后,只能作为临时落脚点,战后特雷登还要带着家人回到纸醉金迷,经济发达的比利时。
但是,真到了黑角市后,特雷登发现,他曾经的想法是错误的,刚果殖民地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落后,反而比较繁荣,就算和本土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初到黑角市的特雷登依旧对比利时念念不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雷登终究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谁也想不到战争又持续了两年时间,而等到战争结束,一场瘟疫又席卷而来。
刚果虽然也受到了瘟疫的影响,可和比利时本土相比较而言,那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除此外,在刚果的这几年时间,特雷登和家人,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如果重回本土,工作,房子都是问题,所以现在的特雷登已经完全是一个刚果人了。
特雷登对迪斯特说道:“本土的情况,你我都清楚,虽然刚果情况不好,本土只会更差,而且我私下认为,未来本土还有遭受战争的风险,毕竟世界大战只是停手而已,比利时所处的位置太过危险,远不如刚果安全。”
“比利时夹在英国,法国和德国之间,而这三个国家的关系错综复杂,行事又极端霸道,比利时又是一块肥肉,所以战争的风险太大,而历史上也是如此。”
“再反观刚果,周边只有东非一个邻国,只要东非不侵略这里,刚果就十分安全,而且就算东非真对刚果有想法,那战争烈度肯定也比欧洲小的多。”
特雷登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东非真入侵刚果的话,那刚果大概率会直接投降,在欧洲比利时还可以在夹缝中生存,而刚果在非洲根本就没得选,只能完全倒向东非。
特雷登接着说道:“而且,刚果的机会也比本土要多,经济发展不比本土差,这个时候回到本土,就意味要重新开始,除非我脑子有问题,才会选择前者,在刚果待着就挺舒服。”
这话倒是引起了迪斯特的共鸣,他说道:“确实如此,实际上,刚果在经济水平上,除了体量暂时比不过本土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不差。”
这是很正常的事,比利时本土人口超过七百万,而刚果只有一百多万,比利时本土人口是刚果的六倍,更何况刚果只是比利时的殖民地。
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比利时普通人在比属刚果的生活质量,就是比本土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比属刚果殖民地能给他们提供本土无法做到的安全感,所以有不少人选择在此定居。
这几年,东非对于影视业的布局早就已经展开,只要掌握了主流平台,那基本上就万事大吉了,别说东非国内在国外,东非政府和莱茵皇室这些年也控制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媒体喉舌。
而且,东非作为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国家,不需要像后世那些后发国家一样,为了经济发展,必须容忍美国这个全球宗主渗透本国的文化和舆论产业。
英国作为当前的世界霸主,控制力和制度建设,远达不到前世美国的层次,而且英国已经失去了更进一步的机会,现在只能尽可能保全自身利益,维持和保留过去自己所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体系和规则。
除非英国再搞一次产业革命脱胎换骨,或者说把首都迁往印度,但即便这样,英国想重回巅峰,难度也很大,别的不说,印度虽然体量可观,但是现在印度洋已经不是过去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今东非有能力遏制印度的发展。
如果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东非凭什么自称印度洋地区国际事务的领导者和大国。
就目前情况来说,东非在印度洋一家独大,基本上已经是国际共识,甚至未来东非有可能在南大西洋实现区域霸权也有很大概率。
而这就是东非的地缘优势,除非巴西或者印度,阿根廷这种三流国家能够崛起,但前世的事实证明,这几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发展也就是中规中矩水平,远远称不上好学生,更别说做东非这种优等生了。
这并非东非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国际社会对于近五十多年来,东非发展成绩的认同。
从一介不起眼的东非殖民地,成长为非洲大陆上的第一强国,并且挤进世界顶尖强国行列,东非的成功甚至比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同为后起之秀的国家更引人关注。
而这也让国际社会上不知从何时开始,出现了所谓的“东非经验”,极少部分野心家希望复刻东非的成功经验,这倒是让一些殖民地地区变得鸡飞狗跳。
不过,目前成功的也就东非和南德意志王国,曾经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也算半个,毕竟在他去世前,比属刚果可完全是他的私人领地。
直到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后,比利时政府才正式接管比属刚果。
这其中的区别很大,以前比属刚果作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所以利奥波德二世可以在比属刚果胡作非为,而比利时政府至少利奥波德二世本人要更有人性一点,但也不多。
不过,最近几年比属刚果也开始出现了尾大不掉的情况,这一点倒是让现在的比利时政府十分头疼。
……
1922年2月12日。
比属刚果殖民地,黑角市。
受到一战的影响,黑角市比一战前相比变得更加繁荣,丝毫不逊色于比利时本土的任何城市。
就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遭受了一战洗礼后,到目前为止才刚刚清理完战争遗留的废墟。
而黑角市作为比属刚果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同时又有比属刚果殖民地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地位加持,这让黑角在比属刚果的政治地位地位,堪比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本土第一大港口城市安特卫普之和。
在政治上,作为殖民地,比属刚果的政治中心自然和其他殖民地一样,是被放在沿海的,这有利于宗主国的控制。
而经济上,比属刚果殖民地吃了一大笔战争红利,成为了一战期间比利时国内资本的避风港,大量比利时国内资本涌入黑角市等比属刚果殖民地。
最后则是移民大量涌入,在战争期间,大批比利时人移民到比属刚果。
这使得在一战的五年时间里,比属刚果殖民地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截止到1922年,单单是黑角市人口就突破了七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为了逃避战火而移民比属刚果的比利时人,而整个比属刚果的人口也突破了一百三十万。
这其实也好理解,比利时虽然是欧洲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但是人口密度却高的惊人,弹丸之地的比利时本土总人口超过了七百万。
而在一战期间,比利时又是两大阵营反复拉扯的前线,战争打的尤为激烈,这就导致了比利时大量人口外流,而作为本国海外领土的比属刚果殖民地,也就成为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得益于本世纪初,比属刚果殖民地的高速发展,所以在迎来本土殖民潮前,比属刚果殖民地在比利时人心中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跑到比属刚果殖民地躲避战火,就算比属刚果殖民地情况和想象中不一样,旁边还有东非这个备选项。
20世纪初的东非,早就摆脱了蛮荒之地的刻板印象,毕竟能够成为世界顶级强国之一,东非本土怎么可能差的了太多。
而且,很多比利时人并非对比属刚果的情况完全一无所知,作为比利时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有不少比利时企业和人员,是经常往返于比利时和刚果殖民地之间的。
在战争期间,就有不少比利时航运公司做起了移民生意,而这些航运公司本来就是战前比属刚果殖民地和本土联系和贸易的主要沟通桥梁。
他们对于比属刚果殖民地的发展情况也更加了解,而这些航运公司的员工,自然基本上也是本国人,所以为了家人的安全着想,他们也愿意多准备几条船票。
相对于移民比属刚果殖民地的比利时普通人,比利时本土的企业更是在一战期间大量涌入比属刚果殖民地。
比属刚果殖民地再怎么说也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比本土面积大的多,而且资源也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不会受到战争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利时钢铁企业在战争期间,大量迁往比属刚果殖民地。
一方面,比属刚果殖民地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比利时本就是欧洲钢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在战前,比利时的不少钢铁企业就已经提前布局比属刚果殖民地。
毕竟20世纪初,钢铁产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技术革新,铁矿对钢铁产业影响的权重超过了煤矿。
一战大大加快了比利时本土钢铁产业的转移速度。
另一方面,比属刚果殖民地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其所面临的市场也是很不错的,除了贴近东非这个大国市场以外,比属刚果殖民地的钢铁同时有利于出口到西非,南美等国家。
而最后一点,则在于刚果殖民地的人力成本是低于本土的,毕竟比利时本土所处的西北欧地区,本身就是世界上人力成本最高的区域之一。
所以,产业转移到刚果,对于比利时本土企业来说,本身就具有诸多有利因素,而且作为本国殖民地,他们到刚果发展也不需要担心被吃干抹净。
所以,随着大量人口和企业的迁入,黑角市在一战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比属刚果殖民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甚至超过了殖民地所应有的水平。
毕竟,大部分时候,殖民地都是贫穷落后的象征,虽然英国的加拿大殖民地工业和经济就挺发达,但是加拿大发展了上百年时间,且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根本就不是比属刚果殖民地所能媲美的。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还是得益于比利时人的选择没有英国人多,毕竟比利时仅有刚果这一块殖民地。
而比利时虽然是欧洲小国,但是就经济而言,放在20世纪初,却是实打实的大国,所以比利时对本国唯一殖民地的经济外溢和产业转移也是十分夸张的。
而再配合上一战的影响,很多移民到刚果殖民地的比利时,甚至已经乐不思蜀。
“特雷登,你们一家不打算回本土了么?”黑角市的街头,迪斯特碰到老熟人特雷登后问道。
特雷登一家是1917年移民比属刚果殖民地的,如今是他们一家在比属刚果的第五个年头。
而迪斯特原本就是特雷登的老乡,他们在比利时本土的时候就认识。
“原来是你啊!迪斯特,最近一段时间不见,你憔悴了不少。”
迪斯特说道:“那是自然,如今疫情才彻底结束不久,经济又不景气,我当然感觉烦躁,所以精神一直不好。”
比属刚果殖民地也受到了疫情和经济萧条的影响,毕竟在战后,比利时重归和平,不少人选择返回本土,这让比属刚果和本土的之间的航运又迎来一场小高峰,而人员往来增加,这自然就导致瘟疫的快速传播。
比利时本土可是紧挨着当时瘟疫重灾区的法国,当然,彼时的比利时同样是瘟疫的重灾区,而很多跑船的水手,就把欧洲流感带到了比属刚果。
这着实让一些已经打定主意定居比属刚果的比利时人心里怒骂,毕竟从他们视角里,病毒是从本土传播过来的。
特雷登就说道:“确实如此,好不容易才在刚果安定下来,就受到疫情和经济萧条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确实不是好消息。”
“那你们一家不打算重回比利时了么?”迪斯特问道。
特雷登说道:“你从哪里听说我有回比利时的打算?船票可不便宜,我们家可不想花那笔冤枉钱,而且现在刚果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回到比利时那个伤心之地,说不定我们原来的家,现在已经是一片瓦砾了。”
迪斯特揭短说道:“这还不是你当初来比属刚果的时候,自己说的战后要回到比利时。”
当年,特雷登确实说过这种话,毕竟正常情况下,谁没事愿意跑到殖民地待着啊!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说那话的时候,特雷登对刚果殖民地的印象是贫穷,落后,只能作为临时落脚点,战后特雷登还要带着家人回到纸醉金迷,经济发达的比利时。
但是,真到了黑角市后,特雷登发现,他曾经的想法是错误的,刚果殖民地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落后,反而比较繁荣,就算和本土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初到黑角市的特雷登依旧对比利时念念不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雷登终究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谁也想不到战争又持续了两年时间,而等到战争结束,一场瘟疫又席卷而来。
刚果虽然也受到了瘟疫的影响,可和比利时本土相比较而言,那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除此外,在刚果的这几年时间,特雷登和家人,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如果重回本土,工作,房子都是问题,所以现在的特雷登已经完全是一个刚果人了。
特雷登对迪斯特说道:“本土的情况,你我都清楚,虽然刚果情况不好,本土只会更差,而且我私下认为,未来本土还有遭受战争的风险,毕竟世界大战只是停手而已,比利时所处的位置太过危险,远不如刚果安全。”
“比利时夹在英国,法国和德国之间,而这三个国家的关系错综复杂,行事又极端霸道,比利时又是一块肥肉,所以战争的风险太大,而历史上也是如此。”
“再反观刚果,周边只有东非一个邻国,只要东非不侵略这里,刚果就十分安全,而且就算东非真对刚果有想法,那战争烈度肯定也比欧洲小的多。”
特雷登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东非真入侵刚果的话,那刚果大概率会直接投降,在欧洲比利时还可以在夹缝中生存,而刚果在非洲根本就没得选,只能完全倒向东非。
特雷登接着说道:“而且,刚果的机会也比本土要多,经济发展不比本土差,这个时候回到本土,就意味要重新开始,除非我脑子有问题,才会选择前者,在刚果待着就挺舒服。”
这话倒是引起了迪斯特的共鸣,他说道:“确实如此,实际上,刚果在经济水平上,除了体量暂时比不过本土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不差。”
这是很正常的事,比利时本土人口超过七百万,而刚果只有一百多万,比利时本土人口是刚果的六倍,更何况刚果只是比利时的殖民地。
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比利时普通人在比属刚果的生活质量,就是比本土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比属刚果殖民地能给他们提供本土无法做到的安全感,所以有不少人选择在此定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