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美食文 第270章 张木匠

小说:非正常美食文 作者:吨吨吨吨吨 更新时间:2025-02-05 21:41:5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四喜汤团又出锅了,碗,还有没有碗?厨房里没碗了。”

  “再来两个盛汤团的。”

  “老三家的,让你家姑娘儿子刷碗刷快点,等着用呢!”

  “落落,你也别闲着,别听八卦了。你去村尾你九叔公家问问还有没有碗,有全拿来,让他们晚上过来吃。”

  “落落她大舅,你不急着走吧?不急去厨房里帮忙,缺人,有会切菜的不?不要专门剁肉的,会用刀能把坚果和果脯剁碎就行,再来几个力气大的劈柴。都有是吧,快进厨房!”

  “我记得前两天不是有个丫头挺会烧火的吗?还在厨房里帮淮淮烧过火,今天怎么没来?是过年没回来吗?回来了,待在家里没过来。现在把她叫过来,太麻烦了吧。不麻烦?不麻烦快点叫过来,缺人,真的很缺人。”

  大年初一还只是拿着小本本清点各路远房亲戚上门送的年货的秦奶奶,大年初二就已经变成了领班,扯着嗓门到处抓真亲戚干活。

  不是不认识的亲戚不放心,而是真亲戚用着顺手,有保障,不存在干一会儿就偷奸耍滑摸鱼偷吃的情况。

  这要是当场抓住了,明年还怎么上门拜年混点心。

  秦淮的大舅都惊呆了。

  作为秦淮的正经亲大舅,肯定是拥有姓名的。大舅叫赵泗强,论年纪比秦奶奶还要大两岁。赵家那边取名是按字辈取的,秦淮的舅舅和姨全都是赵泗x,唯独赵蓉例外。

  据说是因为赵蓉是遗腹子,出生的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这个小女儿养不养都不确定所以干脆连名字都没取。后面决定养了取名的时候也很随意,随口取了个蓉字。

  当然,这是赵蓉的版本。

  大舅赵泗强是绝对不认的,用赵泗强的话来说,他们赵家这是重视小闺女,女孩子名字里带个泗字多难取名,不如单取一个蓉字好听。

  没错,他们赵家这么多年以来就是心疼小妹,所以过年的时候都舍不得小妹全家过去拜年,都是主动往小妹家走。

  别看他赵泗强已经七十了,头发花白,走路拄拐,四世同堂,家里吃个年夜饭都给开好几桌。

  但是他对小妹的爱这么多年是不变的!每年过年,他这个做大哥的都得自带碗筷亲自到小妹家来,领着当年竞争成功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前来拜年。

  秦奶奶刚刚说的那个精通烧火的是赵泗强的三外孙女,今年没能竞争成功,但是没关系,赵泗强的村子和秦家村是同县,让女儿女婿开车带三外孙女过来就行。

  他爹妈也能蹭蹭闺女的光,过来吃口汤团。

  赵泗强在进厨房前道:“我还有两个儿媳妇特别会刷碗,刷的碗又干净又快。”

  “叫过来,一起叫过来!”秦奶奶表示今天缺人,有技能的都来。

  赵泗强喜滋滋地摇人。

  相较于厨房外的混乱,厨房里就非常井井有条了。

  只要进了厨房,那就都是秦淮的兵。

  经过大年初一的实操,秦淮发现他低估了村民,也低估了自己。

  他们家远房亲戚的数量远远没有前几年表现出来的那么少,只要想,同镇,同乡,同县,同市的,都可以是远方亲戚。

  其实前几年远房亲戚们也没有今年这么热情,不是说秦淮前几年手艺不行,虽然那时候游戏系统还没有激活,但秦淮的白案水平已经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

  三丁包、五丁包、四喜饺都是秦淮过年时撑场面的招牌,这种好点心通常只有关系亲近的亲戚才能吃到,寻常亲戚吃点肉包就行了,关系再远一点的连肉包都吃不到只能吃菜包。

  可以说那时候大家都知道秦淮手艺好,但是他们吃不到真正好的。

  大年初一过来拜年,主要是因为秦淮家热闹,人多。大年初一闲着也是闲着,秦淮家还可以说是汇聚了秦家村全村的八卦,去哪拜年不是拜呢?

  不如领二斤苹果来秦淮家拜年,听听八卦,运气好没准还能混俩包子。

  可以这么说,往年秦淮家虽然人多热闹,有的时候也会出现碗不够找别人家借的情况,但不会像今年这么夸张。

  今年了解内情的知道这么多人是来秦淮家拜年,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诈骗犯罪窝点,以派发免费鸡蛋米面粮油等诸多手段,诱骗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过来听讲座。

  初一下午警察叔叔们都出动了,便衣过来了解了一下情况,吃了一碗四喜汤团后瞬间就了解了,又回家拿了两袋干货当拜年礼,结果又顺了一小袋四喜汤团。

  然后这位便衣就成了秦家的远方亲戚,因为住得近就在隔壁村,他闺女现在还在秦淮邻居家刷碗。

  四喜汤团的魅力,和普通的菜包、肉包不是一个量级的。

  过年来秦家拜年吃上一口美味的肉包,来人只会感叹卧槽,这肉包真好吃,要是能再来一个就好了。

  但如果大过年来秦家拜年,吃上一碗四喜汤团……

  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

  过年啦!

  不过这份过年的欢乐,可能只有厨房外的人才能感受到了。

  孩子们都撒了欢的跑,兜里是乍看上去很多,仿佛怎么花也花不完的零钱和满兜的糖果,只要不吵着闹着非要玩手机玩平板,大人在过年期间不会轻易打骂小孩。

  小孩开心,大人兴奋,大家不是在端着碗吃汤团,就是在四处走动聊天听八卦,为了显得自己不是纯粹的上门吃饭的,看到活能干就干。

  秦家院子里来来往往这么多人,地上连掉落的糖纸都很难看到,扫把就在墙边,看到的人顺手扫一扫,院子就能做到干净如新。

  这是看得到的活,看不到的隐藏的活就更多了。

  碗不够,回家拿碗。

  刷碗的人不够,积极主动报名去刷碗。

  来人太多需要喝茶热水不够,小厨房里有的就是烧热水的灶台,随便进。

  至于大厨房,就不是人人就能进的了,得有点关系才能进。

  赵泗强无疑就是那个有关系的。

  作为秦淮的亲大舅,赵泗强在秦淮还没有在亲戚面前展露自己出色的白案天赋的时候,对这个外甥就很好。赵泗强有一句对外的话没有说错,他确实很疼小妹。

  赵蓉结婚后多年无子在福利院收养了一个男孩,赵泗强为了防止妹妹被人说闲话,每年给秦淮的红包都是最厚的。在给小孩红包都是5块、10块的大环境之下,赵泗强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给秦淮200的红包。

  秦落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的深厚情谊,赵泗强才能在每年的拜年中脱颖而出,和秦淮的三舅赵泗壮一起排在初二拜年,抢先吃。

  甚至吃完还能回来顺,一直吃。

  顺带一提,秦淮的三舅就是那个在秦淮高中的时候主动提出自己有路子,可以送秦淮去知味居当学徒的三舅。三舅虽然没有什么能力而且比较喜欢吹牛,但心意还是有的。

  赵泗强在踏进大厨房的那一刻就惊呆了。

  厨房里和厨房外简直是两个世界。

  不是说厨房里白雾缭绕,仿若仙境是两个世界,而是整体的感觉完全不同。

  厨房里不算安静,也不算热闹,赵泗强觉得自己不是走进了乡下厨房,而是误入了大酒店的后厨。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家都井然有序,配合得当,并且只围绕一个人转。

  那个人就是他的好外甥,秦师傅!

  秦淮在做豆沙馅。

  他从姑苏寄过来的豆沙馅和芝麻糖馅已经快用完了,原本秦淮是预计打算用3~5天的,结果这些馅料堪堪坚持了两天就坚持不住了。

  乡亲们真的太热情了!

  以及刷熟练度真的很快乐。

  一开始秦淮还在担心帮工不够专业,帮工不熟练,配合度不高会不会影响自己刷四喜汤团的熟练度,现在秦淮发现是他多虑了。

  乡亲们论技术肯定不如黄记后厨的众人,论配合也不如专业厨师,但是乡亲们有一颗想要当帮工的心!

  最关键的,人多。

  像王婶这种专业人才固然少,但是会烧火、会劈柴、会剁肉馅、会做饭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而秦老爷子家的厨房最大的特点就是,够大。

  可以塞下很多人。

  黄记后厨,那是为了维持酒楼的正常营业而建造的。分很多区域,同时也有很多专业厨师,真正分给白案的部分其实不算特别多。

  秦家的厨房,在面积上和黄记后厨不相上下,且只负责白案,只要想往里塞人,塞二三十个帮工进去绝对不是问题。

  如果是去年过年,秦淮可能没办法指挥这么多技术不到家,配合也成问题的帮工,人越多越乱,越帮越忙。

  但是今年,秦淮进修回来了。

  专业大师傅,每有一个新人一进厨房,秦师傅就知道该给这个新人安排什么工作。

  秦淮在煮豆沙馅之余,抬头一看,发现大舅来了,大喜。

  “大舅,你来的正是时候。现在人多,好多食材的处理对接不上,你带本子了吗?没带的话找我奶奶让她给你一个。”

  “等会新一批四喜汤团包出来了,您就在边上帮忙计数,算需要多少个碗。让刷碗的那边控制好刷碗和送碗的时间,别搞乱了,刚才就乱了,有个小姑娘送碗的时候一着急摔了一跤,把碗全cei了。”

  赵泗强早些年是在生产队统计农具数量的,干这个很专业。

  听秦淮这么说,赵泗强瞬间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当即道:“淮淮你放心,这种事情包在大舅身上,绝对不会再出现送错、送乱,把碗摔了的情况。”

  “大舅,澄澄来了没?”秦淮又问。

  澄澄就是那个烧火特别厉害的。

  “刚出发,现在还在路上。”

  “澄澄来了您告诉我一声,本来是有人烧火的,何姐昨天火烧得不错。结果刚刚不是乱了一下碗摔了吗?何姐听说碗摔了一着急,出去看的时候绊了一跤把腿摔伤了,现在去卫生室包扎了。”

  “何成,你帮我记着,晚些时候给何姐留十袋汤团。等晚上有空我再做点三丁包和四喜饺,到时候你和落落帮我送过去。”秦淮道。

  何成手上的小本本已经记满了东西,听秦淮这么说连忙又记上,写完才不解地悄悄问边上的人:

  “为什么何姐听到碗摔了那么急呀?”

  边上的婶子小声回应:“那肯定急啊,摔的都是她家的碗。”

  赵泗强瞬间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出门找秦奶奶要本子。

  秦淮接着煮豆沙馅。

  老支书见秦淮开始干活了,不紧不慢地喝下一口茶,坐在椅子上继续讲:

  “刚刚说到哪儿了?”

  “知青回城,好多有关系的知青都回城了,张木匠和他老婆没找到关系,一直在村里待着。”何成抢答。

  “哦对,其实小张这人确实挺不错的。他的木匠手艺好,他老婆做饭的手艺更好,待在我们这乡下地方可惜了。那个时候他和他老婆回不了城,他们小两口不着急,可把他们生产队的支书和村长急坏了。”

  “是到处打听托关系,后来还是我有个侄子在县里的木材厂上班,我从他嘴里听说县里的木材厂想招有经验的木匠。我就把这个消息和小张他们生产队的队长说了,然后小张就去参加招工,选上了,一家子这才搬到虬县。”

  “为什么我说小张人不错,其实当初招工的事我也就是帮忙打听了一下没出多少力气,主要忙前忙后的还是他们生产队的队长和支书。”

  “但是这每年过年呀,小张都会带着他儿子专门来我家给我拜年。每年初六都来,今年已经给我打电话了,初六上午11点之前到。”

  “对了淮淮,这初六上午我……”

  “有事来不了。”秦淮笑着道,“半天来不了没事儿。”

  老支书本来也不是来秦家全职帮工的,虽说老支书专业对口年轻的时候当过屠夫,但毕竟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剁肉剁几下就累了。

  主要还是起到一个指导上的作用。

  和说八卦。

  论八卦储备,整个秦家村没有人能比得上老支书。

  他不光精通秦家村村内的八卦,还精通附近几个村的八卦,甚至连乡里的县里的八卦也都有所涉猎。最关键的是他口才好,讲起故事来娓娓道来,前因后果清晰明了,不像有些人说八卦的时候废话连篇,听个八卦还要提取关键信息。

  老支书初二早上7点就来秦家了,前前后后加在一块剁了10分钟的肉,剩下时间都在讲八卦。

  都给秦落干失业了,只能在外面劈柴。

  秦淮爱听。

  “不是这个。”老支书摆摆手,“是这样的,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小张木匠水平厉害,他媳妇小曹做菜更厉害,每年过年他媳妇回来拜年的时候都会去他们村村长家做一顿饭,那味道,呲溜。”

  “我也就吃到过一次,第2次就不让我进门了。”

  “今年过年小张给我打拜年电话的时候,我正好在吃你给我送的四喜汤团,一个没忍住,就跟他吹了几句。”

  “关键的是我还跟他打了保票,等他来的时候一定让他吃上。”

  “今年不光他来,他儿子儿媳还有他孙子孙女都来。”

  “小曹来不来我不知道,她每年一下乡就要露两手,不是在她们村村长家就是支书家。”

  “我这一天就两袋汤团,自己家人都不够吃,你看这……”

  秦淮:……

  老支书,真有你的。

  “一起带过来吧。”秦淮道,“其实您刚才说的张木匠我大概知道是谁,我爸开早餐店之前还在张木匠那里买过模具呢。”

  “只不过我爸早就没了联系方式,其实我也想托张木匠帮我打套模具。”

  “吃,汤团管饱,到时候我再做点其他点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正常美食文,非正常美食文最新章节,非正常美食文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