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非和波斯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东非第三舰队顺势开进波斯地区,准备在波斯西北海岸建设军事基地。
如此一来,东非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得到加强,整个波斯湾内部,出口以及外围,东非实现了和英国的错位竞争。
而英国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的支点则是科威特,巴林,阿曼,波斯南部以及部分重要岛屿,如果不考虑外部支援因素的情况下,东非实现了和英国在波斯湾二分天下。
但事实上,东非和其他国家在波斯湾的竞争肯定要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英国本土远离波斯湾,虽然有印度作为后勤支点,但是显然无法和工业基础强大的东非本土相对比。
而就东非目前获知的消息,英国如今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埃及,英属索马里兰,也门等红海沿岸区域。
因为一战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英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不能对东非这个新晋的世界大国视而不见。
但是这个时候,英国也无力再压制东非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地区的崛起,所以英国对东非的战略转向为防御为主。
英国的防御战略重点就是尽可能的阻止东非对欧洲的渗透,而这样一来,埃及以及苏伊士运河就成为了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
至于印度洋方向,英国完全转向防御,现在英国对印度洋方向的态度是,尽可能保全印度,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地的安全。
……
在东非对波斯进行布局的时候,欧洲方面各国和俄国的较量也正式拉开,仅在1921年1月到4月,在各国的帮助下,乌克兰和波兰就新武装起来了十几万人的军队。
同时,一战时期两大阵营积累的战争物资和库存,也大量向东欧地区输出,而作为回应,俄国工党也动员和组织了三十多万军队抵达俄国边境,随时警惕帝国主义的反攻倒算。
但是,边境部署兵力并非俄国工党的主要计划,在俄国频繁军事调动的背后,俄国工党组织大量精兵强将潜入乌克兰地区。
西切斯拉夫市。
该市位于如今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东部,在沙俄时代被称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前世,这座城市还有两个名字,1926年,苏联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改名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于2016年将其改名为第聂伯罗。
而西切斯拉夫这个名称是由德奥两国扶持起来的傀儡政府,也就是如今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的,根据官方的说法,是为了恢复该地区的哥萨克历史,对应扎波罗热哥萨克。
当然,俄国工党显然也有自己的说法,依旧称该市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切斯拉夫,或者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毫无疑问是一座大城市。
上个世纪的1884年,第一座跨第聂伯河大桥建成后,西切斯拉夫就走上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该市第一座火车站建成,并且连接顿巴斯的煤矿和克里夫巴斯的铁矿。
沙皇俄国的部署了大量冶金工业在当地,而随着经济发展,彼时还叫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西切斯拉夫出现了许多公共、教育和文化机构。
而西切斯拉夫也就成为了乌克兰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在20世纪初,西切斯拉夫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二十万,1910年该市人口已经突破二十五万,而如今又过去了十年时间,西切斯拉夫的人口只会更多。
“马林科夫同志,欢迎你们到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来!”
一见面,托马杰符卡就忍不住上前拥抱着马林科夫激动的说道。
“你不知道,我们的组织被伪军政府破坏的十分严重,现在最缺的就是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来帮助我们重新启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人运动。”
马林科夫面对激动的托马杰符卡说道:“托马杰符卡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组织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但是,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危机时刻,所以叙旧的事,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们先对接一下工作。”
于是,托马杰符卡强忍住自己的情绪,松开马林科夫说道:“是我过于激动了,我这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具体情况。”
随后,托马杰符卡一边带着马林科夫一行人到自己的住处,一边说道:“自从1918年以后,根据合约内容,组织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撤走之后,我们的活动就开始转入地下。”
“这几年,因为德奥两国的插手,伪军政府对乌克兰境内的地下组织进行了多次扫荡和破坏。”
“我们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五个据点,也因此被伪军迫害,同时二十多名优秀同志牺牲,死在伪军的侩子手下。”
“不过,我们顶住了压力,从1918年到现在,我们新发展了五十多名成员,现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组织成员一共有一百三十二人。”
“我们分散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厂,军队等地方,同时还掌握着一家地下报社,用于破坏敌占区的舆论宣传。”
听了他的汇报,马林科夫陷入了沉思,就托马杰符卡所说的情况来看,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也就是伪军政府所称的西切斯拉夫市的组织发展情况整体上还算不错。
毕竟,自从俄国工党成功夺取国家政权之后,这也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极度恐惧,而这也进一步掀起了帝国主义对俄国以外地区工党组织的围剿活动。
要知道同期,1921年远东帝国的工党成员数量也才五十多人,但远东帝国的人口却高达四亿,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总人口也才二十三万左右,却发展出一百多名组织成员,这个成绩确实相当不错了。
而且,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情况同样十分复杂,这里是俄国和帝国主义对峙的前线,帝国主义和伪军政府势力极其强大。
除了反动势力的围剿以外,工党组织内部的威胁同样存在,工党实际上也是一种理想型政党。
因此,真正的工党成员应该以世界大同的事业为一生目标,并且不怕牺牲,敢于流血流汗。
但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怕死的,别说死亡的威胁,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动物,所以工党组织想要发展,就必然时刻面临着各种背叛。
“托马杰符卡同志,你们的处境,我已经有所了解,我只能说你们不愧是坚定的工党战士,能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并且推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运动发展实为不易。”
“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和功绩,一字不改的汇报给组织,我想等到未来乌克兰解放的那一天,你们终将沐浴在阳光和民众的掌声之下。”
对于马林科夫的赞誉,托马杰符卡激动的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我们现在就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伟大事业而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全世界都将沐浴在阳光之下。”
“而且相对于我们的牺牲,如今乌克兰的民众,生活才是真的悲剧,所以解放乌克兰是我现阶段最希望看到的。”
针对于目前乌克兰的情况,托马杰符卡所言非虚,乌克兰的民众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一战已经结束,并且乌克兰的统治阶层建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国家,但是乌克兰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却完全没有得到改善。
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对抗俄国的需要,现在乌克兰傀儡政府对乌克兰的横征暴敛越发严重,除了支撑军事上的开支以外,政府从上到下的贪腐问题也越发严重。
可以说乌克兰除了头上没有了沙皇这个吉祥物以外,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社会秩序依旧是沙皇俄国时代的那一套。
这也很容易理解,而今乌克兰政府的官员,其实大部分依旧是沙皇俄国时代的老面孔,所谓的独立对于他们确实很重要,毕竟是人就不想久居人下,他们同样不想接受沙皇的领导。
但是,他们反对沙皇却并不反对沙皇时期留下的分配制度,毕竟他们同样是这套制度的受益人。
但是,这些都和乌克兰的“刁民”们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他们中的部分人希望回归到农奴制度。
俄国工党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分配了社会财富,并且在组织没有腐败之前,还把民众或者说工人当人看,毕竟俄国的农民状况确实没有太大改变。
不过,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算严重,至少理论上如此,毕竟俄国工党为了发展生产,是要大力推动工业化的,而工业化的浪潮之下,农民其实可以转变为工人。
总而言之,俄国工党治下的俄国民众,就算农民地位也比乌克兰的普通人高的多。
换句话说,乌克兰民众的生活状况一成不变,地位也一成不变,维持在沙俄时代的特征,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傀儡政府实际上依旧和沙俄时代一样不得人心。
为此,托马杰符卡对马林科夫说道:“虽然我们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组织,规模没有扩大多少,但是我们已经渗透到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各个领域,我们有很多帮手,比如钢铁厂的工人,铁路工人,士兵,还有一些同情乌克兰民众的进步人士。”
“如果,我们能将他们组织起来,说不定就能成功推翻伪军所谓的西切斯拉夫市政府,解放整个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马林科夫问道:“那你估计,如果我们准备充足的话,可以拉拢多少民众?”
托马杰符卡说道:“上万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有很多工厂,光是市钢铁厂就有数千工人,除此外,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作为铁路枢纽,铁路工人数量也很多,而钢铁工人和铁路工人就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不过,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伪军数量也很多,这里靠近边境,又是工业重镇以及交通枢纽,所以驻军数量有三万之多。”
“而我们想要成功推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运动,就必须解决军队的问题,要不然面对驻军镇压,就可能重演巴黎运动的悲剧。”
这个时候马林科夫问道:“既然如此,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在军队里发展自己人?”
托马杰符卡回复道:“这是自然,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向军队渗透过,但是这种渗透,只能拉拢一部分底层士兵和下级军官,不足以改变军队的整体态度。”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或者说西切斯拉夫作为乌克兰的军事重镇,如果军队听从伪军政府的指挥,就算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所有市民被工党拉拢过来也无济于事。
托马杰符卡接着说道:“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地的驻军有很多都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军队,这让我们对军队的渗透难以展开,而且在当地驻军里,还有德奥等国家的军事顾问,有他们给伪军出谋划策,进一步加剧了我们工作的难度。”
马林科夫皱着眉头问道:“既然如此,你们拉拢到了多少军队成员?尤其是下级军官,最高的什么位置?有多少人?是否可靠?”
既然知道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问题所在,马林科夫只能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帮助接下来活动进行铺垫。
托马杰符卡说道:“我们拉拢到了当地驻军里的三位连长和一位团长,他们都是世界大战时,因为战争原因被挑拨上来的军官,因为出身低的原因所以职位不高……”
总结而言,这些军官出身比较低,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没有战争发生的话,说不定还在地里刨土豆,但是因为一战中表现突出,所以被挑拨为军官。
而随着托马杰符卡的继续介绍,马林科夫也知道了工党能影响的军队人数差不多在三千人左右。
但这仅仅是影响,毕竟很多人虽然同情或者支持工党的理念,但是他们可没有和工党一起干的觉悟。
不过,这却让马林科夫下定了决心,他铿锵有力的说道:“足够了,三千名军队人员,加上上万工人,只要我们再摆平将近三万的伪军武装,那就能让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改旗易帜。”
“虽然,我们人数少,但是伪军战斗力意志薄弱,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先发制人,控制住伪军的高层,还有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重要机关和场所,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伪军政府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最后等到边境军队配合,我们就能顺利突破伪军政府的防御,最终解放乌克兰。”
以小博大确实风险很高,但是俄国工党能够成功,并且最终夺取国家政权,本来就是靠着这种手段屡试不爽,在俄国工党组织国内运动的时候,成员数量也才二三十万规模,而彼时沙皇俄国可是有数百万的军队和控制一亿多民众。
如此一来,东非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得到加强,整个波斯湾内部,出口以及外围,东非实现了和英国的错位竞争。
而英国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的支点则是科威特,巴林,阿曼,波斯南部以及部分重要岛屿,如果不考虑外部支援因素的情况下,东非实现了和英国在波斯湾二分天下。
但事实上,东非和其他国家在波斯湾的竞争肯定要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英国本土远离波斯湾,虽然有印度作为后勤支点,但是显然无法和工业基础强大的东非本土相对比。
而就东非目前获知的消息,英国如今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埃及,英属索马里兰,也门等红海沿岸区域。
因为一战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英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不能对东非这个新晋的世界大国视而不见。
但是这个时候,英国也无力再压制东非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地区的崛起,所以英国对东非的战略转向为防御为主。
英国的防御战略重点就是尽可能的阻止东非对欧洲的渗透,而这样一来,埃及以及苏伊士运河就成为了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
至于印度洋方向,英国完全转向防御,现在英国对印度洋方向的态度是,尽可能保全印度,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地的安全。
……
在东非对波斯进行布局的时候,欧洲方面各国和俄国的较量也正式拉开,仅在1921年1月到4月,在各国的帮助下,乌克兰和波兰就新武装起来了十几万人的军队。
同时,一战时期两大阵营积累的战争物资和库存,也大量向东欧地区输出,而作为回应,俄国工党也动员和组织了三十多万军队抵达俄国边境,随时警惕帝国主义的反攻倒算。
但是,边境部署兵力并非俄国工党的主要计划,在俄国频繁军事调动的背后,俄国工党组织大量精兵强将潜入乌克兰地区。
西切斯拉夫市。
该市位于如今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东部,在沙俄时代被称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前世,这座城市还有两个名字,1926年,苏联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改名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于2016年将其改名为第聂伯罗。
而西切斯拉夫这个名称是由德奥两国扶持起来的傀儡政府,也就是如今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的,根据官方的说法,是为了恢复该地区的哥萨克历史,对应扎波罗热哥萨克。
当然,俄国工党显然也有自己的说法,依旧称该市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切斯拉夫,或者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毫无疑问是一座大城市。
上个世纪的1884年,第一座跨第聂伯河大桥建成后,西切斯拉夫就走上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该市第一座火车站建成,并且连接顿巴斯的煤矿和克里夫巴斯的铁矿。
沙皇俄国的部署了大量冶金工业在当地,而随着经济发展,彼时还叫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西切斯拉夫出现了许多公共、教育和文化机构。
而西切斯拉夫也就成为了乌克兰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在20世纪初,西切斯拉夫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二十万,1910年该市人口已经突破二十五万,而如今又过去了十年时间,西切斯拉夫的人口只会更多。
“马林科夫同志,欢迎你们到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来!”
一见面,托马杰符卡就忍不住上前拥抱着马林科夫激动的说道。
“你不知道,我们的组织被伪军政府破坏的十分严重,现在最缺的就是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来帮助我们重新启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人运动。”
马林科夫面对激动的托马杰符卡说道:“托马杰符卡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组织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但是,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危机时刻,所以叙旧的事,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们先对接一下工作。”
于是,托马杰符卡强忍住自己的情绪,松开马林科夫说道:“是我过于激动了,我这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具体情况。”
随后,托马杰符卡一边带着马林科夫一行人到自己的住处,一边说道:“自从1918年以后,根据合约内容,组织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撤走之后,我们的活动就开始转入地下。”
“这几年,因为德奥两国的插手,伪军政府对乌克兰境内的地下组织进行了多次扫荡和破坏。”
“我们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五个据点,也因此被伪军迫害,同时二十多名优秀同志牺牲,死在伪军的侩子手下。”
“不过,我们顶住了压力,从1918年到现在,我们新发展了五十多名成员,现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组织成员一共有一百三十二人。”
“我们分散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厂,军队等地方,同时还掌握着一家地下报社,用于破坏敌占区的舆论宣传。”
听了他的汇报,马林科夫陷入了沉思,就托马杰符卡所说的情况来看,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也就是伪军政府所称的西切斯拉夫市的组织发展情况整体上还算不错。
毕竟,自从俄国工党成功夺取国家政权之后,这也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极度恐惧,而这也进一步掀起了帝国主义对俄国以外地区工党组织的围剿活动。
要知道同期,1921年远东帝国的工党成员数量也才五十多人,但远东帝国的人口却高达四亿,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总人口也才二十三万左右,却发展出一百多名组织成员,这个成绩确实相当不错了。
而且,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情况同样十分复杂,这里是俄国和帝国主义对峙的前线,帝国主义和伪军政府势力极其强大。
除了反动势力的围剿以外,工党组织内部的威胁同样存在,工党实际上也是一种理想型政党。
因此,真正的工党成员应该以世界大同的事业为一生目标,并且不怕牺牲,敢于流血流汗。
但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怕死的,别说死亡的威胁,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动物,所以工党组织想要发展,就必然时刻面临着各种背叛。
“托马杰符卡同志,你们的处境,我已经有所了解,我只能说你们不愧是坚定的工党战士,能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并且推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运动发展实为不易。”
“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和功绩,一字不改的汇报给组织,我想等到未来乌克兰解放的那一天,你们终将沐浴在阳光和民众的掌声之下。”
对于马林科夫的赞誉,托马杰符卡激动的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我们现在就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伟大事业而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全世界都将沐浴在阳光之下。”
“而且相对于我们的牺牲,如今乌克兰的民众,生活才是真的悲剧,所以解放乌克兰是我现阶段最希望看到的。”
针对于目前乌克兰的情况,托马杰符卡所言非虚,乌克兰的民众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一战已经结束,并且乌克兰的统治阶层建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国家,但是乌克兰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却完全没有得到改善。
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对抗俄国的需要,现在乌克兰傀儡政府对乌克兰的横征暴敛越发严重,除了支撑军事上的开支以外,政府从上到下的贪腐问题也越发严重。
可以说乌克兰除了头上没有了沙皇这个吉祥物以外,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社会秩序依旧是沙皇俄国时代的那一套。
这也很容易理解,而今乌克兰政府的官员,其实大部分依旧是沙皇俄国时代的老面孔,所谓的独立对于他们确实很重要,毕竟是人就不想久居人下,他们同样不想接受沙皇的领导。
但是,他们反对沙皇却并不反对沙皇时期留下的分配制度,毕竟他们同样是这套制度的受益人。
但是,这些都和乌克兰的“刁民”们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他们中的部分人希望回归到农奴制度。
俄国工党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分配了社会财富,并且在组织没有腐败之前,还把民众或者说工人当人看,毕竟俄国的农民状况确实没有太大改变。
不过,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算严重,至少理论上如此,毕竟俄国工党为了发展生产,是要大力推动工业化的,而工业化的浪潮之下,农民其实可以转变为工人。
总而言之,俄国工党治下的俄国民众,就算农民地位也比乌克兰的普通人高的多。
换句话说,乌克兰民众的生活状况一成不变,地位也一成不变,维持在沙俄时代的特征,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傀儡政府实际上依旧和沙俄时代一样不得人心。
为此,托马杰符卡对马林科夫说道:“虽然我们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组织,规模没有扩大多少,但是我们已经渗透到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各个领域,我们有很多帮手,比如钢铁厂的工人,铁路工人,士兵,还有一些同情乌克兰民众的进步人士。”
“如果,我们能将他们组织起来,说不定就能成功推翻伪军所谓的西切斯拉夫市政府,解放整个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马林科夫问道:“那你估计,如果我们准备充足的话,可以拉拢多少民众?”
托马杰符卡说道:“上万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有很多工厂,光是市钢铁厂就有数千工人,除此外,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作为铁路枢纽,铁路工人数量也很多,而钢铁工人和铁路工人就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不过,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伪军数量也很多,这里靠近边境,又是工业重镇以及交通枢纽,所以驻军数量有三万之多。”
“而我们想要成功推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运动,就必须解决军队的问题,要不然面对驻军镇压,就可能重演巴黎运动的悲剧。”
这个时候马林科夫问道:“既然如此,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在军队里发展自己人?”
托马杰符卡回复道:“这是自然,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向军队渗透过,但是这种渗透,只能拉拢一部分底层士兵和下级军官,不足以改变军队的整体态度。”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或者说西切斯拉夫作为乌克兰的军事重镇,如果军队听从伪军政府的指挥,就算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所有市民被工党拉拢过来也无济于事。
托马杰符卡接着说道:“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地的驻军有很多都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军队,这让我们对军队的渗透难以展开,而且在当地驻军里,还有德奥等国家的军事顾问,有他们给伪军出谋划策,进一步加剧了我们工作的难度。”
马林科夫皱着眉头问道:“既然如此,你们拉拢到了多少军队成员?尤其是下级军官,最高的什么位置?有多少人?是否可靠?”
既然知道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问题所在,马林科夫只能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帮助接下来活动进行铺垫。
托马杰符卡说道:“我们拉拢到了当地驻军里的三位连长和一位团长,他们都是世界大战时,因为战争原因被挑拨上来的军官,因为出身低的原因所以职位不高……”
总结而言,这些军官出身比较低,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没有战争发生的话,说不定还在地里刨土豆,但是因为一战中表现突出,所以被挑拨为军官。
而随着托马杰符卡的继续介绍,马林科夫也知道了工党能影响的军队人数差不多在三千人左右。
但这仅仅是影响,毕竟很多人虽然同情或者支持工党的理念,但是他们可没有和工党一起干的觉悟。
不过,这却让马林科夫下定了决心,他铿锵有力的说道:“足够了,三千名军队人员,加上上万工人,只要我们再摆平将近三万的伪军武装,那就能让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改旗易帜。”
“虽然,我们人数少,但是伪军战斗力意志薄弱,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先发制人,控制住伪军的高层,还有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重要机关和场所,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伪军政府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最后等到边境军队配合,我们就能顺利突破伪军政府的防御,最终解放乌克兰。”
以小博大确实风险很高,但是俄国工党能够成功,并且最终夺取国家政权,本来就是靠着这种手段屡试不爽,在俄国工党组织国内运动的时候,成员数量也才二三十万规模,而彼时沙皇俄国可是有数百万的军队和控制一亿多民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